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大题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默会知识 启示
默会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译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默会知识是指不能明言的知识。xxx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1]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称为显形知识、明确知识,也称为名言知识,即能够明确地表述的知识,而后者则称为默会知识或非明言知识。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显性知识被广泛的应用和探讨,而默会知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尚处于起步阶段。
1 默会知识的概念
默会知识指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2]。默会知识的应用体现的是人综合运用各种智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会力、判断力。
2 默会知识的特点
与显性知识相比,默会知识有其显著的特征,默会知识有下列特征:
(1)默会知识镶嵌于实践活动中,不能通过言语、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察觉、被意会[3]。
(2)默会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有逻辑上的优先性与根源性[4]。默会知识的获得总是与特殊的问题或任务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是对这种特定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知觉综合把握。在问题或任务情景没有出现时,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当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或任务情景出现时,附着于个体的默会知识就会自然地被唤醒,悄声无息地再现于问题的解决中。
(3)默会知识不易被大规模积累、存储与传播;
(4)由于无法言说,默会知识无法以常规形式加以传播,只能以学徒制的形式进行传递[3]。
3 高职教育与默会知识的联系
高职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为此,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2)教学内容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而应该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的人才在实践能力上要比本科生强,理论基础的功底要比中专生扎实。总之,培养的人才既不是“本科压缩型”,也不是“简单操作型”,而是“高层次应用型”。
(3)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应把握
①市场的需求性,
②专业的超前性,
③专业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以能力为主,围绕着职业技术岗位,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
高职教育中的默会知识
通过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不难发现,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可表述的显性知识,而在于技能实践、应用等方面的默会知识的培养。xxx认为:行家的技能和绝技只能通过示范而不能通过技术规则来交流[5]。默会知识不能充分或完全用语言表述,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表达。高职教育是把实践作为重要方面的一种教育。以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即使把所有工程规范背的滚瓜烂熟,但面对实际工程施工时仍然束手无策,实际工程中的各种问题难以言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人员只能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老师、同事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的交流中完成[6]。
4 默会知识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教学精神
教学是主体之间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启迪,并由此使个体自由生成和展示,其各方面潜能不断丰富和完善[7]。这一过程需要双方精神的交流与契合,所以教师无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身心,他所能做得只是与学生建筑起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文本,要保证能被学生接受,就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自身特点。
教学过程
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_提出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的4种模型(简称SECI模型)[8]:(1)社会化:即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交流,强调社会和团体成员的共同活动;(2)外化:从默会知识到显性知识,经过努力,个体可在一定程度上从默会知识到显性知识进行转换;(3)组合: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指显性知识的归纳总结与融会贯通;(4)内化:从显性知识到默会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
教学形式
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行的尝试如下:
(1)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以多提供“虚拟工作环境”,例如为学生提供案例,共同分析。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在两年的学业中要分析大约400案例,其效果是书本远远达不到的。
(2)可以采用阶段实习方式,即学完一个系统的理论后立即进行实习,将有助与显性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
(3)倡导导师制,xxx在对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过统计,其中有48位曾经作过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或同事,她还注意到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师生关系在不同代际存在着延续的关系[9]。因此在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指定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线技师或生产能手作为自己的导师,这种导师可以利用人际交往的丰富空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分享默会知识的目的。
总之,将默会知识引入高职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教学角度,值得引起更多探讨,高职教师也应更加注重自己的知识的宽度、广度,锤炼自我思维,通过教学中难以言明的技能、经验和诀窍,向学生传授默会知识,更好完善与发展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lanyi. The Tacit Dimension[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66:4.
[2] Michael Polanyi. Study of Man[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3] xxx. 关于缄默知识的基本特征诌议[J].基础教育,2005,9:15.
[4] xxx. 默会知识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 教育理论研究,2005,11:10.
[5] Michael 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58.
[6] xxx.从表达问题看默会知识[J].哲学研究,2003,5:51.
[7] xxx,xxx. 论默会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影响[J].广西教育,2005,10:11.
教育知识与能力大题总结 第2篇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1.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2.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必须以师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自身教书育人素质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造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学法,加强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关心最新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三、教学中突出化学观点、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如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应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这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四、加强实验教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大题总结 第3篇
一、密切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平时的教学工作
现在开卷考试的题目,突出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突出对学生的觉悟水平和实际行为等方面的考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了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1.上课“四步走”。第一步,以每课的框题内容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好相应的导学提纲,让学生自主预习、读书找答案;第二步,在新授课上,就本课堂上要学的内容,请学生相互合作将思考题分组讨论并作答;第三步,师生共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探究、讨论;第四步,归纳总结,收获知识。这样举一反三的组织教学,不仅使学生摆脱了以往“老和尚念经式”的背诵,而且容易使学生掌握所要学的基础知识。
2.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例如,在学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材料一:总理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十三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十三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材料二:总理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深情地说:“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还有3000万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还有2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还有6000万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请问:
(1)总理的“十三亿乘除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作为中国的总理,为什么每念及这些人群就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3)请你针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为总理献计献策。
此题不论从材料到设问,都充满着较强的感彩,通过对总理的谈话这一情境的设计,吸引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使学生主动去查询材料,积极去寻找相关的报道。问题一层层地得到了解决,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复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大题总结 第4篇
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法,要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教育家xxx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何预习、如何观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方面入手。
2 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为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我做了如下尝试:
教学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三点工作:第一,求知准备,重点帮助学生明确求知的目标、要求和方法,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必要铺垫;第二,进行探索,重点是启发学生在运用己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探索;第三,引出结论,重点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可安排如下教学程序:第一,复习铺垫,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第二,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指导;第三,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方法,讨论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是指解题时明确考虑哪些方面,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四则混合运算,可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如不能简算,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算并验算。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对四则混合运算形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多样化”。我们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往往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方法配合运用,通过整体优化,发挥其最佳功效。如:对于概念、法则及规律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讲解、讨论并辅之练习法;对应用是的教学,可采用谈话、演示或尝试练习等方法;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采用直观演示或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在数数、量量、摆摆、画画、拼拼、剪剪中积累表象,逐步理解几何图形特征。教学中只有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3 养成良好习惯,促进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