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生物必修二总结(精选26篇)

54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篇

基因的本质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xxx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二、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计算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材料:大肠杆菌

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由ATP提供;

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xxx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篇

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xxx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3篇

一、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不见。个性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构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构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构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构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构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必须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构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构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构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持续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必须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构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取出贴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必须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构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构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三、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xxx,xxx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必须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透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好处:透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持续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透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信使xxx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xxx为模板,以转运xxx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必须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透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xxx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xxx。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透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透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带给了精确的模板;透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_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内含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xxx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xxx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xxx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xxx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xxx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xxx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透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状况,是透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构成精子时,产生了内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内含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必须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xxx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贴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能够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透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须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必须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必须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五、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好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带给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透过人工诱变能够提高变异的频率,能够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内含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构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好处: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xxx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带给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透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透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带给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能够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好处,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六、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必须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能够控制一些性状。

记忆点:

1.卵细胞中内含超多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内含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必须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构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能够自我复制,能够透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状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八、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透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构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xxx,说明细胞中内含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作为运载体务必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务必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到达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取学说资料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物种:指分布在必须的自然区域,具有必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内含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取及隔离是物种构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透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构成。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取xxx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构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构成标志着新物种的构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取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取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取及隔离是物种构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透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构成。

3.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xxx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取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构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构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构成务必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构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内含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取性表达的结果。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整体学习法 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xxx 化学用语

经过高中必修课程的学习后,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处于处于一知半解,考试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不知道如何把化学学透彻;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初中化学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第二、高中必修课程又学习了哪些内容?下面我就结合初中化学和高中必修课程的内容来探讨如何用整体学习法来学好高中化学。

一、初中化学学习了哪些内容

我们学习了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学习了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学习了酸碱盐及相互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等。

二、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过渡

要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过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扩充。

初中化学仅仅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中应做到从化合价的角度和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来书写常见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2.对置换反应的扩充。

初中化学学生在学习置换反应时,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定一个反应是否发生的。通过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后,我认为学生对置换反应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层面的扩充:

第一,置换反应是“强制备弱”思想的体现;

第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没有的金属元素,我们可以依据元素xxx相关内容来判定金属性的强弱,从而判定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第三,不仅金属能置换,非金属也能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元素xxx是判断该类反应能否发生的工具。

第四,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类氧化还原反应同样满足“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层次上的扩充,学生对置换反应就非常透彻了,也就不会觉得化学难学了,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化学知识进行扩充和系统化。

3.对复分解反应的扩充。

通过必修1的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质上理解复分解反应,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使离子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向着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三、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学习了哪些内容

要想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做好对知识的提炼与重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1.学会“一个工具”――物质的量

要熟练掌握m、N、V(气)、c与n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量n是立交桥,)

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其余量先转化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的思路。

2.掌握“两大理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xxx

(1)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对知识进行重构:

第一,有关知识点的记忆,可提炼关键字“升、失、氧、还”和“降、得、还、氧”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升降是放第一位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先看化合价变化”的思路来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第三,掌握原电池的基本知识。

(2)元素xxx

对于元素xxx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对知识进行重构:

第一,“位―构―性”的思路。位置是放在第一位的,一切问题先看位置,所以要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周期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这样运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第二,熟悉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第三,熟悉微粒半径的判断依据。

3.会用“三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子式

(1)化学方程式

要会写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而不是单靠死记硬背。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引导学生总结书写步骤――首先写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时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然后再按照“金、非、氢、氧”的顺序来配平。

(2)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学生往往在“拆”和“查”两个步骤上出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总结要拆成离子的物质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第二,检查离子方程式查三项:要符合客观事实、原子xxx和电荷xxx。

(3)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很好写,活泼金属将电子给活泼非金属。最难处理的是非金属之间共用电子。引导学生总结出“缺几个电子、拿出几个电子、共用几对电子”来指导共价键电子式的书写。

在学习完电子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化学键的分类及其类型判断就容易多了。

四、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学好化学必须有一些化学思想做支撑和一些具体措施来实践,最关键就是首先把初中和必修的知识整体划分成以上几大部分。然后确定每一部分整体学习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化学思想),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道题都要有自己的重构,这样化学也就非常容易学好了。

1.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日常的学习

第一,xxx的思想。包括质量xxx、能量xxx、原子xxx、得失电子xxx和电荷xxx。

电荷xxx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强制备弱的思想。该思想在化学中有很多内涵,如: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注意Na不能置换出CuSO4中的Cu元素)、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强酸制备弱酸(CaCO3和HCL反应)、强碱制备弱碱、强氧化剂制备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备弱还原剂、溶解性强的制备溶解性弱的(即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等。

第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此思想在有机化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内容将非常有系统性。如:CH3OH和C2H5OH都含有羟基,因此有相似的性质――酯化反应等

原子结构决定性质――如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卤族元素的相似性等。

分子结构决定性质――如在氮气分子中,NN键能大,所以分子能量低,比较稳定,因此可用作保护气。

2.不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

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的过程,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在学完一节课后,要问自己“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xxx课后,要问自己“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一册内容后,要问自己“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第二,对于陌生或者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至少总结出一条结论或者记住一些特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很多小结论,如:在学习离子共存时可总结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等。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5篇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3、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6篇

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xxx。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xxx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xxx,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xxx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7篇

【一】

第xxx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xxx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xxx、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_)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xxx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_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_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xxx激素,加速其xxx。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xxx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二】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xxx素

1、xxx素的发现(1)xxx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xxx——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xxx;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xxx;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xxx

(2)xxx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xxx;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xxx

(3)xxx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xxx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xxx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xxx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xxx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xxx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xxx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xxx。

3、判定胚芽鞘xxx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xxx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xxx

不均匀:弯曲xxx(弯向xxx素少的一侧)

4、xxx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xxx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xxx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xxx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xxx素的生理作用:

♥xxx素对植物xxx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xxx,高浓度抑制植物xxx(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xxx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xxx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xxx素对植物xxx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xxx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xxx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xxx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xxx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xxx。

6、xxx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xxx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xxx)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xxx

细胞_促进细胞

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xxx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8篇

二、细胞增殖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规范管理和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提升重大草原虫害防控能力,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草原资源生态安全。

二、草原虫害防治实施目标和任务

(一)草原虫害防治实施目标:

通过采取生物药剂防治,有效控制土蝗、草地螟、黄毛虫等病害虫数量,确保草原虫害不危害、不扩散。

(二)草原虫害防治涉及区域及任务:

防治重点区域为大沙河林场施业区110公顷,东清林场施业区公顷,,明月林场施业区公顷,福兴林场施业区,,石门林场施业区公顷,五个林场共计公顷。

三、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法和措施

(一)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法:

全部采取生物药剂防治,采用大面积喷施生物药剂的虫害治理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烟碱苦参碱生物制剂,实现虫害的有效控制。

(二)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时间和技术措施:

(1)、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3月15日-9月30日)。

第一准备阶段(3月15日-5月31日):县林业局生态修复科制定《县2021年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案》,选择草原虫害防治区域、防治面积,报县林业局批准同意。

第二实施阶段(6月1日-8月31日):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告,购入防治药品,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组织人力、物力,分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保防治效果。

第三总结阶段(9月1日-9月30日):主要由草原虫害防治领导小组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汇报。

(2)、防治技术要点及要求

1、药品使用量:苦参碱生物防治药品每亩用量50-70毫升。

2、防虫工作人员须配戴胶质手套和口罩。如药品溅入脸、手、眼部位,立即用清水冲洗数次即可,千万不得用手揉搓。

3、在中午高温或大风降雨时,停止喷药,以免失去药效。

4、防虫工作人员每天工作不得超过8个小时,必要时进行人员轮换。

5、药品配制时必须严格按药品的说明进行配制。

6、在防治期间,不允许有牲畜出入,必须在防治后的一个星期方可,以免牲畜中毒死亡,在防治的第二天,技术人员必须检查草原病害虫死亡率和灭治效果。

7、在防治工作中,如害虫的虫口密度大,集中还未迁移扩散,采取集中连片防治,重点防治,治一片、灭一片。反之,采取隔离带的方式进行防治,隔离带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如风速的大小、喷雾机的喷幅性能,车辆的传动性能等)决定。

8、灭虫药品必须存放在安全专用的库内,由专人负责看管。

9、生态修复科负责防虫工作人员的操作、配药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

10、生态修复科在防治期间,必须跟班作业,现场指导,履行职责,保证达标达效。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0篇

一、关于指导思想

任何一部志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编纂的。区别在于以何种思想理论为指导以及指导的自觉程度有所不同。只有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保证xxx工作顺利进行和编纂出高质量志书。离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不但不可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还会出现政治性、方向性错误。编纂志书要将指导思想贯穿于xxx的全过程,体现在志书的各个门类及全部内容之中。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xxx的根本问题,指导思想是编纂志书的灵魂。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各不相同。封建时代编纂的志书,不论是官修还是私撰,就其指导思想而言,坚持的是儒家思想,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最为典型的就是每一部志书中,都不会少了“列女传”。社会主义新xxx应遵循《关于地xxx书编纂工作的规定》,《规定》指出:编纂地xxx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和_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地xxx书质量规定》关于政治质量的要求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纵观_成立后编纂社会主义新xxx的实践和理论总结,《天津市志》在xxx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把握三点:

第一,与时俱进,运用新观点。我们编写社会主义新xxx,就是要紧扣时展的命脉,掌握时代的主旋律,应在指导思想、篇目设置、收录内容、记述方法、工作手段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运用新观点,在政治上与_保持一致,编xxx书也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创新。地xxx是传世著作,应客观地、公正地、真实地、全面地记述事物的历史与现状,但也有比较敏感和棘手的问题,肯定的和否定的必须按照党和政府定的基调去记述。

志书是用资料来说话的,其行文特点是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入志资料的选择,往往反映xxx者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记述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注意把握历史定论的问题,xxx工作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官书”,应体现党和政府的观点立场,还要注意保密问题,编xxx书要考虑出书后的政治影响和社会效果,入志资料不要猎奇,不要有损于工作的严肃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时展的需要,也是xxx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两千多年的xxx历史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历史,当今社会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特别二轮xxx记述的这段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要求二轮xxx者在继承传统xxx基本体例的同时,在指导思想、篇目设置、收录内容、记述方法、工作手段等方面都要有变化。

_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纠正过去“左”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前28年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32年的历史作出正确的评价,总结了重大的历史经验,揭示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议》的精神实质,集中到一点就是贯彻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我们编纂社会主义新xxx,当然要以《决议》为准绳来正确认识和记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

_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决定》,贯彻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__精神,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决定》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对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对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编纂当代社会主义新xxx必须以此为指导。

第三、用正确的指导思想统率xxx全过程。用正确的指导思想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方向,但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落实到xxx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起具体的指导作用。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贯彻落实正确的指导思想。

xxx的主要环节是指:深入分析国情地情,制定xxx总体规划;拟定和不断调整志书的框架结构及其篇目,时期既符合xxx传统又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深入搜集历史和现实资料,详细加以鉴定,辨别真伪,作出判断,严格选择真实有用的资料入志,按照xxx体例和篇目要求,撰写志稿。xxx以资料性见长,资料是xxx的基础,但写入志书的全部资料中,都渗透着编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在大量记述性语句中,都存在着判断性的成分和判断性语言,凝聚着有倾向性的立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科学的资料性文献。进入总纂审稿阶段和评稿、定稿阶段,更要严格把好质量关。xxx的这些主要方面、主要环节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的指导。

二、关于上下限

天津市二轮xxx工作是根据中国地xxx指导小组“每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志书”的规定而布置的,二十年编修一次,就有新编志书与首轮志书关系如何理解的问题。历代志书编纂方式主要有三种:创修、重修、续修。创修是指志书的创始之作;重修是指沿用前志体例结构形式上或采用与前志不同的体例、结构重新编修;续修是在前志的基础上编修,可在内容上对前志纠讹、补遗、增新,体例上继承创新。全国二轮xxx开展以来,用什么方式编修二轮志书,有不同观点,除创新者外,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应该是“修续志”;二是认为应该是“续xxx”。

“修续志”,是“断代志书”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以前志的下限为续志的上限,内容主要是续记前志下限后的历史,对前志的内容,不再纳入,只是“补遗”“纠讹”。如果一历史事件背景需要追溯上限之前的时间,还应有前志的“摘要”,这种观点主张续志已没有必要再追溯久远的历史了。

“续xxx”认为xxx历来是贯通古今,纵观xxx编纂的传统,重修是主流,后志接前志的续修是支流,是融汇前志的内容,另铸新辞,修成一部新的通志。

2005年10月,中国地xxx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xxx在福建指导工作时指出:“第二轮xxx在确定上下限时,应体现历史阶段的完整性。”2007年11月,中指组印发的《关于第二轮地xxx书编纂的若干意见》第七款规定:“二轮志书编纂的主体形式是续修。行政区域、管理系统发生变化的,或质量不高的地区,可以重修。未开展首轮xxx或新增设的行政区域,需要创修。”第十款规定:“要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并注意对前志的拾遗、补缺、纠讹;对前志的必要重述,应当精炼浓缩。”2008年9月,中指组印发的《地xxx书质量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时间界限明确,不随意突破志书的上限和下限,严格控制上溯或下延。”

《天津市志》二轮xxx规划,应xxx书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轮xxx没有完成,转入二轮xxx,这种情况毫无争议是“创修”。另一种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续志,已完成了首轮xxx任务,这部分志书对上限认定有三种做法:一是编修主体行业的行政管辖和所属业务没有大的改变,首轮志书的下限就为二轮志书的上限。二是由于记载主体需要有说明前因和变化的,运用述体或作背景交代。三是以记载主体标帜性实体开始或结束之期为上限,这样可以完整地记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哪种情况志书下限根据各自出版时间定为2010~2012年间。

《天津市志》二轮xxx的编纂上限,是严格遵照中指组的规定,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编纂工作的开始曾经考虑过把志书的上限定为1979年,目的在于完整记载改革开放30年,但是这一决定在执行中遇到许多困难。首先《天津市志》承修单位65个,只有4个有专职队伍,其余全部是临时机构,人员大都兼职。首轮《天津市志》的下限多为1995~1998年,如果二轮上限定为1979年,重叠将近20年,这样承修单位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都难以达到。其次《天津市志》一轮xxx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志书没有明显的错误,有的只要设“纠讹”来更正即可,没有必要重修。第三《天津市志》一轮设置都是以行业为记载主体,不是综合类志书,改革开放30年,一般行业只是内部管理的调整,即使有所增加新的职能,只要横加门类即可。有的新出现行业,二轮xxx增加新的志书,例如《天津市志・食品药品管理志》《天津市志・海事志》等。

三、关于资料搜集

志书资料的搜集是xxx工作的重要环节。地xxx本身就是资料书,丰富、翔实是地xxx的特点,也是地xxx的优势。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有无价值,有无生命力,资料是否丰富,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志书资料的优势,在于它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如果资料不丰富、系统、全面、真实、准确、连贯就谈不上思想性和科学性。

资料工作是编志的基础工作,也是编志的根源和前提。资料愈丰富、愈全面,基础就愈可靠。质量是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之上,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

搜集资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章学诚曾经说过xxx有五难:清晰天度难,考衷古界难,广征藏书难,调剂众议难,预杜是非难。首轮xxx搜集资料难在历史久远、面广、分散、残缺不全。第二轮xxx搜集资料也有艰难之处,面广、量大,实行市场经济后,原来由政府统一部署各行业进行xxx的现象不复存在,一个部门基本管一个行业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许多资料必须自行查找。

《地xxx书质量规定》第六章“资料”专门用xxx的篇幅对资料质量进行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资料真实、准确。资料经过鉴别、考证、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准确。有歧义但不可缺的资料,多说并存。”这一条强调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第二十四条规定:“资料全面、系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资料齐全。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资料连贯、系统。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要素齐备。”这一条强调了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第三十五条规定:“资料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注重使用原始资料。”这一条强调了资料的代表性、权威性。

二轮xxx就资料存在形式有:文字资料、口碑资料、实物资料。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有档案、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有关本部门、地区的重要图书或是有关图、报刊对本部门、地区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报道、年鉴等。还有存放在个人手里的日记、工作笔记、函电、手稿、讲稿,以及各种文件、章程、法规、政策、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简报等。实物资料,是指文物、录音、录像、照片、设备、设施等。还有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重要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基础设施、文物、地图、照片、书信、日记、奖状、证章、票据有关实物资料等。口碑资料又称“活”资料,是指存在人们脑海中,流传于人们口头上的资料,能够为一些湮灭的史实提供重要线索,包括回忆录、历史见闻、民歌、民谣、谚语、方言、曲艺、民间故事、逸闻轶事、口传文学与艺术等,也叫“口述史料”。资料形式不同,搜集方法有别,用途各异。但只有广征博采、兼收并蓄,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各类与志书内容有关的资料,才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

目前《天津市志》编修过程中,在资料搜集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资料来源单一,只注意搜集文字资料,文字资料也只是注重搜集年终总结和调研报告。目前绝大多数志稿,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的资料占95%以上,其余5%为档案、简报、要情等。二是原始资料缺乏再加工,有的志稿只是逐年工作总结的简单粘贴,材料庞杂难以确定所需。造成原因,主要是《天津市志》承修单位没有机构,65家承修单位,只有4家有专职机构,3家有专人分管,其余全部为临时人员兼管。这些兼管人员,还有许多其他工作,地xxx只是“客串”。如果让这些人花费大量时间去考虑,不单是搜集文字资料,还要去搜集实物资料和口碑资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按照志体要求去梳理资料。

目前这种局面,是需要相关法规、政策和行政手段来有效解决。我们要做的只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讲、讲深,时刻提醒全市参与xxx人员,注重搜集资料工作的要点。对待这样的初稿我也有几点业务方面的思考:

1、修改主题。修改志稿应首先考虑立意是否正确、深刻、集中、鲜明、新颖。主题立意不太正确,或有所偏颇,或旨意不集中,或没有新意,或观点立不住脚等。主题修改角度主要有:一是看xxx凡例对于志书主题是否已作明确表述。若未明确表述,就得进行补充阐述。若已明确表述,就要看其表述是否正确;二是看总体谋篇是否紧扣主题。若有违背或偏离主题现象就得加以纠正;三是看是否体现主体行业、地方特色、时代特点。目前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没有注意区分主体行业与非主体业务,没有贯彻常事不书或略书原则,结果导致以大量篇幅来记载党政部门的日常性工作;四是看行文是否按照xxx应遵循的文体,要记述事物要素是否齐全,即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经过五个要素。

2、修改材料。志稿使用材料必须合理,材料过少会导致表现主题不力,材料太庞杂会冲淡主题。对确实需要却又没有的材料要设法取得,对表现力强但有缺陷的材料要设法去丰富和完善,对虽然有趣但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材料要坚决舍去。材料修改主要角度有:一是看材料数量。首先看材料构成是否符合横不缺主项、纵不断主线的要求。其次看其材料构成是否已经突出主体行业、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若有不足之处,则应通过材料修改补正;二是看材料质量。首先看材料是否真实可靠,其次看重点和典型材料是否足够。从总体上看,此前xxx界在挖掘和使用典型材料上普遍重视不够,结果导致记载内容平淡,没有特色。在新一轮xxx中,应注意挖掘和使用典型的资料;三是看材料与观点相统一。通常有三种情况须酌情处理。①材料堆砌太多,以致淹没了观点。对此,必须勇于割爱,删去不典型和多余的材料。②只作抽象表述,缺乏具体材料,需补充具体材料。③材料不够准确和翔实,需进一步做订正工作。

3、修改结构。结构优劣直接影响主题的表达,当主题和材料发生了变化,结构也应随之变化。即使主题和材料没有发生变化,结构本身也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更好表达主题的问题。结构修改主要角度有:一是看层次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二是看思路是否清晰,文脉是否贯通,详略是否得当;三是看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关系是否顺畅。从结构角度看,上下层次之间,未设过渡性文字。有的横分过早就竖写,造成章下没有节,节下没有目等。有的横分过晚造成目下有子目,子目下有子子目,子子目下还再分几层等。如此做法不仅不符合传统行文惯例,而且也不符合《天津市地xxx书编修行文规范》,规范中规定《天津市志》为篇、章、节、目四个层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突破,但是突破的原因不能是因为资料搜集不合理。

4、修改语言。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其推敲和优化是无止境的。欠成熟文稿,需要在用语上作进一步推敲,成功文稿也需要在修改中精益求精。修改语言主要角度有:一是看是否符合规范语体文的要求。二是看行文是否符合逻辑、文法、志法和语法要求和规范。三是看用语是否严谨、朴实、简洁、典雅。

5、修改文字、版式。文字修改是志稿修改的最后环节。应该符合两个要求。一要使文字与内容和谐统一。志文内容严肃、庄重、典雅。二要使文字符合有关规范。包括两方面。①修改文字书写,文字书写必须做到使用标点符号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文面干净、写法统一等。在修改文稿中,主要是纠正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增补缺漏字、删削多余字等。②修改志书版式。志书出版有版式要求,必须规范,包括图表、附录、标题、署名、封面、封底、扉页、幅面、版心、版式、书眉、页码、行距、字体、字号、插图等。

四、关于突出特色

地xxx的“特色”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的特点、个性。《天津市志》各个分志,笔者认为特色应包括三个内容:地方特色、时代特色、行业特色。怎样体现和突出,是否已被编者认识,并且充分地记录下来。需要xxx者对地情深刻的认识与把握,这是修出有特色志书的一个大前提。是否有特色,是检验志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尺。

地方特色是地xxx首要特征,这是地xxx以特定区域为记载空间范围,以特定地情为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时代特色是事物矛盾斗争发展变化阶段性的反映,志书突出时代特色有助于探讨历史规律,为发展各项事业服务。地xxx是时间空间有限的历史,一个地方的单部志书不可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全过程,但是它记载了当地最突出的历史事件,它就丰富了历史内容,为深入反映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我们xxx,要结合党史、国史,认真研究我们本地、本事业的情况,记好本地、本事业的突出事件或事例,反映时代的特点。

志书在反映时代特色上,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过去的不都是差、坏的,现在的也不都是好的,对待历史要用辩证法,不要把突出时代特色理解为突出当代内容,紧追现状,造成取材向现状倾斜,呈现一头沉现象。某些事业发展有自己的特定条件和进程,套用党史、国史的分期法,不完全符合实际。

行业特色是各行各业面目的写照和兴衰起伏的脉博,突出行业特色可使志书更好地发挥致用功能。目前绝大多数志书记载一个行业,也记载各行各业共有的事物:党委、工会、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等。

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志书要突出行业特色,应选取本行业、本事业发展史上特别有研究价值和存史意义的事例加以记载。

要做到突出特色首先要做到:

一是制定志书篇目时,要给特色内容作出适宜的安排。特色内容有的需要在篇目设置时升级提档,除了升级设篇(志、卷)、章、节之外,还有设“特篇”“专记”“纪略”等作法。

二是特色内容,必须从详记载。目前我们志书中表现得很突出的是详政绩略失误、详工作略社会。正确运用“详古略今”“详近略远”的原则。

三是志书要有特色,应该记载典型事件、事例及某些细节。一些事情,算不上典型事件或典型事例,只是一些佚闻趣事,甚至只是一个细节,但它也有时代气息,志书也应适当记录。

四是志书要体现特色,要重视写人。是否有杰出人物出现,往往是一个地方特点的反映和一项事业、一个行业兴衰起伏的标志。

五是志书要鲜明展示特色,需要各种体裁充分运用,各擅其长。志书有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

“概述”在扼要叙述本地或本行业基本情况后,应该介绍地方特点或行业特点。有的志书的概述主要就是用来介绍特点,这种写法,得到了xxx界的普遍认可。

“大事记”记历年大事,其中应包括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时代特色的典型事件或事例。同时还可设“专记”“纪略”来记载一些有特色的人、事、物。

“志”是志书的主体,必须留出足够的篇幅,xxx特色、特点的内容,有特色有特点的内容往往也是重点内容,也是志书必载的基本内容。但是切忌“特色”与“特点”混淆,特点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方面,只能对某一个人、某一项事物的某一方面,而特色则是诸多特点的集合体,具有更大的整体性和广泛性。

“图”包括地图和照片、白描图和统计图等。众多的地图增强了志书内容的直观性,使特点得到鲜明的展示。照片,是事物形象的客观如实的记录,典型的照片可以成为时代的标记,具有深刻的纪念意义和巨大的认识功能。社会学家主张把社会变化写下来,照下来。认为这对子孙后代,一两百年后,它的作用就非常大。入志的人物照片,不仅要有正面人物的,也要有反面人物的。还应有历史性建筑、典型生产工具和地方特色生活用具照片,还应有各类地貌的照片。一个地方是一马平川,还是七沟八梁,照片上一眼就看出来了。现在志书刊载的照片不少,但是选得不当,价值不高,官气十足,应该加以改变。有些事物,在不能获得,或者不一定要用照片的情况下,也可绘图入志。如一些县志将各种店铺的幌子和百姓的服饰绘成白描图,并将民间xxx祥的图样印在志书上,这也能反映地方风情和时代特色,具有存史意义。统计图,是统计资料的图形展示,能将社会和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情况,包括规模、水平、构成、关系、动态、分布等,直观地展示。“表”具有直观性、一览性和合成性的优点,表要用在基本情况和特点情况上。“录”能使一些重要的资料保持其原始面貌入志,这对于展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点,其意义已是不言而喻的。

志书突出特点,写出特色,除了注意上述几个问题之外,更重要之一点是:xxx者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部志书历史的真实性尚是残缺的,一些关系重大的是非功过问题都回避了,突出时代特点又从何谈起?时代特点写不好,地方特点、行业特点也难以完全写得好,因为它们是相互关联着的。因此,我们在探讨突出志书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方法时,一定不要离开xxx的指导思想,贯彻“存真求实”xxx方针是根本性问题。

突出特色最关键的一点是xxx者一定要熟悉本地区本行业的情况,才能驾驭。

五、关于人物入志

人物志是地xxx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之说。社会主义新xxx,基本都设有人物志或人物篇或人物章,在如何写好人物志的理论研究上,也是议论最多的热门话题。对人物志编撰,应有足够的重视。地xxx既然是一地自然和社会的古今总汇,就不能见事不见人,因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杰”方能“地灵”。一部地xxx,设立人物志,辅之以事系人,就能人、事结合,给人以立体感。同时,人物是最活跃的因素,生动的人物资料也是最富有感染力量的教材。生动的人物资料,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其资治、存史价值也不可低估。

人物志体裁有5种形式。新志书人物志的体裁多采用传记、传略、简介、表和录等5种形式。传记,较为详细地记述人物的一生;传略,是比较简单的传记,一般只记人物的主要事迹,不详细记述人物的一生;人物简介,近似传略,文字又比传略还要简要;人物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收录入志人物;录,人物名录,有的志书虽名为“录”,如在“烈士名录”中照设姓名、籍贯、年龄、牺牲时间、牺牲地点、获何等称号(立几等战功或何级劳动模范)等栏目,又同“表”并无多大区别。

《天津市志》二轮xxx规划中,分志中没设《人物志》。各行业志是否有人物篇,没做硬性规定,多数承修单位取消了人物篇。2010年市地xxx办公室出台了《天津通志》人物篇撰写参考意见,旨在要求各承修单位编写人物篇,以及为人物的撰写立一个标准。在修改二轮规划中已把设人物分志列入计划中。

对于人物志撰写,最让人纠结的是人物的收录标准。只有一个主题是:主要决定于该人物在社会上的作用影响,对地方乃至国家的贡献。主要考虑5个问题:

1. 要注意人物的实绩。或从社会效益着眼,或从经济效益着眼,选择那些对地方乃至xxx重大贡献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入志。职务,在一定程度上当然也反映出人物的社会作用,应予以考虑。对于那些担任过一定职务,而又对社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领导人,应予立传记述,而对一些无所作为的庸碌之辈,职务再高也不能载入人物传。但从存史角度考虑,可用人物简介、表的形式载职官表。即使如此,对入表职官的级别也应有一个统一标准。

2. 要注重人物的群众性。历代旧志,由于历史的局限,对下层劳动人民记载较少。我们社会主义新xxx要大力赞誉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对于那些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作出过显著成绩的人,不论是“官”xxx,不分职位高低,都应让其入志,甚至为其立传。我们在重视记载那些知名度很高的大人物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那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小人物。还有,我们在重视记载那些在xxx影响的重要人物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忽略了一些卓有贡献的地方人物。全国性人物,记载他们事迹之处颇多,而地方性人物,如果地xxx不予反映,很可能就会造成缺载的遗憾。

3. 要注重人物的典型性。对地方作出贡献的人物是很多的。在选择入志时,就尤其要考虑典型性。如选择教师、医生入志,要看他们是否为社会所公认,有创造发明的能工巧匠要看他们创造发明的价值和意义。还有先进模范人物,有本单位的、本系统的,市级县级的、省部级的,也有部级的。要定下适当的级别。级别定得过高,收录人物就少;定得过低,又会收得太多。各种志书的标准不能划一。虽然天津市有人物入志参考意见,但是这个意见是针对全天津市的各行各业,有的认为标准过高,有的认为标准过低。有特殊情况的承修单位要在这个参考意见的原则下做适当调整。

4. 要坚持以正面人物为主。人物志不应排斥反面人物,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影响的反面人物,予以适当记载。但是,人物志应坚持以正面人物为主。历史发展也不可能缺少反面人物,这才是真实地反映历史的主要面貌,反面人物入志并不妨碍突出历史的主流。

5. 要以本籍人物为主,必须兼收外籍人物。xxx传人物多收本籍,外籍人物只是在“名宦”“流寓”等类目下略作简介。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史学领域的反映;在交通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现代社会,已经不适应了。因此,本界xxx之初,中国地xxx协会就提出人物立传,以本籍为主,兼顾主要活动在本地的客籍人物,即兼顾那些对本地区有卓越贡献的、为人民深感不忘的客籍人物。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1篇

DNA分子的结构

一、相关概念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二、DNA的结构

1、化学组成

①、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②、连接方式: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

2、空间结构

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要和T配对(氢键有2个),G一定和C配对(氢键3个)。

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的数学公式

1、A=T;G=C;

2、(A+G)/(T+C)=1;

3、(A+T)1=(T+A)2,(C+G)1=(G+C)2;

4、(A+C)=(T+G)=(A+G)=(T+C)=DNA碱基总数的1/2。

5、如果(A+T)1/(C+G)1=a,那么(A+T)2/(C+G)2=a;

6、如果(A+C)1/(G+T)1=b,那么(A+C)2/(G+T)2=1/b;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2篇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xxx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3篇

第xxx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xxx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xxx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4篇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xxx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二、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计算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材料:大肠杆菌

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由ATP提供;

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xxx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5篇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6篇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xxx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xxxbCc×xxx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xxx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7篇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8篇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xxx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xxx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xxx,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xxx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xxx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19篇

一、基因的定义: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a、能自我复制b、结构相对稳定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三、xxx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四、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五、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xxx的过程。

(2)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xxx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xxx(mxxx)、核糖体xxx(rxxx)、转运xxx(txxx)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xxx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条件:模板:mxxx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xxx

装配机器:核糖体

(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xxx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密码子

①概念:mxxx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

(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0篇

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xxx,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1篇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2篇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来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xxx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计算

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基本条件:

① 模板: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

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精确复制的原因:

xxx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_段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_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能自我复制、结构相对稳定、储存遗传信息、能够控制性状。

三、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3篇

一、概念:

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XX

性比:一般1: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4篇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第二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5篇

一、相关概念

1、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4、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三、DNA分子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n为碱基对数)

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生物必修二总结 第26篇

互补配对原则及其推论(双链DNA分子)

A=TG=CA+G=C+T=(A+G+C+T)

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2个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与另外两个互补配对碱基之和相等

2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一半

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1、1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2n个DNA分子

2、1个DNA分子含有某种碱基m个,则经复制n次,需游离的该种碱基为m(2n-1),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种脱氧核苷算m﹡2n-1

证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密度梯度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