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高三家长会总结(热门3篇)

112

高三家长会总结 第1篇

高三政治政党制度知识点

中国_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_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中国_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_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1、历史事实表明:没有_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_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结论:中国_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_的领导?

A.中国_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B.由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_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_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_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_的性质和宗旨

(1)性质:中国_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_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_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指导思想:xxx列宁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说履行什么国家职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_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_,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_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高三家长会总结 第2篇

一、发展的“钟形曲线”

战后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既有辉煌的成绩,也有痛苦的失败。根据战后第三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实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为工业化的起步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为高速发展阶段,70年代后期以来为停滞—衰退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留下了一条“增长—衰退”的钟型曲线。这条钟型曲线集中反映了战后第三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基本状况,是我们研究与认识第三世界工业化发展规律时必须首先承认和尊重的基本前提。

第三世界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在1956—1960年为,1961—1965年为,1966—1970年为,1971—1975年间为,1976—1980年为,1980—1990年为,1990—1994年竟为–。第三世界国家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期经历了高速发展的15年,这是奇迹般的15年。

但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陷入了停滞和衰退。80年代对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是“失去的十年”,对98个第三世界国家的统计表明:80年代中有10个发展中国家平均GDP出现了负增长,占总数的。90年代对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更加严峻。在被统计的102个第三世界国家中有35个在1990至1994年间平均GDP出现了负增长,占总数的。(WorldBank,1996)最近,巴西全国经济开发银行公布的研究报告《80年代的巴西经济》(1999)中指出:从1990年至1999年的10年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比“失去的十年”的80年代的年增长率又进一步下降了。90年代对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将意味着又一个“失去的十年”。

从“奇迹的15年”到“失去的20年”,一条钟型曲线,赫然展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曲折与艰难,它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回答的问题——为什么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走过的是一条先增长,后衰退的道路?其中的规律性是什么?

二、第三世界工业化发展条件的转化

第三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及世界经济体系的制约。

在50年代前后,概括起来说,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一般具有三个有利因素:其一,具有发展工业、服务业的较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其二,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三,具有较好的外部经济环境。正是这三个关键性的因素在第三世界工业化初期,对推动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第三世界战前的经济形态大多是落后的农业经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独立后实行工业化的初期,在外国资本进入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工业和服务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其次,第三世界的工业化初期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国内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进入工业化生产提供的高额利润率的支持。

第三,在工业化初期,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在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中,以极其低廉的自然资源、原材料换取发达国家的工业品。因此,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客观上也有利于第三世界工业化的初期发展。

但是,第三世界的工业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运动也是当代资本国际循环的一部分。资本国际循环既有促进第三世界工业化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随着介入资本国际循环程度的加深,不利的因素逐渐导致第三世界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从内部结构看,不能不遗憾地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国际分工与资本国际循环后,经过近50年的发展,尽管在绝对意义上经济有所增长,但经济、社会结构并未随之得到优化,甚至遭到了劣化,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产业结构内部,农业、农村的衰退,造成工农业发展失调。在历史上,西方国家通过殖民化解决了早期工业化发展中的工、农业的结构性矛盾。但是,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却无法重复西方的作法,其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主要是内向性的,大多具有剥夺农业和农民的性质,并最终导致了农业的衰退。当前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衰退主要表现在粮食危机上。战后初期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尚能保持粮食的自给自足,进入80年代后粮食紧缺日益加剧并发展为粮食危机,非洲大陆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0年代以来粮食危机依然没有明显缓解,甚至范围还有所扩大。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对90个发展中国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0个国家的粮食状况趋于恶化。农业、农村的衰退导致国内市场发育缓慢甚至出现萎缩,反过来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工业体系内部出现了“双重化”的结构分化趋势。这一现象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突出。“出口导向”是许多xxx家和部分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70或80年代以来采取的主要发展战略,也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然而,过分依赖海外市场、特别是西方市场,却使本国和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内部出现了不均衡的变动。如韩国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经常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结果产生了国内生产结构双重化的效应,即导致了出口型产业的过度膨胀和内需产业的相对萎缩,为经济波动埋下了隐患。

以韩国的半导体业为例,80年代末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韩国企业大量投资半导体生产,并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助。但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半导体市场转向萧条,韩国庞大的半导体出口业顿时陷入困境。有人估计,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受此影响高达20%,与半导体业相关的金融机构也受到严重牵累。经济过度开放,过度依赖外资和海外市场,阻塞了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链的自然延伸,使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一旦国际市场上风吹草动,发展中国家就难免出现经济波动。

——社会结构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是以所谓的“比较优势”加入国际经济的分工体系的,然而“垂直分工”依然是这一分工体系的结构特征。那么,发展中国家究竟有什么样的“比较优势”呢?说到底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包括人力和自然资源。这也正是发达国家所需要的和看中的。这样的“优势”正好把发展中国家送入国际垂直分工的底部,在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发达的发展”。

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大都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分化,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199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指出:1965年至198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约为2亿,而1980年至1993年,这个数字上升为10亿。另据联合国拉美委员会的统计表明,60年代被视为工业化样板的拉丁美洲国家,70年代以来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一直在拉大,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现象均在发展。70年代初期,拥有社会总收入一半左右的富有阶层占总人口的10%,而到90年代初期占总人口5%的富人就拥有社会总收入的50%;另一方面,城市贫困人口比重从70年代初期的42%上升到目前的60%左右。墨西哥的最高和最低收入差距相差25倍。巴西50年代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410雷亚尔,1992年最低工资标准降至70雷亚尔,巴西有的劳动者的月工资只达到这个标准。

8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为基础的。1985年至1991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国的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为,比同期四国的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高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量西方资本,扩大了出口,但并没有带来本国技术水平的升级。虽然这些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虽在一定阶段内有所提高,但却付出了沉重代价——经济剩余大量向西方发达国家转移,进而加剧了本国的社会分化,最终损害本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以泰国为例,泰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谓不快,_年至1995年是泰国经济增长的高峰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危机前泰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2500美元。但泰国真正富有的只是占人口20%的高收入阶层,他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所占的比例高达55%,而最低收入的20%人口只拥有国民收入的。

社会分化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国内市场和内需产业的需求约束,造成了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有效需求不足,并进而使剩余资本大量转向金融、房地产投机。社会分化实际上是东南亚地区泡沫经济膨胀的深层原因。

——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使第三世界工业化有利的外部条件日益减损。在工业化初期,发展中国家以极其廉价的原材料及粗加工产品与发达国家交换,自然“经济互补性”很强。但随着部分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加强、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一定程度的提高、技术含量一定程度的增长,对发达国家形成了压力。南北经济关系中互补性相对减弱,竞争性相对加强。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使第三世界国家深受其害。以至于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今后不再会有新兴工业国家了,由于世界贸易环境的改变,依靠外向型经济走向工业化的道路已经不能通行。(Broad,1988)

农业衰退、工业结构“双重化”、社会分化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构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陷阱。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体系中一种特殊的发展现象。如果说第三世界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的话,我们认为:它具体的意味是“发展陷阱”有可能最终断送第三世界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三、第三世界工业化停滞可能的后果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地带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出现停滞与衰退,势必对于“中心”地带产生反馈,势必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对“中心”的反馈

第三世界工业化停滞对于西方和全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与深入的研究。根据80年代以来可以观察到的情况看,经过初步研究我们认为:在世界经济体系“”产生的问题与危机,可能将依以下三个步骤对于“中心”产生影响。

高三家长会总结 第3篇

一、 统一部暑,精心组织。

为了提高我校“双读”教育活动效果,切实加强对“双读”教育活动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xxx为组长、各年级组为副组长的“双读”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双读”教育活动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同时将“双读”教育活动及相关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确保“双读”教育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二.多样开展活动。

(一)发挥校园文化阵地作用,推进读书活动开展。

2.以“我读_的书和我读_读的书”为内容,开展黑板报评比和手抄报评比。通过校园广播站,发挥小小播音员的优势,诵读“的书”和“读的书”。

(二)充分利用“每课三分钟”活动,深化读书活动效果,以“每课三分钟”为契机,通过“每课三分钟”开展“读_的书,读_读的书”阅读活动,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以《讲故事》和“诵读经典”为主;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以《知之深爱之切》、《的七年知青岁月》、《用典》为主;在初中学生中以《知之深爱之切》、《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和_读过的马列经典为主,有效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教育引导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三)开展以“读_的书,读_读的书”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依托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为载体,开展读书交流、演讲、朗诵、征文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

(四)开展“读_的书,读_读的书”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结亲周”活动相结合。通过走访住户,给结亲学生和家长诵读的书和读的书,通过共读共学,提升亲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师生同读活动。我们倡导开展师生携手同读,老师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带领学生同读,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同读。从而,教师与孩子一起阅读健康书籍,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教师引领学生在读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1、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老师讲《讲故事》《用典》,引领学生以经典诵读的形式,引导小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听_读书的故事,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2、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用典》、《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阅读,增长如识,培养文化底蕴,习惯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3、初中学生,通过精读_读的书,从《知之深爱之切》、《的七年知青岁月》、《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等书籍中,不断拓宽视野,完善自我,提商素养、通过开展“读_的书,读_读的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4、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领导班子带头读带头学,充分利用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肃反”、“主题党日5+X” 活动等组织干部集中学经常学《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七年知青岁月》、《讲故事》等的书籍,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把“读_的书,读_读的书”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_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纪要》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党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一体领会、融会贯通。把“读_的书,读_读的书”作为筑牢党员干部反分裂反渗透思想防线的重要抓手,让党的旗帜在教育战线高高飘扬。

(六)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在图书室、阅览室中设立著作专柜、马列图书专柜等,便于师生在校期间能随时阅读、借阅。寒暑假和双休日,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收听观看本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出的“读_的书,读_读的书”栏目。家长发挥监督作用,督促学生阅读。形成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对书籍进行深入理解。

三、特色亮点

1.为了提高我校“双读”教育活动效果,切实加强对“双读”教育活动工作的领导,我校专门设计了”读_的书·读_读的书”阅读学习记录本,做到每月有安排,每月有心得,每周有摘要和感悟。党政办每月按时检查批阅。

2.将“读_的书,读_读的书”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结亲周”活动相结合。通过走访住户,给结亲学生和家长诵读的书和读的书,通过共读共学,提升亲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组织各年级组开展“我讲_读书的故事”讲故事、谈感想活动。

4.焉耆县第三中学与马莲滩村村委会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

5.编排大型情景剧《我从xxx走来》,在县教科局“9·10日教师节表彰大会”、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和永宁镇马莲滩村“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上巡演。

四、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