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物态变化总结(推荐23篇)

106

物态变化总结 第1篇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xxx温度(符号:t 单位:xxx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xxx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xxx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xxx放热

初二物理学习方法有哪些

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孤零零的背些定义在脑子里,要有一个对物理课本的系统概念,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这种弹性扩展思考方式,会把整个物理知识串通在一起,让人思考起来更容易。只有把握住了系统的结构,才作对综合的压轴题做到得心应手,迎难而解。

重视物理过程和作图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物态变化总结 第2篇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xxx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xxx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xxx度或负3xxx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

所 用液 体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xxx 放热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xxx、冰、xxx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xxx: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xxx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xxx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物态变化总结 第3篇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xxx温度(符号:t单位:xxx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

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

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xxx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xxx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xxx放热

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孤零零的背些定义在脑子里,要有一个对物理课本的系统概念,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这种弹性扩展思考方式,会把整个物理知识串通在一起,让人思考起来更容易。只有把握住了系统的结构,才作对综合的压轴题做到得心应手,迎难而解。

重视物理过程和作图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点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物态变化总结 第4篇

设计意图

冬天,气温低,水会结冰,说明物态是会变化的,而物态变化又是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系的,物理学上是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这一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具体的测量。教材以说明书的方式,讲述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栏目,介绍了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温度问题的思考。

在完成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复习后,重新回到水循环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水在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进行综合概括,突出学生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作进一步的探讨,确立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关注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

4、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吸热、放热条件。

5、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6、调查水资源的利用和危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感知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8、探究家庭或学校用水中的节水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能正确测量温度。

3、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4、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

学案,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水污染。

课前准备

请设想你是一个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员,以水的循环将你所知的物态变化的知识编成讲座稿。要求:归纳六种物态变化知识,并列举自然或生活中实际例子、介绍相关实验辅助说明。

教学过程

一、酒精灯的使用。

教师提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学生归纳总结,从加热、点、灭、盖四个方面加于论述。

酒精灯的使用,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具,它的使用方法,文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二、温度计。

教师提问温度的概念、xxx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温度计的使用。

1、xxx温度的规定。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介绍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其他学生加以评价与修正。

首先介绍了温度单位规定。

接着通过温度计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复习,使学生更加系统了解了温度计。

三、例题分析。

例1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c、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d、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f、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g、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四、学生讨论。

请2名学生把水循环的知识讲座稿介绍一下。

学生提问讨论。

五、归纳填图。

请学生归纳物态变化,并请填图。

物态变化总结 第5篇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汇总

物态变化的含义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固知识点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xxx、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

①xxx。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xxx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xxx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xxx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xxx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xxx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xxx)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物态变化总结 第6篇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xxx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xxx温度,单位是xxx度,用符号“℃”表示;

(2)xxx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xxx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xxx度”;“-20℃”读作“零下20xxx度”或“负20xxx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xxx有关,xxx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xxx,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xxx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xxx,升华吸热,xxx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xxx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七、云、霜、露等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xxx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xxx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物态变化总结 第7篇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xxx度)

(3)xxx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它们的区别有三:①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②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③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6)液体沸腾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继续吸到热。沸腾实验①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A、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B、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3、液化定义:由气态变为液态。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4、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四、升华和xxx

1、升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

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3xxx定义: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xxx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xxx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xxx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附录:

一、自然界中的水的三态变化

雨:地表上的和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液化形成水滴,或xxx成小冰晶,冰晶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成为雨。

雾: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白气”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草叶上形成的。

霜:很冷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夜间低温而发生xxx形成的白色冰晶。

雪:同霜的形成一样,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冷xxx而成的白色冰晶。

雹:先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小水滴又遇到更冷的低温而凝固成小冰球儿。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规律

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小关系:固体分子排列紧,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稍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变大,需要吸热来实现。固态→液态→气态。

分子间距离由大变小,要放出热量。气态→液态→固态。

物态变化总结 第8篇

白霜一般呈鳞状、羽状或扇状。它形成于表面足够冷(通常由于夜间辐射造成)的物体上。这类物体表面冷的程度足以使周围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直接xxx于其上。

不同时节的霜

在春、秋季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内,土壤表面和作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或0℃以下(此时百叶箱内的'气温可能不低于0℃)使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发生在春季的霜冻,称为春霜冻(晚霜冻);发生在秋季的霜冻,称为秋霜冻(早霜冻)。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冻,群众称为“黑霜”或“杀霜”。

根据霜冻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平流霜冻是冷空气平流降温而发生的霜冻,一般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辐射霜冻是在晴天微风的夜间由于辐射冷却而引起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是由于冷空气平流降温和辐射冷却所形成的霜冻,一般强度较大,危害严重。

物态变化总结 第9篇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xxx、冰、xxx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xxx: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xxx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物态变化总结 第10篇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2.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 B.液化现象 C.xxx现象 D.升华现象

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5.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xxx C.汽化 D.升华

7.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xx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xxx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xxx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xxx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xxx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xxx

9.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0.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xxx

1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

二、填空题

13.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4.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16.去年冬季,盐城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_往年____________(高/低)。

17.xxx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知,这种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

18.如图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一50℃,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三.简答题

20.电风扇是一种常用家电,它在工作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⑴电风扇在工作过程中,能量主要是怎样转化的?实现这种转化的部件是什么?

⑵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会感觉到凉爽.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21.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情况来看,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22.炎热的'夏天,床铺上的席子、地板、地坝等,到处都很热,让人受不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出一种能使这些地方(其中一个地方)的温度有所降低的简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调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四.实验探究题

23.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温度计示数(℃) 0 0 0 4 8

现 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全消失 全部是水 全部是水

24.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C C D B C D A B C

13.液化 xxx

14. 熔化 液化

15. 凝固 放 蒸发或汽化

16. 液化 xxx 高

17. 晶体,0℃

18.液化 在铁板上放些冰块等降低铁板的温度或者打开壶盖,将铁板放在壶盖上方 冰熔化吸热

19.气 酒精

20. ⑴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

⑵电风扇工作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21. 冰在溶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等。

物态变化总结 第11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第一实验学校的xxx,我说课的题目是《物态变化复习课》。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预设等方面来分析这节课。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教科版《物态变化》这一章的复习课。为了打破以往章节复习课的枯燥练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我在这节课中以“三态六变”为知识主线,加入了《中国成语大会》的设计元素,用知识问答比赛的形式来贯穿整个课堂,有必答题、抢答题、描述题,使学生在游戏娱乐中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最后以《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要点。以竞赛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既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九年级中考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但有一些遗忘,而且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对物态变化图像分析得不够准确。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判断常见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现象;

(2)会从图象中读出对解题有用的相关信息;

(3)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xxx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对物态变化图像的分析通过多道练习题的反复分析,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利用图像上的数值分析,使抽象的知识更具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自制物态变化的卡片 教学用直尺

【教学方法】

“一二一”教学 尝试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习方法】

师学友互助学习尝试探究 竞赛学习

【教学程序与设想】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教师出示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图片: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请同学们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奇妙现象。同时设疑:同学们这些美丽自然现象的形成都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惊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得出:这些美丽自然现象的形成都与物态变化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复习目标,学生阅读复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的动机。

三、独学奠基

教师要求学生独自完成导学案的填写,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填写。然后分小组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対学提升

(一)必答题

教师先出示必答题的要求。再出示必答题的题号,要求学生进行选择。学生明白如何回答,各队派出师学友选题,解答,并解释原因。

设计意图:以竞赛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既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抢答题

教师先出示必答题的要求,再出示抢答题的内容。学生明确如何做,学生抢答题权,然后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抢答题的模式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五、群学拓展

教师出示描述题的要求,然后再出示不同的物态变化。学生明确如何做,各队学生相互讨论并举例汇总。每队各派两位同学,一人正对大屏幕,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物态变化,举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人背对大屏幕根据学友的描述说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设计意图:集群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增进了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激发对物理学习的求知欲。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物理应用于生活,体现了“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六、感悟收获

教师要求以游戏《找朋友》的方式总结知识。学生根据要求,把卡片贴在黑板的对应位置。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

物态变化总结 第12篇

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物态变化总结 第13篇

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xxx度)

(3)xxx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

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

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

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它们的区别有三:

①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

②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③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6)液体沸腾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能继续吸到热。

沸腾实验

①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

A、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

B、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

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3、液化定义:由气态变为液态。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4、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物态变化知识点四:升华和xxx

1、升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

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3、xxx定义: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xxx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xxx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xxx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物态变化总结 第14篇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xxx

水循环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xxx温度(符号:t 单位:xxx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xxx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xxx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xxx放热「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不同点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相 同 点

物理物态变化学习方法

1、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有一定的难度。

3、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可以画草图,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4、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物理物态变化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态变化总结 第15篇

一、 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xxx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量程分度值用 法

体温计玻璃泡35-42℃℃

① 离人读数上方有细管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20-11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

寒暑表 -30-50℃1℃ 同上

二、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三、 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蒸发: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沸腾:

(1)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水沸腾时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

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都可液化)。

2、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xxx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例子: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

xxx;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例子:霜,树挂、窗花

升华吸热,xxx放热。

物态变化总结 第16篇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xxx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xxx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xxx与凝固、xxx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xxx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xxx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xxx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xxx现象

二、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式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2)、展示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3)、小测验,学生自学反馈

(4)、新课讲解

A、认识概念

第一步:探究实验—--碘的升华和xxx

第二步: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升华和xxx及其条件。

B、学会分析

第一步:展示烧黑的灯泡,让学生思考原因。

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物态分析。

第三步:得出原因。

C、几种常见的升华和xxx现象----区别升华与汽化,xxx和凝固

第一步:展示现象,学生分析

第二步:教师点评,介绍人工降雨(干冰的利用是一个常见的知识考点,所以特别在此提出来)。

D、归纳小结

第一步:学生完成93页想想议议

第二步:展示物态变化关系图,理清关系。

(5)、达标训练----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对本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升华吸热和xxx放热,将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3、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第一条作业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解决刚开始未解答的问题。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动脑学物理3题

第二条作业是为了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七、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以认识和分析升华与xxx现象为重点,也是难点。以此为中心,再结合学生易错处给予有意识的突击强化,促使目标得以实现。

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构想,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

升华和xxx

1、概念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热

xxx: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热

2、现象

初态——————→末态 物态变化

3、六种物态变化

附:达标训练

1.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A.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B.卫生球变小了 C.霜的形成 D.雾、露的形成E.水结冰

F.夏天衣服被晒干G.冰化成水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I.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

2.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并做出解释

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的冰状胡须。

3.思考题: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物态变化总结 第17篇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xxx、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物态变化总结 第18篇

物态变化作文

在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好像说声现象、光现象、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都是那么的有趣。而且生活中也很需要这些知识,例如说:科学课上用的放大镜原来是用透镜中的凸透镜来做的,是多么神奇啊!

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啊!竟然在我哥家找到了一本物理书,封面的图画已经引人入胜,于是我带着好奇心独自进入书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黄金无处不在。以前我不知道的或难以解释的现象现在的都引刃而解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物态变化。首先告诉大家物体的状态有三种,分别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物态变化的意思是:物体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就像水蒸发成了水蒸气。物态变化一共有六种,分别是熔化、凝固、汽化(蒸发与沸腾)、液化、升华、xxx。

首先说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恰恰相反的'是凝固,它是液态变成固态。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在熔化和凝固时,如果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是晶体,相反的就是非晶体。大家要注意的是在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是一成不变。

其次就是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是沸腾和蒸发。就先说沸腾吧,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一定要不断吸热,但奇怪的是温度竟然不变。每种液体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而且不同的液体的沸点不同。然后是蒸发,蒸发就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还会有制冷的作用,怪不的游泳后会那么冷!原来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在我们身体上吸热,所以我们觉得冷。

液化就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而且也像汽化一样有两种方法:1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

最后是升华和xxx。升华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间蒸发吧!)xxx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升华要吸热,xxx要放热。

我在书的世界里已经把裤袋装的满满的,看着剩余的宝藏,我也只好不那么贪心,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物态变化总结 第19篇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理解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

2、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

B、过程和方法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数据作出物理图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

熔化、汽化、升华,蒸发,沸腾

【教具】

洒精、棉花、温度计,吹风机、熔化加热器材

【教材分析】

教材在解释物态变化时,运用“当晶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的论断。这一论断早在初二年就已通过“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的实验证实的。所以在本节课应用这一论断,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只有依据它们的宏观特征作推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和利用比喻,当然这种推理应当是言之有据的,要抓住宏观特征,分析其内部结构,比喻要恰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2、进行新课

(1)熔化与吸热: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振动逐渐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游动”,呈现流动性,这是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如果要使熔化过程继续,外界需对分子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能“游动”。所以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温度升高。这也说明熔化是吸热过程。

实验探究――加热熔化xxx和石蜡

加热熔化xxx和石蜡,用温度计测出xxx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xxx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让学生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若不加热,石蜡和xxx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

(2)汽化与吸热

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沸腾。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外界必须继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另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这是因为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引力,脱离液面飞向空中。

实验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上包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比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时,液体蒸发就越快。

(3)升华与吸热

如果固体分子从外界吸热,直接挣脱周围的分子引力而飞出,那么物质就可以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称为升华(subllimation)。

产生舞台效果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就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造成的现象。防蛀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冬季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等,这些都是升华现象。

升华也是吸热过程,人们常将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特点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例如,人们利用干冰升华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3、思考与作业

4、板书设计

物态变化总结 第20篇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较为简单,同学们多看即可,要注意温度计的使用原则。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2、温度计

(1)温度计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基本结构: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等。

3、xxx温度

(1)单位符号:xxx度用符号℃来表示。

(2)xxx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xxx度;

(3)读法:-6℃读作负6xxx度或零下6xxx度。

4、温度计的使用【重点】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2)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总结 第21篇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xxx度)。

(3)xxx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例如:

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例如:

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

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

(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4、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的凝固点,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的下降,没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

(1)它们的区别有三:

①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

②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③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

(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

(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

(6)液体沸腾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能继续吸到热。沸腾实验①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②如何减少实验时间:

A、采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

B、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

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

3、液化定义:由气态变为液态。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

4、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

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

(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

四、升华和xxx

1、升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

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

3xxx定义: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xxx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xxx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xxx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

附录:

一、 自然界中的水的三态变化

雨:地表上的和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液化形成水滴,或xxx成小冰晶,冰晶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成为雨。

雾: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白气”。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草叶上形成的。

霜:很冷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夜间低温而发生xxx形成的白色冰晶。

雪:同霜的形成一样,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冷xxx而成的白色冰晶。

雹:先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小水滴又遇到更冷的低温而凝固成小冰球儿。

二、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规律

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小关系:固体分子排列紧,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稍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变大,需要吸热来实现。固态→液态→气态。

分子间距离由大变小,要放出热量。气态→液态→固态。

物态变化总结 第22篇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xxx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xxx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xxx与凝固、xxx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升华和xxx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xxx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升华、xxx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xxx现象。

二、说教具

教师:多媒体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式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六、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

1、引入新课

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

(2)、展示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3)、小测验,学生自学反馈

(4)、新课讲解

A、认识概念

第一步:探究实验—--碘的升华和xxx

第二步: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升华和xxx及其条件。

B、学会分析

第一步:展示烧黑的灯泡,让学生思考原因。

第二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物态分析。

第三步:得出原因。

C、几种常见的升华和xxx现象----区别升华与汽化,xxx和凝固

第一步:展示现象,学生分析

第二步:教师点评,介绍人工降雨(干冰的利用是一个常见的知识考点,所以特别在此提出来)。

D、归纳小结

第一步:学生完成93页想想议议

第二步:展示物态变化关系图,理清关系。

(5)、达标训练----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对本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升华吸热和xxx放热,将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3、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第一条作业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解决刚开始未解答的问题。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产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动脑学物理3题

第二条作业是为了促进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七、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以认识和分析升华与xxx现象为重点,也是难点。以此为中心,再结合学生易错处给予有意识的突击强化,促使目标得以实现。

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构想,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物态变化总结 第23篇

物态变化

温度计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xxx温度的单位是xxx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为℃

xxx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升华和xxx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xxx,xxx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

3、xxx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