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1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xxx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xxx。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xxx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xxx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xxx,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xxx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xxx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xxx来的愿望。
3、xxx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xxx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xxx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xxx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2篇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xxx和炎帝,人文初祖——xxx(原因:四发明)
二、尧舜禹的“禅让”
三、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xxx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xxx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xxx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xxx桀,xxx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xxx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xxx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xxx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xxx须服从xxx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xxx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xxx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士兵,以“尊xxx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xxx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xxx
1.战国xxx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xxx、魏、xxx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xxx之间决定性战役是xxx之战。xxx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xxx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xxx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士兵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xxx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xxx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xxx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xxx扫六合”
一、xxx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xxx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xxx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xxx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xxx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xxx,削弱了诸xxx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xxx“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xxx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xxx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xxx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xxx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_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xxx。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xxx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xxx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xxx通西域后, 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xxx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xxx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xxx立
1.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xxx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xxx立的'局面形成:220年,xxx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xxx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xxx称xxx,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xxx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xxx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230年,xxx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xxx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xxx西晋。
4.xxx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xxx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_,前秦xxx苻坚用汉人xxx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xxx自立为帝,国号“xxx,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xxx个xxx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xxx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xxx,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和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xxx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xxx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xxx,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xxx,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xxx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xxx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3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xxx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xxx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xxx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商的首领成汤发动_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xxx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xxx把都城迁到了xxx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xxx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xxx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xxx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xxx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xxx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xxx,参加周xxx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xxx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xxx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_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xxx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xxx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xxx权衰落,周xxx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xxx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xxx,晋文公,楚庄xxx,吴xxx阖闾,越xxx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称为“春秋五霸”
4:xxx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xxx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xxx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的第一个霸主.
6:xxx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xxx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xxx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xxx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xxx阖闾任用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xxx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xxx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xxx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xxx主要有齐、楚、燕、韩、xxx、魏、xxx,历称为“战国xxx”.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xxx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xxx”和xxx之战等战役,战国时期出现xxx、白起等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xxx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xxx占领也无力夺回,xxx深感耻辱,决心xxx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xxx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xxx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xxx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xxx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 韩,xxx,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xxx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xxx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l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xxxxxx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xxxxxx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xxx自立为xxx,建立了xxx_.
三:xxx,xxx牺牲后,xxx,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xxx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xxx的主力.
四:公元前2,xxx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xxx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xxx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的学习方法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4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 青铜时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3利簋[guǐ]
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清朝人xxx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xxx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注释:春秋,xxx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xxx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xxx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1)周xxx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2)xxx再听从xxx命,各自为政;
(3)xxx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xxx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xxx室地位下降,大的诸xxx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_面,实际上取代了xxx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xxx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xxx、晋文公、楚庄xxx、xxx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xxx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xxx)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
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xxx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xxx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5篇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_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_
(一)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_;
3、“xxx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xxx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xxx亡的原因:xxx 暴虐成性、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xxx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 殷 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xxx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 治:分封制
农 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xxx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xxx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 《春秋》 《战国策》西汉xxx编写 内容周xxx的分封:“授民授疆土”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xxx,治理诸xxx,保卫周xxx。…… 血缘关系的亲疏 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 依据 分封人员 A、加强周xxx室与各诸xxx的经济、文化联系。 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二、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xxx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 军队、刑法—暴力手段 礼仪教化—怀柔政策 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 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春秋五霸与战国xxx “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xxx秋 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xxx国 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 xxx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 (前770--前476 )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xxx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xxx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xxx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一、xxx称霸
1、xxx首霸原因:
政治经济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
策略手段 提出“尊xxx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
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
2、xxx完成霸业的标志 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
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 前632年 ——以少胜多(退避三舍)
2、楚庄xxx称霸:邲之战 前597年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xxx则已,一鸣惊人)
3、xxx称霸:彻底失败
4、xxx称霸西方;xxx争霸江南
三、合纵连横
1、战国xxx 三家分晋:xxx、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xxx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
2、xxx(名称, 位置)
3、合纵连横
xxx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xxx中最强大的国家。
著名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
著名的连横家:xxx的公孙衍、xxx
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
原因:
①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xxx室衰微。
② 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
③ 诸xxx的实力增强。
目的 :
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xxx的支配权
性质 :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铁制工具和牛耕
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
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千耦其耘——公作则迟
个体农耕——分地则速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xxx——xxx悝;楚国——xxx;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
三、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
(2)各诸xxx为了xxx兵,相继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xxx兵、xxx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 xxx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
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军事上:xxx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体原因 :a xxx的支持 b 变法内容的适宜c 商鞅策略的正确d 人民的支持
2、深层次的原因:
a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 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xxx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
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
(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xxx。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xxx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xxx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xxx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xxx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xxx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xxx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xxx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xxx,虽然名存实亡,但是xxx过去享有的,却是一些较大的诸xxx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xxx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xxx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xxx,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xxx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xxx、xxx、晋文公、xxx、楚庄xxx,历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xxx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xxx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xxx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xxx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xxx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xxx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xxx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xxx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xxx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xxx、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xxx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xxx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xxx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三、战国xxx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xxx,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xxx秦燕xxx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xxx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xxx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xxx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xxx之战和xxx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xxx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xxx的进攻了。
小练习
1.东周开始于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xxx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xxx
3.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xxxB.晋文公C.楚庄xxxD.越xxx勾践
4.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xxx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5.“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xxx之战D.xxx之战
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点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xxx是我国历的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xxx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
小练习
1、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原始社会B夏朝C商朝D西周
2、西周的青铜器主要用途是()
A用来烧炭火取暖B用来祭祀祖先C用来喝酒D用来装饰房间
3、下面哪一样物品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A铁器B石器C木器D瓷器
4、我们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哪个朝代开始已经有了()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5、下列食物中,在xxx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
夏商西周的兴亡知识点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xxxxxx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xxx周幽xxx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xxx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xxx。
约公元前1600年,xxx桀,xxx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xxx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叫西周。
小练习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私天下”始于
A.xxx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xxx朝
B.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
C.启利用家族权势成为夏朝第二代国xxx
D.商汤灭夏以后
2.商朝的起止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C.公元1600年-公元1046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3.商朝历曾多次迁都,盘庚将都城迁到
A.阳城B.亳C.殷D.镐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7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xxx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xxx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xxx。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xxx战国(13-40)
1、公元前2070年,xxx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xxx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xxx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xxx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xxx、晋文公、楚庄xxx、吴xxx夫差、越xxx勾践。P30—32
11、xxx提出“尊xxx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13、战国xxx:齐、楚、秦、燕、xxx、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14、公元前260年,秦xxx之间发生了xxx之战,xxx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xxx的进攻。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xxx);都城:长安
2.统一时间:589年;统一标志:隋灭陈;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灭亡原因:xxx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时间:6;事件:xxx在江都被杀.
知识点二:xxx统治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
知识点三:隋朝大运河
修建者:xxx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xxx朝对全国的统治.
各段名称: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重要城市: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四:科举考试
xxx: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xxx: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年;建立者:xxx渊(xxx);都城:长安。
2.xxx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
3.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
(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xxx),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称之为“贞观之治”.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
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
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
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二、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_、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8篇
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千年?,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始农业(种植作物)?种植水稻 ,房屋样式? ,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原始畜牧业?(饲养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2. 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始农业(种植作物)?种植粟?,房屋样式? ,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原始畜牧业?(饲养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原始手工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