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总结 第1篇
(一)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告诉员工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必须的资源,解决员工不能克服的困难,给予完成任务的员工奖励。
(二)员工的责任心如何加强和提升,各班组激励职权在现场管理者班长的手里,加强质量意识和质量考核的经济岗位责任制,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建立一个公认的激励标准(员工考核:效率40、品质40、配合度20、出勤状况),加强技能考核和计件工资的标准化和科学性,来改变员工不良的惯性和习惯。
(四)成本意识的培养:从小处看意识,如车子跑一趟可以办一件事也可以把几样事情妥善安排,车子出门,可以同时办很多事情。使用过的复印纸,非重要的文件可以反面再用。休息时间把灯关掉。空调机没有超过一定的温度不予使用。掉在地上的物料随时捡起。在一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完成,不可拖延时间。从大处看管理:人员有过剩吗?现有人员做的事情,是否可缩减。协调工作是否一次就ok,不必经常协调或层层请示,浪费时间、消耗精力。生产频频更换品种,同样浪费时间。物料仓库积压过多,往往是资金周转困难最主要的原因。生产现场物料或半成品积压,同样是积压资金,并且占用生产流动空间。品质不良率高或返修品多,是造成品质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品质成本内的失败成本过高,往往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不当的购置等管理层面的必须时时注意,并谋求改善的方法。消耗余料的回收,是一线操作人员的直接素养的见证,一个完整的产品其使用部件有毛刺或余料未清理,直接导致下道工序或客户施工进度以及公司的声誉。
(五)基层管理人员班组长和一线操作员工的工资如何构成:
班组长底薪工资的核定内容:底薪(正常xxx、无加班、绩效中等的薪资40%~60%)+班长津贴
班组长浮动工资的核定内容:绩效工资--任务绩效指个人及部门任务完成情况:本职工作质量-常规工作合格率、客户满意率、责任行为到位率。本职工作数量-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有效负荷、超额或提前);本职工作事故-一般性责任事故出现的频率。管理绩效(管理人员角色行为到位程度):纪律性-服从领导指挥、遵规守纪、有效管理控制;组织意识-横向沟通、妥协、合作。团队建设-下属团队和谐、进取。忠诚性-维护(不非法侵占)公司利益,积极预防和解决问题。工作创新-为稳定提高部门或组织的未来绩效所做的工作贡献。
班组长浮动工资的评定依据:任务占工资标准的60%,其中班组产量(出货数量)定额40%,质量为20%;节能降耗占工资标准的10%,其中节能5%,创收降耗为5%;管理占工资标准的30%,其中出勤为8%,制度执行情况为10%,卫生与安全为5%,纪律为4%,综合考评3%。
一线员工底薪工资的核定内容:技能50%;工作的重要性15%;资历年限15%;工作环境10%;学历10%。
浮动工资应得金额:当实际基数(计件工资)≤标准基数时(固定底薪);浮动工资=基数单价*实际生产基数=固定底薪
当实际基数(计件工资)≥标准基数时(固定底薪);浮动工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固定工资(底薪)}*浮动工资评定依据=基数单价*(实际基数-标准基数)*生产效率+基数单价*实际基数,其中,生产效率=实际生产基数/(标准基数-异常基数)
工作效率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容积效率 液压马达 液压泵
1 驱动系统容积效率分析
液压马达容积效率分析
对于液压马达而言,内部存在泄漏现象,而马达的实际流量qm就是入口处的流量,所以马达的理论流量qmt小于实际输入马达的流量qm,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 mv就是液压马达理论流量与实际流量之比。变量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 mv、机械效率 mm和总效率 m关系可表示为:
当变量液压马达排量为125ml/r时,根据参考文献[2]、[3]、[4]给出的液压马达拟合公式可作出液压马达的总效率与系统压力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对于排量为125ml/r的变量液压马达来说,当系统压力增大时,马达效率也增大,但系统压力到达临界值时,效率反而减小。
液压泵容积效率分析
由于液压泵存在内泄漏以及高压下油液被压缩等现象,所以液压泵的理论流量qpt大于实际输出的流量qp。液压泵的理论流量与实际流量之比称为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pv,则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pv、机械效率 pm和总效率 p关系可表示为:
当变量泵排量为125ml/r时,由参考文献[2]、[3]、[4]给出的拟合公式可以得到变量泵的总效率与系统压力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对于排量为125ml/r的变量泵来说,当排量一定时,液压泵总效率随系统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系统压力达到临界值时,效率随工作压力的增加反而减小。
液压驱动系统总效率分析
由于液压马达的效率 m、液压泵的效率 p、以及管路等元件的效率都对液压驱动系统的总效率 产生影响,其中排量和系统压力又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效率有影响,所以工程车辆液压驱动系统的总效率为:
由上面分析可知,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效率受压力的影响明显,在中高压区的效率较高,所以在综合考虑液压元件功率利用率和工作寿命下,应该使液压泵、液压马达在中高压区范围内工作,这样系统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率。
2 驱动系统容积效率实验研究
系统压力对容积效率的影响(液压马达和液压泵半排量)
利用单马达单泵驱动回路系统的试验台进行实验。发动机的转速设定为额定转速,所用液压马达是林德比例变量液压马达HMV105,液压泵是林德比例变量液压泵HPV75,并且将液压马达和液压泵的排量比分别设定为45%、50%,实验界面如图3所示,用试验台数据处理软件Catman 将实验数据处理后汇总见表1。
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总容积效率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液压马达、液压泵容积效率的理论分析一致。
系统压力对容积效率的影响(液压马达和液压泵全排量)
采用相同的试验台进行实验,只需将图3中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排量都设定为全排量,用试验台数据处理软件Catman 将实验数据处理后汇总见表1。
根据实验数据汇总表1分析可知,当液压马达和液压泵全排量时,总容积效率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并且与液压马达排量比45%、液压泵排量比50%时的实验结果对比可知,系统的容积效率会随着排量比的增加而提高。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液压马达、液压泵容积效率的理论分析一致。
参考文献:
[1] xxx.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 xxx.波动载荷下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性能及实验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3] xxx贵,xxx,xxx,等.全液压推土机液压驱动马达效率分析[J].设计研究,2010(10).
工作效率总结 第3篇
一、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今年,我局(分公司)共销售卷烟 大箱,完成年度辖区销量任务 箱的 %,较上年同比增加 大箱,增长 %。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毛利总额 万元,同比 万元增长 万元,增幅为 %,不含税单箱均价为 元,同比 元,增加 元,增长 %,综合毛利率达到 %,同比增长 个百分点,比目标任务 %,超过 个百分点。费用使用方面厉行节约原则,费用总额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从数据分析来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实现了全年高开稳走的目标。
____辖区人口万,20__年辖区卷烟销量任务为20733箱,人均条数为条,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为此,我们将“量化指标精细分解、全员营销市场挖潜”作为营销工作的首要任务,着重抓紧抓好。
1、科学分解量化指标,时刻把握进度情况。最大限度实现细化。对20733箱销量、5490万元毛利、4634箱省外烟销量三大指标,我们实现了四个系列的“细化”与“硬化”:一是从岗位责任系列上细化硬化到片区客户经理,到挂片领导、挂片股长、挂片部门员工,与每一位员工的月绩效工资实行挂钩。二是从时间系列上细化硬化到月、到周、到天。三是从客户系列上细化硬化到平均每个客户每年、每月、每周(次)进货量,鼓励规范经营销量好的客户,帮助提高有潜力的客户,指导督促销量特别小的客户。四是进度系列上细化硬化到与兄弟县市公司的对比,算任务完成比例、算各县平均进度,每天出一份销售情况动态监控表,每旬出一份全员营销业绩通报表,每月出一份片区竞赛业绩榜。
2、多层面全方位加强客户培训,提高客户适应能力。一是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宣传培训要求“三到位”,每家每户上门宣传到位、每家每户专题宣传资料发放到位、每家每户电话沟通到位。二是分四个层面召开专题客户培训会8场1000多人次,将核心客户、协会组长、潜力客户、经营能力差的客户分别请到公司来,就客户评价体系与全市统一货源分配、省外烟培育等工作进行专题培训。三是全员营销深入市场,挂片局领导、股长及员工分四个组,深入大街小巷,对辖区客户进行了全面的走访宣传,排解客户疑问,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充分发挥协会协同营销的作用,协会组长在推行客户评价体系中率先垂范,协会工作人员密切关注客户评价体系过程中的客户反映,哪个客户不理解就做哪能个客户工作,哪片市场不理想就将会场搬到哪里。
3、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卷烟结构适度提升。年初,市公司下达我们今年的培育品牌占总销量比例为,量为4634大箱。我们积极探索谋求省外卷烟销售方式的新突破,进一步注重品牌培育能力,从注重销量指标转向更加注重培育品牌,从被动适应市场转向积极引导市场,实现品牌营销、服务营销。同时,我们将品牌培育由批发环节延伸到零售环节,初步实现品牌推介的主任由客户经理向零售户转变,实行品牌推介的对象由零售户向消费者延伸。 上半年,我们完成省外烟销量 箱,占任务的 %,同比增加 箱,增长 %,增长比例在全市系统居于前列。____销售均价为 元/万支,同比增加 元,而销售毛利实现 万元,同比增加 万元,增长 %。
4、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切实开展按订单组织货源工作。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各个层面对新营销系统尤其是需求预测工作的培训,增进了解其意义与目的。二是对客户业态、规模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摸底与核查,科学分类,确保准确性。三是进一步细化客户月供货基数管理,对客户实际经营能力与销量规模进行了专项核对,保障中小客户利益,提高规范经营水平。四是以开展“按客户需求约定供货”为契机,切实按标准与要求做好了客户需求的预测与把握等工作。
三、深入开展市场清理工作,卷烟市场秩序日趋规范
1、 “百日会战”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自3月20日开展“百日会战”行动以来,我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一是与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联合开展了取
工作效率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成本 铁路 效益
我国铁路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人工费用列支制度不健全,界定范围不明晰,渠道过多过乱,给工资分配、工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和冲击。尽管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已经开展了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统计工作,但铁路企业对人工成本仍没有完整的概念,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总量控制与核算,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一、铁路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及指标体系
1.人工成本概念及范围
铁路企业人工成本是指铁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它包括铁路企业支付给所有人员的劳动报酬和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和其他用人而支出的费用。
2.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
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以显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人均人工成本能够表示企业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福利水平,也就能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企业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增加值) ×100%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人产出关系。
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投入的效益,由于是相对数指标,有利于国内外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比较。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劳动装备水平不同,增加值率和利润率不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适合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二、铁路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
1.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是考察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
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消耗性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取决于它为企业带来产出效益的大小。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也要有所增长,且增长幅度应高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反之,对于人工成本增长时其它产出指标反而呈下降状态的企业来说,其人工成本的投入就是不合理的,这部分人工成本的投入未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作用是负面的,说明该企业在人工成本弹性方面失控,需要合理调节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减少无效人工成本消耗,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
2.人工成本水平状态控制思路
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水平状态考察人工成本,即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旨在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显然,企业的这三项比率指标应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这三项比率指标都不能为负值,所以,计算出的综合偏差率应大于0且小于等于1,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是人工成本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反之则认为该企业在人工成本的比率方面失控了。
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指标出现了大于100%的情况,这显然都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企业,首先要改变人工成本超出增加值或销售收入的不合理现象,有的还必须扭转亏损局面,在此基础上,才便于进行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
综上,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可以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可以进行比率控制,企业若在这两方面都控制得较好,则认为该企业是双向控制型的企业;若两方面都失控,则认为是双向失控型企业。
三、铁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对策
1.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投入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而难以提高,这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给铁路企业遗留下来的问题。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讲求最佳投入产出效益。因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人多好办事”,“只求产出不讲投入”,“力求稳定”的就业思想和用人机制,这样的做法造成人才浪费,劳动生产率低,牺牲了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发展。最终结果造成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于工资水平增长,致使人工成本加大,企业亏损,在市场中无竞争力。因此,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任何一个企业保证单位产品中活劳动消耗费用降低的重要途径。
2.加强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
目前铁路企业在比率控制方面存在着增加值比较低水平的基础上收入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 加强比率控制的措施主要表现在:第一,控制标准的细化,建立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即以各类型企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来考察其所属企业与之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率,从水平状态考察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情况。第二,加强宏观调控,在政策上对比率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保持人工成本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允许适度地提高工资总额,在增加职工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使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始终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能形成良性的经营循环。对于比率失控的企业,必须使其将过高的人工成本比率指标降下来,调整好人工成本与增加值、销售收入、总成本的比例关系。加强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建立工资的控制体系,将人工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对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人工成本双向失控的企业要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等等。
3.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
加强弹性控制,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低于人均增加值及人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使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最关键的预警线。人工成本是一种消耗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必然是它为企业带来产出的大小,从企业资本经营的角度考察,人工成本决策的首要依据是经济效益的高低,人工成本支出的限值必然是收益>成本。
为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在措施上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弹性分析与控制体系,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弹性控制有效的企业要总结经验,在继续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成本的控制寻求进一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第二,从生产经营上找途径,增加产出,即增加值与销售收入的增长。例如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额,扩大高增加值产品的生产;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有利的产品组合战略,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等。第三,严格限制、减少无效消耗人工成本支出,减少冗员、堵塞漏洞,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无效损耗。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利润总额。
4.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人工成本结构
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
优化“工效挂钩”,控制工资总量,搞活内部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分配原则,只有充分地发挥工资的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
要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就得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先进的内部分配机制,一是引导职工合理流动,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二是激励职工多作贡献。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从分配制度上要合理设定基本工资份额,全额或大部分工资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科技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只有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才能激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多做贡献,形成一个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促进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铁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控制体系和对策,才能使企业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熊春来.铁路人工成本控制体系[J].铁路劳动,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