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微课总结 第1篇
这一学期我认真学习了《微课制作实例教程》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xxx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xxx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xxx、xxx教授讲述了制作微课的方法。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研讨微课总结 第2篇
暑假里,读了《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一书,我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适合现在教学的新教学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新的理念清晰地冲击着我的视野,微课程研究真的是一种学习的新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孩子们在家里借助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进行学习,课堂成了孩子们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传统的课堂,孩子们先在课上学习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消化知识。由于有的'学生课下偷懒,没能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导致了困惑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了学困生。而翻转课堂的好处就在于教师利用微视频来传授知识,帮助孩子们学习。微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倒退、重复、快进,适合孩子们个性化学习。以前,我们认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而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种说法。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们学习之前完成。老师要做出适合孩子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孩子们学习的微视频。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
微课程教学法就是意味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课上将不能演教案,而应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指导者。课堂上,除了课前检测外,教师还应设计进阶作业,让学生思考,协作探究,进行展示质疑,还要进行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课堂模式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正不断摸索、尝试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微视频的使用,配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不仅会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还会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当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合作交流,孩子们的潜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掘。
所以,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实现“转型”,关键在于教师“挑战自我”。我认为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研讨微课总结 第3篇
11月29日,在金沙乡中心小学校微机室进行了微课制作培训,本次培训活动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该培训由xxx主任主讲。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首先xxx主任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理论知识,我知道了“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通过xxx主任的讲解,使我更正了以前对微课的一些错误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让我掌握了一些微课的制作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将学以致用,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
研讨微课总结 第4篇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20年后让你失望的不是你做过的事情而是没有做过的事情”
其实发自内说每次修改真的很不容易,也让人头大烦躁,在没有完成微课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心里总有一件事没完成,但是有一天我和霜姐探讨问题的时候说,就说到xxx老师都能每次那么认真的看都不嫌烦的给我们修改和提出建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所以只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不能停止于学习的路上,哈哈,坚持就是胜利小伙伴们加油。自己也加油
我第一次把微课给xxx的时候,我等了一天,她也没回复我啥,我心里想着可能不行了,别人跟我重复主题又提送得早,差点放弃了,那时候霜姐说了很多鼓劲的.话,民乐的主题就这么些,又提出建议和修改,也重新燃起了我的希望,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否把这样一件事情做得完整,没做xxx有那么一件事情搁在心里,不安,所以,在xxx霜姐的帮助下,后面反复修改,终于通过审核提交了,心里才松一口气,那一刻最大感受就是,不管结果怎么样,动起来,默默的做,这过程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多请教,多沟通,多交流,不急不徐,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只要坚持坚持,功夫终不负有心人啊
研讨微课总结 第5篇
近两年就像智能手机和“微信”引起的社会资源和信息的大爆炸一样,在教育界“微课”已然形成蓬勃爆发之势,教育资源建设的又一次大变革已悄然遍地开花。“微课”也为初中理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本学期的初中实验加试教学中我们理化生教研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实验过程先以“微课”的形式在手机上形成视频资源,记录教师的操作细节,让学生反复观摩。降低了实验难度,有效提升了理化实验教学效果。教师也在对自己制作的“微课”进行反复观看及不断完善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成长和提升,同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化实验资料库。更为以后整个学科的资源建设及学习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示范作用。
一、在理化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有利条件
二、在理化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客观原因
我市进行初中理化生实验加试已多年。实验加试强调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这就促使学校在原有各类教学仪器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建设。补充了大量实验效果比较理想的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学生在学习某些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时,可以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有计划地实施了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成立了理化生实验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提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在理化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课”的必要原因
实验课教学和常规课堂教学最显著的不同就是:操作性强、可视性差、细节较多。学生难以在一遍教学过程中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而在高频度重复性的实验教学中,还必须一遍一遍地讲解和强调要点,让教师苦不堪言。实验心理学家xxx拉(Treicher)在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实验中发现: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来自嗅觉,1%来自味觉。所以传统实验教学中可视性较差的问题,如果能以“微课”视频来弥补,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微课”最终呈现的数字格式的视频,可以储存、复制。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家里反复观看,看清要点;突破难点;熟悉过程;加深理解。所以“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课堂的框框,打通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联系。其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特点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
四、利用“微课”有效提升理化实验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完成后,要使其融入课堂,有效克服实验课知识点凌乱、操作动作琐碎、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也要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构建自主、优质、高效的学习体系。首先,我们搭建了较完整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级平台的有效利用保证了“微课”在实验常规教学中起到点睛的神奇效果。
1、利用人工传递课堂平台教师用U盘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转移到所教班级的电脑桌面,便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观摩、学习,熟悉过程、关注细节、领悟原理。
研讨微课总结 第6篇
20xx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职业院校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3天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微课有了一些了解,也感觉微课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一些专题方面的为题。下面就我对微课的了解做简单归纳: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一、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
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
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 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来。
二、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三、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快捷。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四、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更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必 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 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切入题目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题目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那个途径,都 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这是进入课题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 给内容的讲授。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尽 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 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 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 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所 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 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更要求总结方法的快捷,表现为干脆利落。在罗列论据 时就要求精而简。
通过本次微课制作的学习,使我对学习微课程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学习,尽快将微课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
研讨微课总结 第7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微课;技能实训;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第十二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SYJY121109)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搞好高校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尤为重要。如何培养教师教育综合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2010年7月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可能有好的教育;办好师范教育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和合理的结构[1]。”高等师范院校应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模式,以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体系分析
1992 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发了《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1994 年又制定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把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多数师范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要求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能力,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教学能力。[1]通过对我国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进行解读和分析,结合现代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总结归纳出我国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实训体系可分为五大类,即基本技能、教学技能、学科探究、教学研究以及组织管理,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
2“微课”概念及其发展应用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从资源构成角度分析,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如图2所示。
近年来,“微课”在中小学课堂中逐渐得到应用,在高校的精品视频共享课程中也开始被采用。因教学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中小学课堂中的“微课”类型丰富多彩。按教学方法,“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11种。按教学进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扩展类等,此外还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3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体系构建理论依据
(1)“微课”课程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贴切教师教育技能单课程实训目标。教师教育技能实训项目是以各项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每项基本技能都可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技能目标。将技能目标分解得越小,实训的基础也越扎实。“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3]教学部门相对于传统课堂复杂众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精炼。这类课程性质有利于师范生在实训时对教学内容的快速学习,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多遍的练习。
(2)“微课”短小精悍,资源多样,方便使用。“微课”是以精短视频为核心,囊括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多种资源的主题单元资源包,其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教学情境真实。“微课”资源容量小,视频格式多为流媒体格式,便于学生将资料下载保存到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中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训练的某一基本技能直接录成视频上传以供教师点评,以便及时进行更正。
研讨微课总结 第8篇
坚持教师为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按照《2014年教育工作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遵循“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深化校本、发展远程”的基本思路,以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市级、镇级、校级三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工作要点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1.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校要把校本培训提高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教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教学反思、问题研究、学情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引领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学年初,学校要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活动记载四个部分,并报送教师发展中心,经审定后实施;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
(二)认真开展师德培训。
(三)大力推进“双名”工程。
按照实施任务驱动、加强过程管理、搭建展示平台和落实骨干教师待遇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我市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强化校长成长规划意识,引导校长根据教育实际、专业素养等,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举办校长雉水论坛,组建学校管理经验报告团等,搭建展示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继续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抓好后备干部成长积分考核工作,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2.组织修订“雉水名师工作室”章程,健全、完善“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条件,加强对工作室活动的督查,做好对工作室的年度考评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到校、结对交流等形式,为教师尤其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建桥铺路”。
3.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研员提高品位、拓宽视野,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进修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促进教研员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及其命题评价、课题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加速教研员由学者型向专家型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研究空间,鼓励教研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4.重点扶持和重点推介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特建树的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一批名师的快速成长,形成名师成长快速通道。
(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
紧扣“幼儿园教师专科率达100%,小学教师本科率达9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率达8%,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率达20%”的目标,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意见,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一是将学历提升年度任务落实到校、到人,引导教师制定学历提升计划;二是积极收集、及时传递相关高校招生信息;三是以市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为教师做好考前辅导;四是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学前辅导、学习过程及毕业奖励扶持力度。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达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五)积极开展远程培训。
做好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组织教师拍摄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丰富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研发出系列“菜单”课题,实施“点菜式”培训方式,不断满足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结合学科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送教送培下乡下校”活动,将优质课堂教学和培训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强化科研专题培训。
强化“科研兴教”理念,把“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构建科研型教师队伍。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继续把微型课题品牌做大做强。一是以“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以及管理与评价办法,逐步构建“发现问题——了解原因——制定对策——尝试改进——总结反思”的微型课题研究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现状,加强对调查、课堂观察、实验、研究课、沙龙研讨和成果梳理等研究活动的指导,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研究课,把研究课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常态活动。通过展示、交流、评比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查,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研究水平。三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微型课题。
(八)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坚持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开展校长、中层干部、专业教师等多层面、多类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完成全市中小学图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开展智能录播、组组通应用等特色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活动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装备系列活动水平。
(九)推进教师读书活动。
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等。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
(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务实开展各项培训,确保参训率、结业率达100%。在继续支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与国外、境外进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教师身处家中就能了解、学习到国(境)外教育信息。
(十一)实施档案学分管理。
研讨微课总结 第9篇
11月份以来,我校各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微格课听课评课活动。各位执教老师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
一、总体情况:
微格课的总体质量都很高,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注重情景的创设,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注重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虽然完全由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在台上唱独角戏。但是微格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体现充分,也都相继预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老教师的各有各的优势:
1、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课件无错误,教学严谨。语言规范、准确、教态亲切自然。关注教材,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应用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强。教学形式多样开放,善于提问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因材施教。善用丰富多彩的表扬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年轻教师教学有激情,课堂有活力,注重新知识的引入,创设情境,激疑导趣。善于应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强。
2、微型课的关键“有”与“无”的矛盾处理得好。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有学生。教师在微型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做到了“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3、虽是微格,但教师认真备课,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贯彻和应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把一堂课能认认真真地设计好,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新老教师各有各的不足,老教师以讲练为主,学生活动不够。
年轻教师在课的设计方面考虑不够周全,对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主导意识太强,学生是主体的意识不够。教学准备也不够充分,课件有错误,缺乏公开课的经验。可罗列如下几点:
1.说课与讲课分不清楚。微格课是讲课而非说课。
2.教材、教案、课件与板书处理不当。教师不是拿着课本讲课而是在宣读教案,教案与课件内容不一致,把讲课当作是播放课件和讲解课件,板书内容与课件重复或呈现时间不当,完全没有板书或板书不得要领。
3.没有课改理念。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讲、学与练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衡。
4.因为无学生授课,教者普遍缺乏激情。
5.缺乏必要的反馈与评价。
四、几点建议:
1.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激情,还是激情!
2.加强学法指导。不要滔滔不绝,要处处想到这时学生应该做什么,因为听者的重心放心你组织学生的“学”上面的。
3.必须要体现课改精神,必须要环节清晰,必须板书课题,必须要有课堂训练,必须要心中有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必须要拿着教材而非教案上课,必须要有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必须要制作课件并尽量事先预演,必须要控制好节奏与时间,必须关闭手机上课。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互相取长补短,那样我们不仅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个智慧的老师。数学教研组是个脚踏实地的教研组,我们不互相吹捧,我们会诚恳的指出别人的不足,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们的年轻教师都虚心好问,成长迅速,我们的老教师经验丰富,且对新教师都能倾囊相授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年轻教师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兰。
对于今后我们数学组还有几点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小结“精简”但不够“精彩”。对于新课,应以问题为平台,以讲练为主线,以双基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我们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方面还要多做思考。关于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有效性问题及数学课中的情感教育,合作意识的培养等共性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
研讨微课总结 第10篇
一、 微课堂
“微课堂”是依托校本研修平台开展微型课堂教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一般课堂教学时间在20分钟以内,教学内容较集中。授课时可以有学生授课,也可以无学生授课;可以是一课多议,即教研组一人上课,全体教师听课,并参与评课,就教学研究主题进行研讨,也可以是同课异构,在甄别比较中取长补短,受到启发。
“微课堂”研修的操作流程如下。
1.确定内容。每次研修都立足课堂教学,确定重点研修的某一项或两项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板书、提问、组织讨论、讲评、结课等教师的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然后选择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环节作为授课内容。如我校语文组已进行过的一些微课堂尝试:不同体裁的课文导入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研究、课堂作业设计研究、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前置性学习单的运用研究等等,都让教师受益匪浅。
2.课前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这一内容“假如让我上,应该如何做”,每人简短xxx述自己的设想,以便集思广益,形成最佳方案。
3.设计方案。上课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编写“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微习题”等。教案中除了说明该技能实践构想外,还要注明设计理念、操作行为、时间分配等内容。
4.观摩展示。授课教师按教学详案进行课堂展示,在展示之前要对本次研练作简要解说,阐明自己的设计意图,以便观摩者作评价。
5.反思评析。展示教师课后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全体教师各抒己见。
6.修改再练。授课教师综合集体意见进行修改,进行第二次课堂研练。
“微课堂”的研讨活动目标明确,互动深入,耗时少,见实效,扩大了教师参与的广度和效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效益,自然深得一线教师的青睐。
二、 微课题
课题研究一直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抓手,但长期以来课题研究的高理论性、高专业性让许多教师产生了类似“教育科研太深奥,我们不是那块料”、“课题研究太繁琐,耗时耗精力”的感觉,从而对课题研究敬而远之。特别是农村学校因为缺少研究的专业引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师对课题研究更是望而兴叹。而微课题研究正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它是一种切口小、周期短、过程简的教育科研方式,更是一种普及性强、基于实践的草根化研修方式,为一线教师架起一座从课堂走向科研的引桥。
1.研究文化做铺垫。xxx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所以微课题研究首先需要营造校园研究文化,如我校每周二的晚上都会组织“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让青年教师就教学经验、读书心得、教育困惑等进行交流、讨论、分享,促使大家养成乐于分享自己的困惑、思考、经验、所得的习惯,同时渗透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奠定研究基础,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2.研究方式张个性。首先课题的选择要兼顾教师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又要符合研究规范,更要彰显教师的个性理念。可以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可以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在课堂中的实践思考,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如我校已经进行的一些课题《一年级学生上课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提高小学生数学笔算正确率研究》、《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案例研究》、《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等,就凸显了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也明确了教师的研究指向。同时课题的研究方法不唯一,可以是行动研究、案例剖析、实践反思等等;课题成果呈现方式不单一,可以是课堂教学展示、语言xxx述成果、现场评价等等,目的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3.研究过程重引领。既然是科学研究,教师就需要了解自己所研究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熟悉1至3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等等。为尽快引领教师走上正轨,在研究初期,微课题申报评审书、研究方案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降低难度的同时让教师了解基本的文本撰写要领;研究中期,开展研究咨询、研究回眸、研究展示、研究博文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辅助,增强教师微课题研究的信心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微课题研究作为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一种崭新模式和有力抓手,虽然研究范围小,成果也小,但相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服务教育教学的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视的。因为它几乎具备一般意义上研修模式所具备的全部特点,如集体充电、个人研修、专业引领、团队合作、沙龙研讨等内容,因此更利于农村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农村教育科研的整体推进。
三、 微论坛
专家讲座是教师研修中常见的培训方式。在各级培训中不乏朴实而生动的专业阐述,对教师的理论提升和实践操作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毕竟很少,而且切入教学实践的细节且有针对性的讲座更少之又少,教师常常是“听时激动,听后不动”。我们启动的“微论坛”研修,旨在缩短研修周期,拉近互动距离,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微论坛”不同于专家讲座,主要是通过短小精悍的教育教学现象来揭示教育教学规律,它一方面考验了教师的表达能力和精炼主题的能力,一方面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达到分享共赢的目的。一般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集中时间,每次耗时5分钟左右。主要操作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论题。论题可以是全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中筛选确定的话题,也可以是读书心得的微交流,还可以是现场话题,如看一小段新课导入教学视频或一个教育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等等。我们曾进行过的微论坛主题有“学习单的设计构想”、“个性作业,你怎么看?”“面对这样的学生……”“新课导入之我见”等等,这些话题取自于教育教学一线,贴近教师生活,教师有话可说,有兴趣参与,效果自然能得到保障。
2.确定主讲。主讲教师可以是对这方面有一定研究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是临时“点将”。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所有教师都参与研究,保证了论坛的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训练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提炼概括能力,也训练了即时表述能力,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
研讨微课总结 第11篇
一、多看名微课,增长眼界
凡事多学多看,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微笑的《蒙娜丽莎的喜怒哀乐》500年多了,还是那么令人着迷;被遮挡的令人迷人的面纱;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微笑、边哭、龇牙。短短的微课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学到很多人生表情与生活世界的接轨,了解了达芬奇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人文素养。
二、博览群微,取长补短
不管是英语微课还是数学微课,不管是小学还是高中的知识微课,我都一一浏览,取杂家之精华,弃其糟粕。有的是用课件ppt加上配音;有的是背景家视频;有的是手写板加录屏软件;有的是三合一.......总之从设计到制作成功思考非常周密!
三、学习软件使用,为制作铺垫
要想做好微课,在原有电脑基础上录屏软件的使用要非常熟悉 。
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软件,对自己来说使用非常方便的软件。有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屏幕录像、超级捕快、kkcapture、录像软件等等。
其次了解各种软件,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_!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两张软件比较容易接受,后者简单,前者有flash的共性,会flash的.最好用会声会影,因为其功能比较全面和强大!
四、打好基础,开始行动
1.精心设计:5至10分钟的教学设计,要求完整连贯,学起来简单易懂,又非常吸引人的内容,简称“微设计”。
2.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不管你是用flsh还是用ppt,都要设计的寄简洁又大方,还要生动形象,要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又要让学习者过目不忘!
研讨微课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O2O”模式;游戏化;教学
一、引言
2014年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选修课模块教学时数原则上不能低于总时数的50%,同时指出“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打造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体系”等要求,该方案将选择性课程建设提升到重要地位,同时也提升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因而,中职学校势必将打造更吸引学生眼球、更符合学生兴趣、受众面更广、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选择性课程为课程改革方向。
二、操作策略
如图1所示,O2O课程教学实践是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课程教学实践。
O(online线上):学生线上通过《奇妙咖啡之旅》游戏化学习软件、微课教学资源、虚拟互动社区,学习咖啡基础知识和技能,完成由初级咖啡师到高级咖啡师的晋级过程。
O(offline线下):学生线下根据教师提供的实践计划进行各种咖啡技艺的实操,参与咖啡服务实践巩固咖啡技艺。
2(to线上线下交互):线上学习情况指导线下教学策略;线上激励机制和线下学习奖励机制互通;线上虚拟社区展示线下优质作品。
三、教学实践
2014年秋季学期,学校开设了第一期《咖啡技艺》选修课,学生报名非常踊跃,有将近120名学生参与报名工作。由于是第一期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在人数上做了一定限制,从报名人员中随机摇号产生了30名学员。经过两个多月的线上和线下学习,共有24名学员完成了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部分学员晋级到了中级、高级咖啡师,学会了使用法式滤压壶、摩卡壶、滴滤壶等器具制作咖啡,并成为了学校咖啡服务的主力军。
(online线上)
具体来说,学生在线上通过《奇妙咖啡之旅》游戏软件平台进行咖啡基础知识的学习、模拟咖啡制作技能训练(见图2),同时还能在平台上的竞技场中规定时间内PK各种咖啡制作技能获得积分和提高排名(见图3),在虚拟社区和同学、老师进行有关游戏闯关技巧和咖啡相关知识的交流。
由于有些较难的咖啡制作技艺仅仅用游戏的形式无法完全体现出咖啡制作中的细节微妙之处。因此,在游戏平台中加入了微课资源,并在视频中设置了测试题以检查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看完微课后可以重新回到游戏中进行虚拟实操,增加微课资源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堂实操时易出现的细节问题。
研讨微课总结 第13篇
《中华儿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校办学自的逐渐扩大,以育人目标为核心,追求课程创新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和实践。当前,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xxx学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课程改革的概况吗?
xxx:xxx学始建于1956年,现有五个校区,位于海淀南部的本校区、西校区、东校区及位于海淀北部的北校区和白家疃校区,从地理位置上自然形成一个“田”字。是一所有5219名学生、116个教学班、355名教职工的集团化办学的大学校。
学校以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绿色课堂为三大办学特色,在“明德至翠,笃行于微”核心价值理念引导下,追求“一校一特质,一园一特色,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的“四特”目标,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xxx在斯坦福大学一次演讲中讲到:“如果当年没有让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苹果电脑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丰富又漂亮的美术字体……”我特别敬佩xxx当年读过书的这所小学,正是因为这所学校在校内开设了丰富的课程,让xxx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有了今天的微软。我觉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课程,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到感兴趣的事。
学校从2012年开始深入解读政策要求和分析校情、学情以及师情,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翠・微课程,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校设计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发展点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
在课程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也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又获得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市做了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展示,引领了北京市的小学课程建设。
《中华儿女》:近年来xxx学在课程改革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很好的课改成效,请问在课程建设的方向上您是怎样思考的?
xxx:作为校长,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没有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再华丽的教学楼,教育也是空洞的、苍白的;有了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哪怕是简陋的校园,一砖一瓦也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近几年,xxx学先后参加了“北京市遨游计划”、“海淀区课程整合与自主排课实验项目”,以这些项目为依托,xxx学开始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翠・微课程,同时从系统的角度开始设计、实施、管理、评价和发展翠・微课程。
我们结合学校特色发展,将课程实践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确立了翠・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整体架构学校的课程,融入办学特色,合理设置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构建“个性与适度”绿色教育,促进学生持久、健康发展。我们在理论研究――调研论证――具体实验的基础上构建翠・微课程体系,全面关照学生德行、智力和情感的培养,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焕发生命的精彩。
《中华儿女》: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引导并帮助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课程的本质就是为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资源服务。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构建过程中,您认为最核心的培养内容应该是什么?
xxx: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的责任就是让这些生命焕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学校要办特色化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特生命气质的学生,就要首先确立自己的培养核心,以科学化、独特化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
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的载体,是学生成长的跑道。xxx学课程改革致力于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所以,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基于自身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定位,立足学生兴趣,开设多元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进一步整合了现有的课程,在高质量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6-4-4-1”课程建设总目标,即孕育六种品质――爱心、责任、尊重、勇气、诚信、勤奋;养成四种习惯――敢于表达、善于思维、巧于操作、乐于合作;拥有四项技能――一笔工整书写,一项体育技能,一个艺术爱好,一种生活本领;达成一种目标,“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中华儿女》: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为学校发展提供资源服务,所以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打造特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课程建设中,xxx学是如何进行课程的系统化建构的?
xxx:在系统的课程构建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开放、自主选择的理念,本着基础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展开课程设计,构建起“三层四领域”的课程体系。即 “基础――拓展――实践”三个层级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四大领域的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
在课程内容的研发上,我们力求从整体规划着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建立一种大课程观,将教育教学的诸多内容纳入课程,使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更为融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基础类课程为国家必修课程,强调学科内部整合,强调能力培养,适应翠微学生的发展,着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高效化实施;拓展类课程分为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根据教师特点及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提供拓展空间,强调课程深度的挖掘和课程实施的精致。学校建立的选修课程体系,设置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审美、身心健康四大领域共108门选修兴趣课程;实践类课程为必修课程,这类课程打破学科边界,强调让学生在真实地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三个层级既是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四大领域是根据学科和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为四类,每一领域又包含三个层级,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可实施、易操作地课程体系。
《中华儿女》:有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之后,课程的实施和落实也应该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xxx学在课程的实施方面有哪些探索?
xxx: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优秀的生命特质根植到学生生命的土壤中去,所以在完成课程的资源建构之后,还要能将资源有力地转化为生命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要能够有效地将课程资源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行、个性发展和生命价值。所以在课程实施方面,xxx学不仅建构了完善的实施路径,而且建立了合理的推进策略,双管齐下共同推进翠微课程体系的实施。
首先我们以“基础――拓展――实践”的三级课程结构为基础,分别制定了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类是基础类课程,这类课程重体系、重实效。学校把建立学科能力培养体系,形成情趣与价值融合的翠微教学个性作为基础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建立和明确各学科能力培养指标体系,配套有效的教学资源系统,加强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以及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评价指标四大举措,构建起基础课程的完整实施路径,旨在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形成善思考、勤实践、乐积累、会互动、敢表达的学科素养。
一类是拓展类课程,这类课程重开发、重管理、重精品。拓展类课程是为达成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所设计并研发的校本课程,包括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这类课程的开发旨在将基础类课程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长空间,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助力学生个性塑造,以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发展的需求,通过对某一学科领域更深层次的学习,建立多元、多项的学习与关注意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广阔的视野,综合并发展各基础学科课程的学习能力,促进多元智能的形成。
在课程的管理上,学校对每一门拓展类课程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研发课程纲要和开发方案,执教教师精细化准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还有一类课程是实践类课程,这类课程重实践、长才干、促创新。实践类课程注重融合多维目标,进行综合实践,注重经历体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社会大课堂课程以及“花开在我心”德育教育课程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创新,提高素质。
在课程的推进中,学校架构专业的研发队伍,成立了课程核心组,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调研、研发和管理。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课程论证阶段――学生选课阶段――课程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这样从课程建设到课程实施全方面推进,在xxx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儿女》: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对质量考核、成效检测的功效,而且具备导向激励、文化调和等价值,评价可以让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变得人文、有序而有效。xxx学的课程评价具体是怎样进行的?
xxx:评价是一个将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实施科学的全方位评价是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我校从基于课程内容和基于师生成长两个方面来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基于课程内容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指教师对课程的评价。教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体。鼓励教师在自评的基础上,诊断、发现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调整,使学校课程xxx完善。
二是课程专家、家长、学生对课程的评价。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学校课程设置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多种因素,作出判断,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按课程领域进行评价。每个领域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国家基础课程按课标,校本课程按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师生成长的评价则来源于学生和教师。
课程评价的重点是学生,促使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学生的质量和教师的绩效是衡量学校课程设置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
首先是学生评价。学校建立了学生课程学习自我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我发现、自我期待、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促进学生健康自我的发展。建立定量(评价标准)与定性(活动观察)相结合,静态(作品作业)与动态(活动展示)相统一,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评价体系。出台学生“课程护照”,包括:课程学习内容,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两方面。评价方式以评价印章的形式,便于教师简单易行。
其次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分个体评价、团队评价两种路径,个体评价针对某一课程、某位教师,把提升课程优质资源研究作为重要参照;团队评价针对某一领域、某一部门,把建构领域课程体系作为团队评价的重要参照。无论是个体评价、团队评价,最终指向学生健康自我的发展。
在海淀区政府对所属学校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中,教师对学校满意度达97%,其中教师发展一项,教师认为自己在课程中成长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的三项数据合计达到了。
研讨微课总结 第14篇
关键词:性别差异;微积分;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
初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入门课程。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学生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表现将影响其经济学相关课程、专业或职业的选择。面对越来越多女生选择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的现状[1][2],学生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话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把微积分知识看作是初级微观经济学学习的主要难点,特别是那些高中阶段选修文科的学生,对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不少任课老师也认为,学生微积分知识的不足,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华南农业大学一度调整了初级微观经济学的上课时间,由大一的第一学期调整为第二学期,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学期修完高等数学课程,掌握一定的微积分知识再上初级微观经济学。那么其效果如何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学生性别差异,以及微积分知识对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大量的研究表明,女生在经济学课程上的表现不如男生[3]。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虽然美国女性大学生迅速增加,并超过了男性大学生,但在男性占优势的传统课程上,比如经济学,女性的表现仍不如男性[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大学生中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修经济学,而且男性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表现要优于女性[5]。女性是否选择经济学专业与她们的初级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经历有关。英国大学生经济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主要依赖于考试方式的设计[6]。通过对加拿大1462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上的表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7]。即使控制家庭背景、学术和数学经历等变量,女性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上的表现都要比男性差[8]。经济学课程是许多商科、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因此,较差的经济学成绩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职业选择反过来会导致性别工资差异[9]。就导致性别差异的原因而言,许多人把其归结为女生数学基础较差[10]。通过对自1980年以来的64项已发表的研究進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后发现,的回归结果显示男生在经济学上的表现显著地优于女生,不过性别导致的差异正在以每年3%的比例缩小[11]。进一步对美国顶级经济学研究生院的调查发现,在经济学课程上,女研究生的表现确实不如男研究生[12]。然而,也有的研究发现,在高级经济学课程上,美国学生的表现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3]。女生拥有某种特质使得她们在高级经济学课程上和男生一样表现出色[14]。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及变量假设
本研究以期末总评成绩为被解释变量,性别、期末考试成绩、微积分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具体如下:
式(1)中,TG代表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xxx成(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平时成绩×占比);GENDER代表学生的性别,分别用1和0代表男生和女生;FG代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CALC代表微积分知识,大学一年级(简称大一)第一学期上初级微观经济学意味着学生未能提前掌握一定的微积分知识,用1表示,大一第二学期上初级微观经济学则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微积分知识,用0表示;RATIO代表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时用1表示,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用0表示。α0为截距项,β1,β2,β3,β4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来源
(三)估计结果及分析
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方程(1)为基本方程,通过逐步回归得到方程(2)、(3)。从三个方程来看,性别差异(GENDER)和期末考试成绩(FG)变量均在1%或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性别差异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期末总评成绩(TG)有显著影响。性别差异变量的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在控制其它变量的情况下,女生的成绩要优于男生。期末考试成绩变量的系数为正值,说明期末考试成绩对期末总评成绩有积极影响。在方程(1)、(2)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RATIO)变量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大小对期末总评成绩有显著影响,且平时成绩占50%时对期末总评成绩的贡献显著地高于平时成绩占30%的情况,亦即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微积分(CALC)变量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微积分知识可能并不是学生总评成绩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的原因包括:1.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所涉及的微积分知识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涉及简单的函数求导、求偏导、定积分等,这些知识无论是在大一第一学期还是第二学期上初级微观经济学,对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期末试卷结构中涉及微积分知识的内容仅占很小部分。
三、改革建议
第一,从学生角度,既要重视期末考试,又要重视平时表现。尤其是课后作业,对于巩固和理解初级微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及其运用,以及增强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性有重要作用。在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中,不要对微积分产生恐惧心理。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更多地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对这些概念、原理作进一步刻画,即微积分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二,从教师角度,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首先,要对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所涉及的简单微积分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比如常见的函数(比如幂函数、自然对数等)求导、求偏导、极值、定积分;其次,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力求做到指标可以量化,建议期中考试至少安排一次。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做法,在美国大学的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大都在70%左右,包括平时作业、至少一次期中考试、临时小测验等,比如麻省理工学院2011年秋学期的《经济学原理》课程平时成绩由八次课后作业、两次期中考试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22%和44%(每次期中考试成绩占22%,在课程进度的三分之一时进行,考试时间两小时),期末成绩占34%;xxx尼亚州立大学2015年秋学期的《初级微观经济分析与政策》课程期中考试就有四次,每次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4%,小测验一次占14%,期末考试成绩占30%。
研讨微课总结 第15篇
火热七月,相约微课。在市教育局师资科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2015年7月6日至21日,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微课培训活动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作为此次培训工作的总负责人,我对整个培训工作做了周密详尽的安排部署并全面负责培训的业务指导工作。
本次小学语文微课培训共安排四期,每期两个班,每班40人。每班配备1名生活班主任、2名业务班主任。xxx、xxx欣、xxx、xxx阿莉、王瑞枝、xxx六位小语战线的骨干精英组成了微课培训的专家团队,对来自13个县区的320名参训教师进行了集中式微课培训。培训以“骨干引领”为理念,采用“理论培训+现场演练”的模式,以“微课”为切入点,既有微课理论知识学习,又有课堂教学实际观摩活动及专家导师点评。其目的旨在使参训学员在教学理念、知识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各方面受到洗礼,实现教学理念上质的飞跃、教学技术上扎实的进步、微课资源上有效的成果,从而使“微课”这一教学改革的新亮点也对推动各县区教育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理论培训专业:我们邀请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xxx老师和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校xxx两位小语专家分别做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探析》的专题讲座;另外,我为四期八个班学员分别做了《微课与微型课的异同》专题讲座,重点讲解了微课的概念、组成、分类及特点,为学员解疑答惑。
现场演练敬业:要求每位参训教师展示一节微课,指导专家现场点评,精心打磨。几位指导专家示范引领,还为学员做精彩课堂展示。专家与学员聚焦微课,行思结合,共同提高。
交流研讨热烈:每期每班都建立了微信、QQ群,学员们在课内课外随时都能与各位老师、专家交流研讨,质疑解惑,实现理念与教学技艺的双提升。
培训成效显著:从培训前上交的微课教学设计、培训中微课现场大练兵到培训后的点滴感悟以及培训作业——微课录制与上传,培训扎实,实效显著,培训期间共形成简报8份,微课设计320节。
夏日炎炎拼干劲,未雨绸缪话研修。小语微课“学味”浓,八期简报见风采。培训虽已结束,但小语研修永远在路上……感谢市局领导对小学语文的关注与支持,感谢老师们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相信小语的那片蓝天会越来越广,越来越亮!
研讨微课总结 第16篇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三、微课的制作方法
1、摄像工具拍摄
研讨微课总结 第17篇
xx区教育“三名”工程和骨干教师“121工程”建设东风,我们参加了区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我代表首届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感谢区教委、进修校及信息中心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你们给了我们这个十分珍贵的学习机会,经过一年的培训,使各位学员理论及教学实践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培训期间,开展了各种培训形式,有聆听专家讲座、“三课”研究、论文案例交流及考察实践等形式,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聆听专家讲座,加强理论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专家引领,了解了最前沿课改信息,让我们学习到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堂驾驭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信等等方法。通过培训,我们对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角色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志愿,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针对教学实际,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如以学生为主,开展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情把握与教学内容方法、课堂调动学生的技巧等,这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提供了教学中的小技巧,让我们与新课程靠得更近。全体学员还开展三课系列活动:首先进行集体备课,先由每位成员自己先写出教学设计,再由学员分小组开展了研究备课活动,在引基础上各小组先一名学员代表小组说课、上课,全体学员共同参与听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里,先是执教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参与听课教师分别发言评课。通过这系列扎扎实实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清晰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坚持以课改理论引领,针对教学实际写出案例及经验论文交流活动,各个类型各个年段的优秀教学示例都使得每位学员受益非浅。
三、继续加强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实际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但提高了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进区教委“三名”工程建设,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学校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努力!
借此,我代表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班全体学员,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各位同仁再次表示感谢!
研讨微课总结 第18篇
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通过微课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微课,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微课是以xxx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研讨微课总结 第19篇
关键词: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计算思维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是一所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的学院。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一套“产学研用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多层次、多方向、多领域、模块化、开放式”的课程体系[1]。在该课程体系中,“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如何定位?面向工程硕士的算法课与本科生的算法课有什么区别?针对不同本科专业方向和基础的学生如何制订教学实施方案?这些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算法课程的定位和指导思想
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在《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一书中提出了4种分别侧重于计算机科学、软件开发技术、系统认识和工程化理念的不同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参考模式,其中“数据结构与算法”都是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2]。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和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算法知识是计算学科的核心内容,是软件工程硕士必备的基础。特别对于从事软件工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算法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系统分析能力。
因此,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课程体系中,“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是面向全校硕士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同时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专业与研发中心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总计3学分,48学时。
由于软件学院跨学科、多领域、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制订算法课程的教学计划时遇到以下问题。
问题1:学习算法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需求(见表1)。
表1给出了一个北京校区算法课脱产班212人专业方向分布的示例,其中必修学生156人,大约占3/4,剩下的是其他专业方向的选修生。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培养模式(脱产和在职班)的学生对算法课有着不同的需求。研究中心的学生由于要参与课题研究,需要较好的计算思维及更强的建模分析能力,其他学生更着重于软件工程实践及面向领域的应用,而在职班的学生则希望了解更多的应用背景。如何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确定算法课的教学内容?
问题2:算法课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用到某些数据结构与离散数学的知识。而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有部分学生本科专业不是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没有系统学过这些课程。
根据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特点,面向软件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算法课要在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探索,制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1)突出能力培养。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新的算法层出不穷,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与算法和问题求解相关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运用计算思维确定问题求解方法的算法设计能力,对给定算法做出性能评价的分析能力,对问题难度和复杂性的判定能力。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在算法教学中应该着重于前3种能力的培养。
(2)构建统一的知识框架。该框架面向多个专业方向,适应于不同的本科基础,针对多样性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结构,使得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3)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
研讨微课总结 第20篇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研讨微课总结 第21篇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研讨微课总结 第22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xxx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研讨微课总结 第23篇
3月份,我参加了二七区进修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谈几点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第一次的微课培训中,我知道了“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为什么时间限制在十分钟呢?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这样主题明确,短小精悍的微课,让学生学习效率更高且容易感觉轻松无负担。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
微课,既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值得全体一线教师的关注。
研讨微课总结 第24篇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题选好了,就可以围绕主题搜集相关素材了。
接着是撰写脚本。这是关键的一个环节,这里面包含知识点、解说词、字幕、画面要求、备注。在这个环节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如何合理把控教学内容。
下一步是制作PPT课件,将要教学的内容,用多媒体体现出来,这个和我们平时制作课件相似。
最后就是录制整合材料。利用录屏等软件,将脚本、PPT整合。这也是我们目前最为薄弱的一点,对于这些制作微课需要用到的工具,因为接触的太少,还不够熟悉,不能灵活运用。要是讲座能增加一些具体软件的`操作和技术指导就好了。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学习,让我清楚了微课制作的流程,理清了思路,但要真正做好每一节微课,还需不断摸索。
研讨微课总结 第25篇
一、基本要求
1.每位参训学员必须根据附件格式撰写两份微改进行动研究方案。
2.微改进行动研究方案的问题必须是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是学校的管理问题、教学问题、家校合作社问题或者其他问题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在本次行动研究实施方案中只能写一个问题。
3.问题/题目填写时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表述,也可以以研究题目的形式表述。具体表征主要写问题在自己工作的现实中主要是哪几类现象或表现为几种形式。原因分析主要结合实际写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解决措施主要写基于问题的表征、原因分析,写接下来自己将从哪些方面解决问题,措施撰写要求要具体,具有操作性,避免出现“全社会要重视教育”这种类似的操作性弱的措施。
4.《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实际操作方案》指回到学校后计划如何具体解决本方案提出的问题的计划与步骤。拟达成的目标主要写预计解决问题后的状态,可以用“理顺、规范、提高、消除、营造”等类似词语表达。具体步骤指计划把工作分为几步,每个步骤需包括时间与完成的总任务(如第一步:XXXX)、具体做什么工作以及怎么做()
二、组织形式
1.参训学员参训前按要求做好《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研究方案》(见附件1),并于2020年11月23日按要求提交。11月24日我们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答辩指导。具体安排为:11月24日(中学班上午,小学班下午)学员将提交学校微改进行动方案的初稿,专家和学员进行分组交流,对学员进行指导,主要针对方案提出问题的价值、现状描述、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诊断,参训学员根据专家建议进行修改,同时基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撰写《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实际操作方案》(见附件2)
2.参训学员11月27日前必须完成《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研究方案》(修改版)和《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实际操作方案》(见附件2)并做好汇报PPT,同时电子版(含PPT)交给班长。11月28日我们组织专家对学员的两个方案进行最终答辩。具体安排为11月18日(中学上午,小学下午),主要检查《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研究方案》的修改情况和《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实际操作方案》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由两位专家给出分数(10分制),我们将从中择优选择5篇作为日后跟踪指导学校。
附件1:
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研究方案
姓名:xxx 单位:贵州省关岭县永宁镇中心学校
任职经历及任现职时间
勾选符合的选项
任职经历
任职时间
老师(学科----)
2016年9月——至今
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
大队辅导员
德育主任
教导主任
校长助理
副校长
2018年9月——至今
校长/书记
其他(请注明)
学校教学业务
参与性课堂教学组织与策略
表征(200-500字)
第一、参与性课堂上农村学生随意性过强,导致教师把握能力有待提高;第二、受考试升学率影响,教师不敢大刀阔斧的尝试,观望者不在少数;第三、参与性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项目设置有限,且与课堂教学知识点关联性不大;第四、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率不高;第五、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经验欠缺,教学效果不显著,且未能抓紧教学重难点。
分析(400—600字)
第一、教师缺少参与性课堂教学的相关专业培训及学习,课程经验与活动设置缺少必要的能力,且部分教师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第二、相关教学行政部门缺少必要的支持(如:观念的引导、技术的支撑和政策的支持、设备的建设等);第三、学科间教师对于活动设置的认识不到位和学科知识点的差异导致参与性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上、内容上、设置上、环节上、效果上结果不一;第四、我校各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且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第五、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待提高,学习不够,认识不足。
解决措施
(400-500字)
第一、聘请专家来学校对学校班子成员、各教研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先富带动后富,先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根植参与性课堂教学概念及其对课堂教学的优势;第二、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参与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并交相关专家审核、补充完善;第三:对学校各班级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学习性格及习惯,组织对个别班级进行参与性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谋进步、促发展;第四、科学设置参与性课堂教学流程和环节,实施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改,班子分工对各年级、各学科参与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督,科学完善教师课堂评价体系和评价、定期对外公布;第五、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课堂效果进行总结。首先,以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们总结、评价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同学间的合作意识、自身的体验感受等;其次,由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每堂课后要记下所设置的活动过程、体验、感悟,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参与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附件2:
中小学工作微改进行动实际操作方案
拟达成目标
1. 成立参与性课堂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科学完善教师课堂评价体制和考核方案。
3.总结微改成效及发现的问题,在校基本完成参与性课堂微改,提升教师教学理念。
解决问题的步骤及对应策略
第一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想法,评估参与性课堂教学微改是否可行。
2.聘请相关专家对我校班子成员、各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参与性课堂教学设置及活动组织能力。
3.成立关岭县永宁镇中心学校微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教研主任及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参与性课堂教学微改实施工作方案,并过校务会及教师会。
第二阶段:
1.对各班级进行调研,科学设置参与性课堂教学流程和环节,实施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谋进步、促发展。
2.班子成员分工对各年级、各学科参与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科学完善教师课堂评价体系和评价、定期对外公布。
3.适时聘请专家到我校参与课堂微改,通过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
1.教学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要适时对各组的教学活动组织与课堂效果进行总结。
研讨微课总结 第26篇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一、引言
那么,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训之出路。培训者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包括培训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在内的一体化改革,方可达到优化组合培训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培训有效性的效果。总体策略是,视培训为项目研究,做到培训设计系统化(一体化)、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人员团队化、培训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教学个性化、培训资源微课化、培训成果可视化(数字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1.培训理念改革
培训理念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处于最上位,是培训项目顶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培训项目是否既立意高远(顶天)又贴近一线教师(立地)。
(1)一体化改革理念
培训是个大系统,人员构成方面包括培训决策者、培训者、受训教师等。其中,培训者又包括项目负责人、学科首席专家、主讲教师、助教(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员。要素构成方面包括培训的需求、目标、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因此,培训项目必须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以上人员和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