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基础知识总结 第1篇
一般药物有3种名称,即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通用名是法定的,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化学名是指药物的化学成分;商品名则是生产厂家根据产品营销需要而注册的名称。一般来讲,药物的.通用名和化学名是一致的。
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药物的商品名五花八门。像感冒药复方氨酚烷胺有“感康”等10多种名称。维生素AD滴剂有“贝特令”等6~7种名称。xxx素有泰力特、希舒美等10余种商品名。头孢噻肟钠的商品名有xxx、凯福隆等10多种。而阿司匹林的商品名也有20多个。更有甚者,抗菌药左氧沙星的商品名竟有60多个。
药品基础知识总结 第2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1)、_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5)、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基础知识总结 第3篇
医生处方的内容常包括:
(1)处方上端患者姓名、年龄(儿科患者必须写明实足岁月)、性别、处方日期、就诊诊室或住院科室、病案号。
(2)在处方正文,医生需清楚书写药品的名称、剂型(如片剂、粉剂、胶囊、注射剂或软膏等)、剂量和数量、药物用法。医生每开列1药品一般占用2行,以药名、剂量和数量为1行,用法为另1行。用法包括每次用药剂量,每日用药次数和给药途径(如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外用等)。每日用药次数通常以分子式书写,如每日3次写作3/日,每4小时1次写作1/4小时等,或用xxx简写。
现将处方上剂量和用法的简写外xxx介绍如下:g--克,mg--毫克,μg--微克,ml--毫升,u--单位,qd--1日1次,bid--1日2次,tid--1日3次,qid--1日4次,qod--隔日1次,qw--每周1次,biw--两周1次,q2h--每2小时1次,q8h--每8小时1次,qn--每晚睡前1次,2--3次/d--每日2--3次。皮下--皮下注射,肌注--肌肉注射,静注--静脉注射,静滴--静脉滴注(即打点滴)。
(3)药物排列一般依主药、辅药的次序排列。
(4)处方下端医生需签全名,方可生效。
(5)急症用药,医生在处方右上角注明“急”字。
药品基础知识总结 第4篇
过去,中成药大都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所以有些中成药一放就是几年、十几年。
现在的中成药按规定在包装盒上都打印了产品批号和有效期。但是,个别药品只有批号,至于个体配制的“秘方”药更是什么也没有了。对于手头的这些中成药何时该扔?答案是“变质就扔”。辨别中成药是否变质,可归纳为四法。
(1)、观其形。外形失去固定形状者,如原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现黏成一团或潮解成糊状,或胶囊变扁成凹凸不平,手感**粘手等都是变质的表现。
(2)、观其色。片剂、胶囊、糖衣片、水剂、糖浆变色者是变质的表现。
(3)、品其味。如糖浆变酸,丸剂、片剂有异味者是变质的结果。
(4)、闻其味。中成药都有其特有的气味,若有酸败发霉的气味,也是变质的结果
拓展知识:注意事项
一、药品定义
《_药品管理法》所称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二、药品分类管理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_中央、_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识别
药品标签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OTC的药品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为红色是非甲类处方药,图案为绿色是乙类非处方药。没有印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的药品是处方药。
药品基础知识总结 第5篇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怎样用药的根据之一,具有法律效力。用药前准确阅读和理解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前提。
首先应了解药品的名称。正规的药品说明书都有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化学名(其中非处方药无化学名)。使用者一般只要能清楚药品的正名即通用名,就能避免重复用药。因为一种药只有一个通用名(即国家规定的法定名),不像商品名有若干个。其中适应证一栏,对于使用非处方药的患者能够自我判断自己的疾病是否与适应证相符、对症下药,可在药师的帮助下选择购买。
其次,要了解药物的用法,xxx、饭后、睡前服用,xxx一次或三次,是口服、外用还是注射都必须仔细看清楚。
特别重要的是,在阅读说明书时,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要重视。如有不明之处,应向药师或医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