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雕塑总结 第1篇
我为什么要谈中国雕塑
近现代以来,西方雕塑的介入,导致了雕塑价值标准的偏离与混乱。原本优秀的中国雕塑传统在本土被排斥于主流之外。与雕塑同样受西方影响的绘画则命运不同,因为严格地分,绘画可分为西洋画与中国画,且绘画有自身品评尺度,并且各循其道发展。按理,中国雕塑与西洋雕塑恰如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关系一样,中国雕塑也应循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只不过近百年来,随着造“菩萨”的渐衰,“塑人”的兴起,导致写实的功用性要求愈高,西洋法的价值凸显,使得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处于边缘的、民间的、非正统的境地,甚至被斥为封建落后余絮。
东汉陶听琴女俑
纵观中国雕塑的发展,就其精神性而言,主要受政治、宗教、哲学的影响;就其造型而言,则主要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等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影响着现在与未来的绝伦的底蕴、超拔的意志和高远的境界。这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保持华夏独特韵致,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多年以来,我在对中国雕塑的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雕塑归纳为八种类型的风格特征,并将这些风格的阐释诉诸于对中国雕塑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思考。这些风格有: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xxx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
写意雕塑总结 第2篇
秦俑装饰写实风和汉代雄浑写意风
“惟其xxx伟,欲为清空而不可得,一旦见之,若厌膏粱而甘藜藿,故不觉有契于心耳”(周密《浩然斋雅谈》)
秦俑的写实风,带着装饰意味,与商代的抽象相比,它更贴近生活的情感以及自然形体的特征。它塑造的方式是通过对客观形体结构的整理、推敲和概括,向有机几何体过渡,继而以线、面、体的构成完成整体的塑造。众多人物的塑造在装饰风手法的统一下,整体气势更觉恢宏。秦俑在一些局部处理和人物背后的刻划方面极为用心,它展示的是xxx空间。即使是跪射式武士的鞋底,它的千针万线也表现得细致入微。秦俑的纪念性强,几何体的构造及整体概括性增加了它的空间感,只不过强大的“军阵”被埋于地下。秦俑的装饰写实风为我们提供了在现实物质形体结构中寻找形式的可能。它是区别于西方写实主义的中国式写实,这“写实”体现了东方人善于将形体平面化的倾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东汉xxx说书俑
写意雕塑总结 第3篇
佛教理想造型风和xxx情写真风
“佛非下乘,法超因位,果德难彰,寄喻方显。谓万德究竟,环丽犹华,互相交饰,显性为严。”(法藏《华严经探玄记》第一)
与汉代写意风有着明显风格区别的是佛教理想化的造型风。庄严与慈悲是超越现实造型的精神基础。它外化为形式,这形式综合了严谨的法度与理想的形态,它弥漫着普度众生的慈光。从形式看,如果说汉代雕塑重“体”的话,佛教艺术则发展了中国雕塑艺术中线的元素。这主要是由于画家参与佛像范本的创制。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地佛寺石窟画师荟萃,西域佛画仪范与汉民族审美尚好融会。卫协、xxx、xxx等画家参与佛教绘事。东晋xxx在《论画》中说卫协“七佛”伟而有情势;师学卫协的xxx“风范气韵、极妙参神”;陆探微开启了“秀骨清像”的风格,其人物“使人懔懔,若对神明”;xxx开创了“面短而艳”的形体。xxx立“衣服紧匝”的道法;陆探微的儿子陆绥“体运遒举,风力顿挫,一点一拂,动笔新奇”。
曹衣出水风格(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表现方式。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学说认为“xxx指xxx,另一种学说认为指xxx兴)的佛像出自印度笈多式佛像,在后世佛像雕铸中被奉为图本、仪范。xxx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风格样式作用于盛唐以后。xxx身躯修长秀美,天衣微扬,神情含蓄的风格影响于xxx初唐。xxx、xxx等画家在绘画上用“线”的成就对佛教造像也都起着作用、影响。
佛教由印度的东传是以佛、法、僧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的。佛即指佛像。“设像传道”是它传播的最基本手段,集画家、雕塑家于一体的东晋戴逵、xxx父子所谓“二戴像制”传于当代及后世。很显然,画家对雕塑中线的运用与提高,线与刻与塑与体与面的关系及处理方面,贡献不言而喻。线的功能一般有三种:一为表现轮廓;二为表现体积;三为表现精神——神韵。xxx塑中的“线”为神韵而生,典雅、悠游、流畅、圆润、华滋、静穆,它顺圆厚之体而流动延伸。由于佛教艺术受希腊影响,因此这种线可上溯到希腊,但不同的是佛像的形体造型较之于希腊雕塑,更具有远离生理结构的形式感。佛教造像的理想模式还涉及到面的开相、表情的慈悲、手相的各种程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传达的“大自在”。
这是仅就线条加以简论。xxx至整个中国美学的“线”,重要的地方在于它的润:“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丰不腴,不刻不隽”。(黄钺《二十四画品》)“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渔文》)
xxx塑到了宋代则明显转化为世俗题材和写实风格。凿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大足石窟136窟八菩萨像,129窟数珠观音,宝顶山的父母恩重经变相,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的侍女像,江苏吴县紫金庵xxx像,这些雕塑除外形上表现为世俗的写真风外,与之相呼应的内心活动的特征,即身体姿态手势、瞬间表情的捕捉与刻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一些xxx被塑造成睿智,有异禀的知识分子,常常在道具、衣纹细节等方面的刻划上形态酷似,质感的逼真为我们所惊奇赞美。总之,宋代写真风的特点可归纳为:题材的世俗化、形象的生活化、心理人情化、手法逼真化,内容及形式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形成表现生活的画卷。
宋代雕塑的风格,可以用xxx的一句话来揭示: “没华虚之文,存敦厐中朴;拔流矢之风,反(返)宓戏(伏羲)之俗”。 (《论衡·自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