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总结(必备4篇)

69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总结 第1篇

二是创新实施“三个一”工程,强化价值引领提信心。积极创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个一”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建立一个“好人信息库”,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选树工作,3人获评“中国好人”、3人获评“全国美德孝心少年”、22人获评“四川好人”。创作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羌娃”系列公益广告,印制宣传画10万余份张贴在文化院坝、公交站点、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制作核心价值观宣传台历10万余份,发放到千家万户。每年拍摄一部以“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事迹为主题的微电影,通过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展播。微电影《独臂天使——全国美德孝心少年xxx》荣获全国“三等奖”。

三是打造“四大品牌”,强化志愿服务暖人心。以党员志愿者“领唱”、专业志愿者“合奏”、农民志愿者“主打”实现志愿者服务同向同行“三部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全县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420支,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有注册志愿者万余人,有服务时长记录的志愿者超过60%,人均服务时长超过20小时,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次。打造大禹智汇讲堂、羌风新阶层+公益、羌山应急救援、羌山雏鹰4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传承、邻里互助、助残助老、爱国卫生运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和抗击重大疫情、抗洪抢险等关键时刻能打硬仗。开展“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活动、开办“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超市”,深化志愿服务激励措施。邻里相助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北川乡村广泛开展,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也引领着感恩奋进的新风尚。大鹏村残疾人xxx脱贫后,主动要求到村里的农民夜校讲一次课,分享他的脱贫心得。面对一百多名听众,xxx说:“别人帮我越多,我越要努力奋斗,这样才对得起党和政府,对得起大家对我的关心、帮助。”

(二)强化“三大举措”,深化文明创建质效。一是坚持“四带一结对”育文明。以文明城市建设为龙头工程,将文明触角向乡村延伸,坚持以城带乡、以乡带村、以村带户、以户带人、文明结对,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文明进程。制定县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测评体系,明确创建标准和内容;开展“十佳文明乡村”“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实践所(站、点)”评选活动,制定评选办法,量化标准和特色,明确激励措施,实施动态管理。对评选出的“十佳文明乡村”“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实践所(站、点)”,召开大会表扬,敲锣打鼓带红花,广泛宣扬正能量。开展文明单位与贫困村、乡村学校少年宫、文明实践所、站、点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智”“志”双扶、“共育新人”“共建实践”工程。

二是开展“三大行动”促文明。深入开展乡村礼仪、清洁、健康“三大行动”,制定《农户待人接物规范及清洁卫生标准》,通过“三字经”“打油诗”“顺口溜”等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宣传展播。从迎客、待客、送客、家庭长幼、邻里相处等方面编写“乡村礼仪三字经”,通过宣传画和快板、小品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律己、敬人习惯。从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等方面编写“乡村清洁打油诗”,培养群众爱护清洁的自觉习惯。从个人卫生、良好心态、健康防疫、拒食野味、科学膳食方面编写“乡村健康顺口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活动,引导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北川永明村抓住地震灾后重建的契机进行科学规划,将全村划分为居民住宅区、产业发展区、山林保护区三大区域,致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如今,水泥路贯穿全村,路旁立着的一个个详解“忠”“信”“廉”“耻”等传统美德的宣传牌,就像一个个指路牌,引领着群众知礼明德的方向。公路连着的户户新居整洁漂亮,一幅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引人注目。村里摆上了垃圾桶,有了保洁员,村民们笑言,过去是“出门一身土”,如今是“下雨不沾泥”。

三是狠抓“四大主攻方向”助文明。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使一个个美丽乡村破茧成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为农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全县60%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三)下好“三个功夫”,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一是在“硬约束”管理上下功夫。立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党纪政纪,要求党员干部带好头、做表率,并设立举报热线;有针对性地制定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内容标准细化量化,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来互评互议,设立“道德红黑榜”褒扬文明新风、反对不文明行为,实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二是在“家庭法”伦理上下功夫。用羌民族优秀家规家训推动移风易俗,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引导村民写家训、晒家训,“量身定制”的家训“训”出好风气;开展“我的家风故事”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领文明风尚,促进德治教化。

三是在“习惯法”治理上下功夫。探索“三三四四五五”社会治安治理模式,创新羌族“习惯法”,将羌风民俗融入司法调解治理,采取司法、公安、文化等部门与乡镇村社联动,居民代表参与的方式,现场讲法、学法、用法,实施“三羌共治”,调解处理一般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共建和谐社会。

二是实施文化培育工程。聚焦文旅融合,突出“一村一寨一特色”,大力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将传统羌绣、草编、水磨漆、手工制茶等非遗项目打造为文化旅游创意产品。通过非遗传承人传习带动,每年参与羌绣、草编、手工制茶等培训的学员达15000余人。以汇德轩、云云羌、和谐旅游等文旅公司为载体,形成了传统羌绣、传统酿酒、手工制茶、草编、水磨漆等非遗产业,羌绣、羌茶、咂酒、水磨漆、草编等1000余种文旅产品走向市场。

三是实施文化引领工程。以文化院坝、密集院落为载体,集中制作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画,向群众传递爱国爱家、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正能量。办好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羌历年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弘扬大禹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全县20多个文艺协会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带动2万余名文艺骨干投身文化惠民服务,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展演等活动。我县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22个,获评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等。立足于此,开展“三大活动”,让乡村民风好起来。强化感恩文化教育。北川每年5月举办“感恩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展“大爱无疆·感恩感动”为主题的宣讲和演讲、征文比赛,邀请山东援建单位回川探亲,与群众联谊。同时,通过“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倡导群众忆苦思甜、饮水思源、纵向比较、横向看齐,让群众在对比中感恩祖国,敬业奉献。推进村民自治活动。全县各村根据实际情况,从赡养老人、保护环境、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等方面制定出文字简单、通俗易记的村规民约,同时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北川深入开展“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并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广泛宣传,树立时代楷模。同时不断推进村级文明创建,举办“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河流山川等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超过20000余人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乡村落地生根。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总结 第2篇

作为“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山区“五区合一”的贫困县,北川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教育引导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文明创建助推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化,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增收致富、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通过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和自身“造血”功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2018年8月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物质上的不断丰裕,也让农村群众格外珍惜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两者实现了良性互动。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永昌镇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二)文明创建助推乡风民风显著提升。通过开展“乡风文明十大行动”,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并落实文明创评激励措施、绘制农村文化墙、制作善行义举榜、开设道德评议堂、开办“农民夜校”、制作“身边好人”宣传栏,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等措施,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民俗等先进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破除成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比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高安村创新“一个核心、三个结合、六个载体”模式,以精神文明元素有形化展示为依托,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构建和谐淳朴新民风,有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有机融合各方帮扶的外在作用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的力量源泉,该村先后获评“省级四好村”“绵阳市乡村振兴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三)文明创建助推乡村面貌显著改善。通过创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北川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乡村环境xxx然一新,形成了“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村美民富”的农村生活新面貌。同时,农村环境的美丽蜕变,极大增强了群众的环卫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参加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义务管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消失,巩固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在阵地完善的基础上,北川着力开展“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一方面把优秀的电影、戏曲、文艺演出等送给农村群众,另一方面努力培育羌族文化领头人和本土文化人才队伍,举办羌绣、口弦、草编培训班,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羌历年等传统节日,推动优秀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农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有力推进了移风易俗、遏制了陈旧陋习。在紫霞村,村民们闲暇时便到农家书屋读书下棋,或到文化广场打球健身,玩得不亦乐乎,以前风行的麻将不见了踪影。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总结 第3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让精神文明唱响乡村振兴战略主旋律,让文明、文化塑造农村的“精气神”,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全新工作理念,做好“结合”“融合”文章,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同经济、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使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贯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格局。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小组,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全面管理。在每一级,“一把手”负总责并亲自管理,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行动保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同时,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责任,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报备制度,推动党风政风引领文明乡风。

(二)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正向引导。尽快研究出台《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县测评体系》,明确创建标准和内容、制定正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考评激励机制,设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项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重奖;对于未能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罚,情况严重的要对其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责任人进行约谈;通过奖罚分明,进一步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同时,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绩效考核相挂钩,采取一票否决制,完不成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奖金一律不予发放。加大对基层的表彰力度,对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农村集体和个人予以大力表彰奖励。要高度重视“以城带乡”精神文明共建工作,建立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把城市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先进经验与农村共享共通,以城市资源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完善统筹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目标、新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文化、民政、卫健、工会、妇联、科协、团委等部门在乡(镇)、村的资金项目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的保障。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让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整体推进,加大考核分值,做实“软实力”助推“硬实力”。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总结 第4篇

(一)因灾形成特殊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治理难。北川是“5•12”特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县,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淹没区物权、1600个遇难学生家庭等因灾特殊矛盾交织,部分群众心理文化结构变异,加之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政策红利完全消失,少数群众把灾难带来的个人诉求与惠民政策相联系,心理预期落空则频频上访,给社会治理带来较大压力。

(二)精神文明建设主体力量不足,参与创建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建设精神文明的主力军则是那些有文化、有能力、有活力的青年农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成为当代时尚。老人、妇女和儿童因为个体的特殊性,大多数留在了农村,成为了当前农村常住人口的主体。尤其是留守老人家庭较为普遍,老人留在家中照顾小孩的农户较多,文化程度低、沟通能力弱、接受新鲜事物难,且对外出务工群体参与创建工作宣传手段有限、效果欠佳,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不高。

(三)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深入巩固难。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作部门来专项负责,一批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推进工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市、县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个宏观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导思想,但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村,管理机制越来越弱化。大多数村里的工作都是一人兼数职,不能较好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延续性。二是运行机制不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应坚持中国_的领导,坚持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来引导群众的价值观念养成,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然而现实很多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在宣传、管理、监督方面做得都不到位。三是培育机制不落实。由于少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知识水平、理论水平的有限,加之培训工作没有完全跟上,在宣传方面往往表现出肤浅化、教条化现象,很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