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结构赛总结(热门9篇)

81

结构赛总结 第1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了,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时间的匆匆。转眼之间已从大学毕业了x年的时间。参加工作以来,在领导和同志的帮助下,我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领导和同志的`一致好评。

四年设计院工作期间,从学习技术规范、软件操作、设计方法至能独立完成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设计,从多层、高层至大底盘地下室、基坑支护和挡土墙设计,对主要结构设计规范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之后在开发公司做了一年半的结构设计管理和两年的部门管理协调工作,工作重点由结构转向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沉淀,对强排指标、建筑做法和结构优化有过颇深的研究,在专业协同方面,对土建设计和精装点位设计协同方面较熟悉;工作计划性强、执行力高,为人本分,做事踏实负责。

在xx市xx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结构设计师期间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项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所内结构设计任务分配;

2、组织配合其他专业组织完成所里分配的结构设计任务和校对审核;

3、配合甲方和施工方组织完成施工图审查和图纸会审工作;

4、及时协助施工方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组织完成后期服务及相关工作。

在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担任结构设计工程师期间:

1、负责xx项目结构设计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xxx方)

2、制定结构设计任务书;

3、牵头组织结构优化;

4、协助参与建筑专业设计管理;

在xx置业有限公司担任设计部经理期间:

1、事业部拿地强排方案协调对接;

2、督促协调各专业制定专业设计任务书

3、规划方案及施工图阶段各专业、管理、跟进;

4、对接各职能部门及集团设计部协调配合工作。

同时不断提高思想修养水平。参加工作以来,我没有放松自己思想修养的提高,通过读书、看报、看新闻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新思想新精神,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集体、认真工作,实事求是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政治思想修养不断进步。

结构赛总结 第2篇

本人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能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及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坚持根据工作需要学习,将学到的技术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服从领导的安排,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深入生产一线,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请教,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工作做到最好。

我一直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热爱建筑设计,对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充满感情。

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

严于律已,敢于同违规违纪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公司利益的原则,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工作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奋务实。

保持健康心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设计行业和公司前途充满信心。

我在专业技术上,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不耻下问,吸取工程实践中的经验,获得了书本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虚心向资深专家请教。

在结构设计方面,掌握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软件和迈达斯结构分析软件及设计所需的相关软件的应用,提高设计水平;

七年来,先后主持及独立完成了隆湖房地产开发公司、xxx房地产开发公司、龙源房地产开发公司、宏建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多个开发商的住宅及商业区项目的设计,参与及主持了多个办公、医疗、公建等项目的`设

计,尤为重要的是参与了20xx年设计的神华宁煤集团宁东化工基地综合办公楼的设计,现已投入使用,并在20xx年3月获得自治区颁发的建筑设计二等奖。

以上工作的经历及经验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只有不断的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的为公司为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进行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本工作的需要,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

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设计水平不断地提高。

在自身提高的同时也不忘将自己所学、所见、所想的专业知识与别人分享,教他们如何将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工程设计当中。

总之,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与锻炼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管理经验,全面掌握了常见结构类型的设计方法,并娴熟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妥当处理设计中的技术难题,尤其在结构方案确定及后续施工图处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今后工作中我会不断专研专业知识,虚心求教,与单位同志精诚团结,进一步全面完善自己的设计水平和专业能力,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辛勤劳动,为社会奉献更高更好的精品工程。

结构赛总结 第3篇

1.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干脆砍了。可砍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谁见过独立基础加辐射筋的?当然加了也无坏处。

(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恶的话,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2.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3.关于箍筋在xxx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xxx,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围内加密。纵筋总量:*9*8=281kg,箍筋:**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且不说要强剪弱弯。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4.关于xxx、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xxx中是不合适的。xxx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xxx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xxx的概念,将xxx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xxx结构中,xxx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xxx中心,选xxx中心处的弯距和xxx厚,及xxx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xxx,所以xxx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xxx是正常的,不xxx才有问题。

5.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6.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这是在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xxx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7.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8.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9.锚固?搭接?: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xxx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LAE=1200。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10.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即采用修正倒楼盖。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xxx,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xxx上,负值加在xxx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近于平衡。

12.主xxx有次xxx处加附加筋: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xxx箍筋在次xxx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xxx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xxx下部或xxx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xxx上的集中力如xxx上柱、xxx上后做的xxx如水箱下的垫xxx不必加附加筋。位于xxx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xxx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xxx截面相差不大,次xxx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xxx高度很高,次xxx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xxx,主xxx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xxx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xxx,而荷载相对不大,主xxx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xxx上次xxx开裂后,从次xxx的受压区顶至主xxx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xxx产生的剪力时,主xxx可不加附加筋。xxx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xxx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xxx及次xxx相对主xxx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话又说回来,也不差几根箍筋。但有时画图想偷懒时可用此与老总狡辩。

13.一般情况下,悬挑xxx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与挑板不同,挑xxx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xxx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变截面xxx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xxx。当然,大挑xxx外露者除外。外露的大挑xxx,适当变截面感官效果好些。

14.现浇板一般应做成双向板。其一,双向板的支承边多,抗震的稳定性好,垮了两边还有两边。单向板垮一边板就下来了。二,双向板经济。从计算上讲,例如四边简支支承的双向板,其单向跨中弯距系数约1/27,两边简支的单向板跨中弯距系数为1/8,二者比为2*1/27/1/8,约为60%。从构造上,双向板的板厚为1/40~50,单向板为1/3~40,双向板薄,再着,即使是单向板,其非受力边也得放构造筋。

15.xxx垫:为了减小支座反力偏心对砖墙体产生的附加弯距,可做成内缺口xxx垫。

16.一般认为,板的上筋直径为8以上时,可防止施工时踩弯,而现场经验看,只有螺纹12以上的才能保证。

17.现浇阳台栏板,从施工条件来讲,当布单排筋时,板厚应大于80,双排筋时,应大于120。因振捣棒最小为30,布单排筋时,板厚如为60,双向钢筋直径如为8+6,则钢筋两边仅剩23,无法振捣。

18.当某一房间采用双向井字次xxx时,板应考虑整体弯距。即,井字次xxx分隔成的4个角上的小板块,负筋应考虑按房间开间进深尺寸截断,而不是仅仅按本小板格截断。即次xxx仅认为是大板的加劲肋。

19.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20.挑xxx端部的挠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变形,其支座内垮的影响很可能超过挑xxx本身的变形

结构赛总结 第4篇

本人于xxxx年x月进入xxx公司,一直从事铆工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尽职履责能力、服务服从意识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十七年的工作时间里,我先后参加了xx炼油厂改造、xx大化肥、xx西太平洋炼油、xxx炼油、xx天发油脂厂、xx华县化肥、xx肥四方集团“8。13”工程、xxx化肥厂、xx大化肥、xx捷美化肥、xx煤制油、xxx炼油、xxx甲醇工程、xxx化肥厂合成氨装置新建工程等大中型国内国外等工程。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我了解了铆工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理论和经验,现再此我就曾参加工程中转化炉高难度屋脊结构的拼装和烟囱的制作安装方面进行工作总结。

A、转化炉屋脊结构安装工作总结(以xx甲醇蒸汽转化炉为样板进行总结)屋脊的拼接屋脊的施工顺序

1、钢结构组对平台的铺设:由于屋脊组装拼接成型后长度为19。438m,宽度为5。4m。所需在地面上拼接组对的屋脊有A、B、C、D、E轴共5片。为减少吊装站位等待时间,在地面上铺设一个20m*10m的钢结构组装平台。

2 、屋脊的拼接组对顺序:A—E轴的.屋脊拼接组对后是一样的,以A轴的屋脊为例:首先将屋脊的底xxx130G4、130G14和顶xxxWL18、WL19进行拼接并摆放到位,底xxx与顶xxx的间距以中间的支撑高度为准;然后将底xxx与顶xxx的两边支撑136VB24(两个)进行组对,完成后再将中间的支撑136VB31、136VB32进行组对,由将此屋脊的整体形状进行定型。最后将屋脊顶xxx与底xxx之间的支撑依次进行拼接安装。屋脊整体拼接组对完成后利用吊车将屋脊吊装就位,将支撑136VB4、底xxx130G4、130G14及顶xxxWL18、WL19依次和结构立柱进行连接固定。依照此顺序依次将其余几个轴线的屋脊拼接安装就位。

3、屋脊的吊装(以吊装A轴的屋脊为例,其他同)屋脊安装高度为30。75米,屋脊顶的中心高为36。165米,屋脊顶xxx规格为H440*300*11*18,屋脊顶高度为36。385米。吊装时吊车钩头距屋脊顶xxx高度不小于2米,吊车钩头距吊车吊臂顶端距离不小于为2米,按照最低高度计算,所选吊车的垂直吊装高度不小于40米。而安装屋脊用的结构立柱(3C10、3C6)高度为33。75米,两个立柱(3C10、3C6)之间距离为20米,即吊车吊装钩头距任意一边立柱距离为10米。

A轴屋脊整体拼装组对后重量为11。448t,其他几片屋脊组对拼装后重量最重为11。962t。以最重重量12t为计算基数,乘以安全系数1。2,即吊装计算重量应为14。4t。

由于转化炉屋脊吊装时炉体北面内管廊及其他设备基础影响,吊装吊车需站位在炉体结构南面。为避免吊车移位浪费时间。吊装吊车确定站位在C轴中心线上,根据炉体北面地面路况,吊车的回转半径在26米—28米。以最远回转半径28米计算,吊车距A、E轴线的屋脊中心长度为30。46米,即吊车吊装A、E轴线的。屋脊的回转半径为30。46米,按照31米计算,即:

吊车回转半径为31米,吊装重量为14。4t,垂直吊装高度至少为40米。计算出吊车主臂杆长至少为51米。由此根据上海腾发吊车工矿选用吊装吊车至少为250吨汽车吊。具体吊装方案由工程技术员编制,在此只作吊装初步选型和考虑。

4、钢结构组装成片

按吊装能力、设备安装顺序、钢架成片后自身的重量、刚性、挠度在现场预制场组装成片。成片前应保证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误差不得大于5mm,成片后应保证对角线、柱轴线、平行度、xxx水平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应保证柱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柱xxx不得扭曲。

5、屋顶结构临时支撑措施:

为保证立柱安装后稳定性,在立柱安装后将立柱与炉顶支撑之间使用244*175*7*11的H型钢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空间。

由于1轴线的立柱B、C、D立柱之间横xxx未到,需要考虑增加这三根立柱之间的临时固定。施工方法:首先将1—D轴线的立柱安装就位,然后将立柱与炉顶支撑连接固定;将1—E轴立柱安装就位,并与1—D立柱连接固定。完成后将1—C轴立柱安装就位,并将1—C轴立柱分别与1—D轴及炉顶支撑连接固定。按照此顺序依次将其余立柱安装固定。

根据轴线之间距离,使用临时固定支撑材料量为:

(5530㎜+5530㎜+5063㎜+5063㎜+5063㎜+5063㎜+5063㎜+5063㎜+5756㎜+5756㎜+6510㎜+5756㎜)*1。05=65216㎜*1。05=71900。64㎜H244*175*7*11 71。9m连接支撑与立柱采用焊接形式。本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以创造效益为主。其结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取得了不斐的效益。

B、钢结构制作安装工作总结

1、首先要确定,现场临时设施布置,为施工作准备:

A、烟囱制作时现场需搭设一个长*宽=12米*6米的钢平台,烟筒的内、外筒节的制作在平台上进行,组对时现场搭设道木垛,烟囱的组对摆放位置应与吊装前摆放位置一样,以免增加二次倒运。

B、组对现场道路应通畅,场地应平整,无防碍施工的杂物堆放在场内。

C、支撑烟囱筒体的道木垛应摆放平稳,为了便于焊接和吊装,道木垛摆放高度不低于1米。

D、筒体不能直接摆放在道木垛上,而应有鞍式支座支撑,以防止筒体局部受压而产生变形。

2、基础验收:烟囱安装前,应进行基础验收,并根据资料对基础的轴线和标高、地脚螺栓的相对位置等进行检查,基础周围回填夯实是否完毕。其支承面、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项目允许偏差(mm)

支承面标高±5。0

水平度L/1000

地脚螺栓螺栓中心偏移±2。0

螺栓露出长度0。 20

3 、环焊缝组对时可利用吊车、千斤顶来调整筒体同心度,千斤顶与筒体接触的地方应有临时鞍式支座,防止筒体发生局部变形。环缝之间的间隙用8组沿筒体均匀分布的花篮螺栓来调整。

4、筒体下料、卷制、组对

结构赛总结 第5篇

一、活动情况介绍

土木工程系结构设计大赛自20xx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首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桥xxx设计为主要内容,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框架设计为主要内容。该项活动旨在提高土木工程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竞赛水平,活动有序开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实施情况

1、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xxx设计大赛

20xx年4月下旬,我系以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为契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竞赛内容,针对我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xxx设计大赛。比赛要求参赛者按照规定使用的硬纸、胶水、棉线自我制作桥xxx模型,以自重轻、承重大、结构科学美观为评分标准。活动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呼吁与支持,大家踊跃报名,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在我系选拔出两支队伍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两支队伍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通过此次大赛,我院师生积累了比赛经验,交流了学习心得,增长了专业知识,大赛收获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框架设计大赛

20xx年5月,我系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拉开落幕。本次比赛结合首届结构设计大赛的活动经验,开展框架设计大赛。活动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利废环保的号召,进行节能建筑设计,以推动轻质节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再次赢得了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同学的`踊跃参与。在评选方面,从众多参赛队伍中选拔出40个优秀的作品参加初赛,经过层层筛选,有34支队伍通过动静载加载实验,其中有10支队伍脱颖而出,最终产生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胜奖若干。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同时代表我院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活动汇报总结

两届结构设计大赛不仅赢得了学院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而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踊跃参与,活动效果十分显著。活动结构设计大赛的举办,成功的检验了广大学生的知识领会效果,更有效的培养了大家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当前日趋紧迫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更需要一批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的专业人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育模式愈发重要。因此,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示下,该类活动应该继续开展。

两届大赛的活动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利因素,今后的活动进行更应该以此为借鉴,进一步改进加强,力争使活动传统化与创新化并进,越办越出色。

结构赛总结 第6篇

罗剑霞对于比赛结果(优秀奖),大家都有点遗憾,但同时又觉得兴奋。之所以遗憾主要是在比赛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问题的所在,而我们本却可以早点意识到而对其进行改正。然而我们同样感到兴奋,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东西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大家在实践过程中能否学到很多平时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新知识。

一开始我们小组就相对地占了一点优势。因为我们组的五位成员在去年的结构大赛中都已经参加过一次,相对来说,多了点经验。我们组是四男一女,而且其他四位去年就是同一组的,对于他们的结构,他们已经很清楚,因而他们针对去年参赛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几番细致的讨论,而我在里面担任的角色应该可以说是由配角到平等。对于我们组员有一点真的很值得欣赏。那就是大家对于这次结构设计大赛均表现了极度高的热情。比赛前我们对结构进行了一次次的分析,并且针对每一处问题,大家也都进行了一次次的改进,例如说如何使小车在加载过程中不发生外偏移、如何节省材料、如何让小车的自重减少到最轻而功能又保持到最好。而这每一个过程,都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去学会怎么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知识只有用于实践了才能显示出其自身价值。有一句谚语不是说:Hero is nothing but aproducto fhistime。英雄如果没有出现在正确的时代,碰到最佳的机遇,他跟我们其实都一样,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而已。那天我在采访一位老师时(主要是针对国外发展模式),老师特意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国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确实比我们国人强,这并不是在说我们差,而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不比人家强,然而这却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并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知识只有学到手了才能说你真正会了。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在慢慢往那方面提升。

CDIO教学模式的推进,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去实践,去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我想每个人都有很多感触,并学到了不少东西,包括我。这次比赛不仅体现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组员,也让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甘与苦,并在无形中锻炼了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组完完整整地做了两次模型,并且相隔时间很短,第一个模型做好是在比赛前一周,当时大家课程都比较多,很少能够有时间全部聚在一起,除了周末有点空闲外。当时做好之后,大家发现结构不够完善,中间受力和轨道部分存在很大危害性,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所以回去,大家并没有因为模型做好了而感到轻松,大家还是继续在想如何去改善或避免那些存在的问题。第二天,有组员想出改进措施,二话不说就决定当天下午开始进行第二次模型制作,由于那时我有点事耽搁了,我去的比较晚,大概是晚上十点多,等我们全部完善是晚上十一点的事情了,等到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大家都还没有洗澡没有吃饭,每个人肚子都饿得呱呱叫了,可他们却一直忍着,这让我当时真的觉得有点惭愧。特别是比赛当天,大家紧张的要命,因为在学业考核组里面我们是倒数第二,前面那些组的表现给了我们无形的压力,之前的自信在当时真的是被击得一无是处。特别是轮到我们小组的时候,由于试载整个过程也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一开始我们都表现的很紧张,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顺利的拉完后大家好像又看到了一点希望,因为前面两次的加载都特别顺畅,然而老天就是那么爱捉弄人,在第三次的时候小车滑出去了,这个我们一直担忧的问题到底还是出现了。

下去之后大家都觉得遗憾,就在那讨论怎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后面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就是拉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xxx的过程中用力可能不对,不小心拉出去了;另一个就是我们在轨道旁边加的护栏的强度还是不够,不足以抵挡小车外滑的力。在整个过程中,我确实学了不少东西,一开始慢慢地融入这个团队,再后来一起讨论一起实践一起探究,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东西终于派上用场了,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都相处的很愉快,这在平时,是很难做到的。对于比赛结果,我并不是很难过,但如果再拥有一次机会,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我们在轨道护栏方面进行改善,我们可以不在轨道旁边加护栏,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桥面,那样很多地方都可能由几何可变结构转变成几何不变结构,同时在桥面的中间部位,做一些小桁杆,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小车沿着轨道走,而不滑向轨道外缘。

结构赛总结 第7篇

1、设计坡屋顶时,xxx配筋后,必须自校xxx底标高,算出其净高,看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楼梯等入口处。

2、设计坡屋面时,屋脊(阳角、阴角)处,xxx可适当减小,当板跨较小时,可以不设xxx,否则可能影响使用,净高不足,再者,也会造成看上去影响美观。

5、对于xxx高的取值,应该考虑建筑空间的需求,要和建筑协商好净高要求。6、写字楼、商场等8m跨xxx,取300x800的xxx不好,应取350x700,对于一些大跨度公键,xxx宽应适当加大,应取300以上,最好取350、400,因为:

①xxx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②350宽的xxx,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③主xxx加宽,有利于次xxx钢筋的锚固。

7、对于柱的大小,应该尽量做到按轴压比控制,轴压比相差不宜大于,当建筑有要求时,应和建筑协商好该问题。

8、对于高层建筑,顶层板考虑到刚度突变很大,宜加厚到150mm,应充分分析计算结果,判断结构类型。

9、xxx配筋时,应充分考虑xxx的锚固长度,特别是次xxx,应尽量满足图集要求。10、板配筋时,应注意Ⅰ级、Ⅱ级钢的区别(是否有弯钩),以及板厚不同时,千万注意不能把钢筋拉通。

11、画大样图时,一定要对照建筑大样图和立面图,以达到建筑的里面要求。

12、xxx配筋时,应注意腰筋的设置,单侧腰筋应大于%bhw。

13、柱配筋时,应同时满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体积配筋率的要求。

14、后浇带应按新规范加强。

15、高层建筑中,楼板开大洞后,宜按JGJ3-20xx第条加强。

16、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否则应开结构洞。17施工起拱:求出短期挠度(12长期)再带入规范求出起拱值

18外露以及天面板需有抗渗防裂的考虑,按弹性法计算一般用一级8号间距200拉通,其余由计算另加;抗裂筋越小越密越好,可人为要求增加凳子筋,以增加刚度.

19悬挑xxx定要注意面筋的加强,箍筋全长加密,验算挠度,尤其是大于1米长度的

20连xxx超限问题:连xxx多短而刚刚度折减,可直接减去xxx高,模拟刚度折减,用算出来的xxx内力安在原高xxx之上配筋验算

21地下室集水井与承台不能重合,应先由建筑初定,再结构核对,最后提交建筑设备配合。

二.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针对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墨守成规的现象,提倡采用概念设计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展。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

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方法。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xxx、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

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也应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

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转移,仍然倒塌。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念讲解。尤其在专业xxx详图:

(1).xxx上有次xxx处(包括挑xxx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xxx上小柱和水箱下,架在板上的xxx,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xxx处两侧各加三根主xxx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xxx跨度相差不大时,xxx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xxx。当xxx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xxx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xxx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xxx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xxx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xxx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4).xxx上有次xxx时,应避免次xxx搭接在主xxx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xxx引起的主xxx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xxx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xxx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xxx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xxx或框架xxx,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xxx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xxx,xxx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xxx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xxx,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xxx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xxx的板吊在xxx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xxx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xxx宜作成等截面(大挑xxx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xxx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xxx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xxx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xxx。挑xxx端部有次xxx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xxx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xxx,xxx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xxx配筋应留有余地。

(10).xxx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xxx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xxx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xxx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xxx出挑长度小于xxx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xxx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xxx,采用时箍筋应全xxx加密,xxx上筋通长,xxx纵筋不宜过大。

(14).扁xxx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xxx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xxx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15).框架xxx高取1/10~1/15跨度,扁xxx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xxx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xxx边。

(16).当一宽框架xxx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xxx,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xxx的端头。

(17).xxx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结构赛总结 第8篇

20xx年x月,我很荣幸地加盟到xx,成为xx部的一名设计人员。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所有同事与朋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与刻苦努力,使得自己无论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在做事处世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并取得提高。顺利的完成了从一名初涉社会的莘莘学子到一名工程设计人员的`角色转换。

参加工作半年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收获:

一、初涉结构设计工作,在学习中积累经验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虽然学习了七年的专业知识,但对于实际的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等于从零开始。在分院导师的指导下,在同事的帮助下,先后参与设计了以下项目:

1、xxx;

2、xxx;

3、xxx;

4、xxx。从大量的实际工程中,不断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学习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专业技能。

二、深入理解规范,增长专业知识

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多翻看结构设计相关规范,查找结构设计计算依据;另外,有意识的系统学习结构相关规范,特别是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地基基础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等几本主要规范,进行了专门的学习。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增长自身专业知识。

三、参加学习讲座,提高设计高度

此外,我院给青年员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各种学习座谈会及讲座,使我们接收到最新的技术手段及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先后参加了“BEEM软件成果交流会”、“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工程方案解析”等,对结构设计及规范把握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对以后的设计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结构赛总结 第9篇

课程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其对所学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一次自我验证,从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全面检查并掌握所学内容;《建筑结构》从课程性质上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对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对象进行荷载分析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构造及相应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加其对学习和应用相关专业课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通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xxx楼盖课程设计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建筑结构肋xxx结构设计的内容、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绘制设计图和计算等实践性环节的基本训练,提高设计建筑结构的动手能力;

(3)通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xxx楼盖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程序。

课程设计题目是由指导教师选出四组数据,再由学生自主选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记录每天的设计和计算细节;指导教师精心指导,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每位同学的设计成果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对课程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巩固了理论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扩展了学生实践思想。

设计要求:

(1)有明确的'设计思路;

(2)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3)能够完整实现算法;

(4)及时记录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5)设计完成后写出设计报告,对整个设计过程做出收获总结。

课程设计过程监控除了教师检查设计时间内的考勤外,还要求学生在设计期间认真做好设计纪录,包括设计的详细内容,计算过程和结果,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程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遵守设计纪律,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更进一步掌握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将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中去的能力,使学习收获落到实处。课程设计效果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课程设计,从设计结果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按设计要求完成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设计成果较好。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或对复杂算法没有信心,或多或少地影响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