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总结 第1篇
飞面神教:源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位物理学博士的设计,该设计旨在针对某些宗教宣扬的无法证伪的智能创造学说进行反讽,既然你认为世界是一个叫“上帝”的智能生物创造的且没有任何直接证据,那么我也可以认为世界是一个飞天意大利面条怪物在一次酗酒之后不小心创造的,你所说的那些神迹,其实都是面条怪所为。随后全世界的无神论者就飞天面条怪展开了狂欢,设计了模仿宗教的教义、戒律、经典、仪式,使其充分符合一个正常宗教的一切特点。甚至在一些国家成功成为了合法宗教。
兽迷:即Furry,即对兽人等拥有人性的动物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兽迷跟兽娘的区别,一般认为兽迷的拟人化上限是头部保持兽的状态,这与ACG中的兽娘,即拥有兽耳等元素的萌妹是不一样的,典型比如疯狂动物城,动物狂想曲等。
第四大类:特定体验。对于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或者接近极限的独特体验的追求者。
小众运动:包括且不限于:跳伞,深潜,登山,翼装,赛车,攀岩,蹦极,冲浪,高跳,溯溪,爬楼,极限BMX,MMA,传武格斗,兵器格斗,定向穿越,溶洞探险,楼顶跑酷,野外求生,实弹射击等各类运动。每一项运动都有对应的爱好者和小圈子,成本越高圈子规模越小,这也是后浪中把小众项目拿出来当年轻人代表的重要槽点。
ASMR:全称为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自2010年一个facebook讨论组发现采用3d人头录音后的一些特定声音,如耳语,吹气,敲打,刮擦,揉皱等一系列声音可以给大脑带来各种不同的刺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视频与直播分类中的一个大类,听众来此寻找大脑的颤栗感和舒适感。也有很多人因为神经差异感受不到这种大脑的刺激,以为涩情内容的低语就算ASMR,这个并不正确,其实指甲刮黑板就是一个负面的ASMR实例。
异装: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鲁迅《论照相之类》,咳咳,值得强调的是,异装不一定是LGBT,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两个圈子之间存在交集,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喜闻乐见的女装,建立在女装对象的羞耻心和反差感之上,这与LGBT的跨性、药娘等异装行为是不同的。异装不但包括男扮女的女装,还包括女扮男的男装,也有传说中的大佬可以男扮女扮男或者女扮男扮女。以及附带扩展性的“伪音”。
神秘学:神秘学属于概称,包含:秘密结社、交感巫术、魔法书、女巫、炼金术、催眠术、国际阴谋论、xxx、宗教学、仪式学、外星人等很多细分领域。神秘学圈最出圈的作品应该是上世纪在全世界流行的各种“世界未解之谜”,2000年后在国内也产生了一些小众论坛和社群组织,但是在唯物主义铁拳下,圈子一直很小。
玄学:中文玄学圈包含中、外两大类玄学派别,所谓玄学通俗的讲就是通过一定的玄学操作来推算过去、现在、未来的行为。就外国玄学而言有星座、xxx、梦境占卜等,中国玄学有子平术(生辰八字即来自子平术)、六壬术(掐指一算即来自六壬术)、奇门遁甲、观星、太乙、紫薇斗数等。所以玄学圈也属于一个概称。
BDSM:即支配、被支配、虐待、被虐待,人称“字母圈”。主流文化圈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被虐待,但人类就是这么神奇。
清明梦:也叫清醒梦,通俗的讲就是“记梦、知梦、控梦”。圈子内追求通过一定的训练,让你能够全方位掌握自己的梦境,过上梦里啥都有的幸福生活,将漫长的夜晚转化为你的第二人生,获得全新的人生体验。xxx的《盗梦空间》里就大量化用了此圈内的一些概念,他本人在采访时也称自己16岁时就开始尝试了清醒梦,算是这个圈子第一次被主流文化获知。
土味:快手、西瓜等视频平台第一次提供了能够展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舞台,进一步撕裂了文化壁垒,让文化不再受学习能力、创作能力、读写能力、软件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展示出了一个一二线城市居民意想不到的真实生活图景,大量的人们乐在其中,开始开发土味素材的衍生创作品,形成了一个爱好者圈子。
亚文化总结 第2篇
现代社会,人们的表达欲望愈来愈重。亚文化实践是青年群体进行自我表达的独特方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现代青年开辟出另一个心灵空间,在亚文化实践中进行符号创新与自我表达,折射出个体真实的情感需求,亚文化创作延续了现实生活中青年群体保持本真、寻求突破的精神气质。比如人们在聊天的时候发表情包、在追剧的时候发弹幕,这些都能够以高效便捷的方式传递信息,同时也是青年群体表达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有效工具,成为群体参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方式。
亚文化总结 第3篇
【参考文献】
【真题拓展】
1.亚文化主要观点(2023西南大学,811简答题)
3.“出圈”是什么?简述本质、逻辑和影响。(2022深圳大学,928简答题)
4.伯明翰学派关于青年亚文化的理论今天是否适用?(2022苏州大学,822论述题)
5.简述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2022华东政法大学,634简答题)
6.材料一:xxx;材料二:xxx 请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并联系实际,分析以上材料中所反映的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2022西安交通大学,440,论述题)
亚文化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日本动漫;亚文化
一、引言
中日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中国的《隋书》里记载“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这是“有史以来,日本第一次正式派人来和中国订交”。自此以后,日本展开了向中国学习的一段历史。但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在中日文化交流领域,开始出现了逆流的现象。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以及语言交流中,中国方面开始更多地接受日本文化以及语言的影响。有数据现实,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社会和人文方面的名词以及术语中,由日本引进的竟高达70%之多。这些词传入汉语后,被吸收成汉语自己的词汇,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达形式。
二、日本动漫亚文化
三、日本动漫亚文化对日语以及汉语的影响
再比如总所周知的“萌え”( 动词“萌える”的名词形式)一词,在传入汉语后,我们只取了它的汉字“萌”。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冈田斗司夫认为,该词起源于 NHK 教育电视台放映的科幻动画片《恐龙行星》(1983 年4月开始放映,『恐惑星) ,其中的主人公叫做“萌”。; 二是斋藤环认为,该词源于动《美少女战士水兵月》的主人公“土萌ほたる”( 1993 年下半年开始放映) ,将该词定义为“由虚构的对象唤起的疑似恋爱的感情,其起源应追溯到宅文化”( 斋藤环 2008: 7) 。2006年,该词已经被正式收录在三省堂出版社出版的《大辞林》第三版中。“ある人やものにして、深い思いみを抱く子を言う若者言。その象を在するものだけでなく、アニメションのキャラクタなど空想上のものにも及ぶ”。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萌える” 到“萌え”再到汉语的 “萌”其词性已经发生了变化,传入汉语后,更多的是作为形容词使用。比如“超萌宝宝”就是指宝宝非常可爱,让人喜欢到不行。可以看出,源于日本的动漫等亚文化的流行语在传入汉语之后,发生了“语言变异(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的现象。
四、结语
亚文化总结 第5篇
在中国,有一座叫人既爱又恨且引起争议最大的城市。爱这座城市的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她送到那里,因为那里是天堂;恨这座城市的人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把他/她送到那里,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座城市,就是广州。人们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概括广州的特性,包括土生土长的广州人。
羊城,有凡夫俗子的皮相――恼人的塞车、乱哄哄的老街旧巷、屡治不绝的走鬼档,但自建城逾220年来持续演绎着豁达与包容、光荣与梦想的戏码,从来不缺乏万象姿彩,闪烁缤纷!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这座充满活力和魅惑的千年商都举行。利用亚运会这个契机,从场馆建设到开闭幕式,从宣传到动员造势,组织者都将“办亚运”视为“办文化”,把广州文化的底气都“秀”了出来,极力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而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羊城这方面的素材当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无论是广州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亚运会寄予厚望。那么,亚运会为广州带来什么呢?一般地说,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一是确立和提升其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二是提升城市实力和文化形象。
无疑,亚运会是一场超大型的国际“秀场”,但是广州不可能天天做秀,亚运会赛事只有15天,与广州2220多年的建城历史相比,15天犹如流星划过天际的瞬间。也就是说,我们只有15天时间“办文化”,奢望广州文化依靠亚运会实现一步登天,使“千年羊城,南国明珠”的品牌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是不现实的。
这座城市独缺文化张力
亚运会结束之后,广州仍要回归生活的常态。因此,在“后亚运”时代这座城市的硬件与软件、市民的文明程度应该如何优化,倾全省之力筹办亚运会过程所凝聚的力量,所形成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精神认同怎样延续下去,应该才是更加重要的长远命题。
今天的广州,就像一本修订了2220多年的书,翻过一页又一页,每天都有一页需要更新。为了亚运会,广州拼命向前跑,今天旧城改造,明天“穿衣戴帽”。广州人是否应缓一缓脚步,仔细思考:下一步,我们怎样走?广州文化如何借亚运会的东风,在“后亚运”时代直起身来,以清晰的面孔大胆地走向蓝海?如何才不至于在纷扰的巨变世界中迷失自我?
广州,是与北京、上海并立的中国三大城市之一。或许是内敛的缘故,在国际上,广州的名气远不如京、沪,甚至不如深圳、西安。在国内,广州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不如大理、丽江、桂林,在穗停留的旅客多为商务人员。说到底,是广州独缺文化张力使然。一场亚运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州这方面的能力。怎么让自己同时也让别人认识这座城市的文化价值呢?除了体育赛事、吃喝玩乐、景点行程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来“推销”依山傍水、滨海临江的广州和广州文化的品牌价值呢?
文化身份并非恒久不变
世界经济论坛每年一度公布城市排行榜,显示城市竞争力崛起已成为一种趋势。跨国企业在选择投资地时,以前是以地区、国家为探讨方向,现在主要是以城市为思考方向。
如何将城市文化当作品牌推销出去,是世界各大城市行政部门的当务之急,这其中,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是特性,一个城市没有特性就像没有脸孔一样,为何大家会记住罗马、巴黎、伦敦,因为它们有鲜明的文化特性和清晰的面孔。广州文化的特性与面孔是什么?至少在目前,人们还说不出所以然。不断拆迁和复制,南方北方,大城小城千城一面,文化产业、节庆活动大同小异,城市无个性,市民无精神支柱,这是国内城市建设久治不愈的弊病,更使喊得震天响的“文化兴市”口号显得荒唐可笑。广州如果不能免俗,倾力举办一场亚运会起到的作用,最多只能是化妆舞会而已,“后亚运”时代将一切如故。
19世纪中期开埠时,上海没有自己的文化身份,如今它的文化地位与北京几乎平起平坐。从古到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中心是漂移不定的,各个城市的文化身份不是古已有之、恒久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交杂、更替,期间不断重新演绎、重新界定、重新表述,上海文化如此,北京文化如此,建城历史远比京xxx的羊城,更是如此。
下一个故事情节如何发展?
广州文化的起伏沉浮,一如西关大屋的命运。
明清时期的外贸大港地位,珠江三角洲经济的空前发展,使云山珠水间产生大批手握巨资的xxx宦。他们在广州西关斥资造屋夸富炫贵。这些豪门华宅汇聚了广州黄金时代的虹彩般辉煌气象,焕发出岭南广府民居的巅峰之光。
西关大屋全盛于清。一座座大屋以古典传统纳西洋之风,透出居住其内的西关_之理想境界、审美意趣。当年,富可敌国的十三行商人,身居高宇华厦内,操控着国家的对外贸易,以中国第一代买办的雄姿登上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与中央_、地方势力、西方列强往来_、呼风唤雨。岭南文化的重商性在他们身上达到极致,由此孕育了与西方近代商业文明接轨的中国近代商业文化。那些建造西关大屋的广东能工巧匠,后来又在中国第一批西式及中西合壁的建筑上大显身手,教堂、洋房、骑楼、碉楼在南粤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