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变形监测总结(9篇)

91

变形监测总结 第1篇

为什么说不叫基坑而叫矿坑?因为严格来讲,虽说他是天然的,其实不是,这个坑其实是上世纪的一个水泥厂采石基地,是一个开采矿坑,因此是对废弃的基坑的利用。

还记得“人名的名义”中沙瑞金和xxx踩着单车,说xxx利用一个有着三百多年开采历史的煤矿矿坑,进行开发区的建设,与此雷同。

这在当今国内,属于唯一一个(据说上海也有一个比这个规模大一点但是停止开发了),在全球好像也仅此一处。因此,吸引了英国的Discover频道全施工过程跟踪采访。第一个采访的对象,就是监测工作。

在这里,我不是当然不是施工放样,是第三方监测,也就是变形监测,属于精密测量范畴。

本项目监测的主要工作:项目施工期对矿坑边坡进行全方位的变形监测。

这个项目,从2014年开始,到2018年结束,最终的监测报告,有一千余页,监测人员,送走一批又一批。

项目早已完成,在国内很难再有比这个更大的基坑了,以此作为一个总结,仅供公司内部沟通、交流。

这个项目总的思路是:将原有的矿坑边坡、坑底进行修复,在H=16m的边坡处,开挖出一个岩质平台,将一个超大型钢结构房屋直接放置在这个岩质平台上。

当然,由于跨度太大,中间会有很多钢结构的支撑。这个钢结构的房屋,会承载诸多功能,最主要是就是室内冰雪游乐场,往下,则是水上乐园。

1

变形监测项目

矿坑边坡修复设计单位为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牛的不行的单位,所以项目之初经常与这些博士打交道。监测项目设计上主要分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锚索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对于这种项目,变形的主要目的主要有二:1是对边坡施工期的变形监测,以确保施工期的边坡安全性;2是岩质边坡的变形观测。

重点在于第2点,对于岩质边坡的变形监测,主要是边坡顶的水平位移、边坡中部的水平位移监测,还有就是H16m平台的垂直位移监测,这三项,是本项目实际的监测核心

在最初的监测方案评审中,专家组成员沈蒲生教授(泰斗级)就提出:我们的岩质边坡、16m平台,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基础保障,不仅仅只考施工期的四五年时间,50年后怎么办?100年后怎么办?

这是直指核心,也是监测的的核心。在这里,本文主要阐述岩质边坡、16m岩质平台的监测。

变形监测总结 第2篇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报告的编制

数据部分,全站仪是没有多测回测角功能的(好像没有),不仅如此,开始以为没法传输数据,一直都是手记数据内业再输入,搞了大量的无用功,后面才到销售商那里装了数据传输软件、写了数据格式才搞定。

平面、高程数据由于全部是组合观测,分情况是采用统一联合平差或是分次独立平差,但总的来说,你只能采用严密平差,难道,你直接测坐标和高程?那就不叫精密测量了,精度也无法达到。

关于监测报告,这个真是头痛,当时,还没有运用Excel VBA来编制专用程序实现报告一键输出,当时全部是数据在excel处理,报表粘贴在word的方式,太原始了,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写在最后

来自: gfergfer > 《测绘好文》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基坑变形检测技术方案(陕西三星)

监测目的:根据该工程的建设要求,在基坑开挖地下工程施工期间需对本工程进行基坑边坡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观测,以保证基坑的安全。4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及竖向位移监测。基坑竖向位移观测。基坑开挖期...

峭岩质高边坡动力稳定性的研究

边坡的稳定性受到了溶洞强发育的影响,这点在雨水季节表现得更为明显,极容易引发边坡内溶洞与溶洞贯通的问题,进一步产生破裂面,由此...

结构面特征对顺层边坡开挖卸荷影响分析

相比于均质边坡,顺层边坡受卸荷作用影响更大,卸荷状态下的边坡安全系数下降幅度更明显。(3)顺层边坡安全系数随结构面倾角变化先减小后...

最全水土保持基础问题(下)

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确定为验收合格:(一)开发建设项目...

2016年最新综合管廊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土石方开挖→垫层施工→底板防水→底板施工→侧墙、顶板施工→防雷接地工程→防水工程→管廊内装饰工程→土石方回填施工测...

基坑监测技术及工程实例

基坑监测技术及工程实例。基坑监测仪器:基坑监测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监测点布置、基坑监测方法及精度、基坑监测频率、基坑监测报警值...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变形监测、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

2 垂直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应选在地下建(构)筑物的出入口附近不受沉降影响的区 域,也可将基准点选在地下工程的隧道横洞内,必要时应设立...

基坑监测频率怎么掌控?

基坑监测频率怎么掌控?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基坑工程全过程。4、基坑监测频率与基坑类别、施工开挖深度、基坑...

9点掌握基坑监测全过程(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等)

9点掌握基坑监测全过程(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等)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 或开挖深度小于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变形监测总结 第3篇

探究形式美的法则,是全部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

在平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球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xxx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xxx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剧正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高大的杉树、耸立的高楼大厦、xxx的山峦尖峰等,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视觉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信等感受;而水泙线则使人连系到地平线、一马平川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 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般学者与艺术家题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仑,时到现在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仑基础知识.

形式美在创造美这个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妍究、探嗦形式美的法则,能购陪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购使我们更自愿地行使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

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行使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最初要透徹令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噫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剧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xxx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剧内容的不同,令活行使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变形监测总结 第4篇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Office实验报告

姓 名 xxx

班级学号3301110227

指导教师 xxx 艳

20xx年 01月 03日

目 录

实验一 Word排版 ................................... 错误!未订义书签...................................... 错误!未订义书签...................................... 错误!未订义书签......................................................................... 3

实验二 Excel 操作 ................................................................... 5

......................................................................... 5

.......................................................................... 6

.......................................................................... 8

实验三 制作PPT ........................................................................ 9

......................................................................... 9

.......................................................................... 9

........................................................................ 12 心得体会 .................................................................................... 13

实验一 Word排版

实验要求

1.输入文字并排版:

第一段:黑体、四号、加粗、居中、段后空1字符.

第二段:楷体、首行xxx2字符、左右xxx2厘米、倍行距.

第三、四段:首行xxx2字符、xxx、段后间距均为1字符.

第五段:隶书、小四、右对齐.

2.用绘制表格的方法创建如下商品销售表:

操作步骤

1.题1的操作步骤:

(1) 选中第一段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进行字体格式,对齐方式的设置,具

体截图见图1-1.

图1-1 字体格式和对齐方式

(2) 选中第一段文字,选择格式|段落菜单项,进行xxx段后间距的设置,具

体截图见图1-2.

图1-2 xxx段后间距

(3) 选中第二段文字,选择格式|段落菜单项,进行xxx方式的设置,具体截

图见图1-3.

图1-3 xxx方式

(4) 第三四五段的设置步骤与前面操作雷同,参考前面的步骤进行有关设置.

2.题2的操作步骤:

变形监测总结 第5篇

但是K1、K2还是搞了观测墩,因为使用频率太高了,也需要减弱仪器对中误差(原装徕卡的光学基座你很难校准对中误差)。

K1位于冠梁上方的喷浆小边坡上,地面材质硬化,K2同样,但是正好位于基坑的阳角处。基于这个情况,基本可以判断:K1只会有沿至Z11方向的位移,不会产生至K2方向的位移,K2两个方向都会产生变形,但可以通过至其他三个点的方向修正变形量。

这个测法就比较简单了,充分利用这台顶级全站仪的测距优势,进行多时段往返测距,精度达到1mm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这个1mm就是基本保障,对于短期内(半年),这个岩质边坡动了1mm肯定能监测出来,对于长期,2mm的变形量肯定可以监测出来。只有知道这个底,你才敢给业主汇报的确动了多少,而不是测量误差。在这里,作为设计方的武汉岩土所对我们是非常认可的。

在日常监测中,监测基点会经常被毁,但是,K1、K2是不会被毁的,这个区域也提前和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打了招呼,这两个点的通视也比较好,可以作为日常在往下一级发展所用。

整个项目施工期间,对K1、K2点的反监测,其实这这两个点的变形就是1-2mm左右,是可以通过Z11、Z12来很快修正的,说明这种布设,满足施工期的精密变形监测,完全满足,虽然它看起来不那么规范。

变形监测总结 第6篇

一、 背 景

二、企业需求

1. 从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来看

面临着激烈的柿场竞争,xxx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查询以及预测决策等工作量越来越大,原来的电脑只是亭留在单机工作模式,各科室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至使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纯悴的手工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需求,这将严重防碍xxx的生存和发展.社会进步要求企业必须改变现有的落后管理体细、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企业的新形象,建义本企业的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以题高管理水泙,增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2. 从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

1. 拓扑图

2.Vlan划分

变形监测总结 第7篇

1)当从建筑外部观测时,测站点的点位应选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当利用建筑内部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

2)对于整体倾斜,观测点及底部固定点应沿着对应测站点的建筑主体竖直线,在顶部和底部上下对应布设;对于分层倾斜,应按分层部位上下对应布设;

3)按前方交会法布设的测站点,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测距或长度丈量的要求。按方向线水平角法布设的测站点,应设置好定向点。

2房屋倾斜的数据处理及依据

数据处理

房屋倾斜测量,宜通过房屋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楼层间上部相对于下部的水平位移,分别计算整体或各层间的倾斜率和倾斜方向。

主要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3)《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

3项目总工总结的常见问题

a. 房屋的倾斜本质上是反映沉降趋势的,因此倾斜规律一般与沉降趋势一致。如果沉降或倾斜数据很小,可能是测量误差导致的时候则不能反映规律的一致性。

b. 当房屋沉降较小,而现场仪器测量的倾斜却很大甚至超过危房标准,则现场可以采用吊垂线法试测。如果采用吊锤法测量数据仍然超限,则建议删除倾斜章节内容。

c. 对于钢柱厂房外贴墙的倾斜以墙面为测点是不合适的,此时应单独测量抽查的钢柱棱角。.

d. 对于围墙的倾斜测量与沉降一样不能反映主楼的倾斜,故应单独说明围墙或重新布点。

e. 检测报告中需明确测点:外墙转角、外墙面、混凝土柱面、钢柱棱角等。

f. 房屋整体倾斜限值注意事项参考第条(3)项c。

变形监测总结 第8篇

本次试验球磨分级系统运行3小时32分,共生产板材粉,小时产量,球磨机分级系统共耗电782度,生产每吨板材粉需耗电度.共下料14包,具体每包料的重量和检化验测试最后如下:

1、 产量变化情况

从12点40分下第一包料开始,每隔15分钟下一包料,直至15点55分球磨机停机,共下料14包衣次编号为1、2、3...产量变化如下所示:

球磨分级系统稳订运转后,产量基本保持稳订状况,稳订运转的小时产量为.

2、 粒度变化情况

每下完一包料后,检化验员及时从每包料内取一个样品检测粒度、白度以及吸油值和水分,编号和下料编号保持一至.其中,D50、D100的检测最后如图3、图4所示:

可以看出,在球磨分级系统运转期间,产品粒度基本保持稳订,D50在20±μm范围内波动,D100也在μm范围之间变化,均为合格品.

变形监测总结 第9篇

1、实验要求:

应用全站仪对科技楼楼顶避雷针进行变形观测

2.实验过程:

最初任真理解前方交会原理,然后利用GPS做静态控制得出控制点坐标,将全站仪架在其中一个控制点A上,另一个控制点B架上反射棱镜,将全站仪望远境瞄准反射棱镜定向,然后置零,转动照准部对准避雷针顶端C,记录角度,然后盘右观测,一站观测两个测回,得出夹角α将全站仪与反射棱镜互换位置,一样方法测得夹角β,根剧已知A,B两点坐标可求得避雷针顶端的平面坐标,然后在另一已知点D上架全站仪,A点架上反射棱镜,以A点做后视定向,观测A,D两点间夹角,盘左盘右观测两个测回γ,同时观测竖角β,量取仪器高,根剧观测数据计算进行比较检核.

3.实验已知数据:

A点坐标 x

B点坐标 x

D点坐标 x

4.实验观测数据:

α=76°22′05″,β=80°37′19″,

γ=88°39′44″(检核角)

竖角θ=37°24′03″

实验最终:

C点坐标:x

检校误差3″

6.实验心得:

捅过本次实验巩固了在变形监测课堂上所学的理仑知识,极大的题高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仪器操作还不是很熟练,以后应该多加练习,理仑和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有萘心,要学会等待,忍耐,有时候仪器不稳订,必须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