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乡村旅游简介范文(29篇)

140

乡村旅游xxx文 第1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在女儿城的向导,我姓xxx,大家可以叫我xxx导。

现在我们在女儿城停车场,在我的左手边,就是有名的女儿城花园,走进花园,如同走进仙境一般,这一朵花有一丁点枯萎,那一朵花又开了,花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主题园。

在我的右手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门庭若市的女儿城,请大家随我而来。

女儿城依着山,傍着水修建而成的,街道两边的房屋都是以土家吊脚楼的形式建成,用红灯笼做点缀,充满了古色。在女儿城的平面图上,最宏大、最热闹和最引人注目的大街非毕兹卡大家莫属,带啊的一端是一个巨大的牌坊,牌坊上刻着七个溜金大字:恩施土家女儿城,牌坊还时不时系上三多大红花。

大街中心,是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中心是一座青铜雕像,就是盐水女神像,四个壮汉扛着一个大鼓,鼓上还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大街的另一端就是土家大剧院,可容纳800多人,常表演摆手舞。

在盐水女神像的左边是一条小吃街,有一条小溪穿过小吃街,溪上布满了假山,几架水磨坊在转动,为小吃街增添了几分古韵。

街上的餐馆形态不一,吃早餐的店是一座座吊脚楼,中式餐厅是木式装饰,西式餐厅是充满异国风味的,餐厅大大门上缠绕着蔷薇,走廊旁栽满了玫瑰和月季。

天下女儿第一城欢迎您再次光临!

乡村旅游xxx文 第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

一.引言

黑龙江省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农业大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同时,近年来,乡村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成为推动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加快全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

二.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的相互关系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主要旅游活动场所,以乡村自然景观、乡村生态环境、乡村传统民俗与传统文化等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观赏、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休闲等多种体验方式为特征的综合性旅游形式。而观光农业旅游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特有的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习作、购物、度假,满足游客食、住、行、购、娱、游的需求,并参与新型农业技术实践的一种旅游形式。结合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的概念及基本内涵来看,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及农家乐的最基本关系,xxx农业与农家乐等旅游形式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乡野农村为环境依托的旅游活动是属于乡村旅游的不同活动类型,即乡村旅游的分支。

三.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一)农业产生类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全省耕地土质肥沃,肥力较高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约占60%左右,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目前,全省共有104个大型国营农(牧)场,拥有耕地万公顷,共有宜牧草原、草坡507万公顷。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600亿斤,牛奶、乳制品、绿色食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是世界知名的、全国最大的有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国家农业部认定黑龙江垦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旅游活动开展地,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及参观考察价值。

(二)森林类旅游资源

(三)民俗文化类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黑龙江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农村的占,居住在自治地方、民族区、民族乡镇的占。黑龙江省建有1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xxx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_乡(镇)19个、蒙古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这种民族分布对在乡村旅游中设计、开发民族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具有十分有利的影响,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乡村旅游相关的特色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还拥有许多有利于开展乡村旅游的特色旅游资源,如被称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的漠河县;有“火山博物馆”之称的疗养度假胜地――五大连池;世界上最长的界江――黑龙江;有“北方绿宝石”之称的亚洲最大界湖――兴凯湖;中国第一大火山堰塞湖――镜泊湖等等。此外,还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湿地旅游资源,集中成片的就有乌裕尔河、三江平原和松阿察河沼泽湿地。乌裕尔河流域地xxx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达21万公顷,有鸟类296种,被誉为“鸟的天堂”、“丹顶鹤的故乡”,是我国第一个水禽综合保护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湿地,已被列入世界重点保护湿地名单。

四.黑龙江乡村旅游产品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森工林区的滑雪、漂流和森林生态旅游;乡村的农家乐类型的旅游产品;以及农业旅游示范点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到“十一五”期末,新创建1000个乡村游示范点,评定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等18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并开发了大海林雪乡、镜泊湖鲜民族村等多处农家乐旅游景点。近年来,黑龙江省已确定了民俗风情、秋实采摘、现代化农业观光、中小学生乡村夏令营、乡村文化体育以及春季赏花、田园风光、踏青活动等六大乡村主题游活动,并推出了黑龙江乡村游线路,交通便利,乡村气息浓郁,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较好。

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xxx文 第3篇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产生 发展 研究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而大规模的发展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

一、国外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国外乡村旅游的产生

国外的乡村旅游产生于法国。1855年,一位名叫xxx的法国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他们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舟,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伐木种树,清理灌木丛,挖池塘淤泥,欣赏游鱼飞鸟,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价值,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友谊。此后,乡村旅游在欧洲兴起并盛行起来,德国、意大利、荷兰、保加利亚、英国、美国、巴西、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就以乡村旅游闻名世界。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的乡村旅游也在国际旅游上享有盛名,把那里的路边城堡或大农场进行改造建成乡村旅游社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度假。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农庄旅游非常流行,每年乡村旅游可以给农民带来相当于法国旅游业收入四分之一的收入。同时日本也兴起了“务农”式乡村旅游,以唤起人们对农业和环保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的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指导乡村旅游实践,乡村旅游得以大规模的开展。

二、国内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国内乡村旅游的产生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于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浊、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兴趣,让人感到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朴归真,到静谧、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重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应运而生了。

2.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产生的,起步较晚。最初的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随后不久,各地便纷纷开展乡村旅游。如广西的阳朔县、河北的赞xxx县嶂石景区、安徽的xxx山汤口村等。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己由当初的自发阶段发展到现在的自觉阶段,并己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1997年,我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旅游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30亿元以上。1998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旅游业和农业的发展,农村条件日益改善,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消费中的时尚选择,加之世界各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促使中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三、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基本概况

最早的乡村旅游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4年。这一年里,在旅游研究中颇有建树的Stansfield,他在其著作的《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阐述了对乡村旅游研究的不足。但整个20世纪70年代,乃至80年代初期,旅游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忽视旅游基础理论的探讨。所以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建立起旅游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导致了研究陷于分散、凌乱的局面。当时绝大部分的研究都只停留在描述乡村旅游的现象上,从理论、概念上的研究明显不足。

事实上,乡村旅游研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80、90年代。而在国外,乡村旅游在这个时期的大规模发展却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的原因,由于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追求个性的自由化倾向的流行,导致乡村旅游的热潮。Shaw & Williams(1994)从分析乡村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入手,认为广大的乡村在地理上集中了各种景观与吸引物,布局于最能满足旅游者与当地居民需要的地点上,并认为乡村既有相似性,又有独特性。这在当时是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十分有意义的探讨。

在这个阶段,国内旅游界关于乡村旅游的论文也逐渐多了起来,如贺小荣的《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比较全面的探讨了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原因。xxx兵的《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在这篇论文中,他描述了许多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差异。此外,xxx的《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一文,论述了乡村旅游兴起的历史原因以及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除此之外,一些传统的教科书如xxx连义等著的《旅游学概论》,较为详细讨论了旅游的发展历史,这对于了解乡村旅游的产生提供了背景说明。

参考文献:

[1]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2]xxx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

[3]xxx: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E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省略.2004

[4]xxx: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

乡村旅游xxx文 第4篇

>> 创意旅游: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新趋势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黔东南地区苗族建筑元素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风水学说中的科学理念对黔东南民族古村寨的审视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黔东南要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增权理论在民族村寨生态资源扶贫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讨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预警原则:民族村寨旅游预开发的实证研究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黔东南民族山区耕地闲置问题研究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导游问题系统研究 基于黔东南地区“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石饰艺术元素在传统村寨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xxx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re=sph.

[2] xxx.信息化与城市建设和管理[J].信息化建设,2010(6):12-13.

[3] xxx,慧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

[4] xxx,xxx. 侗歌大歌之乡――xxx中罗村[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3).

乡村旅游xxx文 第5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着名理学家xxx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着名理学家xxx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xxx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xxx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着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xxx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着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xxx、xxx、xxx、xxx、xxx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xxx有xxx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xxx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乡村旅游xxx文 第6篇

如今我们漫步正在乡下的巷子上。看见xxx的马头墙了吗?那可是宏村最首要的修建。果为马头墙不但宏伟锦绣,就像一匹匹骏马正在奔跑,而且借起着割离火源的作用呢!若是一间房子着火了,火就不会烧过宏伟马头墙,隔壁的房子也就幸免了。

旅客们,马头墙我们也相识的差不多了,持续往前走,前面这个院子就是xxx宅院,你们晓得吗?这家仆役名叫xxx,这座房子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窗户66扇门43扇,屋梁、红柱都是用桐木酿成的。这座房子共分三层:第一层有客厅、厨房、仆役卧室;第两层是女眷的卧室;第三层是仆役的卧室。这座房子总投资近800个xxx金,真是一座令人甘拜下风的修建阿!

看!我左手的荷花池,是用来排放污水的地方。这个荷花池是弓箭形的,由于特别设计,脏水不会漫出来,即使下大雨,也不会溢出来。为了让污水池不那么单调,所以住在这里的人在里面种上了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都会引来很多的游客来这里看荷花。

乡村旅游xxx文 第7篇

关键字:特色旅游产品;陕南地区;乡村旅游

一、陕南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来源于市场营销学,并被推广到经济学的分析中。是一种用于检测分析对象运营与环境的工具。swot的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

1、得天独厚的优势

(1)丰富的生态资源。陕南三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是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野生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药用成分高,是我国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商洛自古就有“商山无闲草,遍地多灵药”之说。丹参、柴胡、桔梗等名贵中药材因质优量大而位居陕西省前列。安康素有“物种基因库”之称,有桦、xxx、七叶树等我国稀有和独有树种,蚕茧、茶叶、生漆、桐油等传统大宗林特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2)顺畅的交通条件。陕南三市与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市毗邻,客源资源丰富。商洛有312国道、西南铁路等过境,尤其是西汉高速的贯通,使柞水真正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成为西安的“后花园”,汉中`安康两市半天可到。同时,汉中有宝成、阳安、襄渝等铁路过境,公路连接陕、甘、川、鄂,民航航班直达西安。安康有直达西安、武汉等地的航班,阳安、襄渝铁路、西康铁路等使其居于我国铁路交通枢纽地位。

(3)多彩的民俗文化陕南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商洛有花鼓、道情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汉中有锣鼓草、焰火、汉调二簧、汉调桄桄等。乡土习俗例如抢花灯、合食蛋、拜树xxx、乞巧等仍然十分盛行。安康的紫阳民歌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在全国影响很大。

2、不可避免的劣势

(1)狭隘的乡村旅游概念。很多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以及地方政府,误认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活动就是乡村旅游,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既没有真正展现乡村风土人情,同时还在大力扩建“农家乐”规模的过程中对农业土地造成浪费。

(2)经济相对落后,政府财力支持有限。陕南三市所辖28个行政区划里有20 个是部级贫困县,三地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对全省经济贡献不大。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处于发展初期的乡村旅游上的相对较少。

(3)管理水平低下,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乡村旅游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往往是以家庭亲情为纽带,进行小作坊式的交易。其从业者包括当地农民和一些中小型企业,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历史地理常识、民俗文化、服务礼仪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相当缺乏。经营户之间互相模仿,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品种等大同小异,接待场所简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安全设施、环境保护等没有明确标准,娱乐活动单一。虽然价格低廉,但缺乏长久旅游吸引力。没有合理和长远的经营战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开创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4)三市之间缺乏合作。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旅游产品,不同程度上的吸引了游客,但由于三市旅游产品在特点上的可替代性,对外地游客来说去其中一个就可以领略陕南风情,因此分散了客流,难以形成大旅游体系,同时对旅游资源及其配套产品来说都造成极大的浪费。

3、千载难逢的机遇

_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陕西省在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下发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对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乡村旅游规划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开发,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与扶持开展乡村旅游工作的激励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充满竞争的挑战

广西阳朔、山东寿光、四川成都等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已基本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陕西的“文物旅游”“红色旅游”先入为主确定了陕西的旅游形象。这些成功的案例对于陕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旅游管理部门在制定规划、创建模式和经营运作时,推陈出新,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总体来讲,优势大于劣势,机会与挑战并存。陕南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关键是要创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模式。

二、加快发展陕南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对策

1、依托科学的概念整合资源,细分乡村旅游市场。关于我国的乡村旅游概念,目前比较权威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xxx教授的论述,他从游客需求方面出发,将乡村旅游分成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xxx教授作出进一步细分。将传统乡村旅游划分为8类:乡村民俗型,乡村传统农业型,古村古镇型,乡村风水或风土型,乡村土特产型,乡村休闲娱乐型,乡村名胜型和乡村红色旅游型。将现代乡村旅游划分为6类:现代新农村型,乡村农业高新科技型,乡村生态环境型,乡村园林旅游型,乡村康体疗养型和乡村自我发展型。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可以根据概念对陕南三市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整合资源,针对不同的市场需要开发旅游产品,保证乡村旅游市场和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多样性。

乡村旅游xxx文 第8篇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以乡村性为旅游吸引物,进行观赏、感受、体验与乡村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旅游活动。近年来,乡村旅游日益盛行,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地污染的公地悲剧,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试图用博弈论解释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公地悲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决策。

一、博弈论

博弈论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相互制约下策略选择时的理及相应结局。作为研究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最早来源于数学研究中。它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类理的通用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为清晰完整地分析各种社会经济力量冲突与合作的形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博弈,是指个人、团体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学术下,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成果或收益的过程。简单地说,博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而没有一方能够单独决定结果的竞争状态。博弈由三种基本要素组成:即参与人、策略和支付。博弈分析的目的是运用博弈规则来预测均衡。当参与博弈的任何一方都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更高的收益时,则被称之为达到了一个xxx衡。

二、原因探析

(一)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

首先假设两个实力规模相当的乡村旅游企业A和B,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两方企业都可以独立选择自己的决策,且A对B做什么决策完全了解,同样B对A做什么决策也完全了解,即双方为完全信息博弈。企业面临两种选择,适度开发和过度开发(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开发,会使乡村公共资源遭到破坏)两种经营模式;短期内,企业 A、B进行适度开发的收益为 R,进行过度开发的收益为 R+I(I>0)。企业 A、B的完全信息博弈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

显然,进行适度开发时,由于要开发可持续性的旅游产品,所以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保证发展的长期性而使成本增加,同时过度开发会由于短期内客流量增大而使收益增大,这样就使得短期内进行过度开发的直接收益大于进行适度开发的直接收益,即 R+IR。短期内,如果企业 A进行适度开发,企业 B的最优决策是进行过度开发;如果企业 A进行过度开发,企业 B的最优决策也是进行过度开发;同理,无论企业 B如何选择,企业 A的最优策略也是进行过度开发。所以,企业 A与企业 B之间的xxx衡为(过度开发,过度开发),这就形成了企业之间的“囚徒困境”,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 “公地悲剧”现象形成的原因[3]。

(二)当地居民之间的博弈

面对乡村旅游企业的过度开发行为当地居民是否会干涉呢?这就涉及到居民(这里的居民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农民)之间的博弈。为了简化问题,我们设定为两人之间的博弈。居民A和居民B他们可以选择干涉和不干涉两种行为。假设他们联合起来干涉所需的干涉成本为P,干涉给他们带来得收益为Q,他们之间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我们来分析居民A和居民B的决策,xxx民A选择不干涉,若居民B也选择不干涉,那么他的收益为0,若选择干涉,那么他的收益将从平均收益Q/2中减去干涉成本,所以此时的最优策略为不干涉。xxx民A选择干涉,若居民B选择不干涉,那么他将搭便车获得收益Q/2,若选择干涉,其收益将减少P/2,所以居民B的最优策略为不干涉;同理可知,居民A的最优策略也为不干涉。此时得出了该博弈的xxx衡:不干涉,不干涉。

居民之间的博弈表明,对于旅游企业过度开发导致的公地悲剧现象,当地居民会选择置之不理。事实上,当地居民参与到此旅游活动中来,由于居民之间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会互相争夺公共旅游资源,不仅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不会带来积极作用,还会有不利影响。例如,有两家农家乐同时排放生活污水,假设最大的环境承载量为A,那么这两家农家乐能同时排放污水的最大量为A/2,但是一家农家乐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使排放量大于A/2,同理,另一家也会做同样的决定,那么此时总排放量大于A,这样就导致了乡村旅游环境的破坏。综上所述,此博弈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不利的,为了避免公地悲剧现象,政府的介入是必然的。

(三)乡村旅游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乡村旅游企业与政府的博弈中,政府部门需制定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制度,对于这一制度,旅游企业有执行和不执行两种选择,若旅游企业不执行,则政府可以进行相应的监督惩罚(如罚款),假设短期内旅游企业不执行相应的制度(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比执行所获额外收益为M,政府的监督成本为C,政府给执行制度的旅游企业的补贴为F,对不执行制度的旅游企业的罚款为N,假设NC,H为资源成本,在这一假设下,不存在纯战略xxx衡,政府与旅游企业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3所示。

如果a代表政府监督惩罚的概率,b代表旅游企业执行相应措施的概率,求解混合策略xxx衡。

令f(1,b)= f(0,b) 解得:b=1-(C+F)/(H+N+F),即如果旅游企业执行相应措施的概率大于1-(C+F)/(H+N+F),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如果旅游企业执行相应措施的概率小于1-(C+F)/(H+N+F),政府的最优选择是监督,如果旅游企业执行相应措施的概率等于1-(C+F)/(H+N+F),政府随机选择监督或不监督。事实上,由此均衡解可以看出,政府的惩罚力度越大,企业执行的概率就越大,反之越小;同样政府的补贴越多,企业执行的概率就越多,反之越小。

令g(a,1)= g(a,0)得出a=M/(F+N),即如果政府惩罚的概率小于M/(F+N),旅游企业的最优选择是不执行,如果政府惩罚的概率大于M/(F+N),旅游企业的最优选择是执行,如果政府的惩罚概率等于M/(F+N),旅游企业可以选择执行或不执行。

事实上,当不执行比执行增加的收益越多,即 M越大时,政府监督惩罚的概率越大,因为越多的利益意味着越多的旅游企业倾向于不执行,所以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反之,如果M越小,政府监督检查的概率越小,因为不执行增加的收益少了,旅游企业就会倾向于执行,政府监督检查的概率就小。

此博弈的混合xxx衡【1-(C+F)/(H+N+F),M/(F+N)】,即政府以M/(F+N)的概率监督惩罚,旅游企业以1-(C+F)/(H+N+F)的概率执行相应措施。但是从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政府的补贴很少,惩罚力度也不够大,这样就使旅游企业不执行的概率增大,最终导致乡村旅游进入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也是“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

三、结论与决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乡村旅游公地悲剧现象的原因不仅有旅游企业的过度开发,当地居民抢夺公共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有效监督不够。因此,要扭转“公地悲剧”的趋势,必须明确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使旅游企业之间、居民之间、旅游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朝着有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乡村旅游xxx文 第9篇

各位上午好,我是昨天晚上10点钟刚刚回到北京,现在乡村旅游考察的任务很重,所以这次先到浙江的新昌看了一个项目。那里正在修一个水库,这个水库一修,搬迁了15000位农民。其中有一个古村要全面的被淹到这个水库里,当地人就觉得可惜,所以有一个公司投资,把这个古村完整的搬到山坡上。之后我又从新昌到了江苏桐乡,桐乡现在正在修建49个休闲度假庄园,是个新态势。因为去年的时候,市委书记就跟我谈说要搞100个庄园。我脑子中的庄园概念是贵族和文化庄园,和市委书记的庄园概念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我当时就不赞成,跟他讲了一下庄园是什么概念。结果他说一定要做。到现在有一年时间,49个休闲度假庄园做起来了,看了看现场,我觉得很震撼,而且觉得专家脑子里不能有框框。第三站又去了乌村,乌村是今年火爆起来的一个村庄。而且代表了发展的一个方向。然后又去了无锡,最后从无锡回来,这算是出了一趟差。为何讲这个?因为我有一个感觉,喜忧参半。所以,今天的题目就叫“喜忧参半的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之喜

先说喜,形势一片大好,主要表现是乡村旅游大热,就像刚才xxx说的,10亿人次的乡村旅游,恐怕人数不止这些。因为去年中国的国内旅游总量是40亿人次。40亿人次,如果说只有四分之一进行了乡村旅游,这个数还是少,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呈现大热局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纷纷进入。反正原来一说乡村旅游,没有什么可投的。现在不同了,乡村旅游大有可为,可以大把的投资。

第二,农民全面发动。无论走到哪儿,现在基本上在田野里看不到农民了,你能看到的农民基本都在忙乡村旅游,所以是全面发动。

第三,部门的政策繁多。应该说各个部门,现在从_一直到各个部门都看好乡村旅游。所以各个方面的政策也都在支持乡村旅游。其中的重点,一是农业部,二是旅游局。包括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现在对旅游的重视不亚于国家旅游局,一些综合部门也都在纷纷出台支持乡村做旅游的政策。

第四,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现在经济下滑,大家都不知道经济到底怎么走,可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确实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有一部分走的比较早的,已经尝到了甜头,这是形势非常喜人的一面。

现在在市场上的表现有:第一,千个特色小镇,这是_前一段下发的文件,全国要搞1000个特色小镇;然后,文化部也在锦上添花,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性;第二,国家旅游局提了万家旅游扶贫,要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把旅游的作用发挥到更大;第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全国大概有几十万家民宿,这是今年的重中之重,热中之热。反正我今年参加民宿的论坛、峰会大概就有五六次。全国大概开了有上百次,大家都在说民宿的事。第四,庄园后起之秀。我在桐乡已经看了开头,这个开头会迅速演变成一股风。这是讲喜的一方面。

二、乡村旅游之忧

我担忧的是泡沫化,发展必有泡沫。发展势头越猛,泡沫越大。严格的说,xxx沫是不可能的,喝啤酒还要有泡沫,没有泡沫,啤酒就不好喝。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泡沫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但是泡沫太大了就不行,达到一定的程度一定是伤害。一旦这个泡沫刺穿了,谁来承受这个代价?必然产生这个问题。

第一,舆论泡沫。一说就是乡村旅游前景无限,我不相信有无限的事情,要找到一个度才是比较合适的。乡村旅游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大家都在忽悠这个好,那个好,没人研究问题,这也是一种泡沫。

第二,工程泡沫。就是工程辈出,反正我们习惯于这种工程师治理的方式,什么事情都得弄一个工程。现在是工程辈出,然后都用数量化的指标来下达,都要追求这个那个,大概也是现在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而这个事情正是我担心的,而且我们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这样的话,成则大成,败则大败。历史多少惨痛的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投资泡沫。现在投资泡沫,最大的问题就是模式雷同。比如说现在说1000个特色小镇,各个地方都在积极发动,比如说浙江在搞100个特色小镇,江苏也在搞100个特色小镇,光这两个省就是200个。云南是60个特色小镇。但是这个特色小镇,特色何在?我现在很怀疑。每个都有题目,每个都有说法,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它会形成雷同的模式。同质化越强,造成的结果就是投资的回报越差。

第四,运营泡沫。乡村旅游有一个最基本的文化,就叫主人文化。要当个好主人,可是现在恰恰缺乏主人。有些地方现在已经开始了,江浙两省都在办,就是民宿主人培训班,民宿老板娘培训班,就告诉你怎么当好主人。这个事非常好,就是大家意识到问题了马上就改进。

第五,回报泡沫。效益难寻。很多效益不能笼笼统统算账,当然情况各有不同,比如说刚才按照xxx说的这几个数字,全国的乡村旅游经营180万家,总收入3500亿,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一家将近20万收入。也就意味着什么?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不是农家乐为主体了。农家乐一年能够有两万的收入不错了,怎么可能20万的收入?20万收入是一个企业化的概念。10亿人次的客人,平均一个经营主体机构,我算了一下,接待555人,平均一个人乡村旅游花费360块钱,这两个数字比较实。大体上,555人有点少,一个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这么平均下来也就是一天接待不到两个人,这个数可能少了,恐怕还要翻番。当然季节性会很强,比如说多的时候可能一天接待20个人,少的时候可能一天一个人也不接待。但是总体来说,人均花费360块,这个数字偏高,现在乡村旅游的消费达不到这一步。但是从这里说下来,3300万农民受益。这些数字再往下分析,一步就能够把这个事看的比较明白。所以,效益究竟怎么样?我们不能只讲收入,收入不等于利润。原来搞农家乐的时候,成本低,所以绝大部分收入都可以等同于利润,因为农民自己服务,不算人工费用,然后自己家里的房子收拾收拾,也没有多大投资,真正的成本就是买一点吃的东西,这样收下来这笔费用多数可以变成利润。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到规模化的阶段。在规模化阶段的时候,成本和效益的概念就是最重要的概念。所以现在如果讲忧的话就是一个泡沫化的问题,我对这个事情很担心。但是担心没有用,担心也是眼看着泡沫膨胀。然后再过两年,可能会看着泡沫的破灭。所以既然研究问题,现在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一个好的导向。

三、乡村旅游发展

1、类型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农家乐。农家乐还是农民投资,政府适度支持。农家乐的好处是成本低,但是农家乐的毛病就是碎片化。所以很多地方农家乐看着很热闹,实际上不行。而且农家乐还有一个规律,是必须依托城市,靠城市产生的幸福能力支撑。所以我不赞成哪个地方都大力发展农家乐。比如张家界就说要大力发展农家乐。张家界城市人口20万人,有多少消费能力,还要大力发展农家乐,这不是开玩笑吗?有一次到一个县,看完了,晚上回到县城,又出去吃饭,开了半个小时的车,我说为什么跑这么远去吃个饭?他说对不起,现在的农家乐都是各个部门对口帮助,我们旅游局对口帮助的就是这个村,所以有一点吃的机会一定到那儿去。如果农家乐靠政府这样来扶持,这是没有市场生命力的,是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成都周边6000个农家乐,各个都好,一个乐山周边2000个农家乐,也都不错。所以没有大城市输出的消费能力,农家乐是维持不下来的。这样就需要转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乡村旅游xxx文 第10篇

>>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研究 秦皇岛市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策略研究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比较研究 乡村旅游社区生态意识培养 旅游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态度研究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甘肃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社区增权研究 近十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社区和谐发展评价探析 乡村旅游社区文化遗产的精英治理 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城市民族旅游社区的外部认同研究 旅游社区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 基于共同利益的城市休闲旅游社区参与 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角度解读城乡一体化 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社会排斥的多维度感知 古村落旅游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及社区建设研究 地方感对旅游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 旅游社区参与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综述 基于文化认同的广西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构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摘 要:

本文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视野下,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划分为景观层面空间、社会层面空间和制度层面空间,并提出此3个层面空间共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共同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路径形成前、路径形成、路径发展及路径停滞或衰落4个阶段,每一阶段机制的作用强度互不相同,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前卫村乡村旅游社区空间演化经历了路径形成之前阶段(1970年~1998年)、路径形成和发展阶段(1999年~2010年)以及路径锁定和衰落阶段(2011年~)。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 共同演化; 事件分析法; 前卫村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0ZD&016);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41071093)。

xxx(1980-),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Email:。xxx(1983-),

女,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发展与管理、旅游经济影响以及演化经济地理学。

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正日益成为稀缺资源,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的乡村社区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从业人员达2 600万①。然而,一些乡村旅游社区在经历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就直接面临游客量下滑、旅游收入下降并迅速进入衰退阶段的发展状态,有研究将这种现象称为乡村旅游的“围城效应”(xxx,2006)。目前,对乡村旅游社区演化解释的主要理论有“起点-动力”假说(xxx,xxx,2009)、制度变迁理论(xxx,2007)和权力关系理论(景xxx,Timothy,2012)等,其研究成果多侧重于乡村旅游社区空间演化的某一层面,尚未关注各因素之间(如制度因素和权力关系)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化的机制。本文拟在后现代地理学空间的视野下,应用共同演化理论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共同演化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

1 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

空间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20世纪以来,人文地理学经历了“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社会理论”3次重大变革,空间的内涵也不断随之演进(石崧,宁越敏,2005),在“社会转向”的大背景下,空间先后经历了“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尺度转向”(苗长虹,2004)。xxx尔作为空间转向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认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并提出了一个关于空间的一般性分析框架:(1)空间的实践(spatial practice),一个外部的、物质的环境,包括了社会中的生产与再生产,以及其空间区位与配置组合,即感知空间(perceived)层面;(2)空间的表征(representations of space),某种空间的呈现方式,一个概念化的空间想象,且透过知识理解与意识形态来获取对于空间纹理的修改,即构想(conceived)空间层面;(3)表征的空间(representational spaces),透过意象与象征而被直接生活(lived)出来,是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使用者与环境之间生活出来的社会关系,即生活(lived)空间层面(包亚明,2003)。

受其影响,有学者将社会体系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3个层次,人类经济社会也相应地形成了经济空间、制度层面空间和象征空间/符号空间(Castells,1972; Soja,1980)。在国内,xxx和xxx丰龙(2011)将城乡结合部空间划分为物理空间、制度要素和社会空间3个层次;朴松爱和xxx猛(2012)将文化空间划分为物质、精神和社会生活3个维度;xxx和xxx(2013)将民族文化旅游空间划分为旅游物理空间、旅游景观符号空间和旅游参与体验空间3个层面。上述研究对空间的划分维度除了在物质(物理)空间上有较强一致性外,对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理解则存在较大分歧。实质上,xxx尔三元空间概念蕴含着二元张力,但二元张力居于何处,则有不同的看法(xxx志弘,2009)。

乡村旅游xxx文 第11篇

现在我要带领大家去看的是云南的代表。大家猜猜是什么啊?大家都知道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在这里世代繁衍声息,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情。现在大家都猜出来了吧。对了,我现在要带领大家去的就是云南民族村了......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南6公里,占地2000亩。云南民族村南临浩瀚的昆明滇池、北望历史文化名城昆明,西靠著名的昆明西山风景旅游区,湖光山色秀美无比。云南民族村内将要为云南的26个民族各建一个村,并配以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演出厅、云南民族博物馆、民族蜡像馆等,它是云南民族的一个缩影。走进云南民族村,只见村舍错落有致,云南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园中有园,村外有村,千变万化,五彩纷呈。而且到处花红柳绿,碧波粼粼,笙歌不绝,舞影婆娑,被人们誉为“人间仙境”。这里四季xxx,气候宜人,鸟语花香,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和谐地融为一体。

云南民族村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从云南民族村大门进去,可以先去歌舞厅看定时演出的云南歌舞,再去游览傣族村。这是风情最浓、最美的旅游村寨之一。里面种满了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一幢幢精致典雅的傣家竹楼点缀其间。有干栏式的民居楼、泼水亭、佛寺、泼水广场等57个傣式建筑物,展示了云南傣乡建筑之精华。村xxx的白塔叫“波中塔”,高米,是按1:的比例仿云南德宏州xxx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拥着高高的主塔,365个风铃铃声悦耳动听。云南傣味楼还供应傣味菜肴。云南民族村内的大理白族村是其中最豪华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梁画栋,xxx青。另有三塔、洱海、xxx、本主庙等风光旅游名胜缩影。白族艺术馆内展出的蝴蝶,是中国最大、珍品最多的一处蝴蝶馆,价值极高,不可不看。大理石珍品馆内奇石琳琅满目,令人大饱眼福。另外定时有大理白族歌舞表演,还可以品尝到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佳肴。彝族村太阳历广场,中间竖有一根观测时辰的石柱,雕有12生肖的石刻,通过石柱的日影来观测时辰,生动地再现彝族古老的太阳历。巨“虎”则表现了古代彝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另外有土掌房、舞蹈等场景可供观赏。云南民族村的其它的民族村寨亦各有其特点。

在云南民族村旁,有一个目前全中国最大、最好的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该馆由陈列馆、科研办公楼、藏品库和手工作坊等组成,陈列馆共有十六个展室,六千多平方米展出面积以及一个演示作坊和画廊,收藏品达十二万件。建筑群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是群众大型联欢的好去处。纵观整个云南民族村,是集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旅游风情、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环境为一体而建设的,并且全部都是招收云南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青年来服务和表演,使人感到不仅丰富博大,园林风光优美迷人,而且真实亲切。加上结构巧妙,布局美观典雅,形成了一个江南园林式的民俗大观园,置身其间,的确使人犹如进入仙境一般。

只是说肯定不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吧。那我们就不多说了,让我们快一点去参观吧。

乡村旅游xxx文 第12篇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山石头村的所有村民,欢迎大家的到来。(下面导游作自我介绍)

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让心灵去旅行!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时的心情。今天大家去寻访的不是名山大川,也不是华丽宫殿,而是一处普普通通的村庄,一座能使你重新回忆起曾经度过、见过的古村落,一派原生态的田园风光。我相信,大家在这次古村落的寻访中,一定会采拾一路的精彩,为今后的人生添上华丽的一笔。这个古村落叫xxx山,位于宁海县城的东部,距县城16。6公里。这里以前交通不便,整个村子都是由附近山上的青灰色安山岩质石材整块砌成,石质天然,排列巧妙,时间久了如同青铜器一般,俗称“铜板石”。走进这个村落,犹如走进了时光隧道,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某一个时期,来到了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个村落也像一座古罗马时代的废墟,带着历史的印迹,留下许多不解之谜,有待大家去破解。

官道——大家知道吗?我们现在走的这一条乡间小路是一条古道,这是象山通往宁海县府的主要官道。这条道离村口只有982米路程,在古代很有名。清代宁海诗人xxx在《过xxx山》一诗中写道:“豺狼蹲坦道,僻径绕寒山。无限斜阳色,来添霜叶殷。秋空雕翮健,石蹬马蹄孱。深羡云中客,肩樵任往返”。诗句并不复杂,说的是这个村庄位于山顶,四周皆山,草木茂盛,秋天的斜阳照在灌木丛林上,层林尽染,煞是好看。因地僻山幽,有豺狼挡道,盘旋的山路弯弯曲曲,只有樵夫出没其中。走在这条乡村小路上,我们可以饱看原生态的田园风光,欣赏自然的韵味xxx田、水稻、果园、竹林等美景,尽情地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体味先民们世代相传的民俗风情。让我们在这个宁静得如同水墨画一般的村落里,感受自然,感受纯朴,让身心远离喧嚣的都市,涤去尘世的烦恼。

大家看,依山盘旋的梯田,有如折叠的绸布,大则如广场,小则如浴盆;长则如飘带飞舞,短则仅于方寸之间。一层层,一片片,聚在一处,xxx壮观。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那些梯田里全是油菜花,远远看过去,简直是金色的世界,天空都变了颜色;夏天,佳禾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番薯、洋芋漫山遍野;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这种景象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一大奇观。xxx山村主要出产农产品有番薯、洋芋、藠头。

番薯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xxx白色,但也有紫色。据研究测定,番薯含热量仅为馒头的一半。番薯可代粮充饥。番薯为偏碱性食物,食后可抑制皮下脂肪的增长与堆积。此外,番薯还有利于排便,有利于减肥。番薯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淀粉,既可生食,又可炸、煎、烤、蒸、煮等食用。番薯并非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据说在乾隆十三年(1748),世居福建兴化府莆田的xxx曾往永康贸易大亏,血本无归,只好借宿高枧。当时宁海茶院一位姓张的客商也在高枧住宿,两人相识,提到莆田所种的番薯,宁海是没有的,而宁海地广空阔之处很多,如果播种,定能推广,既可作主粮食用,也可备凶荒之患。xxx一听,觉得有理,回乡后即偕胞弟xxx来到宁邑xxx——毛屿岛,毛屿岛四山xxx,江水潆洄,即觅舟而渡,垦荒大面积土地种植番薯。物以稀为贵,xxx兄弟种植番薯获得成功,不但衣食无虞,且有余资。莆田的兄弟伯叔们遂相率迁居宁海。当时四周村民也想引种番薯,可xxx族人秘不外传,于是有人半夜上岛偷种,可是东摸西摸,找不到番薯长在何处。一直寻到公鸡报晓,怕人抓住,撒腿就跑,却被番薯藤绊倒,拖出番薯,这才知道番薯是长在地底下的。这样才慢慢地在宁海各地传播开来,xxx山村民也开始种植番薯了。的确,番薯引进宁海,是一次重大的农业革命。番薯生熟可食,切片刨丝、熬糖酿酒、磨粉制面、零食充饥皆宜,是不可多得的经济作物。现在xxx山的番薯粉、番薯面、番薯烧酒,山粉糕等等番薯制品,都是宁海有名的土特产,今天大家可以亲口去尝一尝。

乡村旅游xxx文 第13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动力机制;生态旅游;农村经济

1 引 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的人们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寻求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开拓了乡村旅游市场。乡村生活牵引着城市居民走出城市,走进乡村,去体验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乡村旅游的这个过程,拉近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缓解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压力,使人们回归自然,享受乡村绿色。同时,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开发将会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与城乡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乡村旅游也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乡村社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共建乡村人居和谐环境。

2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通过大量对先行研究的文献考察,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从不同的视角,对乡村旅游做了不同的界定。较有代表性的是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营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笔者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将乡村旅游作如下定义:在乡村地域内,利用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水牧业生产作业、农耕或游牧文化、民俗传统、历史古迹、农家民居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为到访者提供观光考察、休闲娱乐、健身疗养、交流结友等体验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新式旅游开发活动。乡村旅游包括农业观光旅游、乡土文化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乡村生态旅游等多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形式。

3 乡村旅游开发动力系统分析

乡村旅游开发不是单纯的旅游资源及接待设施的开发,而是所在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乡村旅游开发既不能游离于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等宏观环境之外,同时在微观上又要受到开发者的思维和意识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发的一般动力因素

1)经济发展。乡村经济基础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收益下滑,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具有高度的产业聚合效应,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2)政府推动。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政府相继制订了“休假法”、“度假区法”等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政府不断推出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三农”政策和兴起的“建设新农村”活动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3)乡村活性化与平衡年龄结构。通过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创造舒适环境与大量就业机会等旅游开发项目,既满足老年人修养生息需求,又吸引大批年轻居民留守,改善当地人口年龄结构,永保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4)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供需求不平衡的矛盾,旅游业需要寻求进一步拓展市场,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5)环境保护。乡村地区特有的垄断性资源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而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当地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如图1所示。

乡村旅游开发动力系统模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乡村旅游开发涉及到众多宏观、微观因素,其发展的动力系统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驱使。众多学者对如何协调各关系主体而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其中,学者xxx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乡村旅游地的社区主导开发CBD( Community-Based Development)模型。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产业链本地化、经营者共生化和决策民主化。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有当地居民、外来投资企业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如图2所示。该模式作为一个理论框架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社区居民在涉及到国土资源整备和地区经济结构布局的旅游开发事业时候,涉及社区居民的主导权以及软实力(管理能力)和硬实力(经济实力)等问题需要协调解决。一般而言,当旅游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合理,景点和旅行社合作关系密切,景点和旅游产品信息宣介成本较低,投入的回收期较短。如何协调好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各方的权益,在现有的机制上建立一个操作性强的动力因素协调系统成为该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大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动力机制构建

大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大致可概

[1] [2] [3]

括为:村落民居旅游模式(包括以古民居、古宅为凭借进行开发,以新农村新风貌为凭借进行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田园生态旅游模式和综合旅游模式四种模式。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大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是田园生态旅游。这种开发模式即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为特色,把生态与风情结合起来,旅游与休闲结合起来,大力开发诸如竹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樵乡游、果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寻找梦想的心理需求。该开发模式在大连乡村又主要表现为娱乐体验型农园和农业公园两种形式。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利用软件绘制了大连市乡村旅游地分布图,如图所示,大连大部分县市区都有各据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区,、

总体来看,大连市的娱乐体验型田园生态旅游仍处于自发阶段,没有明确的旅游主题,也没有系统的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计划,开发主体和经营主体多为个人或自发结成的小团体。休闲农业公园型田园生态旅游,虽然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也有较具规模的事业主体,但也仍然处于一种缺乏总体规划自发形成、自主小规模运营的状态。

乡村旅游xxx文 第14篇

【关键词】 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塑造途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居民每天生活在由钢筋水泥构建的丛林中,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更易产生内心的焦虑、紧张和压抑,生活环境品质的降低使人们更愿意回归到自然的环境中,寻找乡村的宁静,暂时逃离城市生活的纷杂。乡村旅游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一些现象和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趋同,开发的盲目,假城市化现象严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乡村传统文化影响很大,进而使得乡村旅游很难在文化缺失和风俗瓦解中构建出良好的乡村意象。旅游活动更多的停留在简单的观赏、餐饮、娱乐等初级的旅游消费层面上,在越来越强调体验性和参与性的今天,这样的旅游方式和发展趋势已经不能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受,提升其在旅游中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增强其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感知。

一、乡村旅游的界定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内涵的界定,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讨论。国外学者相当重视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认为这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但与国内一样,国外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与认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事实上,对乡村旅游进行精确定义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通常被描述为一种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形式,但是这种说法非常模糊。[1]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较典型的定义是英国Gannon和Bramwell & Lane分别做出的。前者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农民或乡村居民出于经济目为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而提供的广泛的活动、劳务和令人愉快事物的统称。后二者认为乡村旅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2]其实,在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时,也常将Rural Tourism、Agrotourism/ Agritourism、Farm Tourism、Village Tourism等概念混用,并且在不同的国家其也有不同的含义。

我国最早兴起的乡村旅游方式是农业旅游,因此,在前期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将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农业旅游等同使用。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周边出现了许多以农家特色为吸引的农家乐旅游形式,这一时期的研究多将乡村旅游与农家乐等同起来。早期的定义无法包含乡村xxx富的类型结构,内涵的理解过于简单。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界定,xxx明和xxx对国内外诸多概念定义进行详细分析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3]xxx和池静通过系统梳理已有定义,从系统分析乡村旅游发生的场所、凭借的资源、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乡村性)、乡村旅游与其他几个重要概念的关系入手,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凭借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参与性、娱乐性、享受性、科技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产品,它的本质特性是乡土性。[4]同时,学者们还从旅游资源本身、对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地理位置、科技含量、供需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划分,对此已有很多文章进行了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二、乡村旅游体验的真实性

真实性(Authenticity)是一个西方概念,源于希腊,又被译作原真性、原生性、可靠性、准确性、本真性等。最初用于描述博物馆的艺术展品是不是真的,之后被借用到哲学领域的人类存在主义的研究中。[5]1973年,Mac Cannell在《舞台的真实性》(Staged Authenticity)一文中首次将真实性(Authenticity)这一概念引入旅游动机、旅游经历的社会学研究中。从此,真实性成为西方旅游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并引起了各种热烈的讨论和分析。[6]目前旅游学界关于真实性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客观主义真实――从客观的、博物馆学的角度看待真实性问题,强调旅游客体与原物完全对等;建构主义真实――认为旅游真实性是由各种旅游媒介共同制造出来的;存在主义真实――旅游者参与不同旅游活动来激发其旅游经历的难忘和激动人心;后现代主义“超真实”――模糊“真”与“假”的界线,以模拟变得真实,达到一种模拟“超真实”的境界。

现代乡村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主要构成是来自城市的居民,他们为了逃离城市生活而选择乡村旅游,其动机都是想看到真实地乡村景观,体会到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乡村生活状态。乡村旅游体验中不仅是要观赏自然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欣赏xxx村景象等实物形态的田园景观,还包括通过观察和体验当地居民真实地生活生产方式、民间传统习俗、工艺品加工工艺、当地传统节庆、农家特色饮食等去探寻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由此可见,乡村旅游活动中的主体所追求的不单是一种物质化的满足,更重要的是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要使这种精神的需要得以满足,其核心就是要让旅游主体体验到旅游目的地的真实,这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这种真实是一种相对的真实,根据xxx等人[5]的研究,这种真实的表现与效果主要受到三个群体的影响: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态度与看法;游客的认知和理解;旅游经营者对真实性的生产与制造。体现为一个相互作用、互相关联的循环体,其内部机理如图:

从这一循环体可以得知,乡村旅游者是为了寻求与惯常环境的差异而进行的旅游活动选择,其目的是为了体验真实的乡村环境,但是,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的制约,大部分旅游者都没有办法在较短时间内清楚分辨出旅游环境的真实,其感受到的是当地居民与经营者构建的场景。当地居民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环境,也不能完全保持其原本生活的真实,但受到旅游者寻求真实性的影响,其也必须迎合旅游者的这一需要。这与旅游经营者通过构建真实性获取利润的目的是相契合的,于是二者便一道对乡村旅游形象进行包装和传播。

三、体验真实性塑造的途径

根据乡村旅游真实相对性的内部循环体系可以看出,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应注重旅游者的感知、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认可度以及旅游经营者的营造等三方的相互统一来进行塑造。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1、构建乡村意象,创建乡村真实

一般来说,乡村意象主要包括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乡村意象是人们对乡村的整体感觉和印象,是人们对乡村的反馈和映射在心理上的积淀。由此可见,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乡村的整体氛围,而乡村旅游的开展客观上也必须以这种整体氛围为基调。[7]要提升乡村旅游活动体验的真实性,就必须重视乡村意象的构建。这首先要求在景观上不能出现与乡村风貌不相符合的建筑,比如在村镇中抛弃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而大肆修建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其次,在基础设施的修建上也不能完全按照城市化的标准来进行,如果全盘城市化,不仅对乡村场景感造成伤害,同时又会加剧乡村假城市化现象的出现。再者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意象,增强乡村真实场景感。

2、重视项目创新,促进客主交流

乡村旅游者一般都是为了寻找区别于城市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景观而前往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活动的,那么旅游者所追求的往往是乡村的“古”、“真”、“朴”、“野”、“土”等特殊的感受。利用良好的乡村整体景象,围绕田园风光景观和传统乡村民俗文化进行相关旅游项目开发,以提升旅游参与性和体验性。乡村旅游项目不能只是局限于吃吃饭、打打牌,应该围绕乡村本土文化做足文章。比如开展特色农事活动,推广乡土节庆,或是开办游客能够参与的乡村农事生产运动会等项目。同时还应加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升民宿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游客逗留乡村提供必要条件。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促进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联系,使旅游者更好更深地了解当地文化和民俗,提升其旅游体验的真实性。

3、开发传统技艺,模拟原真生活

随着旅游者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在进行旅游活动时,他们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简单的观赏,而是更注重体验参与之后带来的精神享受。乡村旅游地应加大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挖掘,保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和制作技艺。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旅游商品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创建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环境,保持传统工艺的真实性,还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激发其保护传统技艺与文化的积极性。无论传统艺术形式还是传统工艺技艺,其旅游展示的环境应注重原真性。这就要求首先要构建原真的乡村环境,其次对旅游者的行为也要进行约束,最后应培养和吸纳专业人员进行展示和讲解,以提升其文化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xxx昆欣,xxx,郎富平.乡村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1).53.

[2] xxx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3] xxx,xxx.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9).

[4] xxx,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5] xxx,罗明春,覃业银.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多维度研究[J].旅游论坛,.

[6] xxx.民族旅游的真实性探析[J]xxx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7] 熊 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

乡村旅游xxx文 第15篇

广南县境内的坝美风景区,因其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溶洞、河流及村落,酷似晋代文学家xxx所描述的桃花源,故而被称为“最后的世外桃源”。如今走进坝美村,就走进了一片山清水秀的世界:地里是绿油油的水稻,无论是坝美河两岸的植被,还是壮族村民房前屋后的桃李果树,以及围绕村落分布的山上,到处都充满了绿意。

广南县坝美村近年来成了旅游者们的到文山必去的一个景点。进村子要经过一个巨大的溶洞水道。船缓行十余分钟,临近洞口,眼前便是河谷、流水、翠竹、水车、农田、茅舍……。对于坝美村的人们来说,xxx描写世外桃源简直就是自己的家了。

广南县境内的坝美风景区,因其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溶洞、河流及村落,酷似晋代文学家xxx所描述的桃花源,故而被称为“最后的世外桃源”。目前,坝美风景区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坝美村正在加大力度建设旅游景点配套项目,能用马车、牛车拉的货物都不用汽车;另外还将用土木结构建的房子来还原壮族村庄的风情。

如今走进坝美村,就走进了一片山清水秀的世界:地里是绿油油的水稻,无论是坝美河两岸的植被,还是壮族村民房前屋后的桃李果树,以及围绕村落分布的山上,到处都充满了绿意。

乡村旅游xxx文 第16篇

一、立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乡村旅游活动。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农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同时_、_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为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都江堰农村人口众多,占到总人口的,并且都江堰工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剩余农村劳动力很难转移,因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并各有侧重。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开发策略和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逐步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研究等方面转变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早期对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意义及背景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并且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xxx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和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12〕;过竹(2000)等在对南丹xxx裤瑶新村的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中提出了乡村旅游与地河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低等问题。比如,都江堰乡村旅游多是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钓鱼、采摘和打牌为主,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震后在都江堰乡村旅游恢复的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的不断复杂化、多元化以及对农村和农民影响的不断加大,本文在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产生、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探讨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基础概念。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及特点、产生与发展等xxx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

(2)评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由此得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现状,走访考察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影响程度。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查及分析,对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

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想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论文框架

1、绪论

(1)选题依据

(2)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及特点和模式

(1)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

(2)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

(1)都江堰乡村旅游的产生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xxx文 第17篇

农业旅游就是一种产业融合,它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而成的新型业态,是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延伸融合的产物。通过挖掘现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一个全新的旅游发展领域—产业部门领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极大地扩充了旅游产品的数量,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优化。农业旅游以农业资源为内容,以旅游服务为表现,既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又是农业多样经营一种形式,产业融合是农业旅游的本质属性,两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新产品、新业态以及新的增长方式。所以要研究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因此,本文就试图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农业旅游更好的发展。

2静观花卉发展概述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位于嘉陵江东岸,地处金刀峡旅游热线要冲,静观镇幅员面积,总人口万余人,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静观素有“花卉之乡”美称,种花历史已有500多年,是全国花卉5大流派之一川东花卉艺术的发源地,以人工造型和园林艺术见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静观已建起了20多个花卉精品园,花卉走廊风景秀丽,令人留恋忘返。北碚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建成西部一流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这为静观花卉业及花卉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静观要争取,立足“花卉产业经济、生态观光体验旅游经济”,着力打造花卉特色产业经济,争取静观花卉产业和都市农业旅游的更大发展。

3.静观农业旅游发展多要素创新

(1)田园医疗、美容中心,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相结合,在园内大批种植中草药材,以花卉药性治疗疾病,也可开发各种以花为主材的药膳,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可种植有美容效果的植物,强调全天然美容的概念。

爱艺坊,吸引热爱绘画、摄影、音乐等艺术活动的艺术家来田间采风,激发他们以花卉为主题的创作;改造废弃的农舍创办“爱艺坊”,供艺术爱好者们、艺术家们展示他们的作品,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当地的农业旅游增添一道新的美丽风景。

主题特色婚典,婚庆市场被称作是“甜蜜的宝藏”。现代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个性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打造一场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难以忘怀的婚礼,因此,婚典的各种新类型层出不穷,农业旅游也可参与这一宝藏的挖掘,设计与农业相关的主题特色婚典,将婚典与郊游结合起来,让来宾在参加婚典的同时,也有机会到郊外走走看看。例如:水果、花卉主题;尝试由鲜花制成的特殊新娘礼服,将水果融入捧花之中露天礼堂以一片花海、果林为背景等等。

4.产业融合之下静观镇新形态:旅游式的田园城市

(1)特征:城市引力十乡村引力+旅游属性;旅游式的田园城市是农村现代化的一种新形态,它不等同于城市化,而是“具有城市引力的别样田园”,既具有城市引力,又具有乡村引力。它保留了田园的外在形态,自然、悠闲、生态、健康,同时又具备了城市内在的生活质量,有较多的社会机会,生活舒适。它以旅游为驱动,在发展农业旅游的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并运用旅游带来的资源来实现农村硬件设施的改造以及服务系统的完善;它为旅游而服务,整旧如旧,建设中仍注重保护乡村独有的、一定的乡土特性,并进一步设计、开发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活动,打造让“城市人诗意暂居的惬意田园”,形成良性循环。在这样的形态之下既能吸引市民前往休闲度假,又能留住农民积极改造家乡。

(2)实现方式—前台+后台;就是要按照游客实际的需求,将乡村生活划分为“前台”和“后台”,将游客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前台,满足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及对“乡村意象”的追求;同时,将农民所追求的要素置于后台,顺应农民对一体化的要求,并在前后台之间设立相应的缓冲区。这对实现田园城市的形态十分有帮助,可在乡村中划出几块核心区域进行建设,让农民有机会享受现代化生活;而在核心区域四周则保留大片农田、传统民居,供游客体验。此外,后台也不一定就是,也可以让游客在对前后台的对比体验中,感受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伟大成果。

乡村旅游xxx文 第18篇

大家好,我姓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xx,也可以叫我xxx导,欢迎大家来到新叶古村游玩。新叶古村座落在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的一座大山下。相传xxx还没有找到适合建诸葛八卦村的时候,就找到了这儿,想在这儿建诸葛八卦村,可当xxx看到这儿不错的时候,就已经建好了,xxx没有办法放弃这个村庄,就叫一个姓叶的朋友住在这儿,所以这儿就叫新叶古村。

现在可以下车了,我去买门票,你们在这儿等我,厕所在那边,想上厕所的就去。我买完门票再过来。好了,我们可以走了,现在我们正前方就是转运塔,据说这座塔是镇村之宝,如果这座塔倒了,脏了,坏了,村里的人就会遭殃的,所以看看就好了,不要乱摸。这座塔有100多米高,分成15层,每一层的楼梯上都有精美的艺术品,雕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神话故事,几百个图案没有哪两个是一模一样的。塔两边堆着许许多多的形态各异的盆栽。据说这些盆栽是保护神用的,小孩子不要当玩具玩哦,不然会遭天打雷劈的。小心点儿,前面的路很滑很滑。

这一段路很狭窄,一排只能走一个人,请大人照顾好小孩子。我们现在来到了翰墨轩的门口。这是一间非常有文化的房子,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的书法作品,有对联、有扇子等,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买一买。据说这儿是xxx住过的屋子,所以二楼地形复杂,像个迷宫,所以你们不用上去了,并且主人也不会同意的。

你们小心一点,请大家抱好小孩子,这段路又陡峭又滑,因为前面是水塘,我们要走过一段石子路,这石子路两旁有小溪是从水塘里流出来的,喝一口会让你神清气爽。这水塘据说是xxx治水的时候流出来的水,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谢谢大家来到这里浏览,如果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谢谢您的配合,希望下次我们身份互换一下,你当导游我当游客,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再见!大家!

乡村旅游xxx文 第19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鄂州蒲团;SWOT分析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内涵

农业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是以自然风光与独特地域的农业特色、乡土民情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1988年,xxx给出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物”,可以看出这一概念更强调其自然性;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福利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即生态旅游要对生物多样性、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某种贡献”。

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概述

农业生态旅游是迎合城市居民摆脱城市喧嚣和污染的环境、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希望到农村放松精神、舒展身心的要求产生的。一方面它可以满足进入工业时期特别是后工业时期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三、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项目设计分析

蒲团位于鄂州北部华容区,北接华容区中心,东北接临江乡,西北由武xxx高速公路连接武汉洪山关山地区,西连庙岭镇,东接xxx乡,南达梁子湖风景区,东南达鄂州市中心。庙岭镇开发了红莲湖旅游区,目前主要开发了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成为湖北省唯一乡村高尔夫球场。以三国xxx为主要吸引力,优美的湖光山色和xxx底蕴使之成为鄂州旅游业的传统景点。

四、湖北鄂州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一)SWOT分析理论

所谓SWOT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二)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

1.优势

地理优越:蒲团乡所在的鄂州市位于鄂东南咸宁、xxx冈、xxx石等旅游城市的中心,鄂州市位于“长江旅游线”和“三国旅游线”的交叉口。蒲团乡位于鄂州市的腹地,位于红莲湖、五四湖、长港之间,属于丘陵地带的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2.劣势

差异性不够强:各地在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项目时,要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起本地“农家乐”旅游的良好形象。如在一些湖泊较多、水域较广的地区,可开展“水乡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水生植物、野营、野餐和四季垂钓等。

3.机遇

“农家乐”旅游前景:“农家乐”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1)“农家乐”旅游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发展潮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旅游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已开始逐渐厌倦城市中的生活氛围,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能有更多新奇的见闻和感受,能了解到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而“农家乐”旅游则正好能满足游客的这些需求。

4.挑战

周边几大景区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如梁子岛生态旅游区,它距蒲团乡的距离很短,它推出了湖光山色“渔家乐”旅游,举行湖上泛舟,环岛游,野营以及“农家乐”、“大家乐”等旅游项目。还有西山风景区、红莲湖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xxx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

五、总结

运用 SWOT系统分析法,来分析蒲团农业生态旅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使蒲团农业生态旅游在其发展中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在其发展中所拥有的机会,化解威胁因素, 进而分析出蒲团农业生态旅游今后发展的战略选择。把蒲团农业生态旅游SWOT分析图划分为四个象限,根据其所有的不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旅游战略。

参考文献:

[0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02]Edward Inskeep 著.xxx译.旅游规划—— 一种综合性的可持续的开发方法[M].2004.

[03]xxx.旅游开发与规划[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04]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05]xxx建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景观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06.

[06]谢雨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研究进展[J] .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乡村旅游xxx文 第20篇

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有关资料统计,2019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2019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时间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升级期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现已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形势迅猛。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对扶贫开发方式进行创新,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9年,在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表示积极推进“旅游+农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进行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建设,并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在扩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保护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满足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也为发展社区经济投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首先,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社区在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建设,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最后,城乡居民互动的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同时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使居民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还较为薄弱,涉及到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研究领域,并且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对于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难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呈现。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通过量化的形式说明上述关系,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现实意义

以社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保护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一系列重要的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小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地位与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别是旅游发展基础认知、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态度、参与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总结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社区参与度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策略与建议。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该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对社区一体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梳理,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来源,并结合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度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依据相关研究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选取调研地点,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量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量表进行解释。

第五章实证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软件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进行比较,利用软件、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并对测量模型、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度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归纳总结本文的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纲

1 绪论

研究背景

现实背景

理论背景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述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相关概念解析

社区

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

理论基础

社区一体化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理论模型

模型来源

研究假设

参与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4 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样本选择依据

数据收集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旅游开发基础认知量表

社会资本量表

政府支持力度感知量表

参与能力量表

参与旅游态度量表

社区参与度量表

5. 实证研究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比较

测量模型分析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

影响因素和社区参与度结构模型分析

参与旅游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结论

建议

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注重创新发展,扩宽居民参与内容

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强化居民参与能力

培养居民积极参与态度,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研究创新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五、研究方法

乡村旅游xxx文 第21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早在_中央十报告就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于是2014年__编制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同时,在2015年“两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仍然非常关注“美丽中国”建设。

而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旅游消费不仅能够直接拉动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也对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旅游产业可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选择之一。而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地方还形成了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一大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美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将促进我国美丽乡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趋利避害,探索新时代下美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是学界近年关注的课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动态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xxx、xxx等学者从旅游经营管理类型、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和各类实证研究等角度总结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不同类型。国外学者则从政府干预、开发主体、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类型。

2、城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章智涛从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总结了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xxx兆峰等认为旅游业通过聚集和扩散机制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建设通过设施支持、消费驱动、产品创新和形象引导提高城市旅游效率。

而国外研究者PallaviMandke认为旅游可以带动城市发展,缩减贫富差距。UgoGasparino等认为无论从收入还是就业方面来衡量,旅游业日益被视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在杠杆。

由上述分析可知,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开发类型的研究,而对于城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则主要对区域性影响进行探究。但同时我们发现以上研究大多集中于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且与时代背景结合不够,实施性较弱。因此,本研究旨在牢牢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围绕美丽乡村与新农村建设,选取长沙市光明村这一案例地来探究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开发现状与模式,以求总结案例地旅游开发与建设的经验,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供同类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借鉴。

二、概念与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旅游发展模式

所谓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历史阶段、发展进程中,在自己特有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下,形成的在体制、结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战略路径选择。旅游发展模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发展方式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和特点,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和综合性。

2、乡村旅游

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而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也较为混杂,但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综合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吸引物,以乡村为主体,城市居民为对象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

3、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当前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扶持和实施项目。美丽乡村的“美”,包括视觉感观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实用之美。通过这“四美”的建设不断经营管理创新乡村之美,使美丽乡村得以可持续发展,真正形成“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

4、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

耦合理论源于物理学中的耦合模理论。耦合,物理学上指2个或者2个以上的体系或2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或者是通过各种内在机制互为作用,形成一体化的现象。耦合被引申到其他学科,用来形象地描述那些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本研究中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就存在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耦合关系。

1、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相辅相成

新型城镇化下要求城市与农村城镇联动、城乡互补。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就是在促进城镇联动和城乡互补,通过旅游这一方式将城乡消费对接,促进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新型城镇化也为美丽乡村的旅游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两者的耦合关系使得双方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2、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互为补充

(1)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从根本上解决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核心问题的解决便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的。美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我国要实现现代化,重点、难点都在“三农”。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不仅可以推进工业化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2)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从资金上解决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保障问题,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支持。

(3)新型城镇化建设能从环境上解决美丽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问题,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为新型城镇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型城镇化时刻关注如何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的问题,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发展,从而促进美丽乡村旅游的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耦合关系

城乡一体化的耦合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城市系统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这主要体现在旅游城市系统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乡村旅游发展系统内部旅游产业与乡村系统的耦合关系,乡村的功能以旅游发展为导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二者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发展效应通过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接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光明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光明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于2010年正式被评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望城区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理念,光明村被列为重点示范点,将继续通过“光明村模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一)光明村旅游发展条件

乡村旅游xxx文 第22篇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1、选题的目的、意义、学术价值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成为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避免了大城市的拥挤和嘈杂,为游客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提供了绝佳场所,乡村旅游因其经济实惠、清新诗意的田园属性赢得了游客的青眯,成为我国旅游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业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加快城乡一体化、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从益阳市乡村旅游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为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把好脉、问好诊,为今后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使之成为乡村振兴、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助力器和加油站。

在此背景下,本文选题能实现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明确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将乡村旅游纳入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其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该研究是以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为前进游的发展路线。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实现乡村旅游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2)现实意义:从现实上看,我市是农业大市,发展乡村旅游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乡村经济实质上就是生态经济,乡村旅游是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融合。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人们休闲旅游意愿迅猛增长。但是,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产品单一、缺乏统一规划与布局等,严重阻碍了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当前形势下,加强对我市乡村旅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在国外起步较早,己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集中在对旅游品牌经营模式、营销模式、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几个方面的研究。

如美国旅游业在搜集各个地区的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乡村旅游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品牌概念模型,澳大利亚的乡村旅游业认为乡村旅游业的营销模式应该多样,不应该只依据当地的地理优势及自然特点,应该采取分层次的营销模式,比如说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设计旅游产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建设人性化旅游产品。还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有助于当地人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创新传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审美意识。一部分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业过于干扰乡村自然建设的发展、会给乡村的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指出合理的规划乡村旅游业、科学减少以环境为代价的旅游方式是促进乡村旅游业整体利益提离的有效措施。

我国的乡村旅游形成发展相对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正式开始,之后我国的乡村旅游业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国内专家学者根据本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情情况,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因地制宜地研究。其中代表性的学者观点为:xxx认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大城市交通拥堵,人居平均面积校少,所以向往自然绿色的田园生活,而农村的广阔天地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所以就产生了乡村旅游的供求关系。xxx将乡村旅游业进行分类。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分为文化观光型和文化体验,并且认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xxx认为开发文化原生态型的乡村旅游模式具有重要性。xxx将乡村旅游开发分成几种模式:休闲观光型的乡村旅游,主要为陶冶情操、放松旅客也情建设天人合一的旅游活动。知识型乡村旅游,提高游客的文化内涵,增进旅客与地方的文化情感。再次为民俗文化旅游,送一类型的旅游模式颇具特色,提高游客旅游乐趣。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为后人提供了有价值性的参考,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充实完善相关理论研究还有待挖掘和丰富。

3、本人学术准备情况(主要参考资料)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_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_,

[2]_中央_.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R]_,

[3]xxx.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

[4]xxx德刚.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5]xxx,xxx. 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

[6]xxx.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

[7]xxx.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

[8]xxx,邹丽君.体验营销——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经济与管理,2007

[9]张建宏.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06

[10]张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目标与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2008

二、论文结构框架(主要观点)

一、主要研究内容与基本构思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为:从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对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主要采用SWOT模型分析法,客观分析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挑战,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全面客观认识优势和不足,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市场定位,最后针对性地为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措施。

基本结构为:

第一部分:乡村旅游概述。主要介绍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特征,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实践发展情况以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把好脉、问好诊,全面客观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市场定位。

第三部分:益阳市发展乡村旅游对策建议。主要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提升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提高资源组织整合力度,丰富旅游产品种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二、论文结构(提纲)

一、乡村旅游概述

(一)乡村旅游内涵及特征

(二)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三)相关理论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意义

(五)国内外实践发展情况

二、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

3、客源优势

(二)发展劣势

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缺乏总体规划

2、没有形成特色优势的旅游品牌

3、企业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

4、资源整合滞后、旅游产品单一

5、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

6、服务质量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三)发展机遇

1、国家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

2、生态旅游兴市、旅游扶贫等政策利好

3、收入水平提高、带薪休假制度等带来旅游意愿的爆发式增长

(四)发展挑战

1、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威胁

2、生态环境威胁

三、加强益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政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健全总体规划机制

(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树立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三)着力提升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水平

(四)提高资源整合力度,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乡村旅游xxx文 第23篇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乡村旅游业是出现在乡村地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据介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xxx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xxx金xxx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1]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采摘型乡村旅游业由于和农业融合度较高,成为各地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在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季节的制约,使得旅游淡旺季划分十分明显,在采摘旺季的时候游客较多,而在淡季的时候,游客则寥寥无几。采摘型乡村旅游地的这种“冷热不均、淡旺不平衡”,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收益与健康发展。通过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乡村旅游季节性研究的不多,尤其对于采摘型乡村旅游地规划中的季节性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加强采摘型乡村旅游季节性的研究,有效地解决和平衡季节性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理论背景

目前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有很多观点。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或乡村周边开展的以体验田园风味(rurality)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方式”。[2]美国学者AdyMilman(200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为基本区域的乡土化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不仅拘泥于农业活动,更包括了休闲、度假、体验、观光等多种活动形式的旅游。”[3]当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也较多,xxx(2007)对乡村旅游进行比较全面地概括,指出乡村旅游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农耕文化的开发,进行乡村民俗文化、乡村村落和民居文化、乡村饮食文化、乡村人文古迹的展示,从而更好的留住游客。[4]xxx(2010)将乡村旅游概括为:“将乡村作为主要活动场所,进行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产品开发,将文化习俗作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对象,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目的的过程。”[5]

综合众多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指的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具有乡村性的乡村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吸引物的一切旅游休闲活动。主要特征上具有乡村性,与区别于其他的旅游活动。基于目前存在的农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界相近的高频词如何区别呢?农村,一个农字,通常寓意了居民以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范围。可是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乡村区域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居民不仅从事农业,而且从事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矿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因此,乡村旅游比农村旅游、农业旅游表述更为达意,外延也更为广泛些。如果仍用农村旅游、农业旅游来描述,会将“工业村”、“服装加工村”、“旅游村”等排除在外。

采摘型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我国对于它的研究稍显滞后,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也显欠缺,甚至尚无采摘型乡村旅游概念的相关界定,这也直接导致了各界对这一概念认知上的模糊不清。在我国,与采摘型乡村旅游相关的概念有观光采摘园、采摘农家乐等。随着采摘型乡村旅游在我国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我国对于它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笔者认为采摘型乡村旅游必须有三大特征:一是必须发生在乡村或城郊区域,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乡土性明显。其次以乡村或城郊内的旅游资源如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旅游吸引物。第三,必须以采摘活动如采摘蔬菜、水果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的乡村旅游活动。因此,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本文将采摘型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为:采摘型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或城郊地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采摘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乡村或城郊内的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吸引物的一种新的乡村旅游活动。而与此相对应的采摘型乡村旅游地指的就是那些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采摘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乡村或城郊内的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吸引物的乡村或城郊区域。

通常用旅游月均指数来衡量旅游的季节性,ni为季节性月均指数,x为年份序号,x=l,2,…,m(m表示年数)。计算公式为:

由于在公式2-1中,将每个月都看成相等的天数,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有的月份为30天,有的月份为31天,2月为28天或29天,显然该计算方面的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引入乡村旅游各月日均指数的概念,来进行某一地区旅游的季节性的计算。

公式2-2中,Si为乡村旅游每个月的日均指数,通过将(公式2-1)的“月”细化到(公式2-2)的“日”来有效的减小计算中的误差。在该公式中,将各月的游客量(收入)的日平均数与全年的游客量(收入)日平均值进行相比,将Si大于1的月份定义为旅游旺季,将Si小于1且大于的月份定义为旅游平季,将Si小于的月份定义为淡季。

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通常来表示旅游季节性的强度,乡村旅游季节性的集中指数类似于“方差”的计算,美国经济学家Butler经过研究,发现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中,R表示旅游的季节性集中指数,Xi为一年之中每个月的游客数量或收入占全年游客数量或收入的比率。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的数值越大,表明不同月份之间的淡旺季的差别越大,而当旅游的季节性集中指数趋向于“0”时,则处于理想的平均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无法等于“0”,也是由于大月、小月、xxx、闰月天数不同所决定的。为了有效消除计算误差,使得公式具有可操作性,有必要对公式2-3进行完善,得出以下公式:

在公式2-4中,,R’为完善后乡村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D为天数,Mi为第i月日均旅游数量或旅游收入。

3研究设计

福建省乡村旅游概况

福建的乡村,让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体现出数量多、类别多的特点。笔者对相似功能的类型进行合并同类项,最后将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归纳为采摘娱乐、古村名镇、森林人家、民俗风情、水乡渔村、休闲度假等6种类型(如表所示)。

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各月日均指数

由于当前对于“乡村”旅游与“普通”旅游没有严格的界定,导致在相关数据的统计客串上,关于福建省“乡村”旅游的相关资料较少,为了更好的探析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各月均指数,笔者通过与省旅游局、_、各大旅行社取得联系,将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研究的对象聚焦在“厦门同安竹坝农场、厦门同安云洋丽田园农家乐、厦门莲花葡萄园、漳州长泰后坊村桃李采摘园、漳州平和柚海布达拉宫、漳州漳浦蜜原生态农场、漳州长泰福友生态农场、漳州长泰格林美提子观光园、漳州龙海浮宫镇高超果蔬观光园、泉州玖玖天诚葡萄园、泉州泉港绿笛山庄、泉州晋江恒山农庄、泉州惠安在水一方·鼎模农场、泉州泉港红星生态园、闽侯棋盘寨、闽xxx湾生态农庄、闽侯龙台山生态园、闽清丰达农业生态园、连江六福村生态农业园、xxx江月休闲农场、长乐九龙山庄、马尾绿丰农业休闲观光园、南山脐橙基地、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福如农庄、上杭五龙农家乐、三明三元月亮湾山庄、将乐禄丰农业观光园、宁德蕉城上金贝村、宁德六都草莓园、福安溪塔葡萄沟”等30个与“采摘”活动有关的且相关统计数据较为完整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上。

在数据调研上我充分发动了我的学生们和同事们。毕业和没毕业的学生多次往返于各自家乡的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景区负责人_,xxx收集数据。还有不少在旅行社工作的学生利用自己在旅行社的人脉关系为本文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素材。通过微观研究来反映整个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对“福建省2009年-2013年采摘型乡村旅游的游客流量(旅游收入)各月日均指数进行计算,利用公式2-2,计算过程如下:

从《表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游客流量各月日均指数》和《表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收入各月日均指数》可以计算出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图(如图所示)。从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游客流量各月日均指数计算结果来看,Si>1的月份为3月、5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从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总收入各月日均指数计算结果来看,Si>1的月份为3月、5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因此,根据淡旺季划分标准,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旺季大体可以划分为每年的3月、5月、10月,淡季为每年的1月、4月,其余月份基本为xxx。从旅游总收入来看,曲线与客流量时间分布曲线变化规律类似。

对比全省的乡村旅游流量及游客的时间分布,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与全省的情况大体上较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从全省旅游角度看,3月为淡季,但是从采摘型乡村旅游来看,由于3月正值初春,为采摘旅游的开展带来了先天性条件,因此3月也是季节性旅游的旺季。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呈现出“M”型上升的趋势,尤其以“三月初春采摘”、“五一、十一”假期为代表的旺季分布,旅游流量激增。主要特征是以3月、5月、10月为“峰”,以1月、4月为“谷”的“M型”季节性特点。

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

根据公式2-4,对2009年-2013年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人数客流量与旅游总收入的季节性集中指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

从《图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2013年流量与总收入季节性集中指数》可以看出,2009年-2013年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流量的季节性集中指数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福建省游客流量的季节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增强。对于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来说,游客流量与旅游总收入的季节性集中指数相互同步。

4结论与讨论

本文探讨了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季节性特征,得出: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主要呈现出:以3月、5月、10月为“峰”,以1月、4月为“谷”的“M”型季节性特点,而且福建省游客流量的季节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因此,相对于全省的季节性不断改善,如何进一步消除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季节差异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本文的样本有限,在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的研究过程中,仅以30个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样本,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采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缓解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与时消息”,做好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布局,并积极与省外进行大旅游环线的构建,实现乡村旅游的差异化发展。

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xxx文 第24篇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是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而来的新兴旅游方式。党的十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多种农业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增长、美化环境、保留地方特色文化、习俗等。所以近年来也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

二、关于研究地调查

永春,位于福建省东南部,隶属于泉州,_首批的开放县之一,是著名的芦柑之乡,织纸画发源地,茗茶之乡,全国生态县。永春县在_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全省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2012年,永春县按照“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经过近3年的建设,永春县培育了30个县级示范村、131个乡镇级示范村,打造了中部、东部、南部3个示范片区,培育形成了“田园风貌”、“型特色文化型”、“滨溪休闲型”、“生态旅游型”、“造福新村型”、“产业带动型”等类型的美丽乡村。比较有名有利用地域优势打造生态文明村的北溪村,还有利用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名村的大羽村和利用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具地方特色的观山村。

(一)问题化,谁是核心行动者

乡村旅游xxx文 第25篇

在新叶村,有一组建筑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立于村口的抟云塔、文昌阁和土地祠。建于明代的抟云塔,塔身上下无任何雕饰,造型秀丽、端庄。这是一座风水塔,更重要的是,新叶村人又称之为xxx,以祈求文运。xxx建成之后300多年,清朝同治年间又在它脚边造了一座文昌阁。文昌阁是xxx的配套建筑,同样为了祈求文运。后来在北侧,紧贴着文昌阁建成一座土地祠。土地祠祈求丰年,xxx和文昌阁祈求文运,三者在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农业xxx氏家族耕读传家的理想和追求。

走进新叶村,仿佛进入时间隧道,时光倒流了数百年,我们又回到了明代,回到了清朝。新叶村的古民居建筑,从明代的流畅简洁到清代的富藻繁丽,以至近代的反朴归真,为我们画出了一条思想史、审美史和社会史的完整轨迹。新叶村从元末明初开始衰落,整个的历史过程中都在不同时期构建的房舍中和聚落的规划中清晰地呈现出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雕饰图案,无不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在一条条幽巷、一级级青石板中,我们读到了岁月的变迁和叹息,但我们也读懂了新叶人的追求和快乐。这里不仅有一座座写满历史写满沧桑的古建筑,这里更是一方让人流连的净土。

新叶民风淳朴,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丰富多彩的戏文杂耍,焰火礼炮,祭祖迎神的杂艺表演及山歌对唱将传统文化的风雅与民间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庙会期间,村中的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饭菜和自家酿制的山村米酒,无论相识与否,一旦登门,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款待。新xxx的八宝莲子汤、干菜蒸肉、枣儿糕、栗子粽、汤团、荞麦粿等小吃,使你在享尽眼福的同时大饱口福。尤其是新叶特色的土曲酒,是用玉华泉水酿制而成,其中配有中草药,有消暑解疲,痛经活血址功效,色泽xxx橙,似浑厚而纯清。

乡村旅游xxx文 第26篇

接着我们到以前人住的房子里去看,请大家跟紧队伍,不要走散。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

接着我们到一户人家的房子里去看一看。楼上是住女人的,以前的女人不能随随便便地进进出出,所以墙上只有两个大洞,结婚的时候男的看不到女的,但是女的可以看到男的,所以女人自然占了一点小便宜了。

现在请你们往我指的方向看,你看在这么小的门廊上,竟然有古代人民精心雕刻的101个小人,他们精湛的艺术,雕刻出来的小人栩栩如生,个个活灵活现,至今好完好无损。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好了,我们游完了中国最美丽的山庄:宏村。你们说是不是名不虚传啊?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我们一个小时后在车上集合,再见!

宏村有良多名胜奇迹,我讲也讲不尽。请各位自行游赏,一小时后汇合。

下面我们给大师先容一下宏村驰名的艺术“三雕”——木雕、石雕和砖雕。这里每一个村夷易近都是砥砺下脚,雕出去的工艺品也很粗好。工艺品上刻着粗好的绘,有人物、山川、花草…而且五花八门,数千块刻品里险些出有不同的。

乡村旅游xxx文 第27篇

一、低碳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乡村旅游的概念

在追求“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的目标下,旅游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不可阻挡,乡村旅游本身具有自然生态性,其发展也必然要求生态化、低碳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和低碳旅游相关概念的归纳与总结,对低碳乡村旅游界定如下:低碳乡村旅游是指将乡村旅游“低碳化”,是乡村旅游与低碳旅游的综合,即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本着低碳经济的理念,使用低碳技术和相关政策措施对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宣传倡导低碳理念,让旅游者在旅行中自觉减少碳排量,实现高效低耗的乡村资源利用和最小化的乡村社区环境损害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二)低碳乡村旅游的内涵

低碳乡村旅游与传统乡村旅游相比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低碳乡村旅游是具有低碳体验和教育功能,以减少旅游活动中碳排放和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为基础,重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低碳乡村旅游模式的构建

(一)低碳乡村旅游模式构建的理论

1.循环经济理论是必备的理论基础。低碳乡村旅游注重资源再利用、关注环境、倡导节能减排,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融入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来实现乡村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可持续重复利用的方法来缓解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循环经济在低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是通过清洁生产、资源再造、环境修复等途径,形成旅游业与乡村产业循环体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低碳保障体系,实现乡村旅游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多赢的战略目标

(二)低碳乡村旅游模式构建的路径

低碳乡村旅游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且需要乡村农户、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具体模式可参见图1。

三、低碳乡村旅游模式实施的方法

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国内旅游中的一匹“黑马”。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应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面向低碳经济,以积极的姿态,学习现有的低碳示范区,引导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实施低碳乡村旅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府应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共同宣传乡村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多做公益广告,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其了解低碳旅游,促进公众在乡村旅游中主动进行绿色消费,践行低碳旅游,追求低碳生活。

培养旅游者与农户的低碳旅游意识,营造低碳乡村旅游环境。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乡村农户是低碳乡村旅游氛围的营造者,低碳乡村旅游模式落实到实践中并取得可观效益,最关键的就是要使活动主体,即旅游者,和乡村农户自觉树立低碳旅游意识。乡村旅游目的地可利用多媒体、广告牌及宣传手册向广大旅游者广泛普及低碳环保理念,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饮食、住宿、交通、购物及娱乐活动等方面自觉购买使用含有低碳性质的商品和服务。

低碳循环技术:充分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低碳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是合理处理乡村旅游生产和加工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对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使用物质与能量的封闭循环方式进行再利用处理,形成一个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系统。以沼气为主的物质能源再循环、废水循环利用、其他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等方式循环高效的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量。

乡村旅游xxx文 第28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今天我很荣幸带领大家来浏览宏村。

旅客们,如今我们已深进xxx山背后,眼前的这座古村子叫宏村。它地势奇异,你们都听过《西游记》中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那段情况吧。如今,我们就去钻进“_”的肚子里畅游一番吧。果为宏村的地势本去就念一头牛,不疑?你去哪里的大山上向下俯瞰,你肯定会看到宏村的地势:两棵百年银杏树为牛角、河为牛胃、溪为牛肠、路为牛皮、山为牛头。就让我们出来看看,走吧!

我们现在正站在宏村的大门口,宏村,它古称弘村,位于xxx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这里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筑呢!你如果从远处看,宏村就像一个牛的形状。

乡村旅游xxx文 第29篇

坝美村位于广南县北部的阿科乡和八达乡交界处,属喀斯特地貌,四周被翠绿的群山环抱,境内一年四季流淌着一条名为“驮娘江”的清澈小河。这个村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进出村都需乘船经过幽深、昏暗的水洞。

东晋xxx《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来到坝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会看到一个状若巨笔的石山(坝美村的入口)。只见这座“石笔山”的腹部开了一个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悬着无数如笋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飞盘旋,溪水便从这里流出并形成飞瀑。聆听着瀑布发出的轰鸣声,坐上晃晃悠悠的猪槽船,不一会儿就可来到洞中。突然之间,洞外嘈杂的人声、水流声会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发出时有时无的呢喃声。当黑暗把人和猪槽船完全吞没时,你会产生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一个现代、嘈杂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个古老、神奇的小村在等待着你。

在昏暗的水洞中沐浴了二十多分钟的凉风后,一束光出现了,接着便可看到洞口吱呀作响的水车、壮族少女xxx的身姿,船到岸了。拾级而上,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淡蓝色的驮娘江在不远处向你招手,碧绿的田野间农人正辛勤地劳作,翠竹、桃林深处掩映着古朴的村舍。

坝美村是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600余名村民的壮族村寨,居民为土著壮族的沙支系。这里民风纯朴,村民待人坦诚、友善。到这里旅游,都会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款待:一路上都有老年、青年村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入村民家中后,当地人拿出了最好的腌肉、时鲜的蔬菜和壮族的八宝饭――五彩花糯饭来招待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