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必备15篇)

58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1篇

一、原子结构

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_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xxx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三、元素xxx

1.元素xxx: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1)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

热水与

与酸反

(6)氢化物的化学式

SiH4

PH3

H2S

HCl

(7)与H2化合的难易

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xxxO

MgO

Al2O3

xxx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10)化学式

NaOH

Mg(OH)2

Al(OH)3

H2xxx3

H3PO4

H2SO4

HClO4

(11)酸碱性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12)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2篇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体;

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xxx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xxx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

(1)xxxCO3在BaCl2之后;

(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3篇

甲烷和Cl2:CH4+Cl2

光 CH3Cl+HClCH3Cl+Cl2 CH2Cl2+HClCH2Cl2+Cl2 CHCl3+HClCHCl3+Cl2 CCl4+HCl 甲烷燃烧:CH4+2O2 2+2H2O 甲烷分解:CH4C+2H2

乙烯燃烧:C2H4 +3O2 2CO2+2H2O 乙烯与Br2:C2H4+ BrC2H4Br2 乙烯与H2:C2H4+H2C2H6 乙烯与HX:C2H4+HX 3CH2X 乙烯与H2O:C2H4+H2O 3CH2OH 乙烯的加聚:nC2H4 2-CH 2 点 12CO2+6H2O 3 NO2 +H2O +H2SO4(浓3H +H2O 苯与H2+3H2 Ni 乙醇和钠:2C2H5OH+2Na 2CH3COONa+H2 乙醇燃烧:C2H5OH+O2 2CO2+3H2O 乙醇催化氧化:2C2H5OH+O2CH3CHO+2H2O

乙醇分子内脱水:C2H5OH

浓H2SO4、 170℃CH2=CH22O 乙醇分子间脱水:2C2H5OH浓H2SO4 、140℃ CH3CH2OC2H5(乙醚)+H2O 注:一般醚以与氧相连的'烃基加醚字命名

乙醇与HX:C2H5OH+HX C2H5OX+H2O 乙酸与NaOH: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乙酸xxxCO3:CH3COOH+xxxCO3 CH3COONa+H2O+CO2 乙醇与乙酸:CH3COOH+ C2H5OH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乙酸乙酯水解:CH3COOC2H5+H2O CH3COOH+ C2H5OH乙酸乙酯皂化:CH3COOC2H5+NaO△ CH3COONa+ C2H5OH 蔗糖水解:C12H22O11蔗+H2O 稀硫酸C6H10O6葡+ C6H10O6果 xxx水解:C12H22O11麦+H2O 催 2 C6H10O6葡 纤维素水解:(C6H10O5)n纤+H2O 6H10O6葡 淀粉水解:(C6H10O5)n淀+H2O nC6H10O6葡C17H35COOCH2 CH2OH (饱和) C17H352O 17H35COOH+CHOH C17H35COOCH2 CH2OH 软质酸甘油酯:C15H35COOCH2

(不饱和)C15H35COOCH2

C15H35COOCH2

油酸甘油酯:C17H33COOCH2

C17H33COOCH2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4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xxx-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xxx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xxx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显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xxx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xxx(也可同Cu(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xxx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xxxxxx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xxx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xxx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5篇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xxx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xxxS2O3石膏(生石膏):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食盐:NaCl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xxxSO4·7H2O

(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6篇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碱性:NaOH>Mg(OH)2>Al(OH)H2S

酸性(含氧酸)::NaOH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HF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_有个 7 周期, 3 是短周期, 3 是长周期。其中第 7 周期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 ⅠA-ⅦA 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族由短周期元素、长周期元素 共同组成。 ⅠB -ⅦB 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

3、元素所在的xxx数= 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xxx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

4、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结构,预测 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 半导体 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 催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 材料。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是直接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xxx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xxx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xxx号。

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 溶解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4、水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于水分子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的 氢键 ,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因此水具有较高的 熔沸点。其他一些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有 HF H2O NH3 。

项目离子键共价键?

?xxx概念?阴阳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形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判断化学键方法????形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判断晶体方法????熔沸点?高?低?很高?有的很高有的很低融化时破坏作用力?离子键?物理变化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变化共价键?共价键?xxx硬度导电性????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系物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概念组成相似,结构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质子数相同中子属不同的原子互成称同位素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研究

对象有机化合物之间原子之间化合物之间单质之间相似点结构相似通式相同质子数相同分子式相同同种元素不同点相差n个CH2原子团(n≥1)中子数不同原子排列不同组成或结构不同代表物烷烃之间氕、氘、氚乙醇与二甲醚

正丁烷与异丁烷O2与O3 金刚石与石墨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xxx:增大xxx,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xxx(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7篇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碳*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ch4

烃—碳*化合物:仅有碳和*两种元素组成(**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质:无*、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kmno4溶液褪*

②取代反应:(三***又叫*仿,四***又叫四*化碳,二***只有一种结构,说明**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质不同)

*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和戊*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质:无*、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可以使**kmno4溶液褪*,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质比*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气、*化*、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乙*)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质:无*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不能使**高锰*钾褪*。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3h2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质:无*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质

(1)乙醇与金属*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xxx:增大xxx,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xxx(*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xxx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乙酯的水解

(3)、苯的*化

(4)、糖的水解

(5)、*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羧*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盐、**酯、葡萄糖、xxx--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钾**溶液褪*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等*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汽油、已*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而有机层呈橙红*。)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溴苯、*基苯、四*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例外)、一***、*醛。

12.浓硫*、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总结

2.高一化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3.高中化学必修2重点知识点归纳

4.高一化学必修二必备的知识点

5.高中必修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8篇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0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

0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03 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 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04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 比如2xxxO2+2H2O→O2↑+4NaOH。

05 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 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06 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 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07 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 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08 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 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09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 xxx2能溶于氢氟酸

10 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

? 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 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12 NaAlO2、xxxxxx3、xxx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 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

13 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 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 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 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6 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17 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 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xxxS+H2S=2NaHS

18 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 Fe3+可以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 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 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 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 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1 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 Fe2+和Br2不共存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 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xxx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 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 有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 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

25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如较稀的HClO4 ,H2SO4 等

26 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 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7 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

? 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 Cu2(OH)2CO3生成

28 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 (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 H2S、HI、FeCl2、浓H2SO4、xxx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 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 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 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9篇

甲烷和Cl2:CH4+Cl2CH3Cl+HClCH3Cl+Cl2

CH2Cl

2+HCl

CH2Cl2+Cl

CHCl

3+HCl

CHCl3+Cl2 CCl4+HCl 甲烷燃烧:CH4+2O2 2+2H2O 甲烷分解:CH4C+2H2 乙烯燃烧:C2H4 +3O2 2CO2+2H2O 乙烯与Br2:C2H4+ Br2 C2H4Br2 乙烯与H2:C2H4+H2 C2H6 乙烯与HX:C2H4+HX 3CH2X 乙烯与H2O:C2H4+H2O 3CH2OH 乙烯的加聚:nC2H4 2-CH2 2 点 12CO2+6H2O 3 2 +H2O 2SO4(浓) 3H +H2O 苯与H2+3H2 Ni △ 乙醇和钠:2C2H5OH+2Na 3COONa+H2 乙醇燃烧:C2H5OH+O2 2CO2+3H2O 乙醇催化氧化:2C2H5OH+O2CH3CHO+2H2O

乙醇分子内脱水:C2H5OH

浓H2SO4 170℃CH2=CH2+H2O 乙醇分子间脱水:2C2H5OH浓H2SO4 140 CH3CH2OC2H5+H2O 乙醇与HX:C2H5OH+HX C2H5OX+H2O 乙酸与钠:2CH3COOH+Na 2 CH3COONa+H2O 乙酸与NaOH: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乙酸xxxCO3:CH3COOH+xxxCO3CH3COONa+H2O+CO2乙醇与乙酸:CH3COOH+ C2H5OH 浓硫酸 △ CH3COOC2H5+H2O 乙酸乙酯水解:CH3COOC2H5+H2O 3COOH+ C2H5OH乙酸乙酯皂化:CH3COOC2H5+NaOH △ CH3COONa+ C2H5OH 蔗糖水解:C12H22O11蔗+H2O C6H10O6葡+ C6H10O6果 xxx水解:C12H22O11麦+H2O 催 2 C6H10O6葡 纤维素水解:(C6H10O5)n纤+H2O 催n C6H10O6葡 淀粉水解:(C6H10O5)n淀+H2O 催 nC6H10O6葡 硬脂酸甘油酯:C17H35COOCH2

C17H35COOCH2

软质酸甘油酯:C15H35COOCH2

C15H35COOCH2

油酸甘油酯:C17H33COOCH2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2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10篇

1、元素周期表、元素xxx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xx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xxx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2、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xxx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3、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4、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xxx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5、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xxx:增大xxx,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xxx(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xxx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

6、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

①种类多

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易分解,易燃烧

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

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CH4 + Cl2 →(光照)→ CH3Cl(g)+ HCl

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

CH2Cl+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_、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C6H6+15O2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 +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OH +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5CH3CH2OH+4KMnO4+6H2SO4= 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xxx,可以看作由羰基和xxx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xxx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xxx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xxx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OOH+ HOC2H5=CH3COOC2H5 +H2O(加热,浓硫酸,可逆)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7、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

①加热分解法:

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

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

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

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11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一 、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xxx.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xxx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xxx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xxx(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xxx

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xxx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xxx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xxx(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xxx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xxx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4Q3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12篇

干冰:CO2明矾:KAl(SO4)2·12H2O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xxx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xxxxxx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xxxxxx3、Caxxx3、xxx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xxx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xxx: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13篇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质

*烃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钾、溴水、强*强碱反应

烯烃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h2n+1x

醇:h2n+1oh或h2n+2o有机化合物的*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质:1.可以与金属*等反应产生*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原子。4.与羧*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遇到fecl3溶液显紫*醛:h2no羧*:h2no2酯: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的物质:如下,但褪*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苯*(取代褪*)、醛(发生氧化褪*)、有机溶剂[ccl4、*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钾**溶液褪*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羧*等xxx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2)羧*:(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某酯、葡萄糖、xxx(也可同cu(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例外)、一***、*醛。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乙酯的水解(3)苯的*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乙酯的水解(3)苯的*化(4)糖的水解

(5)、*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羧*等xxx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盐、**酯、葡萄糖、xxxxxx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钾**溶液褪*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等*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汽油、已*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而有机层呈橙红*。)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溴苯、*基苯、四*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例外)、一***、*醛。

12.浓硫*、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原子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原子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n-1)d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xxx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1.必修2化学知识点归纳

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4.必修二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

5.中考必考化学的知识点有哪些

6.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主要有哪些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14篇

一、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xx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xxx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三、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xxx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OH)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第15篇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Br2→-Br+HBr

硝化反应+HNO3→-NO2+H2O

加成反应+3H2→

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xxx-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xxx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xxx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显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羟基邻位碳原子上必须要有氢原子,3.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xxx含羟基的化合物

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xxx(也可同Cu(OH)2反应)。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1.浓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

13.解推断题的特点是: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即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如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和显色反应,醛基的氧化反应等。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不多,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如A氧化为B,B氧化为C,则A、B、C必为醇、醛,羧酸类;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能给你一个整体概念。

14.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xxx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xxxxxx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xxx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xxx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