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春雪的古诗(热门4篇)

134

春雪的古诗篇1

1、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2、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王十朋《红梅》

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4、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6、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7、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8、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曹雪芹《残菊》

9、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10、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方以智《忆秦娥花似雪》

1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2、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李商隐《对雪二首》

1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4、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李商隐《对雪二首》

15、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李商隐《对雪二首》

1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7、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8、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9、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20、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21、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22、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3、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24、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春雪的古诗篇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春雪的古诗篇3

1、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2、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杨守礼《三月巡边晓发夏城》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毛滂《踏莎行·元夕》

6、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出车》

7、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庾信《小园赋》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10、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1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13、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4、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5、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1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17、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沈约《昭君辞》

18、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李白《独不见》

19、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苦寒吟》

20、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21、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2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23、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李华《吊古战场文》

24、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班固《苏武传(节选)》

2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26、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29、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1、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3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_《青松》

34、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李朝威《柳毅传》

3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36、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37、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蔡琰《悲愤诗》

38、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谢惠连《雪赋》

3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40、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41、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孔夷《南浦·旅怀》

4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43、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4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王庭筠《谒金门·双喜鹊》

46、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47、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48、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49、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杜甫《前出塞九首》

50、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春雪的古诗篇4

古诗原文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

译文翻译

春风卷着漫天大雪,飘来飘去,落得到处都是。

你看那欣赏雪景的人们,原都是居住在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啊!

注释解释

徘徊:来回地行走。诗中指雪花飞来飞去。

君:相当于“你”,有尊敬的意思。

似花处:指雪花落在树枝上,如盛开的梨花一般。

洛城:即洛阳;洛城中:即“洛城东”,当时豪贵宅第之所在。

诗文赏析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写景;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过渡句,使诗文由景转情。第四句“洛城中”,一作“洛城东”,这里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联系诗题来看这两句,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通过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都留在了诗外,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诗通过描写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侧面写出了富人们在屋内赏雪以美酒相伴,穷人们却在雪天流落街头,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曲折的笔法,讽刺了那班达官贵人只图自己享乐,忘了广大地区人民的贫困。

创作背景

刘方平生于洛阳,于天宝(742年—756年)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于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且刘方平不是定居一地的隐者,而是顺着汝颍河流动的一个隐者。《春雪》即是诗人离开故土洛阳而东南迁移时所作。

鉴赏

这首诗咏春雪,但作者并不着意赏雪,他只是默默地仰望远眺,看雪舞空中,雪落人间,觉得天公何尝有意布景而人间自是苦乐异趣,不禁嘲讽地发出了感慨。

雪因风飞,首句不说春风吹雪,却道是飞雪“带”春风。“带”字很普通,但用得突兀而精劲。飞雪先行,春风随后,可知是严冬刚过,春风初度,余寒犹厉的季节。第二句具写飞雪情状,字字都与写风糅合。“徘徊”写出雪片在风里轻缓地旋舞,又似乎冬寒还恋恋不肯即逝;“绕空”显出气流回荡中雪的整体动态,再用一个“乱”字,更给人纷繁迷茫之感,显然这初春的风雪也并不存心要给人间装点什么美景吧。从画面看诗情,作者此际没有沉浸于自然美的享受,心情似乎是低回、怅惘而烦乱的。

三、四句以“君看”一转,着笔于洛阳城东的雪景。作者只用“似花”一语状美。用花拟雪或用雪拟花,诗中常见,春雪尤其容易引起人们对春花的联想和期待,韩愈的同名诗篇中就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好句。但作者此时却无意于“似花”之美,而专注于似花之“处”。与其说他产生了“似花”的美感,更不如说他是按审美经验设想着他人的赏雪快感——洛阳城东的阔人们正在把春雪当春花观赏作乐哩!两句写景是虚,抒感是实。用“君看”这个呼语力转,也正为此“君看”和“君不见”在旧体诗中常用来引起人们注某一含有深意的事物或景象,起提醒和强调的作用。如“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上渔者》)。刘方平所触目动心之处的“洛城东”,是唐代东都洛阳贵族豪门的第宅园林集中的所在。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里“公子王孙芳树下”的赏花典型环境就是“洛城东”。春雪只有在这样的大片园林亭榭才能装点出奇艳的景观,也只有权豪贵眷才能金炉香兽,华筵美酒,无虞春寒,尽情观赏。第四句中一个“偏”字就着力点到了这种特殊条件和特有的兴致。“偏”字又与第二句的“乱”字关合:春雪本自乱绕乱落于人间,也竟如同专为豪贵作美,正是特殊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得以偏享,长期隐居,“不乐仕进”的刘方平,以他较多的平民意识颇触着了人间不平的深处。

然而《春雪》又不同于一般的悯寒诗或讽谕诗。诗中既无“长安有贫者”(罗隐《雪》)那种直呼,也不作朱门白屋的对比,诗人只就自己特殊的观照角度,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他的作品。

诗文评价

刘方平为盛唐诗人,不很出名,存诗也不多,但这首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堪称当时一绝。

诗的一、二句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千家万户,庭院的一半沉浸在默默如水的月光下,另一半笼罩在夜的黑暗中。这明暗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庭院的空寂。天上,北斗星,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更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地上人家引向辽阔的天空,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和默默无言的北斗星、南斗星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诗的更高妙之处在于三、四句,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人写过的境界。

更深人静,月夜散发着丝丝寒意,可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春天的信息,感到了春天的暖意。从而情不自禁的鸣唱不已,那鸣唱声又穿透窗纱让不眠人(诗人)听到,从而透露着的不眠人(诗人)的惊喜。诗人就是从“新透绿窗纱”中感到春天的来临。这构思不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而且显示了诗人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作者着一“新”字意蕴颇丰,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们当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的那种新鲜感、欢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连结在一起的“绿色”上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生机。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

无独有偶,诗作者的这独特的诗意体验,几百年后被另一大家宋代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表现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虽然“英雄所见略同”,但无论从古人还是今人的感悟上看,春暖是“鸭先知”还是虫“偏知”(先知)不言自明,足见唐人刘方平高人之处。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以静衬动法,在一、二句作者极力渲染一幅空寂的静景,意为反衬下文的动景,虫声“新透”先声夺人,显示了作者独特的驾驭语言和造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