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17篇)

125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石油

(1)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2)石油的裂化:化学变化,获得更多的轻质油,特别是汽油。

(3)石油的裂解:化学变化,获得主要有机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甲烷等。

2.煤

(1)煤的干馏: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

(2)煤的气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是C(s)+H2O(g)CO(g)+H2(g)。

(3)煤的液化: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如甲醇。

【高中化学应该怎么学习】

①高中化学学习技巧

1、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

2、找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平时重点复习和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考化学了,今天你还想再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不本本即可。正所谓:“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是要复习的平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地方,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才是!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与“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写一遍,节约时间,多做一些其它的题。

②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科有两大特点:

(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笔者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观、动、记、思、练”的五字学习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观

“ 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xxx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

(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2)反应条件;

(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

(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

(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

(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

(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

(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③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化学实验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老师的演示实验(80多个)要细心观察,学习和模仿。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要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如弄清烟、雾、火焰的区别。要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即用点燃的木条和石灰水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④如何提高化学成绩

1.知识点全覆盖。理科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点之外,也需要学生根据知识点做出一些题目。化学的题目看起来非常的复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之后,学生当理解了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之后,学生只要寻找到一些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就能够正确地作出化学题。

2.观察实验。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当中是非常的重要的,化学实验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都是需要我们仔细去观察的,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还要去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知道它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时间长了我们的化学成绩就会提高。

3.要把课本中所学的高中化学性质记清。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准备好笔记本,在高中化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老师会不时地提到一些其他知识点,这时若能及时记下这些难得的知识点,到最后会有很大的帮助。高中化学中有一些物质推断或写化学式的题目,题目中会给出一些物质性质,而有些可能课本中没有的,若这些刚好在你的笔记中出现,则能大大减少做题的时间。

4.分类整理,重点内容熟背。所谓的分类就是将高中化学书中的属于一 类的内容放到一起,例如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一类:反应的属性像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等又是一类。这样才方便自己的对一个模块的掌握和记忆,才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这样才会有效快速的提高高中化学分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 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xxx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xxx效应。溶液没有xxx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xxx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以下物质属于“纤维素”

1.粘胶纤维

2.纸

3.人造丝

4.人造棉

5.玻璃纸

6.无灰滤纸

7. 脱脂棉

(二)、以下物质属于“酯”

1. 硝酸纤维

2. 油

3. 胶棉

4. 珂珞酊

5. 无烟火药

6. 火棉

易错:TNT、酚醛树脂、赛璐珞既不是“纤维素”,也不是“酯”。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

(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 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7. 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8.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10-9mol3·L-3

(2)溶度积Ksp的特点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

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

(2)沉淀的转化

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钠的物理性质:

(1):银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2)轻:密度小,ρ(Na)=,比水的密度小;

(3)低:熔点和沸点低,熔点℃,沸点℃;

(4)小: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5)导: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

(2)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色固体)

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

3.钠的保存及用途

(1)钠的保存: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起反应,因此,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由于ρ(Na)>ρ(煤油),钠沉在煤油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2)钠的用途:

①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制备Na2O2。

③作为强还原剂制备某些稀有金属。

4.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

名 称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Na2ONa2O2

颜色状态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与H2O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生成条件在常温时,钠与O2反应燃烧或加热时,钠与O2反应

用途——呼吸面罩、潜水艇的供氧剂,漂剂

5.化合物的方程式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9.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10.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11. 制取漂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12.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13.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14.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1、结构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CH3COO-+H+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脂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脂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2)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 毒气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外的大多数钡盐、氰化物(如KCN)、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甲醇、砒霜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9篇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一)、常用化学仪器

2、 量器:量筒(精度 )、容量瓶、滴定管(精度 )、天平(精度 )、温度计。

3、 漏斗: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4、其它:干燥管、洗气瓶等

(二)、常用试剂的存放

(1)固态药品要放在 瓶中,液态试剂一般要放在 瓶中,一般药品均应密封保存,并放在低温、干燥、通风处;

(2)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常盛放在 中,如:浓硝酸、硝酸银、氯水、Br2(H2O)、AgI等;

(3)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等溶液盛放在塞有橡皮塞的试剂瓶里

(4)强酸、强氧化性试剂、有机溶剂,要盛放在玻璃瓶这样的耐腐蚀容器中,但瓶塞不能用塞;

(5)易燃易爆的试剂所放置的位置要远离火源,如:钾、钠、白磷、硫磺、酒精、汽油、KNO3、KClO3、NH4NO3等;

(6)特殊试剂要有特殊的保存措施:如:

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

钾、钠等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要向容器中加入 来强化密封措施;

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_____________里,并加些_______起______作用。

(三)基本操作

1、仪器的洗涤 ①一般洗涤 ②特殊洗涤

2、试剂的取用 ①固体 ②液体

3、物质的加热、溶解、蒸发、过滤、溶液配制、中和滴定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一)、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6. 酚类

7.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8. 煤产品(煤焦油)

9.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1.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5. 双氧水(H2O2)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1.有机高分子材料

(1)塑料: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常见的有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

(2)纤维:天然纤维包括纤维素(棉花、麻)、蛋白质(蚕丝、羊毛)等。合成纤维包括腈纶、涤纶、锦纶、尼龙等。

(3)橡胶: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是线型高分子,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其成分为Na2SiO3、CaSiO3、SiO2等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是混合物。

(2)水泥:硅酸盐水泥原料为石灰石和黏土,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3)陶瓷: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制备原料为黏土。

(4)硅材料: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3.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杂质总含量<及含碳量不超过的工业纯铁,含碳的钢,含碳大于 的铸铁。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4.半导体材料

(1)传统半导体材料(Si):光感电池、太阳能电路板、计算机芯片等。

(2)新型半导体材料:GaN、GaAs、InSb、InN等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1.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与雾霾

(1):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3.酸雨

(1)定义:指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2)我国酸雨的分布: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四大酸雨区。

(3)酸雨类型:「湿沉降」与「干沉降」

(4)、我国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气体所致。

(5)、酸雨的危害①受酸雨刺激,易导致红眼症和支气管炎。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吃下这些动物对人类的产生严重影响。②酸性粒子也会沉积在建筑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蚀和文化资产的破坏。③硫酸随着降雨落到地球而造成严重损害,土壤中的养分也会流失,因此树木会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钙和镁的流失而枯死,阻碍叶子的气孔进行光合作用,破坏森林,减产农业。

4.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

二者都属于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剧厄尔尼诺的出现频率和负面影响。

(1)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似。

a、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 )、甲烷(CH4) 、氟氯烃化物(CFCs)和水气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①分子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必然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3PO4与H2SO4、C2H6O与C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HCHO、CH3COOH、HCOOCH3、C6H12O6的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

②分子结构不同是由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如:CH3CH2OH和CH3OCH3、CH3CH2CHO和CH3COCH3等。

③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合物中广泛存在,既存在于同类有机物中,又存在于某些不同类有机物中,如: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CH3、C(CH34;CH3COOH、HCOOCH3。同分异构现象在某些无机化合物中也存在,如:CO(NH2)2与NH4OCN、HOCN(氰酸)和HNCO(异氰酸)。

④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越简单,同分异构现象越弱。反之,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现象越强。如甲烷、乙烷、丙烷等均无同分异构现象,而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2种、3种。

⑤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化学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一定不同。各同分异构体中,分子里支链越多,熔沸点一般越低。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知识点概述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式 、 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 、 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发生化学反应的先决条件 、 有效碰撞与化学反应 、 活化分子的碰撞取向与化学反应 、 活化能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浓度、温度、xxx、催化剂)

2、知识点总结

①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

定性:根据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快慢(用气体、沉淀等可见现象)来粗略比较

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

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min)或mol/(Ls )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

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

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

浓度:

xxx: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的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xxx,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

xxx:

xxx:当改变容器内xxx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

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慢。

温度: a、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外因: xxx b、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不同;

①结论: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 a、具有选择性;

xxx:

b、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其它因素: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

例题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B )

(A)= molL-1s-1 (B)= molL-1s-1

(C)= molL-1s-1 (D)=1 molL-1s-1

②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

平衡状态特征: 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

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

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

化学平衡: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 v(正)>v(逆) 向右(正向)移

方向: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v(正)

注意: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才能使用。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增大xxx,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减小xxx,平衡向扩大体积的方向移动。

②xxx: Ⅰ、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反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应,xxx改变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说明: Ⅱ、xxx的改变对浓度无影响时,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

Ⅲ、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

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xxx、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题2、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 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 B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例题3、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 ( D )

例题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B )

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例题5、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 + B 2C,达到平衡

①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是___放___(放、吸) 热反应②增加或减少B时,平衡不移动,则B是___固_态 ③若A、B、C都是气体,增加xxx,平衡向___右___(左、右)移动,

④常见考点考法

在本知识点主要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形式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考查的难度不大,掌握概念理论是关键。

⑤常见误区提醒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是一定的,反应物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增多→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气态反应或有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增大xxx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xxx则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3、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小。经过多次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4、对于某些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

N2(g)+3H2(g) 2NH3(g)

起始浓度/mol·L-1

2 s末浓度/mol·L-1

4 s末浓度/mol·L-1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一)、有机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无机物

1.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① 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② Fe2+ 亚铁盐

③ N:(+4)NONO2

2. N2、S、Cl2等非金属单质. 3. HCl、H2O2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或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P36图2-17(如14的A)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一)、有机物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

5.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2):硫化氢及硫化物

2. 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Fe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 I-: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 NaOH等强碱:因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平衡向右移动

7. Na2CO3等盐:因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