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1篇
一、德育叙事的兴起
最近30年,我国德育研究者在德育xxx新方面的努力从未间断。但是德育方法依然未能成功摆脱“老办法不灵,硬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1]的困境。同时,这也被研究者认为是导致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德育内容再正确,方法不对,也是无效的。”[2]德育的方法因为“强制主义”、“灌输性特征”、“脱离生活”、“成人化”、“孤立化”,忽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主体性、单一化和僵化等而受到强烈的批判,研究者无一例外地要求“改变德育方法,更新德育手段”。[3]
在众多研究里,叙事(故事)作为一种方法在德育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自从叙事理论的引入,研究者开始重新关注叙事(故事)在德育中的运用。并形成了一些与叙事(故事)相关的方法或模式。在这里,把这些方法和模式都归入“德育叙事”范畴。
(一)故事法的研究
德育叙事方法,按照研究者的共识,是运用道德故事进行德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古老的道德教育方式”[4]。但是,这种方法以前不被称为“德育叙事法”,而是被称为“故事法”。研究者改用“德育叙事”,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开设之初,上海市的xxx蓓蕾老师就曾经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上运用了故事法。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不能用空洞的说教,严厉的训斥,而是应该采用他们能够接受的生动、直观的方法,使他们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xxx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例如,在“集体的力量”这一课中,她选编了《大雁起飞》的故事,使孩子们从听取饶有兴味的故事中,懂得了个人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5]
xxx老师的故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但是也有几点不足之处:首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使用,把故事作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故事法作为一节思想品德课堂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凸显。其次,此方法被置于说理教育之下,不被看做是与说理教育平行的一种德育方法。所以故事法的很多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还有,xxx老师运用故事法还处于经验层面,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
xxx老师运用故事法是一种非常值得称道的探索。但是,没有受到实践同行和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与德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直接相关。由于追求升学率,与升学有关的文化课的地位被无限提高,一切与升学无关的课程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由于人和道德的复杂性,思想品德教育最耗费时间和精力,且无法完全把握德育效果。所以,很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要提高“效率”,首先考虑的就是把德育变成德育知识课,要缩减甚至取消德育。
二是与叙事相关理论不成熟有关。故事法处于经验阶段,国内相关的哲学、心理学理论留存着一片空白,也没有理论引进,使故事法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经验无法上升到理论层次。再好的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都容易被忽视。而研究者也因此无法构建可操作的指引性框架。所以故事法也没有得到德育实践者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二)德育叙事方法的复兴
故事法的研究和实践运用一直处于经验状态,且零星分散的不受重视。直至后来得益于叙事研究在中国的引进和复兴,德育叙事方法也随之复兴起来。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2篇
一、案例简述
1.xxx同学,男,18岁,家庭条件很好。在他高一军训的时候,就在寝室中号召全体同学罢训,这些极度疲劳的同学便开始罢训,他却到操场上告诉我:老师不要说我是男生,他们不来集合我来了,其他同学在寝室被政教老师一通批评,影响了班级的军训。
2.军训结束,回校上课,他的表现就更突出了,随时根据课堂内容提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逗的同学哄堂大笑,耽误课堂时间。
3.他身材较小,敏捷xxx,一节课要串几个座位,把其他同学带动的异常不安心上课,各科老师都很无奈。严重影响班级上课秩序。
4.自己没有手机,就拿同学的手机玩,带动同学共玩手机。
5.他性格急躁,和同学相处得也不和谐,也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有时就大打出手。
6.天天早上和课间迟到、吸烟。
老师的批评教育也没有明显效果,有时还恶语顶撞老师。
二、案例分析
1.xxx同学的家里兄妹两个,父亲在外地工作,和他沟通较少,母亲要工作和照顾妹妹,他自称从小到大没有人管,在初中时从不走校门,都是跳栅栏,造成他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的性格,他妈妈说:这孩子从来就没有培养和管理过。他爸爸评价他不到学校上学,不出三个月就得进管教所。
2.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认为孩子不需要教育,一切顺其自然。可现在影响他们的因素较多,使他形成了许多不该有的习惯,家长对学生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去会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从而渐渐地也养成了他们任性好胜的个性,缺少宽容心同情心,多了几许霸气和好胜心。
3.他有强烈的反叛意识,追求自我个性张扬,又缺乏团队精神。家长和老师反对他做的事,他越要做到底,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甚至尝试打耳眼带耳钉。就这样一个孩子,着实让我动了不少脑筋。
三、教育方略
根据同学、科任老师和我观察到的情况归纳、分类、总结、分析,制订帮助引导计划。
(一)架起感情的桥梁:和他交朋友,QQ里加为好友经常聊他感兴趣的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发现其优点,增强其自信。很快成为好友,他开始信服老师了。
(二)与家长合力:与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从培养习惯开始:让其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列出“不良习惯一览表”。再列出“好习惯一览表”。然后认真分析一下,写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哪些要改?打算如何改?哪些要培养?打算如何培养?找原因,如:为什么我早上没办法早起?因为我很累,为什么会累?因为睡觉时间还不够。为什么会没睡够?因为我睡得太晚。为什么睡那么晚?因为有太多事情要做。为什么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因为我做不完。为什么会做不完?因为我给自己制订的计划任务超过了我可以在今天完成的。
1.这是第一步,一定要目标明确。如果你的看法越坚定、清楚,你的习惯培养或改正就有越大的力量。
2.潜意识输入法(如:早上6:50到班)。这是很有威力的一个方法,我平时就有应用。有些时候需要比平时早起,比如6点钟起床,平时我是习惯于7点起床,6点是未必醒的。为了6点能准时起床。在晚上临睡的时候我就和自己的头脑说:“明天要6点起床。”然后想了一下6点起床的情境,让自己头脑得到清楚地确认。这样我在第二天的6点就能准时起床啦!你将自己想养成的习惯,输入自己的头脑,潜意识会提醒你去做。
3.视觉法(如:不串座,诚实守信)。将要培养的习惯化成图案记于心中。贴墙、写于笔记本首页、放于垫玻璃的桌面等,就是为了增强视觉效果。我为了加强学生的习惯培养,我制作了一些卡片、图片,让他放于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实行后的人跟我说,真的有效。
4.行动法(如:说话分场合有分寸)。用行动、重复地行动。和自己说“我做得到。”“我要去做!”有错必改,如果你能连续行动21天,你就会发现习惯已经基本培养起来了。
5.帮助法(如:思想积极不造谣)。请人监督或向亲友许诺,也会有不错的效果。运用上述方法,你就会渐渐养成成功者的习惯。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3篇
叙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多的运用于外文的教学中,通过还原或创设某种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与文化教育教学广泛应用叙事作为教学手段,在医学伦理教育中运用叙事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叙事教学法由以下几个形式构成:改编材料、设置情景和布置任务。[1]一般包括“叙”与“事”两个方面,叙事需要表达,同时也需要故事。叙事需要有故事作为根本,所叙内容不仅可以是真实的,同时虚构的也可以成为叙事的内容。
一、在准确把握案例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
教师需要准确全面把握案例,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二次初加工,“改编”为适宜作为医学伦理学叙事教学方法的质料。
二、设置情景用心用情用脑讲好故事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4篇
【关键词】案例;叙事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1979年,心理学家xxx在美国首次提出了“经验和叙事结构”的观点。1986年,他主编了《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自此,叙事正式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麦克・xxx夫妇与新西兰的大卫・xxx顿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叙事是指通过倾听、探讨来访者的故事,理解故事的起源,然后通过重构新故事来重塑来访者的生命经验。叙事的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外化技术将问题与人分开,让来访者能够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重新燃起面对问题的勇气、力量和能力,从而减少问题对人的困扰,提高人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一、叙事技术概述
叙事方法具有广泛而独特的作用。重要的不是叙事疗法名称本身,而是叙事的方法。它使心理过程与内容结合,使心理学与日常生活Y合,使心理与社会文化历史结合,可以克服以往心理学研究把人从文化内容、社会历史文本中抽离出来的弊端,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背景。
叙事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先讲出自己的问题故事,然后通过教师的询问,澄清问题故事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于问题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说故事不仅是为了向别人传达一件自身经历,还可以让学生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和人生目标与意义。
在咨询实践中,学生由于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叙事往往由学生自己主观建构。那么教师需关注两类故事的相互作用:一类是学生个人经验故事,一类是人类文化中的故事。每个社会阶段都有其主流文化,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个体叙事及问题是其主观意向的表达和被其主观文化认可的体现。教师要善于发现被忽略的隐藏在叙事背后有意义的故事,以引导学生达到新故事重建的目的。
当人们处于叙事中时,他们所面对的不是一种工具或技术,而是叙述者的生命故事,反映的是叙述者的生命态度、生命要求和生命抉择。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很重要。同样的事实,因为不同的解读,就会释放出不同方向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历史的痕迹,有许多的故事,故事中积极的内容被发现,向上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二、叙事案例及分析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
1.辅导过程
xxx是会计专业高一学生,有些懒惰,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xxx:老师,我对学习没有兴趣。
辅导老师:没兴趣?说来听听。
xxx: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辅导老师: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xxx:在高三时不去实习,而是进高考班。(注:职业高中高三时学生会分流,一部分去企业顶岗实习,一部分继续留校学习,参加高考。)
辅导老师:那你进高考班的目的是什么呢?
xxx:考大学啊。
辅导老师:读大学可以给你带来的是?
xxx:我也不知道,就是我妈妈想要我读。
辅导老师:噢,那你妈妈对你的期望是什么呀,可不可以多说一些啊?
xxx情绪有些波动:我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从小生病,为了给我治病,妈妈带我去了很多地方求医,妈妈对我的期望其实也不高,只是希望我健健康康的,能够开心一些,和正常人一样就好。妈妈为我做了这么多,我想好好报答妈妈,唯一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进高考班,考上一所大学,让妈妈不再替心。
辅导老师:嗯,想要让妈妈开心,我觉得你也是可以的,那你觉得妈妈给了你哪些支持啊?
xxx:妈妈总是在细心地照顾我,在我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也会鼓励我。
辅导老师:如果你考上大学你觉得妈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说来听听。
xxx:如果我考上大学,妈妈会很高兴。她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虽然有病,但是也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和工作,我不是妈妈的负担,我是妈妈的骄傲。我还可以在毕业之后挣钱给妈妈买礼物,妈妈在收到我的礼物之后,也会很开心。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能够做很多的事情,比如上班做会计,我妈妈也是会计,我和妈妈还可就会计上的一些事情进行讨论……
2.案例分析
xxx的叙事咨询,主要涉及的是学习方面的内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当xxx说出“学习没有兴趣”时,辅导老师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方式与xxx面谈,而是进行关于学习目标的追问。在xxx谈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因为妈妈时,辅导老师没有问“你觉自己是什么想的?”而是顺着问题去问“妈妈对你的期待是什么?”这有利于学生从重视他人对于自己的期望来考虑问题。通过过老师的追问,xxx进行了一定分析和探索。尤其当xxx将未来的故事说出来时,其实她自己已经找到了学习的目标。也就是说,xxx学习“没有兴趣”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兴趣,而是内在的经验没有被她觉察到。当与妈妈的事件叙述出来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叙说,会带出厚厚一叠有关的经验。这种故事的描述有如打开另外一个空间,即将xxx经验里多姿多彩的内容展现出来。
(二)在人际关系中理解自我
1.辅导过程
xxx因为有皮肤病,身上有不少皮屑,皮肤白一块,红一块,没事的时候喜欢拨下手臂、腿上的皮屑。在宿舍里,有两个女生特别爱干净,虽然知道xxx的病不会传染,但还是向xxx表达了不满,有时候会表现出挑衅的态度。xxx对此感到很委屈。
辅导老师:看来这个皮肤病还是给你带来的不少困扰啊。
xxx:嗯。
辅导老师:能不能告诉我,在什么情况下它对你的影响会少一些呢?
xxx:平时我不吃刺激性的、油炸的食物会好一些,我生活有规律的时候,不熬夜也会好一些。
辅导老师:我要告诉你一事情,老师有糖尿病,我这个病还看不见症状,每天验血才知道血糖是不是高了。
xxx:老师,我感觉皮肤病还是好过糖尿病,我不用扎针验血。老师,你也要注意啊。
辅导老师:xxx,听你这么说,我感觉你是一个会体贴他人的好姑娘,在宿舍里,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啊?
xxx:老师,其实我也不对,有事没事就到处抠身上,我也知道同学们看到皮屑会有想法,但是觉得他们太过分了,这个病也不是我想要的啊。她越说,我就抠得越夸张。
辅导老师:如果我好好理解我们的病症,好好地照顾它,就控制下自己少抠一点,让它情况好一些,同时也理解一下宿舍的同学,不要因为她们的讽刺就心怀不善,可以吗?
xxx:嗯。
2.案例分析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将xxx的病症看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个体,这是将xxx与病症分开,让xxx可以看到病症对自己的影响以及xxx可以控制病症的能力,让xxx具备更多的面对病症的勇气和自信。老师的自我暴露,是为了让xxx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引导xxx思考宿舍里的故事,强化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善意。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带着故事进行咨询,这些故事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于自我能力的一些界定与预设,还包括他们内心的困惑和问题等。叙事的意义在于让当事人有自我反思和重构故事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探索经验故事中获取更多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Del Corso, MC Rehfuss. The role of narrative in 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1, 79(02): 334-339.
[2]Hazel Reid, Linden West. “Telling tales”: Using narrative in career guida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 2011, 78(02):174-183.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5篇
[关键词] 叙事研究,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
中图分类号:
本文为江苏省高教学会_十二五_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KT201152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11JSW-12)和江苏大学2011年度教改课题阶段性成果。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将近占中国高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但不容乐观的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之后,青年教师群体通常会逐渐出现分化--大约5%的教师通过再学习、再创造, 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持续上升, 逐步发展成所谓_学者型_教师;大约95%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却出现不同幅度和速度的下降,一直是平平的_教书匠_。他们职业倦怠感增加,对教书失去了乐趣;职业成就感降低,不满足现状却又无力改变现实。[1]这就是职业生涯的_高原现象_--个体因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所引发的诸如疏离感、低效能感、挫折感、失败感等系列职业生涯认同危机。[2]_高原现象_是青年教师向_学者型_教师发展的瓶颈。
本文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江xxx高校的一名普通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成长历程,包括其正在经历的_高原期_状态进行了描述,再现她专业发展的真实图景,目的在于揭示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可能遇到的阻碍和解决方法,加深学界对他们的真实专业发展状况的理解。
二、 研究方法:教育叙事
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和对问题的研究,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叙事研究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3]
教育叙事研究的实践者和理论先驱Connelly和Clandinin认为,叙事研究让人们不断地讲述和复述他们的生活故事,既描绘过去,又创设未来,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如何使经验有意义。[4]xxx教授认为,_运用叙事方法的实质是,在于寻找一种能够更好呈现乃至穿透经验的语言方式。_[5]作为一种_质的研究方法_ [6],教育叙事真正把_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归到鲜活的现实中,使理论研究回归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实践的滋养。_[7]
教育叙事研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⑴真实性:教育叙事所叙述的事例必须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课堂实践活动中发生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教育事件。⑵代表性:叙述的事件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_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_。[8]⑶情节性:叙述的事件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比如:教师在教育中遭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如何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又遇到什么新的障碍,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问题最终是否得以解决。⑷归纳性:教育叙事研究通过情感细腻的叙事风格,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解析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继而归纳出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
三、 研究的过程的设计与安排
依照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本研究设计了这样的流程: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访谈并收集分析文本--整理分析资料。
1、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此项研究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⑴个案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何出现了停滞?影响因素有哪些?⑵个案教师是如何走出发展_高原期_的?⑶以上研究结果对其他大学英语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有何启示意义?
我们确定钱老师(35岁,江苏省某高校大学英语讲师)为研究对象。这位青年教师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对本项研究也比较感兴趣。她经历了职业生涯的_高原期_,通过调整与努力,最终蜕变成了教学与科研并重型的优秀大学英语教师。
2、访谈并收集分析文本
我们就钱老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进行了数次交谈,尤其是对她的_高原现象_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访谈为我们的叙事研究提供了真实的研究素材,也让研究问题在访谈中渐渐的明朗起来。
3、整理分析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是对访谈对象所叙之事进行再次对话的过程。我们将访谈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把重要的相关信息提炼出来整理成了文本资料,寻找这些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她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共同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 个案分析--钱老师专业发展的_高原现象_
1997年7月,从外语院校本科毕业之后,钱老师怀着满腔的热情和自信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2001年,她撰写的一本专业词典顺利出版;2002年顺利晋升为讲师;2006年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硕士学位;多次参加了外研社组织的暑期研修班;撰写了数篇在高校学报上;数次获得院级、校级的优秀教学质量奖和教学成果奖。但从2007年开始,钱老师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感到迷茫,教学生涯也一度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一)陷入迷茫,开始进入_高原期_ (2007-2008)
_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教书了,很有'黔驴技穷'的感觉。上完一节课,却觉得没有任何成就感可言。_钱老师开始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明显地感觉到了职业成就感的下降和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不足。_更何况,一周16节课,同样的内容必须在三、四个班进行重复讲解。到最后一个班的时候,我已经是在机械化地完成教学任务了,没有教学激情可言。_钱老师是这样描述她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的。
钱老师说,_每次对教师的考核测评,其主要依据都是科研,根本不是教学质量。不管你的教学效果有多显著,不管学生有多认可你,这些对你的职称晋升和综合测评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_这种_重科研轻教学_的态度,让很多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教师渐渐失去了教学热情,降低了职业责任感,对教学采取了敷衍和_得过且过_的态度。
(二)不断反思,逐渐走出_高原期_ (2008-2011)
钱老师感觉到,她这一年多的停滞状态也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负面的影响。_我发现,居然有学生开始逃课了。这可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_毋庸置疑,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_不能再这样迷迷糊糊地混下去了,要找回那个认真负责、自信自立的自己。_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她为摆脱这种混沌状态而努力,钱老师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这些年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决定重新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钱老师认识到,只有暂时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解脱出来,才能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去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寻求自我的专业发展。她首先向领导表达了自己希望减轻工作负担的意愿,把工作量从每周的16节减少到了10节。工作之余,钱老师加入了学院的英语教学法研究所,与成员们定期召开讨论会,共同探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_研究所的成立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个人的力量永远比不上的。_教师间的合作可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激发彼此的灵感,提高个体的自制力和创造力。[9]
五、结论与启示
(一)_高原期_现象普遍存在的诱因
就钱老师的个案而言,阻碍她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纳为:
1、教学任务繁重,缺乏个人发展的时空
作为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青年教师必须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_一xxx下来,每天将近4节课。除了正常的生活,剩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上课、备课、批改作业。_尽管钱老师已经感觉到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不足,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实自己。这样的反馈让我们感受到了处于强大教学压力下青年教师的无奈,也感觉到把他们从从沉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的必要性,同时也为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整体状况感到隐隐的担忧。
2、社会压力巨大,缺乏个人发展的动力
作为构成社会的一份子,青年教师必须承担养家糊口和繁衍生息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这个物欲xxx,房价飞涨的年代,_上有老,下有小_的青年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是史无前例的。_老人要赡养照顾,孩子要教育培养。特别是经济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_经济的迅速发展是社会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有不少青年教师都是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这更加重了他们日常生活的负担。钱老师也不例外,她坦言,_我知道自己必须要发展,这么沉重的社会压力让我觉得很累,总想歇歇,失去了发展的动力。_
3、评定机制的不完善
钱老师认为,她所在学校的教师评定机制存在_不公平_的现象:_对于教师的综合测评,教学效果几乎是被忽视的,而对于科研业绩的评价又过于片面化--只承认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_这样的评定机制,既没有肯定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就,也没有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的付出。因而,这种不完善的评定机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走出_高原期_的有效途径
从钱老师的个案来看,她运用了多种途径来帮助自己走出_高原期_,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为关键的是如下几点:
1、减轻教学负担,给予发展空间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异常地繁重,教学占用了教师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过重的教学任务容易让教师对教学产生明显的厌恶感,原本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可能会变成机械重复、应付式的工作,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极大的摧残。[10] 钱老师就是在减少了周课时量,把自己从沉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之后,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发展,不断地更新知识。因此,切实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繁重的教学负担是促进他们个人发展的先决条件。
2、反思成长历程,促进专业发展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是教师走进教科研的必须环节。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理论文献的解读中对自己的信念、知识、教学时间及其背景进行审视、批判性自我反省和教学行为分析,增强教师理性自主,是教师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3、加强沟通交流,倡导团队合作
钱老师说:_与同事和专家的交流很重要,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不能闭门造车。_如果不是加入了研究所,如果不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协作,钱老师根本不可能在专业技能和素养上有那么明显的进步,并逐步走向成熟。
团队合作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效率和团队的整体能力,有利于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从而缩短完成大目标的时间和提高效率。优秀前辈的言传身教对教师各个阶段的成长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实践性、经验性的语言与行为比那些_高度理论化_的语言更能激励和启发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13]他们的_传、帮、带_作用,会让青年教师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学校应该改进当前片面的教师评定机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发展性评价。不能否认教学效果在评价机制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能简单地以量化的科研业绩来衡量他们的专业发展。学校应该制定有利于青年教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给在黑暗中摸索的青年教师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五、 结语
本研究通过叙事探究的方法,记录了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走进_高原期_又通过努力逐渐走出_高原期_的主要经历,并对大学英语教师走出_高原期_的途径进行了反思与讨论。我们承认,每位教师来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有着迥异的性格特点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也肯定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式和历程。但我们坚信,广大同样处于_高原期_的青年教师能从钱老师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够引起自己对专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的反思,并找到适合自己走出_高原现象_的有效途径,走出事业低谷。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当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改工程在更多试点高校开展的时候,如何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尽快走出_高原期_,加快他们专业发展的进程是保证大学英语教改顺利实施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希望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切身体会现代青年教师所面临的重重压力,给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注释: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6篇
[关键词]西部 校本研究 农村 中小学 教师 专业发展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教育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和主要参与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推手。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教学的成效,关系到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技能熟练、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教师的专业要持续发展,就要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寻找各种条件和机遇,探索发展的途径。西部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使用于教育的经费受到限制,这给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教师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研究,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开展校本研究,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能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往前发展。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
所谓的校本,源自英语的“school-base”,意思是“以学校为根本”或“以学校为基础”。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探索解决学校教育实际中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改革从最初一些学校的“小打小闹”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校本研究指以学校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基础,以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学人员为研究主体力量,针对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具体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其主要含义涉及for school(为了学校)、in school(在学校中)及based on school(基于学校)等三个层面。“为了学校”,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课程改革中所碰到的问题和挑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双重发展。“改进”是校本研究的主要特征,研究既要解决学校和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也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校本研究的问题一般不涉及宏观问题,而是涉及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把具体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强调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把决策和理论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修正、补充和完善。“在学校中”指学校自身的问题由学校的人解决,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构成解决问题的主体力量,他们组成研究共同体,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渠道。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体验和观察研究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实践的方式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效度。“基于学校”的意思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切都以解决学校的问题为核心,围绕学校具体问题开展,“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种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彻底”。(xxx等,2009:34-35)
二、校本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促进
教师发展也称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所从事的学科及其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方面的发展,即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成长过程。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界加大了对教师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话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所需的素质已不再是传统上学历层次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获取,而是教学能力与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实现的是由“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问题解决的一种校级课题研究活动,对促使学校问题的解决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一)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监控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方法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师激励评价能力、分析反馈能力,等等。”(xxx等,2011:15)校本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反思、研究和总结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提高的过程。在研究中教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按新一轮课改要求,用新的理念和理论观点审视、评价和分析自己教学行为,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
(二)促使教师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校本研究要求教师带着有关案例问题,深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先进的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的理论学习旨在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习的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愿望强烈,往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研究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成效。
(三)促使教师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校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及课题研究材料的撰写,这些工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论文是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最好的表现形式,课题研究材料是教育教学案例的一种升华,案例研究能给论文和课题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校本研究使教师把教育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育教学做到有机结合,促使教师拓宽研究的思路,开阔研究的视野,扩大研究的渠道,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解析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评价能力及交往能力等,核心要素是教学实施能力。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大都位于偏僻的乡镇,办学经费紧缺,教育发展困难,教学实施能力和教育研究的能力整体不高。不少教师教学思想保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安于现状。面对新课改,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创新精神。教学手段落后,无法较好地利用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能效。他们不写论文,不做课题研究,不知什么是科研,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总体说来,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体现在施教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技术手段运用能力等方面。
(一)教学能力整体不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教学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教师受办学经费的限制,个人专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主要表现为:教学选择能力不高,教学设计能力低下,教学实施能力不足,教学评价能力不强,教学创新能力不够。教师教学选择能力不高指的是在选择用于教学的资源时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选择教学的目标、合适的教材、有用的资料、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设计能力低下指教师不能根据选择的资源及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采用有效的策略,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教学实施能力不足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没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高,缺乏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缺乏课堂协调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不强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有限,评价方法较为简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够客观和恰当。教学创新能力不够指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保守,教学没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热衷使用老的方法,采用 “灌输式”、“教条式”等方式教学。
(二)反思和研究能力不足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精神较弱,不少教师的反思限于教育教学问题,方式较为简单。xxx教授做的调查发现,“的教师在遇到教育问题时趋向于与同事讨论,而查阅书籍报刊以及自己摸索这种内省式反思方式仅占和。”(xxx,2013:40-41)大多数教师不做教育教学研究,缺乏科研成果。xxx教授的调查还表明, “从未发表过论文和著作的教师比例占到了,其中的教师写过论文但未发表。”(xxx,2013:40-41)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西部农村学校由于信息技术建设起步较晚,硬件设施配套不足,很多学校只配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极低,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识比较淡薄,有效运用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xxx教授的调查表明,“西部农村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电教设备的较少,仅占调查总人数的,而不太会用、从来不用、很少使用及学校没有的比例则高达。” (xxx,2013:41-42)
四、开展校本研究的策略
西部中小学教师能力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需要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研究方式,梳理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难题,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研究论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路径,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开展基于本校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使自身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合适的研究方式。
(一)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把教育行动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的一项研究活动,可以用“观察”、“反思”和“运用”等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研究的特点包括“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研究”三个方面。“为行动研究”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教学的实践者及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构新的学术理论,其具有实用性和即时性。“在行动中研究”指的是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环境就是研究者即教师所处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研究过程就是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研究者行动的表现。“由行动者研究”指的是研究的主体力量是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不是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研究的问题是学校特有的问题,属于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是解决问题,在小范围内有效,不值得推广运用。教师是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面临许多问题,应认真梳理,从中选择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 (确定问题)、分析问题 (界定并诊断问题的初步原因)、拟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与实施计划、检验措施的有效性、依据效果修正原始计划、整理研究成果。行动研究能使教师能自觉地从事研究,培养教师感知问题的敏锐性,增强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关注,随时收集资料并思考其意义,发展其在教育活动情景中分析、反思和决策的能力。
(二)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者既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记述者。如果叙述的内容是叙述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那么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就可以被看作是叙事行动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旨在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者只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而事件的记述者由其他教师或教育研究者承担。这种研究方式常被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所采用,通常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从教师的叙述中,或从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如备课本或工作日志)中分析和归纳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解释或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叙事研究的过程通常是: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故事―确定个体故事包含的主题或类属―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
(三)教学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case)指的是已发生的、真实的、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包含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则是对教学活动中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教学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其一般是课堂教学发生的真实故事,是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所做的真实记录。其内涵包含五个层次:1.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不是虚构的。案例的撰写者为当事人或者直接的旁观者,其亲历事件的发生过程。2.所描述的事件或情境中包含有矛盾冲突和普遍性的疑难问题。3.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典型性与普遍性问题。4.案例所描述的事件以及所反映的主题能给人们带来思考,给其他教师带来借鉴。5.案例的叙事性。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出来,或以理论逻辑的方式将事件概括出来。教学案例的结构: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教学中的某一现象即教学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讨论、查阅文献等分析和研究,以一定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教学成效的一种方式,在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他人的教育教学进行剖析,也可以以“当事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享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析诊断问题并寻求对策,自觉调整、改进、完善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案例研究的步骤是:明确案例主题―精心设计―进入教学―反思教学―撰写案例―形成案例。
(四)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属于校级课题研究的范畴,与“学术派”的教育理论层面研究不同,它“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被应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并取得实效”(xxx等,2011:25)。小课题的显著特点是研究的范围小,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短,用于研究的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其研究的问题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遇到的,可以是某个单元、某个环节的问题,也可以是某些现象、案例。课题的研究形式多样化,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不申报立项。研究的内容和时间自主,研究什么、何时研究、如何研究由教师自主决定。研究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小组行为。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各种疑惑进行研究。
小课题的研究方案:问题现状―成因解析―研究目的、内容与对象―研究时间―采取措施―成果预测―研究成员。
五、结束语
教育要发展,其根在改革。改革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没有改革,教育的发展就会停滞。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方面遇到不少困难,应在现有有限的条件下,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根据新一轮课改要求,立足本校问题实际,开展校本研究,以科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施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xxx,xxx,等.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xxx,等.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7篇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范式
近年来,在教育的领域开展 “叙事研究 ”成为中国中学教师学习教育处理模式的重要方式。在远古时代,人类试图在研究教育工作的各种叙事材料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专业领域的进展。近代,在探究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实践中,人们开始进行分析、归纳、演绎叙事材料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经验,也可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促进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能够在组内分享教育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群体蓬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现代社会,专业性的叙事研究的研究范式以人为本,越来越多的教育和研究活动看重它的经验、感知和行动,是中学教师促进自己的跳跃,运用各种方法融合到领域中去,形成空前壮观的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实践智慧或隐性知识,是自下而上的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反映,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复杂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挖掘那些艰深的理论或实验数据来概括抽象的含义和深层规律。重视研究人的心理和情绪活动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注重行动与反思,对不切实际的说辞,倡导“一个典型,胜千言万语”,以促进移植和参考,强调理论来自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校正,可以应用在实际情况中的才是有价值理论。这是当前教育叙事研究逐渐受到尊重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讲述案例时,整理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困惑,并验证自己的经验,体验到成功的过程。具体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可以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的突破,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升教育感悟,可以鼓励教师改进教育实践,可以唤醒教师的情感,体验教育价值,成为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沟通的有效途径。
2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实际的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在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加强教育和教学反思,积累材料,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地步。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使自己的思想,及时跟进教育形势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升理论水平和科学素养,提高理论和实践的水平,可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从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每个教师都是要读书学习的,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提高理论素养。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虽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但我们不能忽视理论的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开发思维,启迪智慧,提高洞察力和分析力,升华思想。
学会关爱,怀有一颗善良的心
只要心中有爱,再去接触学生的童心,在不断撞击,才会产生火花并能够交融,才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美丽动人的教育故事才会生动传神,自然真切。只看到缺点和不足,对学生百般挑剔的所谓的严格要求,只会削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才是有害的,教育叙事研究也就无从谈起。
善于发现,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纯真的学生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是一首首优美意境的散文诗,是一本本意义深邃的书籍。教育叙事研究必须有一xxx的眼睛,找到并读取学生学习生活中迷人的火花,捕获精彩细节,及时从理性的角度洞察分析,体会深刻内涵,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是教育的真谛所在。人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在事事处处关注身边事,留意身边问题,便能找到探讨的话题,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典型个案、教师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师生共同成长的记录、有关教学的对话、案例反思等等。叙事研究的话题来自我们日常的观察,日常的思考。
网络的普及,有越来越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沟通更加简单和快捷。思想保守,只能固步自封,影响和限制发展。教育叙事研究,同样需要有这种资源共享和开放的心态。教学情感,困惑和见解,教育和评价,教学实践写于教育叙事,读者就会有不言自明的惊喜和进步。沟通和交流,在校本培训和教育叙事研究中是很好的策略,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实践。
教育叙事研究贵在得法
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叙事研究就有多少类型,教师的工作有多么广阔,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么广阔。这样看来,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要求。叙事研究有更多的弹性, 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叙事研究要反映现实,富有创造性,为教师掌握和运用。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要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反思,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背景。教师叙事研究掌握一些基本要求,就能进一步实现叙事自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研究工作。
3结论
教育叙事是教师综合运用知识、教学话语的实践。教育叙事努力恢复的科学话语所遗忘和压制“教育案例”,“教育事件”, 重申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话语对理论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叙事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质疑教育的终极意义,从而不断结合自己的实际知识,对发展教育做出独特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知识和教育叙事建设,体现了师者的实践智慧和手段。教育叙事研究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8篇
在一份好的教育叙事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教师敏锐的教育现象洞察力,看他是否用心地去品味教学生活,洞明、捕捉教学工作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可以看到教师灵活的教育合理行为抉择的应变力,看他如何在教学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突发性的情况,当具体的任务、目标、场景随着情况发生改变,在行为上作出灵敏反应、灵活合理的应对;可以看到教师深刻的自我教育实践合理性判断的反思力,看他是否能通过文本的形式表达自身的教学行为与问题,并以表达梳理思绪,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可见,一份好的教育叙事,充分反映了“实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是一位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智慧的捕捉、分析表达与自我理解。教育叙事可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当前许多学校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实践智慧培育的主要路径的缘由所在。
一、五类教育叙事
开展教育叙事的过程,提升的不仅是写作能力,更是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与教育理性水平。不同类型的教育叙事,促使教师分别与自己的传统经验、教学情境、学生、同事以及教育理论的互动并进行反思与理解。
(一)经验对话:与教师个体经验对话的反思性叙事
教师进行与个体经验对话的反思性叙事,常见的有教育日志以及教师的个人叙事等。此类叙事强调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理解或描述。在叙事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是如何在呈现自己与传统经验持续对话过程中的所得所悟,从而促成自己的价值不断的生成。
【案例1】 嘉兴一中xxx在《积淀策略:助推“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成长》一文中,这样写道:“然而我是幸运的,走出校门就遇上了嘉兴一中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在新教师工作的头三年里,会安排三位工作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资深教师作为新老师的师父,并且会以定期交流考核的方式,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检查反馈。我的师父们皆为饱学强识之人,大量的阅读和积淀,让他们的课堂生动风趣、贯通古今。而他们对我的指导,也每每触及我的阅读量的不足。同时,学校专门负责新教师培养的副校长也经常与我们交流谈心,常提及作为文科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我逐渐开始走上教师生涯的阅读之路。”
(二)行动反思:教学情境行动改进的叙事
教学情境行动改进的叙事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案例、课例分析,研究行动报告类的叙事。此类叙事强调的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并在行动中做到与教学情境的对话。在叙事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是如何完美而高效地对自己的行动改变轨迹作一次记录与反思,并总结出经验。
【案例2】 嘉兴一中xxx在《智慧反思:“我”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一文中,通过对《我的四季》的课堂中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这课的预设过于细致周密,问题太碎,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权与思维开放度不够,并记录了第二节改进课的设计。之后发现,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效果极佳。这一表达,正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动的“反思、改进、再反思”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倾听学生:与学生生命互动的叙事
许多时候,教师的实践智慧在于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灵感,对与学生互动故事的追溯,也是教师获取专业智慧的主要源头。与学生生命互动的叙事大多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案例中。
【案例3】 嘉兴一中xxx在《实践有效对话,发展教学能力》一文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参加工作尤其是2006年开始接手理科特长班以来,每一届都会出现几个超前学习且学习极其认真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找我交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和与我讨论时的清晰思维让我震惊,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也很难直接答复,这就迫使我一次次更加深入地研读教材(甚至是大学教材),从而使我能日益从容地面对课堂,自信地面对学生。”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9篇
关键词:风湿免疫 叙事医学 临床实习
Abstract:Narrative medicine was a new model of clinical wa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using clinical research findings to aid the delivery of optimum clinical care to its concepts and methods were extend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ducation. It re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and stw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of 21 century. Rheumatology was a very professional discipline,but also had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Clinical internship was a key step for training qualified clinician. In this article,we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EBM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rheumatology. Cultivating EBM thinking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rheumatology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with enriched teaching methods;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ability;and help students master and understand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itiatively.
Key Words:Rheumatology; Narrative medicine;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叙事医学即基于叙事为主要媒介方式的医学,主要为打破以往冷淡的医学模式。叙事医学的主要目标是调节目前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往患者的语言为医学术语所排斥,叙事医学主张认真倾听患者的声音,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和康复手段应用于R床中。另一方面从伦理学的角度说患者所患疾病不单是机体病理现象,医生应该对患者的疾病体验进行全方位诠释。叙事医学方式可以为疾病体验意义诠释提供依据,增强医患之间的互相了解[1]。
1 叙事医学引入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性
现代医学模式主要是以疾病本身为医学核心,疾病本身为一种客观生物学现象,但对于患者而言单纯的检验指标及描述并无足够的意义。医患双方主要明确存在的问题以及病情的严重情况进而了解疾病的意义。叙事医学将疾病本身,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患者本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客观与主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更清楚的明确了疾病的意义[2]。叙事医学使得患者本身疾病与患者内心紧密联系起来。医生应用叙事医学方式领悟患者的语言方式,明确故事的意义,从双方视角中讲传统医学模式转变为文学阐述方式。亨特尔模式认为将患者作为文本,医生作为评论员。该模式主要分为5个部分:(1)经验文本:患者本身对于疾病症状的评价;(2)叙事文本:患者对于疾病本身的讲述;(3)身体文本:医生对于患者的详细体格检查;(4)仪器文本:相关辅助检查的信息;(5)治疗叙事文本。通过该种文本叙事方式患者将内心的苦楚,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了解全面提供,为叙事认知及感情体会提供了好的分析手段。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语调停顿以及非言语交流等方面倾听患者的故事,更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痛,从而更好地治疗[3-6]。
2 风湿免疫学引入叙事医学的重要性
3 风湿免疫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叙事医学的方式
如何将叙事医学教学模式引入风湿免疫临床教学,我们首先要明确引入叙事医学教学模式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否定,而是将其更加全面化。第一,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将原来讲授知识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患者的叙述,将书本上的症状体征,通过问诊患者的叙述表达出来,再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最后教师通过典型病例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种疾病,此种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提高了同学们对风湿免疫学科自己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叙事医学引入风湿免疫科临床实习的过程包括:(1)收集资料:鼓励学生认真聆听患者对于疾病的阐述。风湿免疫科疾病患者一般病史时间较长,患者对几十年的病史的描述需要学生认真倾听。(2)评价资料:对于听到的病史资料进行自己的总结,得到对于诊断及治疗有意义的资料。例如风湿免疫科的疾病均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在熟练掌握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下,结合患者的叙述理出清晰的调理,做出清晰的判断。(3)收集问题: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一般患病时间长,受疾病痛苦折磨时间长,所以要认真聆听患者提出的诸多问题,将问题认真记载。之后通过自己查阅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籍,查阅相关文献,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同学们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4)解决问题:针对患者的问题逐一为患者耐心的解释,阐明答案,同时依然要认真听患者的想法。解决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锻炼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5)评价上述的学习效果: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病情的预后有很大作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4 风湿免疫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叙事医学案例
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例,来说明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首先由任课教师介绍简单病史,一位老年女性,因为全身多关节肿胀及疼痛30年入院检查。在30年的病史中患者,患者不规律口服多种药物,关节肿痛非常明显,患者非常痛苦。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进行病史的询问,完善现病史。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的相关学习,将询问的病史按相应的诊断标准分类整理。最终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后向学生们讲述叙事医学引入的必要性及跟患者交流的必要性,指а生认真聆听患者对于疾病的问题,例如:“我这个病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好,为什么不能根治”等等。最后对所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
5 结语
总之,叙事医学的引入医疗教学的趋势,在叙事医学与风湿免疫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激活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缓和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培养了学生们自我学习医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风湿免疫学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其次,叙事医学教学模式的引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沟通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要不断自身学习,注重相互交流,经常思考,从而使师生共同进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xxx.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教育叙事革命・后现代生命文化视角[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9):65-69.
[2] xxx.医学与叙事的互补:完善当代医学的重要课题[J].医学与哲学,2012,33(6A):12-14.
[3] Charon novelization of the body,or how medicine and stories need one another[J].Narrative,2015,19(1):33-50.
[4] Fritsch C,Hoebeke J,Dali H,52-kDa Ro/SSA epitopes preferet recognized by antibodies from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neonatal lupus and congenital heart block[J].Arthritis Res Ther,2015,8(4):101-107.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10篇
关键词: 叙事 叙事教学 故事 心智
詹姆斯・xxx认为:“优秀的管理者是优秀的讲故事者。生动的故事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并且吸引我们,它们给了我们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传授给我们真正重要的真实经验。”[1]幼儿园教师作为课程的管理者,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利用故事来说课,即叙事教学。
《xxx第三国际辞典》认为“叙事”就是“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叙事教学就是应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故事或其他描述叙事材料来诠释社会经验现象的教学活动。通过叙事教学,不仅加深了儿童对知识、生活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儿童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道德,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xxx所讲的“故事影响人脑的两个部分――理智部分和情感部分”[2]。xxx的论述也为叙事教学提供了教育心理学依据。
一、学前教育中开展叙事教学的目的
1.儿童心智成长的目的。
英国学者卡xxx指出:“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人类活动,是为了懂得一系列行动中一个人自己和他人的心情、计划和信仰,还有精神状态的变化。”[3]因此,以讲故事为主的叙事教学是幼儿园实施综合性教育的一种手段。故事不仅内容含有各方面的知识,还能把幼儿带到广阔的天地,增长知识、启发想象、锻炼记忆。经常听故事的幼儿,可以从中学习语音、词汇,模仿成人说话,听故事对儿童连贯性语言的发展启示很大。听故事是幼儿生活的需要,是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2.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叙事教学法有助于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学内容处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环境创设能力、师幼互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调节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家长资源利用能力、自我评价意识的提升。因此,叙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学习、工作、反思、提升、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叙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情境和经验做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从而切实地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深入、有效地唤醒教师情感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的基本形式
1.教师研究自我,以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等自身经验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xxx说:“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4]在幼儿教育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和实践出发,针对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及场景,从中反思、感悟,得出个性化的结论作为教学叙事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亲切感,更容易内化幼儿对生活知识的认识。
2.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激发儿童的听讲兴趣,促进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
3.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它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是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对孩子认识历史、民俗和发挥创造性起到很大作用。
4.教师利用有关经验的故事、案例等作为教学叙事材料。
教师利用那些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的故事或案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来提高教学的逼真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熟知的周围人的生活故事,促进学生对榜样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搜集学生所熟悉的区域内的相关生活案例,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的生长、生产或经营故事作为教学叙事材料,不仅可以使儿童对特定事物的认识,还可以聚焦社会,让儿童知晓时事动态。
三、学前教育中叙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1.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活现故事情景。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入背景音乐或者背景图片、视频片段,创设意境,使幼儿在意境和情境中感受故事内容。背景材料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控制力,提升儿童的故事理解能力。
2.利用创意阅读提高儿童的自我掌握故事能力
每个儿童拥有自己的创意阅读故事书,先让他们自我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对故事深入理解。在提问中,教师通过表扬、激励等方式,让儿童充分体验到自我掌握故事的成功与快乐,以此提高其自信心。
3.利用角色扮演形式增强故事的生动性
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儿童这一天性,将故事中的人物分角色让儿童扮演。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早准备好形象的道具,比如面具、爪子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对各种故事情节透彻地掌握。
4.利用故事复述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自信心
故事复述是一种思维联结、情节再现的认知过程。它不仅能提高儿童对故事的欣赏、理解能力,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故事表达出来,极大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完整故事的叙述是儿童自信、开朗、乐观性格锻炼的手段之一。
故事复述不仅让儿童复述看过的、听过的故事,还让儿童叙述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故事。如在长假后,本园会让孩子在集体面前用一两句话概括、分享自己的活动,锻炼他们的胆量;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以“我去旅游了”为主题的相册,让幼儿利用餐后的时间,把自己旅游的经历与同伴分享,让他们在自然而然中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因为这些都是贴近孩子生活的事,孩子们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拿着自己的相册跟每一位同伴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胆量,还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另外,在故事复述中,儿童可以获得主体性体验。他们意识到原来我也能和老师一样,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这种“成功的体验”对儿童成功智力的挖掘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们从小开始尝试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并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xxx.心随心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1.
[2][美]xxx.智力的七个框架[J].国外社会科学杂志,1985(8).
教育叙事xxx教育案例 第11篇
病症一:虚构化
只是,这样的教育叙事,到底是贴近教育,还是贴近小说?这些虚构出来的教育叙事,还是有意义的教育研究吗?还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吗?
病症二:摄像化
有些教师坚决不虚构。他们的教育叙事俨然就是一部摄像机,把每天的工作很客观地“摄”了下来。由于强调记录“最真实的教育生活”,他们的教育叙事就变成了随便观察到的、零散、庸俗、偶然的教育表象。这些教育叙事没有多少研究价值和反思意义。但是,这些教师很勤奋,天天写,天天更新。天天投稿。
只是,这样的教育叙事,教师每天写1000字,坚持写10年,能成为名师吗?
病症三:消极化
所谓消极化,就是在教育叙事作品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自以为正确而实际上是错误的“反思”。2006年第一期《中小学管理》披露了这样一则教育叙事文章:xxx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有工作热情,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可是,期末考试时,他所任教的两个班的考试成绩都不理想。xxx面对这样的成绩当然很着急,他反思自己短暂的教学生涯,想找出原因,改进工作。经过反思,原因找到了:没有能“熊”住学生,平时对他们太客气了!于是行动也跟上:脸上的微笑少了,教室里的训斥多了……
只要留心一下周围,像这样消极的教育叙事几乎俯拾皆是。这些教育叙事,有故事,有情节,有反思,有策略,也有行动,看起来像模像样。只是,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越多,教师离教育教学的本质就越遥远,危害也就越大。
治疗策略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并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与行动,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复杂意义”,从而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澎湃的动力支持。上述教育叙事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浮躁的科研心态下,片面机械地理解教育叙事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上述症状,让教育叙事研究硕果累累,需要教师、学校、主管部门多方联动。
第一,要激发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是什么?课程是什么?学生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信仰?教育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只有在深入追问这些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树立了富于激情的教育理想。教育叙事研究才可能真正成为教师探索教育真理的载体和途径。教师对教育、学生、教学等有清晰而正确的理解,才可能彻底摒弃教育工作中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化倾向。教师在平稳的心态下,审视自己教育教学、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才会成为自己生活中最自然的习惯。为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式,想方设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武装教师的头脑,激发教师的教育理想。
第二,培植教师鲜明的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那些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好的矛盾的敏锐感知和认识。问题意识的鲜明程度,往往与教师的知识和思路成正比。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思路,就越能发现问题,并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与优秀理念碰撞了,就会有顿悟之感;在了解人家先进后,就能发现自己的落后;在追赶人家遇到困难时,就会更多地发现自己的差距;在总结别人教训时,也会发现自己的隐患。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经常采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家讲学、学术沙龙、典型示范、参观考察、外出进修等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教师去观照、思考、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例如:纠正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认识和做法中不合理成分,使自己从误区中解脱出来;对自己或者团队过去教育教学处理得不完善、不尽人意的地方予以补充;对原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予以相对否定,从另外的思路、角度、结构等进行大的调整改进;从自己或者团队那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中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推而广之,以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地系统整理教育教学中涌现的零散的见解和主张,在系列化、条理化中形成新的组合、新的认识,以新颖的创造,发人所未发,从而填补空白。培植鲜明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努力做到:解剖自己不怕严,批评他人不怕怨,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
第三,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目前“科研兴校”已经成为不少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是好事。然而,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科研政绩,为了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一方面出台了各种诱人的科研奖励措施,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科研目标责任制。这些做法,对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xxx来就是一个“宁静致远”的东西。如果学校追求畸形的科研政绩,威逼利诱,一时二刻要成果,就会将教师逼上“造假的梁山”。所以,学校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彻底摒弃教育研究的浮躁心态,让教师的研究回归研究,让教师的学术回归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