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1)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2)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2)图想像:确定函数图像是否连线,函数的图像可以是连续的曲线、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可以反应定义域的特征。
4、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画法
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即平移。
(3)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特点:
1)加左减右——————只对x
2)上减下加——————只对y
3)函数y=f(x)关于X轴对称得函数y=-f(x)
4)函数y=f(x)关于Y轴对称得函数y=f(-x)
5)函数y=f(x)关于原点对称得函数y=-f(-x)
6)函数y=f(x)将x轴下面图像翻到x轴上面去,x轴上面图像不动得
函数y=|f(x)|
7)函数y=f(x)先作x≥0的图像,然后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得函数f(|x|)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原上。*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原,而是巴西高原。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优点: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2、(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的值组成的集合;
3、(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以下两点必须同时具备)整理。
4、(1)表达式相同【标】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2)定义域一致。【标】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换元法、配方法、分离常数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等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中的为横坐标,函数值为纵坐标的点(,)的集合,叫做函数=()必修,(∈)的图象。
5、上每一点的坐标(,)均满足函数关系=(),反过来,以满足=()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为坐标的点(,)。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对称变换;伸缩变换区间的概念。【标】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标】2无穷区间;【标】3区间的数轴表示映射。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_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
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
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100}
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
注意a与{a}的区别
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但关键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注意辨清Φ与{Φ}两种关系。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 an?f(n),数列是定义域为N
的函数f(n),当n依次取1,2,???时的一列函数值② i。归纳法
若S0?0,则an不分段;若S0?0,则an分段iii。若an?1?pan?q,则可设an?1?m?p(an?m)解得m,得等比数列?an?m?
?Sn?f(an)
iv。若Sn?f(an),先求a
1?得到关xxxn?1和an的递推关系式
S?f(a)n?1?n?1?Sn?2an?1
例如:Sn?2an?1先求a1,再构造方程组:??(下减上)an?1?2an?1?2an
?Sn?1?2an?1?1
2、等差数列:
①定义:a
n?1?an=d(常数),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重要工具。 ②通项d?0时,an为xxx的一次函数;
d>0时,an为xxx增数列;d<0时,a
n为xxx减数列。
n(n?1)2
③前n?na1?
d?0时,Sn是xxx的不含常数项的一元二次函数,反之也成立。
④性质:ii。若?an?为等差数列,则am,am?k,am?2k,…仍为等差数列。 iii。若?an?为等差数列,则Sn,S2n?Sn,S3n?S2n,…仍为等差数列。 iv若A为a,b的等差中项,则有A?3。等比数列:
①定义:
an?1an
?q(常数),是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重要工具。
a?b2
②通项时为常数列)。
③。前n项和
需特别注意,公比为字母时要讨论。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xxx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 ;②定义域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xxx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移联系起来思考)
*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移,理解按照向量 (m,n)*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反正弦函数的导数:正弦函数y=sinx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arcsinx,表示一个正弦值为x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定义域[-1,1],值域[-π/2,π/2]。
反函数求导方法
若F(X),G(X)互为反函数,
则:F'(X)_'(X)=1
y'_'=1(arcsinx)'_siny)'=1
y'=1/(siny)'=1/(cosy)=1/根号(1-sin^2y)=1/根号(1-x^2)
其余依此类推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1、数列概念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x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②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xxx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xxx··+an
=a1+(a1+d)+(a1+2d)+xxxxxx+[a1+(n—1)d]①
Sn=an+an—1+an—2+xxxxxx+a1
=an+(an—d)+(an—2d)+xxxxxx+[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xxxxxx+(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x
三、若m,n,p,q∈Nx,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x,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xxx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
有关系:
注:两个非零同号的实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G2=ab是a,G,b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xq’(n—1)(其中首项是a1,公比是q)
an=Sn—S(n—1)(n≥2)
前n项和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a1(1—q’n)/(1—q)=(a1—a1xq’n)/(1—q)(q≠1)
当q=1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
Sn=na1
3、等比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an=a1=s1(n=1)
an=sn—s(n—1)(n≥2)
4、等比数列性质
(1)若m、n、p、q∈Nx,且m+n=p+q,则am·an=ap·aq;
(2)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xxx等比数列。
(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4)等比中项:q、r、xxx等比数列,则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指数幂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5)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
(6)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7)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a的n次方。
数学三角形斜边计算公式
斜边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最长的那条边,也指不是构成直角的那条边。在勾股定理中,斜边称作“弦”。
三角形斜边长等于根号下两直角边的*方和,即斜边c=√(a^2+b^2)
解答过程如下:
(1)在直角三角形中满足勾股定理—在*面上的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方加起来等于斜边长的*方。数学表达式:a2+b2=c2
(2)a2+b2=c2求c,因为c是一条边,所以就是求大于0的一个根。即c=√(a2+b2)。
在几何中,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与直角相对。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可以使用xxx拉斯定理找到,该定理表示斜边长度的*方等于另外两边长度的*方和。例如,如果其中一方的长度为3(*方,9),另一方的长度为4(*方,16),那么它们的正方形加起来为25。斜边的长度为*xxx25,即5。
提高数学成绩的窍门是什么
找漏洞
学生如何找自己学科上的漏洞呢?主要就是要在预*时找漏洞。上课学生的学*目标明确,注意力才会集中,听课效率才会高。除了预*,做题也是一种很好的找漏洞的方式。
多做题不等于提高分数,只有多补漏洞,才能提高分数
题目千千万,我们是做不完的。做题的是为了掌握、巩固知识点,如果已经掌握了,就没有必要再做了。学生应该把时间放在补漏洞上,预*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不要轻易放过一道错题
对于学生错误的*题,教师会讲评一遍,学生更正一遍之后就了事,但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从哪里倒下就在哪里爬起来,“错题是个宝,天天少不了,每天都在找,积累为大考。”这就要求学生反思三点,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二、产生错误的根本是什么?三、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每道错题都利用好的,还怕成绩不能提高吗?
落实的关键是检测和重复
落实就是硬道理。看自己补漏洞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就是检测,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那么这个漏洞就不上了。补漏洞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需要一定的重复。
既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
考试后,教师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有时“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每天把学*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落实好。考前的模拟测试,也是一个好办法。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x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数学的学*方法
1、养成良好的学*数学*惯。建立良好的学*数学*惯,会使自己学*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数学*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③是整式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
ax2+ bx + c = 0(a ≠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
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则有
(为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②,,;③;
3、三角形面积公式:.
4、xxx定理:在中,有,推论:
(二)数列:
1.数列的有关概念:
(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是有序的。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N_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如:。
(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他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即是该数列的递推公式。
如:。
2.数列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如1,3,5,7,9,…(2)图象法:用(n,an)孤立点表示。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
4.数列{an}及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xxx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xxx表示。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 ,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 ( )直线两点 ,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 与 轴交于点 ,与 轴交于点 ,即 与 轴、 轴的截距分别为 。
⑤一般式: (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 特殊的方程如:
*行于x轴的直线: (b为常数); *行于y轴的直线: (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行直线系
*行于已知直线 (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 (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 ,直线过定点 ;
(ⅱ)过两条直线 ,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 为参数),其中直线 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行与垂直
当 , 时,;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 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 ; 方程组有无数解 与 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 是*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 到直线 的距离
(10)两*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圆心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半径为
当 时,表示一个点; 当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 ,圆 ,圆心 到l的距离为 ,则有 ; ;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 时,两圆内含; 当 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行四边形;侧棱*行且相等;*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xxx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xxx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xxx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xxx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行的线段仍然与x*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行的线段仍然与y*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 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 S =
4、空间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面的交线与两个*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面;两*行直线确定一*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
①它是空间内确定*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面外一点与*面内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异面直线xxx角:作*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xxx角。两条异面直线xxx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xxx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xxx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 α a∩α=A a‖α
(9)*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行问题
(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行的判定定理:*面外一条直线与此*面内一条直线*行,则该直线与此*面*行。
线线*行 线面*行
线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行,经过这条直线的*面和这个*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行。线面*行 线线*行
(2)*面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面*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面*行→面面*行),
(2)如果在两个*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行,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线*行→面面*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面*行,
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面*行,那么某一个*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面*行。(面面*行→线面*行)
(2)如果两个*行*面都和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面面*行→线线*行)
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xxx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面垂直。
③*面和*面垂直:如果两个*面相交,xxx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面,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面经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xxx的角
①两*行直线xxx的角:规定为 。
②两条相交直线xxx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xxx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xxx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行的直线 ,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xxx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xxx的角。
(2)直线和*面xxx的角
①*面的*行线与*面xxx的角:规定为 。
②*面的垂线与*面xxx的角:规定为 。
③*面的斜线与*面xxx的角:*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面内的射影xxx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面xxx的角。
求斜线与*面xxx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xxx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
(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xxx的角叫二面角的*面角。
③直二面角:*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面垂直,那么xxx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面与两个面的交线xxx的角为二面角的*面角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初中学习方法,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xxx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xxx子奇函数,
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
由于反比例函数属于奇函数,有f(-x)=-f(x),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向两个坐标轴作垂线,高中地理,这点、两个垂足及原点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定值,为?k?。
如图,上面给出了k分别为正和负(2和-2)时的函数图像。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是减函数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是增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像只能无限趋向于坐标轴,无法和坐标轴相交。
知识点:
1.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这两条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
2.对于双曲线y=k/x,若在分母上加减任意一个实数(即y=k/(x±m)m为常数),就相当于将双曲线图象向左或右平移一个单位。(加一个数时向左平移,减一个数时向右平移)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排列组合
排列P------和顺序有关
组合C-------不牵涉到顺序的问题
排列分顺序,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_排列_
把5本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_组合_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xxx(n,m)表示.
p(n,m)=n(n-1)(n-2)……(n-m+1)=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表示.
c(n,m)=p(n,m)/m!=n!/((n-m)!_!);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_2!_.._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
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
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
Cnm=Pnm/Pmm;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1;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
20xx-07-0813:30
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公式C是指组合,从N个元素取R个,不进行排列。N-元素的总个数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阶乘,如9!=9________
从N倒数r个,表达式应该为n_n-1)_n-2)..(n-r+1);
因为从n到(n-r+1)个数为n-(n-r+1)=r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9篇)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轴对称
1.如果一个*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一次函数
(一)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数,k≠0),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y=kx+b(k为常数,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二)函数三要素
1.定义域:设x、y是两个变量,变量x的变化范围为D,如果对于每一个数x∈D,变量y遵照一定的法则总有确定的数值与之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x∈D,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数集D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在函数经典定义中,因变量改变而改变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在函数现代定义中是指定义域中所有元素在某个对应法则下对应的所有的象所组成的集合。如:f(x)=x,那么f(x)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f(x)的值域。
3.对应法则:一般地说,在函数记号y=f(x)中,“f”即表示对应法则,等式y=f(x)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的x值,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值域中唯一y值。
(三)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用含自变量x的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2.列表法:把一系列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y列成一个表来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一次函数的性质
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0)(k不等于0,且k,b为常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交点,坐标为(0,b)。当y=0时,该函数图象在x轴上的交点坐标为(-b/k,0)。
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anθ(角θ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θ≠90°)。
4.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象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5.函数图象性质:当k相同,且b不相等,图像*行;当k不同,且b相等,图象相交于Y轴;当k互为负倒数时,两直线垂直。
6.*移时:上加下减在末尾,左加右减在中间。
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等于的*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方和等于第三边的*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等于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方和等于第三边的*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图形的*移与旋转
1.*移,是指在同一*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移运动,简称*移。
2.*移性质
(1)图形*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比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2、生产决定消费
3、企业兼并的意义:
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注:每种渠道的意义)
5、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6、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8、消费的类型:
9、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0、供求影响价格
11、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12、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13、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4、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5、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6、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7、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9、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20、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21、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2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23、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24、效率和公*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
25、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6、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7、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
28、商品——商品与商品——货币——商品两个不同公式的区别。
29、(1)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30、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31、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3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3、货币的基本职能
34、纸币
3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36、价值规律
37、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38、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9、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等等。
40、xxx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xxx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 集并 集补 集
定义域 R定义域 R
值域>0值域>0
在R上xxx增在R上xxx减
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 值域是 或 ;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
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 N = b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1 + ;
○2 - ;
○3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
(3)、重要的公式 ①、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②、 , ③、对数恒等式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0
定义域x>0定义域x>0
值域为R值域为R
在R上递增在R上递减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第四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5.函数的模型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衡,塑造地表形态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xxx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发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8篇
等差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为公差,记为d;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那么,通项公式为,其求法很重要,利用了“叠加原理”的思想: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便会接连消去很多相关的项,最终等式左边xxxn,而右边则xxx1和n—1个d,如此便得到上述通项公式。
此外,数列前n项的和,其具体推导方式较简单,可用以上类似的叠加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迭代的方法,在此,不再复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n项的和Sn除以n后,便得到一个以a1为首项,以d/2为公差的新数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很多涉及Sn的数列问题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商(即二者的比)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商为公比q;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Tn。
那么,通项公式为(即a1乘以q的(n—1)次方,其推导为“连乘原理”的思想:
a2=a1_,
a3=a2_,
a4=a3_,
````````
an=an—1_,
将以上(n—1)项相乘,左右消去相应项后,左边xxxn,右边xxx1和(n—1)个q的乘积,也即得到了所述通项公式。
此外,当q=1时该数列的前n项和Tn=a1_
当q≠1时该数列前n项的和Tn=a1_1—q^(n))/(1—q)。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19篇
一.定义
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xxx,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xxx.a叫做被开方数。
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方等xxx,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xxx或二次xxx,求一个数a的*xxx的运算,叫做开*方。
3.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xxx,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xxx或三次xxx.求一个数的立xxx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4.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5.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6.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7.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有序实数对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
二.重点
1.*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2.正数的*xxx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xxx就是这个数的算术*xxx。
3.当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每移动两位,它的算术*xxx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
4.当被*方数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三位,它的立xxx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5.数a的相反数是-a[a为任意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三.注意
1.被开方数一定是非负数。
,1的算术*xxx是它本身;0的*xxx是0,负数没有*xxx;正数的立xxx是正数,负数的立xxx是负数,0的立xxx是0。
3.带根号的无理数的整数倍或几分之几仍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若开之后是有理数则是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20篇
第一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
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
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分线的性质
角*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分线上.
第四章 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分线;
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五章 整式
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 整式的加减
3 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 乘法公式
(1)*方差公式
(2)完全*方公式
5 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 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21篇
*面直角坐标系:
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