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建立长效机制范文(实用8篇)

141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1篇

甲方:

乙方:

根据《_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政策法规,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劳动合同。

一、合同期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为乙方在甲方的劳动合同期限,同时也是甲方对乙方实行的用工合同期限。

二、工作任务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__________________岗位(工种)工作。乙方按照甲方规章制度及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达到规定的质量、数量标准。

三、劳动报酬

甲方支付乙方劳动报酬:工资…元/月。甲方不得无故克扣、拖欠乙方工资,否则甲方除支付乙方应得的工资外,并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的经济补偿金。

注: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2篇

任何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都必须具备良好的食品安全基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有力手段保证食品安全,是一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保证城市食品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特定场所,它与人口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人口正面临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1、有毒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作为一种商品,生产加工需要经过一系列专门的工艺和手段。免费论文。食品安全首先在生产阶段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使用有毒物质进行加工生产的情况。如在畜禽养殖饲料中,添加有毒工业原料,追求低成本,缩短养殖周期。典型的有使用“瘦肉精”喂养生猪,使用硫黄等物质熏制黄花菜和辣椒,用工业原料“吊白块”加工包点,以及使用工业酒精或盐制售食品。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xx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农民不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售药目录;近50%的农民在使用农药和售药时没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只是凭感觉,一药多用现象特别普遍;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打过农药的蔬菜未过休药期即采摘上市销售;这些食品被生产出来后,混进城市居民的餐桌,食用之后往往致癌并导致居民死亡,给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2、食品污染花样百出。食品在生产、包装和使用过程中,也经常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而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有些污染是食用者自己无意中造成的,如用报纸等印刷品包裹食品而致的铅污染;但更多的受污染食品则是由生产者或销售者主观造成的。根据_通报的20果蔬汁饮料、酸奶、果冻和增强免疫力类保健食品等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食品生产过程中违法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曾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雀巢奶粉某些物质含量严重超标事件和多种食品使用“xxx一号”作为染色剂案件,均在城市居民中引起轩然大波。

3、食品中毒触目惊心。食品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问题食品危害的是一个广泛的消费群体。事实证明,问题食品的危害具有极强的大众性。近年来,学校食堂由于管理不规范,造成大批学生集体中毒的情况并不乏报导,类似的事件在一些酒店和宾馆也时有发生。根据国家_公布的统计数字,全国共发生重大食品中毒事件256起,中毒9021人,死亡235人。年全国共发生重大食物中毒报告596起,中毒18063人,死亡196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7起。而且,除农村外,集体食堂、学生中食物中毒的发生频率很高。由此可见,食品中毒已经日益成为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

二、深刻认识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食品是与人们接触广泛、影响深远的特殊商品。社会分工使每一个人既可能是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又必然是食品的消费者。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中,人们通过食品建立密切的相互关系。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安危和社会稳定,它的产生有着道德、法律和体制的多方面原因。

1、社会道德的缺失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结果发生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人都是“经济人”,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利益趋动下,存在采取一切可知手段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大销售的倾向。其中的一些手段和方法必定会给消费者和社会增加成本,造成影响甚至是危害,这种“内部成本外部化”做法最终使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公德与私利之间,难以避免地采取侵害公德维护私利的行动,使城市食品安全失去道德屏障。在媒体的报导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向城市提供食品的生产者就不食用自己制售的食品。因为他们生产和销售的是一种纯粹供别人消费的商品,这些商品所具有的危害,他们心知肚明。明知具有危害,却仍然大量生产并销售给他人食用,是一种典型的恶意侵害。这种主观上故意侵害行为产生的根源就是社会道德的缺失。

2、法制系统的`弱化是助长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中的许多行为带有与生俱来的缺陷,需要借助完善的法律来规范。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关法规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性。首先,国内相关立法还有许多地方不能达到确保城市食品安全的要求。我国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总体性法规如《_产品质量法》、《_食品卫生法》、《_农业法》等,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未能充分体现新阶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对食品安全问题缺少充分考虑,当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时,就显得难以适应。以《_标准化法》为例,该法在总体上偏重工业产品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涉及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能用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强制性标准几乎没有。另外,尚未建立起有利于激发各类社会要素参与城市食品安全的综合决策机制和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现行的政策法律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相违背。其次,执法领域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过轻,以罚代刑也变相地助长了制售问题食品的气焰。第三,卫生、防疫、食品监督、药监等部门的法律监督职责不明确,既存在明显的交叉执法现象,又导致新形势下出现的许多新领域还处于法律监管的真空。因此,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的工作仍然艰巨。

3、管理体制的漏洞是滋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管理是运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社会主体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这类来自外部的强制措施是人们行为得以规范的保证。无论是食品生产者还是食品销售者,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中,都是绝对的逐利者,都是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与对外界环境的要求都必然朝着有利于自身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们的行为想方设法去钻管理上的空子。在任何食品安全案件中,管理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例如,许多行政执法部门管辖权逐步集中上收,问题食品多发的城乡结合部、村镇和小作坊却出现了“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执法真空。对于交叉领域的管理真空,各监管部门同样也存在职能交叉与缺失,导致部分批发商和农贸市场不愿意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即使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落实。这种管理体制上的漏洞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伴生现象,是前进中的问题,必然要求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如何在阶段加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已经成为保证城市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

三、建立城市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

基于前述分析,要保证城市的食品安全,从宏观上应当考虑三个方面;其一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除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心理温床,发挥道德让不法者“不愿”的效果。应当围绕食品安全长期开展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对所有人和全民族的重大意义。让制售问题食品的企业和个人从内心上产生愧疚感和罪责感,停止生产问题食品;让所有接触到问题食品的普通群众形成围堵打击的责任感,面对一切制售问题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令问题食品无处遁形。其二是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构筑打击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屏障,发挥法律让不法者“不敢”的效果。应当尽快确立着眼长远的立法指导思想,从保护全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来制定确保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着手尽快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城市食品安全的法律,将食品及营养保健品的生产、销售等内容都囊括进来;尽快完善现有食品生产安全监督法律法规,减少和防止法律漏洞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其三是改革行政监管体制,堵塞滋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切漏洞,发挥管理让不法者“不便”的效果。既要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还要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绩效考核,更要理顺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城市食品监管机构,把卫生、防疫、食品监督、药监等部门的这部分职能集中到一起,合署办公。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建立确保城市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还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和完善媒体披露制和追踪制。

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为新闻媒体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是保证城市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新闻媒体的定期通报制度,保证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检验、投诉、查处等情况向新闻媒体及时提供,方便媒体在第一时间将食品安全讯息公诸于众。二是要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制度。所有针对食品制售的定期或突击检查,都应与媒体合作展开,提供全程跟踪采访报导的条件,完善现有新闻披露制,做到及时、公开和公正。三是与媒体合作开办专栏或专题。借助媒体,由执法人员向群众介绍打击问题食品的进展,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等情况;由权威专家传授各类食品的标准知识和识别问题食品的方法等,增强群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自我保护能力。

2、适当考虑建立规模化生产型的食品行业垄断制。

适当的行业垄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的长期质量。对于肉制品、乳制品和营养保健食品,可以考虑推行地区乃至国家监控下的适度垄断。将适度垄断与严格的市场准入制有机结合,形成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有效激励。垄断的逐利动机和市场准入的外部压力将促使企业严格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发展,为食品安全奠定良好的企业基础。同时,针对垄断给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检查制度,产品定期呈验制度。另外,在产品价格上应由物价部门切实把关,实施最高限价,既保证食品安全,又维护消费权益。

3、建立和完善大众化小食品的原料追查制。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3篇

教学评估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实践充分证明,教学评估是从机制上促使高等学校高度重视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然而,在实施教学评估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个别高校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为了学校的荣誉,迎评时全力以赴,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均卓有成效。但专家组离校后,某些暂时得以抑制的不良倾向(如重科研轻教学)又故态复萌,教风与学风也出现严重滑坡。这就启示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要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除了在思想上对评估的终极意义要真正认识到位以外,关键是上下联动,制订长远规划,完善相关制度,落实配套措施。既然教学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进质量工程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无论是在迎评期间,还是在评后的整改阶段,都应当倡导以下做法:

一是全面提升,整体推进。要把迎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质量工程,从学校战略发展的全局着眼,进行总体规划,致力于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全面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但无须讳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些高校采取了“拾遗补缺”的做法,即对照指标体系,缺什么,补什么。这本身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学校工作头绪纷繁,总有一些指标体系未能涵盖的内容,对有些本该纳入建设范围的内容,却可能有意忽略了,或者说暂时放过了。这就使教学评估很难收到全面提升、整体推进的效果。

三是确立目标,大力推进。迎评或整改都应当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主要不是指“保良”或“争优”,而是指学校在近、中、长三个时期内分别能达到的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总体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迎评与整改工作必须与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吻合、相协调。换个角度说,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应该把迎评与整改工作作为不变的主干。这样,质量工程既有总体的目标,又有阶段性的目标,有利于不间断地跨越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总体目标。只有不断确立新的更高的目标,教学改革才能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教学质量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步步高升”。而建立“长效机制”,就是确保教学评估的成果得到巩固与发展。

四是加强督查,稳步推进。要巩固评估成果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督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督查工作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个层面是

[1] [2]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4篇

为了确保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公司、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本班组的实际情况。本班组开展了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主题,以查揭身边习惯性违章,查揭安全隐患为内容的多项安全生产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首先开展了元旦,春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和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为上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接下来,为了确保雷雨季节安全生产、确保安全防雷度汛,本班组又开展了以“保人身安全,保设备安全”为主题的双保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还开展了防雷度汛专项安全活动。

三、圆满完成了#1、#2单元机组的小修和临时检修工作。

四、今年1――8月,公司入炉煤热值低,水分大,粘接性强,制粉系统运行十分困难,严重影响公司机组安全、经济运行。锅炉一班全体员工总是急公司之所急,想公司之所想。在班长的带领下勇于攻坚克难,战高温、斗酷暑,每天坚持不懈地清理、疏通制粉系统通道,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反复进行调整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针对高水分、强粘性燃煤的运行方式,并在整个锅炉运行岗位推广,大大提高了特殊情况下制粉系统的运行出力,为公司节约了上百万度的厂用制粉电耗,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机组启停过程中,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让机组早断油,每次开机均要为公司少用2-3吨燃油。

五、为了确保今年最后阶段的安全生产,本班组又开展了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以“防人身伤害,防设备损坏,防误操作”为主题的三防活动。

六、在1#炉主给水调节门频繁出故障以及#2炉主给水调节门漏量异常增大期间,本班组狠抓监盘纪录,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本班组共发现并消除以2#炉甲侧排粉机电机轴承温度异常升高、#2炉汽包加药管管座泄露等大小设备缺陷,隐患上百起。

七、为了进一步增强班组成员的安全思想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理念,本班组还坚持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反事故演练和有针对性的事故预想,同时结合公司、部门、班组等不同范围内出现的各种异常,故障等进行现场讲解,考问培训,大大增强了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迄今,本班组安全生产情况较好,员工安全思想牢固,情绪稳定。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5篇

保持_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开展一年多了,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也是我们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长期任务。在此,我就如何实现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目标,建立一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有人办事,有能人办事”的人才保证机制

在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镇(乡)、村干部队伍。只有抓住了这支队伍,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工作才有保证。

1、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在选好配强镇(乡)、村干部上下功夫。目前,在使用干部的工作中,标准不高、视野不宽、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领导班子的优化和作用力的发挥。因此,在选人用人上要不断开阔视野,招宽渠道,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新机制。要全面实行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组织推荐,镇(乡)党委审查,党员大会选举的“三推一审一选”的办法,选拔有能力,有威信、德才兼备的党员任村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框子,通过竞聘、招考、下派等形式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的异村任职、跨村交流,并逐步实行职业化管理。

2、强化实践锻炼,在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上下功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加速,农村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或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真看待和研究解决。一要建立质优量足的后备干部库。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积极抓好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注意把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务工经商能手、乡镇企业管理人员、下岗待业职工中的年富力强,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有本领和技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纳入视野,建好后备人才库。二要给任务、压担子,强化实践锻炼。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培养计划和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养锻炼的力度,促进后备干部的成长,条件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我们在实践中,实施了“后备干部包后进村工程”,就是在镇(乡)40岁以下的党委副书记、副镇(乡)长中确定1名正乡长后备干部,在中层干部中确定1名副乡长后备干部,下派到全县20个最落后的村任支部书记,一包三年,对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找到一条好路子,建设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机制,彻底转变后进村面貌的,政绩突出的直接提拔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任职。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3、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在解决干部工资、福利、养老等生活保障上下功夫。一是提高政治待遇。对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可以打破干部身份界限,破格提拔其为科技副镇(乡)长、副镇(乡)长等职务。二是提高经济待遇。探索建立在职村干部工资基金制,就是按月持卡到银行领取工资(一部分工资由乡镇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后发放);探索建立村干部离任补助制度,就是积极采取措施筹集离任补助基金,离任后再按照在职时缴纳基金年限定期领取生活补助费。

4、强化培训,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面对新形势下“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的实际,要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对镇(乡)、村干部的培训,解决好基层干部面对新形势“不会干”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_精神”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的党性观念不强、工作方式不适应、法制观念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政策水平低、廉洁自律不够的问题。学习培训要利用多种形式、各种阵地分层次进行,做到“三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个人分散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讨论交流与考试考核相结合。

二、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发挥党员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发挥党员的作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难点。在实践中,我们也探索出许多好的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形式,如党员联系户、党群共同致富小组、党群共富责任区、党群共富农场,以及在无职党员中实行设岗定责等,都不同程度的发挥了载体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党员的个体行为增多,参加活动的党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对党员的管理上存在问题,没有调动起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所以,要想切实发挥党员的作用,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是治本之策。过去农村党员管理教育的主要弊端是要求与现实的差距较大,没有根据农村党员的.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差异提出相应措

施,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在农村党员尝试分类目标管理制。一是科学分类、明确目标。把党员是否任职分为任职党员和无职党员,无职党员中又按经济收入、生产状况,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情况,分为一般务农党员、富裕党员、贫困党员、外出党员、年迈党员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共性目标体现党员的一般要求,个性目标体现党员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都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二是落实责任、强化考评。考评目标主要是个性目标,在党支部与党员商量确定后,由党员与支部签订责任书,每年一签,作为年度民主评议的依据。凡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不能评为先进;完成较差的列入不合格党员评议,并由支部重点帮助整改。同时,每季度由支部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党员履行职责,不断进取。

三、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有钱办事,办好事”的保障机制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立足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选准突破口和增长点。在工作中,要坚持“六抓并举”。一要抓调整,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高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只有农民的产业调整对头,有了市场保证,收入增加了,集体经济才有发展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带领和引导群众增强市场观念,合理调整种养结构,积极推广新技术,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二要抓民营,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抓开发,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充分利用“四荒地”、渔溏、场房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四要抓清欠,加大工作力度,清债权债务,盘活现有集体资产,使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五要抓土地,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对承包地、机动地要切实管好用好。六要抓服务。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农业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推动,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通过建市场、跑路子,为群众调整提供适当有偿服务,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在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与壮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村集体收入减少特别是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

四、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有章理事、理好事”的制度机制

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建立不少,但大多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放在桌上,流于形式的较多。为了切实使制度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约束、规范作用,在工作中,要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加制度之间的有机联系。一是要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要按“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将重大村务决定规定为党内酝酿形成决议,村委会讨论、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定。既体现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村委会的“四有”作用,也改变了各强调自己作用的状况,有利于理顺村“两委”关系。二是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务公开要形成全方位公开,规范化运作,立体式监督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真正做到公开内容全面、公开时间及时,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灵活,监督有力。三是完善村规民约,依法推进村民自治。要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的政策,在坚持合法性、群众性、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真正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四是健全民主监督制度。要全面推行村民听评会制度,每个村每半年要举行一次村民听证会,对重大村务活动和村干部工作进行评议。

五、强化竞争激励措施,建立“有人抓、有人常抓”的领导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6篇

建立长效机制 严控质量安全

确保质量安全是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关注又非常揪心的焦点问题。一方面,铁路和城轨建设行业对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检查考核处罚非常严厉;另一方面,企业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大,投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如何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使质量安全持续改进有序可控,如何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法律规章,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这是摆在我们电务施工企业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非常突出的课题。

一、必须对新形势下质量安全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铁路和城轨建设的快速发展,把安全和速度提到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点上。而动车、高铁是极高风险的行业,在时速200公里至300公里的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将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xxx的代价,造成不可挽回的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制约铁路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企业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所以我们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务必常抓不懈。

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个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保证质量安全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事实已经证明:一项重大伤亡事故的出现必然会波及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必将影响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人命关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肩负的责任,决不允许我们有点滴的懈怠;事关企业生存,我们务必不能懈怠。 确保质量安全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企业要在当今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做好质量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首要环节。施工现场危机四伏,隐患丛生,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必然会自毁信誉,对企业将是致命的伤害,生存面临严峻挑战,何谈市场,何谈竞争,何谈发展,何谈做强做大,何谈提高员工收入。

二、必须正确理解对待质量安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条件和环境使质量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时间紧、任务重、站前工期挤站后工期;设计文件、技术方案和工程数量变更贯穿始终;施工条件不具备、交叉施工干扰等对质量安全管理造成很大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对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同时,各项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和“问责制”、“质量终身负责制”的严格实行,使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毋庸讳言,我们在工程施工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铁客专建设中,在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锻炼队伍、增加效益、提高信誉等方面取得了一流的业绩,但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漏洞存在:

1、对质量安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有的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工程实施中未能处理好质量安全与速度、质量安全与效益、质量安全与工期的关系。

2、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个别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图纸审核把关不严;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质量安全标准、规章制度、工艺文件、操作规程形同虚设;质量安全部门监管责任不落实,质量安全检查不深、不细、不全面,监管力度缺失;存在部分走过场的现象。

3、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质量安全制度规程不够完善、不适应发展要求,技术交底、质量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等一系列现象还存在。

4、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即业务技能素质离工作要求还有不适应之处。

三、必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上述问题说明我们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确保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程、制度、责任制、落实、追责等多方面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各项目均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委员会和领导小组的职责、权利、召开会议的间隔、需解决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在公司、项目部设立安全质量部,确定其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除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委员会之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扰其工作,确保安全质量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处理问题。

(二)持续改进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在思想、技术、组织、资源和制度五个方面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随项目规模、环境条件等变化不断调整,做到持续改进,满足质量安全管理需要。

(三)落实责任。在技术质量安全方面,建立健全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负责制,层层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对涉及各部门的责任如技术培训、质量安全教育、现场检查等进行明确定位,确保相关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对涉及施工质量安全各环节中的每一个岗位、人员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进行详细分解,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四)建立和完善领导包保、定期检查工作制度。对领导包保、定期检查的项目、时间、内容、方式、频次、问题处理、信息通报等做出明确规定,通过领导包保、定期检查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执行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五)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通过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定期通报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使质量安全制度、规范、流程等得到严格执行,使过程控制(包括关键工序、危险部位和质量安全管控薄弱环节等)更为有效。

(六)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结合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建立质量安全问题、故障、事故登记备案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使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控制成为一项不可或缺、长期坚持的工作,实现对质量安全隐患的“零容忍”。

(七)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赋与质量安全管理监督职能部门及个人权力,对发生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执行质量安全制度措施、未完成质量安全责任目标、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等问题的,行使“一票否决”权。制定“一票否决”办法,明确什么问题否决什么,否决广度、深度,否决的方式途径等,以增强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7篇

――劳动关系法制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策略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合伙人 xxx

今天我讲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现在的市场形势是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我们做企业,不能只盯着自己企业内部,一定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跟别人的差距是什么?第二个主题,我们如何去做,也就是任务和策略。对我们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的专业人员或者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如何在企业的管理中扮演一个战略性的作用,起到一个变革和领导的作用。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

我讲三个关键词,也是我们面临的形势主题。

第一个关键词,竞争和创造竞争优势。现在无论是传统的行业还是高科技IT行业,垄断半垄断的行企业还是充分市场化的企业,无论是身处大都市还是偏远的地区,都无法回避竞争,市场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愈演愈烈,这是我们必须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的外部环境。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也是需要企业管理者对竞争本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就是传统的竞争形式和新经济时代竞争的差异。传统的竞争形式,即成本、技术、配送、生产以及产品特征等,迟早都可能被复制,他们会变成台面上的 ,但一定要让他们做赛手,不能保证你是赢家;在新经济中,成功的组织将是那些能够将战略迅速地转化为行动、明智而有效地管理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贡献,以及创造无缝变革环境的组织,胜利将来自于组织的能力,比如速度、反映、敏捷、学习能力以及员工素质。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从92年xxx同志南巡讲话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各行各业有多大的变化。15年的电脑行业,一个“联想”站起来,中国长城、福建实达、南京同和、沈阳和光、西安海星、上海扬子江等一大批公司倒下去,衰弱、边缘化或退出;15年家电行业,海尔、TCL、长虹站起来,牡丹电视、金星电视、北京电视、香雪海冰箱、水仙洗衣机、爱妻洗衣机、威力洗衣机等一大批品牌倒下去;的外贸行业,的16个“中国”字头的公司,10年以后,只有4家还有影响力――中化集团、中国粮油、中国五矿、中国华润。根据我们的统计,如果以为一个周期,著名企业的生存率,全社会1%!套用一句广告词,企业的兴衰就象椰风――挡也挡不住啊!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一样,变革正在成为打大多数企业发展的主旋律,无论是大的跨国公司、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以应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市场竞争 ――由局部竞争变为全球竞争,由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的竞争转向品牌竞争,由价格战广告战单一形式的竞争转向提高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

我们要了解和认识这样的竞争环境!我们做人力资源的,一定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去认识我们企业和我们企业所处的环境,去寻求我们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关键词,核心人才稀缺性,发挥人力资源价值。

在这样的竞争形势下,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企业快速扩张了,往往资金不是问题,渠道不是问题,产品也不是问题,恰恰人才是大问题!规模快速扩张了,派谁去镇守一方,由谁作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核心人才如何招的来、用的好、留的住?这些问题往往困饶着我们企业的管理者。

人才的培育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兴衰,背后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兴衰,企业管理水平的兴衰,背后是企业人才危机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近千个案例,我们正略钧策总结出“企业的人才危机周期”模型,这里供大家分享。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创业期、发展期、调整期、成熟期、衰退期”,每个阶段都有人才现状的典型特征。企业创业初期,创业者虽贵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级职位,但都为了生存必须亲自上一线:争客户定单、参与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是典型的“高级人才低位使用”,我们把它称做“高低配置”。这个阶段口头语言就是企业的制度体系,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正常的。公司经过了2-3年的初创阶段,抓住市场机会,规模快速扩张,需要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这种状况下,创业初期一并打拼天下的老功臣逐一被提拔到中高级管理岗位,由员工提成主管,由主管提成部门经理,由部门经理变成副总,大多是迫于岗位的需求而“火线上岗”。这个阶段人才现状的表现特征是“低级人才高位使用期”,我们把它称作“低高配置”。这时候一个突出问题是人的素质和岗位的要求就有差距,同时潜藏了企业的管理危机,这阶段最需要的就是搭建管理体系平台,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也是人力资源工作大有作为的阶段。但企业最终的发展是需要高端的岗位放置高端的人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在这个阶段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甚至CEO,企业也进入“高级人才高位使用期”,我们把它称做“高高配置”。对企业来讲,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企业文化融合的问题和新官上任“新思维、新思路”变革所带来的震荡。企业管理团队仅有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不行的,必须从管理一线,即各部门的主管起,重新建立一支有活力的管理队伍,即进入“低级人才低位使用期”,我们把它称做“低低配置”,其实不同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差异的关键点,主要的不是公司战略的高低,而是“基础管理”的优势,即基层管理队伍在水平、能力上的差异。

第三个关键词,规范化管理。

正略钧策每年给企业做200多个咨询项目,其中有一半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应该讲这些企业的制度体系是相对健全的――有章可依,但往往“有章不依”,因为章是“死章”,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制度体系和市场接轨,发挥人才最大效用。还有40%是民营企业,这样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快速扩张和原始资本积累,现在达到有一定规模的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水平如何跟上企业的发展,由习惯性“人管人”、“人盯人”的模式转变为靠制度、靠体系去管理企业运营。总结下来,对于我们国内的企业来说,首先要明确战略定位,现在市场上赚钱的机会很多,那你的市场定位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因为不同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涉及到不同的资源配置,而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通吃。在战略明确的前提下,要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就是人才,企业可能有很多人,你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些人才我怎么去吸引,怎么能够留住,怎么可以用好。第二是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管控模式、岗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我们在座有很多是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招聘到的员工,不可能苛求每一个人都是职业化的,因此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去规范员工朝企业希望的方向走。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在快速的扩张中管理体系出了问题,人力素质跟不上,管理体系跟不上,于是整个企业从上到下呈现“忙,乱,累”的典型性特征,问题就是出在这里。第三就是激励。这个激励不仅仅指物质激励,也包括非物质激励。我想大家都会有体会,同样一个部门经理岗位,不同的任职者,团队的氛围、员工的积极性和业绩完成情况,绝对是不一样的,这说明,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对员工来讲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我们国家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经历了短暂的“半工业化社会”,一下子进入到市场经济的信息社会,管理和管理意识是我们需要大补特的一门课,管理水平的滞后是我们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建议我们国内的企业管理者树立四个意识:首先是规范化管理意识,由经验型/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制度化、细化管理转变;其次是学习意识,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管理者充当教练和培训师角色;第三是竞争意识,从封闭的自我意识向开放的市场竞争意识转变;第四是人才价值意识,从 “人治”向“法制”转变。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策略

建立长效机制xxx 第8篇

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发展平台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不够是xxx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保持_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xxx县委结合县情,坚持把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促进xxx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用经济建设的成果来检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效。

一、建立开放引进机制,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发展县域经济,县委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立工业兴县的理念抓招商,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把保持党员先进性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开放引进机制,打造招商引资平台。

1、坚持资源招商与资产招商相结合。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既可以盘活存量,又可以扩大增量。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企业资产,促进企业改革。按照“招商引资 国企改革=民营化 工业化”的方程式,开展资产招商。改变企业的经营机制,收到了既促进改革、又促进发展的双赢效果。

2、坚持专班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实行全民招商、全员招商。用政策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社会各界人士,依托各种关系,进行招商引资,对部门和个人招商业绩实行重奖。形成个人靠招商发财,单位靠招商发展,xxx靠招商发达的局面。

3、坚持政府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县委、县政府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财政拨给专门的招商经费,成立招商局,组建工作专班,每年组织几次大型招商活动,到北京、浙江、深圳、上海等地,采用同乡会、推介会等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同时,采取付中介费、信息费等方式,委托一些外商帮助招商引资,做到以商招商,诚实守信。

4、坚持环境招商与项目招商相结合。县域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我们着力抓好“三园一廊”建设,即建设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石城冶金工业园和xxx工业走廊。同时,确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摒除过去“开门招商、闭门宰客”和“政府招商、部门宰客”的陋习。对外来投资者实行“准入制、低收费、零罚款、无摊派、快登记”等措施,切实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

5、坚持引进外资和吸纳内资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园一廊”平台,发展工业经济,同等对待外资、内资,防止“外来女婿赶走儿”现象。

二、建立财源培植机制,打造企业发展平台

注重从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入手,建立财源培植机制,既捡芝麻,又抱西瓜,多途径多渠道培植地方财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xxx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兴县的思路,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近几年,我们通过组织召开同乡联谊会、招商项目推介会等招商活动,宣传招商引资政策和回归创业典型,推介发展项目,吸引了龙志平、_、xxx等一批xxx籍人士回乡投资兴业。

2、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的取向,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存量资产向能人集中,充分调动全县能人强人富人的创业热情,促进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妥善处理好职工安置和补偿等问题。改制企业大都度过了艰难的磨合期,生产步入了正轨,活力明显增强。

3、“擂大”、“活小”,大力发展规模企业。一方面,通过大投入,带动大调整,壮大企业规模,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着力扶持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大产业,以湖北众望、慧安水泥、中健公司等龙头企业,激活民间资本,发掘民富潜能,发动全民创造财富。同时,采取放宽民营政策,聚集民间资本,壮大优势产业等办法,促成民间资本、县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部分可以做大做强的企业,开展金融评信授级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建立产业调整机制,打造农民增收平台

实施“调整富民”思路,确立以工业化经营的理念抓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产业调整机制,着力解决“资源大县,经济弱县”的问题。

1、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壮大特色产业。按照“一竹一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调整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布局,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建成xxx、优质稻、水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蔬菜村”、“养猪村”、“桑蚕村”等特色村。

2、加强基地建设,发展龙头产业。要按区域化生产、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经过3-5年的努力,把“一竹一稻”两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xxx建成一个10万亩xxx大县和30万亩优质稻生产大县。争取在5年以内培植3-5个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税金在6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争取xxxxxx鲜笋进入武汉各大超市、各类农贸市场。

3、落实惠农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完善土地延包,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产业导向上,鼓励民营资本向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确保双下岗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同时,大力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大力开展下岗人员免费技术培训,开展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到目前,全县外出打工人数超过10万人次,年收入在亿元左右。

四、建立优质服务机制,打造环境建设平台

我们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县开展了“xxx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专题大讨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把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纳入重要议事工作日程。

1、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三个一律”的要求,尽快修改和废止与《行政许可法》相冲突的作法和规定,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公开服务承诺制、政务、厂务公开制、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企业准检证制。以健全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为基础,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制、一次性收费制。

2、认真整改部门违法违规问题。针对工商、质监、环保、水利、交通、公安等部门存在的多头、多层执法问题,认真清理,严肃查处。进一步改善法制环境,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对乱摊派、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以及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信用xxx”建设,在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着力加强“平安xxx”建设。

五、建立城市经营机制,打造城镇建设平台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能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我们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一主三化”目标,确立“城市经营引进功能项目,招商引资筹措建设资金”的战略思路。努力促进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天城、白霓、沙坪、青山和城北新区、青山工业园区、天城工业园区等“四镇三区”的建设。

1、高起点规划。切实搞好城镇建设规划,搞好集镇修编,是城建工作的平台工作,也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规划是建设的基础,建设是规划落实的前提,我们坚持科学规划,按功能区分,突出各个区镇的特色。

2、高标准建设。加速城镇建设规模,走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尽快形成支撑小城镇的产业群体,增强城镇的实力,加速城镇规模的扩张。在城镇建设上,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3、高质量推进。坚持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加速资本营运,坚持高质量企业准入制度,做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发挥城镇土地的潜在效益。在这方面,我们始终做到三个一律:即土地交易一律进市场,土地收益一律进财政,办事程序一律公开化。在城镇建设上,做到征地不违规,用钱不借债,拆迁不上访。

六、建立联系群众机制,打造队伍建设平台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缔造者,我们围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建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加强干部继任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1、建立健全了解民意的信息机制。确定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即为党建工作联系点,实行“五个一”联系制度,即一名领导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民营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个产业大户,一个特困群众,建立健全了调研工作制度,机关干部谈心制度,县级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等,开展“访贫问苦、访富问计、访贤问策”活动,广泛收集民意,准确掌握民意,工作决策顺应民意。

2、建立健全为民谋利的服务机制。认真办好与群众生产、生活等紧密相关的实事,着重解决群众行路难、就医难、看病贵,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督促全县各级党组织排出为民服务办实事时间表,推行服务承诺制度,重点单位党组织“一把手”,将本单位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在电视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建立健全助民爱民的联系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注重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征求意见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结对帮扶困难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积极畅通民意表达途径,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总结推广高枧乡“驻村夜访”和天城镇“民情日记”经验,建立健全“双百帮扶”活动机制,继续实施一个单位党组织帮扶一名下岗特困职工活动。同时,对五保对象实行“低保救助”,对特困对象实行“定期救助”,对优抚对象实行“优待救助”,对受灾群众实行“临时救助”,对重病群众实行“爱心救助”等全方位救助机制。

4、建立xxx洁从政的监督机制。出台了《xxx县党委(党组)议事规则(试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内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谈话提醒制度、干部诫免制度、干部年度考核反馈制度,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切实加强监督,各级领导干部签订了《xxx县创建“廉洁家庭”承诺书》,筑牢家庭反腐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