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推荐10篇)

118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1篇

1.完善组织形式

坚持集中培训、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和组织生活、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重点项目、对象和专题,采用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的形式,开展党员集中培训。

中央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举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班。

各级党组织要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抓实集体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为基层党员讲课。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利用业务时间开展自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让党的组织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提高党员的作用。通过设岗盯着,承诺践诺,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鼓励和引导党员参与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为党员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组织归属感。

2.丰富教学方式

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

加强案例培训,选好用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生动鲜活案例。

开展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学习重大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运用反面教材加强警示教育。

组织党员就近就便到红色基地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

3.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2篇

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由于儿童们年龄尚小,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为人处事的习惯还没有成型,对一些事情缺乏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此时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形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和不正确的三观,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惯养成教育是对一个人人格和行为品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教育。综合来看,它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两个主要的内容。

一、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大纲的分析和平时上课时对同学们的观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别人谁也不可能拿走,所以,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觉得学习太累,每天放学只想着玩耍,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太贪玩,心思从来没有放在学习上,即使是上课,思想也在跑神,只想着放学可以去哪里玩耍,根本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导致老师讲的知识全都没有记住。到了写作业的时候就开始犯难,因为根本就不会,但又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就随便抄同学的作业来应付差事。这样的同学就是不会自主学习,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实,要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争取做到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会倾听的习惯

作为小学生,知识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明白、不了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倾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在课下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也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要想养成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就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小学生还处在好动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好奇的态度,自我约束力不强。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要尽量提醒自己,上课不要做小动作,不要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玩玩具,不要和同学小声讲话。应该尽量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形成对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形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先不要忙着问别人,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应该自己先进行思考,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去请教别人。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信是我们的立人之本,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习惯,这既是一种品德又是一种信念,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自己诚信的习惯。

2.举止文明的习惯

一个人的教养常常通过他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不文明的人不会获得别人对他的好感。举止文明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它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从小就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不随便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等,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就能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

3.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弘扬这样的传统,我产必须要从小学生开始就注重他们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在学校里,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比如做小动作、说话等。在课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们对老师比较崇拜,认为老师说的话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如果老师们给同学树立的是不好的榜样,那么学生们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比如,老师在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是随便骂人,被同学们看到了,他们会觉得连老师也随地吐痰,乱讲脏话,那么我随地吐痰乱讲脏话也没有什么。这样一来,老师们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误人子弟,那么老师的为人师表又从何谈起呢?

(二)在家里,家长也要做好表率。有的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能够懂事听话,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但是,家长自己却不是这样做的。比如有的家长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后孝顺自己,因为自己养大他们受了很多的苦,可是他们的父母养大他们也受了很多的苦,所以,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父母不好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这样还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呢?

三、结语

从上边我们可以看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对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习惯养成教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3篇

关键词:尚法理念 职业道德 结合培育

高职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实用人才,而高素质包含众多内容,其中基础素质是其中基本的构成素质,而基础素质中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应属于底线型的基础素质。高职教育阶段,教育者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授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与人沟通的技能,适应环境的技能等,而维持一个实用人才生存的基本素养中理应包括维持其正常生存的尚法理念和保持其事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职业道德。

尚法理念是指人们基于对法律的理想、精神深刻理解而形成的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并心悦诚服地认同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态度。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一、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高职教育共有三年时间,而在校教育一般不超过两年半时间,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教育者不可能包办所有教育的职能,必须有选择地布局学习内容、分配学习时间。因此,把培育学生法意识的尚法理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为一门课程,有利于压缩课程数量,节约教育时间,而且这两项内容都属于基础和长期形成的内容,仅仅依靠课堂教授难以取得实际效果,还要和大量专业课实践、课外实践等结合,在活动中体验、领会,才能真正取得良好培育效果。

2.可行性

一是两种教育内容具有结合的先天基础,均带有底线教育、基础教育的特点;二是实践中,过去和目前多数院校开展的“两课”课程的基础模式既包括了法律内容,也包括了德育内容,虽有一定不足,但也有一些成功运用的实证,只要略加调整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三是两种教育内容都要围绕高职教育的培育目标展开,尚法理念作为公民基础素质在高职教育中体现职业法理念特点,与学生职业道德虽同为职业行为基础素质,但尚法理念为最底线素质,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持续性底线素质,分属两个层级,共同构成高职实用人才的就业、发展的基础素质体系,违法则往往意味着职业行为立即中断或终结,职业道德缺失则意味着职业行为难以持续或发展高度、空间受限。

二、科学开展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的培育方式

1.合理界定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的边界

目前很多院校的法律基础课、品德课等,但就一门课程而言似乎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不强,与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发展目标缺乏直接的联系,往往是搬到本科院校、成人院校,甚至公众教育中都能通用。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基础素质,简单说起码应包括把学生培养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具有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规范的专业人士,只要符合这两个基本标准,高职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就达到了教育目标。而目前多数院校的法律、品德教育实际仅将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定位在培养一个有一定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的人,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出现了一个高度差,这直接导致这两种内容教育的目标泛化,模糊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边界。因此,应首先明确界定高职教育阶段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合理边界,要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使基础素质培养成为专业素质培养的合理助力部分,共同构成高职教育培养实用专业人才的整体。法律教育应着重进行尚法理念培育,努力使学生形成崇尚法律、自觉守法、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和行为模式,同时侧重传授与职业行为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技能;道德教育则应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明晰的界限,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本内容,结合职业习惯、职场环境的适应、职业纪律、职业交往的技能等内容。

2.明确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的方向和主要内容

(1)结合培育的主要方向

一是采用目前比较普遍的“两课”模式,在课程内容方面加以改进,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将职业行为必须的法律内容与职业道德内容与职业行为加以有机融合;二是在毕业前的就业教育阶段将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内容列为必要内容,强化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的培育;三是开设专门的职业技能、就业技巧方面的课程,将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内容作为课程内容进行结合培育;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或开展各种相关主题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培育。

(2)培育的主要内容

要突出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课程内容应涵盖尚法理念的主要内容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有所侧重和选择,重点是要通过学习培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尊法意识、守法习惯和职业法律底线意识,对职业法律边界有敏锐的警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精神。

(3)积极探索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的有效形式

①改进课堂教学

首先要改进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增强课程内容本身的吸引力,要改变单纯的理论为主的模式,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注重实践价值。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入大量实践案例。其次,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要把以讲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领会、体验、操作为主的模式,要根据学生的组成结构、兴趣爱好、职业取向等进行科学分析,并设计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②丰富课内外实践

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要求,采取主题实践活动、对抗性竞赛、生存体验、职业体验、社会调查、职业环境、职场人物模拟等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实践活动。

③加强就业教育

要将就业教育作为专门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要在充分分析当前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建立合理就业预期,要通过聘请有经验的职场人士和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和就业的质量,在这项教育过程中要包含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内容,但可以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④规范实习期间的结合培育

很多学校的学生实习流于形式,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效果难以评估。要提高教育质量,实习是很重要的内容,因此首先要重视实习的作用,要规范实习行为。

(4)科学建立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的评价体系

一是形成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的评价方案;二是组成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的评价组织;三是明确高职学生尚法理念和职业道德结合培育的评价内容;四是根据评价情况,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并评价结果合理运用到教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邓立强.法律基础与公民道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树青.《法律基础》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4篇

摘要: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道德修B与法律基础”课必须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体系的新构建,才能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迈上了快车道。如何适应时展需要,顺应国家建设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重要的使命。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如何围绕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教学体系的新构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一、教学目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整体性教学目标设计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知识技能、道德伦理、审美素质、价值实现等的发展。作为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 “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必须从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出发,进行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设计

“基础”课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主阵地。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定位在 “德”与“能”教育上。

“德”的教育,以培养“社会人”为目标: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紧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理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职业规范教育、法律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其将来融入社会、做个合格的“社会人”奠定基础。

“能”的教育,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着重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岗位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主,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解决问题等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夯实基础。

(二)知识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把握高职学习要求;系统学习理想信念及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把握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三)能力目标

根据培养“职业人”的目标,“基础”课对学生能力培养应体现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的培养上。学会做人,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学会做事,即培养学生对人生、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专一、专注的品质。学会求知,即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共处,即让学生懂得尊重、关心、分享、宽容、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有效合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二、教学内容:围绕“四有”育人主题,整合课程单元体系

当前使用的“基础”课教材共8个单元,内容包括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等。围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育人主题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整合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四个模块。“理想信念教育”模块整合绪论、第一章内容,中心是“有理想”,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为主题; “思想教育”模块整合第二、三章内容,中心是“有文化”,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职业价值观,学会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为主题;“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模块整合第四、七章内容,中心是“有道德”,以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培养正确的道德观,掌握社会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职业工作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做文明公民为主题;“法律意识教育”模块整合第五、六章内容,中心是“有纪律”,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以法律作为评价尺度,运用法律思维解决生活及职业领域的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主题。在“四有”主题基础上的内容整合,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突出了培养“社会人”和“职业人”,能最大程度的体现课程的育人特色。

三、教学途径:实施专题式+项目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和内容重构的基础上,教学模式也必须有变革和突破:把重构整合了的四大模块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专题和项目,以专题式+项目化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例如“理想信念教育”模块设计为“适应人生新阶段”、“我的理想我的梦”两个专题和“大学三年我怎么度过”一个项目。其中项目的实施,把教学班学生均等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生先围绕“为什么上大学”、“如何上大学”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我准备怎样度过大学”,再根据思考情况制定学习期间的成长计划。通过专题式+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使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能较好地实现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四、教学评价: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式

“基础”课的考核方式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考核内容应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进行综合素质的考评。具体作如下操作:课程综合成绩=知识能力考核50%+行为认知考核50% 。其中知识能力考核包括作业成绩10%、模块测试成绩40%(对应四个模块内容测试),行为认知考核包括出勤20%、学习态度10%、实践20%。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覆盖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行为进行的全面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动态性、全过程的特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http://. cn/Item/

[2]姜大源《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中国职业教育》2008年第19期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根据《香滨小学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并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与任务

(一)培养目标

1、区级及以上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根据《香滨小学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培养任务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力争三年内培养市级科研骨干教师1-2人,区级科研骨干5-8人,校级科研骨干10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三、建立选拔制度

1、各级科研骨干教师一般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2、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后备队伍信息库,逐层选拔培养。

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选拔造就人才的机制。

四、培养措施

1、各级科研骨干教师一般2年为一培养周期,跟踪培养。

2、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

3、学校为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

4、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定期培养、指导各级骨干教师,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5、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制度,各级骨干教师每年度向学校进行述职,学校管理小组进行考核,并建立管理档案。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进行宏观管理,定期考核,培养对象经过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取消其资格。

五、表彰奖励

1、各级骨干教师具有指导培养下一级骨干教师(或教师)的义务,2年培养1-2人,培养对象被评选为区、校级骨干教师的,每人次奖300元、200元。

2、各级骨干教师在任职期间内,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每年度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者,每人加量化积分(区、校)10、8分,否则不计分,同时学校根据《香滨小学课题实施方案》的规定,每年度评选一次优秀骨干教师,被评选为优秀骨干教师的每人次奖现金300元。

3、骨干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获国家、市、区科研成果的,分别在期末给予综合奖励100-200元。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体系 建构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MSZ007)和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1C01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职业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最鲜明的特征。高职人才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基层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从职业岗位需要,传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在校掌握职业岗位所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纪律和职业能力,以社会的职业需要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为培养取向,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特性。

2.应用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尤其强调应用性职业能力、岗位操作技能和方法技巧,高度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这不仅体现在具体操作方面得心应手,而且在经验积累方面熟能生巧。高职人才培养应以学生岗位应用能力为核心,加强实用性教学特征。

3.复合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急剧变革的背景下,职业能力和人的发展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职专业的一技之长,还应掌握相关知识和动手能力,以及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知识,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以适应职业岗位和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变化,以及转业转岗的需要。当今人才需求和职业选择的多样性和不定性,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复合性特征。

4.区域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一般来说,高职教育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坚持自身文化环境的特点和个性,这构成了高职教育强大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区域性特色,高职教育就会失去个性;而没有开放性,地域性就会变成保守性、封闭性和落后性。高职教育既应突显区域特色,又要保持开放性和时代性。

5.开放性。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资源,才能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与社会、市场、企业紧密结合,形成稳定合作的动力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吸取职业教育所需的资金、项目、设备、场所等硬条件支持和工商、财务、管理、经营、法律等方面知识,以及公司运作的相关经验,甚至获得社会资本等软条件支持。高职院校应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展示办学成果,获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开放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习和实验、实训设备,让学校和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实施管理。

遵循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高职院校普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课堂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以能力为主的企业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较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材编写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后,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统编教材,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统编教材具有理论性高、政策性强、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特点。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思政课教学体系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教学难题较多。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既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定度,又要以专精和新颖为标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一体化。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对高职学制、学生层次、文化传统等都产生重大影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教育要创新培养模式,“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积极营造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类型和教学规律,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等方式,科学安排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必将产生巨大冲击。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弱化理论体系,灵活运用教材,增强教学实用性,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坚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

1.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于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从知识的理论维度和传授特点看,定位于大专层次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既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定度,又要以专精和新颖为标向,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转化和更新,打破专业教育模式的封闭状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一体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管理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帮助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变革所需要和高新技术发展所要求的优化性知识结构。

2.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一是基础性。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人的整体素质来保证和实现。但高职教育由于“先天特性”(缺乏人文传统)和“后天定位”(以培训技能为目标),专业化、工具化倾向严重,伦理问题、价值体系等被忽视,校园人文精神匮乏,严重制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思政课教学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业务培训与素质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融为一体,真正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双向性。人才培养目标内在规定高职教育具有双向性。体现在职业教育应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教学计划、组织和实施应由专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即培养主体双向性;整个教学过程应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相统一,即教学过程双向性;教学内容应由校内课程和工作经验组成,即教学内容双向性;学习环境应由学校课堂和工作现场组成,即学习场所双向性;教学评估除了毕业考试外,还应有从业能力及社会评价,即考核评估双向性;受教育者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即教育主体双向性,彻底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性。三是针对性。作为职业性的定向教育,高职教育从职业岗位出发,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构建,思政课教学必须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实训实习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将教学活动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纪律和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集约性。思政课教学必须与其学制、培养目标、学生层次一致,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做到少而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度,精选能够为专业课服务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内容。坚持专精和新颖的原则,既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又要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转化和更新,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变革所需要和高新技术发展所要求的优化性知识结构。

3.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第一,重塑教学内容。对高职教育而言,思政课程体系结构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思政课教学和改革提供了平台,可以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安排学校课堂教学计划和企业顶岗实习计划,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效结合,将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有机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即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方面,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组优化,精选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前沿性的,及时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关注“热点”,准确把握课程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系统性和针对性、知识性和思想性、深刻性和艺术性的关系。另一方面,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聘请院内外的相关领导、专家、各行业的模范人物结合教学内容作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等,挖掘实训实习中的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以项目为依托、以科研为基础、以立体化课程建设为手段的教学体系。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不仅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而且承担着大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造力,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与和谐发展,是教学体系构建的立足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一方面,要按照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现代化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构建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破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限制。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表现力、重现力、感染力,实现教学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另一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实践过程为导向,按工学交替型或工学并进型的方式进行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合作,实施教学,充分挖掘实训实习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使实训实习基地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顶岗实习中,在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工艺流程和工作经验过程中,主动培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实现思政课教学与企业和社会需求“零距离”,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第三,提升教师能力。教学体系构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具体情况,能动地对教材体系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的整体化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三大能力,即把握力: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转换中,把握统一性与特殊性(主体性)辩证关系的能力;建构力:在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建构富有思想与逻辑的教学思路的能力;适应力:在教学体系到认知体系转换中,适应学生认知水平与成长需要的能力。可见,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整体能力,是构建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关键。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改革与管理,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与师资社会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人才引进、兼职聘请、企业实践、岗位培训、挂职锻炼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成一支改革创新、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工学结合”复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根据《香滨小学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并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与任务

(一)培养目标

1、区级及以上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根据《香滨小学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培养任务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力争三年内培养市级科研骨干教师1-2人,区级科研骨干5-8人,校级科研骨干10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三、建立选拔制度

1、各级科研骨干教师一般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2、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后备队伍信息库,逐层选拔培养。

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选拔造就人才的机制。

四、培养措施...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8篇

一、 认识《预备党员与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表》

《预备党员与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表》供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使用,主要是完成入党人从积极分子至预备党员两年考察期的情况记录。

党支部要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负责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考察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考察记录情况一般应由负责培养积极分子的党员联系人填写,考察意见要写实、简洁、准确。

二、 遵守相关要求

1、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间:

如实填写时间,精确到xxxx年x月x日,以支部委员会(支部大会)通过时间为准。

2、批准为预备党员时间:

如实填写时间,精确到xxxx年x月x日,以支部大会通过时间为准。

3、单位:

填写所在学习或工作单位,如“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无需填写具体科室、班级等。

Page1

1,姓名:

与居民身份证一致。

2,性别:

填写“男”或“女”。

3,民族:

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蒙古族、朝_等,不应简称“汉”、“蒙古”、“朝鲜”等。

4,出生年月:

应按公历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如:1999年5月,不应简写成“99年5月”、“”等。

5,原籍:

填写祖籍所在地,如祖居与出生地址不一致时,一般按其父亲的籍贯填写,填写到县级,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省、市、区(县),如“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渠县”、“山东省邹平县”等。

6,职务:

填写现任班级职务,如:XX级XX专业XX班班长,没有填写XX级XX专业XX班学生。

7,出生地:

填写本人出生所在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省、市(县),如“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河北省正定县”等。

8,文化程度:

填写所受教育已经取得的最高学历,如本科生应填写“高中”或“大专”,研究生应填写“大学”等。

9,有何专长:

专长是指专门的知识技能,应填写本人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所学专业等。专长不等于个人爱好,不应填“篮球、足球、唱歌、舞蹈”等,也不应填“无”。

10,参加工作时间:

教职工填写参加工作的具体时间,应按公历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如:2012年5月。学生不填写此栏。

11,入团时间:

如实填写批准为共青团员的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填写。要求具体到xxxx年x月x日,如:2011年5月4日。

12,何时以何种方式提出入党申请:

应写明某年某月某日以哪种具体形式提出入党申请。如:“2017年9月20日以书面形式提出入党申请”。

13,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间:

如实填写时间,精确到xxxx年x月x日,以支部委员会(支部大会)通过时间为准。

14,培养(联系)人情况:

姓名栏填写党组织所确定的两名培养联系人姓名,无需培养考察人亲笔填写。党内外职务(职称)填写职务、职称具体情况。

15,本人简历:

一般从小学开始填写,起止时间前后要衔接;何地何部门应写全称,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学习要写出所学院和专业。

16,政治历史上有何问题,结论如何:

Page2

1,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和政治情况:

父亲xxx_党员xx市xx区x局x科科长无政治历史问题

母亲xxx群众xx市xx区xx公司会计无政治历史问题

2,主要社会关系的职业和政治情况:

祖父xxx_党员xx市xx公司退休职工无政治历史问题

祖母xxx群众xx市xx区x镇x村x组务农无政治历史问题

舅舅xxx群众xx市xx区个体工商户无政治历史问题

姑父xxx_党员xx省xx市市委副书记无政治历史问题

3,何时何地因何种原因受过何种奖励:

院级以上奖励,要写明获奖时间、颁发单位、奖项名称;没有填“无”。填写示例:

xx年x月,被共青团成都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xx年x月,被成都理工大学评为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4,何时何地因何种原因受过何种处分:

5,本人在重大政治斗争中有什么问题结论如何:

主要指在89年“动乱”、“_功”等重大政治斗争的情况。

Page3

1,主要优缺点:

填写说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时的主要优点、缺点

培养联系人:xxx

xxx

xxxx年x月x日

填写说明:

1、不要套话连篇或三言两语、篇幅过短;

2、要实事求是,情况具体,符合入党积极分子本人情况。

3、不要以希望代替不足。

4、填写时字迹要工整,不要涂改,特别是填写的时间不应有改动,两名培养联系人本人要分别签名。

特别提醒:凡涉及签署意见后再签名,签名笔迹须与意见笔迹一致,同一位党员的各种材料中和同一份考察簿或志愿书中,同一签名人的笔迹须一致。

2,党小组意见:

(没成立党小组的不填)

(党小组会议推荐该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理由)

经党小组讨论,xxx同志已具备积极分子条件,一致同意推荐该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注意上下时间)

党小组签名:xxx

xxxx年x月x日

3,党支部意见:

支委会上该同志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理由(包括入党愿望、主要优缺点、政治表现等等)、组织基本评价。

xx同志自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社会生活、作风纪律等方面表现情况。

xxxx年x月x日,党支部召开支委会议,应到支部委员x人,实到x人,经充分讨论,一致同意确定xx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特别提醒:凡涉及签署意见后再签名,签名笔迹须与意见笔迹一致,同一位党员的各种材料中和同一份考察簿或志愿书中,同一签名人的笔迹须一致。)

党支部书记签名:笔迹与本格填写内容一致

xxxx年x月x日(

落款时间为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间)(和封面时间一致)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9篇

[关键词]职教师资;师资培训;主要特点

法国是欧洲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济非常发达。法国经济的高度发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一贯重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结果,职业教育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得益于长期重视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法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研究法国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对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很好的启示。

一、法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的主要特点

1.职教师资生源质量要求标准化

良好的生源质量是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法国确定了较为严格的生源资格标准与要求.大学毕业或同等学力人员才能进入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由此可见。法国从职教师资队伍培养之初就注意把好入口关.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职教师资培养的质量。

2.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专门化

为培养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学上的需求.法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以正规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要形式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培养机构的专门化有利于提高职教师资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3.职教师资任职资格要求严格化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为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法国对职教师资资格标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规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了职教师资认证体系。法国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学士学位.通过专家评审后才能成为正式教师。法国的中职教师分为职业和技术高中教师两类,须持有相应的能力和合格证书,为此必须参加严格的考试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必备资格主要是:一是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专门教育,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二是应在所教的专业方面具有实际丁作经验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三是必须考取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或相应证书。

二、法国职教师资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

1.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工作制度化

法国职教师资不仅拥有健全的职前培养体系和严格的准入制度,还建立了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以使职教师资队伍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巩固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地位。

2.职教师资职后培训机构专门化

法国不仅有专门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也拥有完备的职教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既有高等院校,也有各级政府、协会和学校自身。从而形成了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格局。

3.职教师资职后进修培训方式多样性

法国在职教师资培训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和教师教学上的需求,对职教师资队伍采取了灵活多样和各具特色的进修方式,不断提升了职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力地促进职教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可见,法国在职教教师进修方式上是多样化的.既有集体性的进修,也有个体性的研修活动;既有脱产进修,也有在职进修;既有校内外进修,也有国外进修学习。这种多样化的进修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职教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特别是可以满足教师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进修方式。

4.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内容针对性

法国不仅构建了职教师资职后培训体系,制定了培训制度,设置了培训机构,确定了进修培训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设计了有利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法国举办职教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教育部门办的大学教育学院和劳动部门办的培训员培训中心,其培训内容既有学历学位培训、教师资格证书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也有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等多种培训内容。其次,也有企业组织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是为教师提供在企业进行专业技术实践的场所。这些培训内容基本满足了各类教师的培训需求。因此,教师每年都要参加培洲来提高自己,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课件研制、技术项目开发、企业新技术培训等,以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从法国职教师资培训内容上看.培训内容与科技发展和技术更新同步,不仅有专业理论新知识,还有生产领域新技术,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到企业亲自实践。其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满足教学上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学习需要安排培训内容,根据教师教学上的需求设计培训内容,这符合职教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了因需施训的培训原则。因而,其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从以上四点可以窥见,法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机构专门化。进修培训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障了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了职教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了职教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这无疑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法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形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做到了职前培养高质量、职后培训高水平。这有力地促进了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保持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l]陈祝林.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苏春辉.国际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趋

势忉.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培养教育内容及方式情况范文 第10篇

一、培训目标

骨干教师成长计划,是建设高层次、高素质教师群体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骨干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业务素质,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教育教学实绩突出,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实践研究,加快他们专业发展,为全县教育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训对象:县级初中数学骨干教师。

三、培训办法:

1。以班级或者小组学习方式进行集中培训,以小组方式开展问题讨论和研究,以个人实践方式进行实践探索。

2。培训分为理论学习、经验感受、问题研究三个部分。理论学习以专题讲座为主,自学为辅;经验感受用专题交流、示范课展示、观摩学习三种方式进行;问题研究以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研方式开展。

四、培训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的设置遵循实践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每一年针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课程的设置为:

(一)、第一学年

培训内容: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析;

2、教材的解读,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3。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名师专题讲座。

4、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交流,学习,探讨。

5、通过微格研练,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

6、承担公开课。听课,评课。

(二)、第二学年

培训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

2、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培训,名师专题讲座。

3、开展上汇报课,说课,评课,指导课活动。

4、通过微格教学探讨教学实效性。

5、开展指导教师一对一的指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