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高考生物总结(合集12篇)

125

高考生物总结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和设置变式训练、解答实验探究题三个方面运用的原因及优势,以便为今后生物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学术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量大、时间紧迫、任务重。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协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迁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生物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各考复习辅导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整合教学资源,变式训练的设计,实验探究题解答几个方面对多媒体在高考生物总复习中的合理利用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一、使用多媒体构建知识体系,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从节到章再到单元即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这样学生学到知识以部件的形式储存在知识库中。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自行找到各部件之问的横向联系,将其组装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应对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高考生物总复习应从整体着手,渗透部分,以整体指导部分,以部分理解整体来构建知识框架。此时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有限的课堂中怎样讲授繁杂的单元知识点

一般情况都是教师对单元知识点进行课前总结,再讲授给学生。这种方式有很大的缺陷。如果上课时只讲述不写板书,会造成学生听觉疲劳,降低学习效率;如果讲述配合板书,则时间不足,不能完成教学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可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备课时制作严密的知识框架和视觉效果良好的课件,将丰富的知识点以辐射图、列举法等有效的方式呈现在课件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可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同时发挥作用提高复习记忆的效率。

2.在有限的课堂内怎样呈现知识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的呈现方式决定着学习效率。在课堂上,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学是一个以教为主的被动过程。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思维不集中,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如果选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在备课时将重要知识点设置成填空的形式或用醒目的颜色加以强调,则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记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提高自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反应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合理地做出反馈,提高堂课学习效率。学术

二、使用多媒体宜于整合教学资源和设置变式训练

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料是自己的职责,特别是高三教师,要时刻关注本学科有关的新信息、新知识以及发展动态,将各种资料中相关知识点进行删除、添加和重组,对难点问题设置各种变式训练,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知识的迁移、理解和运用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时间、资源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跨越这一难题。但是,如果选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教师备课时制作良好的课件就能达到以上目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多媒体不仅是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也是教学资源的最佳来源。例如,在蛋白质专题的复习时,教师可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空间结构、多样性、合成过程和场所、代谢、作用以及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蛋白质工程等知识点有机组合在一起制作简洁明了的课件。则该课件本身就是蛋白质专题的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学手段了。这种跨单元、跨教材的知识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寻找各知识点之问的联系。

三、使用多媒体有利于解答实验探究题

高考生物总结 第2篇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7、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1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1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1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RNA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1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xxx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17、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18、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19、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

20、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结合水()

高考生物总结 第3篇

一、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骨架)和蛋白质 ,及少量糖类。(其他具膜的细胞结构的膜成分与之相似)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

(3)功能:保护 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间信息传递、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4)细胞膜的制备: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取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新鲜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二、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有支持 和保护 功能;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三、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

(2)细胞器: 线粒体(双层 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可增大膜面积),细胞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第二、三 阶段),含少量DNA和RNA。 用健那绿染液染呈蓝绿色,用铁苏木精染色呈蓝色。

叶绿体(双层 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类囊体(可增大膜面积)上有色素,类囊体 和基质 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 的场所。(注意区分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具体场所)含少量的DNA和RNA 。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和低等植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间期复制)。

溶酶体:(单层膜):含多种水解酶,常考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高考生物总结 第4篇

一、分值分配

理综试题生物部分总分90分,题型题量基本不变,理综第Ⅰ卷1~6题是生物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4分,由29题(2009、2010、2011三年由Ⅰ、Ⅱ两部分组成)、30题(2009、2012、2013三年由Ⅰ、Ⅱ两部分组成)、31题(2010、2011两年由Ⅰ、Ⅱ两部分组成)组成。

二、试题图表与文字数目的情况

三、各模块分值的变化情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1)高考考点以必修2和必修3为主,约占生物总分的66%。

(2)本人认为今年安徽省的高考生物试题考查依然以必修2和必修3为主,生物技术实践一般以独立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则还是会结合必修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考查。

四、考查知识点的变化

(一)2009年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细胞结构、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基因工程。

(二)2010年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膜系统、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植物组织培养。

(三)2011年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细胞结构、细胞分化、细胞代谢;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植物激素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生态系统;动物细胞工程(细胞培养)、基因工程。

(四)2012年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物质跨膜运输、细胞凋亡、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植物激素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生态系统;凝胶色谱法;动物细胞工程(克隆)、基因工程。

(五)2013年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细胞结构、细胞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癌变;遗传的基本规律;植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生态系统;微生物计数;基因工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主干核心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试卷以“代谢、遗传、调节”为三大命题中心。

五、命题特点

(一)三道非选择题:29题一般考查细胞代谢(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实验知识(2009、2010、2012)或细胞代谢、实验及生态知识(2011);30题一般考查调节知识(2009、2010、2011、2013)或考查调节和生态知识(2012、2013);31题一般考查遗传知识加选修部分(2009、2010、2011、2012、2013)。

(二)实验能力的考查常考常新。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方面,高考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进行考查。生物实验不只是考查一些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实验思路、实验原则和变量的确定,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评价等的考查,更主要的是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创设实验问题情景,通过实验设计来考查学生实验方面的思维能力。如2011年安徽高考生物卷的29题许多学生无法找到题目中实验步骤的缺陷,即使有部分学生能找到缺陷也不能很准确的作答。这说明实验在高中学生学习中存在记忆背诵的学习方法,没有用实验思维进行实验的学习。

(三)命题材料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些题目的题干背景新颖,其实理在课本上,重在考查学生的推理、分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如2012年第6道选择题的“留树保鲜”问题。

六、备考建议

高考生物总结 第5篇

细胞免疫过程

⑴、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类似体液免疫)

⑵、反应阶段:T细胞受抗原刺激。

①、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少数_化成为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这部分细胞长期保存。)。

②、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多数_化成为效应T细胞。

③、记忆细胞再遇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_化为大量效应T细胞。

⑶、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抗体杀灭抗原。

_: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⑴、病毒:HIV,RNA作遗传物质。

⑵、病理: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破坏T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⑶、病症:初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后期: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死亡。

⑷、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高考生物总结 第6篇

一、描“点”――根据考纲要求,回归课本,罗列考点,针对考点目标进行有效训练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二物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应该注重考纲中所有知识点的全面回顾与再现;课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升能力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采取照本宣科的形式按照课本章节次序进行分段介绍,再根据现成的辅导资料与试题进行随意训练,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复习的效果欠佳;物理教师可以对所学物理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将所学物理知识化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考点,结合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的要求,确定各个考点所需的考查目标,以及考查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这些目标创设合适的训练题组(此法称为:考点目标训练法),在题组的设计中可以安排由易到难的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训练,从而实现物理知识与规律的灵活运用;由于是复习的初始阶段,应该注重物理知识体系的全面性,防止知识的空缺与遗漏,对于训练题组的配制不可贪图多而杂,应该注重精益求精; 实践证明,考点目标训练法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之上,实现物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进而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能力.

二、梳“线”――注重课本教材中物理知识与规律的集中提炼,实现联珠串线,有效实施专题训练

众所周知,学业水平测试是基础过关型考试,注重课本基础题型及简单变形题的考查,多数题型均源于课本习题或典型例题;在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的第二阶段,应该针对于课本教学中的物理知识与规律进行“梳理主线”,提炼、总结出知识专题和题型专题进行有效训练;所谓知识专题就是将课本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按照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为线索进行串联,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将课本物理知识铭刻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例如在以电流强度知识点为线索创设的专题复习如下:

考试说明中要求:(1)掌握的物理概念为“电流、电流的方向和电流强度”;(2)理解电流强度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3)理解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的特征.

其实对于知识专题的设置可以从教学编排体系或者学生易错点进行,物理教师借助于考试说明与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设计恰当的题目,放手给学生进行小组专题讨论,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点燃主动学习的激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议、有所获”.

题型专题主要是指根据学测考试说明和近年来真题题型,结合需要考查的物理知识点进行融合,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题目,采取“分层练习、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处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模式,减负增效,快速提升解题能力.

四、构“体”――进一步将课本教材进行升华,推进多位一体化的模拟训练

高考生物总结 第7篇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7.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1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1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1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RNA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1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xxx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17.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18.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19.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

20.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结合水()

高考生物总结 第8篇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xxx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45、xxx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xxx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xxx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_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最新范文

高考生物总结 第9篇

1、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xxx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xxx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叶中xxx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乙醇提取的xxx只要结构没有被破坏,仍是可以吸收光能的。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高考生物总结 第10篇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注意:凡是能直接与外界联通部分的液体,就不是体液。如: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泪液、汗液、尿液都不是体液。

2、体液的组成:

注意:上图箭头表示体液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不是物质交换关系。另外,如需进一步学习组织水肿成因,只需回复红色关键字即可。

3、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细胞无论是向外界排出废物,还是从外界汲取养分,都需要进过内环境,所以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高考生物总结 第11篇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1)xxx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2)xxx——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

(3)xxx和xxx——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4)沃森和xxx——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xxx还提出中心法则: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5)_——DNA衍射图谱。

(6)xxx——腺嘌呤(A)量=胸腺嘧啶(T)量,胞嘧啶(C)量=鸟嘌呤(G)量。

(7)英国遗传学家xxx—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突变率大大提升。

二、生命活动的调节

(1)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坎农——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

(4)斯xxx和xxx——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为“激素”)。

(5)xxx——植物xxx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xxx面生长快。

(6)xxx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7)xxx——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8)xxx——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三、生态系统

(1)xxx——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2)美国生态学家xxx——对赛xxx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汽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使用压榨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xxx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获取纯净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所以适宜用作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6、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故适用于蒸馏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分层。分离油层后加无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过滤去除Na2SO4。

8、橘皮压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9、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所以适于用萃取法。

10、萃取时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有机溶剂燃烧、爆炸。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脲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血液是红色。

5.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

7.细胞板≠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xxx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如何理解?

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

①单倍体,②纯合子(如bb或XbY),③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基因组三者概念的区别。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__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

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

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

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高考生物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全国卷I;生物;非选择题

2016年广东省高考恢复全国卷考试,到目前为止,山东、福建、重庆等省份都加入全国卷。虽然考试大纲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是试卷结构、知识点考查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纵观近三年全国卷I生物非选择题部分,试卷结构总体稳定,知识点考查的形式不一,既突出主干知识,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卷结构安排

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生物总分为90分,一共12道题,题目的序号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其中,1~6题为生物选择题,分值总共为36分;29~32题为生物必做题,每题的分值在8~12分之间,分值总共为39分;39~40题为生物选做题,这两道题目二选一,两题的分值都为15分。总的来说,试卷的结构稳定。

从非选择题知识点的分布表可以看出,必做题考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干知识,如代谢、遗传规律、调节、生态系统等。选做}中,选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运用,选修3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在必做题中,重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往往一道题目结合多个考点,而且必做题的内容都是必修1-3。而选做题中往往找准一个点,进行小范围知识的详细考查。同时,具体问题会与必修模块联系,进行知识点整合。

二、剖析试题考点

对非选择题进行分析,发现知识点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的简单填空

高考卷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的要求范围内,覆盖面比较广,还有各种能力要求,但是考题并不意味着难度都很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6道非选择题,每一年都会出现,不少的填空只是考查知识点的识记情况,这一些只需要学生回顾起知识点就可以直接填空。所以,在高考中,不管题目难易程度如何,学生都要有信心,这样,容易得分的点才能拿下。

2.知识点综合考查

3.创设情景,创新考查形式

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试题比较难,除了本身的知识储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全国卷考题中经常采用新颖素材,创设各种的情景,或者考查知识点采用新角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提升了考试难度。如2016年31题创设了病毒感染生物情景,考查免疫调节;2015年31题创设了一个生态系统情景;2014年31题,创设了小鼠实验情景等。在考查的角度上,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份采用不同的形式。如2015年29题和2016年30题都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内容,但是2015年采用的是光合作用实验的形式,考查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2016年采用的是坐标图的形式,考查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4.学科特点突出,体现生物素养

在全国卷的试题中,关注农业生产、食品安全、人体疾病和健康、生态建设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背景下关注生物学。在题目中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曲线分析、实验探究等能力,让学生综合分析后,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却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懂得运用,对待问题有自己正确的看法,同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策略

根据试题考点的考查内容和形式,对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回归课本,吃透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