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丞相的职责:(略)
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xxx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xxx。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xxx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_、军权、财_,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xxx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
2、评价:
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世袭。
2、察举制:
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途径:征召、举荐等。
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xxx。
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开始于隋,完善于xxx宋,衰落于明清。
依据:文学才能。
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xxx代:道、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
五、拓展与补充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
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2篇
_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以下是_战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
2、_走私:原因; 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_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_、虎门销烟(1839、6)
4、_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列强为了夺取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 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 军民_: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xxx重炮牺牲 _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 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 ;(破坏 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 社会性质: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 xxx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3篇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_胜利后_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_“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年8-10月)
(1)国共重庆谈判的原因:
_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二是_尚未完成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
_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
(2)重庆谈判结果: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3)重庆谈判的意义:_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扩大了影响。_如果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就陷于被动地位。
3、政协会议的召开(1946年)和通过的决议:改组_、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_队、制定宪法
二、内战爆发和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1、全面内战爆发标志:_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xxx、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展开运动战,先后粉碎_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三、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决战
1、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
经过一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发起进攻的条件。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xxx、xxx大军xxx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
(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2)意义:基本消灭了_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和谈
2、渡江战役与南京_的覆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产生此方针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年12月,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又有改动,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③它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有
①中苏等17个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参加万隆会议
2.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年4月万隆会议上,_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会上,_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夏商政治形式
商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xxx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xxx把xxx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xxx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xxx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xxx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6篇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_”构想的提出
1、什么是“_”?
2、“_”构想的提出
(1)1979年_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1981年9月,_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
(3)1984年正式提出“_”的伟大构想。
3、“_”构想的意义
(1)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二、港澳回归(“_”构想的成功实践)
1、香港的回归
(1)中英谈判和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香港的回归
2、澳门的回归
(1)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2)澳门的回归
3、港澳回归的意义
三、海峡_的发展
1、海峡两岸隔绝敌对状态的结束
(1)_在“和平统一、_”方针下,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2)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2、“xxx谈”(_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1)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
(2)xxx谈,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
3、“胡连会”(_的新发展)
4、关注台湾问题
(1)现状:一方面,_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积极促进两岸的和缓与交流。另一方面:_势力和国际_势力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两大因素。
(2)我国政府的措施和立场
措施:大陆方面坚持“_”的方针,一直为两岸的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作努力。
立场:针对“_”,我们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国家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7篇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
一、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1、确立和发展的历程:
(1)民主革命时期:_与_并肩战斗(基础)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标志着初步建立)
(3)1954年以后: _召开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4)1956年以后: 八字方针和爱国统一战线(发展)
(5)1982年: 十六字方针和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完善)
2、政协的性质:统一战线
3、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4年 一届人大召开前还代行_的职能)
4、我国实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1)历史原因:民主革命时期,_与_并肩合作战斗
(2)现实原因:有利于团结、统一;有利扩大民主;有利于科学、民主执政;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廉政建设
5、特点:
(1)前提:多党合作是以坚持_领导为前提
(2)目标: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
(3)关系:各_和_共同参加国家_和政府工作,不存在_的问题
(4)地位:各_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思想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
(1)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1949年9月 北平
(2) 大会主要内容:筹备新中国的成立
选举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确定了: 国都 国旗 国歌 纪年法
(3) 大会的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4)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代行全国_职能(至1954年9月)
二、_制度——_组织形式
1、背景:(1)民主政治是_一贯的政治追求和主张,是长期探索的结果。
(2)建国后_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展开。
2、确立:一届_召开 (1954年9月)
(1) 一届人大的主要内容
通过了: 《_宪法》
选举了: 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
(2) 一届人大的意义
3、比较1954年《_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什么?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是人民民主和新民主主义。
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说明:_刚成立时,还没有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因此仍然存在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展开,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取代了私有制,剥削阶级经过改造,阶级差别也逐渐消失。因此,《共同纲领》中的新民主主义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在1954年宪法中改为社会主义。)
4、思考: 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不同特点?
西方:政党竞争,分权与制衡原则。
我国:_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主集中原则。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关系
1、定义:课本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民族风俗和习惯存在差异;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教育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别。
3、我国的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4、意义:
5、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课考点
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xxx一世属于什么王朝:xxx特王朝;
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
68、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宪制;
6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70、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
7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哪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72、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第二课考点
73、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
74、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7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76、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xxx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77、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与权力分别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_,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
78、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 第三课考点
7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
80、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8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82、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
83、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xxx邦国;
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xxx邦国宰相俾斯麦;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9篇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_(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xxx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xxx、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xxx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xxx具有至尊权威,国家_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xxx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xxx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xxx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xxx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xxx,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xxx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