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必备31篇)

161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篇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典型文体的基本预习要求。

2、不同课例、不同文体、不同载体的学生自主预习策略以及反思

3、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学生自主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是学习科研理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教会预习方法,打好预习基础。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探索阶段: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进行探索性预习。通过大量课例的观察,运用行动研究法从不同课例(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不同文体(小说、xxx、议论文、诗歌)、不同载体(学案、批注、作品、检测),分析了学生的各种自主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

①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区域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通过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实施。参加了20xx年“语文报杯”名家语文研讨会,听取各级公开课36节,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方式方法以及成果。

② 运用行动研究法,不同课例(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不同文体(小说、xxx、议论文、诗歌)、不同载体(学案、批注、学生制作),分析了学生的各种自主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究出对策,并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学生自主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③ 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预习前后的文本理解、有效帮助以及存在问题做了课例的调查(《醉翁亭记》)。对学生一年以来的于都习惯养成做了感悟式调查(见附录六)

第1章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创新点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游客体验相关理论

游客体验的内涵

游客体验的阶段模型

因子分析相关理论

探索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相关理论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内涵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注意事项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评价体系的.最终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运用

模糊综合评价的评分

结果分析

第5章对策建议

改进企业内部建设

加强企业外部交流

第6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篇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3篇

近年来,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而存留下来的共享单车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造成共享单车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公民素质的低下以及诚信的缺失。个人的占有欲和自私心,导致共享经济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真正的共享。同时,企业管理存在缺陷,没有合理的监管和惩罚措施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在共享单车的现状分析中,也反映出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社会的诚信体系建立滞后等问题,让人怀疑“共享”是否还能在中国发展下去。但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也有很多市民表示他们仍然看好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愿意继续支持共享单车,并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经过数据整合,我们认为共享单车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需从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进行改变。首先,政府应加强管理,从政策上完善配套措施,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惩治关于共享单车的破坏问题,保障使用者权益,缴纳押金由银行保管,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步伐;其次,企业要从自身做出改变,优化自身系统,提升用户体验质量,与政府联合加强管理,设置专门的停放区域,推动技术的创新,争取从技术层面解决诚信问题;最后,个人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道德素养,相互监督;积极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对破坏现象进行曝光。 共享单车的科技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共享单车存在是必然的,未来的前进也是广阔的。但这都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人们真正享受到新经济打来的成果。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4篇

自主预习中的“自主”是指自愿、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态度、能力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学生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后慢慢发自内心的去做这项工作,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试着一定程度的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像制订目标,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对笔者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为孩子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

预习,这里指语文预习,是学生在新授课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语文新教材或新课文作自我学习的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一般放在课外进行)。自学预习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独立钻研,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正式讲解课文是学生施展自学能力的战场,预习便是学生培养提高自学能力的练兵场。其实,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往往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的研究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一个突破口。“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教学实践研究”就是笔者针对长期以来学生在语文学习总体上存在着被动功利、忽视自我能动性发挥的规律,以机械的完成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等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在自我预习的发现和质疑中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强调体验感悟。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5篇

针对近来学生在开题报告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现就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写作作一个说明。

一、开题报告部分采用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现以论文试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对策为例,文献综述的写作体例如下:

首先,确定本论文的主要写作内容。如

1.前言

(1)对外文化贸易的内涵

(2)世界范围内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

2.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

(1)……

(2)……

3.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2)……

4.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途径

(1)……

(2)……

然后,对应于以上论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分别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如:

1.关于文化贸易内涵的界定

2.关于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

3.关于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4.关于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途径

【注】在同一问题的综述中,要包括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观点。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6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然而随着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的不断增多,教育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教育科研部门的科研管理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基于传统的“手工+纸质”或是常规办公软件等管理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目前科研管理的需求。如何加强科研信息的管理、提高科研质量、降低科研成本并争取最优化效益,是各级各类科研管理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己有部分教科研管理机构都实现了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教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陕西省教科所作为全省唯一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的省级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承担全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划、指导与管理,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普及。陕西省是教育大省,近年来教科所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逐年增多,课题申报数量也逐年递增,这使得课题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导致课题的审理周期漫长,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度。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意义本研究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与需要,对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途径的探索,具有很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科研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改变传统的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方式,有利于课题申报者便捷地申报课题、评审专家高效公正地评审课题,排除评审过程中“人情关系”的干扰,保证评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3)实现了县(区)级、市级、高校、省级科研管理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多层逐级审核的方式,便于对课题研究过程的调控,提高了课题的研究质量;

(4)课题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课题研究过程信息分类存储、课题研究进展及审核状态查询等功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及最终的研究成果也会被分类存储,形成教育科研资源库,非常有利于科研资源的整合和成果的应用推广;

(5)目前国内省级层面的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较少,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对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尝试,对国内类似平台的`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课题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把握课题管理的基本要求,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必然要求。[2]为了解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现状,笔者对国内教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置状况和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C1)国内教科研管理机构设置状况我国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是由上而下进行设置的,从国家到省级再到市级和县(区)级,最后到各个学校,都设置有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体系。

在国家层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前身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担负着国内科研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设任务。[3]在省级层面,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为各省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或教育科学研究所,例如陕西省为陕西省教科所,其他各省(直辖市)均设置有同种类型的机构,其业务范围虽然因地域差异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职责一致,主要负责全省的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指导与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市级和县级层面,一般设有市教研室或县教研室,主要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科研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国内少部分省、直辖市级教育科研机构开始尝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课题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不同特点的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这些已有的课题管理系统按照应用方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是离线的单机课题管理系统,教科研管理人员在陆续收到课题的材料之后,利用系统记录课题的申报信息、材料提交情况、评审状况、经费使用情况以及结题情况等,并且能够对以上信息进行索引查询。此种类型的课题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单机的软件,只能起到存储信息的作用,然而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课题管理部门及时对课题信息进行手动更新和调整,效率较低,此外由于这种方式只能通过定期地对数据整理来把握课题的相关信息,因此得出的数据相对滞后。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7篇

1、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

为了利于课题的实施和管理,便于及时了解研究的动向,课题组将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课题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xxx教学的现状,明确研究任务与分工,明确工作方向。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课题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对策并进行具体操作。

第三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课题的深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形成一定的经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式方法。

第四阶段:(20xx年5月—20xx年3月)课题的补充总结与经验推广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小结,形成结论并推广,对课题进行结题。

2、课题的实施。

(1)总体情况。在一年多的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级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开展各项专题研讨会10多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00余份,开展各类听评课10余节次,收集案例近百份,形成各类文字材料数十份,为课题的研究总结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材料。

(2)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在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①利用调查问卷、听课,了解xxx翻译教学的现状。结果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教师教得累、教得苦,有畏难情绪且多丰是照本宣科;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三是学生学得累、兴趣低;四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融洽贯通,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

针对这些现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激发学生学习xxx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消除学生对xxx翻译的畏难情绪;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熟悉了文言的用词习惯和用词方式及语言环境,xxx的翻译水平较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

②利用研讨会分析对策:针对教学中的现状,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研讨、分析后认为: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照本宣科,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注重对词语用法的总结。注意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合作机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疏通文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把这些对策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对xxx的翻译比以前顺畅多了。

③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的实施。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于xxx的翻译,注重了语法的总结,特殊句式的记忆、直译与意译的关系上侧重于直译,落实“句名落实,直意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题研究的基本成果积极落实和实践,学生已经能够能够按照xxx翻译的基本方法自主去翻译一些xxx,能够较为流畅的理解文意。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8篇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课题组成员带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学习相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了解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而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2、实施阶段。在保定市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时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在2个年级实施课程计划及学期方案。分析总结阶段性教学成果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关论文。通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再次分析、总结教学成果,调整原教学计划,写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1)系统整理过程资料,总结研究经验、成果,形成论文。(2)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项。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9篇

开题报告研究计划推荐

(1)11月下旬,xxx文题目的内涵,初步拟订查阅文献的计划;

(2)2012月中、下旬,查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

(3)1月—2月,熟悉论文中涉及到的预备知识,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

(4)202月—3月,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xxx文的中期检查;

(5)年3月下旬,完成研究任务,做好论文的整理、打印等工作;

(6)2016年4月,论文答辩准备,论文答辩.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0篇

1、投资者基本情况,包括外商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

2、经营目的,要着重说明出口创汇、引进技术等必要性和可能性。

3、经营范围和规模,要着重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产品的国内外需求和生产情况,以及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区。

4、投资总额,指项目需要投入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之总和。

5、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

6、生产技术和主要设备,主要说明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以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7、主要原材料、水、电、气运输等需要量和来源。

8、人员的数量、构成和来源。

9、经济效益,并着重说明外汇收支的安排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1篇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论文综述

1、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xxx以来在数据库技术领域很少有重大的技术创新能够引起人们对整个数据库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DB2 9中推出的pureXML技术,对过去数十年来关系型数据库的最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了重大的创新,第一次让我们对数据库的历史,以及过去支撑其发展壮大的理论基础和外部挑战从新的角度进行审视。 今天我们很少去回顾数据库的历史,对于绝大多数IT技术人员,数据库等同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则和表紧密联系。E-R模型几乎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唯一方式,SQL语言是数据库信息访问处理的唯一手段。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数据相关的所有理论问题似乎都已经解决。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产生转折,所有重大技术的产生及发展都有其生存的土壤。40年前数据库的诞生并不是关系型数据库,第一代的数据库第一次实现了数据管理与应用逻辑的分离,采用层次结构来描述数据,是层次型数据库(IMS)。第二代数据库奠基于上世纪70年代 Codd博士提出的关系型理论以及SQL语言的发明。实现了数据建模和数据操作处理的标准化,关系型数据库在其后的2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的演进主要集中在性能、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技术理念并没有大的变化。

2、 国内研究的综述:《移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综述》《Web数据库技术综述》《Web与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三、论文提纲

(一)数据库技术概论

1、数据库技术概念及类型

2、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

3、数据库技术应用

(二)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关系数据库技术仍然是主流

1、发展现状概述

2、Oracle概念及应用

3、Access概念及应用

4、SQL概念及应用

5、DB2概念及应用

6、发展现状总结

(三)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

1、下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与关系数据库技术

2、演绎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3、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新方向非结构化数据库

4、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又一趋势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

5、未来数据库技术及市场发展的两大方向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

6、数据库技术的实践性发展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

(四)当代与未来数据库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数据仓库

1、数据挖掘技术

2、数据仓库技术

3、知识发现技术

4、小结

5、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一)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结论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2篇

七、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高中低不同年级的农村小学生的厌学、说谎、懒散、多动、任性和逆反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所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他们的健康发展。剖析存在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索和寻求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通过采取正确有效活动和训练等教育方式,学生的厌学、说谎、懒散、任性、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并循着前人研究方向向前深入,本课题的研究也不例外。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以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经验总结法为主,行动研究法与文献法为辅:

(一)、个案分析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农村小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一至二年的追踪研究,以总结出对农村学生教育的策略。个案分析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二)、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方法。

(三)、行动研究法 教师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渗透,对农村小学生教育的实践开展有目的的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四)、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及方式,并得出相关的数据与资料。

还有观察法的运用等等。

九、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6月6日――5月中旬)

1、6月初组建课题组,选题,进行课题论证。

2、6月下旬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和申请报告。

3、(7月――9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统一认识,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4、(10月――11月)获得立项研究。此期间以行动研究过程和调查法为主,设计调查问卷。先研究造成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了解农村社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了解农村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应对技巧情况。再探究小学生中有哪几类典型心理问题。

5、(12月――次年3月)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查,运用个案分析法,对部分学生出现的比较典型心理问题进行追踪研究,以总结出对教育的策略。撰写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和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二)、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203月中旬――12月)

时间 内容 方法 教育目标 年3月 了解具体的研究的对象 调查问卷

了解了家长、老师、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的现象和种类 4月 确定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总结法 厌学、说谎、逆反、懒散、任性、多动心理 5月 给问题下定义找方法 文献法

总结法 修正《开题报告》,接受上级的质询、审查 6月 厌学 问卷法

总结法 学习目的要明确,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8月 预防懒散

任性 个案分析法

调查法 暑假期间教师与家长运用“合作探究”,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 9月 多动 个案分析法

文献法 运用奖赏法、褒扬法、模仿法

10月 任性 行动法 了解学生任性行为偏颇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对策和转化的方法 11月 说谎 调查法 老师父母做到言行一致;不要明知故问,变相鼓励撒谎。12月 逆反 调查法 学会关怀、尊重与赏识学生,

善于沟通、交流与信任学生 1月 懒散 行动法

领泡法 果断的抓住某个教育契机,施行“榜样领跑行动” 2月 纠正懒散、厌学

防范逆反 行动法 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拓展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3月 归类整合资料 强化法

模仿法 与家长共同疏导,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行为 4月 撰写阶段报告 座谈会

总结法 修正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和阶段成果               1、(2011年3月中下旬――4月)分段分类搜集厌学、说谎、逆反、懒散、任性心理等资料,制定此问题的调查表,确定重点调查对象,组织进行问卷调查活动。运用个案分析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内容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编写开题报告。

2、(4月――5月)了解了学生各类心理的问题现象,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个案调查整理,研究问题成因,找出相应对策;结合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运用奖赏法、褒扬法、模仿法等对学生厌学、说谎、懒散、任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3、(6月――7月)建立实验个体资料档案,在实验中各层次运用“合作探究”方式,针对出现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方案。设计“一日活动”、《每日操行表》进行天天检查,强化训练效果,总结出对策;运用脱敏法、冲击法、会谈法等,让有懒散、任性、逆反心理的问题的孩子得以有效控制。并运用学校的校训、标语、宣传栏和办校报来营造起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在各类活动中相互交流,真正做到实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研究科学化。

4、(8月――12月)分层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切磋交流,召开家长会、分组座谈会、少先队活动来验证研究的成果。并把《小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三个表)(3月、6月、10月)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结论。运用强化法、模仿法等与家长共同疏导,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行为。与学校的艺术节联系起来进行拔河、写字、绘画、下棋、文艺演出等合作活动。而且针对个别情况作突击指导工作,开展“我成长,我快乐”、“我的星期天”等活动来查遗补漏,归类整合,力争取得初步成果。12月底撰写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和阶段成果,为第三阶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第三阶段 提高阶段

1、(201月――3月)结合本课题继续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组织专题少先队观摩活动和现场会,对已形成的基本框架进行验证和提高,运用行动研究法和活动法以求不断巩固、完善和更新。

2、(3月――4月)运用经验总结法扩大实验规模,以点带面,将所取得的成果首先在课研人员所在学校进行推广,后扩大到村小。将其列入“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再分层次对全乡推广验证的结果进行一次普查,认真分析普查情况,以获得“农村小学生心理辅导对策系列”的最佳方案。

3、(5月――6月)收集、整合各类研究资料,撰写实验论文、研究报告和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3篇

通过研究后,参与研究的同志经过多次探讨后一致认为:

1、在xxx的翻译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自由空间,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质疑、探讨、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清楚地疏通文意。在xxx的翻译过程中,要落实“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直译为主”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只要有一定实在意义的词,都必须字字落实。

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在翻译时应把每一个词的意义都要翻译出来: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前面。特别是要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去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

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如《童趣》“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2、使学生基本掌握xxx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人五”、“窗八”这种表达方式不合现代语习惯,译时应变换语序:“五个人”,“八扇窗”。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xxx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认真研究其规律,探索适合学生的途径、方法,才能使xxx教学不再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而这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某一成绩,对于整个研究过程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对于xxx教学的研究,我们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九、遗憾和思考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4篇

1、培训实验教师,组织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订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收集资料、分析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4、进行前测,实验班调查幼儿喜欢的探究花木活动种类、活动材料、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幼儿园活动的教学目标体系。

5、初步确定幼儿园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6、初步确定幼儿园探究活动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5篇

1. 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纪律现状与问题、卫生现状与问题、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教学情况调查、校园饮食情况调查、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 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X班XX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6篇

1、课题的提出依据。

中国是世界四大之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而记录之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xxx,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些记录着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无数典籍,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天书”,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前提和基础是能够读懂用xxx记载的文化古籍。

因此,xxx的教学就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xxx的翻译教学则是xxx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2、xxx教学的现状分析。

xxx的翻译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正确翻译xxx呢?这是学生经常会问的问题,xxx的翻译教学也是老师觉得头痛的问题,因为平时我们不用,所以意思很理解。有时候看到一个句子,学生觉得根本无法下笔。而xxx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教学双方的表现看:教师教的很累、很苦,且无从下手;学生学得没有兴趣,且效果较差。

(2)从教学方法看:往往是教师“一言堂”、“竹筒倒豆子”,只注重结果的传授,而缺少方法的指导和语法的探讨;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是背、译文章,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意,没有思考的余地。

基于这样的现状,为了尽快改变在xxx教学,特别是xxx翻译教学方面的被动局面,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经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领导与语文教研组成员的商议,在20xx年秋季,提出了“xxx翻译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一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的目标。

这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要尽快改变初中语文xxx翻译教学的现状,xxx文教师对于xxx翻译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xxx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正确理解文意,合理处理xxx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关系,掌握部分句式及虚词的用法及意义,能够翻译较为浅显的xxx,提高xxx教学的效果。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7篇

负责人:

成员:小学一级教师(英语)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小学高级教师(语文)

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数学)

小学一级教师(语文)

分工安排:

课题总负责:

制定课题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

资料搜集整理:课题组全体成员

阶段总结:

最终成果总结: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8篇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的课程观让我们重新审视延续多年的教学观、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深刻影响着教师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在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19篇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十年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情况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界一个常说常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热情和实践兴趣仍然与日俱增,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还需提高。

1995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之后又在全国32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在52所高校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十余年中,国内各大学努力构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概括地讲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对国内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百年来中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社会对高等工程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国外高校艺术教育情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定位、目标、规格、模式、特点、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初步方案,并讨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难题和实践经验,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基础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立足于我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对不同类型高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效果与问题进行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对素质、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通过多年人文素质教育,加深了我们对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认识,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付诸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模式和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等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构建课程体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唯知识、唯技术、xxx的教育导向过度突出了人文类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削弱了其人文性和思想性。二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重形式、重娱乐,轻教育、轻文化,很难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三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分道而行,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多半被忽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不被重视。四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价缺乏研究与检验,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唯分数评价方式上。人文素质教育中认识有待深化,课程体系急需规范,教师素养亟待提高,发展还相当不平衡等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成为下一步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较多方案。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0篇

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花木探索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具体包括:

1、对探究花木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主题。

2、积极参与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活动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探究花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活动评价,会解决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5、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探究花木活动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1篇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xx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2篇

关键词: 写字(书法)教学 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写字(书法)课是全日制高等师范教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主要阵地,对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书写能力和从教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师范生的书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师范生的书写水平与理论水平的提高,辐射并影响周边地区小学、幼儿园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区域性写字教育。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环境因素,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写字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得不到重视而备受冷落,以至于有人完成了十几年的学业,直至大学毕业仍写不出一手像样的字来。近几年被录取来我校就读的学生中,真正受过正规写字训练的仅占2%,写字的基础极其薄弱。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写字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写字教育已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写字教育蓬勃发展,先进地区、示范学校、优秀写字教师不断涌现,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量的高等师范院校,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书写水平与理论修养,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师范院校建立起一套写字(书法)教学的教法、学法、训练、考核、实践和推广的有效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书写水平,辐射并影响周边地区小学、幼儿园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区域性书法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通过教学模式的研究,写字教材的编写,教学成果的评价,学生从教的反馈,建立起一套集教学、科研、训练、评价、反馈的有效体系,以及所辐射的地区小学、幼儿园教师人才的培养和提高的科学系统。

2.渗透性原则

在写字练习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智育、体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静心、耐心、兴趣、情感、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写字的育人功能。

3.直观性原则

写字是笔画、线条和结构的强化训练,生动有趣的教学,形象具体的示范,形式多样的展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激励性原则

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练习写字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创造一切条件,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学兴趣、创造欲望和创新意识,从而树立自信心,宏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书写意识,强化艺术效果。

5.持续性原则

在整个课题操作系统中,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提高,学生的进步,而且要注重将这一系统贯彻到学生从教后的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中,并不断发现小学、幼儿园教学实际中的新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步骤

(一)调查分析师范院校写字(书法)教学、训练、考核、应用体系的现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参考国内外有关写字(书法)教学的参考文献,以理论指导课题实践,为师范院校写字(书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二)科学整合写字(书法)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准,对受教群体进行全方位影响。

(三)规划调整写字(书法)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内外辅导方法、作业批改的方法、成绩评定的方法和写字基本功验收的形式、作品展赛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基本功和从师技能。

(四)反馈获悉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写字(书法)教学能力的整体状况,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书写水平。

(五)整体提高师范毕业生的书写水平和从教能力,带动周边地区小学、幼儿园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从而区域性推动书法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本课题组自2005年12月申请立项以来,经过广泛调研,实施考察,查阅国内外的参考资料,充分论证,完成了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计划等任务。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展览比赛、毕业验收等契机进行研究,课题有计划、有组织、全面稳步地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课题实验为学校写字(书法)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

我校写字(书法)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尖子。但是,把写字基本功训练、考核纳入从师技能的整体工作中,却是近几年才逐步形成的。随着课题实验的逐步深入,教师和学生,尤其学校领导对写字基本功训练越来越重视。针对成员科研经验欠缺的问题,课题组选派骨干教师多次参加校级科研培训班,选送课题负责人到省教育厅参加课题骨干培训班。针对学生不重视写字训练的问题,课题组举办了写字小辅导员培训班,聘请了高校书法教授到学校为师生进行书法讲座,增强了学校的书法学术氛围。

(二)写字(书法)教学的教法、学法、训练、考核体系初步建立。

为了改革传统的写字教学模式,课题组内举办了写字教学实验课评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促进了教法的改革。根据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加强课外训练,延长了学习区间,增加了学习跨度,从而促进了学法的优化。针对学生练字盲目的问题,课题组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师范院校写字基本功钢笔字和粉笔字同步练习册》,学生利用早自习进行粉笔字训练,晚自习进行钢笔字训练,训练强度明显增加。写字基本功考核由从前的毕业验收调整为“逐年考核、积分过关”的考核形式,形成了相对完整、科学、系统的毕业基本功验收方案,避免了学生毕业考核验收前才突击训练的局面。

(三)教师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课题组通过教学研究、强化训练、课外辅导、督促检查、阶段考核,完善了写字基本功训练的机制,大大提高了师生写字的整体水平,教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各级刊物上刊登与发表,入编几十部作品集,几百人次在国家、省级书法展览、比赛中获奖,并多次荣获集体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五、课题研究的延续及展望

(一)加强培训工作,建立优秀的写字(书法)教师队伍。

学校书法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顺利开展书法教育的关键,加大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为此,课题组将把培训书法教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创造条件选派教师进修,鼓励教师自修。再由书法教师的培训,扩大到各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书写水平,“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能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二)强化制约机制,保障写字基本功训练有效开展。

为保证写字基本功训练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将协同教务处推出新的制约机制。除了在写字基本功毕业验收时采用“逐年考核、积分过关”的考评机制,还要协同教务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笔记和考试等环节全部选用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以使学生熟练笔性。写字训练单纯依靠写字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各学科中全面渗透,才能做到潜移默化。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否重视,是写字基本功训练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

(三)开展特色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3篇

研究开题报告参考

课题研究的背景

初中学生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思维和生理发展较快,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障碍并举,如何在教和学两个层面上使初中数学的全过程教学,在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学习体验过程、课后的深化提高,及课后学习的延伸等过程卓有成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得到发展,如何重新建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行为,如何在创新高效教育策略,改革教与学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全过程质量?如何高效提升全过程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教学这种教育理念,这种教学策略和行为,就是我们着力追求和研究的一种教育

(1)双峰青树坪中学开展“小组合作有效性校本教研月”活动;(2)甘州区新墩镇双堡小学举行“有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盱眙县黄花塘镇新街中学召开了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会议;

(3)眉山市小学校本教研共同体音乐、美术研讨活动“如何提升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全国专家在蓉研讨高中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校长作用”为主题,举办中外八国校长论坛,研究开题报告。

就数学教学而言,还未有进行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的案例。

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习罗增儒老师《数学教学论》---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材,使我们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有效性,因其而受益。学课程与教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和发展,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开题报告《研究开题报告》。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既有教师培养过程中融入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又要求一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确立和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展现是多层次的、多种类的设计和方案,如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其有效性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根据数学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中学数学教学的新形势,对中学数学教育方面的教材加以充实、更新。就社会责任而言,不仅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而且要在理论上、在对中学教师的教育中发挥出推动或牵引的作用。实现我们对数学学科教育转型的自觉启动。

本次申请小课题《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这种有效性的研究,我们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总结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既在操作层面上介绍初中数学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问题,又在理论层面上提供现代教育学、数学学习心理学的依据。

(2)在努力继承数学教育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吸收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新成果,特别要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框架,反映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视野。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关键词界定:

1、全过程是指:

在教和学两个层面上使初中数学的全过程教学,在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学习体验过程、课后的深化提高,及课后学习的延伸等过程卓有成效,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各个全过程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2有效性是指:

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活动的可操作性、评价的激励性等过程中有效性,教师因其而受益,学生因其而受益。如何重新建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组内成员共同参与,研究各有侧重。

xxx、xxx(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陈文涵(课前教学学法指导的有效性)

xxx、xxx(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xxx、赵方(精选例题习题的有效性)

贾金博(学生数学思想引导的有效性)

白小朋柴璐(课后学习延伸、拓展的有效性)

2、阶段划分

初一第二学期结束:

第一阶段小结,成文《初一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二第二学期结束:

第二阶段小结,成文《初二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三第二学期结束:

第三阶段小结,成文《初三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3、总结《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的主体部分:分类一:用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学法指导

分类二:用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教法法指导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4篇

一、“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职教课程改革思想

广东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广东经济改革一样活跃,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广东职教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广东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思想。在“2014年广东中英职业教育交流会”上正式提出了“能力核心、系统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思想。“能力核心”是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系统培养”是指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中-高-本衔接贯通,分级培养专业人才。在操作层面,“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关键在于通过岗位的分层实现能力的分级,通过分级的能力,定位中-高-本衔接的教育层次,建构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四层含义:(1)设计框架。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如英国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根据对应岗位群的实际,设计覆盖岗位群、能力分级的职业能力框架。(2)构建标准。基于职业能力框架构建中-高-本衔接、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3)分级培养。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培养的理念,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衔接分层的中职、高职乃至本科课程。(4)衔接贯通。由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主导,设计转段、自主招生考核等环节,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分段完成课程教学,各层次课程体系层次分明、衔接贯通,形成纵向有机联系的系统。

二、以标准建设为引领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1.建立分层分级的衔接贯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展课程体系建构工程的核心是: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衔接的分层分级衔接贯通课程体系。首先,坚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课程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例如,英国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闻名xxx。2015年,我国职业分类大典修改出台,职业资格证书正在清理整顿,科学规范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和职业标准还正在建设之中,这给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分析各专业的职业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其次,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建设纽带,实现课程体系的分层分级。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是专业人才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及其进程,一般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统计分析归纳提炼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表(下表1)共分为六级两类岗位,其中中职层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定位为第Ⅰ级的岗位,高职层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定位为第Ⅱ、Ⅲ级的岗位,本科层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定位为第Ⅲ、Ⅳ级的岗位。据此,对这些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就可以获得分层分级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岗位及能力的分层分级,一是实现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目标定位、人才规格衔接与区分,避免了目标层次定位不清;二是对接分层分级的能力就可构建分层分级、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重叠。

2.以标准建设引领课程改革

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为解决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教学与评价等问题,广东省2013年启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先后立项74个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包括中高职衔接项目、高职本科衔接项目、中职-高职-本科衔接项目、现代学徒制标准研制项目、国际化标准研制项目、IHK证书本土化项目等。在“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理念指导下,将标准研制分解为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标准编制四个阶段,采取竞标方式,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联合行业企业组成项目组,共同承担研制工作。预计到2016年年底将完成81个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现代学徒制、国际化的专业教学标准和1100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将在所有中高本职业院校中推广、实施,让近百万学生受益。

3.建构“宽专结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必须基于工作的结构和体系去建立课程的结构和体系,职业能力分析为课程体系建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课程体系建构必须对接职业能力。(1)建立功能不同的课程模块。中职、高职、本科课程模块功能的划分如图1所示,公共基础课模块重在培养人文素养,专业课模块重在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其中中职、高职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及本科的专业主干课模块重在培养该专业领域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职业能力。(2)课程模块要“宽专结合”。“宽专结合”的“宽”,一是指课程要适应“宽职业群”的能力需要,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面向的行业企业领域、岗位群和职业能力;二是指课程还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较宽基础”,体现在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边界要宽,这也符合企业管理日趋扁平化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可见,宽专结合的“宽”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宽专结合的“专”更多地体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因此,“专”是指课程必须指向职业岗位方向的深化,这体现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不仅要“专”还要“活”,每个专业应提供不只一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专业拓展课程要突出专业能力的延伸和职业视野的开阔。(3)课程类型的多样化。不同课程类型实现的功能不一样,这些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基于工作的结构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其课程类型不应单一化,课程体系中的门类应倡导由多种课程类型融合。如图2所示,集中反映了“宽专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4.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发资源

5.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标准接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指出: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制订,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广东在省级层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成立了两个机构,中英职业教育(广东)发展研究中心和粤德职业教育推广与发展研究中心,目前已进行如下探索:(1)借鉴、学习、引进国外的专业及课程标准。例如,在标准建设中借鉴了英国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基本思路,在国际商务、汽车等专业中进行澳大利亚、德国及欧盟标准的引入,此外,在前面已述的标准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和成果。(2)探索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是各国衡量劳动者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不断提高的情况,促进劳动者对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所建立的劳动就业制度和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2012年6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广东在率先试点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通过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标准体系,构建以实际工作表现为依据的考评体系,形成基于能力核心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在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中进行试验探索。

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反思

1.课程体系不衔接是中高职难以衔接的关键

据调查,中高职衔接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仍有差距;二是中高职目标定位不清,难以区分层次,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差异性大;三是中高职院校同一专业课程名称重复,课程内容重叠,等等。中高职课程体系不衔接,中职、高职、本科院校本位主义严重,缺乏课程的系统化考虑。

2.课程开发未能深度实现校企合作

在课程层面,不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主要是毕业实习,或是企业专家参与某门课程教材编写等,更多的是注重形式或有形层面的合作。广义上,校企合作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匹配的衡量标准是职业标准。纵观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不明确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或将职业能力分割为知识、技能、态度单独培养,或根本就没有建立课程标准等等,导致课程的随意性大,与需求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也存在供给侧的改革,其重点应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深化校企合作。

3.职业院校的课程缺乏有力监管

课程是实现目标的载体,课程的开设以及课程体系结构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由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多、课程多、变化快等特征,导致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度大,因此,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对院校的课程调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任课教师不关注专业教学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只关注任教的课程,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功能未能凸显。二是,因人设课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教师们的知识结构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欠缺,尽管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很好,但有的课程在职业院校无人能上,只能因人设课,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与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求不匹配,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三是,以教材定课程,自编教材质量堪忧。与国外比较,中国的教师更加依赖于教材,而且所依赖的教材较为单一,往往一本教材就决定了一门课程,而不是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此外,受多种因素驱动,自编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以示范校建设为例,开发课程教材是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有资金保证,2010年始,各大出版社的专业教材高度重复,导致资源浪费,且教材专业知识的严谨性不足,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有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不多。

4.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严重不足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投入大,遗憾的是产出的效益不显著,即应用不广泛。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宣传缺失。很多教师需要使用信息化资源无从找到,存在建设和应用信息不对称。二是应用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授课任务重,满足于ppt辅助教学,导致无暇广泛、深入地筛选、应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三是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于资源建设速度。信息更新发展速度快于资源建设的速度,信息化资源的在线学习平台不多,不能满足学生的在线学习需求,例如,满足于学生随时学习需求的APP学习资源缺乏。

5.课程评价与职业能力目标偏离

毋庸置疑,课程评价必须针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考量。由于能力是内隐的心理特征,只有在相应的职业活动中才能外显,因此,对于职业能力的测评必须依托职业活动。例如,“汽车维修质量检测”课程评价应重点在于胜任工作的能力评价,即通过“查询汽车初始故障―自检―互检―质检―总检”五个步骤工作的完成质量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但往往这门课程评价还停留于纸笔测验,以及考勤、期中和期末考试的综合。对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评价普遍没有重视测评职业能力。其原因,一是已有的课程没有有机地与职业能力对接,无法找到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即职业活动为载体去测评能力;二是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

6.标准建设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乃至学校,都在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但是,标准制定后如何推广、执行、检查、督导,这些都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措施。通过标准化研究,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必须遵循一致同意原理、最优化原理、简化原理、实施价值原理、强制实施原理、选择固定原理、定期更新原理。其中,实施价值原理和强制执行原理告诉我们,标准制定出版后,必须积极推广应用,如果不实施就没有任何价值,且标准一经颁布就要执行。尽管职业教育的标准勿须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但它均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制的,将作为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因此也具有强制性,即在同一区域内,职业院校必须执行。标准是作为制度予以实施的,应该在某一时期固定不变,以利于实施,这就是标准化的固定原理。与固定原理相生并存的是定期更新原理,其要求标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审,必要时,还应进行修订,修订的间隔期不能过短,也不宜过长。目前,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处于研发期,标准的推广、执行、以及更新还未实现标准化,其长效机制没用引起高度关注。

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及发展建议

1.以系统化思想建构省市级课程

系统化体现在纵向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衔接贯通,横向的校企合作以及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对于职业院校个体是难以从系统化来建构课程的,这一使命应由国家层面和省市级层面肩负。国家课程和省市级课程必须体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分层分级,体现工学结合。其重要基础和依据是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标准的健全。这一工作任重道远,又势在必行。以标准建设为例,必须建立标准建设的长效机制,确定标准建设的机构以及建设周期。对于不同的标准固定和更新的周期为3~5年,教育部对专业目录的修订以5年为一个周期;对于专业教学标准,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一般修订周期最好为3年。长效机制的建立才能推动标准的标准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对接职业标准的开发课程

职业标准就是职业能力的条目化、系统化、精确化描述与制度化规定。职业能力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也是职业院校人才供给,只用当供给与需求匹配时,职业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服务宗旨。诚然,我国的职业标准还非常不健全,还未建立起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导致职业教育课程长期以来没有标准可循。但各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各种科学方法,获得职业能力要求乃至职业标准的。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必须坚持对接职业标准的理念,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将工作领域的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实现课程与能力的有机对接,保证职业能力成为课程目标、内容的重要依据,进而开发课程教材及立体化资源。

3.以职业能力测评为抓手调控教学质量

职业能力标准是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样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起始点,通过职业能力确定职业教育目标,通过职业能力测评监控职业教育结果。因此,抓两头放过程,监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能力测评的内容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重视专业能力测评的同时,不能忽略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更可以引入企业的专家。评价场地必须是生产环境或模拟环境,评价过程应基于职业活动。

广东正开展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的课程改革,通过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建立,规范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中-高-本有机衔接,不仅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而且切实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01003)]

参考文献:

[1]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新视野:从能力到课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xxx,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新视野:从需求到供给[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杜怡萍.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8).

[4]xxx,xxx,xxx.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职教人才培养结构实证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48.

[5]xxx等.标准化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3(12).

[6]xxx等.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5篇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想要让课题研究常态化,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认为,影响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畏难情绪,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总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情,工程浩大,自己无法完成;二是无从下手,一些刚工作没有几年的新教师,因为知识经验水平有限,较难把握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三是重视不够,一些具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常常为了忙于各级各类评比、检查、展示,而疏忽了课题的研究。

二、对策建议

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保课题研究常态化。

(一)转变观念、明确思想,建立常态化机制。

首先,帮助教师明确教育科研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关系,树立“教育科研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的观念,知道这不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而且是学校管理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使教师对课题研究更加重视。其次,让教师明确,我们不必像“术有专攻”的专家们那样开展研究,不要一提到课题研究,好像就必须是他人从未做过的,研究的成果最好是要“填补某一空白”或者必须是“实验研究”的,片面地认为,只有这样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属于“规范的”研究。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研究者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有别于专家的研究。“教师研究的课题应该是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应该是自己有兴趣去研究的、与改进和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而且是确实需要以课题形式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从自身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其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

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与之相对应,适合其发展的研究制度。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为了积累课题研究资料,也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常态化,我们还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制定了课题研究考核机制:每月填写《课题实施记录表》,把课题实施过程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最原始的宝贵资料;在实施课题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各自提出问题,再找出具有共性的,一起商议讨论,形成《每月一议》;最后每人根据自己课题实施的真实情况,每月撰写科研随笔,每学期撰写两篇科研论文。

(二)加强过程性研究,从小处入手,细化子课题。

虽然这些子课题很“小”,但指向性明、实践性强、周期性短,因而便于施行,实用价值明显。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一种方法、手段,又是一扇思想、智慧之门。这扇门有些窄,但xxx告诫人们“要走窄门”,由此入门并出发,将走向宽广,走向顶峰。

为确保子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还做到“四保证”。保证学习时间:将自主研修与集体学习培训相结合,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的科研学习,平时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学习内容:将自定学习主题与引导性主题相结合,每次科研活动,确定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保证学习形式:将教研组学习与学习型小组相结合,学习型小组的确立,可以是相同子课题成员组成的,也可以是由有共同问题的成员组成的。保证研究效果:将绩效评价与自查反思相结合。

(三)教科结合,共同发展。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6篇

开题报告撰写研究

一、 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格式。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格式》。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许昌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许昌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

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7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研究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

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8篇

1、2010年7月1日—7月31日,收集资料,阅读国内外刊物,确定选题后完成任务书。 2、2010年8月1日—9月30日,运用所搜集的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3、2010年10月1日—12月31日,完善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4、2011年1月1日—3月31日,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进一步分析完善。

5、2011年4月1日至4月10日,对照要求认真检查,完成论文定稿,并写出论文写作总结,提

交所有材料申请论文答辩。 6、按学院规定时间参加论文答辩。

(注:过程管理手册中的进程记录5张,请按这个时间来填写)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29篇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xxx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自指导∧棍思路P究形成雅队抉、合作能聊途径、方法?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

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组员:全体干部,xxx、段xxx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九五”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学习研究组:xxx

合作生活研究组:xxx

合作活动研究组:德育:xxx

艺术:xxx

体育:xxx

科技:xxx

学科:xxx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2--20xx、12学习理论,总结:“九五”经验教训,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第二阶段:20xx、1--20xx、1研究阶段,分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并评选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xx、2--20xx、12总结推广阶段,分课题完成子课题及总课题的总结报告,提炼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申报结题,在校内推广成功作法。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30篇

[1] xxx 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其科学对策[J].科技资讯 , 2006(07)

[2] xxx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 老区建设 , 2009(02)

[3] 余济荣.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06(15)

[4] xxx 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发展[J].今日科苑 , 2008(02)

[5] xxx 浅析市场经济下的会计监督[J]. 商品储运与养护 , 2008(07)

[6] xxx. 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J].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02)

[7] xxx,xxx. 浅谈会计监督的必要性[J].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8] 王云. 会计监督之我见[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 2009(04)

[9] xxx,苏一纯.注册会计师业务国际惯例[M].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0] Rose A M, Rose J M . Management attempts to avoid accounting disclosure oversight: the effects of trust and knowledge on corporate directors' governance abil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 2008(02)

[11] 曲辉. 论企业会计监督的完善[J]. 商业经济, 2009(04)

[12] xxx中西方会计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1)

[13] 财政部.xxx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十四号[J].财政监督,2008 (10).

[14] 财政部.xxx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十五号[N].中国会计

报,2009-12-4(19).

[15] xxx,xxx等.当代会计前沿问题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07)

[16] xxx 会计政策的博弈论研究[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05(08)

[17] xxx. 对完善会计监督的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9(19)

[18] xxx.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会计监督职能[J].商情(财经研究),2008(03)

[19] xxx. 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 财经理论与实践 , 2001(05)

[20] xxx,xxx. 浅谈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08(12)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品质,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内涵揭示: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2.外延揭示: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5个子课题:

①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的研究;

②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③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运用关系的研究;

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地位与素养的研究;

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②调查研究法;

③实验研究法;

④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从2005年8月到2006年1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框架,为课题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组建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班子,健全研究制度,培训实验研究人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实验研究方案,聘请有关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现状范文 第31篇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