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通用15篇)

66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1篇

为全面全面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型校园,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为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我班开展了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活动。

组织这次活动我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为了能圆满的完成这次活动,我们查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废旧电池对环境及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危害,同时也调查了我国目前的电池生产、使用及处理方面的信息。在为活动做准备的同时我们也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班里的同学都积极的向同学们进行宣传、组织,并身体力行的参加到活动中去。同学和老师也都热情的配合我们的活动,纷纷拿出自己身边的`旧电池,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此过程中,一些同学还积极的加入我们的队伍,帮我们一起宣传,使更多的同学关注我们的活动,关注环保事业。

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圆满的完成了这次活动,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积极的调动了大家关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发现我国虽然电池的生产水平很高,但缺乏完善的废旧电池的处理技术,这使得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毁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不能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破坏大自然的基础上,否则我们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虽然我们这次回收的

电池数量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只要我们的每个人都积极的参加到环保的行列中,我们就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清除白色污染,营造生态文明校园。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及系列讲话为指导,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重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支部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和管控,提高支部职工意识形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1.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支部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支部党员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推进生产工作发展紧密结合。召开了支委会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党委意识形态工作文件精神,并结实际,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追究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2.明确工作职责,健全领导体系。为了保证责任落实,***党总支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主抓推进、落实、督查等工作。总支支委成员根据自身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负责支部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制度,要求***各支部每季度向***党总支报告工作情况,在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时,第一时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3.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渗透进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中,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 

三、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支部个别党员同志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意识不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好就是尽职尽责了。

2.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现有的宣传文化阵地等方面设施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考评。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规范化常态化。 

2.继续抓理论学习。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在庆祝中国_成立100周年上讲话精神的学习,充分发挥党支部学习的带动效应,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手段。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党员职工的党纪党规教育,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切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一是要稳定宣传队伍,充实***信息员部队伍力量,保证宣传思想队伍建设跟上时展的节拍、不落伍、不掉队。二是要加强宣传思想队伍培训提高。通过开展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等形式,努力提高***信息员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局势、新任务的要求,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3篇

从我国大环境来看。“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党的_正式提出。而在党的十报告中,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论述,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显示了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从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来看。高校培养的是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文化素质等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先进思想、理念、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扛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大旗,走在社会前沿推动、建设、宣传生态文明教育,义不容辞。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内在要求

(1)必须要明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当下背景、人文情况、案例等,分析、阐明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指出教育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3)对开展好、建设好生态文明教育提出设想、建议,为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规划,既能够指导培育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又能够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向社会的辐射和积极影响。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里程碑式的产物,是当代人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生产力关系所做的总结、反思式发展,是维持生态平衡、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并重的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教育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而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首先,大学生具有综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素质,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历练,有着客观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生和世界有着较高层次的认知;对待未来怀有理想,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调动资源实现目标的能力;再者,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承载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按照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内涵和目标,结合大学教育的原则和基本规律,以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以及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诉求,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行为,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形成生态文明道德观,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原理,并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为自然、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4篇

一、关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去年以来,兵团党委开展了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唱响兵团精神、职工冬训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职工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问题,极大地提振了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军事素质和组织纪律性,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唱响兵团精神和冬季军训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了对兵团精神的认识,增强了“兵”的意识和“兵”的责任,增强了对兵团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开创屯垦戍边新业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兵团正在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解决精神状态和发展信心的重要举措。将“创先争优”活动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本单位实际、各项具体工作目标结合起来,使活动成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各级、各单位层层开展的兵团精神集中宣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团场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单位集中精力抓发展没有错,但忽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到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部分职工诚信意识缺失,道德观念失衡,以致社会矛盾不断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多元化,一些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趋于多元化。一些职工产生了困惑和迷茫,屯垦戍边意识淡化,无私奉献精神弱化,甚至信仰迷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一些职工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奋斗目标不相适应;一些职工的工作能力滞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与新的历史条件下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不相适应;一些职工的道德观念还滞后于社会文明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兵团精神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一些职工热爱兵团、扎根边疆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涉及兵团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成为制约兵团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以人为本,重在育人,强化兵团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疏导思想、教育人、团结人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兵团发展的“助推器”。只有多层次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广大职工屯垦戍边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兵”的意识和组织纪律性,才能不断增强兵团屯垦戍边的软实力,增强兵团履行屯垦戍边的能力。

兵团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兵团党委关于全面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培养造就一支能够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目标,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大力唱响兵团精神,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引导人、教育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在“三贴近”上下工夫,真抓实干出成效,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明确教育导向,把握教育主题,突出重点内容。兵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铸魂”。魂就是兵团精神,“铸魂”就是把兵团职工铸造成具有兵团精神的人。“铸魂”是兵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层次、最终目标、最高境界。具体地讲,就是把兵团职工xxx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兵团的人,xxx不怕牺牲、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xxx不怕吃苦、奋发有为、勇于创业的人,xxx善于学习、与时俱进、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人。二是“塑形”。所谓“形”就是兵团人的形象,兵团人的气质,兵团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兵团是特殊组织、特殊群体,承担着特殊任务,发挥着特殊作用,这决定了兵团人特有的胸怀,决定了兵团人不同于普通老百姓。他不仅有生产队的任务,还有战斗队的任务,更有工作队、宣传队的任务,多重任务决定了兵团人多重的职责意识,特别是准军事组织还要求兵团人有“兵”的意识、“兵”的纪律、“兵”的素质、“兵”的作风。“塑形”就是把兵团职工xxx劳武结合、平时生产、遇敌参战的军垦战士。三是“树德”。“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就是教育职工群众在社会上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在家庭中做一个称职的成员。要强化道德养成,让职工在这个多变、多样、多元的社会中不失道德底线,旗帜鲜明地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四是“守法”。要引导职工懂法、遵法,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还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是“增智”。“智”就是文化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以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致富本领。

思想政治工作是兵团的优势,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良好传统,但在兵团发展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在形式、内容上,还是在体制、机制上,都有必要进行改进和创新。当前,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要突出教育的针对性。要把准职工的思想脉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一些团场采取“一事一议”、开展民主讨论、“面对面”解答问题、“心交心”互帮互助等多种办法,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团场针对领导干部、基层党员、职工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教育对象,分层次、分阶段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教育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效果也不错;一些团场想职工之所想,忧职工之所忧,对症下药,消除了个别职工心理上的“疙瘩”;还有一些单位把一些抽象的教育内容通俗化、生活化,突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避免了纸上谈兵、空洞说教。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都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兵团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比如,通过大众传媒载体,把教育内容融入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中;通过博客、微博、短信等,为职工群众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利用家庭载体,举办亲情教育、知识讲座等,使教育进家庭、人头脑。要把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各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和“唱响兵团精神”宣讲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兵团活动,针对职工群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变化,广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要突出教育的经常性。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常规性、经常性的工作,有时需要集中教育,通过活动来开展,有时需要化整为零,见缝插针,但有一点,就是长流水,不断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间断,间断了会发生大问题;也不能时紧时松,时紧时松就会事倍功半。要结合职工思想实际,确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实行长短结合、点面结合,确保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要突出教育的示范性。前不久,我们评选出了“新中国屯垦戍边感动兵团100位人物”,也评选出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和模范标兵。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要深入挖掘身边可信、可敬、可学的典型,树起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会的典型,使典型更具有亲和力。要深入开展“我身边的好人”宣讲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激励职工群众,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热潮。要“聚焦”广大群众,多宣传人民群众和平凡人物的生产生活,充分展示群众“身边的感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使教育活动有示范、有榜样,在兵团上下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郁氛围。

五要突出教育的实效性。要真正把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坚决摒弃没有实际效果的“花架子”和“假把式”。要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丰收在望,妥善处理好农产品收购价格问题关系到团场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兵团社会大局的稳定。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三秋”工作不出问题。做好农产品收购工作,关键在人,这其中离不开有力的、细致的、“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宗农产品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要落实农产品管理责任制,实行层层负责,责任到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引导作用,教育职工群众正确处理好国家、团场、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做遵纪守法、讲诚信、讲奉献的合格职工。要讲清兵团职工同地方百姓的区别,讲清中央、兵团党委为了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所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讲清职工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要在依法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行为。在教育方法上,既要面对面、心贴心地对职工进行疏导教育,又要设身处地为职工群众着想,保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教育内容上,要讲清楚兵团的特殊政策与职工群众利益的内在关系,讲清楚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同改善职工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职工群众正确认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要及时了解职工群众冷暖,关注他们的诉求,加大对热点难点问题的阐释力度,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关于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社区)创建工作

近年来,兵团各师、各团场正在大力推进“三化”建设,有的师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走得很快,有的团场通过整合连队形成了新的社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并不意味着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减弱。农十师、农二师介绍的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社区)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到目前为止,兵团已经连续5年命名了75个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各师也分别命名了一批师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这些连队,以创建标准高,基础设施齐备,生态环境、社会治安良好,生产业绩领先,职工安居乐业为显著特征,在全兵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有的连队在营区规划、道路建设、环境建设、住房建设、院落建设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的连队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狠下工夫,电教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场应有尽有,连队环境得到改善,职工群众文明素养逐步提升,兵团、师党委惠民举措得到体现。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从连队的基础设施、经济效益、道德文化、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及基层民主等方面实施综合性建设,充分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有机统一,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兵团的要求,顺应了广大职工群众的需要。根据兵团党委要求,我就推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社区)建设讲几点意见。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盐城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见》(盐教发〔20xx〕24号),市、县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双‘六个一’”活动的通知》(盐教政〔20xx〕15号) 精神,我校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双‘六个一’”活动。现将活动情况作如下小结:

我校以全校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全校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盐城的行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在全校深入推进了“双‘六个一’”活动。

1.开展了一次征文评比活动。以“我为美丽盐城献一策”为主题,围绕盐城应该如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盐城环保下一步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如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撰写文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团队会)。以“生态文明·美丽盐城”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好一堂生态环保课,传授生态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教育和科普宣传。

3.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以全市中小学“百万师生共学生态文明知识”竞赛为契机,举办校内竞赛活动,大力营造学习生态知识、树立生态理念、践行生态精神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4.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以“倡导生态文明、共创美丽盐城”为主题,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环保知识,培育引领生态文明社会风尚。

5.开展了一次创意设计比赛。体现了环保科技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作品通过效果图进行演示,注重作品内涵和宣传效果,环保科技性、创意(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观赏性。

6.举办了一次手工制作成果展。以锻炼动手能力、开展创新节能、变废为宝为目的,利用同学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和可利用资源开展了小创意、小制作活动。

在师生中开展了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动员家长少开一次车“六个一”活动。积极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创建园林城市、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等活动与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个人践行环保理念的行动自觉。

本次活动全体师生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中,学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盘统筹,精心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与推动我校中心工作、深化教育教学发展相协调、互促进。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年级、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知特点,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师生的参与面,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广大师生参与了活动,努力使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成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我校加强了宣传,并对活动进行了认真总结,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活动典型进行及时的宣传与推广。

二〇XX年十一月十日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 生态文明 教育 实施策略

20世纪以来,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主要策略方针。他游弋于科学、哲学之间,以一种相对客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融入到新的教育理念之中,在生命观、教育观、科学观的共同实施努力下,以人性化的试点,将一种新的理念导入到生态世界的教育之中。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从目标确定、内容要求、学习过程、师生关系、教育环境等方方面,综合体现生态文明这一约定俗成的概念。

1.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概念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是将现代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融合到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去,目的是为了构建相对完善的幼儿教育组织,制定出一整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策略方针,促进幼儿在“绿色校园”里舒心安静的学习。

从宏观概念来说,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不是单纯的“绿色幼儿园”这一体现。而是在幼儿园教育事业里,将环境保护纳入幼儿生态素质教育的范畴内,以同等和涵盖生态素质教育等内容构成的主体里面,生态幼儿园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都极端契合的融入了对幼儿的教育范畴之内。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想上,契合和谐社会的理念,在幼儿园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将环境保护教育、生态科学思想、幼儿平衡科学理论都纳入到幼儿生态文明教育之中。

2.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实施策略

教育目标的生态性

生态文明教育,是伴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来突出显现的,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要求还是人才培养方略,生态环境教育都成为其中重要和关键性的因素。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让儿童充分了解自然,就必须让他们走进自然,为他们营造大自然的氛围,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感情。在直观、生动的教育课程中,要想以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让孩子们充分观察大自然多样性里包含的智慧、变化和神奇。

教育的目标,应是围绕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来展开的教学。动植物生长关系,与土壤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让他们充分回归自然,让自然以无穷魅力展现出自身的神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并在教育中植入自身情感。教育目标以:启发幼儿对科学探究和学习欲望、培养幼儿情感、发展幼儿能力、教育幼儿适应环境之道,促进幼儿请改、知识、技能、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教育他们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乐趣。

教育环境的生态性

幼儿园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做好学生的榜样,体现价值互动和传达。树立幼儿环境保护意识,不是口头的环保教育宣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垃圾归类,废纸不乱丢,洗手后关紧水龙头……当然必要的师生互动和配合以及言传身教,都能使学生树立环境文明建设意识。在环保行动宣传中,倡导朴素、节俭,以幼儿带动社会全员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以生态环境建设之美,实施幼儿园师生自主管理模式,在校园开辟出一条生态种植和观察的园地,让幼儿在“实训”课程中,充分体会自身的价值和环境生态建设的和谐之美。对这一课程理念的展开,以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之心为目的,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满足幼儿园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教育,以主题活动的展开为背景,在主体教育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以教师为基准点,外延到幼儿的心中,让他们亲近自然,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自身获得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教育与幼儿园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幼儿园应努力使环境绿化、净化、美化。除了极富科学与艺术气息外,还要在和谐快乐的人际氛围里,使孩子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教育内容实施策略

生态式教育强调的重点是教育与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选定,是要和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施行的教育,当然其选择也是在各种契机环境下才综合实现的,无论是对世界的探究还是对幼儿知识的充实,都不能对幼儿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教育内容实施办法中必须要把握的关键点,无论是课堂搜集还是科学教育探究活动,幼儿的心智和才能,都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结合生活经验和幼儿教育内容所充实的自然生活,都在实际应用中使得教学模块收到实际性效果。教育内容本身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方针来具体实施和实现的,都是幼儿园教育实施方略中,主要的知识点架构。

把生态文明教育整合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隐性教育价值幼儿园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的切入点时,以秀出我的环保搭档、充满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的节日教育等充实教学内容。

教育外延

好的幼儿园生态文明建设,常常会遭遇现实面的延伸。除了一些事发突然的、偶然性的情形在内,教育外延的环境都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幼儿年龄和活动范围都直接决定了他没局限于“院子里高墙下四角的天空”。生态小区的建设也就成为一项必然,在小屋内,幼儿有一方自己生长的天空,在这片空间中,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浇水、施肥等活动,都能使他们充分体会大自然带来的欣喜。

榜样教学

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意识,而是在相对完备的教育环境设施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生态教育领域,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在“植树节”“爱鸟周”和“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里面,将生态文明的观念,植入到幼儿的心里,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意识。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7篇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不断提高*市远程教育工作的水平。今天,省远程办专职副主任xxx同志亲临会场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市远程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刚才,会议对全市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第二批“星级站点”进行了授牌,对“十优地方课件”制作单位颁发了奖牌和证书。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远程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感谢!白云区、乌当区水田镇、云岩区栖霞社区和息烽县兴隆村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总结了开展远教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受xxx书记委托,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远程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第一,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给远程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党的*提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对全面推开远程教育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强调,要努力把我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些都给远程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对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大局。远程教育在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宣传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大决策,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把农村各级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第三,全市村(居)换届选举为远程教育工作夯实了基层基础。目前,*市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结束,一批个人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人”选进了村(居)委会领导班子。随着新的一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兼任村级站点负责人,为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第四,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远程教育工作形成了一定制约。从市远程办检查和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市远程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上:一是发展不够平衡。有些区(县)、乡(镇)和村工作力度不够大,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队伍不够稳定。有些基层站点操作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有些操作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三是服务不够到位。有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在学用结合项目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中办法不多、力度不够。四是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地方还存在着经费保障机制、站点维护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等等。对此,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正确分析形势,科学总结经验,认真查找不足,进一步坚定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市远程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当前,*市的远程教育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和市委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努力提高*市远程教育工作水平。按照xxx副主任提出的“敢为人先、永葆先进”的要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使*市的远程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要围绕工作大局,不断赋予远程教育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这个大局,把培养大批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的农村党员干部和新型农民、推动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切实解决城乡信息和教育资源不对称的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二是要切实解决农村思想观念和文化事业落后的问题,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新风,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三是要切实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种便民服务,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第二,要发挥站点优势,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队伍建设。要切实发挥远程教育“一点带六点”的优势,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主力军。一是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二是要切实增强广大农村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保持_员先进性的自觉性,提高“双带”的能力和本领,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好骨干带头作用。四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参加政策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和适用技术等教育培训,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充分发挥好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第四,要坚持学用结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要把教学平台建设与终端站点建设统筹起来,把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统筹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统筹起来,切实解决远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建管分离、学用脱节的问题,使运程教育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因人施教,按需施教,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学、学以致用,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要围绕生产、围绕需要,把远程教育办成为老百姓自觉接受、离不开的学习方式,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得。二是要加大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努力构建“教学辅导、项目发展、资金筹措、市场服务”四位一体的“学用结合”体系,促进现代生态产业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市远程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一,要强化领导机制。远程教育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决不能松懈。各区(市、县)要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认真研究和解决远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机构健全、人员齐备、经费落实、管理到位。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按照分工抓好工作,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强化投入机制。要按照中央要求,把教学资源建设、骨干队伍培训和系统运行维护等保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同时,要探索建立以各级财政按比例投入为主,党费、社会力量支持以及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切实解决远程教育工作投入不足的问题。要把远程教育工程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共建、共享、共用,节俭办事,务求实效。

第三,要强化督检机制。要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和督导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面上检查与点上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各级各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任务、利用终端站点开展教学培训、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学用转化等方面的情况。要通过考核和检查,落实远程教育工作责任制,形成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奖惩到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科普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70-1

2007年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了xxx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战略发展目标,旨在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全面提升林业对现代文明的引领作用。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现在已经被列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北京市校外教育协会会员单位。作为面向大众的开放性森林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公园在生态文明和科普基地的建设中,主要是通过生态文化和科普基地的建设中实现。生态文化担当着普及生态文明的重任,它对于全体人民了解生态科学、热爱生态文明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青少年树立生态科学思想和生态文明观有很好的作用。

1公园概况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总面积×104亩,公园隶属于北京四大国有林场之一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公园最高峰海拔1238m,分布植物539种、动物158种、林木绿化率达到96%,为中国首家通过FSC国际认证的生态公益林区。公园主要景区有红叶岭风景区、青龙谷风景区、xxx风景区。

红叶映残长城是公园的最佳景观,其他还有暴马丁香、杏花、梨花、“望龙”系列景点等高价值独特景观资源。xxx修建的中华第一条铁路一“人”字形铁路位于公园境内。

因海拔高(平均750m)、森林茂盛和古长城隔挡作用,公园常年气_市区低5℃,负氧离子含量极丰富,是首都春天离开最晚、夏日最清凉、秋彩来临最早且xxx、冬雪最富意境的地方。

2生态文化和科普建设

公园自建设之初就非常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在全面调查公园分析公园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并在近几年初见成效。

根据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兴建了青龙谷景区入口近一公里科普长廊,长廊由十六块动植物卡通造型、生动各异的生态科普展示牌组成,通过形象的视觉效果处理来实现通俗易懂的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并提供了系统的生物生态知识的阐释:建立完备的人性化指路系统,指路牌上不只标注了景点名还有距离元素,让人们清楚的了解现在人们所处的位置;丰富林业科普宣传牌示,公园以八达岭林场强大的林业技术支持为依托,建立了多样的林业科普宣传牌;景点解说系统与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相结合,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了解本地区的生态文化;植物科普展牌,公园物种丰富,为人们了解植物,在美景如画的环境中学习生态文化知识。

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是建立各类教育基地的理想场所。公园不断加大投入,提高科普解说牌的科学性、趣味性,寓教于乐,使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增长对自然的认知,接受自然生态科普教育,真正达到知性之旅。

生态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总和。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园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建设,建造展览牌示,展示人与自然关系;每年春天公园组织单位集体及个人进行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公园内安装有人工鸟巢和动物饮水处,通过实物展示,加强生态道德的传播。

深度挖掘本地区的生态文化,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生态旅游,接受生态文化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在综合调查公园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公园资源特点,公园策划了六大生态文化节,具体为杏花节,梨花节、丁香节、避暑节、红叶节、冰雪节;(2)开展生态林场一日游,让人们在参观生态林场的过程中学习生态文化;(3)建立碳汇造林示范基地,引导社会公众关注气候变化,提高全民保护气候的意识,为国家生态安全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贡献;(4)“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园”落户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xxx,依托八达岭长城影响力大、人员往来频繁的优势,宣传生态文化,号召公众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祖国生态建设。

3问题与建议

虽然公园在过去的五年中在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限制公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态文化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生态文化建设队伍薄弱等问题。

为了公园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1)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景区内的景点建设、牌示系统建设、观景台建设、游憩区建设、林问小木屋建设、生态文化建设、风景绿地的改造等;(2)加大生态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训练有素、具有森林保健基础知识的导游员和专业护理人员将深受欢迎。(3)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要在森林公园内逐步建立起一支生态科普教育的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4)加强生态文化产品的保护,积极采取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措施,加强幼林抚育和森林经营,尽快恢复森林环境,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5)不断开发生态文化新产品,重视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一系列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扩大林业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立森林体验营地、森林体验攀爬架、观鸟平台等。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9篇

2018年,理家坪乡中学认真落实县委的指示精神,坚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广大党员为抓手,以宣传思想工作为载体,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动双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新双牌,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强化理论学习,确保理论武装到位

学校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亲自抓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本学期工作,制订学习方案,以党的精神,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组织召开6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2次。组织召开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邀请乡镇组织部领导到会指导。专题研究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贯彻上级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工作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工作要点,党总支分别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职工分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逐级分解,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人,职责清晰,措施到位。党总支还完善了一系列责任制度,使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认真开展“一问责八清理”回头看、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查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建章立制,进一步净化学校工作环境为此,学校党总支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党的、两会精神以及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

二、突出重点,打造理中新形象

学校围绕中心任务,积极策划,创新形式、内容和手段,着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通过党小组学习,提高党员对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的认识;丰富集体备课活动内容,带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校园广播,及时宣传党的精神;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宣传专栏,弘扬新形势下的学校新气象,新成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抓住关键,积极培育校风文明

(一)积极校园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了学校楼宇和道路的命名工作;组织师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开展“善行功德榜”、“师德标兵”、“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宿舍”等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培树文明先进典型,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3次组织志愿者在学校责任路段清理垃圾。

(二)加强德育建设。组织开展了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加深了广大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也进一步提升了对师德的理解,相信我们学校班主任工作水平能再上新台阶,我们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再创新局面。继续深入开展“遵规守纪立德树人”、“系好人生第一个扣子”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强化法制意识和纪律观念。探索家校互动的合理机制,成立家长委员会,全方位了解学生,倾听家长心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定期组织人员对工作纪律、在岗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校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学习和宣传县教育局《廉洁提醒》,开展廉洁从教的专题学习、宣传。进一步加强师德考核,将教师师德考核与绩效考核、岗位设置、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建立师德师风举报机制,对于违规的教师将进行责任追究,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校园安全检查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专项和综合相结合的校园安全、饮食安全、宿舍安全、消防安全等进行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进一步强化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组织班级安全员培训,指导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2019年意识形态工作重点

(一)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决纠正只抓业务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倾向;调动学校各支部和工会、共青团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

(二)抓队伍,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战斗力

注重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执政能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

(三)抓阵地,扩大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力

进一步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加快阵地建设步伐,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力。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德育;思考

一、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程度如何,一个社会走生态文明道路的自觉性如何,标志着这个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如何。

生态文明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总和的统一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是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具备主客观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_在党的_政治报告中,首次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这对于牢固树立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生态文明观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强调“以人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学术上的创新,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在实践中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方向。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空间。生态文明的理想,第一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与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更加体现在公平公正、共同富裕、道德文化、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它们能够互为基础、相互促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

二、生态文明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中国_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_中央_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中国_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他们之间的融合,必将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促成社会主义真正超越资本主义,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重大。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生态文明是对自然规律

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人类社会正处于文明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前夕。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人是万物灵长,但也是自然的产物,人最初与大自然的距离为零。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而极端生态中心主义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认为人是价值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要摆脱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逻辑,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一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作为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

人类是自然的创造物。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的环境,离不开自然的养育。人是万物之灵,人能够认识自然、能够适应自然、也能够改造自然,因而使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人类既不应该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也不应该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而是要创造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环境,任何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损害人类根本利益,损害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人口问题,大气、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都突出地表现为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如不能调整好将影响人类的生存、进步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自觉和理性来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人类家园的需要。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类社会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阶段。全球环境的恶化,已对人类文明造成了极大威胁。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人们有理由担心如果人类再滥用地球资源,破坏并污染生态环境,人类很可能像恐龙那样消亡,自我毁灭。可以说,人的因素是拯救地球的关键,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人类家园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中一项重要目标,是构成和谐社会最基础的东西。是制约其他方面最重要的东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生态文明教育是德育的新内容新要求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11篇

宁晋县北新艺术小学自20xx年8月创办以来,十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之中。学校通过实施绿色教育、生态教育,努力打造“绿色北新”“生态北新”品牌,不断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一、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打造绿色校园文化

为更好地创设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学校增加了相关礼仪、文明教育的内容,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态文明校园氛围。

学校美化食堂、教学楼楼道、教室、洗手池的布置。食堂环境整洁美观,食堂内外布置了教育学生从小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生态文明宣传标语和图片。洗手间里布置了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的标语。 精心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学校走廊、教室由室内盆花装点。学校在校园东侧建设了用于种植、采摘、游泳等活动的大型绿色生态园。生态园内班级分区域进行种植,自设区域名“碧草连天”、“百草园”等。同时对各种树木都设立了相关的说明文字,挂上了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牌,使师生有一种置身“绿色世界”的感觉。

二、整合学科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课堂教学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思想上牢固地树立环保意识,才能在日常的行为中保护大自然,自觉地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都能渗透生态文明环保教育。在语文学科中,如《美丽的小路》、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科学课中《水的'污染和保护》、《保护大自然》等都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好材料。美术课上,学生们通过巧手制作,变废为宝,利用矿泉水瓶制作垃圾桶,利用瓶盖进行绘画等。通过教育,自觉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中,学会关注,学会关心,关心物种,关心大自然。

三、开展生态文明行动,根植生态文明理念

1、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通过校宣传栏、黑板报等,营造绿色环保氛围,提高环保意识。活动中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小主人翁作用。召开“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节纸总动员”、“水——生命之源”等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对自然所造成的破坏。强化学生对环保的了解和认识。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地球日等纪念日,创造性地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2、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

在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将校园划 分为各个班的卫生区,落实每班卫生岗位责任制,并将卫生清扫和积 极保持环境整洁等规定作为定期检查、评比的内容。同时,为维护校 园内公共场地的卫生,设立环保卫生监督岗,开展“弯腰”行动。

3、开展_绿色班级_创建活动。在创建中,首先要求做到“三净”。 即学生语言净、教室静、卫生净。其次美化班级环境。每个班级都养 花种草,以达到教室的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绿色文明环境,打造优雅的校园文化。

四、拓展创建工作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在创建过程中也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从教辅资料的发放与回收、学校消耗品管理、各馆室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垃圾分类处理、学校工作资料的收集与使用等方面,本着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学校垃圾减量化排放,校园无污染源的文明环保型校园。

我校以创建学校为生态学校为契机,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办学水平,努力营造代表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墙画、壁画、专栏等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内容涵盖了学校办学理念的各个方面,图文与绿化交相辉映,突显了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我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反映了全校师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具有了较高的环保意识,这为最终实现创建生态学校办学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生态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创建生态学校”的活动中,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培绿的意识。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培养了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爱一草一木的美好心灵。

环保工作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校当前在申办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学校严格按照生态学校七步法实施创建工作。全校师生都将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自身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为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然,环保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环保教育常态化,不断总结环保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将“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开展下去。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12篇

从_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高校作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无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是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将影响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理论的研究,为不断优化和创新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一、相关概念的研究

1.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

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说法。方创琳认为:“生态文明教育应该包括生态善恶、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这四大范畴。”[1]这主要从教育内容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阐述,并未提出确切概念。xxx、xxx认为“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同时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决策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掌握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2]这是广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概念,是站在全社会的视角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xxx、xxx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为培养具有明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正确对待生态文明的态度、实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技能、高度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情的新型人才而展开的教育。”[3]这是狭义的概念,专指高等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与本文的研究相契合,因此本文以此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础。

2.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的概念

目前,我国学界对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还比较少,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辞海》中对路径进行过界定,即道路和门径,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路径就是途径和方法的总称。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教育路径可以理解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为培养大学生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鲜明的生态文明意识、端正的生态文明态度、实用的生态文明建设技能、强烈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感而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和途径的总和。这是狭义的概念,专指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理论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刚刚兴起,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善,现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第一,理论教学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必修性,很多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xxx认为:“高校在普遍缺乏生态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情况下,应开设公共必修课,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文明教育力度则尤为重要。”[4]同时还有学者提出要建立生态文明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_祖、xxx认为:“应该尽快普及生态环境课程,不仅要把生态文明课程作为基础性必修课,而且要把这种思想贯穿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把相关内容的学习渗透到各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中。”xxx、xxx认为:“目前全国高校均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条件尚未成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普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开设选修课程。”[6]总之,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各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模式将是今后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趋势。在教师资源设置上,要积极引进专门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实现教师素质的专业化。在教学方法上,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是生态文明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而现行的生态文明教育往往以理论说教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所以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xxx、xxx认为:“通过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在课程教学中设置生态文明议题,提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7]xxx、xxx英则具体阐述了“通过建构以理论教学、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活动和xxx成有机联系的‘五个一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8]从现阶段的研究状况来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少,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校园作为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途径。_祖、xxx认为“在校园文化中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并指出编制生态校园的标准体系以xxx学生的情感体验。”[5]建设优美的高校生态文明环境,大力开展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13篇

为进一步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全体师生生态文明素养,辐射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生活创建,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教育局在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规划23所学校开展了2021-2022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

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局其他所有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基教股、计财股、发展规划和建设股、教育督导室等相关股室负责人、督学责任区负责人和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强化了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为全面落实创建工作,制定科学的创建工作方案,局分管领导召开了统筹协调会议,商讨了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为创建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入调查,科学制定创建工作方案

为全面准确做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规划,2021年5月,县教育局对全县所有学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基础情况进行了摸底和分类,拟定了创建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印发<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按要求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规划及(2021-2022年)分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了2021-2022年创建工作总体目标(66%)和创建学校(23所)。按照属地原则,我县现有学校35所,其中市属高校1所,县属学校34所,2021年规划创建绿色学校9所,占比26%,其中高校1所,县属绿色学校8所;2022年规划创建县属绿色学校14所,占比为40%。

三、围绕创建内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类学校在教育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环保校园、营造绿色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创建要求,切实加强资金投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总结前段工作的基础上,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我县2021年绿色学校创建校对照《省绿色学校创建评价指标(中小学校)》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自查自评结果是8所创建学校能够全部达标,到年底前可以开展评估验收工作。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巩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积极改善绿色环保设施,努力营造和提升绿色校园文化,同时要及时收集完善和整理好创建工作资料,积极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验收。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14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分析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2020上半年意识形态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党总支积极行动,迅速部署,强化贯彻落实,各位教师党员充分认识到党总支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明确了党总支的责任内容,工作的相关制度,追责的相关情形,明确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也增强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达到统一思想,齐抓共管的目的。

党总支委员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工作职责,把日常教学、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把促进教学、党务工作与监督检查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专题党课有序开展,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带头做专题党课,扎实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党员教师做到“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加强党总支理论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列入《2019年工作计划》,开展学习和研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三、匡正师德师风,加强队伍建设

四、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教师教育培训

系部将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渗透进党支部“三会一课”中,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要求每一位党员教师都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党支部利用党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课后进行了分组讨论,每一位党员教师都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平时工作的指导思想。

五、经验总结

(一)强化课堂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人格魅力。公共教学部结合公共课程教学特点,讲思政教学融入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在讲授涉及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内容的课堂教学,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根本要求,决不允许散布与此相违背的错误理论,并以此作为教师的根本要求和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的严格管理。

(二)汇聚正能量,突出正面宣传

生态文明教学总结 第15篇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原则,采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培养其生态文明素养,并使其自觉遵守生态系统的原理,积极通过生态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在新形势下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引入高校德育领域,它对德育的创新以及高校德育改革的推动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关系到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我国的生态教育一直处在缺失状态,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系统地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环境教育,相应的生态知识非常匮乏。因此,xxx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正确全面的生态文明素养迫在眉睫。

一 加强理论课程学习,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水平,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养成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要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课程的教学。主要的授课老师为辅导员、相关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学校管理者。

xxx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此课程由专业思想政治课老师以及辅导员来授课。首先,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全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以及形势政策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形势政策观,提高其正确分析生态形势,正确理解生态文明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提高其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践行力。最后,宏观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学习。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帮助高校大学生从中学习总结,不断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上勇往直前,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更大的贡献。

xxx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另一个途径是人文科学选修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由相关专业老师授课。通过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以及相关专业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与综合素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二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提高大学生生态行为能力

有了生态文明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就要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行为能力。教育者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通过调研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开展美化、绿化校园的活动,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组织生态文明调研兴趣小组与成立社团,组织大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的社会调查,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同时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高校大学生作为主力军的独特创造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三 推进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生态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