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来源于总结(实用3篇)

95

来源于总结 第1篇

第二个时期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时期。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年代,我们服务的目标是富起来,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放开搞活,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改革被我们高度概括为经济市场化的改革,经济市场化在财政上带来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当GDP所有制构成趋向于多元化,其中不仅有来自国有制经济,还有来自集体经济、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等一系列经济成分,财政收入来源必然也呈现一种多元化的态势。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的公共化目标应运而生。随着公共化目标的提出,财政来源的多元化就带来了财政支出投向的多样化。如何让财政走上公共化道路而不再是非税的道路,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财政理论提出了公共财政论,英文翻译本身找不到其中的差异。但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在批判非税论的基础上,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新格局,那么我们对公共财政会得出不一样的判断:财政要走向公共化的财政制度,是服务于富起来的经济发展目标的。

现代财政理论阶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整个国家的改革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的层次一旦提高到国家治理层面,就意味着它不单纯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共同实现改革联动。如果国家治理层面要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那么财政的理论层面也要如此发展。因此,又形成了一种现代财政理论,对于现代财政理论我们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比如说在公共性的基础加上基础性作用和支撑性作用等。

总而言之,我重点想要表达的是,要对新中国70年的经济建设做出理论概括和经济总结,一个最佳的或者有效的路径,就是循着它的实践脉络而进行理论观点、理论判断、理论见解的梳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改革,最终来建立中国的经济学体系。

这样的目标距离我们已经不会太远了。随着_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将重点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框架之内,整个中国的经济体制、经济理论体系,都将在其中找到适当的位置,从而会把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任务放到我们的面前。

来源于总结 第2篇

如果说实践性这样一个特点,是大家相对认可的,那么我们可以把过去7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成三段式,这三段式是对应“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这三个时期而展开的。而这三个时期放在经济建设的线索上,恰恰是计划经济时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对照这三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时期都有中国所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牵引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带动了中国经济学的发现。我将以中国财政理论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例,进行简单的描述。

来源于总结 第3篇

当我们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学或者中国的经济理论是循着与从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一样的范式而形成的,我们就得用不一样的标尺来看待、梳理和总结经济学。

回顾中国这70年的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在经济理论上所走出的道路是由实践来牵引的,或者可以说实践性是中国经济理论的一个突出特征。我们的经济学的研究,从整体上来讲,一直是奔着解决问题而去的。我们一直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实践性可能是中国经济学最突出的特色。我们可以知道,在_成立之初,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让中国摆脱一穷二白的状态,这是压倒一切的问题。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等待经济理论研究达到相当成熟地步,甚至形成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经济学体系,来支撑我们的发展,我们只能是边干边探索、边干边总结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