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微观实质总结(通用4篇)

70

微观实质总结 第1篇

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过程总是从微观态数少的宏观态向微观态数多的宏观态过渡,从热力学几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几率大的状态过渡。

S=klnΩ

熵和系统内能一样,是一个状态函数,仅由系统的状态决定。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混乱)程度的定量量度。

熵增加原理: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是不会减少的。

平衡态相应于一定宏观条件下Ω最大的状态。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表述:孤立系统内部所发生的过程总是从包含微观态数少的宏观态向包含微观态数多的宏观态过渡,从热力学几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几率大的状态过渡。

自然过程总是向着使系统热力学几率增大的方向进行。

注意: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平衡态状态是最混乱、最无序的状态。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微观实质总结 第2篇

自然界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微观实质总结 第3篇

如果我们不断加热再加热,它们的振动就会越来越激烈,最终,长长的碳氢化合物链之间的化学键受不了就会断开:

长的分子链断裂后,其中的一部分就会像气体一样飞出去,这就是木头中燃料的蒸发过程。

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说,这个蒸发过程就是热解,用来描述分子因热而断裂。当然,这只是把燃料变成火、也就是燃烧的第一步,毕竟对于这部分碳氢来说,它们只是刚到“战场”而已。

这时一但它们就位——怒气冲冲的氧气分子和同样怒气冲冲的碳氢分子在激烈的氛围中纠缠在一起,它们的放热战争就开始了,同时,它们的反应会放出的热,就会热解更多的燃料分子,然后和更多的氧气反应,放出更更多的热量,再热解更更更多的燃料分子……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给燃料加上一些足以从中分离碳氢分子的初始热量后,就可以点着火了,这样,很多的热量便会放出,我们便可以利用它来做很多事情了。

火苗中的光从哪里来?

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了最初的碳氢分子如何蒸发成气体、又如何与氧气反应放出许多热,于是我们会觉得火很热。不过,为什么火也会发出光呢?为什么火焰可以被我们看到呢?

其中,化学发光是来源于荧光棒、或是萤火虫的屁股等等一类的光,这类光不来源于热,而是来源于化学反应。我们平常见到的荧光棒,一般是由两种分开存放的化学物质组成的,在使用前,我们都会弯折荧光棒,这时它们中间的格挡就会断裂,两种化学物质便会混合、反应,发出光线。

我们上面说的燃料燃烧的例子其实也是一样的:碳氢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除了放出热量外,还发射出了化学发光,而这部分光是蓝色的。

蜡烛燃烧火焰根部的蓝色部分为化学发光

这解释了蜡烛火焰有一部分为什么是蓝色的。但蓝色上面那里黄、橙、红色的部分是什么呢?那部分就是xxx。

流星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发出明亮星光就是xxx,白炽灯中钨丝变热发光也是这个原理。xxx往往由一些像钢条之类的黑色固体变得炽热之后发出。

钢条极热发光

准确地说,xxx发生在火焰的黄色部分,其中的固体部分变得炽热发出了光。

是哪一部分固体呢?毕竟氧气和燃料都是气态的,而其中也并没有钢丝对吧?

虽然没有钢丝,但确实是有固体浮动在火焰中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这里面的固体到底是什么,我们先从这一堆氛围紧张的氧气、碳氧分子开始考虑:

当它们靠得很近时,一阵激烈的打斗呼之欲出:

这个时候,因化学键刚断裂而分开的原子正准备形成新的分子——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水分子(H2O)和二氧化碳分子(CO2),此外还会剩下一些碳原子:

像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燃料燃烧而影响环境的产物二氧化碳就是这个过程产生的,但是为什么这中间还会剩下碳原子呢?其实是因为氧气不够用了。要形成上面图中的二氧化碳分子,需要一个碳原子(C,红色的)和两个氧原子(O,蓝色的),而实际情况中很可能出现氧原子不足的情况,于是剩下的一个碳原子就组成了xxx需要的固体。

这些碳原子固化成束就形成了碳烟(soot)。这时,由于周围的温度非常高,这些碳烟束就会像一块热铁一样发出辉光,百万碳烟粒子一起发光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黄色的火焰部分;而这些碳烟随着上升温度降低了一些,颜色就变成了更“冷”的红色,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火焰的红色顶部。

在火被发现的一百万年后,我们大概了解到了火是什么。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问你火是什么,你便可以回答,火就是燃料气化后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和蓝光、同时有副反应生成碳烟由于炽热发出xxx的过程

如果你还想显得更厉害一点,也可以说,火就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代表的燃料热解后、经历快速的放热化学发光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以发出xxx的碳粒子为副产物的过程。

如果对方瞪你的话,你就放慢语速再重复一遍。

微观实质总结 第4篇

“熵”是什么?“熵”是德国物理学家xxx斯在185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他用xxx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如果对于我们所考虑的那个系统来说,能量完全均匀地分布,那么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

简单的说,“熵”就是微观粒子的无序程度、能量差别的消除程度。

在xxx斯看来,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运动总是从有序到无序发展的。

比如,把一块冰糖放入水中,结果整杯水都甜了。这就是说,糖分子的运动扩展到了整杯水中,它们的运动变得更加无序了。对于一个封闭的系统,能量差也总是倾向于消除的。比如,有水位差的两个水库,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那么,重力就会使一个水库的水面降低,而使另一个水库的水面升高,直到两个水库的水面均等,势能取平为止。

xxx斯总结说,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是:运动总是从有序到无序,能量的差异总是倾向变成均等,也即“熵将随着时间而增大”。

可爱的熵

物理学中有个熵定律,也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表示宇宙物质的日益混乱和无序,是无效能量的总和。熵本身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它意味着腐败和混乱,但它同时也意味着生命本身的展开──不论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生命。卡农、xxx梅特勒的大爆炸学说也认为,宇宙是以有序的状态开始,不断地向无序状态发展,它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相符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能量是守恒的、不灭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定律)却表明:能量不可逆转地沿着一个方向转化,即从对人类来说是可利用的变为不可利用的状态。

有效能量告罄时,是“热寂”──死寂的热平衡状态。有效物质耗尽时,是一片“物质混乱”──整个宇宙的大混乱和大混沌。古xxx人xxx说:“时间磨灭了世界的价值!”可谓一语道破了熵定律的真谛。物理学家们认为,熵定律是物质世界的最终定律,人类参与的每一项物质活动都受到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严密制约;但是,他们又认为熵定律只涉及物质世界,只控制时空的横向世界,人类的精神世界并不受熵定律的专制统治!所以,生命的现象是宇宙洪流中的一股逆流!人类精神的无限发展,是不可抗拒的熵增大长河中的一条逆流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