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热门12篇)

105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艺术性 创造性 表演性 审美性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和交流这样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的实施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位一体来进行的,如果在教学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则教学就无从谈起。而我们却容易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致使这两个环节彼此孤立,甚至是对立,结果教师费尽心机的授课不仅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对英文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艺术形式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观点。而教学实际上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严格的说应该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

与真正的表演艺术不同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的实质是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与表演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都要借助于表演去输出信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如果有了明确的说教味道,就会马上中断双方情感的交流。同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反复的说教和灌输只会给教学增加强制色彩,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发挥。

教学的实施应该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外语教学亦是如此。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规律所制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艺术则是要求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色彩、形象和活动的等一系列能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美的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发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使教学过程富含艺术魅力,是外语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教学艺术归纳为三点,即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一、创造性

教学规律基础上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例如,在讲解英语音标的发音、读法时,大多数初学英语的学生感到很头痛,如果教师能够把英文的48个音标和汉语拼音建立某种联系,告诉学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发音器官都是一样的,只是鼻、唇、舌、喉以及口形变化的不同组合而已,这样创造性的把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可以使学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很轻松的掌握英语的音标;再如,与其枯燥乏味的讲解英文中语调及单词、句子重音问题,还不如放一曲《高山流水》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下音乐艺术领域中的节奏感,而英文中词的节奏感通过重读、次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表现出来,句子以及篇章的节奏感就如同一首悠扬的曲子抑扬顿挫。用这样的方式能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所知、所感、所学,而且教师也享受于自己所组织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更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二、表演性

表演性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在教师表演式教学的感染下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和相互交流,进而融入角色,产生一种师生间默契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感染人,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儿童对于母语的学习。儿童通过成人的手势、表情及具体的活动模式学到母语,这时他们的想象、情感、理解同时参与学习,并逐渐从语言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这一规律,把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公式或令人生畏的印刷符号,这就等于在教学与艺术的接壤带,人为的掘出了一道鸿沟,这正是缺乏表演性所产生的后果。教师的表演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例如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来表现一个特定的人、物或场景要比语言更形象;教师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带有表彩的朗读,会加速学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再如,教师一个明快的手势会使全班同学立即明白“close your books”的含义,亦或是含有微笑的表情会带给学生一种无言的亲切与鼓励。

三、审美性

审美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涉及到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是教学艺术的又一特征。现代教育思想使教育表达方式与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别在缩小,也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美的享受。在情感的交流中,在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中,亦激发着师生创造的激情。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2篇

一、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新课标中的含义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探讨和研究两个层面。探讨即探求学问、探索真理;研究即研究问题,追根求源,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选择、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启迪心智,挖掘潜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 发展 的互动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走进新课程》)可见,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二、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中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讨论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本质核心去探寻它的内在 规律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即“四个阶段”:探究的准备阶段---探究的实施阶段--反馈顿悟阶段--- 总结 延伸阶段;“六个环节”:即寻求联系、找准切入——导入新课、设置目标——激发兴趣、自学质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反馈矫正、强化顿悟——拓展延伸、反省总结。总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主体,把握教学深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应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营造一个合作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任其畅谈雄辩,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一展风采,满足他们的交流欲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使他们磨砺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学生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3篇

[ 摘要]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 亟待改革, 而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材编排, 从而更好的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不断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是研究语言与文字的学科, 语文教学最简单的要求就是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而中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重要工具, 中学语文的教学也就变得不容忽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面临亟需改革的局面。社会各界乃至中学广大师生都呼吁改革中学语文教学, 那么,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下面,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由于高考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者, 高考成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衡量语文教学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师们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 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仍搞应试教育。教师不敢教课本以外的内容, 不敢鼓励学生持标准答案以外的观点。学生大面积的出现“唯书唯师”论, 不敢质疑, 考试生搬硬套, 以致错漏百出。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变成了应付考试, 与语文教育本身的目标背道而驰。(二) 教学方法失当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忽视学生的思维、情感、兴趣等因素, 一味按传统模式教学各类课文, 上语文课, 似乎就只是为了给文章分段, 概括中心思想, 为了找出文章记述了什么, 歌颂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同时不厌其烦地逐字串讲, 按部就班的灌输知识, 在知识传授中只注意标准答案的统一, 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沉闷、单调、乏味, 阻塞了学生接受语文信息的渠道,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教学, 从学生获得语文技能的角度说收益甚微。(三) 教材的设置不够合理近年来, 教材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 但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仍然不尽人意。首先, 过多旧篇目, 缺乏时代感。目前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涌现, 而我们的教材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 远离学生生活, 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这种强烈的反差, 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背标准答案,人云亦云, 成为背书的机器, 因而对语文产生厌倦感, 完全失去学习兴趣。其次, 教材没有从学生角度精心挑选课文。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来精心挑选, 虽然不能要求所有的课文都是这样, 但至少得要求大部分课文都能唤起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能激发他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再次, 教材的编排阶段性不强。从初一到高三, 每册课本都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四个板块构成。编者的目的是不断加深学习、循环往复、逐步深入, 但将初中入选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和高中的不少议论文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高中的议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因素上并不比初中的高明多少。这反映出我们的教材编排缺乏阶段性。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4篇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目前状况,和专业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摘要:他们不可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深入兼顾,因此扎扎实实把握职业技能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职校区别于普通高中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也应定位于此,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功能。

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探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征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和学生结合,教法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目前状况,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喜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优点。

二、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和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对现行教材中某些名家杂文或议论文,由于学生远离写作的时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学中不妨大胆地“忍痛割爱”。中职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就业岗位,竞争也就随即而来。试想假如作为维修工人看不懂设备说明书,将如何“对症下药”?假如在工作中不擅于和同事沟通,将如何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假如求职者捧着字迹潦草、错字连篇的自荐信,将如何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中职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摘要:

(一)把口语交际练习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练习。口语练习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索、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二)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练习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新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索、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和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参和意识,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要解决这个新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和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一)学生的手动起来。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喜好,获取知识,把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针对职专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练习,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三)学生的脑动起来。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思维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索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定、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或许对教师的教法有一定的考查,就是对参加高职考试的学生有统一的选拔考试,但对直接面临就业的学生却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不能从客观上来判定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加之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布置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均有。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你很难从成绩表面判定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定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把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5篇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6篇

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业的基础。吕叔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语文虽不像专业知识那样可直接运用,但没有语文知识,人将寸步难行。随着招工用工制度的改革,找工作大多都需要笔试、面试。笔试不仅考查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往往还考查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职业院校毕业生写一封求职信,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如何让用人单位相信求职者其它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应聘面试时,语言含糊、表达不清,很难想象这样的毕业生能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技能如何,用人单位未必可以当场知晓,但语文表达能力却很容易就让人一分高下,大多用人单位会从表达能力类推求职者的其他能力。因此,应聘材料的遣词造句及面试时的对答如流相当重要,语言表达能力在毕业生求职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个在学校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知识的学生在这方面又如何会有好的表现?由此可见学好语文,不仅是就业的需要,还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提升生活品味,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样化教学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留守少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关爱学生,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更应该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这门课直至爱上这门课,自然会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不仅要从思想入手,还要从学习的形式入手。一堂课上得好坏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在于学生听了多少,学了多少。很多语文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自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备的课,课也讲得很精彩,可学生反映却不理想,老师委屈,学生更是不买账,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所需。我曾经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精心设计的教案,满怀信心的走进课堂,却发现学生连课本都没有带,更别说笔和纸了。

三、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职业院校学生即将面临的是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院校的学习也可以看作是岗前培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应用文体教学时,必须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将语文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既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院校语文实用性教学的特色。中职语文的应用文体教学,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让他们切实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常用应用文体写作技能。如制造类专业(如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学会写产品说明书、各种操作规程等。而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要他们学会写产品广告,还要会写合同(如购销合同、租赁合同)。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7篇

学生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活动中很难有积极的表现,他们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机械式的记录笔记,他们是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来的。可见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去死记硬背,根本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当然学生的态度是需要进一步的端正的,而同时教师更应该进一步的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中的具体要求,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真正的树立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们的高中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了,所以他们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的。而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时,如果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偏见,以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标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会做一些打击学生自信心的事情,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应重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这门学科,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更加高效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应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以保证教学的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个人素质水平是有着一定差异的,那么他们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时所具备的能力就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都是会应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的。那么教师通常都是更加重视成绩好的学生的,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不但对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同时其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也是会产生消极作用的。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能够理性的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在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从而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教师还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更加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竞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加,如课文朗诵大赛和语文知识竞赛等,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我国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从思想上就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们也就逐步的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考试技巧练习的这样一种观点,而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之间就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创设活跃并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切实的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结束语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理论

1.进行多元化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多元化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而这九种智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征。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角度和层次的理解。教师要在理解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例如,在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中,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对于同一个观点,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对于写作,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更加突出。对于同一段文字,不同的学生理解出的内涵角度一般不会是单一的,此时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不同思路去理解学生对同一段文字的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能够区分多元的思维与偏离主题的区别。由于某些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可能对文字的理解过于偏离,教师也要及时纠正。

2.语文作为对母语的研究学习,需要语文教师从“听、说、读、写”多个度角度进行多元化教学,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锻炼学生的听力;可开展辩论赛,以提高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可通过对佳作的赏析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

3.在多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将学生按照对语文的内在修养分成小组,要求在每个小组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个可以称为“学生结构多元化教学”。课堂上,以此种小组展开讨论,成绩优良的学生可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领成绩较差的学生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向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询问,解答的学生在向其讲解过程中又可提升自己的能力或发现新的问题,以此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多元化教学可以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让语文课堂不再只是面对没有生机的文字,而是更加注重文字的多元性,学生的多元性,让文字变活,让学生的思维舞动起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语文,系统的掌握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陈玉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2(27).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9篇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的存在。我们的母语通过语文得以延续发展,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来改造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阅读语文,认识生活,才能够更好地生活。语文是生活的高度反映和升华,学会在阅读中认识自己、理解生活,在阅读中看见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阅读中学会面对生活。比如《祖国土》这篇文章,教学生学会认识到生活当中的美,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找生活和自然当中存在的美,学会从文章中感悟美,寻找精神的支撑。

二、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作为操作性很强的科目之一,必须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文学习能力,用实践活动强化语文学习,这在教学方法上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要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接触到真实的语文材料———生活,多与生活接触,参与实践,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反过来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一本教材作为唯一学习来源,对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用,在开放性教学中,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式教学模式,以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展开学习,真正地在开放式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促使家庭、学校、社会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三者之间的语文环境氛围。教师创造情景式教学对现在的教学课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需要创设情景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语言性的描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再创想象,达到的效果一定很好。生活化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时,就为学习语文知识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收获的知识会更加丰富、学习技巧也会显得更加灵活。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自主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以亲身经历形成成长中的情感价值观,这些都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来看,我们要尊重将知识带入实际生活这条规律,从规律中寻找生活化气息,使课堂不再枯燥。

三、语文教学生活化实例分析

许多语文阅读文本都来自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体,在引导学生对这类文章进行阅读时,一定要预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生活,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与感悟生活中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对于语文教材和生活的联系,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类型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多阅读文本加深理解和体会。有的教学文本注重形象性学习,有些教学文本强调心灵情感的感悟,比如《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在描写的时候就比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重点就是要理解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带给人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应该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生命价值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那份感情,然后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照顾与关心,面对父母的照顾和关心,我们自己应该要怎么做呢,这是一个能引起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探讨。在学生探讨完后,各自表达观点,不必形成一定的结论,就“对待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这样的探讨对于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对今后的生活会有深远的影响,当学生今后生活中遇到和自己父母发生争吵,不理解父母时,就会想起课堂上讨论过的观点,然后将课堂学习理论融入生活。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10篇

中学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由于认知、年龄、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社会现象所误导,甚至走入歧途,因此,作为主要育人功能载体的中学语文学科,有责任担当起引导学生的义务。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后,我安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探讨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此外,在教学中,我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中外名人在成为名家造福社会、流芳千古的同时,如何敬老爱幼、关爱他人的事迹,如向老师敬酒、向老师赠款、给老师让座的故事,孔子、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等。学生以这些素材开展演讲,“听众”听了演讲之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再写成听后感,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在课堂上,我遴选了一些与同学们分享,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判断假丑的能力。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爱国、爱家、爱党、爱人民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巧妙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道德情操,滋养浓厚的爱国情怀。如苏教版教材中《中国的土地》《美丽的西双版纳》《始终眷恋着祖国》《黄河颂》《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等等都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素材。教师在演绎课文时,配以现代手段,展示迷人的画面,辅以教师的真情诵读,带学生的心灵去旅行,让他们体会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徜徉在阿里山风光里、徘徊在西双版纳的美景中,流连在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间……让学生陶冶在中华文化和美丽的景色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成就个人素养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是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的。”的确,好习惯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坏习惯则会误导孩子一生。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将学生习惯的培养嫁接在课文之中,巧妙渗透习惯教育。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会学生任何时候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如果自我膨胀,最终只能落得丑态百出,贻笑天下;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我引导学生思考人在面对逆境时,是消极感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还是将这种困难作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进行《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我和学生讨论,大凡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巨匠,需要的首要素养是对真理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此外,针对学生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节,在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时,我利用课堂,展开辩论,倡导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四、渗透感恩意识教育,锻造完美人生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在社会价值多元的今天,一些不良言行不断影响着孩子,很多孩子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对父母、对身边的一切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让人在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更应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时机,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懂得反哺,懂得报答。如在学习课文《父母的心》《背影》时,我通过真情朗读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去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教学《七颗钻石》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用具体的行动来报答别人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自己生活的习惯,用感恩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11篇

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大学语文是面向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显然,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旨在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备中医思维方式是中医院校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中医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应在保证教育部高教司规定的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当然,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并不意味着要在大学语文课上讲授中医理论。中医药文化根植于祖国传统文化,而中医思维也源于祖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所以,大学语文课要通过讲授传统文化知识、涵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来达到培养医学生中医思维的目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程度决定着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在头脑中建立中医思维。纵观学校所设立的各种课程,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方面责无旁贷。笔者对选修大学语文的19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学生选修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良好人文素养,的学生选修目的是陶冶情操,只有的学生选修的目的是学习语文常识。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对促进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学生认为有促进作用,只有学生认为没有作用。通过调查及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选修大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并通过提升人文修养来提升自己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理解能力。

2中医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3中医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第12篇

初中语文“乐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快乐学习理念的贯彻,教师无疑充当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无疑是决定学生情感与快乐体验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每一位成功的老师,都要认真的对待每个学习个体的学习需求,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偏好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喜欢语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鉴于此,初中语文的快乐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角色”,在情感上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Flas视频,再组织学生分别讲《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故事,也让学生们能够在“边学边乐”中获取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快乐体验,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快乐学习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教师要拓宽语文教学思维,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联系,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寻找快乐、感受快乐。同时,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要想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展现、演绎教材中的快乐内容外,还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学生自学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更多快乐的学习方法。例如,建立“阅读角”或书报墙,分别设立人物专区、社会专区、景物专区、课件专区、报纸专区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交流学习经验,实现快乐学习素材的及时分享与传递。

三、完善初中语文的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