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亮点总结范文 第1篇
即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构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环境。强大的实训基地,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保证。我院先后建设校内综合实训场基地8座, 面积达6万平方米。还通过“引企入校”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如新运集团投资一百余万元在学院设立新运驾校新职分校,为汽车驾驶与
维修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瑞德路业在学院实训基地建立生产车间,由企业引进生产线,按照企业生产方式运作,学生定期轮流进入基地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行产学结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企业生产任务。
校企合作亮点总结范文 第2篇
为改革以理论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我院近年来积极推进“两地”(学校、企业)“两师”(专业教师、企业生产指导师)的“双
主体”育人形式,把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把实践性较强的项目放到职业现场完成,让学生体验真实职业环境,结合生产和管理实际学习专业,从根本上摆脱工学脱节的弊端。如我院酒店管理、餐旅服务、市场营销、建筑装潢、汽车维修等操作技能实习就是在企业中完成的。我院酒店管理、餐旅服务专业学生到小丽鲸餐饮公司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增加学生岗位的适应性,亲身实践职业技能,有效实现学校和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丰富学生工作经验。再如2010年3月开始,海马轿车与学院商定,由海马轿车为学院汽修专业二年级在校生提供每月200个实习岗位,学生通过3~5个月的专业对口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专业课教师全程跟踪,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熟悉岗位技能操作,学生参与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使得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充足的认识,使学生在职业现场提高了真实本领,规范了职业行为,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工学结合还丰富了我院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体系,为我院教学教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找到了方向。
校企合作亮点总结范文 第3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来对人才进行培养,这是在职业教育中一个很好的办学方式。民办教育就是要把企业需求作为学校的办学方针,实现培养出来对社会产生作用的人才。另外,在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应对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因此来做到校企合作,将知识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到一起,就可以把学校与企业联系到一起,对于两者的发展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工学结合的方法
1.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
目前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少xxx企业来进行参与进来,当然企业也需要依托学校xxx发展,因此就会出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这种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来进行对劣势项目进行维护,实现资源方面的共享,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2.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畜牧兽医专业中,与多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进行培训的场地,并且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一些一线的技术人员,使得学校与企业可以在人力、财力方面得到双向的共同发展,对合作领域进一步的拓展;对工学结合工作做到有效的加强,使得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现与企业之间的订单型教育。
3.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
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对学生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他们可以进行直接的生产操作能力,并且可以在企业的服务及管理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再是仅仅依靠书本来获得知识了。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专业的需要,来进行对课程的针对性设计,使得学生毕业以后在就业时候可以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生产技能。最后就是对于这些校企合作的老师来说,他们首先都是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真正对于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掌握。
4.工学结合所使用的一种新型模式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在工学进行结合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在教学完成之后,对以往的经验做到不断的总结,以便于吸收以往好经验。在民办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校企合作班,这样可以进行对专业的很好技能培训,使得教学方法上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是对于工学结合方式的一些拓展性工作。
三、总结
校企合作亮点总结范文 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高专;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1“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在学院专业建设指导校企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对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录取、招企业愿意培养的人、愿意到企业工作的人,校企共同培养高端岗位空缺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经过与合作企业充分协商,并制定“双主体”市场营销育人模式。分别由是由企业与学校两个教育主体合作、共同约定招生的专业和招生人数,共同制造专业岗位群及其对应的能力、素质、知识的要求,积极按照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要求,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的“双主体”的构建机制。实现“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校企合作的单向性致使校企合作有“合”无“作”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办学的过程中曾经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多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原因是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和认识,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廉价劳动力”或者“公益支持”的使用,以至于企业主动寻求学校合作的少之有少,使校企合作陷入有“合”无“作”的状态。
校企合作的短期性导致校企合作有“近”无“远”
校企合作的发展表现在(1)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中,首先考虑的是眼前一时的经济效率,没有做长期长远的经济打算,没有把学校当成是企业专业人员后备库来看待;(2)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没有考虑要长期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往往只看到眼前的需要,所谓“只看一时,不看永远”。以上就导致校企合作常常是有始无终,有“近”无“远”。
校企合作目的的随机性导致校企合作有“名”无“实”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法往往在不固定人数、不固定岗位、在不确定时间的情况下,随机性要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来满足自身经营的需要,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与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无法保持在同一进度,特别是同时在进行学习的学生要在大多数企业的相关市场营销岗实习时往往不能被接纳,出现了顶岗实习与营销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不同步,导致“名”无“实”的形象存在
校企合作的无序性导致校企合作有“实”无“效”
校企合作应该是让行业和企业共同来参加就业指导与分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设置的论证等,提倡校企之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学校可以积极参加企业的运营、企业员工培训、企业诊断与咨询等等,来积极配合校企合作,合作中会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为完成学校或企业单方的某项工作而进行的短期的浅层次的合作关系。再加之校企合作中主要靠“关系和信誉”建立与维系,在运行机制和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等方面经验不足,导致无法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结果校企合作最终以止于纸上合作或者流于形式而终结。
3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了使校企合作机制能长久发展,要推动和保证校企长期合作可以正常运行,克服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充分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以及运行和保障体系。我校市场营销专业针对性总结出一条长效机制,就是“品质致胜,内涵合作,弹性管理”的模式框架,由以下主要几方面组成。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校企合作体系高职高专建立完善的、稳定的、规范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标准》是教学与校企合作的最专业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考核评价、教学组织要求、教学条件要求、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2)《专业标准和教学执行计划》主要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基本行为规范;(3)《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纲领性文件;(5)《校外实习导师管理办法》;(6)《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7)《校企合作协议》;(8)《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规定了校企合作的考核、评价及运作的要求,是校企合作中操作性文件。
建立严格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关系要长期发展必须以提高合作效率、保证合作的质量、克服短期行为、降低随机性、积极实现合作预期目的模式加以规范。
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动力保障
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动力保障主要包括激励机制与推动各项制度、计划、项目落实的责任机制,提倡完善校企合作的高效运行、正常、长期的各项资金、政策、动力保障体系,保证每个环节资金到位、责任到人。
4总结
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上文可以明确了解到企业要想长期合作,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有“实”无“效”、有“近”无“远”、有“名”无“实”、有“合”无“作”等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性,提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真正渗透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晓鸣.高职教育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7,(2)
[2]xxx.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改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3,(12)
[3]xxx.传统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校企合作亮点总结范文 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制定原则
指标体系要紧扣_、_关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纲领性要求和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强创新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件精神,围绕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的合作来选用数据[3]。指标体系设置力求简洁、标准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便于采集;将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指标分维度进行分类,便于评价。评价方法要以科学的评价统计理论和模型为基础,简单实用,多维度的指标体系紧紧围绕促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评价结果可直接反映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融合程度,确保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公信力。
2指标体系评估指标
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主要由职业院校评估指标和行业评估指标2部分构成。所涉及的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合作广度、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合作密度、校企合作效度等方面评估指标权重值,均通过问卷形式调研相关职业院校和相关行业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
职业院校评估指标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校企合作力度、广度、深度、密度、效度5个方面的指标。校企合作力度指标校企合作力度指标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2项指标,其权重值占比为10%,主要评估职业学校落实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及组织实施的具体行动和执行力等。有2项三级指标,其权重值各占比5%,分别测评该职业院校是否组建校企合作组织领导机构,是否有相关组织机构制度及出台的校级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文件数量等。校企合作力度指标及权重如表1所示。校企合作广度指标校企合作广度指标包括合作企业、合作行业(区域)、合作政府3项指标,其权重值占比为20%,主要评估校企合作所覆盖的范围。有6项三级指标,分别为:校企合作数量,以签订的正式合作协议企业数为准,其权重占比2%;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模以上企业占比情况,其权重占比2%;校企合作质量,以履约协议占比为准,其权重占比4%;本校牵头组织职教集团(联盟)个数,其权重占比3%;本校参与的职教集团(联盟)个数,其权重占比3%;签订政校合作协议的政府(园区)单位数,其权重占比3%;校地合作质量,以履约协议占比为准,其权重占比3%,具体如表2所示。校企合作深度指标校企合作深度指标包括专业共建、师资共享、人才共育、基地共建4项指标,主要评估校企合作的具体合作内容。有9项三级指标,其权重值占比为25%,具体如表3所示。校企合作密度指标校企合作密度指标包括专产对接、岗位对接、名师对接、科研对接、培训对接5项指标,主要评估校企合作推动产教对接紧密程度。有10项三级指标,分别是: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数(累计与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数,权重占比3%)、新设专业课程(新增与当地产业匹配的课程数占比,权重占比3%)、累计与企业联合开展开发标准(累计与企业联合开发专业、课程标准数,权重占比3%)、当年毕业生对口就业(当年毕业生赴合作企业对口就业人数权重占比3%)、企业名师工作室数量(权重占比3%)、学校名师工作室数量(权重占比3%)、科研合作平台数量(权重占比3%)、科研合作项目(合作横向、纵向项目总金额,权重占比3%)、企业职工培训(企业职工在合作学校的培训量,权重占比3%,)、学校教师培训(学校教师在合作企业的培训量,权重占比3%)。校企合作效度指标校企合作效度指标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发展水平3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权重值分别为3%,主要评估校企合作的成效,对学校、社会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等。有6项三级指标,分别是:毕业生就业率、学生技能水平、技术服务年均增长、社会培训年均增长、学校双师型教师、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其总权重值占比为15%。
行业评估指标
行业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估指标,由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合作广度、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合作效度4项一级指标组成。其中,校企合作力度主要是选取行业制定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文件数量、行业内企业牵头的职教集团或产教联盟个数用于评价,主要反映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支撑力度,权重为10%;校企合作广度主要是选取行业内与学校有合作的企业占比、行业组织产教融合活动的次数用于评价,主要反映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权重为10%;校企合作深度主要是选取行业内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综合得分平均值用于评价,主要反映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权重为50%;校企合作效度主要是选取行业内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行业内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个数、行业内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个数用于评价,主要反映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权重为30%。
3测评方法
基于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估的现实需求和科学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测评工作。计算方法有三级指标数据赋分方法和职业院校评估方法。三级指标数据可分类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性数据赋分。按照赋值法对定性数据赋分,定性数据的标志表现为“有”“无”或“是”“否”,将“有”或“是”赋值为100分,“无”或“否”赋值为0分。在校企合作力度指标中,对组织保障的三级指标考核数据“有/无校企合作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是定性数据.4总结本文对校企合作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围绕职业院校和行业评估指标进行探索研究,并未从区域性角度探讨评估指标。然而,创新创业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到地域性的影响。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在万众创新浪潮中所受到的冲击要更加激烈一些。同样,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阶段,不同区域的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深度、效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区域评估指标的探索。
参考文献:
[1]_办公厅,〔2017〕95号._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S].2017-12-19.
[2]xxx,xxx.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产教融合实践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8(4):76-77.
校企合作亮点总结范文 第6篇
校地合作是高校与地方联系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有效形式。学院作为河南省自动化技工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新乡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学院“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理念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和交流,依托地方政府为校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信息平台、人才平台和提供良好合作环境,同时也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地合作为校企拓宽了合作的地域空间,实现了校、地、企业多方共赢。2009年起,学院先后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乡市12家产业集聚区(含新乡工业园区、平原新区在内)及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议待签)等签署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用工、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研发等,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开创了我省职业院校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先河。同时学院还积极承办和参加国家、省级及行业的竞赛,目前,我院是“全国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大学生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河南省职工技术运动会数控决赛基地”等,通过行业协会、技能竞赛等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企业家交朋友,
了解行业的用人需求,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