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苯丙素类总结(合集11篇)

80

苯丙素类总结 第1篇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氯仿、苯)2.碱提酸沉法。3.水蒸汽蒸馏法(分子量小的苯醌及萘醌类)4.超临界法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pH梯度萃取法、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色谱法)

三、蒽醌苷类与蒽醌衍生物苷元的分离

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1.铅盐法(H2S)       2.溶剂法(n-BuOH)

3.色谱法(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制备色谱

苯丙素类总结 第2篇

思考:1、取两只试管,各装1ml远志水提液,分别加的HCl和 NaOH,强烈振摇1min,比较两只试管的泡沫高度。

2、取两只试管,各装1ml麦冬水提液,分别加的HCl和 NaOH,强烈振摇1min,比较两只试管的泡沫高度。

3、某植物的水溶液:1.振摇后产生大量泡沫;2. 加入鞣质后产生白色沉淀;3.将水该溶液煮沸后再振摇,泡沫显著减少,表明此植物中含有:     A粘液质B 皂苷 C蛋白质 D 多糖

4、人参总皂苷的酸水解产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可得到()

A 20(S)-原人参二醇    B 20(S)-原人参三醇    C人参三醇    D人参二醇    E齐墩果酸

思考:1.简述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红外光谱区别。

2.简述柴胡皂苷a的分子组成,及在提取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吡啶。

3.《药典》人参鉴别方法:取试样,加乙醇5ml,振摇5min,滤过。取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饱和的氯仿溶液,再蒸干,显紫色。试解释,与三氯化锑显色成分是什么,为什么用乙醇提取?

4.简述四环三萜皂苷元结构的异同点。

5.哪些试验常用于检测药材中皂苷的存在?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         

取代基:在甾体母核上,大都存在C3羟基,可和糖结合成苷C10、C13、C17侧链大多为β-构型。

(2)C3 –OH和C10-CH3(均为β)     顺式:β型

C3-OH(为α)和 C10-CH3(为β) 反式:α型

颜色反应:甾类成分在无水条件下,用酸处理,能产生各种颜色反应,与三萜化合物类似

1).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最后显绿色。

2). Salkowsk反应 :将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显绿色荧光。

3). 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4). Rosenheim 反应     毛地黄毒苷类:黄色

羟基毛地黄毒苷类:蓝色

异羟基毛地黄毒苷类:灰蓝色

二、主要甾体化合物

A)C21甾体化合物(21个C,分I型和II型在植物体中除游离存在外,可与糖结合成苷)

性质1)亲脂性较强 。        2)颜色反应 :  Keller—kiliani 颜色反应(含2-去氧糖)。

B)强心苷(植物中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但应注意强心苷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极小由强心苷元与糖两部分构成。C3位-OH多为β-型,少数为α-型, C14位-OH都是β-型,C17位侧链大多是β-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强心作用)

母核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以强心甾为母核命名)、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以海葱甾为母核命名)

糖部分:2-OH糖及2-去氧糖(多见)

连接方式(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Ⅰ型:  苷元-(2,6-去氧糖) -(D-葡萄糖)。 Ⅱ型:  苷元-(6-去氧糖) -(D-葡萄糖)。 Ⅲ型:苷元-(D-葡萄糖)。

性质:1)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一般可溶于水、丙酮及醇类等极性溶剂

      2)内酯环的水解:当用NaOH或KOH的水溶液处理强心苷,内酯环开裂,酸化环,但在强心苷的醇溶液中加NaOH或KOH,内酯环开裂,酸化后不能闭环。

苯丙素类总结 第3篇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凡具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特别是存在共扼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200-700 nm)中有特征吸收峰,所以紫外光谱适用于鉴定不饱和键的有无,或用以推测这些不饱和键是否共扼。

【红外光谱  IR】红外光谱能充分反映官能团与波长的关系,所以对确定未知物的结构非常有用。 常见官能团伸缩振动区:①O-H、N-H (3750-3000 cm-1)               ②C-H (3300-2700 cm-1 )

③C≡C(2400-2100 cm-1 )   ④C=O  (1900-1650 cm-1 )     ⑤C=C   (1690-1600 cm-1 )

【质谱 MS】就是化合物分子经电子流冲击或用其他手段打掉一个电子后,形成正电离子,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按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用质谱测定有机分子的分子量。

【核磁共振谱(NMR)】1H–NMR和13C-NMR能提供分子中有关氢及碳原子的类型、数目、互相连接方式、周围化学环境以及构型、构象等结构信息。

1H –NMR通过测定化学位移(δ)、  质子数以及裂分情况(xxx数及偶合常数J)可以得出分子中1H 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

①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虽同为氢核,如果它们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则它们共振时所吸收的能量就稍有不同,在波谱上就显示出共振峰位置的移动。这种因化学环境变化引起的共振谱线的位移称为化学位移,用符号δ表示。

②质子数:根据氢谱的上峰的积分面积并结合已知的分子式求得每个信号所相当的氢的个数,现在1H–NMR可以直接给出每个信号代表的质子的个数,并可以直接获得分子中总的质子数。

③信号的裂分及偶合常数(J):磁不等同的两个或两组1H核在一定距离内会因相互自旋偶合干扰而使信号发生裂分,而出现s(singlet,xxx)、d(doublet,双峰)、t(triplet,三xxx)、q(quartet,四xxx)、m(multiplet,多xxx)等。峰裂分数:n+1规律

④裂分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J),单位Hz。其大小取决于间隔键的距离。间隔的键数越少,则J的绝对值越大;反之,越小。按间隔键的多少可分为偕偶(J2) 、邻偶(J3)及远程偶合(xxx) 。  

※一般相互偶合的两个或两组1H核信号其偶合常数相等(Jab=Jba)。

苯丙素类总结 第4篇

1、按裂解的程度可分:全裂解和部分裂解;2、按所用的方法可分:均相水解和双相水解; 3、按照所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酸催化水解、碱催化水解、酶解、过碘酸裂解、乙酰解等。

●酸催化水解:阳碳离子

【酸水解难易程度规律】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和中间体形成的因素均有利于水解。

①按苷键原子的不同,苷类水解从易到难的顺序为:N-苷> O-苷> S-苷> C-苷。

苯丙素类总结 第5篇

五环三萜(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的类型数目较多,主要的五环三萜为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

一、齐墩果烷型(oleanane)     又称β -香树脂烷型(β-amyrane) ,在植物界分布极为广泛。其基本碳架是多氢蒎的五环母核,环的构型为A/B反,B/C反,C/D反,D/E顺,C28常有-COOH,有时也在C24位,C3常有羟基,C12、C13位往往有不饱和双键的存在。

苯丙素类总结 第6篇

⑦当苷元为小基团——横键的苷键比竖键易水解,(横键上原子易于质子化)

  当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苷的不稳定性促使其水解)

●碱催化水解

通常苷键对碱稳定,但某些特殊的苷如:酯苷、酚苷、与羰基共轭烯醇苷——易被碱水解

●酶催化水解反应(反应条件温和、专属性高、能够获得原苷元)   常用的苷键水解酶:

  杏仁苷酶—水解—β-六碳醛糖苷键       纤维素酶—水解—β-D-葡萄糖苷键

  麦芽糖酶—水解—α-D-葡萄糖苷键       转化糖酶—水解—β-果糖苷键

过碘酸裂解反应(Smith降解法)

·特点:反应条件温和、易得到原苷元;可通过产物推测糖的种类、糖与糖的连接方式以及氧环大小。

·适用范围:苷元不稳定的苷和碳苷(得到连有一个醛基的苷元),不适合苷元上有邻二醇羟基或易被氧化的基团的苷。·所用试剂为:NaIO4、NaBH4

·产物:多元醇、羟基乙醛、苷元       

·碳苷是很难用酸催化水解的,而用Smith裂解获得连有一个醛基的苷元。

                                   第五节 糖及苷的提取分离

苯丙素类总结 第7篇

●活性炭柱层析:活性碳为非极性吸附剂,吸附量大、分离率高。

对于糖的吸附力:多糖 > 低聚糖 > 单糖

【方法】以活性碳装柱→上样→水洗脱(单糖)→递增浓度乙醇洗脱(二糖、三糖、低聚糖、直至总苷被依次洗脱)。

●凝胶柱层析:利用分子筛原理。对于不同聚合度的糖类及其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特别有效,方法快速、简单、条件温和。

洗脱顺序:随分子量由大及小依次流出。

●离子交换柱色谱   ①除去水提液中的酸、碱性成分和无机离子。

②制成硼酸络合物——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同浓度的硼酸盐洗脱)

●季铵盐沉淀法  ●.分级沉淀法    ●蛋白质去除法

苯丙素类总结 第8篇

②紫罗兰酮为环香叶烷结构,紫罗兰酮:α-及β-紫罗蓝酮(β-ionone) 。与NaHSO3加成物+水+食盐→饱和溶液→ α-紫罗兰酮↓(小叶状结晶)

③龙脑俗称“冰片”,又称樟醇,为白色片状结晶,具有似胡椒又似薄荷的香气,有升华性。 ④樟脑(camphor)习称辣薄荷酮,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易升华,具有特殊钻透性的芳香气味。局部刺激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症和跌打损伤的擦剂。樟脑可作为强心剂,其强心作用是由于其在体内氧化成π-氧化樟脑和对氧化樟脑所致

(四) 卓酚酮类 (troponoides)

1.卓酚酮具有芳香化合物性质, 具有酚的通性,显酸性,酸性强弱:酚<卓酚酮<羧酸。

2.分子中的酚羟基易于甲基化,但不易酰化。

3.分子中的羰基类似于羧酸中羰基的性质,但不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红外光谱中显示其羰基(1600~1650 cm-1 )和羟基(3100~3200 cm-1 )的吸收峰,较一般化合物中羰基略有区别。

4.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结晶体,并显示不同颜色。如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铁络合物为赤红色结晶。 

苯丙素类总结 第9篇

利用糖的还原性和糖的脱水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等现象来进行理化检识,利用纸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色谱检识。

●理化检识  ①. Molish反应:检识糖或苷类化合物。若在两液面间有紫色环产生,则含有糖或苷类化合物。        ②.Fehling试剂反应 :检验还原糖存在。

③.Tollen反应:检验还原糖存在。

●色谱检识     ★纸色谱 (PC)     ★薄层色谱 (TLC)

比较下列成分(苷元相同)Rf值的大小: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特点:增加糖在固定相中溶解度,使硅胶吸附能力下降,利于斑点集中,可增加样品载样量。

显色剂:除纸层析外,还有—硫酸/乙醇液、茴香醛-硫酸试剂、苯胺-二苯胺磷酸试剂。

思考:1.写出Smith裂解反应的反应式。

2.写出D-葡萄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芸香糖的结构式。

3.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

4.苷键的酶催化水解有什么特点。

苯丙素类总结 第10篇

(1)通常在酸性水溶液中生物碱成盐状态下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则试剂本身将产生沉淀)

(2)在稀醇或脂溶性溶液中时,含水量>50%;(当醇含量>50%时可使沉淀溶解)

(3)沉淀试剂不易加入多量。(如:过量的碘化汞钾可使产生的沉淀溶解)

五、生物碱检识(显色反应、纸色谱、色谱检识、HPLC)

薄层色谱:极性吸附剂(硅胶和氧化铝)一般用来分离和检识弱极性和中等极性的生物碱,活性炭等非极性吸附剂常用于分离极性较强的生物碱。

六、生物碱提取分离

A)总生物碱的提取(初步分离:将生物碱粗分为弱碱性生物碱、中强碱性和强碱性生物碱、水溶性生物碱三部分,再根据结构中是否有酸性基团(主要指酚羟基),分为酚性和非酚性两类。)

1. 水蒸气蒸馏法::如麻黄碱及液体生物碱。

2. 升华法:如咖啡碱。

3. 溶剂法:用于大多数生物碱。主要用于总生物碱提取

(1). 水或酸水提取法(利用生物碱盐易溶于水)

(2). 醇提取法(游离生物碱及其盐一般能溶于乙醇和甲醇。)

(3). 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游离生物碱易溶于低极性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① 提取前需用碱碱化预处理。 ② 只提取亲脂性生物碱,亲水性生物碱不被提出。  ③ 杂质少,易于进一步纯化。 ④ 毒性大,易燃易爆。

4.利用生物碱特殊功能基不同进行分离

(1)、有无酚羟基——利用酚羟基可溶于NaOH溶液,用NaOH溶液处理与无酚羟基者分离。

(2)、有无内酯(内酰胺)结构——利用内酯、内酰胺在苛性碱溶液中加热可开环生成溶于水的羧酸盐,与无内酯、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分离。 

(3)、制备功能基衍生物——利用仲胺可与亚硝酸生成亚硝基衍生物,或与氯乙酰或氯甲酸乙酯生成相应的酯等,与叔胺分离。

苯丙素类总结 第11篇

(一) 冷冻处理  (二) 分馏法  (三) 化学方法  1.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离

 (1) 碱性成分的分离: 10%盐酸或硫酸萃取→碱化→乙醚萃取

 (2) 酚、酸性成分的分离:  不同浓度碱提取→酸化→ 有机溶剂提取.  (先用弱碱溶解,分离出酸性成分,再用强碱,分离出酚性                                                 2.利用功能团特性进行分离(1) 醇化合物的分离:(2) 醛、酮化合物的分离

(3) 其它成分的分离 :酯类成分,多使用精馏或层析分离.

醚萜成分与浓酸形成烊盐易于结晶分离.双键类与Br2、HCl、HBr、NOCl2加成生成结晶.

(四) 层析分离法

思考:1.萜类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哪些萜类化合物?

2.叙述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3.青蒿素是哪类化合物?具有何生物活性?列出常见的衍生物。

4.挥发油如何保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