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1篇
我国 2006 年《证券法》对于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制度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十余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仅有四起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赔偿案例,其相同点在于法官都将争议焦点聚焦为因果关系的认定。但是如何认定因果关系这一问题在立法层面却始终没有得到细化。本文认为认定因果关系的前提在于对内幕交易危害实质的厘清,认定因果关系的目的在于解决赔偿制度的补充。
因此,本文共分为三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内幕交易侵害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本章首先论述了内幕交易不侵害投资者的知情权因此不构成欺诈,其次讨论了内幕交易行为的危害实质即内幕交易行为侵害了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最后对于侵害对象进行细化,得出结论内幕交易侵害了与内幕交易人同时做出投资决定的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
第二章为“内幕交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证成”。本章属于承上启下的章节。本章首先通过四起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案例引出因果关系对于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证明的重要意义;其次,论述内幕交易因其自身特殊性导致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困境并指出公平交易理论较之于反欺诈理论而言,对于因果关系的逻辑贯穿更具合理性,以承上;再次指出传统的公平交易理论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仍有缺陷,因此最后引入了定量分析法应用于因果关系的证明,论证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明确并不是所有被侵害了公平交易法益的投资者都受有损失;受有损失者,其损失也不都与内幕交易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并也因此将适格原告的相应范围加以限缩,简而言之,只有因内幕交易行为受有损失的投资者才能有提出侵权赔偿诉讼的资格,以启下。 第三章为“内幕交易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补充”。本章首先探讨了内幕交易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适格原告即同时反向交易者,其次讨论了内幕交易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以及赔偿额在原告间的分配方法。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2篇
[1]何家弘. 电子证据法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 邓正来,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K.Φ.古岑科. 俄罗斯刑事诉讼教程[M]. 黄道秀,王志华,崔熳,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4]何家弘. 证据法学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林钰雄. 严格证明与刑事证据[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6]王进喜.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 年重塑版)条解[M]. 北京:法制出版社,2012.
[7]房保国. 科学证据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8]常林. 司法鉴定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9]何家弘,刘品新. 证据法学(第五版)[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10]尚华. 论质证[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11]陈瑞华. 刑事证据法学(第三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12]赵长江. 刑事电子数据证据规则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8.
[13]张保生. 证据法学(第三版)[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
[14]柴晓宇.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15]卞建林. 证据法学(第四版)[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3篇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制与内幕交易的侵害权益类型、内幕交易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应当体系化的思考后协同构建。本文认为,内幕交易侵害了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内幕交易人利用其基于职务、业务等方面提前获取到的信息优势,进行交易决策,而这些信息优势是普通投资者难以运用知识、技能、勤勉等手段获得的,因此内幕交易人与同一时间内进行交易的其他投资者之间交易基础是不公平的。这些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权益均被侵害。在公平交易权益被侵害的视角下,论述内幕交易与投资者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变得_。本文引入定量分析法证成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证明同时为赔偿制度构建中适格原告的资格论证提供了前提,即适格的原告是内幕交易人的同时反向交易者。责任范围因果关系中内幕交易人违法所得的计算为赔偿数额的认定提供了依据。即内幕交易人的违法所得为其利用内幕信息提前交易而增加持有的股票份额在内幕信息公开后因内幕信息而产生的收益。所谓内幕信息产生的收益应通过基准日与基准价的方式进行计算,同时应当排除系统风险的影响。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4篇
1、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4、参考文献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5篇
本文围绕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展开研究,由引言、正文、结论组成,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刑事电子数据质证概述。首先,总结学理和实务观点,确定刑事电子数据内涵。其次,梳理刑事电子数据特点,包括专业性、虚拟性、三层逻辑结构等。再次,梳理学理和实务观点,提出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定义。最后,总结刑事电子数据质证的特殊性,即证据的展示形式多元、专业性强、质证内容比传统证据更丰富等。第二部分是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基本要素。
第一,明确刑事电子数据质证主体,包括检察官、辩护人和被告人。第二,确定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对象,包括电子数据本体、相关笔录和鉴定意见。第三,结合三层逻辑结构和质证对象,梳理质证内容。第四,明确刑事电子数据质证程序,包括质证准备程序和庭审质证程序。第五,确定刑事电子数据质证方法,包括发表意见和庭审询问。第三部分是刑事电子数据质证现状考察。一方面,梳理相关规范文件,指出位阶低、缺少专门性规定以及内容模糊性等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实务案例,总结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包括电子数据质证主体不专业、质证对象不明确、质证内容不科学、质证程序不合理以及质证方法效果差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困境原因分析。其一,专业人员参与质证困难,包括法律定位不明、启动范围受限、选聘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其二,控辩双方对电子数据质证对象的认识不充分。其三,质证内容不科学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电子数据特点。其四,质证准备程序存在不足,阅卷制度与庭前会议不能满足电子数据的特点。其五,质证方法不科学,忽视鉴定人、侦查人员参与质证的作用,庭审询问存在短板。第五部分是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制度完善建议。一是,明确专家辅助人法律定位、启动条件、选聘资格,建立专家名录,并增设电子数据专家法律援助措施。二是,明确电子数据质证对象,并梳理质证对象的具体细节。三是,根据电子数据特点,建立“物理载体—虚拟载体—信息内容”质证内容逻辑。四是,改进阅卷制度与庭前会议制度,明确获取电子数据的时间、方式以及救济途径。五是,注重人与电子数据的联系,解决出庭困难,完善庭审询问,实现电子数据质证方法的“人—证”结合。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6篇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7篇
理论界对于刑事电子数据的关注度较高,研究领域集中于电子数据的取证、鉴真以及审查判断等方面,但是专门研究刑事电子数据质证的成果较少。本文试从质证主体、质证对象、质证内容、质证程序以及质证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目前与本文主题接近的文章有廖颖的《试论电子证据质证规则》、陈邦达的《科学证据质证程序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韩松余的《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质证规则研究》。《试论电子证据质证规则》从质证主体、客体、对象等方面,结合电子数据特点提出规则建议[1],但是该文章立足于民事诉讼,未能体现刑事诉讼中的特殊要求。《科学证据质证程序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主要考察美国科学质证程序,并对比我国情况,建议从质证程序、证据开示、专家辅助人等方面改进质证制度。[2]该文章研究对象为“科学证据”,虽然“科学证据”包含电子数据,但是内容仍较为抽象,未能紧密贴合电子数据这种证据形式的特殊方面。《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质证规则研究》在前人成果之上,从质证主体、方法、内容以及配套制度提出进一步完善措施[3],但是该文章在结合电子数据特点方面仍有不足,未能从电子数据本质结构出发,构建电子数据质证内容逻辑。此外,电子数据取证和电子数据证据属性等研究成果中,也有体现质证的内容。取证领域,取证主体是否适格可以影响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 [4],取证行为对质证活动有重要作用[5],取证笔录是质证的重要材料[6],三者都可以作为质证的内容。证据属性领域,有论者提出电子数据真实性三层逻辑关系理论[7]和电子数据双关联性理论[8],提高对电子数据认识的深度,为质证活动提供逻辑上的帮助与指导。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8篇
然而,当前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电子数据质证形式化的现象较为突出。从刑事电子数据质证主体、质证对象、质证内容、质证程序以及质证方法五个要素全面反思当前规范以及实践不足,深入分析导致电子数据质证形式化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体系化的完善建议。电子数据质证的五个关键问题的背后,既有制度设计缺陷,也存在认识层面的不足。质证主体专业不足、准备不充分、质证方法效果差等问题反映出专家辅助人、阅卷、庭前会议、出庭、询问等制度漏洞。
电子数据质证对象不明确、质证内容不科学反映出实践人员对电子数据的认识尚不够全面深入,没有准确把握电子数据的本质与特点,未重视人与电子数据的联系。在充分反思电子数据质证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分别针对电子数据质证五个方面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对策。第一,提升电子数据质证主体的专业能力,明确专家辅助人法律定位、启动条件、选聘资格,建立专家名录,并增设电子数据专家法律援助措施。第二,明确电子数据质证对象,主要从相关笔录、鉴定意见和电子数据本体角度入手。第三,完善电子数据质证内容三层逻辑。根据电子数据特点,建立“物理载体—虚拟载体—信息内容”的质证内容逻辑层次,提供清晰的质证思路。第四,完善电子数据质证准备程序。根据电子数据特点,改进阅卷制度和庭前会议制度。第五,优化电子数据质证方法。实现“人—证”结合的质证方法,解决出庭问题,完善庭审询问。所有改革都是循序渐进的,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相互补足,形成动态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完善刑事电子数据质证环节,最终真正实现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9篇
十多年来,我国主流学说循着“内幕交易与投资者损失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路径展开争论。有学者就该问题提出“举证责任倒置”及“因果关系推定”的观点⑤,之后数位学者又从比较法中汲取营养,建议借鉴美国证券法下欺诈市场理论及重要性理论完善因果关系推定的逻辑基础。⑥然而,一味地借鉴美国法下反欺诈理论因果关系推定的学者却忽视了内幕交易与欺诈内在的不同,即内幕交易人没有欺诈的故意、亦没有信息披露义务。否定因果关系者正是以此为进路认为“内幕交易与投资者损失之间通常(如果不是绝对)不存在因果关系①。
在反欺诈理论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学者开始为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寻找新的权利主张。有学者主张内幕交易人违反了戒绝交易的义务,侵害了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他们认为内幕交易的本质属于违反证券法中公平原则的不公平的交易行为。侵害了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
对于公平交易理论,较有代表性的是曾洋的《内幕交易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曾洋主张:内幕交易人形成的是“比较优势”,因此被侵权者仅局限于内幕交易人的实际交易对手。③该文认可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均有公平交易的权益,却在论述中强调只有内幕交易人的交易对手的公平交易法益被实际侵害了。这样的论述逻辑中缺少了一环即内幕交易人的实际交易对手比市场上其他投资者更值得被保护的理由是什么。实际上,这也体现了“比较优势论”过于执著于原告的确定的工具主义色彩。王林清在《内幕交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司法观察》与《公平交易理论下内幕交易受害投资者司法救济》文中为调和公平交易理论侵害全体投资者与全体投资者无法都成为原告之间的矛盾时,提出了“虽然被侵害的是交易对手,但是同时反向交易者可以作为替代原告”的观点④应当说,替代原告只是一种制度选择,并不是利用法律逻辑进行推理与判断的结果。因此,对于公平交易权益受侵害的主体与适格原告范围间的关系仍有探讨的必要。 可以说公平交易理论在侵害权利类型的认定上具有合理性,但是其仍然无法直接证明内幕交易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故在因果关系的证明环节,其只能无奈的选择推定因果关系。也正因此,有学者主张“公平交易理论具有工具主义、功能主义的色彩”,⑤该学者进一步指出, 内幕交易并不必然导致民事责任的承担,一味地强调民事赔偿容易导致法律对投资者的过度保护。
法制文献综述范文 第10篇
1、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
2、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歪曲前人的观点。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我国 2006 年《证券法》对于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制度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十余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仅有四起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赔偿案例,其相同点在于法官都将争议焦点聚焦为因果关系的认定。但是如何认定因果关系这一问题在立法层面却始终没有得到细化。本文认为认定因果关系的前提在于对内幕交易危害实质的厘清,认定因果关系的目的在于解决赔偿制度的补充。
因此,本文共分为三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内幕交易侵害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本章首先论述了内幕交易不侵害投资者的知情权因此不构成欺诈,其次讨论了内幕交易行为的危害实质即内幕交易行为侵害了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最后对于侵害对象进行细化,得出结论内幕交易侵害了与内幕交易人同时做出投资决定的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
第二章为“内幕交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证成”。本章属于承上启下的章节。本章首先通过四起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案例引出因果关系对于内幕交易民事责任证明的重要意义;其次,论述内幕交易因其自身特殊性导致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困境并指出公平交易理论较之于反欺诈理论而言,对于因果关系的逻辑贯穿更具合理性,以承上;再次指出传统的公平交易理论对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仍有缺陷,因此最后引入了定量分析法应用于因果关系的证明,论证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明确并不是所有被侵害了公平交易法益的投资者都受有损失;受有损失者,其损失也不都与内幕交易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并也因此将适格原告的相应范围加以限缩,简而言之,只有因内幕交易行为受有损失的投资者才能有提出侵权赔偿诉讼的资格,以启下。 第三章为“内幕交易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补充”。本章首先探讨了内幕交易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适格原告即同时反向交易者,其次讨论了内幕交易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以及赔偿额在原告间的分配方法。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制与内幕交易的侵害权益类型、内幕交易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应当体系化的思考后协同构建。本文认为,内幕交易侵害了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法益,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内幕交易人利用其基于职务、业务等方面提前获取到的信息优势,进行交易决策,而这些信息优势是普通投资者难以运用知识、技能、勤勉等手段获得的,因此内幕交易人与同一时间内进行交易的其他投资者之间交易基础是不公平的。这些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权益均被侵害。在公平交易权益被侵害的视角下,论述内幕交易与投资者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变得xxx。本文引入定量分析法证成责任成立因果关系与责任范围因果关系,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证明同时为赔偿制度构建中适格原告的资格论证提供了前提,即适格的原告是内幕交易人的同时反向交易者。责任范围因果关系中内幕交易人违法所得的计算为赔偿数额的认定提供了依据。即内幕交易人的违法所得为其利用内幕信息提前交易而增加持有的股票份额在内幕信息公开后因内幕信息而产生的收益。所谓内幕信息产生的收益应通过基准日与基准价的方式进行计算,同时应当排除系统风险的影响。
1. 使用word文档制作
2.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加粗、顶格
4. 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
5.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倍行距
6.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
7. 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左、右:
8. 基本格式:
(1) 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
(2) 插图和表格
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 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 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
(3) 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 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 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