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大物二总结(共16篇)

106

大物二总结 第1篇

测量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也可以用相对误差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结果-真值]

[相对误差=cfrac{绝对误差}{真值}]

误差分类:

(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3)粗大误差

测量结果的评价

评价测量结果,反应测量误差大小,常用到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3个概念。

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它是对测量结果的重复性的评价。精密度高是指测量的重复性好,各次测量值的分布密集,随机误差小。但是,精密度不能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反映测量值离散程度。

正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正确度高是指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小,测量的系统误差小。但是正确度不能确定数据分散的情况,即不能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

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综合大小的程度。准确度高是指测量结果既精密又正确,即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均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异号法、交换法、替代法、对称法。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具有下列特点:

(1)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答;

(2)对称性——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3)有界性——在xxx定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xxx定的限度;

(4)抵偿性——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而趋于零。

当测量次数无穷多或足够多时,测量值的误差分布才接近正态分布,但是当测量次数较少时(例如,少于10次,物理实验教学中xxx般取(n=6sim 10)次),测量值的误差分布将明显偏离正态分布,而遵从(t)分布,又称为学生分布。(t)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类似,但是(t)分布曲线的峰值低于正态分布;而且(t)分布曲线上部较窄,下部较宽。

为什么置信概率取

不确定度的(A)类(采用统计方法评定的(A)类不确定度)分量用(u_A(x))表示。物理实验中(u_A(x))xxx般用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overline{x}))与(t)因子(t_p)的乘积来估算,即[u_A(x)=t_ps(overline x)]

式中,(t)因子(t_p)是与测量次数(n)和对应的置信概率(p)有关,当置信概率为(p=),测量次数(n=6)时,我们可以查到(t_{}/sqrt{n} approx 1),则有[u_A(x)=s(x)]

即在置信概率为()的前提下,测量次数(n=6),(A)类不确定度可以直接用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x))估算。

因此,在未加说明时,普遍采取置信概率(p=)。

测量不确定度和结果的表达

不确定度由两类不确定度合成

A类不确定度:采用统计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即对多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而得到的不确定度,以(u_A(x))表示。

B类不确定度: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即(u_A(x)),常常用仪器误差(Delta_仪)来表示。

(xxx般来说这个仪器误差会给出,所以不需要背)

合成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的表达

下式就是不确定度的合成公式:

[u(x)=sqrt{u^2_A(x)+u^2_B(x)} ag {}]

完整的数据处理结果,标准形式如下:

[ egin{cases}x=overline {x} pm u(x) \\ u_r=cfrac{u(x)}{overline {x}} imes 100\% end{cases} ag{}]

式中,(overline x)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u(x))为合成不确定度,(u_r)是两者的比值,称为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求解

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求解过程

1.单次测量

因为我们的实验过程都是指定的,并不需要我们自己来构思实验过程,所以对于测量单次或者多次无需判断,这部分不在考点内。

当遇到测量结果是单次测量时,我们的不确定度只有(u_B(x))xxx项。它的取值有两种,xxx种是仪器标定的最大误差限(暂时没遇到,如果有应该会在型号说明那把),第二种是实验室给出的最大允许误差(u(x)=u_B(x)=Delta_仪)。如果两种都有,取较大者。

2.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时,不确定度xxx般按照下列过程进行计算:

求多次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overline{x}=sum frac{x_i}{n});

修正已知系统误差,得到测量值,例如,已知螺旋测微仪的零点误差为(d_0),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d=d_测-d_0);

用xxx公式计算标准误差[s(x)=sqrt{cfrac{sum_{i=1}^{n} (x_i-overline{x})^2}{n-1}}]

根据仪器标定的最大误差限,或实验室给出的最大允许误差,确定(u_B(x));

根据$u_A(x)和u_B(x)求合成不确定度 ($u(x)=sqrt{u^2_A(x)+u^2_B(x)}) ;

计算相对不确定度(u_r(x)=cfrac{u(x)}{overline {x}} imes 100 \%);

给出测量结果[ egin{cases}x=overline{x}pm u(x) \\ u_r=cfrac{u(x)}{overline x} imes 100 \% end{cases}]

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遇到的往往是间接测量,因此间接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假设物理量(F)是(n)个独立的直接测量量(x,y,z,cdots)的函数,即(F=f(x,y,z,cdots)),如果它们相互独立,则(F)的不确定度可由各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合成,即[u(F)=sqrt{left(cfrac {partial{f}}{partial {x}}ight)^2 u^2 (x)+left(cfrac {partial{f}}{partial {y}}ight)^2 u^2 (y)+left(cfrac {partial{f}}{partial {z}}ight)^2 u^2 (z)+cdots}]

式中,(u(x),u(y),u(z))为各直接测量量(x,y,z,cdots)的不确定度。

当(F=f(x,y,z,cdots))中各观测量之间的关系是乘、除或方幂时,采用相对不确定度的表达方式,可以大大简化合成不确定度的运算。

方法是先取自然对数,然后作不确定度的合成,即

[u(F)=sqrt{left(cfrac{partial{lnf}}{partial x}ight)^2u^2 (x)+left(cfrac{partial{lnf}}{partial y}ight)^2u^2 (y)+left(cfrac{partial{lnf}}{partial z}ight)^2u^2 (z)+cdots}]

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过程类似直接测量的计算过程,这里就不写了,只是将(u(x))替换成(u(F))。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有效数字

对于有效数字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有效数字位数多少的计算是从测量结果的第xxx位(最高位)非零数字开始,到最后xxx位数。

数字结尾的0不应随便取舍,因为它与有效数字密切相关。例如,(103000)与( imes 10^5)不xxx样,前者有6位有效数字,而后者只剩下3位。

常用数学常数的有效位数(即(e)、(pi等)),可根据需要进行取舍,xxx般取位应比参加运算各数中有效位数最多的数再多xxx位。

在仪器上直接读取测量结果时,有效数字的多少是由被测量的大小及仪器的精度决定。正确的读数,应在仪器最小分度以下再估读xxx位,除非有特殊说明该仪器不需要估读。如千分尺等指针式器具,加上我们估读的那位,才读到千分位。而精密数字显示仪器和游标仪器就不用估读。

有效数字的近似运算法则

在加减法运算中,有效数字取决于参与运算的数字中末位位数最高的那个数。

乘除法运算的有效位数取决于参与运算数字中有效位数最少的那个数,必要时可多取xxx位。(当两个乘数的第xxx位数相乘大于10,则多取xxx位)

四则运算的基本原则与以上相同。

特殊函数的运算(三角函数、对数)

这里xxx定是个考点。

例:已知角度为(15^circ21’),求(sinx)。

答:在x的最后xxx位数上取1个单位作为(x)的不确定度,即(u_{min}=Delta=1'),将它化为弧度有(Delta x= 29rad);设(y=sinx),并对其求微分,得(Delta y=cosxDelta x approx 28),不准确位是小数点后的第4位,因此(sin x)应取到小数点后的第4位,即(sinx= 7)。

如果上述角度是(15^circ21'10''),则(Delta x=1''= 004 85 rad),可算出(u(y)=cosx Delta x approx 004 7),不准确位是小数点后第6位,因此(sinx)应取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即(sinx = 761)。

例:已知(x=),求(lg x)。

答:设(y=lg x),已知(u_{min}=Delta x=),有(Delta y=Delta(ln x/ln 10)= 3Delta x /x 75),因此(lg x)应取到小数点后第4位,即(lg x = 9)。

综上所述,总结如下:

加、减法运算,以参加运算各量中有效数字末位最高的为准,并与之对齐;

乘、除法运算,以参加运算各量中有效数字最少的为准,必要时可多取xxx位。(当两个乘数的第xxx位数相乘大于10,则多取xxx位)

混合四则运算按以上原则进行;

特殊函数运算,通过微分关系进行;

数据的修约和测量结果的表述

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在xxx般情况下,保留xxx位,至多不超过两位。

具体:如果不确定度有效位数的第xxx位数小于或等于3,允许保留2位有效数字;如果不确定度有效位数的第xxx位数大于3,则只能保留xxx位有效数字

(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与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发生矛盾的情况,原则是以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确定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因此在计算测量结果时不要过早地将数字截断)

数据截断时,剩余的尾数按”小于5舍弃,大于5进位,等于5凑偶”

等于5凑偶的意思是当尾数等于5,且5后没有其他不为零的数字时,如果它前面的数是奇数,则加1,将其凑成偶数,如果是偶数则不变。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作图法

1.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度值,确定坐标纸的大小:

坐标分度值的选取应能反映测量值的有效位数,xxx般以 1~2mm对应于测量仪表的最小分度值或对应于测量值的次末位数)。

2. 标明坐标轴:

用粗实线画坐标轴,用箭头标轴方向,标坐标轴的名称或符号、单位,再按顺序标出坐标轴整分格上的量值。

3.标实验点:

实验点可用“+“、“( imes)”、“(circ)”等符号标出(同xxx坐标系下不同曲线用不同的符号)。

4. 连成图线:

用直尺、曲线板等把点连成直线、光滑曲线。xxx般不强求直线或曲线通过每个实验点,应使图线线正穿过实验点时可以在两边的实验点与图线最为接近且分布大体均匀。图点处断开。

5.标出图线特征:

在图上空白位置标明实验条件或从图上得出的.某些参数。如利用所绘直线可给出被测电阻R大小:从所绘直线上读取两点 A、B 的坐标就可求出 R 值。

6.标出图名:

在图线下方或空白位置写出图线的名称及某些必要的说明。

至此xxx张图完成

注意点

*问题:曲线太粗,不均匀,不光滑

应该用直尺、曲线板等工具把实验点连成光滑、均匀的细实线。

*问题:横轴坐标分度选取不当

横轴以3 cm 代表1 V,使作图和读图都很困难。实际在选择坐标分度值时,应既满足有效数字的要求又便于作图和读图,xxx般以1 mm 代表的量值是10的整数次幂或是其2倍或5倍。

图解法

实验曲线作出后,可由曲线求出经验公式及所含参数,称为图解法。物理实验中常见的有:直线,指数曲线,抛物线等。其中直线是最简单的xxx种。

建立经验公式的xxx般步骤:

第xxx步:根据曲线的形状判断曲线的类型;

第二步:由曲线的类型判断公式的特点,建立经验公式;

*第三步:用实验数据来检验公式的准确度。

由曲线图直接建立经验公式是困难的,我们可以用变数置换法把曲线图改成直线图,再按建立直线方程的办法建立经验公式。

(1)确定直线图形的斜率和截距求测量结果

图线(y=kx+b),可在图线上选取两点(P_1(x_1,y_1))和(P_2(x_2,y_2))(不能用原来测量的点)计算其斜率:[k=cfrac{y_2-y_1}{x_2-x_1}]

(P_1)和(P_2)不要太靠近,以减小误差。其截距b是当(x=0)时的y值;或选取图上的任xxx点(P_3(x_3,y_3)),带入(y=kx+b)中,并利用斜率公式得:[b=y3-cfrac{y_2-y_1}{x_2-x_1}x_3]

确定直线图形的斜率和截距以后,再根据斜率或截距求出所含的参量,从而得出测量结果。

(2)根据图线求出经验公式

这个就只是将函数适当转换成线性关系,不多说,这个初高中做得挺多的。

逐差法

在使用逐差法计算时,必须把测量数据分成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实行对应项相减,不能采取逐项相减的办法处理数据。

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点,体现出多次测量减小随机误差的目的,将xxx组等间隔连续测量数据(共(2n)次)按次序分成高低两组(两组次数应相同)。

xxx组为(x_0,x_1,cdots,x_n-1),另xxx组为(x_n,x_{n+1},cdots,x_{2n-1}),取对应项的差值后再求平均值:[delta=frac 1n sum_{i=0}^{n-1}(x_{n+i}-x_i)]

标准偏差(即不确定度)为[s(delta)=sqrt{cfrac {sum_{i=0}^{n-1}[(x_{n+i}-x_i)-delta]^2}{n-1}}]

最xxx乘法

设已知函数的形式为[y=bx+a]

式中,a和b为两个待定系数,成为回归系数;只有(x)为变量,由于只有xxx个变量,因此称为xxx元线性回归。

(1)回归系数的确定

回归系数a与b为[ egin{cases} b=cfrac{overline{xy}-overline{x}overline{y}}{overline{x^2}-overline{x} ^2}\\ a=overline{y}-boverline{x} end{cases}]

(2)相关系数的确定

为了判断所作的线性回归结果是否合理,引入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的概念,相关系数以(r)表示,定义公式为[r=cfrac {overline{xy}-overline{x}overline{y}}{sqrt{(overline{x}^2-overline{x^2})(overline{y}^2-overline{y^2})}}]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10)时,回归直线的斜率为正,称为正相关。当(r<0)时,回归直线的斜率为负,称为负相关。且(|r|)越接近1,说明数据点越靠近拟合曲线,即设定的回归方程越合理。

实验报告思考题

示波器的使用

思考题:

1.如果波形不稳,总是向左或向右移动,该如何调节?

答:检查触发源是否正确,如正确,调节触发电平,当Trig'D灯亮,波形稳定。

2.示波器“电平”旋钮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调节它?观察xxx图时,能否用它把图形稳定下来?

答:点评是使观测喜好在屏幕上稳定显示的电位器;波形在屏幕上左右滚动时,调节此电平,波形可稳定;观测xxx图时不起作用。

3.如果打开示波器后,只看到xxx个或两个移动的点而没有扫描线,是什么原因?应如何调整?如果看到的是xxx个或两个固定不动的点呢?

答:扫描速度较低,将扫描时间因数往快调;处于X-Y状态,调到扫描A状态即可。

空气中的声速测定

思考题:

1.调整信号的频率和移动接受换能器的位置(振幅法)都是为了使接受换能器的输出达到极大,并且都被称为共振,它们是xxx回事吗?

答:不是。调整频率达到共振是指探头的谐振频率,使探头有最大输出功率。移动接收换能器的位置达到共振是使超声波在两探头间形成驻波。

2.行波比较测量声速实验中,将发送换能器的信号输入到CH1通道,接受换能器的信号输入到CH2通道,此时,示波器的触发源应如何选择?

答:选择CH1通道,因为发生换能器的信号更强,更稳定。

3.在振幅法中,示波器上看不到接受换能器的输出波形,但连线无误,仪器和导线(电缆)无故障,以下三种分析是否合理?如原因属实,应当如何处理?

(1)信号源的频率偏离换能器共振频率太远;

(2)激励发生器的信号幅度太小;

(3)VOLTS/DIV选择不当。

(1)合理。调整信号源频率,使换能器工作在谐振频率上。

(2)合理。增加信号源的输出电压。

(3)合理。可能电压分度值过高,改变接收换能器信号输出端的VOLTS/DIV,放大接收信号。

4.振幅法中,如果极大值振幅超过荧光屏显示范围,有人认为以下三种调节方法可使信号不超出范围,你认为可行吗?

(1)改变示波器VOLTS/DIV旋钮的档位;

(2)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

(3)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答:(1)、(2)可行,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不行,频率变化,幅度仍不变。

5.实验中,能否固定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利用改变频率测声速?

答:不行,(v=flambda),无法测出波长。

6.利用目前的仪器设备可以实现对移动距离的测量吗?

答:可以

惠斯通电桥测量中值电阻

思考题:

1.使用交换法测未知电阻时(R_1,R_2)的阻值在交换前后是否可以改变?为什么?例如交换前(R_1=R_2= Omega),交换后(R_1'=R_2'=)。

答:不可以改变。因为改变没有意义。由数据处理可知,交换法的优势在于:消除(R_1,R_2)对测量(R_x)的影响,使之只与(R_s、R_s')有关,以下证明:

[R_x=frac{R_1}{R_2}R_s,R_x=frac{R_2}{R_1}R_s' \\ Rightarrow R_x=sqrt{cfrac{R_1}{R_2} cdot cfrac{R_2}{R_1} cdot R_s cdot R_s'}].

如果改变(R_1,R_2),生成(R_1',R_2'),在计算(u(x))时会加入新的元素,增大误差;即使保证(cfrac{R_1'}{R_2'}=cfrac{R_1}{R_2}),既增大了复杂度,在交换过程中也可能出错。

2.(AC5/3)检流计的“电计”和“短路”键的作用是什么?调零键下方的锁扣在什么位置才可以进行调零和测量(说明是露出红点还是白点),使用后应置于什么位置(是露出红点还是白点)?

答:“电计”键:按下后检流计接通,相当于检流计的开关。

“短路”键:可以将检流计的两端短路,增大电磁阻尼作用,使指针停止摆动。

露出红点时可以调零和测量,使用后露出白点。

3.说明测量电路中滑线变阻器的作用

答:实验中,电键闭合前将滑线变阻器调至最大,方便检流计调节平衡,待基本调节平衡,再逐渐将其阻值调零,使电路中电流增大,提高精确度。

4.下列因素是否会加大测量误差

(1)电源电压大幅下降

(2)电源电压稍有波动

(3)检流计零点没有调准

(4)检流计灵敏度不够高

答:(1)会。电源电动势越低,电桥灵敏度越低,误差越大。

(2)不会。稍有波动的电源电压对电桥灵敏度的影响可忽略。

(3)会。电桥没有到达平衡状态,测量读数会有较大误差

(4)会,因为电桥灵敏度与检流计灵敏度成正比,检流计灵敏度不高,电桥灵敏度也不高,误差较大。

5.用给出的仪器自组单臂电桥,并用其测量表头(微安表)内阻。要求:

(1)画出线路图;

(2)写出设计思想及表头内阻的计算公式。

仪器:级电阻箱xxx个:电阻箱有四个接线柱分别标有:(),(),().滑线变阻器xxx个:(500Omega),允许(2A)电流。微安表xxx个:(100mu A),级,内阻约为(1000Omega)。电源:3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

答:(1)ewb

无视滑线变阻器和电源上的参数吧,这是用ewb画的,不要介意。

(2)利用电阻箱结构,将电阻箱拆成3个桥臂电阻,设为(R_1,R_2,R_3),微安表内阻为(r),使(R_1:R_2=1:10),再调整(R_3)使电桥平衡,则(r=frac{R_1}{R_2}R_3)。k开关变化时,(mu A)示数不变,则平衡。

开尔文电桥测量低值电阻

思考题:

1.写出金、银、铜、铁等常见金属的电阻率,试判断我们测量的材料可能是哪xxx种?

答:(ho_金= Omegacdot m);(ho_银= Omegacdot m);(ho_铜= Omegacdot m);(ho_铁= m);

所以可能是铁棒。

2.比较单臂电桥与双臂电桥有何不同,至少给出三处

答:(1)单臂电桥是两端钮接法;双臂电桥是四端钮接法;

(2)单臂电桥测量中值电阻;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

(3)双臂电桥比单臂电桥多xxx组桥壁。

3.用双臂电桥测量(1Omega)以下电阻时,如被测电阻(R_x)的两电压端引线电阻较大,对测量结果有无影响?若电流端引线电阻较大,对测量结果有无影响?

答:电压端引线电阻较大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电流端引线电阻较大无影响。

xxx元件测磁场

思考题:

1. 为什么xxx元件要选用半导体材料制作?

答:xxx应是磁敏效应。xxx数的大小也决定xxx应的明显程度,已知xxx数(K_H=cfrac1{nqd}),若载流子密度(n)较大时,xxx数(K_H)较小,则发生xxx应不明显。由于金属材料的载流子密度较大,而半导体的载流子密度比金属要小得多,为了让xxx应更明显,故选择半导体材料制作xxx元件。

2.为什么xxx元件通常做成薄片状?

答:xxx数(K_H=cfrac1{nqd}),当xxx元件的厚度(d)越小,则xxx数(K_H=cfrac1{nqd})越大。xxx数越大,xxx应越明显。故xxx元件通常做成薄片状。

3. 如何判断实验中所用的xxx元件是N型还是P型半导体材料?

答:实验中的xxx元件是(N)型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在半导体材料中,(N)型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比(P)型半导体材料答。判断实验中所用的xxx元件是(N)型还是(P)型半导体材料关键看载流子的迁移率。(有更好的,希望能说xxx下)

4.xxx元件的摆放方向和位置对xxx应测磁场的结果会有何影响?

答:xxx应测磁场只能测出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

所以,必须保证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不然测出的磁场只是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分量,测量值偏小。

集成xxx传感器与简谐振动

思考题:

1.测量弹簧的变化量时,如何从加有反射镜的游标尺上正确读数?

答:调整底脚螺钉使实验装置铅直,调节砝码盘指针靠近游标卡尺的反射镜,读数时使反射镜上的刻线和砝码盘指针及其像重合,加减砝码应该保持砝码盘水平。

2.为使周期的测量更准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1)测弹簧振子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不再是10次。

(2)拉的时候xxx定要竖直向下,以保证弹簧振子只在竖直方向震动。

(3)调节xxx片与磁钢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小振动系统的震动幅度。

(4)保证振动过程中小灯泡xxx、灭。

3.集成xxx传感器有哪两种类型?其输出特点有什么不同?

答:集成xxx传感器按输出特点分为开关型输出和线性输出。

开关型输出其输出信号只有两种状态, 高电平或低电平。

线性输出指其输出信号的电压值随着磁场极性以及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液压拉伸法测量弹性模量

思考题:

1.如果实验中钢丝直径加倍,而其他条件不变,弹性模量将变为原来的几倍?

答:直径加倍,弹性模量不变,因为弹性模量只与材料本身属性有关。

2.测量时,光杠杆的后脚应放在什么位置?

答:测量时,光杠杆的后脚应置于与钢丝固定的圆形托盘上。

3.为什么实验中对不同的物理量采用不同的长度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

答:不同的物理量大小范围不同,精度也不同,故物理量应寻找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4.能否用光杠杆法测量xxx块薄金属片的厚度?试作图说明。

答:如图所示,OA为平面镜,OB在平面上,OA与OB相固定,可绕O在竖直方向转动,(OB=S),M点处有xxx光源,经平面镜反射到P点,(ON=L),在B下方未知金属片,其未知厚度d.

得如图关系。

(L、X、S)已知,则(tan2alpha=frac XL),(2alpha o 0)

(alpha = frac X{2L}),so(d=S tanalpha=salpha=cfrac{XS}{2L}).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思考题:

1.调节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轴相垂直,应该调节哪些螺钉?如何判断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轴已经垂直?

答:用望远镜通倾角调平螺钉和载物台调平螺钉进行调节。

若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光学平行平板或三棱镜两个光学面反射的亮十字像,都能与望远镜分划板叉丝刻线上焦点重合。

2.调整xxx管能够发出xxx,应调节哪些螺钉?如何判断xxx管已经发出xxx?

答:松开夹缝套筒锁紧螺钉,前后移动狭缝筒,能看到清晰地狭缝像。

3.调节载物台法线方向与分光计中心轴平行时,三棱镜为什么要按照下图在载物台上摆放?说明理由。

答:因为需要达到调整xxx个光学面的法线方向时,尽量不对另xxx个光学面的倾斜度产生影响。调节螺钉Z,改变光学面AB的法线方向,对光学面AC的法线方向无影响。调节螺钉X可改变光学面AC的法线方向而不会对光学面AB的倾斜度产生影响。

4.调节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轴相垂直时,如果只在xxx个光学面观察到十字像,如何调节?

答:当望远镜光轴和载物台都倾斜,但望远镜的光轴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光学平行平板的镜面时,从望远镜中可观察到反射的十字像。将光学平行平板随载物台转过(180^circ)后,望远镜的光轴与光学平行平板不再有垂直或大致垂直的关系,反射的十字像则可能无法进入望远镜。因此,只能观察到xxx个光学平面反射的十字像。(粗调)

根据望远镜、光轴和载物台的倾斜方向,可分别判断反射的为进入望远镜的十字像,是在望远镜筒外的上方还是下方。由此,可决定进xxx步的调节方向,或者重新进行粗调。

5.为什么分光计采用双游标度数?两个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为消除度盘与分光计中心轴轴之间的偏心差,两个游标相差约(180^circ).

6.三棱镜的分光原理是什么?

答:根据入射光的不同波长,三棱镜的折射率不同,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线的偏向角不同,因而形成色散光谱,xxx光。

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混沌是确定系统中的随机性行为”?

答:混沌现象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xxx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即不可重复、不可预测性。

2.产生混沌的条件是什么?产生混沌现象有几种途径?

答:产生混沌的必要条件是系统具有非线性因素,充分条件是描述系统的状态方程若是非自治的,则为二阶的;若自治,则至少需要3个以上变量。

产生途径:(1)倍周期分叉进入混沌

(2)阵发性途径

(3)准周期途径

3.通过本实验尝试阐述倍周期分叉、混沌、奇怪吸引子等概念的物理意义。

答:倍周期分叉:倍周期分叉是xxx个映射的稳定的周期,随着参数增大而加分叉的现象,是从周期窗口进入混沌的xxx种“方式”(老师划了条线,不知道什么意思)

混沌:确定的宏观的非线性系统在xxx定条件下所呈现的不确定的或不可预测的随机现象。

奇怪吸引子:把相空间中xxx定体积的点都取为初值时,这个区域的形状在演化过程中虽然改变可使体积不变。耗散的系统不同,相体积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收缩,最终趋向于名为“吸引子”的某xxx局域空间内。

4.混沌现象的特征

答:(1)初值敏感性、长时间不可预测性:对具有内在随机性的混沌系统而言,从两个非常接近的初值出发的两个轨线在经过长时间演化之后,可能相距极远。xxx个细微的变化,可能系统的运动轨迹就会有大的变化,表现出其对初值的极度敏感、长时间不可预测性。

(2)内在随机性:从非线性系统变化的图像观察他们在混沌区的行为表现出随机不确定性。然而这种不确定性不是来源于外部环境的随机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二是由系统自发产生的。

(3)非规则的有序:混沌不是纯粹的无序,而是另xxx种类型的有序运动,混沌区的系统行为往往体现在无穷嵌套自相似(分形),这种不同层次上的结构相似性是标度变换下的不变形,体现出混沌运动的规律。

大物二总结 第2篇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xxx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xxx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大物二总结 第3篇

大物知识点总结

第xxx 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xxx)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xxx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xxx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

(2) 低于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xxx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xxx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xxx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xxx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 升华和xxx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xxx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xxx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2. 升华吸热,xxx放热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xxx)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xxx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xxx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xxx种介质射向另xxx种介质的交界面时,xxx光返回原来介质中,xxx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xxx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xxx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xxx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xxx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xxx种介质斜射入另xxx种介质时,传播方向xxx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xxx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xxx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xxx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xxx般是玻璃),至少有xxx个表面是球面的xxx,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xxx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xxx点,这xxx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xxx个光心。

大物二总结 第4篇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xxx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xxx、xxx等。xxx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xxx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xxx、xxx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xxx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xxx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xxx、xxx和xxx的诗是xxx展繁荣的丰碑。xxx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xxx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xxx,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大物二总结 第5篇

1.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2.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

3.萤——星光灿烂萤火虫

4.蝉——为自己歌唱

5.螳螂——美丽的“杀手”

6.蚱蜢——“小鬼”恩布沙

7.蚂蚁——神奇的记忆力

8.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9.黄蜂——充满失落的九月

10.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1.松毛虫——工作并幸福着

12.天牛——来自身体深处的召唤

13.狼蛛——与木匠蜂作战

大物二总结 第6篇

大学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xxx、理论基础

力 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xxx、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xxx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8、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xxx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xxx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热 学

1、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xxx定律

热力学第xxx定律。

3、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4、液体的性质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5、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6、物态变化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

7、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对流和辐射。

8、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 学

1、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匀强电场。

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

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

2、恒定电流

xxx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闭合电路的xxx定律。

xxx段含源电路的xxx定律。

电流表。电压表。xxx表。

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

3、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xxx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

超导现象。

4、磁场

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

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5、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系数。

互感和变压器。

6、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整流和滤波。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

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 学

1、几xxx学

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2、波动光学

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

3、光的本性

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

光电效应。xxx坦方程。

波粒二象性。

原子和原子核

1、原子结构

xxx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

2、原子核

原子核的量级。

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

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

基本粒子。

数学基础

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

二、实验基础

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2、要求能正确地使用(有的包括选用)下列仪器和用具: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停表。温度计。量热器。电流表。电压表。xxx表。万用电表。电池。电阻箱。变阻器。电容器。变压器。电键。二极管。光具座(包括平面镜、球面镜、棱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在内)。

3、有些没有见过的仪器。要求能按给定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例如:电桥、电势差计、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

4、除了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可安排其它的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这些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不应超过本提要第xxx(理论基础),而所用仪器就在上述第2、3指出的范围内。

5、对数据处理,除计算外,还要求会用作图法。关于误差只要求:直读示数时的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做严格的要求);主要系统误差来源的分析。

三、其它方面

物理竞赛的内容有xxx要扩及到课外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生产和日常生活中xxx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2、近代物理的xxx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xxx些重大信息。

3、xxx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1.重力

物体的重心与质心

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xxx点,这xxx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心:物体的质量中心。

设物体各部分的重力分别为G1、G2??Gn,且各部分重力的作用点在oxy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x1,y1)(x2,y2)??(xn,yn),物体的重心坐标xcxxx可表示为xc=?GxGiii=G1x1?G2x2???Gnxn?Giyi=G1y1?G2y2???Gnyn , yc=G1?G2???GnG1?G2???GnGi

2.弹力

xxx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 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可由111=+求得,并联后劲度系数为kk1k2

k=k1+k2.

3.摩擦力

最xxx摩擦力:可用公式F m=μ0FN来计算。FN为正压力,μ0为静摩擦因素,对于相同的接触面,应有μ0>μ(μ为动摩擦因素)

摩擦角:若令μ0=Fm=tanφ,则φ称为摩擦角。摩擦角是正压力FN与最xxx摩擦力F m的合力FN

与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

4.力的合成与分解

余弦定理:计算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F

F=F1?F2?2F1F2cos?

φ=arctan22F2sin?(φ为合力F与分力F1的夹角) F1?F2cos?

三角形法则与多边形法则:多个共点共面的力合成,可把xxx个力的始端依次画到另xxx个力的终端,则从第xxx个力的始端到最后xxx个力的终端的连线就表示这些力的合力。

拉密定理: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任xxx个力与其它两个力夹角正弦的比值是相等的。

5.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力矩:力F与力臂L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即M=FL,单位:N·m。

平衡条件: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即M1+M2+M3+??=0。

6.刚体的平衡

刚体: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的力学研究对象。

力偶、力偶矩:二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在xxx直线上的平行力称为力偶。力偶中的xxx个力与力偶臂(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乘积叫做力偶矩。在同xxx平面内各力偶的合力偶矩等于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0;对任xxx转动轴合力矩为零,即∑M=0。

大物二总结 第7篇

1、整理背景

对于历史来说,高考文综肯定不会直接考察课本上的知识点,必然从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思考分析着手,来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先读懂看透历史书,按照历史的时间脉络,将每个时代的背景梳理清楚;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外,还应该整理出在课本上出现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比如看到15至18世纪,我们应该马上在脑海中浮现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殖民掠夺、物种交流、文化交流、自然科学、启蒙思想、民主政治和工业革命等等,当然还应该包括每个事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决定着我们思考问题的广度;而把历史试题和相关背景结合在xxx起的程度则决定着我们分析问题的深度。因此,不管我们是高xxx还是高三,我们都应该立即着手,把每个历史时代的背景整理出来。

然后怎么复习呢?在做题的时候,看到任意xxx个时代或事件,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时代活时间的背景是什么,前后几十年都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定位方向

政治、地理和历史,都需要在答题时定位方向。

政治需要首先定位是哪本书,然后确定主体思想和相关理论;地理需要快速定位地点,然后把相关的自然、人文和地理要素全都列出来。

历史需要快速定位时代,先确定背景,再结合背景去思考题设条件,确定答题思路。题目中可能说的xxx时代的人、事物或是事件,不管看到什么,我们都必须像条件反射xxx样,想到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才能在答题时找到头绪和方向。

3、审清题意

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把题设材料看懂,审清题意呢?

因为对于历史题目来说,首先要抠字眼,把题设条件看明白,才能确定答题方向。

a、题设材料上的每句话和每个字词,都有可能隐藏着命题老师的深意。

b、题设材料中会明示或暗示很多限制条件,你如果看不懂、找不到,在答题时没有涉及,那就不得分。

c、题设材料会给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在答题时没有把挖掘出的信息全部用到、用完,肯定得不了高分。

历史最难的是概括题,而且有固定招数和套路。

这个需要在平时做题时总结和思考,比如表示特点的词语有随意性、延续性、独立性、渐进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正面意义可以用稳定性、优越性、扩张性、进步性或是开放性来描述;而政治经济背景可以用法制化、民主化、现代化、科学化、工业化、集团化或区域化来阐述。

历史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xxx、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xxx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周1——14课2课时

18周15——23课2课时

19周综合复习检测题2课时

三、复习措施

大物二总结 第8篇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xxx(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xxx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xxx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xxx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xxx使者告xxx王(前xxx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xxx于诸侯(使……听闻)

大物二总结 第9篇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大物二总结 第10篇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xxx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xxx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xxx温度(℃):单位是xxx度。1xxx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xxx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xxx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xxx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xxx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xxx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xxx: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xxx,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xxx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xxx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xxx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xxx种介质斜射入另xxx种介质时,传播方向xxx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xxx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xxx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xxx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大物二总结 第11篇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2数学知识点总结

正比例函数

xxx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上面对正比例函数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此函数知识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xxx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xxx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xxx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xxx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xxx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xxx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xxx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xxx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xxx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xxx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xxx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xxx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xxx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xxx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xxx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xxx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xxx定要分解到每xxx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xxx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xxx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xxx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⑥首项负号放括号外

⑦括号内同类项合并。

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内容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大物二总结 第12篇

1.《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xxx的杰作,它不仅是xxx部文学巨著,也是xxx部科学百科。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全书共有十卶。本书记录了xxx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xxx曾经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为了写这本书xxxxxx生都在观察虫子。他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2.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蝉。蝉的幼虫xxx生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于xxx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

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蝉家族的祸害是蚋。 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

3.蜣螂,俗称屎壳郎,以牲畜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厘米长。在埃及人看来,蜣螂是xxx种神圣的动物,xxx度被称为“圣甲虫”。在xxx的眼中,蜣螂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正是有了蜣螂,才有了干净的大自然。

4.蚂蚁分布全球,xxx般有蚁后、雄蚁和工蚁三种。蚂蚁的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共8-10周。?在热带雨林中的切叶蚁是那里最主要的食草动物,它们能消耗掉雨林中五分之xxx的植物的叶子。

5.《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如象鼻虫、蟋蟀 、蜘蛛、蜜蜂?、?螳螂、蝎子?。

试验证明:?蜜蜂能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蚂蚁能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

6.螳螂,亦称刀螂,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螳螂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螳螂约51种。螳螂有保护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捕食多种害虫。

7.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往往也能发光,成虫的发光具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以捕食蜗牛和小昆虫为食,成虫仅仅迚食xxx些露水或花粉等。

8.萤火虫的发光带皮下有xxx种白色涂料,形成很细的粒形物质,这就是光的发源地。?从生到死,萤总是放着光亮,甚至卵也有光。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9.?蟋蟀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xxxxxx代。蟋蟀生性孤僻,xxx般情况下都是独自生活,决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在xxx起,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xxx旦碰到xxx起就会咬斗起来,蟋蟀是以xxx好斗著称的。

10.蟋蟀xxx直要到十月之末,寒气开始逼人时,才动手造巢穴。它们xxx般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

大物二总结 第13篇

初二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xxx、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xxx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xxx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xxx。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xxx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xxx种介质射向另xxx种介质表面时,xxx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xxx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xxx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xxx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xxx线会聚在xxx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xxx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xxx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之后为白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之后为黑色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初二物理知识点整理:质量与密度

xxx、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xxx枚大头针约80mg,xxx个苹果约150g,xxx头大象约6txxx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xxx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xxx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xxx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xxx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m/V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xxx,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xxx,不同物质密度xxx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算出它的体积。

初二物理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xxx、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xxx种介质斜射入另xxx种介质时,传播方向xxx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xxx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xxx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xxx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xxx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xxx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xxx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xxx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

倒、正放、缩虚、实

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

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

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xxx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大物二总结 第14篇

物理光的知识点

xxx、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xxx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xxx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xxx种介质射向另xxx种介质的交界面时,xxx光返回原来介质中,xxx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xxx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xxx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xxx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xxx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xxx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

我们平时常见的白色太阳光,实际上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紧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下面是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报考有帮助。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 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 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xxx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 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物理学习方法

(xxx)做好章节的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凌乱,所以做好章节总结十分有必要。学生可以在每xxx章老师讲完课后,系统地复习xxx遍课本知识,把考试要考的重点内容记录在册,可以用图表或者文字来表达。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物理的知识主要有:相对运动、压强、浮力、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密度测量、二力平衡、杠杆、滑轮组、xxx定律、家庭电路、机械能和内能,比热容、电磁(发电机、电动机)等,这些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都应牢牢把握。

(二)适当地多做课后习题

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xxx本基础的练习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xxx些基础经典的老题。对xxx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三)多阅读教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题能力,教材的阅读就显得至为重要。我们可以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走。通过课前阅读,我们可以对新课的内容有xxx定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 课后,我们要结合课堂笔记,进行巩固和复习。按照这三个步骤,物理的学习将不再困难。

物理学习技巧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xxx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xxx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xxx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xxx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xxx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大物二总结 第15篇

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xxx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框题xxx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真实、广泛的民主

(1)国家: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_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民主的优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xxx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xxx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P7)(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xxx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新内容 (包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件正义的事情

框题二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xxx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准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旅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准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xxx律平等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xxx的原则(权利是义务的前提,义务是权利的基础)

权利和义务相统xxx的原则要求:xxx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xxx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框题三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社会生活构成: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1、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xxx)

2、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框题xxx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xxx票

1、选举方式的选择

(1)①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点:xxx是它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三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

②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xxx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③等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在xxx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④差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2)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3)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将在相当长的xxx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积极,认真。

(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理性的xxx票。

框题二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2)专家咨询制度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框题三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 ②参加村民会议③ 制定和xxx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④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3)居委会性质: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xxx和的文明社区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P26

框题四 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

1、选_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中合法渠道:

①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

大物二总结 第16篇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xxx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m/s。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4、光年是长度单位,xxx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8、光的折射:光从xxx种介质斜射入另xxx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xxx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xxx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xxx。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xxx被物体吸收,另xxx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xxx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