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热门14篇)

113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1篇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AB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1=0} 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nn-1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个子集,2个真子集

例题:

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著名的艺术家 C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个

3.若集合M={y|y=x-2x+1,xR},N={x|x≥0},则M与N的关系是 .

4.设集合A=xx2,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

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

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人。

6. 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7.已知集合A={x| x+2x-8=0}, B={x| x-5x+6=0}, C={x| x-mx+m-19=0}, 若B∩C≠Φ,A∩C=Φ,求m的值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2篇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本策略。

(1)常值代换:特别是用“1”的代换,如1=cos2θ+sin2θ=tanx·cotx=tan45°等。

(2)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如分拆项:sin2x+2cos2x=(sin2x+cos2x)+cos2x=1+cos2x;配凑角:α=(α+β)-β,β= - 等。

(3)降次与升次。(4)化弦(切)法。

(4)引入辅助角。asinθ+bcosθ= sin(θ+ ),这里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 角的值由tan = 确定。

2.证明三角等式的思路和方法。

(1)思路:利用三角公式进行化名,化角,改变运算结构,使等式两边化为同一形式。

(2)证明方法: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代换法、相消法、数学归纳法。

3.证明三角不等式的方法:比较法、配方法、反证法、分析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单位圆三角函数线及判别法等。

4.解答三角高考题的策略。

(1)发现差异:观察角、函数运算间的差异,即进行所谓的“差异分析”。

(2)寻找联系:运用相关公式,找出差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合理转化:选择恰当的公式,促使差异的转化。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3篇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9)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4篇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的对边 / 斜边

cos =的邻边 / 斜边

tan =的对边 / 的邻边

cot =的邻边 / 的对边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

三倍角公式

sin3=4sinsin(/3+)sin(/3-)

cos3=4coscos(/3+)cos(/3-)

tan3a = tan a  tan(/3+a) tan(/3-a)

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

=sin(2a+a)

=sin2acosa+cos2asina

辅助角公式

Asin+Bcos=(A^2+B^2)^(1/2)sin(+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Bcos=(A^2+B^2)^(1/2)cos(-t),tant=A/B

降幂公式

sin^2=(1-cos(2))/2=versin(2)/2

cos^2()=(1+cos(2))/2=covers(2)/2

tan^2()=(1-cos(2))/(1+cos(2))

[关于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总结]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5篇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 策:事物xxx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xxx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xxx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xxx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 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 策: A、看 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 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 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类 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 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 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 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类 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 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xxx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xxx,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xxx:说明语言

[类 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 策:抓住xxx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 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 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 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 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 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xxx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 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 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 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xxx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6篇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平常针对不同条件的常用的两个公式

sin^2(α)+cos^2(α)=1

tan α _cot α=1

一个特殊公式

(sina+sinθ)_(sina-sinθ)=sin(a+θ)_sin(a-θ)

证明:(sina+sinθ)_(sina-sinθ)=2 sin[(θ+a)/2] cos[(a-θ)/2] _2 cos[(θ+a)/2] sin[(a-θ)/2]

=sin(a+θ)_sin(a-θ)

坡度公式

我们通常半坡面的铅直高度h与水平高度l的比叫做坡度(也叫坡比), 用字母i表示,

即 i=h / l, 坡度的一般形式写成 l : m 形式,如i=1:5.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

a(叫做坡角),那么 i=h/l=tan a.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 sin α=∠α的对边/∠α 的斜边

余弦:cos α=∠α的邻边/∠α的斜边

正切:tan 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余切:cot α=∠α的邻边/∠α的对边

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a)-Sin^2(a)

(a)

(a)-1

即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tan2A=(2tanA)/(1-tan^2(A))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和差化积

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

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

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

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两角和公式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 -cosαsinβ

积化和差

sinαsinβ =-[cos(α+β)-cos(α-β)] /2

cosαcosβ = [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 = [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 = [sin(α+β)-sin(α-β)]/2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tan(2kπ+α)= tanα

cot(2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cot(-α)= -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 -sinα

cos(2π-α)= cosα

tan(2π-α)= -tanα

cot(2π-α)= -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

cot(3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

cot(3π/2-α)= tanα

(以上k∈Z)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7篇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8篇

首先,选择题:标记题目关键词

①答题稳

许多考生在答选择题时毛躁,没看清题就落笔,这时考生要提醒自己: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着急忙慌地把会的题答错了,多傻呀。

② 看全面

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是保证选择题不扣分、解决马虎的好办法。

③ 做标记

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④ 留痕迹

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⑤ 巧联系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⑥ 两检查

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如分析是B对,可写到括号里的是D;二检查括号里的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检查时务必先检查涂卡是否准确。

其次,非选择题:贴近核心问题作答

① 注重情境

做情境类试题时,不仅要考虑答案是否符合化学原理,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生活、生产实际。例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可起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但铁质的衣架不能用涂油的方法防锈。再如铁衣柜、汽车涂油漆不只为了防锈,还为了美观。

②围绕核心问题

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计意图,找出答题的方向,围绕问题的核心组织答案。如实验设计题、实验探究题,甚至是综合计算题都涉及到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服务,别偏离核心。

③ 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答题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贴切的回答,以最常见的方式作答不易失分。能用具体物质作答的要用具体物质,这样表达更准确。应尽可能写出自己最有把握,没有争议,能得到大家认可的答案,不给别人扣分的机会。

④ 按逻辑顺序分析

从“已知”到“未知”,分析思考要有逻辑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空间顺序,如实验现象有几点,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顺序来思考。有些开放题没有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时,可以按章节逐一搜索。

然后,表达书写:表述完整环环相扣

① 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 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③ 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叙述,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④ 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⑤ 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⑥ 不要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致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涤纶”写成“涤伦”等;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⑦ 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xxx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或者把“t”写成“g”,或者不标注单位等。

还有,满分法宝:先准后快先易后难

① 试卷发下后,不要急于做题。应先按要求在指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姓名、学校等,然后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及注意事项,接着浏览一下试卷的页码、题数和题型,做到心中有“卷”,当答题铃声响起后,再集中精力投入答题。

② 不必拘泥于试题在试卷上的编排顺序。可以先答化学,或先答物理,这样就避免了内容和思维的转化。再就是根据经验和感觉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答,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比倒数第二、三题简单,可以先做最后一题,再做前面的题。

③ 心静方能发挥好。理化合卷题量较大,许多学生心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完,所以做题时不认真思考,怕耽误了时间做不了后面的题,于是没看清题就匆忙作答,结果造成能得分的题没得到分,所以考生一定不要毛躁,要静下心来,先准,再快。

最后,答完检查

① 检查试题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没有答全的题目;

② 检查题干所标关键字是否考虑周全;

③ 检查答案错别字,包括化学用语误写。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9篇

三角函数题型分类总结

1.万能公式

令tan(a/2)=t

sina=2t/(1+t^2)

cosa=(1-t^2)/(1+t^2)

tana=2t/(1-t^2)

2.辅助角公式

asint+bcost=(a^2+b^2)^(1/2)sin(t+r)

cosr=a/[(a^2+b^2)^(1/2)]

sinr=b/[(a^2+b^2)^(1/2)]

tanr=b/a

3.三倍角公式

sin(3a)=3sina-4(sina)^3

cos(3a)=4(cosa)^3-3cosa

tan(3a)=[3tana-(tana)^3]/[1-3(tana^2)]

4.积化和差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5.积化和差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10篇

各地高考中本部分所占分值在17~22分,主要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内容按综合难度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的简单运用,解决有关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问题。如判断符号、求值、求周期、判断奇偶性等。

第二层次:三角函数公式变形中的某些常用技巧的'运用。如辅助角公式、平方公式逆用、切弦互化等。

第三层次:充分利用三角函数作为一种特殊函数的图象及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等特殊性质,解决较复杂的函数问题。如分段函数值,求复合函数值域等。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11篇

1.熟练掌握三角变换的所有公式,理解每个公式的意义,应用特点,常规使用方法等;熟悉三角变换常用的方法--化弦法,降幂法,角的变换法等;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证明;掌握三角变换公式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特点,并能结合三角形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并能用它研究复合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图象的形状、特点,并会用五点画出函数 的图象;理解图象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的意义,并会用这两种变换研究函数图象的变化.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12篇

sin(-α) = -sinα

cos(-α) = cosα

tan (—a)=-tanα

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tanA= 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

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α/2)]

cosα=[1-tan^(α/2)]/1+tan^(α/2)]

tanα=2tan(α/2)/[1-tan^(α/2)]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13篇

1、基本技能题

此类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方面的知识。

【高频考点】**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过滤、实验安全及处置方法。

【解题技巧】常用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是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联系在一起的,如气体制备(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加热、过滤、蒸发、洗涤等,只要熟悉各种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类问题。

2、实验观察题

此类题通过对仪器装置、操作方法、现象和实质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描述实现现象时的常见错误】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烟”、“雾”不分;“发光”与“火焰”混用;顾此失彼,现象描述不全面;用词不当、不准确。

3、实验顺序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连接实验装置完成气体的性质实验或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的能力。

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是: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性质验证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气体流经洗气瓶时,一般要求“深进浅出”。

(1)气体净化与检验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握气体的性质决定了净化与检验的方法,所以通过归纳气体的性质理解实验的装置和原理。

CO2的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常考检验方法与现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有毒。

常考检验方法与现象:燃烧火焰呈蓝色、放热;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H2O的常考检验方法与现象:将气体通过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无水硫酸铜变蓝;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其质量增加。

(2)物质的提纯

解决物质的提纯问题,首先要掌握三种基本的提纯方法,了解其适用的范围。

过滤: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混合物或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的分离提纯,如粗盐的提纯。

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的分离提纯。结晶分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两种方法。

蒸馏:适用于沸点不同的物质的分离。

4.实验推断题

此类题不仅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其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相当熟悉,而且还要善于抓住题干的要求和提供的关键信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寻求解题的途径。

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其混合成分的确定;多种混合气体,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混合气体成分的确定等。

表达形式包括叙述型、图表类、密码型、反应方程式型。

【解题技巧】

(1)审题:弄清文意或图意,理出所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找题眼: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找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

5、探究性实验题

此类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一般取材于课外,但考查的化学原理却是学生熟知的,这样使所有的考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提高了试题的信度,有较好的测试功能。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再回想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许多探究实验题的答案不唯一,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给考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对照性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实验,使之能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原则:设计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变量原则:一个实验有很多影响因素,应人为控制条件,使单因子为变量,其他因子保持不变。

二、一模考实验填空题高频考点

1、仪器名称

考查分布:普陀区51题、长宁区51题、xxx1题、松江区51题、虹口区51题、闸北51题xxx6题、静安区27题、闵行区27题、嘉定区52题、浦东新区25题、宝山区52题、金山区37题、青浦区51题、崇明县52题、奉贤区52题、杨浦区33题。

2、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备氧气、二氧化碳)

考查分布:普陀区51题、长宁区51题、松江区51题、虹口区51题、闸北51题、xxx6题、静安区27题、闵行区27题、嘉定区52题、浦东新区25题、宝山区52题、金山区37题、青浦区51题、崇明县52题、奉贤区52题、杨浦区33题。

3、一氧化碳、焦炭、氢气还原氧化铜

考查分布:xxx54题、松江区52题、闸北52题、xxx7题、静安区25题、闵行区29和30题、宝山区53题、金山区39题、青浦区52题、奉贤区53题、杨浦区33题。

4、混合气体的检验

考查分布:长宁区52题、xxx52题、虹口区54题、静安区28题、嘉定区50题、杨浦区32题。

5、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查分布:普陀区52题、闵行区28题、浦东新区26题、崇明县53题。

6、粗盐的提纯

初中三角函数题型总结 第14篇

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a)=-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A=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

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