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半衰期总结(推荐32篇)

120

半衰期总结 第1篇

当代环境科学有机分析论文

1现代有机生物分析在酶化学检测方面的应用

1.1用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对xxx氧化酶_的筛选

xxx氧化酶(XOD)是人体内产生尿酸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主要生化作用是催化次xxx氧化为xxx(Xa),并最终生成尿酸(UA)。尿酸产生过剩,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因此维持正常水平的尿酸浓度是预防痛风和其它疾病的重要途径。XOD_可通过抑制XOD的活性来减少尿酸的产生,是治疗高尿血症和痛风的一类重要药物。xxx等[3]基于毛细管电泳活性发光检测法,结合电泳中介微分析技术,建立了xxx氧化酶活性分析和_筛选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测定了xxx氧化酶活性,并用标准_考察该方法用于酶_筛选的可行性,最后对十余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发现xxx姜的乙醇提取物对xxx氧化酶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效果,故其可能成为新型的XOD_。并将其新方法广泛应用于中草药中xxx氧化酶_的筛选。

1.2酶催化-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法检测碱性磷酸酯酶

碱性磷酸酯酶(ALP)是一种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当人体组织发生病变时,ALP的含量出现异常,因此检测磷酸酯酶的含量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xxx等[4]在pH8.9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用碱性磷酸酯酶催化2-磷酸抗坏血酸酯水解生产抗坏血酸,用抗坏血酸还原氯金酸生成纳米金微粒,该微粒在600nm处的共振散射峰强度与碱性磷酸酯酶浓度在1.33×10-5~4.0U/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用于血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故该法是一种检测碱性磷酸酯酶的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新方法。

1.3过氧化氢在胺基硅烷磁性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对酶的固定

过氧化氢(H2O2)是食品、制药、临床、工业和环境分析等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媒介体。近年来,对H2O2测定的研究十分活跃。经过硅烷化的磁性纳米材料不仅具有磁性,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方便的分离;而且通过表面修饰赋予的表面功能基团,使得该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对酶有较好的亲和力。xxx等[5]合成了胺基硅烷磁性纳米粒子(A-SMNPs),并将其用于辣根过氧化酶(HRP)的固定,制备了PDDA/HRP/A-SMNPs/GCE修饰电极,并运用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和安培检测等方法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H2O2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和选择性良好的特点。

1.4QCM和SERS联用检测凝血酶的研究

xxx光谱作为一种重要的振转光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可以在水溶液环境下表征分子结构及其变化,表面增强xxx散射(SERS)效应可使在特殊制备的一些活性基质表面上吸附分子的xxx散射信号大大增强,从而为生物大分子的超xxx检测打开了大门。xxx等[6]以凝血酶为研究对象,基于适配子识别技术,实现了压电石英体微天平和xxx表面增强光谱的同时检测,不仅可以通过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对检测适配子与凝血酶的识别作用过程,而且可同时通过xxx光谱得到凝血酶的分子结构信息,本方法为核酸适配子的实际构建和石英筛选提供新的实验手段。

1.5手性重力大小与方向性对α-淀粉酶活性的效应分析

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光照环境以及力场等外在因素在生命体中均能够产生与之对应的生物效应。很多研究发现,在超重或微重力条件下会影响相关基团表达。但人们总是关注于力的大小效应,而忽视了力的方向性效应。xxx等[7]通过光谱学方法,测定了手性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场会提高α-淀粉酶活性,且右手螺旋力更能提高其活性,并在4000g为其最适点。考虑到地球重力的昼夜周期性变化的事实,表明重力可能也是生理节律的重要授时因子之一。该研究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2现代有机分析在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2.1毛细管电色谱法分离嘌呤碱及核苷化合物

毛细管电色谱法(CE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进样量少等特点,分离的核心部分是整体柱。有机整体柱制备方法简单、内部结构均匀、重现性好,选择单体具有多样性,已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整体柱。核苷和碱基是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科学、药物等领域中研究广泛。xxx等[8]以C18为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疏水性有机整体柱,该柱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较高的柱效。利用该柱基于毛细管电色谱法,对3种嘌呤碱和4种核苷,即腺嘌呤、次xxx、甲氨基嘌呤、甲基腺苷、鸟苷进行了快速有效地分离和检测。

2.26-苄氨基嘌呤-Cu(Ⅱ)-三苯烷类染料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6-苄氨基嘌呤(6-BA)是第1个人工合成的外源性细胞分裂素,广泛应用于农业、果树及园艺作物组织的培养,具有将氨基酸、生长素、无机盐等携向处理部位,促进根尖及芽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缩短生长周期,提高坐果率;能促进δ-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等多种效能。其在现代农业、水果和园艺作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量或滥用细胞分裂素,可能会破坏水果和蔬菜中的营养成分,故在农业、水果生产食用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使用范围并控制其用量,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故研究对6-苄氨基嘌呤的痕量测定方法,无论对药物分析或农产品残留量检验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xxx等[9]在pH5.0HAc-NaAc介质中,让6-苄氨基嘌呤与Cu(Ⅱ)及三苯甲烷类染料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其能引起吸收光谱,使共振瑞利散射及倍频散射显著增强,其强度变化与6-BA浓度增加呈线性关系,3种方法测得里斯沙明绿体系的检出限分别为5.48,119.70,64.20ng/mL。将RRS法用于豆芽中6-BA的快速测定,结果满意。同时,他们还计算了6-BA的电荷分布,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2.3四氧化三铁纳米磁珠富集磷酸化多肽的研究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几乎调节着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神经活动、肌肉收缩、新陈代谢、肿瘤发生等。因此,对蛋白质磷酸化位点进行分析,有助于阐明蛋白质磷酸化的机制与功能。生物质谱是目前进行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最有力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细胞蛋白质磷酸化的丰度很低,以及在质谱分析中磷酸化的肽段离子化效率低,磷酸化肽段的质谱信号会被非磷酸化肽的质谱信号压制,因此,在磷酸化蛋白质的质谱分析鉴定前,需要结合高效的富集技术才能提高信号比。为此,xxx英等[10]利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材料对磷酸化肽段的特异性吸附,构建了一个快速、高效鉴定分析磷酸化蛋白质的新技术,实验证明,通过四氧化三铁纳米磁珠对磷酸化多肽的富集,使其进行了准确测定。

2.4利用柱前衍生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法高灵敏度检测生物样品中氨基酸

作为蛋白质合成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氨基酸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样品中,并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对其痕量检测意义重大。xxx等[11]发现,DPC在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体系中能极大的增强Luminol-H2O2的发光强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ABEI对氨基酸进行柱前衍生化,基于超常氧化态铜离子复合物二过碘酸合铜(DPC)对鲁米诺(Luminol)-H2O2化学发光体系的高效催化,建立了氨基酸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氨基酸以异鲁米诺(ABEI)衍生后,定量限可达0.20μm。该法是对生物样品中的氨基酸进行高灵敏度测定的新方法。

2.5聚合物整体柱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

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多种害虫有良好的杀除效果,因而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特别是蔬菜、水果,但其残留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建立简单、快速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马会会等[12]以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毛细管主体柱作为萃取装置,利用聚合物整体柱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为了得到较高的萃取效率,他们还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萃取流速、萃取体积、解析液流速等)。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析重现性好等优点,用于实际水果、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3现代有机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1花梨木类与黑酸枝木类HPLC指纹图构建

近年来,红木家具及制品的真伪辨别成为一大热点问题。作为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复杂物质体系的技术工具,天然产物指纹图已广泛应用于中药、茶叶的辨别分析中,而在木材鉴别上才刚刚起步。xxx等[1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2类4种红木HPL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不同种红木HPLC指纹图谱间有显著差异,并探索了化学指纹图在不同红木验证、判别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可为红木质量监控提供新的依据。

3.2对空气敏感类有机化合物的碳氢氮元素含量测定

天然的和合成的化合物中有许多是对空气敏感的,即对水分、氧气、温度等十分敏感。随着科技的发展,真空手套开始替代过去的人工气体纯化装置。为此,xxx等[14]采用在手套箱中称取金属有机化合物,整理了不同主族金属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发现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研究表明,这样的取样方法比其它方法更易操作,取样环境更有保证。该法在环境分析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4结束语

半衰期总结 第2篇

表达部位:在人中,P-GP主要表达于一些特殊组织如肠、肾、肝、脑血管内皮、睾丸和胎盘等,成为血脑屏障、血-睾屏障和胎盘屏障的一部分。P-GP将毒物从细胞排出胞外,保护相应组织,免受毒物的危害。

底物:①钙拮抗剂:维拉帕米②抗癌药:长春新碱、紫杉醇;③HIV蛋白酶_:印地那xxx类固醇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⑤免疫_:环孢素A⑥抗生素类:红霉素⑦其它如_、地高辛。由于底物的广泛性,表现出对多种药物的交叉耐药性。

_:许多物质可以抑制P-GP转运底物。多数_如维拉帕米、环孢素A等本身也是P-GP 底物,属于竞争性_。但也有些_是P-GP不良底物或不是P-GP底物。

半衰期总结 第3篇

环境科学教改分析论文

一、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在前苏联专才教育的影响下,环境科学专业的传统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试验;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各相关课程的内容上缺乏沟通,彼此重复、繁琐,学生听课感到乏味,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管理诸多要素,其中,应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同时考虑到各要素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影响,教学改革还应以各个要素协调发展、系统最优化为目的。

(一)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方面,改革脱离行业实际的学科型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过去比较单一的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重点突出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制定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又让学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计划。按专业岗位群的需要,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将专业技术课程拓展为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环境监测和环保产业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环境管理等应用领域,使专业教学计划具有柔性,更加体现行业特点,所设课程涵盖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大大提高所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及加强具体岗位的针对性,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应尽可能辐射到相关的专业。

(二)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科学历史资料不多但发展迅速,现代环保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在学时相对减少的条件下,处理好原有理论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最前沿的研究内容间的关系,是教学改革中首先遇到的问题。课程性质决定教师在授课时内容深浅、新旧等问题,这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不管是培养哪一方面的环保人才,基础内容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学,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这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立足之本,必须做到厚基础。而作为培养学生某一方面才能的课程才可以针对性较强地讲授某些知识,就水处理工程来说主要介绍处理方法技术,最重要的还是这些方法技术应用的案例,而对环境管理来说主要就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这些管理方法。环境科学快速发展的特点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事实使得环境科学的热点不断变更,在课堂上介绍热点问题、前沿动态及新思想、新工艺、新手段,可以缩短教学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的“时间差”。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涉及面广的学科,各课程具有交叉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性。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杂、多,像《环境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等,这些典型的专业课在教材内容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的,如何减少内容重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在现有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了一个难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深切体会到成立一个专业教研室的重要性。教师常常交流教学内容及心得,从而可以删减无用、少用、重复、过时的内容和知识点,合并部分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将生态学知识、人口、资源问题并入《环境学概论》与《环境科学概论》。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理工科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理论———实践———理论这个认识过程的一个必经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保证。从实践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三部分:依附理论课进行的实验;与专业有关的单位实习;反映整个学习过程的毕业论文设计。传统的实验往往是对理论课上某些原理或现象而设计的简单型,绝大部分是验证性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减少示范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平时所有的环境专业实验室都开放,学生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观摩高年级的同学实验,学习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该实验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这中间他们碰到的困难,任何一个教师都有义务和责任进行指导。通过这些实验,学生掌握了环境方面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综合性的实验一般是针对某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问题,实验教材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求学生查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常涉及多个环境理论与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结果表明,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学生单纯依赖试验教材做实验的现象,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提高型的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在前两个层次实验基础之上,按照知识、技能、思维综合的原则,结合现代科技和环境手段的最新发展,选择一些更具有实践性或应用性的实验题目,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每门实验课要求至少做一个实验,最后要求学生以课程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总结报告。这类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其综合素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从实践工作经验来看,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的第一个月比较合适,这样学生实习的时间往往不止一个月,他们可以在第七学期末就开始考虑实习事项。实习宜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集中实习都是在与学校签订的实习基地进行的,学生常是分成几个组,到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一般一个星期后再交换实习单位,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拓宽其知识面。开放式实习最适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种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这种实习的同学首先必须根据实习要求,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有的已经签约的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单位进行实习,提前接触以后的工作环境,尽快熟悉以后的工作内容,找出自身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与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之间的差距,以便在毕业前夕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未签约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认真实习,锻炼自己,证明自己,同时争取单位的认可,为最后签约单位创造机会。从实习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开放式实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成效明显。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指导教师常常在第七学期初就开始制定论文题目,最迟该学期中期学生可以见到导师公布的题目。学生此时便可以选择导师及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准备论文。但有一种情况例外,低年级开始协助教师进行科研的同学,他们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维,有的同学对自己一直研究的课题比较了解,此时我们鼓励他们发现科研点,提出研究方向,报相关导师审批后可以作为其毕业论文题目。这项工作应长期坚持,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做毕业论文时容易上手。

(四)其他教学要素改革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推行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技术服务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鲜活”起来;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幻灯、实物,CAI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尽可能实现教学互动。在教学管理上,完善以学分制改革为主的开放灵活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从刚性、大一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向具有弹性、灵活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加大实训项目、选修课、课余活动学分所占比重,贯彻标准学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的原则。改革考试制度,建立专业课程试题库,实施考教分离;逐步将实践项目单列考核,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尝试用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查阅环境资料、撰写环境调查报告、环保小论文等新的考核方式,取代过去一张试卷论成绩的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半衰期总结 第4篇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  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 ②胞饮 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半衰期总结 第5篇

1.  代谢相互作用:参与药物代谢的P450酶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被诱导或抑制;

2.  种属差异性:不同种属的P450同工酶的组成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种属的

               动物和人体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能是不同的;

3.  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药物代谢的年龄差异主要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表现,这是因为机体的

                     许多生理机能(如肝、肾功能等)与年龄有关;药物代谢存在一定       

                     的性别差异,但这一差异没有年龄差异那么显著,且其在人体内的

                     代谢差异没有动物显著;

4.  遗传变异性:是造成药物的体内过程出现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5.  病理状态: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因此当肝功能严重不足时,必然会对主要经肝

              脏代谢转化的药物的代谢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

半衰期总结 第6篇

①lGC-t图形观察法:药物静注后,作lGC-t图,若呈明显的上凸曲线可考虑为非线性动力学,

  若为直线或下凹曲线则可初步判断为线性动力学。

②面积法:对同一受试者给予不同的剂量,分别计算AUC值,若AUC与X0呈比例,说明

  为线性,否则为非线性。若AUC随剂量增加较快,可考虑为非线性消除;若AUC随剂

  量增加较慢,血管外给药的情况下可考虑为吸收出现饱和,即非线性吸收。

半衰期总结 第7篇

分析环境科学实践发展的学科体系的论文

20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生产力迅速提升,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乃至环境灾难,也接踵而至。在遭遇无数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环境污染,饱尝环境问题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和生命健康威胁之际,人类在反思“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一“霸权”行径的代价,在忧心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相继爆发污染公害事件,源于传统学科的治污技术,作为环境科学的前身,开始出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科学一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边际学科,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发展与环境的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大量的、具有较高水平与能力的环保技术人才,有赖于成本适宜、实用、环境友好的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高等环境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作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等院校作为环境科技成果的重要科技基地,受到广泛的重视。

我国的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教育自70年代建立以来,经过近20余年的努力,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环保工作中也暴露出了我国高等环境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学生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能力弱,社会适应性差,就业渠道单一等,难于满足社会对高水平、高能力环境技术人才的需求。这种状况不仅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使我国的高等环境教育自身面临困境。因此,必须尽快研究行之有效的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以生为本、分流培养、面向社会”为核心,实施积极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环境科学学科发展趋势、就业多元化的要求。

环境科学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几十年在实践中的发展,已从各相关传统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新的学科体系,具有如下显着特点:

1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

综合性强

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科学知识,因此,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研究领域广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确定当前环境质量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争取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即从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机理等;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科学诸多方面;研究的空间尺度从宏观的宇宙环境到微观粒子,时间跨度从万年到皮秒计。

分支学科多

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建立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

研究的科学整体化

环境中的各种变化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时,必须在科学整体化过程中,全面考虑,实行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充分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其控制途径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

2环境科学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数量的需求、质量的要求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展而提高。

针对日益恶化的世界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己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很大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的都是巨大的。社会需求直接表现在对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上,产生了比较广阔的就业前景,并影响高等环境教育的培养规格与规模。近几年来,发达国家高等环境教育在学科分布、专业设置、专业规模、专业多元化等方面发展很快,而这与社会需求是相一致。根据《加拿大大学研究》(《UniversityStudyInCanada》),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的成员共有89个,其中设有环境类专业的学校有33个,占总数的41%。日本大学环境教育发展更快,专业设置更多,据邓南圣所作调查,加拿大的20所大学共设置了41个专业,专业总数65个,专业数与学校数之比达,平均每个学科开设3个专业,比90年代初増加了。

我国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比发达国家更为迫切。

同日本、加拿大等国相比,目前我国在本科专业设置院校数、专业招生规模、社会适应性上存在较大不足,且考生报考意愿不强,就业渠道不畅。但笔者认为上述困难是暂时的。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因起步较晚,经费短缺,环保欠账较多,又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大多属能源资源高耗型,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发达国家己经从末端治理转向了全过程控制。我国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存在四方面的需求増量: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对一些旧的环保项目实施末端治理为主的措施,二是对一些新建、待建项目,须实行从规划、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实施与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三是中国加入WTO必将刺激ISO14000认证等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随着国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的加大,环境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必须加大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吸纳,提高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治理力度。因此我国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应比发达国家更为迫切。

我国持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必然拉动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十几年来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九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累计投入3600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于“八五”期间的水平。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共需700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九五”期间,占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例又分别提高了和1%。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加大,带来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数的増加及规模的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加强,防治领域扩大,必然拉动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十五”期间环境科学专业人才需求类别

分析我国制订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可得“十五”期间国家将分别投入2700、2800、900、500、100亿元,加大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能力建设等五个领域地建设。其中,水污染治理主要通过工程措施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新増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削减工业污染源,推行畜禽规模化养殖;大气污染治理投资主要用于煤炭洗选加工、火电厂脱硫、城市清洁能源以及工业废气治理;固体废物治理投资于新増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生态保护主要通过建立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区实施;基础能力建设用于加强环境监测、生态状况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功能区划和流域、区域等环保规划,以及信息、宣教、执法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等。从上可得,我国“十五”期间污染控制治理人才需求最为迫切,适合生态保护和基础能力建设需要的环境规划管理人才需求应有较大増长。

作为我国新兴的第三产业之一一环境服务业,据国家环境保护局调查资料,从事环境服务业己有3537家企业和机构,万人,其中企业和机构的数量各占总量的一半。随着国民环境意识的xxx,国家环境保护投入的増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我国加入WTO,环境服务业所从事的环境技术发展(主要包括对各种污染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研究与发展)、环境技术服务(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咨询、环境监测)、环境项目设计与施工、环境产品销售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将新増更多的'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从而带动对环境评价人才、环境科技人才和环境科技企业家的需求。

我国的环境科技发展己经历了20多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关部委和市、县都相继成立了环保局、环保所、监测站、环境研究机构、环境认证机构,部门企业设立了企业环境保护机构。随着我国环保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环境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必将有所増加,进一步充实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管理类本科人才,原有的从业人员中未受过环境科学类本科教育的己无法胜任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分流或接受培训。

半衰期总结 第8篇

应由有经验的临床药理研究人员和有经验的医师根据临床前研究结果进行设计和试验。

1.  受试者:以正常成年人进行试验,试验前和试验后进行体格检查,受试者最好男女相等;例数一般为10-30例。

2.  受试剂量的确定:从小剂量到大剂量进行。参考动物的试验剂量如ED50、LD50、慢毒剂量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共同讨论预测剂量,然后以这个预测剂量的分数剂量(<1/10预测剂量)作为人体试验的初试剂量,试验前还必须确定试验的最大剂量,一般等于临床应用该类药物的最大剂量。根据药物的安全范围大小,根据需要,从起始剂量到最大剂量间分成几个剂量级别,若达到最大剂量仍未出现毒性反应即可终止试验。如在剂量递增过程中出现了某种不良反应,虽未达到规定的最大剂量,也应终止。同一受试者只能接受一个剂量试验,不得参加剂量递增和累积试验。

3.  给药途径:按临床推荐的给药途径。根据新药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性质和用药目的选择给药途径,无论选择何种给药途径,均须准备好抢救措施。

4.  取血时间:包括药物的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等,可参考动物的药物动力学试验结果,也可根据预实验数据进行设计。

5.  血药浓度测定: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考核标准同生物利用度实验。

6.  数据处理:①药物的消除动力学性质,即属于线性还是非线性动力学,一般以药物的消除特征及AUC与剂量的关系进行判断;②模型判别,即判断药物体内过程属于何种房室模型;③药物的消除途径,可通过尿药排泄量得出尿排泄分数和肾清除率、肝清除率;④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t1/2、cmax、tmax、Ka、K、V等。

半衰期总结 第9篇

 评价PK的参数:Cmax、Tmax、AUC。评价PD的参数:MIC(最低抑菌浓度)MBC(最低杀菌浓度)

评价药物的PK/PD参数Cmax/MIC,AUC/MIC,T above MIC ,%T>MIC

从药动药效学的角度,抗菌药物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药物抗菌药物的药动学指标是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间期(T>MIC)与给药间期之比(%T>MIC),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药动药效学指标是峰浓度对MIC的比值,或者是血药浓度面积与MIC的比值。

半衰期总结 第10篇

幼儿科学环境论文

科学教育环境遵循着探究性、互动性、过程性原则,通过对科学教育公共环境、班级环境及实践活动环境的创设,来实现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科学性。它在幼儿的一生发展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合理利用科学教育环境,需积极引导幼儿同教师“对话”、同材料“对话”、同同伴“对话”。

1 科学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环境是一个顺应幼儿发展、支持性的环境,以适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质、学习行为及学习需要为依据的环境。xxx的认知发展理论启示我们:儿童认知性发展是在其不断和环境互相作用中获取的,而且幼儿对世界认识是在其不断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后的结果中来进行调整的,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科学教育环境对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起良好的支持、促进作用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1]科学教育环境融入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提供丰富感性经验,让幼儿更好理解科学活动课上所教授的科学知识。且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后,让幼儿通过在相应环境中操作材料来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事物或规律的理解。

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在科学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选活动,不受限制,给予他们充分获得的时间和机会,自由想象发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内容丰富的`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标,有的可以在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来实现,而有的需要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游戏等非学习活动来实现。在与科学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不仅使自己的大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还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

探究性

杜威理论认为: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4]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科学教育最强调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环境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连接点时,教育环境创设就应该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为首要原则,让幼儿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学习的空间。

另外,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注意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要注意在环境创设时进行适当的“涂鸦”,以此确定环境创设中所增加的东西难度适中,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感受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充满探究的欲望,拥有创造力。

互动性

xxx认为儿童必须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环境创设不是简单摆放和展示物品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相互启发,产生创作灵感,并在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5]

过程性

维果茨基说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这种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获得抽象的科学概念。[6]教师进行的教学不应以灌输现有知识为主,而应以指导幼儿参与活动从而形成知识的一个过程。

3 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途径

创设科学教育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幼儿一进入幼儿园,首先接触的就是整体的公共环境,同时这也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交流存在于这样的活动中,这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理想平台。

专用教室――科学探索室。科学发现室是为幼儿创设,供幼儿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地方,从中幼儿自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索室的建立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物质环境,它不同于其他的科学教育环境,它更强调科学性,目的是使幼儿更好的体验科学探索的气氛,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幼儿将来进行更高一级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科学探索室,必须合理的配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实验的欲望和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首先,探索室中仪器、材料,操作性功能明确,帮助幼儿创造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更新材料,以帮助幼儿保持对事物或现象的探究兴趣并为深入探究提供条件。

创设科学教育班级环境

幼儿园区角活动又称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的自然情境下的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其目的是给予幼儿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自主动手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答案,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各自得到相应的发展。区角活动的创设也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让幼儿自由操作、选择和摆弄的一个新的天地。

创设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环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教育活动还应面向园外丰富多彩的科学资源。幼儿园应将幼儿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利用的,与科学教育内容有关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都利用起来,来拓展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空间,以此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半衰期总结 第11篇

对环境学科本科教学改革理念分析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本科生考核中,依旧是注重分数,忽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以本科生英语教学为例,除去正常的课程学习外,学生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应付国家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虽然国家已经取消四、六级成绩与毕业证挂钩,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招考简章中,部分国家机关岗位都明确规定了四、六级英语水平的限制条件。有些企业招聘时,也会将四、六级成绩作为硬性指标。因此,四、六级成绩还是相当重要的。大部分本科生把在大学中的宝贵时间全部花在了英语学习上,而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用较多的专业课则敷衍了事。另外,对于专业课程的考核,由于学时、学分的减少,学生投入的`精力有限,课程的广度、深度、难度必然大幅降低。因此,造成了专业课考核的松懈,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下降也在所难免。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思路

对于政治和英语课程,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学生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很快就将所学抛之脑后。对于政治课,我们肯定是不能降低其重要性的,但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方式是不可取的,不如让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课堂自由讨论,如将考试变为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活学活用。这样,一定会比闭卷考试的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英语,由于我国英语教育已经提前至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们早已掌握自学能力。大学英语的教学,其重点应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学增加词汇量而已。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大幅削减。同时,应做好舆论导向,使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聘与学生的四、六级英语水平考试脱钩。对于环境工程原理和环境流体力学2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应加大学时、学分。这样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知识,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要严格把好本科生实验与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实际操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加大实验课程的学时、学分,加强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与解决现场工作的能力。实践教学应与科研相结合。有科研课题的教师,最好能把课题分解为几个子课题,使本科生参与其中。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广泛地与用人单位联系,把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是促使毕业设计内容联系生产实际的有效途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就是抓住当前社会上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横向协作研究的方式转化为毕业设计的课题。

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作到全面发展。依照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某一领域加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废水处理领域,本科生可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团队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也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从而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向结合。要加大专业课程的考核难度,不能使学生产生可以轻松过关的麻痹思想。必须加大专业课程的考核力度,使学生把专业知识掌握扎实,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践教学与考核制度等主要方面。对于课程设置,应适当削减政治和英语课课时比重,灵活政治课程的考试形式,并使英语四、六级成绩与学位获取、就业等彻底脱钩。对于环境工程原理和环境流体力学2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应加大学时、学分,实践教学应与与科研相结合,使本科生参与其中,并做到与用人单位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大专业课程的考核难度,使学生把专业知识掌握扎实,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采取上述改革措施后,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方能牢牢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为培养专业实用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半衰期总结 第12篇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所产生的作用是直接可逆的,这种作用类型的主要特点:

1.  一旦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即可产生相应的药理效应;

2.  一旦药物从作用部位消除,其所产生的相应的药理效应也随之消失;

3.  药物的作用强度与作用部位的药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此外,所选择的效应指标还应具有可连续定量测定对浓度相对敏感可重复性等特点。

半衰期总结 第13篇

1.  血药浓度-效应的S形曲线

形状与体外的量效曲线的形状基本一致,给药后每一时间点上的浓度和效应都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这表明效应药量的变化平行于血药浓度的变化。

2.  血药浓度-效应的逆时针滞后曲线

某些药物的血药浓度-效应的曲线呈现明显的逆时针滞后环。给药后每一时间点上的浓度和效应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效应的峰值明显滞后于血药浓度峰值,这表明效应室不在血液室,因而出现效应滞后与血药浓度的现象。

3.  血药浓度-效应的顺时针曲线

某些药物的血药浓度-效应的曲线呈现明显的顺时针环,给药后每一时间点上的浓度和效应也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与血药浓度上升期相比,下降期内同样的血药浓度所对应的效应明显减弱,这表明药物在体内可能出现了快速耐受性。

半衰期总结 第14篇

1.  实验药品:应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使用的药品相一致。

2.  实验动物:一般采用健康成年动物。

①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②尽量在清醒状态下实验,动力学研究最好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③创新药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其中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其主要目的是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有无明显的种属差异。其他类型的药物,可选用一种动物(首选非啮齿类动物,如犬)。

④实验中应注意雌雄动物兼用,以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是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⑤口服类药物不宜选用兔等食草类动物,因为这类动物的吸收不规则。

3.  剂量选择

应至少设置3个剂量组,剂量选择可参考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中所用的剂量,其高剂量最好接近最小中毒剂量,中剂量相当于有效剂量,这样所得结果更有利于解释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中的现象。设置三个剂量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是否属于线性。如为非线性动力学要研究剂量的影响。

4.   给药方式和途径:应尽可能和临床用药一致,对于大动物如犬应用和临床一致的剂型。      

5.   生物样品中药品分析方法的选择:

①色谱法,包括HPLC、GC、LC-MS、LC-MS/MS、GC-MS等;②免疫学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③微生物学方法;④放射性核素标记法。

半衰期总结 第15篇

1引言

半衰期(Half-life)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在图书情报领域,最早提出用“半衰期”来表征文献情报老化速度,表示文献发表后到这一时间,在引用文献中将只有一半是这一时间以前发表的。1960年,Bueton和KebW1]从共时角度观察文献老化’提出文献情报半衰期是指某学科目前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半衰期”进行了大量研究。xxx[2]、xxx[3]从科技文献的半衰期和计算方法入手,验证了半衰期的有效性和易用性。xxx对Burton-Kebler方程进行了线性变换,结合大量引文分析数据,用回归分析法计算了学科文献的半衰期,并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罗式胜深入研究了期刊引用半衰期和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应用和意义。xxx[7]、xxx[8]将期刊引用和被弓丨半衰期分别应用到化学、医学领域,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xxx和xxx渊[9]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引文半衰期与普莱斯指数的关系。综合这些文献,发现半衰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文献和期刊的半衰期研究,研究相对成熟。罗式胜[xxx在文献中指出: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并形成各种类型的引用半衰期。本文利用这一思路尝试通过半衰期来研究我国环境科学学科老化的现象。

环境科学是一类跨学科领域的专业,既包含像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地理、资源技术和工程等的物理科学,也含有像资源管理和保护、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本文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选取了环境科学类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I)、社会与环境(X2)、环境保护管理(X3)、灾害及其防治(X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X5)、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问题(X70)和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8)等7个主要子学科分类号进行数据采集。

本文利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选取环境科学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科学各子学科引用和被引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至环境科学类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以此从文献老化角度反映我国环境科学文献引用的内在规律。

半衰期总结 第16篇

环境科学实习学科教学研究论文

一、实习内容的优化

实习内容的丰富不意味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全掌握所有知识,需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实习内容的安排不仅要符合专业特色(我院的研究方向以环境化学为主,环境管理和生态学为辅),更要利用所处地区的一些地缘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无论是教学实习还是生产实习,都根据教学要求安排了重点实习和一般参观两种性质、不同层次的实习内容。

通过重点实习,学生可以从深度上掌握实习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的技术要点,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通过参观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广度上了解本专业在更多不同实习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扩展知识面。在教学实习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因为有着丰富的环境资源,实力强劲的科研院所和成熟的管理经营模式被确定为实习重点。其中一些典型区域和场所被用于环境学和生态学的实习教学。实习内容丰富,实习时间充裕,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也加深对环境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而松花湖、龙潭山和百里清水绿带都属于一般参观性质,主要是利用地域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方便学生从其它层面,如水资源利用、地方优势物种生长特点、松花江水文特征及景观生态等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印象。环境保护监测站各两周的实习为主,以动力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参观实习为辅。重点设在污水处理厂不仅是因为我院经过努力与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签订了长期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由于该单位在污水处理、固废综合治理以及给水排水方面都有着国内领先、相对成熟的清洁生产工艺,能够提供学生良好的实习氛围。

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不仅分析、监测设备条件先进,且有着正规的环境监测程序与严谨的管理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条件。并且,每个实习单位都有专人讲解或指导,让学生实际接触并了解有关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和固废处理的一些实际发展现状。实习单位一般管理相对严格,但是经过长期的接触和沟通,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相对成熟的实习基地保证了教师熟悉相对稳定的内容来指导实习,为确保正常完成生产实习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实习方法的研究

传统的实习方法不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新时期的实习方法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锻炼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习的各个阶段都渗透着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综合发挥着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实习动员多元化

(二)实习指导模式化

实习指导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导教师的'角色和指导策略方面的研究今年来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校内学习有本质区别,校外实习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采用了“1+2”模式,即每一组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各一名,两者协作完成每组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宏观管理。校外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实习内容和要求详细讲解,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工艺流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机理等方面的细节问题。“1+2”模式充分发挥了校内指导教师理论水平和校外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优势互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

(三)实习管理层次化

一直以来,实习管理工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安全第一”是校外实习尤其要重视的一方面。除去实习动员时进行入厂前安全教育,入厂后还要由企业进行二级、三级安全教育。由于我们实习地点多、范围广,还涉及野外作业,所以安全隐患多,每个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同时也会加强管理。在教学实习中配备专人负责安全,严肃纪律。如在教学实习中做到每到一地都要清点人数;在生产实习中做到每天至少一次岗位巡查,对违反纪律的情况零容忍。学校的良好组织和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保证了本专业十多年的实习指导没出过任何安全事故。

(四)实习考核多样化针对不同实习目的、具体实习环境,考核方式也是灵活掌握,而不一定完全依赖最后的笔试。

经过长期实践,我们总结实习考核可以从现场实际操作能力(20%)、口试(10%)、实习日记(10%)、实习报告(30%)、笔试(30%)几方面综合评定,并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在笔试后组织的分组答辩中因表现突出获得10~20的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年轻人的表现欲,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并通过竞争、比照从而意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理论水平高,沟通协作能力低;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表达能力弱;抑或相反,都需要今后或全面发展,或取长补短,或发挥集体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实践证明,通过校外实习,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返校后学习目的性增强,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普遍提高。

三、结语

总之,对于校外实习,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该环节的改革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专家们的认同。通过近年的毕业生去向考察,由于学生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部分学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继续留用,还有部分学生在其它专业对口单位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正在各自岗位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总结和积累一些经验,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检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将来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为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我们对校外实习环节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仍需不断深入。

半衰期总结 第17篇

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其本身不代表真实的容积,主要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窄的程度。对于单室模型,有Vd=X/c。

药物的分布容积大小取决于其脂溶性、膜通透性、组织分配系数及与血浆蛋白等生物物质结合率等因素。根据药物的分布容积可粗略地推测其在体内的大致分布情况。

如一个药物Vd的为3-5L左右,则该药物可能主要分布与血液并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如双香豆素和苯妥英钠;如一个药物的Vd为10-20L左右,则说明该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细胞外液,这类药物不易通过细胞膜,因而无法进入细胞内液,如溴化物和碘化物;如一个药物的分布容积为40L,则这个药物可以分布于血浆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表明其在体内分布较广,如安替比林;有些药物的Vd非常大,可以达到100L以上,这一体积远远超过体液总容积,在体内往往有特异性的组织分布,如硫喷妥钠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可大量分布于脂肪组织。

3.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消除的药物则有t1/2=

4.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

5.     生物利用度F

6.  清除率CL =k·Vd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数。反应药物

          体内消除的参数。

半衰期总结 第18篇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有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法、(1-2α)%置信区间法和Wilcoxon方法。

1. AUC0~t的等效性评价

双单侧t检验:t1、t2>t1-α均成立;90%置信区间在规定的80%-125%之间。

2. cmax等效性评价

双单侧t检验:t1、t2>t1-α均成立;90%置信区间在规定的70%-143%之间。

3.     tmax等效性评价:用Wilcoxon方法得到S>Sα。

   五、缓控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内容:

   单剂量:收程度生物等效,缓控释。多剂量:达到稳态的速率以及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情况。

半衰期总结 第19篇

我国矿业近况及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探讨论文

当今矿业经济发展进入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的发展,每年矿产资源开采量快速增加,但是绝大部分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坚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高效率、高利用率地使用矿产资源。对外方面“成本会计”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论文】我国还需要继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矿业资源类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鼓励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开发,将会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1全球矿业经济发展近况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的全球化会促进矿业的全球化,但是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单独一个国家或地区无法实现矿产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分配,只有国际化才能实现矿产资源最佳配置。矿业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球矿业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全球矿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矿业资源加速从矿业资本输出国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另一方面,掀起了矿业企业兼并整合的'浪潮。矿业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像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跨国勘探、开发,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矿业公司跨国购并和上市,矿业资金跨国流动,大型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多国多家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开采矿产资源所带来的矿业环境科学保护,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企业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做到严格管理和执法,以提高矿山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2我国矿业经济的特点

目前我国矿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二元结构”,“二元结构”中的一元是“国有大矿”,国有大矿的起点比较高,但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比较慢。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国有大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负担沉重,税费负担过高,煤矿国有体制改革较为落后,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国有大矿的发展发展缓慢。

其中“二元结构”一元是“乡镇小矿”,它的起点比较低,但是近些年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依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陈旧,管理不科学,投入不够,后备资源短缺,可称之为“难以为继”。“国有大矿”和“乡镇小矿”之间存在着非良性的竞争,而乡镇小矿凭借劳动对资本的极限式替代,使其在竞争中具有低成本优势;反之,国有大矿则有着高成本劣势,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乡镇小矿退出历史舞台之前,将会导致一些国有大矿被迫关闭、破产。双方竞争会使我国矿业经济出现激烈的振荡,虽然现在矿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矿业经济总体表现为生产能力总体下降趋势的波动,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任其发展和自发的调节,我国要付出矿业经济振荡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高昂代价。现在的发展是以两者整合为主,目前山西等一些煤炭大省准备整合小型的煤矿,使得煤炭的发展进入正常化、规范化,同时可以进行绿色发展矿业经济。当然经过振荡之后,两个单元会走向结合,重新塑造中国矿业经济结构,再走向正常的发展之路。

3我国矿业经济仍需宏观调控

中国矿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宏观调控,一种较好的联合的方式是以“国有大矿”为核心企业,以使得“国有大矿”与“乡镇小矿”的联合,以其他国有矿业企业和乡镇矿业企业为紧密程度不等的成员企业,组建以地域关联,以矿种关联为基础,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矿业企业集团。

在联合之后的矿业集团的内核心企业,这样可以使得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及松散层企业的内部,实现“在非关键工艺环节”劳动力合理充分替代资本,而发展成新的二元结构矿业经济模式。在联合后的矿业企业集团内部,可以通过集中选冶、加工,将先进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机械设备集中配置。

4树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其中有些专家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称为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因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高效率地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不以减少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为基础。

矿产资源的节约型、高效率开采是矿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确定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到国外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取得新成效,使得这些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我国还需要继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矿业资源类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且鼓励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开发,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工程服务,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地大物博的概念,是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但时过境迁,现在我们的国土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有1/3天然不可居住。建国以来,土地又因水土流失减少了1/3,现在可居住的国土面积是30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反而增加了几倍,从四万万同胞增到13亿。很多人口学专家认为,中国人口在两三亿比较合适,7亿就是极限,实际上我们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13亿多。更不幸的是,人口增长得最快的地区,往往又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也是全国生态屏障最重要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生态难民最主要的产生地区。

了解当前现状后,我们首先谈能源问题。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孪生兄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全世界几千年来战争主要为两个目的而打:一个是为意识形态,如宗教战争、西方民主化输出等等;再一个就是为了资源,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为此而打的。

半衰期总结 第20篇

①道南效应:由于蛋白质和药物均带电荷,膜两侧药物浓度即使在透析达到平衡后也不会相

            等。采用高浓度的缓冲液或加中性盐溶液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效应。

②药物在半透膜上有无保留:药物与膜的吸附影响因素较多,结合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特点及膜的化学特性,当结合程度很高时,就会对结果影响较大。可设立一个对照组,考察药物与半透膜的吸附程度,如果吸附严重,就应该考虑换膜或者采用其他研究方法。

③空白干扰:有时从透析膜上溶解下来的一些成分会影响药物的测定,如用紫外或荧光法,

            因此在实验之前应该对膜进行预处理,尽可能去除空白干扰。

④膜完整性检验:透析结束后,要检查透析外液中是否有蛋白溢出,即检查半透膜的稳定性,

                如有蛋白溢出,需换膜重复实验。

⑤实验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平衡,故最好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以防蛋白质被破坏。

半衰期总结 第21篇

是药物以恒速静脉滴注给药的一种方式,血浓C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稳态Css。 (K0为滴注速率,x为体内药量,k为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动力学特征:

①血浓随时间递增,当t→∞时,e-kt→0,血液浓度达到稳态,Css=K0/kV

②稳态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滴注速率, Css和k0成正比。

③到达稳态所需时间取决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而与k0无关,当t= t1/2时,c=,

  当t=  t1/2时,c=,即经过 t1/2时即可达到xxx的99%。

④期望稳态水平确定后,滴注速率即可确定:k0=CssVk

半衰期总结 第22篇

环境科学学科实践能力提升途径论文

1完善与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该平台的功能,充分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平台的作用,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最可靠途径。

(1)实验与研究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有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毒理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固废物实验平台、水处理实验室、大气控制实验室、膜技术实验室等。实验室为学生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2)实践教学基地: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持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废水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格证书等。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平台。

(3)产学研基地:杭州博世华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多项废水和废气治理技术、固废物处置技术。通过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科研力量与企业的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4)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与杭州市多家环保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等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提供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

2认真实践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将这些具体环节进行有机衔接并有序地认真实施,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本专业理论课程之前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其他各实习环节的基础。环境科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安排了20个学时的认知实习,通过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对课程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环境科学实践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特别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报告的总结和分析,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3)课程设计:设置了3周的环境科学专题课程设计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的知识,通过必要的参考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去解决环境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4)毕业实习:在大四第一学期学完全部专业课后,组织学生分别到各环保公司、各生产现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思想认识。

(5)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设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四年学习基础和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应用。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包括文献的调研总结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学术论文的演讲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6)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暑期进行了“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以及环境人才需求特点分析”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开展主题班会,增加了同学对专业的了解,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7)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生专业介绍时也介绍学院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与专业老师接触,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实验,也可以跟专业老师共同探讨,选定题目,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环境。

(8)其它:在教学体系培养中,专业教师也结合课外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的.衔接

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有效实施,依赖于对实践教学改革内涵的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实践课程的准确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特色的显现。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论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安排上,学生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等各实践环节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指导,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真正结合。

4结语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很大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潜在巨大的。但在实际环保工作中也暴露出了我国高等环境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社会适应性较差,就业渠道单一等[4]。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途径的模式,配合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探索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

(1)针对性原则: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实践教学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技能培养方案。

(2)实用性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3)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原则:实践教学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还应包括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半衰期总结 第23篇

3.学科引用半衰期

学科引用半衰期反映某学科对距今哪一段时间内的文献比较关注,通过参考文献中的时间跨度和累积比来计算。某学科的引用半衰期短就说明该学科的文献更关注近期发表的文章,研究成果更新速度比较快;反之则说明该学科对发表时间久的文章更关注。本文将学科引用半衰期定义为:某学科在T年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的50%(较新那部分)在最近(以当年为第0年)多长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根据学科引用半衰期的定义,学科引用半衰期(H1)的计算方法如下:

Hl=A+(50%-B)/(C-B)

其中A为累积百分比接近50%的年数;B为累积百分比最接近50%的那年的累积百分比;C为累积百分比刚超过50%的那年的累积百分比。

如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学科以20为起始年,累积百分比最接近50%的是,为(见表1),因此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学科年的引用半衰期为:

Hl=6+(50%)/()=年。学科被引半衰期是指某一学科文献在指定年份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文献发表的时间跨度。本文将其定义为:某学科在T年(通常为一年时间内)被引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以当年为第10年)多长时间内发表的。某学科的被引半衰期越长,说明该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越慢,该学科文献能够被利用的时间越长;反之,该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越快,该学科文献能够被利用的时间越短。

从引用半衰期来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学科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研究,并借鉴这些基础学科的成果来完善自身研究;其次,该学科性质偏向于基础理论研究,对经典的、成熟的理论成果更感兴趣,所以环境科学理论的引用半衰期长。在分析该子学科下位类环境物理学的引用文献之后发现,引用文献中包含大量早期文图书和文献资料,因而使得该子学科半衰期较长。

与其他学科相比,环境保护管理学科的引用半衰期最短,该学科包含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环境与清洁生产等子学科,这些学科性质偏向于技术与应用,这类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学科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引用的文献比较注重时效,所以这类学科的引用半衰期较短。

从2010年至20各子学科引用半衰期变化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出环境科学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基本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环境科学学科的.文献老化的速度在减小,学科成果的生命周期在延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学科研究的连续性不断增强。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环境科学学科成立年代短,其现有成果是在物理、化学等成熟学科的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个是环境科学学科的研究重点很明确,就是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新的研究一般就会从公认的机理或工艺上加以改进,因此整个学科的研究都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以“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这一子学科为例,从CNKI检索到的该分类号下被引量最高的一篇文章是1995年发表的,而该文章的引证文献中2010年之后发表的大约占到35%左右。

4.环境科学学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和上述学科被引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环境科学主要子学科2010年至年被引半衰期情况。

可以发现,环境科学各子学科2010至2012年被引半衰期数值中,环境保护管理学科的被引半衰期最短,三年平均约为年;而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学科的被引半衰期最长,三年平均大约为年;其余学科被引半衰期相差不大,基本在4年左右。

环境保护管理学科的被引半衰期最短说明该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较快,该学科文献能够被利用的时间较短,与前文说明该学科性质偏向于技术与应用,引文注重时效性是一致的。而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学科被引半衰期最长就说明该学科文献老化速度较慢,该学科文献能够被利用的时间较长,该学科的生命周期较长。结合发文及引文量(见表5),可以看出相对较少的总发文量其总被引次数却很高,这表明该学科的发文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其中该学科的一篇文献《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被引用1075次,这篇文章包括对生态补偿理论的补充、应用、法律制度的完善等等,在环境保护相关研究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社会与环境学科和灾害及其防治学科的被引半衰期都较长,仅次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学科,可以发现,这两个学科的发文量相当,但总被引次数相差很大(见表5),这与两个学科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社会与环境学科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环境与社会资源,这一学科的文章广泛被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科学、农业经济等。

本文从半衰期概念的角度引入了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环境科学学科文献老化的研究中。利用CNKI数据对环境科学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进行了分析,发现整个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大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环境科学的各子学科中,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最长,而环境保护管理学科引用半衰期和学科被引半衰期最短。对比各子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大小后,可知环境科学各子学科的学科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存在一定关联,即学科引用半衰期较高的子学科其学科被引半衰期也相对较长。

半衰期总结 第24篇

1.  P450酶是一个多功能的酶系:可以在催化一种底物的同时产生几种不同的代谢物;

2.  P450酶对底物的结构特异性不强:可代谢各种类型化学结构的底物;

3.  P450酶存在明显的种属、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4.  P450酶具有多型性,是一个超级大家族:

5.  P450酶具有多态性:即同一属的不同个体间某一P450酶的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可将

                       个体按代谢速度快慢分为强代谢型EMs和弱代谢型PMs。其中

                       CYP2D6和CYP2C19呈现出典型的多态性。

6.  P450酶具有可诱导和可抑制性。苯***可诱导,特非那定可抑制。

半衰期总结 第25篇

对参比制剂的要求:进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时,选静脉注射剂作为参比制剂;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时,首先考虑选择国内已上市的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或背仿制的制剂作为标准参比制剂。只有在国外没有相应制剂时,才考虑用其他类型的制剂作为参比制剂。

对受试制剂的要求:①体外释放度、稳定性和含量合格;②安全性符合要求;③必须有主管部门的批文;④受试制剂应为中试放大产品,经稳定性检查合格,报送生产的同批制剂。

半衰期总结 第26篇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下的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粗放式的方式,使得环境问题愈加的突出,沙尘暴、雾霾等天气状况对于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也造成了影响。因此,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家以及社会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得我国的环境现状得到了明显好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协调,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了综合国力,但是仍旧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在发展中对于各种能源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使得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增加,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工业生产中造成的废弃物、有毒气体以及污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虽然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于建设用地愈加的需求,使得森林数量大幅度减少,植被的覆盖率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加剧了荒漠化、盐碱化的现象,出现了水土流失的情况,这也与环境保护理念相违背。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与日增,然而由于工业生产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得我国的水资源逐渐呈现出短缺的趋势,甚至一部分受到污染的水源进入到饮用水当中,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也是当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背景之下,我国的社会经济仍旧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当中,经济粗放式的增长,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能源的过度消耗,与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导致大量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局势,国家以及社会等都需要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环境保护质量的提升,构建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氛围,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经济发展条件下环境保护的策略

源头治理

现阶段要想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正确认识到经济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逐渐加强产业结构的转型,使得产业由资源消耗逐渐实现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由污染密集向着清洁生产的转变,构建出生态性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方式,降低高耗能产品的能耗,或采用其他产品进行替代,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节约产业生产中的资源,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同时,加强对产业生产中废弃物的处理力度,使得废弃物无害化的排放,并加强循环利用,促进产业的优化发展。最为典型的循环经济案例就是“桑基鱼塘”这一发展模式在于,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实现养蚕、桑树种植以及养鱼等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操作中利用桑叶进行养蚕,蚕的粪便又能够为鱼提供相应的养料,而鱼塘中淤泥还可以为桑树提供生长的土壤环境,从而使得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既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又能够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加强过程控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得环境受到污染,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在确保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当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质量。例如,在制浆造纸行业,淘汰落后的漂白技术,引入无氯、低氯漂白工艺,减少AOX等污染的产生;在火电行业,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采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

加强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主要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以及生产过程的末端,针对造成环境破坏污染物的治理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阶段,末端治理能够有效的消除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效的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需要将污染控制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提高经济发展中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加大对污染治理投资,提升污染物处理的效果,从而加强对环境保护。例如,在对土壤进行质量的过程当中,生物堆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生物堆技术主要是利用人工强化的方式,有效的对石油烃等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分解,使得污染物发生降解。

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

半衰期总结 第27篇

一、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内容:ADME ①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②全身分布情况及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③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及其结构、主要代谢途径;④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速率和排泄量。

目的:阐明新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并提供新药在体内的一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进而揭示新药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性。

意义:①为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确保临床研究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②为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提供重要的线索,有助于了解药效或毒理的靶器官,阐明药效或毒性产生的物质基础,进而为新药的开发提供线索,对发展更为安全有效的新药及拟定解毒措施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物料平衡: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去向。

半衰期总结 第28篇

对我国资源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论文

1.资源与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在恢复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从现在起至二十一世纪中叶是我国的三步走的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总体经济目标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了完成这个经济发展目标,有关部门要协调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而这种观念也是我国政府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髓,关键是要协调和平衡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以牺牲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追求短期的发展结果,而是要从社会和自然的角度出发,寻求发展中的平衡和共生共荣。人类社会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种情况下人类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不破坏资源和环境的平衡的情况下,寻求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能源危机,我国也不例外,最突出的表现为我国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已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化工和矿物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作为人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水资源,也呈现出短缺的趋势。此外,由此引发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表现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质量下降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由于各种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总体国民经济的增长量的百分之八左右,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作为占我国工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化石能源与矿产工业,其每年因资源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占我国经济产值的百分之十七,不难看出,解决了环境和能源问题,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我们要想搞好经济建设,就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寻求更加科学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并且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来有效维护经济发展的成果,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入更加理想的轨道,更快的实现我国的三期发展目标,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跻身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之列。

2.我国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的现状

我国有关专家和学者在资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基于我国自身的环境资源的特点和形势,全国的资源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阐述:

研究队伍的专业性和丰富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源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经验丰富的研究队伍和教学队伍。这其中不仅包括各大高校的专业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还包括各种中青年骨干,可谓是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创新型人才。此外,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也相对完善和丰富,不仅包括包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绘、地理、水文等专业知识,还包括、生态、空间、大气、海洋和环境科新工程等新兴学科。就我国目前的院校设置情况来看,在这些从事资源和和环境研究的单位中,已经有二十八所院校开设了资源与环境学院,其中有资格和能力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的学校也突破了十五所,这无不显示着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发展状况正朝着更规范和系统的方向前进。

我国具有许多世界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

自古以来我国就被喻为资源大国,并且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面积的特殊性,使得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跨度较大,也造就了我国的独特资源结构,使得我国的各种资源和能源在世界整体自然环境中起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最常见的如对全球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青藏高原;大面积的黄土高原和岩溶地区;面积广大的内陆干旱荒漠;活跃的大陆内部地震;绵长的海岸线和宽阔的大陆架及其典型的边缘海盆;濒太平洋成矿带;时代较完整的地层剖面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独特的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及其从热带到寒温带、从湿润到干旱区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等等。

研究工作有着雄厚的区域观测能力与调查工作基础的依托

我国从事资源和环境方面专门管理部门众多,象_、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_、_、_、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中科院和高等院校,这些部门和单位有着长期、雄厚的观测与调查能力和工作基础,这对作为应用基础性的资源与环境科学不仅提供了获取数据的保证,也成为发展这一科学的重要力量。尽管我国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明显的,主要表现在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跨学科研究较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研究不够,年轻、高层次的综合型学术带头人亟待增加;资料数据和仪器设备的共享缺乏保证等。

3.我国资源与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正跨入全球化、系统化、定量化的新时代,其研究方式和研究重点都在发生重大的改变。笔者经过认真分析和总结,认为其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种表现:

整体观、系统观的研究思路得到加强

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正在跨越以往各类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开始把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不仅研究其自然属性,而且加强对其社会属性的研究;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特别是重视选择典型区域进行深入连续地观测,揭示人类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政治化等过程对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并在高精度观测数据基础上,引入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建立动力学模型,为可持续性的资源开发与环境改善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和专项计划的组织方式成为主流

以往对单一资源或环境问题的单一机构、单一学科研究方式被针对单一或综合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联合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工程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跨学科、多部门研究方式所替代;并且无论在国际科学界还是在各国国家研究组织中,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往往是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计划来完成。

研究的突破越来越依赖于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积累与分析

半衰期总结 第29篇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通常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而碱性药物与α1—糖蛋白结合,中性蛋白和酯蛋白结合;有些药物还可以和组织蛋白结合如Y蛋白。

半衰期总结 第30篇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分析论文

0 引言

1 安庆师范学院原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安徽省内第一个设置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原来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基于国内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目前就业市场分析,我们逐渐认识到原来的人才模式培养上尚存在着与市场要求不完全一致的方面,如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实践环节相对薄弱;选修课程门数较少,学科体系虽有特色,但存在开设课程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课程体系大而全,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选修课较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等等。近几年来,我们不断进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我国人才市场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要求。

2 安庆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新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原有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满足人才市场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改革后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采用学分制,要求学生毕业时修满学分,其中公共课55学分,专业课学分左右,实践环节23学分。除了必修环境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与评价等专业课程外,我们还设置了环境工程与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两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就业情况任选其中一个方向,专业方向课突出了实践环节,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就业需要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3 安庆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我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富特色的目标,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量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结合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些实际案例,开展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我校环境学课程是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在课堂上十分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部分章节我们引导学生收看专题资料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活动课中,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环保咨询、环保知识宣传和保护母亲河—长江活动;在寒暑假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皖江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家乡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当地环境部门处理的各种环境污染监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同学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由教师先提出一些工厂的废水水质、水量等基本数据,然后引导同学们讨论、比较不同的'处理方案,最后老师介绍目前国内外的一些处理流程及其处理效果。同学们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提高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将环境科学的相关实验进行合并、调整,减少了验证性实验数量,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并逐步实现将各个孤立的实验变成连贯性的系列实验。如在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微核试验、酶活性变化测定、叶绿素含量变化测定等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对化学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探究新问题的兴趣。在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以安庆地区的地表水、工厂污水作为研究对象,认真进行水质分析、监测,提出处理方案,开展一些设计性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自由沉淀实验数据处理工作量大、人工作图误差较大等问题,采用编程语言设计计算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机自动绘出沉淀效率与沉速关系曲线,减少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4]。

为了强化学生对各门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解,我们增加了实习时间和实习科目。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等课程均设置了课程实习。此外,还要开展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为保证获得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几年来,我校在安庆周边地区逐步建设了多个实习基地,使同学们有更多到野外或现场进行考察、实习机会。如我院与安庆市环境监测站、安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以及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安庆市啤酒厂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实习有固定场所。在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将学生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如我们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选派部分优秀学生到用人单位去实习,在工作中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近年来,我校多名毕业生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分别被安庆市环境监测站、安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录用。由于我校多年来着力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毕业生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 结束语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使得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毕业生从事环境科学方向科技开发、科技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教学效果。近年来,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始终名列学校首位,就业率也保持在95%左右,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安徽省内外的环境保护单位和大中型企业,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半衰期总结 第31篇

幼儿教育误区分析学科论文

一、目前幼儿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扶持和改革,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满足社会期待,为了更好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地标榜自己的办院特色,比如双语、艺术等特色,而这些特色不过是增设的某一点新课程或者新项目。从管理理念来看,教师的工作都要接受严格的考评,而评价制度过于机械,限制了教师工作的创新,管理者往往工作过于刻板;在课程设置上,部分幼儿园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照搬、模仿,忽视了文化差异,同时,针对幼儿的接受能力,课程的安排严重超载;从师资力量来说,虽然教师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实现理论的转化,不能够创新教学实践。

二、改善目前幼儿现状的策略

1.办出特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把幼儿园办出特色,要依靠管理者、教师、幼儿机构等共同决定,办出有特色的幼儿园,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要建立有特色的幼儿园文化,同时,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要渗透体现这一特色,将特色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更新观念,完善管理

3.探索最恰当的教育课程设计

幼儿园的课程设计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幼儿的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幼儿需要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课程。课程的设计首先要具有整体性,要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其次,课程的设置还要结合幼儿园的资源,充分挖掘家长、社会等资源。

4.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导,只有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以及道德素质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幼儿园要定期举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还应该鼓励教师进行合作研讨,共同提高教育能力。

半衰期总结 第32篇

公民环境科学素质内涵分析论文

公民的环境科学素质对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型社会xxx非常重要的意义,公民普遍具备较高的环境科学素质不仅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保障,也提供了强大的行为实践推动力。但是,目前对于环境科学素质的表述却并不统一,甚至与环境素养、环境意识等概念混用,使得环境科学素质显得无准确意义,极大的影响该概念的传播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本文仅对环境科学素质的内涵和层次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一、环境科学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我们认为,环境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并在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理性分析、科学判断所形成的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行为能力和行为践行水平的综合反映。

理论上,一个具备较高环境科学素质的公民应该是掌握了必须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方法,崇尚并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面对现实与未来的环境问题,均能够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掌握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方法,以及可查询的科学证据与信息,进行综合的、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给出现实环境中的最优行为选择倾向,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理性的环境保护理念、态度和一定的环保行为能力,而且能够在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持选择,积极践行。

二、环境科学素质的内涵分析

环境科学素质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不是简单的环境素质、环境意识等概念,也不是仅仅在科学素质定义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环境保护领域的限定范围。

首先,环境科学素质确立了“科学性”在环境科学素质形成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在学习和掌握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要具备科学精神和思想,并在科学精神和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实际面对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并通过这个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内化形成个人的、系统的、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以及与个人行为能力水平相平衡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付诸实践的行为预期。“科学性”将伴随整个环境科学素质的养成过程和实践过程,它既是环境科学素质养成的基础,也是环境科学素质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的保障。

其次,强调了“意识”是在科学分析、判断过程中内化、升华而形成。环境科学素质定义中的“意识”与简单的、朴素的初级环境保护意识有着明显区别。简单的、朴素的环境保护意识没有科学知识基础,他可以来源于社会舆论宣传的口号,来源于人类潜意识对美好资源环境的向往,来源于生产、生活中个人利益的驱使,或者是个人的生活习惯与风俗等等,例如人们对青山绿水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保护,对个人生活空间的爱护以及由此产生的废物管理和处置习惯,由于生存地区资源限制或经济原因导致的对资源的节约意识等等,这些“意识”的形成没有经过科学分析、判断和升华的过程。这种朴素的意识往往在面对某一特定的问题或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时显现明显。因此,在将这种意识独立于理论基础和形成过程之外,作为评价个人和社会整体意识水平的测量尺度时,往往会给出一个全社会“环境意识较高”的假象,这种“较高的环境意识”在没有科学知识支撑的情况下,缺少了“意识”向“行为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说,这种朴素的初级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整体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而环境科学素质中的“意识”,是一种科学的意识,是经过科学的洗礼后,内化而升华的环境保护意识。相比于朴素环境意识它具备了三种特点:一是环境科学素质中所指的环境保护意识脱胎于个人的学习、分析和实践过程,具有良好的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具备了情况判断和指导行为的能力;二是环境科学素质中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动态的、广义的,不限定于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具体环境问题,这种意识在不同的领域,面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时均可以重复显现并发挥作用,三是环境科学素质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的同时,将伴随着行为能力的生成,意识与行为能力相伴相生。这个特质极大的提升了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三,将“行为践行水平”作为环境科学素质的核心落脚点。国外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核心落脚点是“对科学的理解和支持”,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落脚点是“行为能力”,环境素质的核心落脚点是“正确的环境行为”,环境意识的落脚点是“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上述观点都是基于“意识决定行为”的理论基础,认为“有意识+有行为能力=有行动”。这个观点在大多数社会行为领域都是成立的,但是在环境保护行为的实践中,“有意识+有行为能力”的简单组合距离有行动不仅不能划等号,而且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从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到行为的实践要受到成本因素和其他自然人为环境保护行为实践率的影响。因为个体在选择是否践行环境保护行为时,不仅仅要考虑各种成本因素(例如经济成本、个人舒适度等),很大程度还要考虑他人不采取环境保护行为对自身采取环境保护行为产生的损失和抵消作用,进而可能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践行环境保护行为,从而导致全社会都不践行环境保护行为的困境,这种结果使得仅仅关注于“有意识+有行为能力”的环境科学素质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公众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也具备节约用水的行为能力,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公众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共厕所、宾馆)或家庭生活中(如过度洗澡、洗衣等)不选择节约用水的行为。又如近年在我国形成的垃圾焚烧、X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公众的不支持行为,这种“有意识+有行为能力”的组合,社会调查的结果分值很高,但是这种“虚高”的意识和行为能力,对于环境的改善是完全没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本文将“行为能力和行为践行水平”纳入到环境科学素质的概念中来,而不是将践行水平作为环境科学素质的外在表象来研究。这种环境行为的实践,是在科学意识和行为能力的支撑下,克服了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阻碍而发生的纯粹的环境保护行为。

三、环境科学素质的三维理论模型

环境科学素质包含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和方法、环保意识和态度、行为能力和践行水平三个维度。

(一)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和方法,是指对环境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对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过程和分析方法的基本了解。知识层面要求理解与环境保护柏关的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术语和概念,了解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通用技术名词和术语;方法层面要求能够理解环境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常用环境保护技术方法,理解环境科学证据与结论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分析方法。

(二)环保意识和态度,是指对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环境行为转化的原动力。本研究所指的意识和态度,是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意识和态度,而非简单的原始朴素意识和态度,要求公众具备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科学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客观理性看待环境问题,理解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并能够清醒认识到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行为能力和践行水平,是指基于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了解,能够对环境事务做出客观判断、理性处理以及正确践行的能力。行为能力包括学习查阅能力、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个人行为的约束能力、公共事务的参与能力以及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抗拒能力;践行水平包括个人环保行为的实践与持久性、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环保行为的实践和持久性,强调自觉去践行。

四、公民环境科学素质的层次结构分析

研究者们对科学素质的层次结构,有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可以从“有、无”来判定。类似于文盲和脱盲,一个人或者具备科学素质或者不具备科学素质,这两种状态之间可以有一个明显的划分界限。另外一种观点是通过科学素质的高低来衡量和划分层次,认为科学素质不是简单的“有或无”的关系,而是“高或低”的关系,可以根据高低水平划分不同的层次结构。

本研究认为,仅仅通过简单的“有或无”来衡量环境科学素质,或者通过“高或低”的标尺来描述环境科学素质,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公民环境科学素质水平。因为环境科学素质是一个综合素质,是个人多方面素质、意识态度以及行为的综合反映,我们认为,环境科学素质用“处于不同的状态”来定义更加合适。按照三维结构模型,公众的环境科学素质水平,可分为如下状态,。如表所示,三维结构维度的排列组合共计得到了8种结果,其中三维结构内容均为“无”的情况,可以视为完全没有环境科学素质的状态,是一种“启蒙状态”,从目前社会环境与调查结果来看,这种人群数量非常少,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第二种到第八种组合的结果,都可视为为“有环境科学素质”,根据每个维度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7种结果。其中第五种和第七种结果是一种理论模型下产生的结果,现实情况中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我们很难理解和解释为什么会有环境科学知识和方法都合格的人,没有一点环境保护的意识态度和行为能力,也不能解释掌握一定环境科学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具备行为能力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的人,会没有正确的环境意识和态度。因此这两种组合结果也没有研究和分析的必要。第三种和第四种组合结果,我们可以命名为“本能的环保行为”和“朴素的环保行为”,这两种行为都缺少科学性指引,因此可将这两类人群合并为“朴素的环保行为状态”来研究。下面,将详细对四个典型状态人群进行分析:

(一)朴素的环保意识状态

就个体而言,目前大多数的公众都处于这个状态。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从媒体、社会宣传得到的零散(甚至缺乏科学依据的极端环保理念)信息,形成目的性简单(以对自身有益为主)的环保意识和态度。这类人群很容易在各类调查、访谈中表现出对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与关心,对环保事业发展的支持与理解,但是在具体怎么参与、如何参与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尤其是面临自身利益的时候,则出现困惑甚至非常矛盾的选择。例如生活垃圾的处理,公众都会表现出支持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无害处理,但是当要在自家附近建立焚烧厂或填埋场时,则表现出极度的反对和不理解。社会上称之为“邻避运动”,其实这是朴素环境保护意识,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保护问题后,非理性意识被迅速放大和极端化的表现。这种意识水平,参杂上其他社会因素,例如政府公信力、社会阴谋论、以及缺少科学依据的舆论引导时,会迅速的演变为行为人自以为“科学、合理、正确”的社会行为。比如垃圾焚烧厂的建立,只要有极少数人随便抛出一个“焚烧有害”的所谓科学结论,就迅速的将公众的朴素环保意识唤醒、扩大,演变为缺少理性的公共社会事件。这说明缺少科学知识支撑的朴素环境意识,某种程度上是在增加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在缺少科学知识支撑的环保意识面前,公众通常无法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科学判断,很容易被误导并相信错误的信息(心里学上都是倾向于向更坏方向发展的,也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念),这时的科学证据、论断和专家的科学解读,均会被强大的公众集体意识绑架,进而被孱弱的社会公信力等社会因素削弱的毫无说服力了。因此,这类人群是最需要加快开展素质提升,提高其知识水平,以期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和态度。

(二)朴素的环保行为状态

处于这个状态的公众基于道德约束、社会规范等原因形成了浅层次的环境保护行为。以个人行为为主,是一种无意识、无科学基础、未经过深度思考和选择而发生的行为(从众的行为)。主要包括两类明显特征的人群,一类是生产者,以个体生产者为主,他们出于利益需求,例如高附加值、高利益的环境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促使他们选择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另外一个人群是以追求时尚为主的消费群体,他们在概念炒作的指引下,以追求时尚、高端生活为主要导向,选择有机食品,选择有环保理念的时尚产品。这个群体的行为虽然不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其现实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环境有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社会环境行为的养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行为践行氛围。尤其是一些环境意见领袖的环境行为的选择,他们在毫无科学理念支持的前提下,通过个人的号召,带领某个村或者社区的一部分人,按照意见领袖的思想,直接开展了环保行为的践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行为虽然不能对全社会形成真正的影响,但是他对促进社会的环境行为的养成,科学的环境意识的形成,是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的。

(三)科学的环境意识状态

这个状态的公众基于科学知识、方法的学习和了解,经由个人思考、分析、判断、选择,内化而形成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具有科学的环保意识和态度的群体,以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群体为主。这类群体人员数量不够庞大,基于个人素质的综合修养,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或者具备较高的科学知识储备,潜意识中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环境保护理念。这类人群可能出于各种个人的、社会的因素干扰,使他们仅仅停留在高意识(或者高意识的形成状态),他们喜欢坐而论道,却很少起而行之。或者刚刚打算起而行之,又觉得自身力童过于渺小,又继续坐而论道。这类人群是缺少一个“起而行之”的社会氛围。只要时机成熟,可以迅速成为环境保护的实践者和中坚力置。这类人群,如果遇到第一类人群,会很愿意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却不会引领大家一起践行。他们遇到第二类人群,会在意识的感召下,迅速的加入到第二类人群的行列中,并帮助第二类人群提升行为的科学性,一边传道授业解惑,一边进行具体实践。

(四)科学的环保行为状态

这个状态的公众是真正具备环境科学素质的人群。基于科学知识、方法的学习和了解,经由个人思考、分析、判断,选择,形成对复杂环境问题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能够给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并能够排除感情、习惯、经济等因素干扰,赋予实践。这种状态是个人环境科学素质的最高状态。

五、结语

个体环境科学素质的社会价值不能仅放在个体发展和单线的水平发展状态来分析,其社会价值是通过群体的综合表现来实现的。因此,在环境科学素质概念基础上,需要综合考虑个体与个体、群与群体的相互影响及社会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建立个人环境科学素质水平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互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