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微课周总结(精选9篇)

117

微课周总结 第1篇

xx区教育“三名”工程和骨干教师“121工程”建设东风,我们参加了区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我代表首届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感谢区教委、进修校及信息中心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你们给了我们这个十分珍贵的学习机会,经过一年的培训,使各位学员理论及教学实践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培训期间,开展了各种培训形式,有聆听专家讲座、“三课”研究、论文案例交流及考察实践等形式,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聆听专家讲座,加强理论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专家引领,了解了最前沿课改信息,让我们学习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堂驾驭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信等等方法。通过培训,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角色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志愿,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针对教学实际,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如以学生为主,开展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情把握与教学内容方法、课堂调动学生的技巧等,这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提供了教学中的小技巧,让我们与新课程靠得更近。全体学员还开展三课系列活动:首先进行集体备课,先由每位成员自己先写出教学设计,再由学员分小组开展了研究备课活动,在引基础上各小组先一名学员代表小组说课、上课,全体学员共同参与听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里,先是执教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参与听课教师分别发言评课。通过这系列扎扎实实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清晰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坚持以课改理论引领,针对教学实际写出案例及经验论文交流活动,各个类型各个年段的优秀教学示例都使得每位学员受益非浅。

三、继续加强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实际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但提高了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进区教委“三名”工程建设,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学校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努力!

借此,我代表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班全体学员,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各位同仁再次表示感谢!

微课周总结 第2篇

《中华儿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校办学自的逐渐扩大,以育人目标为核心,追求课程创新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和实践。当前,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xxx学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课程改革的概况吗?

xxx:xxx学始建于1956年,现有五个校区,位于海淀南部的本校区、西校区、东校区及位于海淀北部的北校区和白家疃校区,从地理位置上自然形成一个“田”字。是一所有5219名学生、116个教学班、355名教职工的集团化办学的大学校。

学校以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绿色课堂为三大办学特色,在“明德至翠,笃行于微”核心价值理念引导下,追求“一校一特质,一园一特色,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的“四特”目标,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xxx在斯坦福大学一次演讲中讲到:“如果当年没有让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苹果电脑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丰富又漂亮的美术字体……”我特别敬佩xxx当年读过书的这所小学,正是因为这所学校在校内开设了丰富的课程,让xxx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有了今天的微软。我觉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课程,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到感兴趣的事。

学校从2012年开始深入解读政策要求和分析校情、学情以及师情,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翠・微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校设计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发展点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

在课程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也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又获得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市做了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展示,引领了北京市的小学课程建设。

《中华儿女》:近年来xxx学在课程改革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很好的课改成效,请问在课程建设的方向上您是怎样思考的?

xxx:作为校长,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没有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再华丽的教学楼,教育也是空洞的、苍白的;有了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哪怕是简陋的校园,一砖一瓦也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近几年,xxx学先后参加了“北京市遨游计划”、“海淀区课程整合与自主排课实验项目”,以这些项目为依托,xxx学开始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翠・微课程,同时从系统的角度开始设计、实施、管理、评价和发展翠・微课程。

我们结合学校特色发展,将课程实践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确立了翠・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整体架构学校的课程,融入办学特色,合理设置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构建“个性与适度”绿色教育,促进学生持久、健康发展。我们在理论研究――调研论证――具体实验的基础上构建翠・微课程体系,全面关照学生德行、智力和情感的培养,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焕发生命的精彩。

《中华儿女》: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引导并帮助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课程的本质就是为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资源服务。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构建过程中,您认为最核心的培养内容应该是什么?

xxx: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的责任就是让这些生命焕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学校要办特色化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特生命气质的学生,就要首先确立自己的培养核心,以科学化、独特化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

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的载体,是学生成长的跑道。xxx学课程改革致力于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所以,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基于自身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定位,立足学生兴趣,开设多元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进一步整合了现有的课程,在高质量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6-4-4-1”课程建设总目标,即孕育六种品质――爱心、责任、尊重、勇气、诚信、勤奋;养成四种习惯――敢于表达、善于思维、巧于操作、乐于合作;拥有四项技能――一笔工整书写,一项体育技能,一个艺术爱好,一种生活本领;达成一种目标,“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中华儿女》: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为学校发展提供资源服务,所以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打造特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课程建设中,xxx学是如何进行课程的系统化建构的?

xxx:在系统的课程构建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开放、自主选择的理念,本着基础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展开课程设计,构建起“三层四领域”的课程体系。即 “基础――拓展――实践”三个层级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四大领域的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

在课程内容的研发上,我们力求从整体规划着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建立一种大课程观,将教育教学的诸多内容纳入课程,使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更为融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基础类课程为国家必修课程,强调学科内部整合,强调能力培养,适应翠微学生的发展,着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高效化实施;拓展类课程分为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根据教师特点及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提供拓展空间,强调课程深度的挖掘和课程实施的精致。学校建立的选修课程体系,设置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审美、身心健康四大领域共108门选修兴趣课程;实践类课程为必修课程,这类课程打破学科边界,强调让学生在真实地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三个层级既是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四大领域是根据学科和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为四类,每一领域又包含三个层级,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可实施、易操作地课程体系。

《中华儿女》:有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之后,课程的实施和落实也应该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xxx学在课程的实施方面有哪些探索?

xxx: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优秀的生命特质根植到学生生命的土壤中去,所以在完成课程的资源建构之后,还要能将资源有力地转化为生命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要能够有效地将课程资源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行、个性发展和生命价值。所以在课程实施方面,xxx学不仅建构了完善的实施路径,而且建立了合理的推进策略,双管齐下共同推进翠微课程体系的实施。

首先我们以“基础――拓展――实践”的三级课程结构为基础,分别制定了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类是基础类课程,这类课程重体系、重实效。学校把建立学科能力培养体系,形成情趣与价值融合的翠微教学个性作为基础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建立和明确各学科能力培养指标体系,配套有效的教学资源系统,加强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以及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评价指标四大举措,构建起基础课程的完整实施路径,旨在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形成善思考、勤实践、乐积累、会互动、敢表达的学科素养。

一类是拓展类课程,这类课程重开发、重管理、重精品。拓展类课程是为达成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所设计并研发的校本课程,包括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这类课程的开发旨在将基础类课程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长空间,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助力学生个性塑造,以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发展的需求,通过对某一学科领域更深层次的学习,建立多元、多项的学习与关注意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广阔的视野,综合并发展各基础学科课程的学习能力,促进多元智能的形成。

在课程的管理上,学校对每一门拓展类课程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研发课程纲要和开发方案,执教教师精细化准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还有一类课程是实践类课程,这类课程重实践、长才干、促创新。实践类课程注重融合多维目标,进行综合实践,注重经历体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社会大课堂课程以及“花开在我心”德育教育课程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创新,提高素质。

在课程的推进中,学校架构专业的研发队伍,成立了课程核心组,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调研、研发和管理。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课程论证阶段――学生选课阶段――课程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这样从课程建设到课程实施全方面推进,在xxx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儿女》: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对质量考核、成效检测的功效,而且具备导向激励、文化调和等价值,评价可以让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变得人文、有序而有效。xxx学的课程评价具体是怎样进行的?

xxx:评价是一个将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实施科学的全方位评价是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我校从基于课程内容和基于师生成长两个方面来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基于课程内容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指教师对课程的评价。教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体。鼓励教师在自评的基础上,诊断、发现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调整,使学校课程xxx完善。

二是课程专家、家长、学生对课程的评价。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学校课程设置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多种因素,作出判断,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按课程领域进行评价。每个领域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国家基础课程按课标,校本课程按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师生成长的评价则来源于学生和教师。

课程评价的重点是学生,促使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学生的质量和教师的绩效是衡量学校课程设置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

首先是学生评价。学校建立了学生课程学习自我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我发现、自我期待、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促进学生健康自我的发展。建立定量(评价标准)与定性(活动观察)相结合,静态(作品作业)与动态(活动展示)相统一,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评价体系。出台学生“课程护照”,包括:课程学习内容,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两方面。评价方式以评价印章的形式,便于教师简单易行。

其次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分个体评价、团队评价两种路径,个体评价针对某一课程、某位教师,把提升课程优质资源研究作为重要参照;团队评价针对某一领域、某一部门,把建构领域课程体系作为团队评价的重要参照。无论是个体评价、团队评价,最终指向学生健康自我的发展。

在海淀区政府对所属学校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中,教师对学校满意度达97%,其中教师发展一项,教师认为自己在课程中成长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的三项数据合计达到了。

微课周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微课;技能实训;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第十二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SYJY121109)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搞好高校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培养教师教育综合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2010年7月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可能有好的教育;办好师范教育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和合理的结构[1]。”高等师范院校应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模式,以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体系分析

1992 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发了《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1994 年又制定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把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多数师范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要求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能力,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教学能力。[1]通过对我国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进行解读和分析,结合现代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总结归纳出我国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实训体系可分为五大类,即基本技能、教学技能、学科探究、教学研究以及组织管理,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

2“微课”概念及其发展应用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从资源构成角度分析,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如图2所示。

近年来,“微课”在中小学课堂中逐渐得到应用,在高校的精品视频共享课程中也开始被采用。因教学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中小学课堂中的“微课”类型丰富多彩。按教学方法,“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11种。按教学进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扩展类等,此外还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3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体系构建理论依据

(1)“微课”课程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贴切教师教育技能单课程实训目标。教师教育技能实训项目是以各项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每项基本技能都可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技能目标。将技能目标分解得越小,实训的基础也越扎实。“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3]教学部门相对于传统课堂复杂众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精炼。这类课程性质有利于师范生在实训时对教学内容的快速学习,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多遍的练习。

(2)“微课”短小精悍,资源多样,方便使用。“微课”是以精短视频为核心,囊括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多种资源的主题单元资源包,其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教学情境真实。“微课”资源容量小,视频格式多为流媒体格式,便于学生将资料下载保存到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中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训练的某一基本技能直接录成视频上传以供教师点评,以便及时进行更正。

微课周总结 第4篇

坚持教师为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按照《2014年教育工作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遵循“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深化校本、发展远程”的基本思路,以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市级、镇级、校级三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工作要点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1.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校要把校本培训提高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教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教学反思、问题研究、学情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引领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学年初,学校要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活动记载四个部分,并报送教师发展中心,经审定后实施;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

(二)认真开展师德培训。

(三)大力推进“双名”工程。

按照实施任务驱动、加强过程管理、搭建展示平台和落实骨干教师待遇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我市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强化校长成长规划意识,引导校长根据教育实际、专业素养等,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举办校长雉水论坛,组建学校管理经验报告团等,搭建展示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继续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抓好后备干部成长积分考核工作,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2.组织修订“雉水名师工作室”章程,健全、完善“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条件,加强对工作室活动的督查,做好对工作室的年度考评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到校、结对交流等形式,为教师尤其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建桥铺路”。

3.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研员提高品位、拓宽视野,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进修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促进教研员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及其命题评价、课题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加速教研员由学者型向专家型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研究空间,鼓励教研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4.重点扶持和重点推介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特建树的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一批名师的快速成长,形成名师成长快速通道。

(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

紧扣“幼儿园教师专科率达100%,小学教师本科率达9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率达8%,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率达20%”的目标,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意见,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一是将学历提升年度任务落实到校、到人,引导教师制定学历提升计划;二是积极收集、及时传递相关高校招生信息;三是以市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为教师做好考前辅导;四是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学前辅导、学习过程及毕业奖励扶持力度。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达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五)积极开展远程培训。

做好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组织教师拍摄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丰富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研发出系列“菜单”课题,实施“点菜式”培训方式,不断满足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结合学科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送教送培下乡下校”活动,将优质课堂教学和培训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强化科研专题培训。

强化“科研兴教”理念,把“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构建科研型教师队伍。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继续把微型课题品牌做大做强。一是以“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以及管理与评价办法,逐步构建“发现问题——了解原因——制定对策——尝试改进——总结反思”的微型课题研究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现状,加强对调查、课堂观察、实验、研究课、沙龙研讨和成果梳理等研究活动的指导,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研究课,把研究课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常态活动。通过展示、交流、评比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查,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研究水平。三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微型课题。

(八)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坚持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开展校长、中层干部、专业教师等多层面、多类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完成全市中小学图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开展智能录播、组组通应用等特色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活动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装备系列活动水平。

(九)推进教师读书活动。

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等。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

(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务实开展各项培训,确保参训率、结业率达100%。在继续支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与国外、境外进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教师身处家中就能了解、学习到国(境)外教育信息。

(十一)实施档案学分管理。

微课周总结 第5篇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周总结 第6篇

清晨,窗外的鸟儿在枝头欢唱着,每天的居家学习开始了。打开电脑,点开“空中课堂”,今天的课程已经传送到位。老师化身主播,开启了滔滔不绝又神采飞扬的教学模式。看着屏幕上的陌生老师,我不禁有点忐忑不安:今天又换老师了,虽然比昨天的男老师激情洋溢多了,但她的讲法完全不一样呢!哎呀,蓝色字的是重点要记录的……哎呀,老师怎么又换了个问题?我瞪大了双眼,也跟不上新老师的语速,这老师这节奏太快了吧!就这样,一节课走马灯似的地结束了,而我的笔记记的实在“凋零不堪”,这可怎么办?

网课结束,我们老师的随堂作业也就“钉钉”出现了。惊叹于老师们的速度,真是分秒必争呀!看样子老师们和我们一样同步听课呢!趁着新课的新鲜劲儿,我快速地打开作业本奋笔疾书起来。偶尔翻书,时而思考,一阵“耕耘”后,作业完成。唤来妈妈,签字、拍照、上传,一气呵成!不一会儿,手机“钉钉”作响,作业“已批改”。看着作业上“优秀”的红印和“老师喜欢这样认真可爱的你!”的批语,我的心里乐开了花。一次作业提交,让我知道了老师们一直与我们在一起,老师在陪着我们一步一步成长。

非常时期,非常担当,我们都应是时代的逆行者,有一份力则尽一份责。让我们心怀梦想,踏实迈步,播种希望,收获丰硕。一场春雨一场暖,疫情终将如烟散去,我们美丽的理想定会变为美好的现实!

微课周总结 第7篇

火热七月,相约微课。在市教育局师资科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2015年7月6日至21日,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微课培训活动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作为此次培训工作的总负责人,我对整个培训工作做了周密详尽的安排部署并全面负责培训的业务指导工作。

本次小学语文微课培训共安排四期,每期两个班,每班40人。每班配备1名生活班主任、2名业务班主任。xxx、xxx、xxx、xxx、王瑞枝、xxx六位小语战线的骨干精英组成了微课培训的专家团队,对来自13个县区的320名参训教师进行了集中式微课培训。培训以“骨干引领”为理念,采用“理论培训+现场演练”的模式,以“微课”为切入点,既有微课理论知识学习,又有课堂教学实际观摩活动及专家导师点评。其目的旨在使参训学员在教学理念、知识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各方面受到洗礼,实现教学理念上质的飞跃、教学技术上扎实的进步、微课资源上有效的成果,从而使“微课”这一教学改革的新亮点也对推动各县区教育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理论培训专业:我们邀请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xxx老师和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校xxx两位小语专家分别做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探析》的专题讲座;另外,我为四期八个班学员分别做了《微课与微型课的异同》专题讲座,重点讲解了微课的概念、组成、分类及特点,为学员解疑答惑。

现场演练敬业:要求每位参训教师展示一节微课,指导专家现场点评,精心打磨。几位指导专家示范引领,还为学员做精彩课堂展示。专家与学员聚焦微课,行思结合,共同提高。

交流研讨热烈:每期每班都建立了微信、QQ群,学员们在课内课外随时都能与各位老师、专家交流研讨,质疑解惑,实现理念与教学技艺的双提升。

培训成效显著:从培训前上交的微课教学设计、培训中微课现场大练兵到培训后的点滴感悟以及培训作业——微课录制与上传,培训扎实,实效显著,培训期间共形成简报8份,微课设计320节。

夏日炎炎拼干劲,未雨绸缪话研修。小语微课“学味”浓,八期简报见风采。培训虽已结束,但小语研修永远在路上……感谢市局领导对小学语文的关注与支持,感谢老师们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相信小语的那片蓝天会越来越广,越来越亮!

微课周总结 第8篇

开始上课了。我用头撑起下巴,呆呆地看着老师,听着声音。这时,我听到外面隔壁有人敲门,我便开始猜想:那人是买菜回来的吗?还是散完步呢?又或者是扔完垃圾呢……突然,我猛地一惊,老师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世界。我一边听课,一边想着:不行,我得好好听课了!于是,我边听,边开始做笔记。

可是,还没有过五分钟,我就听不下去了。因为,老师自问自答,自导自演的课堂太无趣了,比催眠曲还管用,让人昏昏欲睡。幸好,答题时间到了,我这才勉强打起精神,两眼无神地望着屏幕,看完题后,再用比蜗牛爬还慢的速度缓缓地写起了字。但好景不长,写完题后,我又开始四处张望,想找点好玩的东西。我的目光落在了对面楼下一个小孩的身上。他正拿着一个小球玩,旁边他的家长看着他。不知不觉,我的思绪便又飘出了课堂。我想:那小孩整天干什么呢?上午玩球,下午玩卡片,不用上课,真好啊……

微课周总结 第9篇

一、形式新颖,趣味十足

二、整体效果较好,解决了问题

三、与传统上课模式的区别

1、传统上课的优点

可以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以很好的督促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上课更生动,最关键的是老师可以跟学生们随时进行互动,学习氛围更好。学习的课程更为系统化,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整。

2、直播上课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