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秋兴篇1
其五忆长安大明宫,及往日献赋、宿省等事,是故国之思一。
首句写大明宫旧貌。高宗龙朔二年(662)修旧大明宫,改称蓬莱宫,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唐会要》三十),故云“蓬莱宫殿对南山”。汉武帝好神仙,造通天台,以金盘承露、和玉屑服之以求长生。玄宗晚年迷信,故以汉武比之。在长安宫阙中独提大明宫,是因为老杜困守时曾在此献赋,见过玄宗;收京后又曾在此与会,朝见肃宗。
次联回忆当年玄宗宠爱贵妃,和道教兴盛的事实。上句因“蓬莱”字面连及“瑶池”,影射华清池(“瑶池气郁律”),池在京东,“西望”乃据西以望,与下句“东来”成对;而“王母”也就影射贵妃(曾为太真宫女道士)了。下句用《列异传》说函谷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乃是老子乘青牛过关西游。唐初高祖认老子为远祖,高宗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亦屡加尊号、广修庙宇、并宣称获其所降灵符,故以老子过关隐射其事。此皆老杜困守所见,实致乱之源也。
三联叙收京朝见肃宗情景。上句形容朝会时殿前合拢的雉尾扇向两边分开,就象祥云在移动;下句描写日光照在衮服所绣的龙纹上,即见到皇帝的尊容,此乃杜甫在左拾遗任上情景,有《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等诗可参。
末联即此一跌,说自从华州之贬,至今犹沦落江湖,不知如此朝会又几多回矣。
【全诗】
《秋兴八首·其五》
[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照朝班。
【注释】
①蓬莱宫阙:蓬莱宫,唐宫名。南山:终南山。承露金茎:承露,承露盘;金茎,铜柱。汉武帝好神仙术,作承露盘以承甘露,以为服食之可以延年益寿。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唐宫无承露盘,诗中借用以形容唐宫。
②“西望”句: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王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东来”句:《关尹内传》:“关令尹喜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有圣人经过。’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关即函关,通称函谷关。
③雉尾:雉尾扇,古代宫庭中仪仗的`一种,用雉羽编制。龙鳞:皇帝衣上所绣的龙纹图案。圣颜:皇帝的面容,指唐玄宗。
④一卧:一眠,喻绝意仁途,归隐林下。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后代指宫门。
【译文】
蓬莱宫殿遥对着终南山,承露盘铜术高耸入云端。西望王母自瑶池降临,东来的老子一片紫气弥漫函关。像彩云般分开的是皇宫中绚丽的雉尾扇,阳光照映龙衣才得见皇帝的尊颜。归隐沧江惊叹自己已是暮年,当年有几次在宫门边等候传点朝见?
【鉴赏】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在夔州所作。兴,因此感兴、触景生情的意思。诗借秋天萧条的景色而发,故题为秋兴。《秋兴八首》之五,除与组诗的其他各章,在命意、结构等方面相关联,还有着运用道家典故,以宗教设色,实则道表儒里的特点。
起二句“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据《唐会要》载,龙朔二年修旧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终南山如指掌,汉武帝好神仙,作承露盘以承甘露,以为服食之可以延年。班固《西都赋》说:“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可见超句之源出。唐代宫中并无承露金茎,不过是运用诗歌艺术的借代手法,假汉宫比拟唐宫,先造成一种巍峨轩敞的气象,顺势推出承二句:“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蓬莱宫可西望瑶池,东望函谷关,地势高峻,气象宏伟。瑶池降王母典自《汉武内传》:“七月七日,上(汉武帝)斋居承华殿,忽青鸟从西来集殿前。东方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紫气满函关则出《列仙传》:”老子西游,关(函谷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旧注云讥册贵妃、祀玄元,或曰专指天宝之盛,均有附会政治之嫌。子美诗妙处往往在无意为文,他通过历史故实和神话传说展开想象,即显示了读书多取材富的学养,又抒发出秋兴忆旧感情的灵气,似无寄托而“当时崇奉神仙之意,则见于言外。”(仇兆鳌语)平实而论,杜甫不过是在为帝京设色,因为他太思恋那个令他怃煎,令他欢欣鼓舞,集合着他全部忠君爱国感情的首都了。
于是,自然地转出诗人的本来面貌,“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写在威严的朝见仪式中,自己曾见到皇帝的容颜。宫中仪仗的雉尾扇像云彩一般地缓缓分开,皇帝衣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这是美好的回忆。杜甫曾为唐玄宗献《三大礼赋》,往时文采动人主”;也曾侍奉唐肃宗为左拾遗,“麻鞋见天子,衣襟露两肘”。动乱里多少悲欢离合,寸心中无限功名勋业,全然在痴醉的想象里放出光芒!然而诗人毕竟是清醒的,当他回到现实之中,国事的难堪、民生的凋蔽,以及自己飘摇的身世,衰飒的病体……,一切客观存在都凝结成沉重的心理积淀,使诗人唱不出雄越激昂的调子,而是呼出无可奈何的喟叹:“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且衰微的秋景,使得诗人“寂寞壮心惊”;“几回”婉转地说明没有一回,杜甫远离进廷,卧病夔州,再没有机会于青琐宫门“点朝班”,为国家效力了,只好通过回忆,表达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那样一种缅怀之情。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运用几个道家典故,表面上仰慕那可以使人获得精神解脱的道家神仙,似乎与世俗的一切有限的功利追求无缘了。而诗的后半部分则把儒家思想最适于表现个人与君主、与社会之间那种血肉相依,不可分离的关系,把人这种社会性动物内心深处的合群和不能离群的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杜甫虽然一生都“达则兼济天下,穷亦不独善其身”,但有超脱之思,而又终未真想得以超脱的情感矛盾却也从来不曾停止过交锋。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杜甫人格的魅力往往从这种多元的、丰富的情感内涵的抒写之中表现出来。
杜甫诗秋兴篇2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城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八首首尾呼应,次第蝉联,上首诗以暮字结,这首诗以落日起。上首诗明说深秋寄寓,却不写出夔州,这首诗特点夔州,写其身在夔州,心系长安,而时则经秋,正见出秋兴组诗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首联写夔州暮景,直点“望京华”,这是这首诗的中心,也是《秋兴》组诗写作的主旨。夔府孤城落日,是其典型环境,一派凄凉衰飒景象。“望京华”,正是“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具体化。说“每依”,实为无夕不依,古人认为长安为帝京以象紫微垣天帝座,北斗正列垣旁,所以说依斗而望。依斗望京华是全诗的主要脉胳。次联承首联,阐明“望京华”,并启下文。《水经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化用此句,听猿堕泪,身历苦境,故用一“实”字。“三声泪”句是“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装句。“八月槎”借用张骞事,《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大约是杜甫好友严武镇守成都,杜甫因此留蜀,一年后严武死,杜甫想走又走不成,因此用此作比入诗。乘槎还能有归期,而自己却孤舟长系,有似乘槎不返,故用一“虚”字。夔府孤城听猿下泪是实指,而北斗京华乘槎可到则是虚指。
登城看落日在黄昏,依北斗在初夜,而看月在夜深之际,时间线索清晰,层次井然。“画省”二句:官省中以粉涂壁,称“画省”。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属尚书省,因而说“画省香炉”。“悲笳”,用芦叶卷起来吹,称为笳箫,似觱篥而无孔,用来报告早晚时辰。五句遥应“望京华”,追念昔日任左拾遗,焚香而寝,而今日身在夔州,一卧沧江,忧愁多病;加之山城落日,伏枕闻笳,悲不能寐。前说日落,此时夜晚,念香炉直省,违于伏枕,山楼粉堞,悲笳长鸣,情写得深沉而真挚。以上就望京华,写眼前景,心中事。尾联“请看”二句承“落”、“依斗”、“看月”,写一夜不寐。“请看石”,是月之初上;“已映洲前”,是月之下照;“藤罗月”应“落日”;“芦荻花”应秋兴,结联以变律构成拗峭诗风,形象具体地表达了诗人心念京华故国的激动心情。
此诗进一步抒写怀念故国的情怀。羁留夔府,切望京华,高秋暮晚,猿鸣笳悲,情景相生,委婉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心怀故国的真挚感情。
杜甫《天末怀李白》唐诗鉴赏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的写作,大致与《梦李白二首》同时。诗中设想李白已到汨罗江边。
前四句应题目中的天末,从自己方面写,后四句应题目中的怀李白,从李白方面看。前四句明写秋天(凉风、鸿雁、秋水),后四句明提文章(文章、投诗)及诗人屈原(冤魂、汨罗),不仅描写有中心,就是取材也相当集中。
凉风起天末,诗人推己及人,想到了李白:
我这里已是秋风飒飒,那么身为逐客的友人,在这悲凉的秋日,究竟意如何呢?诗人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想到了惟一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书信。但是江湖秋水多,山高水阔,这一句中包含着对鸿雁几时到的`否定性回答。诗的前四句由凉风写起,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最后归结到江湖秋水多。这一句不仅说明对收到书信的不抱希望,而且以秋水多暗示李白前途坎坷,从而引出了以下四句。
五、六句对李白横遭不白之冤表示愤慨。文章憎命达所表达的是激愤,是不平;魑魅喜人过所表达的则是指斥,以及对友人的叮嘱。七、八句中的冤魂、汨罗由文章、魑魅而来。屈原也是千古文豪,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放逐江湖,投水而死。屈原与李白的遭遇不正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最好说明吗?共语、投诗反映了这两位诗人的遭遇有极其相似之处。冤魂指屈原,投诗指李白。屈原已逝,不说凭吊,而说共语,不说赋诗祭汨罗而说投诗赠汨罗,这样不仅把屈原写活了,而且以屈原如果有知,应当同李白诗歌相交的假设,来加强李白遭遇的悲剧性质。
杜甫诗秋兴篇3
秋兴八首(五)
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
①青琐:古代宫门上的一种装饰。这里借指宫门。
②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后泛称朝廷百官之列。
大意:
蓬莱宫正门遥望的就是终南山,大殿很高,殿上接露水的盘子放在直上霄汉的金铜铸就的大柱子上。这宫殿金碧辉煌比得过昆仑山瑶池,气象祥瑞比得过紫气中的函谷关。彩云中宫娥撑开了雉尾的宫扇,旭日照在金丝龙鳞上使皇帝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忽然间惊醒,我已在这沧江上病卧了快一年,曾几何时我不也在那气派的大殿上参与过朝政么。
赏析:
《秋兴八首》是一组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居夔州时。这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一年多,吐蕃、回纥却乘虚而入,藩镇拥兵自重,战乱时起,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杜甫壮志难酬,晚年多病,心情抑郁,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这组诗即写于这种形势下。
这是一首以回忆为主的诗。说实在的我自认这首诗主要写了宫廷的气派,和秋天的联系只在诗人最后的一句里,即“一卧沧江惊岁晚”里,天气已是岁晚,即秋天时节,“我”的境况为病卧沧江,越是凄切,就越发想起了当初的意气风发。前面几乎夸张的描写其实都是为了突出诗人现在悲剧性的处境而已。
前面的“蓬莱”,“霄汉”,“瑶池”,“东来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这些都将帝王神化了,可是最后一句一下回到平凡的生活中,曾经殿上议政的诗人,已是久病不起漂泊在江湖中了,神化一下就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变得让人失望起来。可以说诗人在这里越是将朝廷描绘得如何辉煌如何风光,越会让人们看到朝廷虚有其表的一面。诗人用自己的失意对国家的风雨飘摇进行了揭露,也对国家迷茫的前途表示了深深的担忧。
诗人使用对比这种修辞方法时,可以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将对比作为了全诗的点睛之笔,即一下子切题又将观点一挥而就。在理解这首诗的时候只注意写宫廷和只注意写诗人自己的境遇都是不对的,少了谁诗人的主题都不会被完整地理解。
有人说过把诗写的充满浪漫首推李白的夸张。其实这首《秋兴八首》里也有浪漫和夸张。这里杜甫的夸张用得比李白少些飘逸,但却比李白多了几分质朴。想把夸张用得朴素,文字上似乎不可能,但是在条理或者说逻辑顺序上用点心也是可以做到的。这首诗告诉我写文章不要随意捡来写华丽的词汇堆在那里就算了,而是要言之有物,言之可信,言而有理。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
这两句是回忆从前曾在宫中与众大臣一起朝见皇帝,如今沧海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了他的忧国之情。悲壮苍凉,意境深远。
杜甫诗秋兴篇4
《秋兴八首(其四)》原文: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其四)》注释:
1、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2、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3、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4、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5、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6、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7、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8、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秋兴八首(其四)》译文:
听人谈起长安的政局真像在弈棋,百年的世事真叫人抑制不住伤悲。
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换了新主,朝廷里的文臣武将已不同往时。
正北的关山金鼓震耳,征西的军队告急文书飞驰。
鱼龙都那么寂寞连秋江也凄冷,当年在长安的平静生活现在仍堪长思。
《秋兴八首(其四)》赏析:
这首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诗秋兴篇5
七子论交在竹林,梁园雪后尚森森。
一竿独钓蟠溪月,万亩想见淇水阴。
破土筼筜犹峻节,凌云叶箨自虚心。
胸中百尺更奇绝,醉墨淋漓落板砧。
咏梅
疏影虬枝照水斜,先开何尝占春华。
灞桥雪隔骑驴客,湖槛香飘放鹤槎。
绿萼入宫成艳梦,霜天吟月动胡笳。
何方可化身千亿,看遍野梅树树花。
咏柳
雨晴莺啭带斜晖,露重千条风力微。
柳岸人来初月上,谢庭客散值花飞。
汉南霜叶形容老,陶宅五株夙愿违。
一自章台攀折后,楚妃衣带渐宽肥。
咏象棋(嵌棋子将相等十一字)
入相出将一局棋,弃车保帅不须悲。
兵临险象环生地,马到成功在望时。
欲守中宫士卫护,力摧重隘炮奔驰。
时见残卒定胜负,落子无回宜细思。
咏围棋
仙人坐隐烂柯山,指落方圆动静间。
深入中原宜大跳,浅消厚势用单关。
白收官子鹤伸脚,黑劫长龙喜开颜。
最爱棋经百八式,珍珑勘破胜师班。
咏鹰
苍鹰独立绝峰头,睥睨平林旷野秋。
劲翮横飞凡鸟避,金眸下视众猢愁。
霜毛舞镜不同鹤,短羽眠沙岂类鸥。
目下城狐社鼠盛,正须利爪靖神州。
拟台海之战
大将自许郑成功,宝岛收归掌握中。
靖虏独凭三支箭,破吴待乘一帆风。
潜艇入海屠鲸黑,导弹冲霄射日红。
补缀金瓯无缺后,扁舟去作五湖翁。
咏荷
圆荷重叠碧逶迤,野水潺湲绿涨陂。
藕在污泥葆玉节,叶如翠盖绝骈枝。
花开菡萏人多醉,衣染馨香步未移。
待到莲房成实后,谁怜子苦泪双垂。
杜甫诗秋兴篇6
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翻译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秋兴八首》为历代评家所重。当代学者叶嘉莹编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可参。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
杜甫诗秋兴篇7
《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前言】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注释】
35.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6.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7.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38.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39.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黄鹄:鸟名,即天鹅。《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40.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41.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42.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翻译】
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赏析】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八首》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
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