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篇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xxx个数或xxx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xxx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xxx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xxx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xxx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xxx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xxx数是:-a2.
有理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
1.有理数:
(1)凡能xxx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xxx定是负数,+a也不xxx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0和正整数;a>0a是正数;a<0a是负数;
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xxx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xxx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xxx个是另xxx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xxx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2篇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不等式: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xxx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xxx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用不等式表示:xxx般的,xxx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xxx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xxx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
6.解不等式可遵循的xxx些同解原理
(1)不等式F(x)
(2)如果不等式F(x) (3)如果不等式F(x) 7.不等式的性质: (1)如果x>y,那么yy;(对称性) (2)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 (3)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则) (4)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5)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6)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 (7)如果x>y>0,m>n>0,那么xm>yn (8)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 8.xxx元xxx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xxx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xxx元xxx次不等式。 9.解xxx元xxx次不等式的xxx般顺序: (1)去分母(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3)移项(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0.xxx元xxx次不等式与xxx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xxx般先求出函数表达式,再化简不等式求解。 11.xxx元xxx次不等式组:xxx般地,关于同xxx未知数的几个xxx元xxx次不等式合在xxx起,就组成 了xxx个xxx元xxx次不等式组。 12.解xxx元xxx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2)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xxx般利用数轴) (3)用代数符号语言来表示公共部分。(也可以说成是下结论) 13.解不等式的诀窍 (1)大于大于取大的(大大大); 例如:X>-1,X>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2)小于小于取小的(小小小); 例如:X<-4,X<-6,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3)大于小于交叉取中间; (4)无公共部分分开无解了; 14.解不等式组的口诀 (1)同大取大 例如,x>2,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 (2)同小取小 例如,x<2,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3)大小小大中间找 例如,x<2,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 (4)大大小小不用找 例如,x<2,x>3,不等式组无解 15.应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 (2)设未知数,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4)由不等式组的解确立实际问题的解 (5)作答 16.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公共解不xxx定就为实际问题的解,所以需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最后确定结果。 第xxx章有理数 xxx.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xxx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xxx般记为负数。 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xxx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xxx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 (1)凡能xxx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xxx定是负数,+a也不xxx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正、负分类: 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xxx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xxx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xxx数. 三.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xxx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xxx不可;⑶同xxx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xxx;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xxxxxx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最大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最大的正整数; ⑶最大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6.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根据点的移动,向左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减去几,向右移动几个单位长度则加上几,从而得到所需的点的位置。 四.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xxx个是另xxx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xxx个为正,则另xxx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xxx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xxx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0的相反数还是0;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xxx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6.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五.绝对值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xxx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xxx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xxx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a≤0,<═>|a|=-a (xxx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xxx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xxx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a|=0; ⑵xxx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即:|a|≥0;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 ;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或者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3)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4)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5)正数大于xxx切负数; (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 0.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xxx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xxx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xxx般地,绝对值为同xxx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xxx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xxx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xxx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 ⑵当b<0时,a+b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xxx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xxx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xxx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用结合律时的xxx些技巧: 七.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xxx: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xxx个数叫做另xxx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1(a≠0),就是说a和互为倒数,即a是的倒数,是a的倒数。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注意: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求xxx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性质);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xxx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xxx般地,xxx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xxx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xxx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八.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1)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2)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xxx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九.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十.科学记数法 把xxx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的精确位:xxx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xxx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xxx位.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xxx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xxx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xxx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xxx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xxx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必修xxx数学第xxx章知识点总结 集合与函数概念 xxx、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xxx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Î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xxx部分,;(2)A与B是同xxx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xxx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¹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高中数学棱锥知识点 棱锥的定义:有xxx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xxx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xxx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xxx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xxx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高中学数学的技巧 多做习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xxx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xxx反三。数学是xxx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xxx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有平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求有清醒的头脑,数学运算过程中的每个解题步骤都很重要,漏掉了哪个步骤都是不行的。因此,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保持xxx个平静的心态是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学会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要能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千万不能xxx遇到解不出来的题目就焦躁不安。焦躁是学习数学的大忌。 必修xxx数学第xxx章知识点总结 xxx、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xxx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xxx部分,;(2)A与B是同xxx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xxx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高中数学棱锥知识点 棱锥的定义:有xxx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xxx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xxx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xxx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xxx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第xxx章 有理数 知识点xxx 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的另xxx种分类(①定义;②符号) 想xxx想:①零是整数吗?自然数xxx定是整数吗?自然数xxx定是正整数吗?整数xxx定是自然数吗? ②零是整数;自然数xxx定是整数;自然数不xxx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xxx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 知识点二 数轴 1.填空 ① 规定了唯xxx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 比-3大的负整数是-2,-1。 ③与原点的距离为三个单位的点有2个,他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3,-3。 2.请画xxx个数轴,并检查它是否具备数轴三要素? 3.选择题 ①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 ) A整数 B负数 C非负数 Dxxx数 ②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知识点三 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 知识点四 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xx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1)xxx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xxx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由此可知:(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知识点五 有理数加减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xxx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减去xxx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六 乘除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 相乘 。 0乘以任何数,都得 0 。 2.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负因数的个数为 偶数 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 奇数 时,积为负。 3.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 相除 。0除以任何xxx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 5.除以xxx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倒数 。 知识点七 乘方 乘方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在a的n次方中,底数是a,指数是n,幂是乘方的结果;读作:a的n次方 或a 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知识点八 运算律及混合运算 1.加法交换律:a+b=b+a 1.加法交换律:a+b=b+a 2.乘法交换律:a·b=b·a 3.加法结合律:a+(b+c)=(a+b)+c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7.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 8.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 。 知识点九近似数 1.近似数:在xxx定程度上反映被考察量的大小,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意义,与准确数非常地接近,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近似数。 2.近似数的分类 (1)具体近似数(如、 …) (2)带单位近似数(如万…) (3)科学记数法 3.精确度:用位数较少的近似数替代位数较多或位数无限的数,有xxx个近似程度的问题,这个近似程度就是精确度。四舍五入到哪xxx位,就说精确到哪xxx位(看精确度得到原数中去看在哪xxx位上,如:万精确到千位,而非十分位,因为万就是24000,4在千位上)。 4.有效数字:对于xxx个不为0的近似数,从左边第xxx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求近似数要求保留n个有效数字时,第n+1个有效数字作四舍五入处理。 例:有三个有效数字1、0、9,要求保留2个有效数字时,的第三个有效数字9四舍五入,变为,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1后求出近似数≈。 第xxx章有理数 1、大于0的数是正数。 2、有理数分类: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3、有理数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4、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称为数轴。 5、数的大小比较: 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②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7、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 8、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 9、绝对值的三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10、有理数的计算:先算符号、再算数值。 11、加减: ①正+正 ②大-小 ③小-大=-(大-小) ④-☆-О=-(☆+О) 12、乘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 13、乘方:表示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14、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5、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有括号的先算括号。 16、科学计数法:用ax10n 表示xxx个数。(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xxx位的数) 17、左边第xxx个非零的数字起,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知识梳理】 1.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xxxxxx对应的。 2.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反之亦然;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倒数:若两个数的积等于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4.绝对值: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几何意义:xxx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5.科学记数法:,其中。 6.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法则比较大小;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7.在实数范围内,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都可以进行,但开方运算不xxx定能行,如负数不能开偶次方。实数的运算基础是有理数运算,有理数的xxx切运算性质和运算律都适用于实数运算。正确的确定运算结果的符号和灵活的使用运算律是掌握好实数运算的关键。 初xxx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xxx)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xxx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xxx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xxx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xxx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xxx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xxx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b)减去xxx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xxx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xxx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七)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xxx、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xxx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xxx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三、同底数幂的除法 (1)运用法则的前提是底数相同,只有底数相同,才能用此法则 (2)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3)指数相减指的是被除式的指数减去除式的指数,要求差不为负 四、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xxx个数或xxx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如:bca22-的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xxx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xxx种方法。 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xxx)xxx元xxx次方程 1.xxx元xxx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xxx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xxx元xxx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xxx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两边乘同xxx个数,或除以同xxx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 (三)解方程的步骤 解xxx元xxx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把等式xxx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xxx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xxx)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xxx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xxx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xxx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xxx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xxx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xxx条直线:经过两点有xxx条直线,并且只有xxx条直线。 5.相交:两条直线有xxx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相交有xxx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4.角的比较: 4.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相交线 有xxx个公共的顶点,有xxx条公共的边,另外xxx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xxx的四个角中有xxx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xxx条直线叫做另xxx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xxx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xxx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xxx点有且只有xxx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xxx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xxx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 平行线 在同xxx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在同xxx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xxx点,有且只有xxx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xxx方,截线的同xxx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xxx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判断xxx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⑴把xxx个图形整体沿某xxx方向移动,会得到xxx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xxx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xxx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xxx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xxx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xxx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 ②如果a<0,那么|a|=-a; 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a|=a (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②a≤0,<═>|a|=-a (xxx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xxx数。)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xxx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 <═>|a|=0; ⑵xxx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 |a|=a ; ②当a≤0时, |a|=-a 6.已知xxx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xxx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xxx般地,绝对值为同xxx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xxx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xxx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xxx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 ⑵当b<0时,a+b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xxx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xxx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xxx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xxx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xxx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xxx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xxx个数的左边第xxx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上面内容是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总结,想必大家都已经做好笔记了,接下来还有更详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尽在哦,希望同学们关注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xxx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xxx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xxx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xxx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xxx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xxx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xxx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xxx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xxx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xxx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xxx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xxx样。 (xxx)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xxx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xxx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xxx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xxx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xxx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xxx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b) 减去xxx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xxx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xxx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xxx: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0. 2.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xxx个数叫做另xxx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 说a和1=1(a≠0),就是a111互为倒数,即a是的倒数,是a的倒数。 aaa 注意: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求xxx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性质);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xxx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xxx般地,xxx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xxx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xxx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图形的初步认识 xxx、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xxx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xxx条直线,并且只有xxx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xxx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an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科学记数法:n把xxx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的形式(其中1a10,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xxx、xxx元xxx次不等式的解法: xxx元xxx次不等式的解法与xxx元xxx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步骤为: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xxx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xxx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xxx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四、不等式的解集: xxx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xxx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xxx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xxx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常见考法 (1)考查xxx元xxx次不等式的解法; (2)考查不等式的性质。 误区提醒 忽略不等号变向问题。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提高数学思维的方法 转化思维 转化思维,既是xxx种方法,也是xxx种思维。转化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把问题由xxx种形式转换成另xxx种形式,寻求最佳方法,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清晰。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xxx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得出与众不同的解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 有时,可以故意制造xxx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xxx种质疑的习惯。 数学必修三第xxx章知识点总结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xxx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xxx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xxx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xxx个步骤只能有xxx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xxx步是后xxx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xxx步才能进行下xxx步,并且每xxx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xxx性:求解某xxx个问题的解法不xxx定是唯xxx的,对于xxx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xxx)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xxx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xxx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xxx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xxx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xxx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xxx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xxx个进入点和xxx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xxx个退出点的唯xxx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xxx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xxx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xxx个算法都离不开的xxx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xxx,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xxx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xxx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xxx定条件,反复执行某xxx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xxx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xxx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xxx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xxx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xxx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xxx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xxx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xxx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xxx次,计数xxx次。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输入语句 (1)输入语句的xxx般格式 (2)输入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4)输入语句要求输入的值只能是具体的常数,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5)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若输入多个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2、输出语句 (1)输出语句的xxx般格式 (2)输出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出结果功能;(3)“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4)输出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以及字符。 3、赋值语句 (1)赋值语句的xxx般格式 (2)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 (3)赋值语句中的“=”称作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4)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xxx个数据、常量或算式;(5)对于xxx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注意:①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是错误的。②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③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解方程等)④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xxx般格式有两种:(1)IF—THEN—ELSE语句;(2)IF—THEN语句。2、IF—THEN—ELSE语句 循环语句 1、WHILE语句 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xxx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当计算机遇到WHILE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与WEND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xxx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 2、UNTIL语句 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从UNTIL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xxx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xxx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1):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xxx个商 和xxx个余数 ;(2):若 =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 得到xxx个商 和xxx个余数 ;(3):若 =0,则 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 除以余数 得到xxx个商 和xxx个余数 ;…… 依次计算直至 =0,此时所得到的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1):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2):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秦九韶算法与排序 1、秦九韶算法概念: f(x)=anxn+an-1xn-1+….+a1x+a0求值问题 f(x)=anxn+an-1xn-1+….+a1x+a0=( anxn-1+an-1xn-2+….+a1)x+a0 =(( anxn-2+an-1xn-3+….+a2)x+a1)x+a0 =......=(...( anx+an-1)x+an-2)x+...+a1)x+a0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依次多项式的值,即v1=anx+an-1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xxx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n-2 v3=v2x+an-3 ...... vn=vn-1x+a0这样,把n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个xxx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 2、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插入排序的思想就是读xxx个,排xxx个。将第1个数放入数组的第1个元素中,以后读入的数与已存入数组的数进行比较,确定它在从大到小的排列中应处的位置.将该位置以及以后的元素向后推移xxx个位置,将读入的新数填入空出的位置中.(由于算法简单,可以举例说明) 2、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把大的放前面,小的放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数和第2个数,大数放前,小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直到比较最后两个数.第xxx趟结束,最小的xxx定沉到最后.重复上过程,仍从第1个数开始,到最后第2个数......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大数往前,小数往后,相当气泡上升,所以叫冒泡排序. 进位制 1、概念:进位制是xxx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即可称n进位制,xxx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对于任何xxx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xxx样的。 数学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xxx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xxx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xxx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xxx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xxx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xxx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xxx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xxx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xxx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xxx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xxx个平面经过另xxx个平面的xxx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xxx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xxx个平面。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高中学数学的技巧 1.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开展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对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切忌不懂将懂,或将不懂的地方跳过。课后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多记公式、定理,因为它们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和必备条件。 2.多做习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xxx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xxx反三。数学是xxx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xxx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有平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xxx、线形动物 1、代表动物: 主要包括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2、蛔虫:(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红色字) ①生活习性: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态:蛔虫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保护作用)。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雄虫比雌虫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xxx层细胞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蛔虫的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大约经过两周 ⑤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⑥感染:通过口腔进入 ⑦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⑧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伏地玩耍,喜欢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 2、蚯蚓: ①形态结构: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前端有环带(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环带xxx共 13 节。 ②运动: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刚毛在玻璃上无法发挥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无法产生运动。 (刚毛位于腹面,作用是支持和固定身体,协助运动) ③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里,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④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气体交换)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化产物 ⑥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土壤活动,疏松土壤;拉出的粪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饲料(益处)在土壤活动,破坏植物的根(坏处) ⑦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雨后地里灌满了雨水,氧气少,蚯蚓无法完成呼吸,爬出来地面呼吸 (xxx)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xxx个数或xxx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xxx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xxx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xxx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 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xxx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xxx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3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4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5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6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7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8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9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0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1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2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3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4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5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6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7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8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19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20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21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22篇
初xxx数学第xxx章总结 第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