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古诗《梅花》王安石的诗意(必备3篇)

125

古诗《梅花》王安石的诗意篇1

《梅花》

(北宋王安石作品)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得。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得幽香。

翻译

冬天,墙角里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得梅花不是雪呢?那就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得浓香。

赏析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得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得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得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得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得视线,反而把想象中得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得潭水般得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得梅得清晰得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得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得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得清纯雅洁得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得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得。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得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得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得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得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古人吟唱梅花得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得《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得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得生活。所以他得咏梅诗,表现得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得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得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得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得高洁品性得赞赏,用雪喻梅得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得人格所具有得伟大得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得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得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得痕迹。

古诗《梅花》王安石的诗意篇2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 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 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 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 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遣唐使制度指的是日本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95年向唐朝派遣使团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制度。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日本的遣唐使制度。公元630年,当时是唐朝贞观四年,日本舒明天x向唐朝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使团成员包括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还有大批的师﹑水手以及翻译,画师、乐师、各行工匠等等。自此之后遣唐使成了日本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之后的两百六十多年中一直被沿用。遣唐使来到唐朝首都长安,主要学习唐朝的文化,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还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当时的唐帝国朝廷面对这些外来的学习者也是非常欢迎的`,由皇帝亲自接见,宴饮赏赐之后就可以在长安学习了。

日本遣唐使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学习唐帝国的先进文化和制度,然后回国之后自己运用,以此来带动日本国内的改革。在遣唐使制度实行的两百多年里,日本获益良多,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完成了自己国内的变革。到了公元895年的时候,由于唐朝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加之日本基本完成了改革,所以遣唐使臣上奏天x废止了遣唐使制度。遣唐使制度对于日本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推进了日本国内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在这期间,遣唐使的人数也是不断增加的,由最初的两百多人,发展到后来的五百多人,当然他们学习的东西也是不断完善的。唐朝政府对待遣唐使的态度也是非常友好的,来的时候欢迎,走的视时候欢送,遣唐使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遣唐使制度不是向唐朝朝贡称臣的制度,这和附属国的朝贡是不一样的。以上就是遣唐使制度的一些简单概况了。

遣唐使制度成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日本社会因为遣唐使学习回去的文化和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然遣唐使对于中国也是有很大好处的,那就是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使得丝绸之路延伸到了日本。那么遣唐使的贡献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归纳一下遣唐使的贡献。遣唐使对于日本的贡献,首先是引进了唐帝国的法律条款,推动了日本社会制度的改革。遣唐使团每次到长安之后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他们博览群书,还实地考察,回国后参加政事的处理,模仿唐帝国的法律条文,使得自己国家的法律条文得到完善和规范。此外,遣唐使还建议日本政府仿效唐朝的教育制度,在各地开设了学校,学习唐朝文化,培养人才。遣唐使的第二大贡献是汲取了唐朝文化,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艺术水平。遣唐使每次都是带着大量的汉文书籍和佛经回国,日本朝廷上下对唐诗文化都赞叹不已。遣唐使还抢唐朝的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带回了日本,加速了日本民族文化的融合。最后,遣唐使的贡献还在于将唐朝的很多技艺带回了日本,围棋、相扑、马球都是学习唐朝的。

当然遣唐使的贡献不单单是对日本社会的,对中国也是有一定贡献的。遣唐使促进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加了唐帝国的威信,同时也使得丝绸之路向东得到延伸。总之,遣唐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推动了整个日本社会的发展进程,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古诗《梅花》王安石的诗意篇3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⑴凌寒:冒着严寒。

⑵遥:远远地。知:知道。

⑶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_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王安石诗词名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才之用,国之栋梁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6、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7、因循二字,误尽一生;鼓舞精神。

8、人生乐在相知心。

9、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0、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能,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

11、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12、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13、传之以心,受之以意,切问近思,而资所学,以施于世。

14、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5、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16、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此教之之道也。

17、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18、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19、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见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21、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

22、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2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24、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25、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26、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27、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28、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29、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30、精良止如留,疏恶去如摈。

31、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32、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3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4、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35、良禽相木而栖,良臣相主而佐。

36、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37、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