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热门33篇)

107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体验式教学角色转变

一、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性、体验性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体验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体验知识,锻炼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现有学情、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现实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使小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文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产生情感的升华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以小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关爱并提升他们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二、体验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该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能够有效地调控课堂。可见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其成败的关键所在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关键的关键要看语文教师能否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体验式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现实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残缺的教育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三维目标得不到全部的实现,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情感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学习目标等同起来,一般都是重知识,轻能力和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设置不到位,不能涵盖每位学生。小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语文课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设置课堂内容,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随意性和情绪的难控性,再加上老师的耐性不够,也使得体验式教学难以有效的开展。

(二)较低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有效实现体验式教学,必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因为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与教学研究密不可分的,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科研能力较低。虽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但所学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并且理论学习后没有认真的感悟,没有有效的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能采用与本班语文课体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科研,但是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就是他们进行教学科研的实验基地,没能很好地利用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和研究完全脱节。

(三)教学管理的负担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会面对一些困难,这样就会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开展体验式教学。虽然绝大多数的教师其教学管理观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赞同体验式教学,但是,也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不想加重课堂管理的负担,其还是愿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自然教学观念也是没有成就的。

三、体验式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分析

为了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体验式教学已经迫不及待,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作为体验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转变自身角色也是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小学语文课教师要想在体验式教学中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是关键。学习不但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是深挖教材,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一些课外内容,使自身的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不但担任着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还担当者小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要想实施体验式教学,转变自身角色,只有提升了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上述转变。

(二)参与校本教研,增强科研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语文的体验式教学,就要坚持以体验教学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其他各项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

(三)转变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教师要想在体验教学中实现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体验式教学设计确立的以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为结构的课堂设计,加大创新力度。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方法构成,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是以体验教学思想为基础。它重在使学生认知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达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不同程度的感悟和体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在体验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关注学生的体验。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是贯彻国家新课改的理念,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和小学语文课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是其必然选择。研究小学语文课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是希望为其教学注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活力,让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篇

初次相遇是2001年秋季,正值太仓市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之际,当我偶然看到《小学语文研究》这本杂志时,立刻被其全新的理念、朴实的文字、深厚的底蕴吸引住了。杂志以“为课改实验服务,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服务”的宗旨,为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这本杂志。在与《小学语文研究》相伴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不断实践着,以课堂案例、随笔等形式记录着自己的教学生涯。

一次,我在《小学语文研究》杂志上,读到xxx老师撰写的《强化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发展》一文,xxx老师结合xxx老师《三袋麦子》的教学,对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做法进行深入剖析,对新“课标”中“体验”一词做了形象化的解读。读着文章,我不由想到,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推进“体验性学习”?我找来多期《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对“标准专栏”中的文章细细品读,认真思考,发现了其中巨大的研究价值。2003年暑假,我把思考写成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成功地被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可以说,是《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把我引入了科研的天地。

2008年初,体验教学课题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我想把多年来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结集,以专著形式出版。这个想法得到了《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副主编钱xxx先生的支持。他细致阅读了我们所有的成果材料,对专著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还一xxx地帮助审核。4月份,《体验教学实践研究》正式出版了,得到了许多赞誉。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还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想,这与多年来《小学语文研究》杂志的支持和引领是分不开的。

2009年元月,《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扩版更名为《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尽快进入科研天地,杂志的“课题研究”栏目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课题实验的培训”系列活动,特意约请我撰写一期培训文章——《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注入“生命活水”》。我以前几年撰写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伴我走过一路阳光》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具体谈了如何引领教师走进课题研究的园地,如何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活水”。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老师们,只要热爱教育、投身科研,与《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伴,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成果。

去年8月,我调入太仓市明德小学工作。当我为如何发挥校内骨干教师优势,引领这所全市“航母”学校的诸多教师走上良好的专业发展之路而发愁时,我又读到了杂志的专访《名师工作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启发。我想:我们学校数十位语文教师,一定能够在规范、科学、有效推进课题研究过程中,习得方法和理念,提升教师和学生整体水平和素养。说干就干,“语文体验教学研究工作室”成立了!我作为导师,和二十多位学员一起开始了新一轮的体验教学研究,在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语文教学浓浓的快乐和幸福!杂志的一个专访,给了我灵感,在我面前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工作方式,我真的感谢她!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3篇

一、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在学院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勇挑重担,承担了教学内容跨度大的十几门课,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文学阅读、英美诗歌赏析、xxx亚选读、大学英语、视听说、理论语法、欧洲文化入门、论文写作等,每年400多学时。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40余人次。

二、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获奖。其中《论xxx?xxx的柔性戏剧观》、《陌生化与xxx戏剧中俗语及外语语句的诗意》、《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族裔喧哗》、《译介?批评?方向——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主流文化下的独特声音:评北美华裔作家水仙花及其创作》、《变形与真实——试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变形技巧的运用》、《性别身份与舞台表现:从〈欲望号街车〉到〈美梦重圆〉》等均发表在CSSCI检索期刊《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妇女研究论丛》及全国一级学会会议上。

三、主持了多项教科研项目。有“加拿大文学研究”(加拿大大使馆资助项目)、“创造多维语言环境,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使大学英语教学再上新台阶”(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大学英语优秀课程建设”(被评为*省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规范公示语翻译,改善*市国际语言环境”(*市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ESP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规范刘公岛旅游景点翻译,营造和谐城市形象”、“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艺术研究”、“xxx?xxx早期戏剧研究”等十余项。

四、主编、参编、专译了多部著作。主编3部,包括《科技英语阅读教程》(外研社),《大学英语四级强化训练》(外研社)、《大学英语六级强化训练》(外研社),副主编和参编3部,包括《外语学术论丛》(重大出版社)、《计算机英语》(外研社)、《新编英国文学教程》(山大出版社),其中*编写部分有7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译著《古典哲学的趣味》(译林出版社);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大出版社)、《当代外国文学》(译林出版社)等多部著作及学术期刊中发表译文。

五、承担了大量行政工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担任院长以来,不断强化团队精神,坚持民主决策,注重发挥教学名师的带头作用,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1.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狠抓教学质量,经过努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一直高于全国重点院校15-30个百分点。05年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100%。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学院被评为贡献突出单位。

2.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教师的提高与进修。先后4人考取国内名校的博士,派出46人分别赴英、美、韩等高校访学与进修。

3.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学院连续4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80余篇。承办了_委属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和全国加拿大文学研讨会等。

4.组织完成了三期*市干部韩语培训任务,培训学员近300人;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在南山小学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师生自愿赴贵州革命老区,义务为赤水市所有小学英语教师62人进行英语培训,该社会实践团连续2年获*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称号。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4篇

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一、小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5篇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 训练

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开始了运用。阅读是基础,而写作是运用。通过阅读,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和方法,用写作的方式来体现出来。同时,写作中的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反馈,促进阅读能力的训练。但是,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显示,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实践中有一些误区,使得学生的部分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在本文中对于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讨论。

一、传统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

我国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从很早以前便有记载。古代便有许多关于读写结合的文献,以往的观点是,学识都是在通过大量的阅读中获得的,读万卷书,并且要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有效的对知识道理进行思考和理解。读与写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共同进步。xxx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看出来,古人对于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的重视。读得多,自然就能写;读得多,自然就会运用。以往传统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阅读的面以及阅读的亮,xxx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同时涉猎极广。所以,古代传统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对以往知识道理的总结和理解上。近代对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方法的方面来进行的,基本阐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明确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反馈的理念。基本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为现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强调理论上的,对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显得十分盲目,缺乏目的性。阅读会在受到教育的同时,间接的获取经验,在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理解过后,对于作文的技巧等都会有一定的领会和理解。阅读是写作的一种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才会有写作技能的提升,读写结合的目的便是实际的运用,在实际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现在的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研究

现在,对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是阅读、理解、思考、运用的模式,但是有部分人对于读写结合有着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写作其实就只是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复制和效仿,所以造成了近年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将阅读当成了写作的附属品,错误的定位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其实,读写结合并不是阅读与写作的简单相加,重点不只是在读而且还在悟,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感悟,将感悟到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来,这才是读写结合的真正诠释。只有真正做到了阅读中的感悟,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真正结合,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能力做到真正的提升,对学生学习的效率真正做到提高。

三、怎样做好读写结合的训练

四、总结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反馈,它们彼此互为因果关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阅读与写作的简单相加,重点不只是在读而且还在于悟,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感悟,将感悟到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来,这才是对读写结合的真正诠释。要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多读,多思考,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自己阅读学习的技能技巧,将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xxx志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J].文科爱好者,2012,(6):143.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视角;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述评

古代汉语课从设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六七十年的历程。在这六七十年的历程中,专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促使其一直在进行着教学改革。进入21世纪,原有高校以及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纷纷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因此,基于应用型视角的改革成了古代汉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即介绍应用型视角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以及应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 挖掘应用性教学目标

“应用”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运用”、“具有实际使用价值”[1],通俗的理解是“动态的使用过程”、“和实际生活结合紧密”两个意义。应用和大学教育的结合,一开始是局限在理工科类的大学或专业,现在已经无条件地跟整个大学、整个专业以及所有理论性的课程相联系,即各类大学都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学界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为“注重在生产或工作实践中具体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一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这个课程所有行为实施的依据,是“整个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3],而诸如古代汉语这样的文科类课程,其教学或应用中没有生产或工作实践环节,则要重新思考其原教学目标中的能力性因素并挖掘新的应用型教学目标。所以,对古代汉语“应用性”教学目标的探索,体现在加强其原有能力型教学目标的认识上,并以此为核心不断扩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是强化对原教学目标应用性的认识。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不同的专业侧重点不同,但是各专业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4]”。而这个教学目标恰恰就是应用性、实践性的,跟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致的,但之所以其教学太理论化,除受到教学地点的限制之外,还受到教学内容或是方法缺乏实践性的影响。因此,加强了这个认识后,学界更多地将古代汉语应用性的教学改革放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上,下文有详细的论述。

第二是在原有教学目标上细化能力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是古代汉语教学根本的、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各种能力的综合。所以,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细化,提出“文字分析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认知能力”四种应用型目标[5]。

第三是结合专业拓展能力型教学目标。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历史等不少专业的主干课程,每个专业除了基础的教学目标,都会有结合自己专业的需求设定的专业教学目标。如xxx道升结合师范生的特点提出了“熟悉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古代汉语和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及相关领域前沿和发展趋势”的目标[6]。

第四是增加能力型目标。语言学习具有听说读写等几种不同的形式,每一种过程都是运用性的,上述目标与此相关的只涉及了读这一项,因此有不少学者提出古代汉语的写作目标。如xxx提出“培养学生写浅近文言诗文的能力”[7],田有成提出“增加培养学生识读、书写繁体字(包括一定数量的古文字)及浅近文言文、古诗词、古楹联对语等写作能力”[8]。

二、探索应用性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实施的载体和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传统古代汉语教学使人觉得理论性强,其教学内容和生活脱节、不能学以致用,学科知识过于封闭就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学界基于应用型视角的对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上做了不少努力。

其一是把古今社会生活、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文字是生活内容的记载,文字所记的古代汉语的知识记录并融入古今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在教学中除了单纯学习这些的知识,还可以介绍这些知识所关联的社会生活及传统文化。如《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介绍了古代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古今社会生活的实例[9],《文字文化在古代汉语课堂上的应用》介绍了文字记载了先民的历史和思想认识,通过实例介绍了古汉字教学和古代历史、思想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方法及优点[10]。

其二是加强运用古代汉语各要素或知识点的教学。古代汉语的通论知识是阅读古籍的工具,文字更是人们读史读文的工具,利用这些特点,增加培养学生运用通论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通过赏析书法作品、匾额、题刻、碑文的方式学习古代汉字。如有研究者提出了在文选课中实施“主题解读式”教学法,其主旨是培养学生运用通论知识解读古代汉语文选的能力[11],提出“利用汉字互相组合的规律,在学习简单古汉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形体复杂的古汉字,拍摄生活中的各种古物或是古迹上的汉字让学生辨认”[12]。

其三是加强古代汉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古代汉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资料,和许多语言类课程有密切联系。有学者关注到这种关系,通过丰富的语料和实例来论证这种关系。如《成语与古汉语知识》[13]、《论汉语方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14]分别介绍了成语和方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三、为达成应用性教学目标重新编写教材、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基于应用型视角的改革,除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突破,大量研究集中于重新编撰教材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以促使各应用型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一是教学内容上扩大教材选文的范围。很多研究者认为,目前古代汉语教材的文选内容局限在先秦以来的添加了标点和注释的文章,教材的选编都没有考虑让学生接触古文和古文字的原貌,考核内容和形式都偏于记忆,这并不能落实“阅读xxx”这一目标。建议教材的编撰或教学内容,增加“古书原文,如《春秋》、《左传》等;古书注释,如《经典释文》等;古书原文和注释,如《十三经注疏》、《昭明文选》”[15],增加甲骨文、xxx的作品或是文字学材料。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把《小学学科教学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作为“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学习领域)的“建议模块”(课程)纳入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其后不久,在2012年教育部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指南》再次明确把《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列为其中的课程建设项目。由此《设计》正式作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课程序列的一门独立课程首次纳入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学科定位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来看,《设计》为“小学学科教学设计”序列中的一门独立课程,属于“小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这一特定的学习领域。设计既是艺术的,也是技术的。教学设计既是社会科学,也是教育艺术,但显然都离不开技术学的表达。设计既包括物化的产品,也可界定实现物化的过程,也离不开物化的前提思考。它是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创新的精华集成,主要涵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常识、基本理论和小学语文各教学模块、教学环节以及相关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训练等内容。从流程上包括设计的理念和目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设计的呈现与实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是呈现的结果,也是行为的方式。

依据学术谱系和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育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传统的积淀和升华,也是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应用和转化;《设计》既是语文教学的经验积累和学术提纯,也是语文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二者互相吸纳―包容―整合的结果。xxx先生曾将其表述为“语文教育应用技术学”,应当归入科学范畴。

在科学分类中,英国xxx培根于1623年在其论文《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提了出来,教育学从此才有了自己鲜明的界碑;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首次完成了系统的教授学;法国教育家xxx首次用文学作品反映教育问题,他的《爱弥儿》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德国xxx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讲授。在xxx的思想体系和xxx洛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德国教育家xxx特对教育学的科学基础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由此可见,19世纪初,教育学才独立地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初,中国语文教育学不仅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并且“当时,为了培养师范生当语文教师,在教授教育学时附带传授语文教授法”(xxx《科学化现代化中国化》,详见xxx《语文教学设计论》)。新中国的学位制度建立之初,在教育学门类中就设有教材教法研究作为二级学科培养研究生,授予学位。因涉及文理各科,就分散在各个学科实行评议,但又因其特殊性,实在难以评议,因此教材教法研究的学科评议就形同虚设。直到1983年,在_学位委员会召开的相关会议上,由xxx先生提议才把教材教法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放到教育学评议组,并把名称改为学科教学论。这个提议得到xxx的支持和学位委员会的批准,随后在专业目录调整时教材教法正式更名为学科教学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原来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又析分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两门课程,以上事实表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学设计”,客观反映了其流变进程,同时也大致理清了学理归宗。因此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上源有两个,一个是本土的语文学科教学论,一个是“中用”的现代教育学。

《设计》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结缘xxx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等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能够体现小学教育等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综上所述,从课程性质来看,它是一个跨门类、多学科的、边缘交叉的多维立体课程。从课程类别上看,它是理实一体的综合课程。从专业设置上来说则是核心和集束课程。从课程实效上来说是关键和显用课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特定价值

《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的、显用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富于时代特色、具有特定内涵和完整构架的小学语文教育应用技术学。包括了课程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诸多理论内容,也特别关注理论的实践性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其特定目标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应知层面,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策略、常识和流变;②应会层面,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常规和方法,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并能自省、评价;③愿持层面: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的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对小学语文教学高度认同,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真挚的感情。总而言之,该课程主要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和技能方法的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师范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兴趣。

《设计》是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保证与客观要求。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认识和把握、对语文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对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及最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才能得以整合实现,并且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也是最能直观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根据当前初等教育阶段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中的任何一个学科的学生,都应当通过《设计》的学习,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胜任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小学其他课程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特色,培养出具有突出特长的、为基础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小学教师。

《设计》整合了《小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理论结晶,吸纳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成果进行教学设计,更重视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探索高效的设计与实践,更强调语文教师的主体意志和语文教学的特定视野,更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流变,教育资源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各个环节与层面的综合生成,从而表现出对未来小学语文教师更多的个体尊重和人文关怀。它特别关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陈述和设计效果,从广大的论理层面聚焦设计甚至逼近应用技术。充分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培养既有系统学科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在未来工作中有着终生发展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8篇

对xxx术设计教育科研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xxx术设计教育科研是学术科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xxx术设计教育科研的目的与意义、机制要素、运行机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宏观的分析与探讨,期待业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关切与交流。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教育科研

看到诸如“学术”、“科研”之类的概念,人们会联想到那些学者与教授云集的高等学府或专门的研究机构,一般很难与高职教育挂上钩。高职教育在我国受到重视并着力推进也是近二十年的事情,由于之前长期处在以专科、中职为主流的大环境的原因,高职科研的发展不被重视,社会上甚至有“高职无科研”的误解。然而在社会急需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今天,高职教师的教研水平亟待提高,高职科研的深入发展迫在眉睫。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在xxx术设计教育领域讨论此话题,可谓是抛砖引玉,愿与各兄弟院校同仁共同切磋。

一、xxx术设计教育科研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科学研究有观点认为:“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一般而言它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或矛盾的过程。

感性的艺术思维,注重主观的创作实践,科研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注重理论建树,表面上二者截然不同,但目前人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已变得越来越模糊,概念边界越来越被忽略。跨界、交叉、相融、复合的认知逐步形成多元化、现实性的趋同。尤其是在设计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这类发展中的朝阳领域,科研不仅会对艺术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变革,而且可以促进xxx术设计教育科研新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中国高职教育处于着力发展的时期,《xxx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正式将“职业教育”确定为一种教育类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担当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不可推卸一份责任。高职教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份子,高职教育的科研目的在于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提高职业教师科研能力,积累高职教育研究成果,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xxx术设计教育科研的机制要素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是指机器运转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及运转方式。机制同时也是一个运行平台,其中的零部件就是平台中的各个环节,是其基本资源要素,它们均有着各自的运行功能,发挥着不同的机能作用。科研运行机制就是指平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制约关系,是平台内的机构与个人开展科研活动、实施科研管理和发展的基本准则。xxx术设计教育科研机制中包括科研主体、科研对象、科研成果、科研硬件条件、科研基本程序几个要素。

1.xxx术设计教育科研主体

科研主体就是从事科研活动的人,一般是由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它是科研实践与应用的必备人力资源。团队以身份和工作职能进行分类,从而使得结构合理,梯队健全,形成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链,从而有利于运行和科研目标的实现。

(1)高职教师:

教师是科研团队的主流,承担整个科研活动的主干任务。一般由专业院、系负责人担任项目负责人,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科研骨干。

(2)高职学生:

挑选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科研团队的助理,承担科研任务的辅助工作,如搜集整理资料、充当设计实验的体验者等。

(3)行业、企业人员:

合作单位的管理者或设计人员是科研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承担部分科研中实践与论证任务。

2.xxx术设计教育科研对象

科研对象是指科研实践活动中科研的内容,主导着科研的方向以及科研类型的界定和科研性质的区分。

(1)xxx术设计教育科研类型侧重于应用与开发。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研一般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几种类型。基础研究一般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艺术设计教育科研主要在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①应用研究,是基于基础研究的具有特定目标的应用,目的在于为已有艺术设计理论成果开辟具体而广泛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选题立项要坚持实用原则,应用技术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的区分就在于前者要经过中试或工程实验来验证其研究成果的实用性,而后者则强调理论或方法的突破。应用科学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基础上有所创新,没有创新点的课题项目很难称为科学研究,也将失去其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如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精华,继承发扬并不断创新,设计创意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旅游纪念品“北京礼物”等,不仅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产生新的价值,并将带来旅游品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拉动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创造”的强国之路。

②开发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如设计创立iphone优质品牌,不仅为信息消费群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了引领市场的积极作用,极大促进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推动了信息、文化产业和产业经济的发展。

(2)xxx术设计教育科研性质区分为教学科研与学术科研。

①教学科研:基于工作过程,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下双轨交互并行”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创立低年级宽基础专业方向模块化教学,实施高年级项目教学,探索“厚基础+工作室”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借助xxx术设计教育与创意经济发展论坛,开展研讨和论文发布。xxx术设计教学科研就在于这类的应用研究,它是在欧美先进职教理论和经验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的再实践、再创新的应用研究。   ②学术科研:科研的内涵一般包含整理继承和创新发展两个方面。它对于高职学术研究的应用与开发更有针对性。

工艺美术技术与艺术创造活动,美术设计课程进行的表现技法、设计方法的口传面授,这些都只是艺术设计实践而不是科学研究。基础性的科研是在艺术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把现象和经验条理化,并找出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上升到理论,这也不是xxx术设计科研所关注的,而只有将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使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再以实践应用总结为一种观念,成为理论支撑,即学术性的应用研究。这是xxx术设计领域所倡导的科研。

3.xxx术设计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是人们对影响人类发展问题的研究,其成果是用来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通常成果来源于项目、专利等,成果的种类一般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一般以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专利申请作为成果形成的依据;科研成果转化则是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已转化成成品、样品、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xxx术设计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可见本文后面对科研运行机制的阐述。

既然上述提到xxx术设计教育科研主要在于应用与开发的研究,那么研究成果除了包括以上一般性的科研成果外,更多的是经过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的物态化的项目成果,包括视、听、动态、静态等作品形式的成果;还有艺术规律、设计风格等学术观点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研究的综合成果,形式有项目研究报告书、策划创意设计方案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不同的是,论文只是xxx术设计科研成果形式中的一种,而绝不能代表科研成果的全部。高职的科研成果更多的应该是直接应用于民众生活、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品、意识观念等,高职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项目,如果被认定为成果的也应包含在内。

4.xxx术设计科研硬件条件

环境与设备是xxx术设计教育科研必需的硬件条件,科研团队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高职学院现有的专业实训室、工作室及相关的机械设备等,也可以利用合作单位的相关资源,根据其科研目标或实际应用开发的目的,从事教学科研、学术科研。

5.xxx术设计科研基本程序

科研一般可分为需求调研、选题、立项、资料采集、设计研究、分析整理、结果验证等几个阶段。现在一般都按项目管理运作。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系统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建设xxx术设计教育科研运行机制

1.“政校企行”四方联动

政府作用在主导,学校目的在育人,企业与行业参与在共赢,四方融合在机制,借助“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四方融合联动机制,助推xxx术设计教育科研机制运行。总结以往校企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在联动运行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xxx教授认为:融合有程度问题,深度融合是一个过程;有层次问题,高端融合是重要选择;有标准问题,最佳融合是目标尺度;有机制问题,制度融合是有效保障;有权益问题,发展融合必须是互惠、共享、双赢;有责任问题,战略融合关乎办学定位、定向、定势。

由于“四方”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融合联动中还存在目的、利益问题。政府要依法行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学校是以育人为根本。企业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利润。行业协会作为载体,在于整合各方资源和利用资源。要实现“政校企行”实质性的融合,需要找到一个让“四方”趋同的目的,即利益多赢的结合点,如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作为共同科研的目标,建立“联盟”组织,在合作机制上探索改革和创新,让“联动”增值、升值,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应用研究课题。

2.建立艺术设计教育科研机构

建立艺术设计教育科研机构,承担教学科研和学术科研项目,以“学”为根本,以“研”作动力,以“产”化成果,以“销”拓市场,创立“学、研、产、销一体化”xxx术设计专业群建设模式。结合xxx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作业优化为作品,将作品转化为产品,将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建立品牌推广渠道,分析、评估市场反馈信息,调整产品策划、市场份额,搜集整理商品典型案例作为学习资源,在科研机构运行机制下,学、研、产、销一体化运作,实现教学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科研机构称作“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既可挂靠校办“三产”企业,实行项目化管理模式,也可单独申请注册。

3.相关的制度建设

科研活动的开展,制度是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主要在以下方面建立相关制度和办法。随着工作的开展,这些制度、办法也要结合实际的需要不断完善。如有关艺术设计教育科研机构设置的管理制度、科研人员的聘任与解聘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项目绩效评价与考核的制度、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成果转化的相关管理办法、合作科研项目的相关管理办法等等。

xxx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时提到:要“创新科研管理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依照xxx的需求层次说,人的最高需求层次,就是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之后,升华到自我实现而无需无求的境界。中国的高职教育处在大力发展的时期,xxx术设计教育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探索创新空间,为广大的艺术设计教育科研人员带来不断提升、不断创造、实现自我的机遇和挑战,同行们需付出更多努力。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9篇

浅谈职业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养成

【摘要】科研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致力于教育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职业教育研究的参与、培训学习、开展职业教育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职业教师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科研 科研能力 职业教师 教育教学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对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角色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正是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种回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xxx林斯基指出:“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均已表明,教师致力于教育研究对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应是全面、综合、创新型的,不仅要有较深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必须要有从事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研究能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跟上改革发展形势,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

本人经过接触和学习,对职业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研究,促使人们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提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使和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如何提升职业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觉养成这一行为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职业教育研究的参与,提高职业教育研究的意识

二、参加培训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职业教育研究能力

参加培训,与外界联系。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7月,我参加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的培训学习,认识到教育研究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领域,是有法可循的。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需要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及执着的奉献精神,也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次“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班”学习,使我的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教学需要反思。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之处,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实践、创新。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一个专家学者型教师。理论性是教育科研深度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多读教育理论的著作,运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管理学和教育专家对教育的论述等,去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和研究。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0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字

一路欢歌一路笑,新课改已经走过第六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的前途何在?

看看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的确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为了追求让学生做“主人”,就抛开文本,无休止地辩论、争论,结果越扯越远;有时候,我们也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放着最好的课本资源不用,还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时候,我们也会过于迷信多媒体教学,把课前备课的精力主要用在课件的制作上,妄想用富于变幻的声像吸引学生,然而,这样的课堂留给了学生短暂的感官刺激之后,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反而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真。

小学语文教学须倡简,语文课堂须找回本真。然而,语文课堂应该怎样倡简?

我认为,语文课首先应该有简明的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所谓课程目标,是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的,我们做教师的,要给予学生什么?那无非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写作、口语交际、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每一堂课后,我们都应该问一问自己,这节课,我都为学生做了什么?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切实提高?就拿写字来说,有的老师认为那是低年级老师的事儿,我是中高年级老师,我便只管教授阅读的`方法就足够了……看看我们的学生写的字,结构失调,笔顺颠倒,是谁造成的?那恐怕要问我们语文老师自己了。近期参加了一次教学观摩会,这次观摩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每个授课教师都是伏在黑板前,认真、工整地书写课题,给学生以示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写好笔画较多的字,这样的景象也经常出现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是给孩子的未来打基础的,对孩子基本功的培养,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绝不能放松,我们在追求课堂生动精彩的同时,这简明的课程目标不能忘记。勿因善小而不为,凡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利的小事,我们应该经常做,认真做。

再说课时目标,我们的一节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你设计的目标越多,平均分配给每个目标的时间就会越少,水过地皮湿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与其囫囵吞枣,不如细嚼慢咽。那么,课时目标的重点应该放在哪儿?那就是落实好一个“读”字。

其次,语文课应该有简单的过程和简便的手段,那就是以读为主,读中导悟,读中见悟。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对语言的学习,小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他有自己的理解程度,所以,讲的内容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字,如果我们大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东西一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他只好囫囵吞枣,我们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既然讲多了、讲深了没用,我们何不把更多的经历用在读书上。课文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语文课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浅认识到深认识,从而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要读书,该怎样读?平时,我们课堂上也布置读书,可是学生自己只是读一两遍就放下书,或交头接耳,或无所事事。学生要读书,而且要读进去,关键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课堂上,老师要积极地创设读书情境,有效地带领学生从读中感悟,再把感悟读出来。

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学生读课文的同时,以一个恰当的问题布置下去,这个问题可以是认识全文的关键,更多的则是教师下一步讲课的由头,带着疑问走进文本,消除了漫无目的读书的现象,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加深了对语言的感悟。如《给予树》一课中,xxx老师给出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写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深刻?”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后面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再如《搭石》一课中,xxx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搭石?”,这个问题恰恰是韩老师接下来讲课的由头。

(二)句段的比较阅读。备课中,老师精心选择一些在表情达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让学生去掉这些词语读一读,在两相比较中加深对句意的理解,由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一个段落的理解有时会因一两个词语而升华。如xxx老师在执教《猫》一课时,把“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回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中的“吧”“呀”“呢”三个语气词拿掉,让学生读一读,看有何变化?xxx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立刻清晰地呈现出来,效果十分明显。

带着问题读,比较阅读都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读的主体地位,在读中学生有所感悟,实现了读中导悟,感悟出来了,接着就应该趁热打铁,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的形式读出来。

(三)恰当的引入其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表演等,让学生进入情境,读中见悟也就容易实现了。xxx老师在讲授《鼎湖山听泉》时,先让学生听泉水的声音,再看美丽的图片,然后再出现文中写泉水的片断,在潺潺的泉水声中,学生面对优美的画面,书声响起,全场的人似乎都走进了天籁人籁之境。

音乐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在一段适合语段特色的音乐中,或教师范读,或学生xxx,语言的魅力显露无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怎能读不出感悟,读不出意境来?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语文的学习如此简单。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

有些小学生预习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要么就是没有提前预习,要么就是预习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是上课的时候答不出老师问的问题,或者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了事,当完成任务来完成,在学生当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头脑灵活,有的脑子反映很慢,什么时候都比别人慢半拍。要秉承“因人而异”、“xxx而异”相结合的预习方法。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的时候,既要制定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层次水平也应有所不同。

要想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预习时该做哪些事。任务越明确,预习的效果越好。预习的效果呈现出好的状态,当然成绩就会变的越来越好,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当然学生光有预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有互动行为。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有一个互动过程

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话互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现,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负载着传承基础的文化功能,其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学生只有善于与文本对话,从“对话”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受用终身。再次是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会。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知识碰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知识信息对话,产生智力碰撞,从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总之,课堂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知识信息等全方位的对话,使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成了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教学应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显然,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的归宿。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课程和教材没有对听力做出刚性指标要求,教师读不准普通话语汇的音调,却要求学生读准,这本身是一种悖论。责任性强、勤快的教师找一些音像资料,责任性不强的教师,任其自然,长年“以讹传讹”。农村学校无论是师资和办学条件都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缺乏。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家庭教育措施不到位。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许多教师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少有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课后不事总结,不作权衡实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也是教师反馈、反思、调整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观念落后,多年来,农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在设计上仍然只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单一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大改革已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其改革意义更是深远。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接受过新课程岗前培训,已承担了两年的新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边“充电”,边努力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但我在积极探求新课改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之路时,尚有诸多反思。

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生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语文新教材与传统的语文教材最大不同就是增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丰富多样。然而,在实际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又常常而对许多尴尬。

为此广大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因地制宜地开掘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努力将语文教学带出课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家庭。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语文课程观,xxx文课程的视野,锻炼自己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目光,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要调动学生留意身边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同时广大农村教师更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充分科学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诚然,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奏响“潮平两岸阔”的壮美旋律。

总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丰富多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新世纪英才。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2篇

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师生互动、充满探究和研究的氛围。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方向。

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常常随意为之,不进行什么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直指应试的大门。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苦不勘言。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xxx。这一切无可辩驳地说明,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新课改的一个瓶颈。再不对语文作业进行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事倍功半。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价值

(1)课题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语文作业趣味性:本课题研究的“语文作业趣味性”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愿意接受或主动作业的群体效应。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理论价值

首先,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当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满热情。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的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会产生厌学心里。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课题对于推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在不断改进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发挥语文作业在使学生获得母语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提高作业质量,激发学生乐于倾诉、善于写作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达与存在。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的人、精神人,让人变得充实、美丽。”《关于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趣味性的实践研究》正是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语文作业趣味性作业的研究,不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充分地xxx扬个性,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言语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1、改变作业形式

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作业或“拿来”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的作业设计。

2、丰富作业内容

课内外结合,重视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口语训练,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乐于表达。

3、尝试多种评价

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尝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班组长评价等等方式激励学生享受作业乐趣。

4、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倡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5、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注重让学生在作业中释放自我潜能,体验在实践中获的满足、愉悦与自信,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研究目标:

通过对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使语文作业更加趣味化、创新化。探索出适合于学生情趣的趣味性语文作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语文作业,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学生在本课题的实践中可以提高自己对做语文作业的兴趣,提高自己学习语文效率,xxx己的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勤于阅读、乐于写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解和把握,同时对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进行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理论学习并进行教学实践、资料整理、反馈改进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操作,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总结阶段(—)案例搜集、研究资料、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为第二轮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操作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实践总结的过程中,使用归纳总结法,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时效性和精确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

1、本人专科毕业,35岁,小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小学科学教育主体化、开放式行动研究》研究,该课题已经与XX年7月结题。参与了是此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XX年6月被评为县“教研先进个人”。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多篇论文获市、省、部级奖,

2、参考的主要文献:

(1)、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

(2)、xxx《情境教学法》;

(3)、xxx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八、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提高了对语文作业设计的认识,提升了对趣味性语文作业设计的能力。

2、整理、编排出一套《学生语文趣味性作业优秀选集》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3篇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

吕鸿鹏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乡xxx拉小学)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开放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的位置,并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白兔和小灰兔》《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解放学生身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奔向广袤生活天地去体验、去感受。

二、采用开放教学方式

开放式教学是摆脱僵化、固定、权威教学方式的一种形式,就像教育家xxx所说的那样: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由,从自由生活中受到真正教育。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学中不能苛求课堂纪律严肃统一,而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各种方法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在学习《xxx孙漂流记》时,运用了多媒体播放形式;在学习《有的人》时,运用了辩论会的形式。开放教学形式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这种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精心构建开放式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进“大语文”广阔天地,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工作中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

xxx。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前瞻性思考.新课程学习,(02)。

xxx。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xxx。让学生的个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江苏教育,(03)。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4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二、教材建设改革

,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对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对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是教材要有鲜明的开放性,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会贯穿新课程标准精神,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课程标准阐释与教育,通过足够量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具体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融会与体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材建设构想,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三、义务教育

《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作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适应这些客观需要,学科教育类课程也要转变课程理念,应对挑战。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的职业兴趣和情感,是小学教育专业特别是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任务。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教育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教育素养和具备语文教育探索改革的潜力,是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核心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理念落实到对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上,用简要的话说,就是要尽全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5篇

关键词:语言暴力;教师;中小学;述评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概况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对近十年来15篇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了河南大学xxx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并辅以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xxx雪梅撰写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运用了调查法这个研究方法外,其余的13位研究者都是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来研究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个问题。

研究视角是社会立法、执教环境这个社会视角、教师自身素质积累与提升这个学校视角和家长监督反馈这个家庭视角相结合。社会视角的文章有《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和《教师课堂暴力浅析》;学校视角的文章有《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教师课堂暴力浅析》和《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浅探》;家庭视角的文章有《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及其对策》、《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和《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由于研究者们在进行问

题研究时所采用的是多视角相结合,所以文章的视角分类也是有交叉的。

从所搜集的15篇文章来看,除了xxx雪梅所撰写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研究者们的研究路径基本一致。开篇先对语言暴力的内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它的成因和对策。xxx雪梅的调研报告则是以调研情况和对应的统计图表开篇,然后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研究

对于语言暴力概念的内涵界定,研究者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主要从表现形式、表达途径及形成后果这三方面来进行综合界定的。但xxx的界定更为科学、全面。他认为,语言暴力是指诉诸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教师语言暴力是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 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1]

(二)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研究

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研究者们的分析虽然或宽泛或细微,但其观点都基本一致,综合起来有教师自身素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方面:

1.教师师德修养缺失。

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快速发展,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元化。这样的大环境,使得教师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匮乏和缺失,师德素养出现了“知行背离”。[1][4][5][6][11] 在执教过程中,教师的个人本位的思想占据了主导,甚至会把自己的个人负面情绪宣泄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施以语言暴力。除此之外,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当,[2]认为教师就应掌控一切话语权,在师生关系处于绝对的主导者、权威者。

2.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生活待遇相对较低,生活节奏较快,以及社会、学校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教师普遍心理压力过大。[2][4][13] 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缓解途径,教师便把对学生使用暴力性语言作为一个宣泄压力的出口,以对学生实行语言暴力这种方式来排解自身压力,以此来求得心理的平衡。这也是几乎所有研究者都关注的一个因素。

3.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与实际的教学不相吻合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5] 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使得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否,以及在校表现的良好与否都与教师的晋升和职称等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屡教屡犯的学生失去耐性,进而采用语言暴力就不足为奇了。[6]同时,我国的“应试教育”造成的激烈的教育竞争,使得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容易恶言相向,使他们更容易成为语言暴力的受害者。[6]

4.传统文化观念的负面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一切言行必须无条件服从,xxx冲撞和冒犯都是大逆不道,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同时,家长也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教,认为教师的责骂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在这种大的社会期望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也就持续并生长着。

这一点在xxx的《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和xxx的《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浅探》都有所提及。

(三)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研究,归纳研究者们所提出的种种对策,可综合为教师自身方面研究和社会环境方面研究两个大方面:#p#分页标题#e#

1.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在教师的再教育过程中要以德育为重,德育的加强是减少教师语言暴力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2][4]培养教师个性品质的健康。同时,教师应树立对话意识,培养对话精神,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5] 此外,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还应研究批评的艺术,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共创师生和谐。

2.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健全的心理机制,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障之一。要使教师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就应该在学校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每个老师要上好心理辅导课,并聘请心理老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6]对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呵护方面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5]

3.营造良好的执教环境

良好的执教环境是减少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社会要通过政策调控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执教环境,引导社会更新教育理念,[4]改善教师聘用机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变应试教育为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完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4]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中,能够看到对教师行为包括语言的一些限制性规定,但没有明确将禁止语言暴力纳入其中,相关条款亦缺失。在立法遏制教师语言暴力方面,地方法规已先行了一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 23 条的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9]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应更完善外,教师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家长则要依法实行监督机制,[1]对于学生,更应该加强他们权利意识教育,进一步落实依法执教。[4]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已有的研究对将来针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和对策问题的深化和细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相对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弥补和克服这些不足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走向。

(一)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

研究者们对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普遍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只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来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缺乏将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的研究与相应独立学科的理论间的合理联结。教育科学研究在理论层面首先应该指向教育理论本身,如果没有适当的概念框架,科学研究要么是盲目的,要么是无效的。因此,在今后对此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寻求适合的理论来支撑所进行的研究过程及所得出的研究结论。

(二)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多采用定性描述分析,只有河南大学xxx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和xxx雪梅所撰写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采用了定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但她们所做的定量研究的调查范围小、样本少,其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而且这些定量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简单的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上,假设检验式的量化研究相对较少,这不利于研究的深入、细化。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将定性讨论与简单的描述分析提升到更为严格的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三) 多学科综合研究不够

从研究学科看,介入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学科还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某一学科的范畴内进行,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使得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不利于研究的全面与深入。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是一个具有多学科性质的领域,单从某个学科介入研究虽有重要的学科意义但也难免存在本学科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融,在突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同时,也应考虑采用经济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四)缺乏对教师人文关怀的研究

纵观有关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所有文献,每个研究者在进行问题研究时的着眼点都是学生,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谋求学生的利益最大化的。所分析的原因大都是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也大都是如何从教师自身做起。对教师自身的身心、教师的执教环境和当前的教育制度虽然都有所涉及,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还是有所缺失,今后的研究中,可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行性对策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五)深入的个性化研究不足

现有的所有研究都是基于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进行研究的,缺乏分层分类的视角。群体的研究注重了共性,但同时也忽视了群体不同成员的个性。这使得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例如在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对于教师的性别、年龄段、教龄、学历和职称做一个分层研究。显然,不同层次的教师对学生所采取的语言暴力程度是不同的,暴力的成因和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也是不同的。研究者们现有的研究还没有对此问题做出区别性的分析探讨。今后,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可采取分层研究,可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对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学界的研究成果颇丰。这些成果体现了研究者们严谨的态度和开阔的思维。但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个现象仍然存在,并且,会在将来的一段时期继续存在着。研究者们所分析的原因是否透彻,所提出的对策是否可行,这些仍有待检验和反思。也正因为如此,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个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仍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xxx.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7,12.

[2] xxx.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

[3] xxx雪梅.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J].中国教师,2006,2.

[4] xxx.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5.#p#分页标题#e#

[5] xxx.教师课堂暴力浅析[J].教师教育探索,2008,12.

[6] xxx.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7,4.

[7] xxx青.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及根源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8] xxx.教师语言暴力源于心理压力[N].北京科技报(健康•心理),2004-02-25(B26).

[9] xxx.立法应向教师暴力说不[N].法制日报(立法•人大),2006-02-28.(003).

[10] xxx.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探析[J].教育探索,2009,1(211).

[11] xxx.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浅探[J].教育理论研究,2008,1.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6篇

参考文献

[1]xxx,xxx.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xxx.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田小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xxx.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和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7]郭根福.试论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新策略[J].天津教育,2004(11).

[8]xxx.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x9.

[9]xxx.人教版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陈宗彬.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3]xxx丽丽.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xxx.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作业系统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xxx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材作业系统[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3]赵静.上海-台湾初中语文文言文编选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4]xxx翠莹.中国台湾龙腾版《高中国文》练习系统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5]xxx慧.语文教材七-九年级课后练习系统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6]顾xxx,xxx等.语文课程与语义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x8.

[8]xxx等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xxx8.

[9]xxx中原,xxx.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0]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1]xxx禹,xxx,严正.语文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

[12]皮连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3]阎立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xxx6.

[15]xxx,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xxx7.曹明海,_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7篇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

摘要:语文是研究汉语的特定学科,从小学开始便便随着我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语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语文课中教师的语言往往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同时教师教学语言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讲授,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找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从中可以启发教师,不断的改进自身,用得当的语言启发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体特点

一.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相关背景

(1)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语文是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我们的母语,以及从价值观等角度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语文的教学目的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学习语文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了解祖国文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使用母语,从而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的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教学语言的作用

1.小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其心智发展处于成型阶段,教师的语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而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在课堂之上,课堂教学语言便是其主要变现形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2.正确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明白课堂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可见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课堂教学语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人开始关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总结之后发现,教学语言特点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主要有语言的艺术性、语言的情感性、语言的生动性、语言的可接受性以及语言的规范性五个方面。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艺术和我们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同时也是学校等相关部门对教师的新要求。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目,它是研究我们汉语的重要课程,为此语言的艺术性在语文课堂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不同课程在授课的过程是一样的,都会涉及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在课堂环节中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最为广泛和常见的方式途径,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有距离的,这是不得不承认的,毕竟所处的年龄、位置不同,但是艺术的语言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明白学生需要的;学生也可以更深刻的'明白教师的用心良苦,以使自己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本身就是人情感的具体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课堂语言之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让课堂语言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服务;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主要的内容就是故事,故事的情节都比较丰富多彩,而且再加上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在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接受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教学需要用语言去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便要求教师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具有生动性的特点,生动的讲述课文知识的内容,以使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到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生动性途径有很多,比如说使用多感官教学法,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乃至鼻、舌等参与学习,其设计是用不同的信息形式展现相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中由于有许多有趣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应用这样的方法,将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将抽象化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语文教学由难到易,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的越来越简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意思是让学生可以接受,可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小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学生的三观正处于形成期,而且学生的智力、心理都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不到位、并不准确,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可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要充分考虑到语言的可接受性,让学生可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所讲的知识内容。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必须是规范的,符合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不可以出现违规等现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各面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之中的一举一动,要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不断的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使自己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语言是一种艺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话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的教学语言,它的选择和使用都是需要注意的,教师必须考虑到相关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己面对的学生群体,从而选择合适的课堂语言,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展示当代教师的魅力,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课堂语言的选择不应该是一尘不变的,它要根据知识内容、学生群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第8期

[2]蓝长秀.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新课程(下),第3期

[3]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8篇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理念;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生本教育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强调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自愿参与,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自觉学习、超越学习,在课堂中,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真谛,抓住学习的本质,探索并拓展其思维。在当前课程背景下,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与应试教育如何接轨?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体现?我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从以下方面来论述:

一、探究生本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我们深入课堂,研究梳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问题一,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的多,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如何学的多。

问题二,教学面面俱到,预设的浅层次问题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规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及习惯得不到培养。

问题三,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学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对于教学活动学生兴趣低,学习收获少。

问题四,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泛泛的预习活动多,研究学生预习,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的预习活动少,课内教学活动与预习紧密联系的更少。

问题五,教师教学走教案、关心自己预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少。

问题六,单调枯燥、以教师为主而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兴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当今课堂是以教师为本的课堂,这样的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存在,关注的是课本局部的资源,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好教,学生得不到发展。

二、寻找生本课堂教学实施中主要教学行为研究

将突出探索“以生为本”理念与课堂有效教学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xxx扬和提升。为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行为达到有效,我们把教师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显性教学行为进行列举,并对每一个行为采取行动研究。

(一)充分深入“先学小研究”的设计是基础

设计先学小研究本着“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先学小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从而让每个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有效的交流。

1. 先学小研究的设计策略

(1)目标定位要准确。在布置小研究前,教师一定要花大量时间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如果设计研究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2)内容一定要适中,考虑学生才接触小研究,顾及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和家庭情况,同时有难度也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19篇

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科研是时下教育的热门话题,“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科研带来了“校园春意闹”的新气象,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但是,要尽量避免科研中可能出现的一哄而上、华而不实、贪大求快,教学、科研相剥离,甚至调子越长越低等现象。教育科学研究是事关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研究,一般周期较长,实验涉及面广,因此,学校科研部门要确保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一、科研是教育教学深层次的美丽

xxx教授在《享受教育》中说道:“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我认为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化、科学化快速成长的第一动力,是教师从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或加大劳动强度来提高教学质量走向科学、高效的教学的最好途径,也是学校竞争独具魅力的新型广告。作为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战略,变“上级领导看好我搞科研”的殊荣为“我创造条件申请搞科研”的执着,不要把科研视为贴金纸、学校门楣上美丽的光环,而是要动真格,扎实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用长远的战略眼光,使科研服务于教学育人。作为教师,既要认识到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从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要积极探索适应新世纪知识体系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思路,对科研课题要讲求循序渐进,不要做急于求成的表面文章,更不能报投机心理,认为哪个课题易出成果,就置正在试验的课题不顾而中途跳题。科研是教育教学深层次的美丽,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达到这种极致,否则科研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科研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教育科研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人是关键。要选事业心强、德才兼备,具有奉献精神、开拓意识强的中青年教师担任科研领导工作,组成科研队伍,那种看草料定里程的千里马对科研工作是没有促进作用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让他们成为科研燎原的星星之火,然后带动一班人,形成燎原之势。任何一所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条件不如人意的学校,都有一、两位相比较之下喜欢写写、能写写的教师。这些人正是可以燎原的“火星”,正是形成学校科研队伍的“起点”人物。学校领导要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并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同时,要重视教研组长人选的落实与教研组长科研能力的提高,依靠他们开展好学校的科研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带头人。还可以建立竞争机制,每一科研课题至少由三人组成,实行谁有突破谁上的原则。这样不但增强了教育科研意识,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而且从教育实验的具体实践和丰硕成果中,激发了事业心和进取心。

三、选好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难点

课题,是科研的基础,科研的基石。课题的选择,直接关系科研的命运。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定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研究课题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对教育教学领域内的进展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只有全局在胸,才能种好一颗科研的种子。第二,选择的科研课题要有价值性。选定的课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的其他领域,有较高的外部价值。要看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同时,也要看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能否验证、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课题要有前卫性和创新性,要关注教育热点问题,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两三个带有方向性的课题。如我校结合教育发展趋势,先后选择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学案导学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研究》两个科研课题。第四,要小题大做。学校作为子课题组,最好选择具体的,教师个人就应选择更具体些、小一些的题目,这样才能游刃有余,有所突破。

教育xxx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以无限的生机绽放在希望的校园,让我们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热情,以科学的精神去浇灌这朵花!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0篇

摘要: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就应该如何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引言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1]。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不少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够清晰,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对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等方面关注较少;其次,班主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程序混乱,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模式的建立

1、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要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强调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不少小学班主任进行对优生和“差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引起所谓“差生”的严重不满,对班级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正、合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处于班级权威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不利[3]。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班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分为,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留在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学习累不累?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重视“差生”的转化

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农村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生,而学习成绩不佳、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对于优生和差生,小学班主任明显给予了不同的管理待遇。对于优生,班主任的管理更加放松,对优生的重视程度也更高[4];而对于“差生”,班主任明显更加严厉,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常会忽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交流也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这种教学和管理形式明显是不正确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要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差生”进行转化,转差为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关心、照顾和鼓励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安,并协助其他任课教师,帮助学生缓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放学后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利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5]。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学习态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与家庭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在家和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并讨论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差生”的转化,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1篇

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看看下面的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论文

【摘要】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xxx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生 读书训练 教学质量 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注重立足文本,“双基”训练,xxx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抓好教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作文教师,应抓好教材,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教材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和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章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

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语文教材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再者,由于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贴近教材适度拓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借鉴课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学生放飞想象,将情感融入语言,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2.重视阅读实践,xxx文积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来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书读百遍,xxx自见”,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②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③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xxx文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做到:①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教师应给予引导。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切忌“走马观花”。

3.加强听说,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

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而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亦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安排听力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安排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部分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但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可以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学生敢于表达,并表达有条有理,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还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几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②营造敢说的氛围。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

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

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说错了也没关系”等语言激励学生;

③教给练说的方法。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把话说完整;

要学会用几句话阐述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

教师应适时地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4.引导精思,更现本色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着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为此,课堂上应该注意:

①提出的问题要值得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要精心筛选,答案不能一伸手就摘到,也不能高不可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创设的问题要紧扣内容,任何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设置;

创设的问题要新颖,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

②要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琢磨,是真正的感悟。例如《草船借箭》中有一句话,“xxx吃惊地说:‘如果xxx出来,怎么办?’xxx笑着说:‘雾这么大,xxx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我们就回去。”如果不加体味、xxx生是很难对xxx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实上正是xxx的这一“笑”,才是本文最传神的地方。通过对xxx“笑”,有的学生感悟到xxx是在笑xxx的生性多疑;

有的学生感悟到xxx是在笑xxx的忠厚老实;

有的学生感悟到xxx是在笑自己的神机妙算。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在学生的全心玩味、专心咀嚼下,竟然会有如此生动而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在听课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还谈什么思维训练,并且每个学生理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对全体学生,不要为了赶所谓的进度,完成所谓的教学流程而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必须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xxx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2篇

一、正确认识学法指导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学法指导的常用方法

(一)讲授法

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尝试练习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如理解词义句义法、概括中心法,修改文章法等。

(二)总结法

所谓总结法就是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习内容给以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采用的哪种新的学法,并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学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总结归纳。

(三)示范法

利用典型范例指导,学生依照方法步骤尝试学习,达到掌握的目的。如修改病句的“读-找-想-改-读”法。

(四)对比法

教材中类似的内容要采用类化的方法,不同的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对采用的学法进行比较筛选,精选出最恰当、有效的学法。

(五)迁移法

利用已掌握的学法去学习新的内容,根据内容变更创新学法。如古诗及现代诗歌均可采用迁移法学习。

(六)模仿法

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低年段朗读让学生模仿范读、录音及应用文的仿写等。

(七)渗透法

将方法渗透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体验实践掌握方法。

(八)尝试法

学生在尝试自学中,教师适当点拨,在交流合作中归纳总结新的学法。

(九)还原法

对于可正反操作的双向性内容,可采用还原法。如扩句缩句、陈述反问互改等,通过双向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结出新的方法。

三、合理设计学法指导的步骤过程

(一)示范展示环节

小学生受年龄及心理限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授课起始,教师不便向学生直接讲授或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若直接讲授,很难被学生接受,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套搬,根本谈不上深入理解和主动应用。因此,在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示范演示,使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感受学法,领悟学法,让学生积累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切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过程步骤明晰,层次脉路清楚,xxx明形象,易于把握操作,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发现和领悟学法。

(二)反思归纳环节

通过第一环节的感受了解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环节中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复习,指导学生从教师的教法示范演示过程中领悟和发现学法,将学习过程中发现、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法才会在学生的心田与脑海中扎根,从而对学法的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刻。

(三)实践运用环节

第一环节的感受领悟和第二环节的总结归纳,已为后期的尝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领悟和归纳学法只能是学法指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而不是终极目标。进入第三环节,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将领悟总结的学法大胆运用于尝试练习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实践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学法,并不断熟练应用学法。只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巩固并逐步提高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检查巩固环节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尝试练习之后,学法是否真正被内化或掌握,还不能定论。此时,教师必须采用得力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学法自学运用的效果,掌握并了解学生对学法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检查巩固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自学运用效果的检查,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法运用中取得的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不断激励学生运用学法的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及时纠正学生在学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并逐步完善。

四、结语

总之,学法指导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把握教材中不同内容和文体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法指导的程序步骤,合理选用学法指导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实现和达到学生自能读书的目标。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3篇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xxx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xxx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整理该文章……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xxx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4篇

【关 键 词】 高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精品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课程实施顺利与否,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师范生的就业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逐步演化而来的,主要经历了“教学法――教材教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关于这一课程名称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本课程认识的不断探索与深入。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共经历了中师、大专、大学本科三个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以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理论为支柱,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5篇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当前环境下,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也就需要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所以在当今时期,为了迎合时下的环境和社会发展现状,如何做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简要探究,希望所得结果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并未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

一、引言

当今时代,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又一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和全面应用的原则,全方面培养出具有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当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从全世界角度来看,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划分为两个时期。首先一个时期是在计算机发明的初期,这一阶段重视对计算机的程序设置,而且那时候计算机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也只有一些重点的院校才会开设。所涉及到的语言也只是LOGO语言、Basic语言和FORTRAN语言[1]。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人类对计算机的教学开始进行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候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技能,而高校内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课程也多了起来。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培训教学需要从实践方面出发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目前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计算机进行基础教育尚且很难达到既定效果。在创新理念下,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也没有被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出来,所以在教学观念上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思维,那么怎样通过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来对学生更好的培养呢,这就需要对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状态进行转变,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在当今时期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改革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先天结构与后天教学模式的不同,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必要差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非常强,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各个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这只有将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桂策充分掌握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规则。这样才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传授知识的时候跨度太大、难度太高而导致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程而言,其课程复杂且繁琐,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门课程充满兴趣。所以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扮演起引路人的角色,使学生充分的学习相关知识,开拓视野[2]。传统的讲课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在上面拼命地讲,而学生却并不一定好好听,这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很多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在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也不能够创造性的对各种知识进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很高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校和巩固才能够更好的熟记于心,从而利用到相关的行业当中。多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安排一些实际任务,像是完成某种财务报表或者指定简单的软件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6篇

教育理论学者和小学一线教师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证,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尚不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xxx为我们形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1.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一线教师经过实践探究,形成了诵读、品读、积累三步教学模式,即合理的诵读、细致的品读、有效的情感体验。而教育理论学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借助计算机工具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但其教学模式局限于只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方面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偏重知识、缺乏过程、三维目标分开、语文缺失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设计目标与课标目标不一致。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紧扣课题、抓住中心、研透文本、突出重点有效策略。

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一线教师运用引趣激疑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理论学者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目标设定有关,离开了教学目标就很难比较教学方法的优劣。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组织语文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等方法。

二、xxx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研究

1.关于xxx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

2011年xxx提出了她的第一个教育教学理念——“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二度创造;教学要走出课堂,创造“无围栏”的课堂;教学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让语文教学充分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7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城乡小学 对比研究 西安市长安区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research 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school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in Changan District of Xian City. The subjects, obtained from a stratified sampling, were 281 from 4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schools from grade 3 to grade 6. The instrument is Likert-scale questionnaires. It included 40 item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Nortbert Schmitt’s taxonomy regarding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Independent T-tests were performed on the data. T-tes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obvious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that urban primary schools perform much better than rural ones in the two aspects. An analysis was given and several general and macroscopic suggestions were given to improve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rural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urban and rural primary schools; Changan District of Xian City

一、引言

1.研究背景。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教育时不仅要求促进“公平发展”,还强调“质量提升”。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这说明公平与质量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xxx表示:“有质量的公平”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主题。当前,我国教育从“有学上”的机会公平阶段逐渐步入“上好学”的过程和结果公平阶段。而这一问题在我国集中体现在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上。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xxx所关切的那样“我们现在,乡村教育和城市差得还很远。如何让乡村教育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重视的话题。”_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xxxxxx认为,目前包括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下一步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着力于怎么落实好这些要求,在具体细节上提升教育质量。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将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因此要实现“有质量的公平”就要从小学教育抓起。目前,外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英语课程教育质量的差异是我国城乡教育质量差异的一个突出体现。

2.研究问题。《西安市长安区城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对比研究》这一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专项项目恰恰契合了国家在具体细节上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本文正是这一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旨在通过问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长安区城乡四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客观了解这四所城乡小学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上存在的差异,本文分析这一差异,并在农村小学现有办学条件下、现有师资队伍基础上,提出一些较为一般性的、宏观的改善措施。

二、研究综述

2.统计结果分析。2001-2015年学界关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及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在逐年增加,主要呈以下特点:

(1)重“教”轻“学”。研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相关文献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关于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数目很少。这说明学界的研究重点在于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这很容易导致“教”与“学”相脱节,忽视学生的实际词汇学习状况,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重复性研究较多。无论是对小学英语词汇“教”的研究,还是“学”的研究都存在一定的重复研究现象。对于“教”的研究,较多地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各种词汇教学方法或理念等。但他们的研究往往与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想脱离。对于“学”的研究,较多的是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了解某地区小学生的实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词汇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正相关性,发现小学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他们的研究没能同时了解教师的词汇教学情况,因此无法提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教学改进措施。

(3)宏观系统性、理论性研究不足。学界所进行的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或缺乏理论引导,或缺乏对所搭建框架进行的系统的深化、细化研究,或缺乏各研究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缺乏宏观性研究。学界所进行的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缺乏城乡对比研究。无论是对小学英语词汇“教”的研究,还是“学”的研究都几乎未见相应的城乡对比研究。因此,我们无法从他们的研究中了解当前我国城乡小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现实质量差距。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有质量的公平”便无从谈起。

总之,目前我国关于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与教学的科研还比较薄弱。现有的研究中,对小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研究重“教”轻“学”,重复性研究多,创新性研究少; 浅层研究多,深层研究少;经验性研究多,理论性研究少,实证性研究少;微观性研究多,宏观性研究少;单方面研究多,对比性研究少。由此,小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研究远不能满足城乡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需要,以实现真正的“有质量的公平”。

三、研究方法

1.抽样。本研究采取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所进行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抽取了西安市长安区城市和农村各2所小学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施测时(2015年12月)发放问卷281,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每个学校抽取的样本数量与各学校的学生总人数比例相当,同时考虑到受试者年龄对问卷填写质量的影响,所选取的学生样本从三至六年级依次增加。受试者学校、年级、性别分布见表2。

2.测量工具。本研究的工具是自编问卷,采用了从“很不同意”到“很同意”的xxx五级量表形式(见附录)。

其中了解西安市长安区城乡小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是基于Nortbert Schmitt(xxx7)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法进行设计的。关于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不同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方法,曾有研究者做过教较全面的梳理,如xxx2013)等,本文因此不再重述。在众多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的方法中,Nortbert Schmitt的分类方法是被公认较为全面的。Nortbert Schmitt将学习者初次遇到生词时运用的学习策略称为发现策略(discovery strategies), 将学习者再次遇到该生词时所运用的巩固学习策略称为巩固策略(consolidation strategies)。前者包括决定策略(determination strategies)和社会策略(social strategies);后者包括社会策略、记忆策略(memory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和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其中社会策略即可在初学词汇时使用,又可在巩固词汇时使用,因此他将社会策略即归纳到了发现策略又归纳到了巩固策略。根据以上词汇学习策略分类方法,同时为了增强可操作性,我们将问卷处设置3个题目了解受试者基本信息外,设置了五个维度的40个题目,即:决定策略(6),社会策略(9)、记忆策略(7)、认知策略(12)和元认知策略(6)。此外我们就“你如何学习英语词汇”征求了西安市长安区几所城乡小学生的意见,以上百份学生的开放性书面反馈为基础,归纳出了一批题目,此外还根据以往文献加入了部分题目。题目的编排力求涵盖Nortbert Schmitt各个词汇学习策略。问卷总体信度(Cronbach's Alpha)达到。五个维度的信度(Cronbach's Alpha)分别是,,,,。以上结果表明量表是可信度较高的测量工具。

3.数据分析。本研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词汇学习策略的独立样本T检验。本研究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各个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为因变量,对城乡小学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分别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考察不同类型学校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异同。

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小学在各个维度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上差异显著(P值均为),城市小学明显好于农村小学,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表4。

五、建议措施

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在现有的师资队伍基础上,农村小学和教师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上文提到的理想状态呢?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吗?这无疑是一个复杂、同时充满挑战的问题。况且,每所农村小学可能会存在各自特殊的困难和疑惑,我们仅能提出一些一般性的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第一,农村小学需要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教师激励机制。每所农村小学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个能让教师积极奋进的工作机制。使教师能够为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自觉不断充实自身的学科知识积累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8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用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优化小学生阅读习惯。

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读书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以完善与发展。因此,笔者以为,必须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笔者多年来开展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工作经历、成效及个人感悟等,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试做如下探析。

一、语文阅读的意义及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学会阅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如何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阅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被学生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能力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结合大量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已经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懂就行了。阅读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提高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提高阅读者在阅读中所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一切均有赖于实施科学的阅读指导。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一)了解和遵循小学生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 7 岁到12 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 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知,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阅读教学和开展阅读指导。

(二)激发和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激发他的阅读兴趣,驱动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

(三)引导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许多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地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提供阅读能力的关键。

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然,要选择合适的书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对于他们年龄和学习都适合的,同时也是让他们感兴趣的书来读。古话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在选择课外阅读物的同时,也要衡量一下,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是不是自己当下最需要的。现今出版物多的数不胜数,xxx不慎,就会选择错误。所以在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能盲目的阅读。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29篇

小学语文作业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好的作业能测量学生的实际水平,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老师的下一步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布置作业就是一刀切,而且作业的布置往往是千篇 一律,不分学生的能力层次。我想这样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好的作业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合学生水平的,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设计;作业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能力,教师只有灵活多样地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才能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充分的“乐趣”。下面就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大家谈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一、分层作业的设计要加强后进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众所周知,后进生是老师重点辅导的对象,按照一般的做法,在课余将后进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说是辅导,其实无非是强迫他们更正错题或者是背诵相关的知识。这就是说没有真正研究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他们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原因,而是通过大量的做题来填鸭式地教学。如果我们了解了后进生哪些方面欠缺,一点一点地补救,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在这里我要和大家谈的是他们的基础知识问题,后进生其实说穿了哪个方面都差,所以,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就可以弥补他们以前没有学好的内容。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基础知识的点点滴滴的积累,积累得越多,综合能力就越强。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后进生的实际水平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布置一些基础知识的作业。具体以古诗词为例来说,要求后进生对全部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是比较难的,那么怎么办呢?根据实际后进生的情况,可以让他们背诵名言名句就可以了。如《山居秋暝》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能书写正确,大概的意思明白,就达到了他们的知识层次了,没有必要说写出诗句所描绘的山水画面。曾经看见有个老师布置全班同学,续写这两句诗的内容,言下之意是把这两句诗扩写成一段散文。像这样的作业,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学生是根本写不出xxx的诗句的原意来的,这就是说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设计的作业也没有突出层次性。

二、分层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优等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作业的设计,不光是对后进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还要兼顾优等生的知识层面。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留有充足的空间,让优等生发挥。还是以古诗的学习为例,在背诵的基础上,他们可以探讨xxx的押韵,看看有什么特点。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里xxx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xxx,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押的就是“ɑ”韵;此诗的朗读节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标注,大的节奏是“二二三”。诗词的知识,往大里扩展,还能探讨对仗的知识,如xxx的《绝句》里“两只xxx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典型的对仗,具体说就是数量词对数量词,“两只”对“一行”;鸟对鸟,“黄鹂”对“白鹭”;动词对动词,“鸣”对“上”;颜色对颜色,“翠”对“青”;事物对事物,“柳”对“天”。这样分析下来,学生对唐诗就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给他们布置作业,回去把自己家门口的对联或者邻居家的对联抄录下来,这个也是层次性的作业,优等生肯定抄录得多,后进生保证抄录得少,或者是个别后进生就不去抄录。回来后,老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以加深对xxx的理解。如“门迎东西南北财,户纳春xxx冬福”就是很好的工对,尽量让后进生来分析,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配套练习里的作业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四、家庭作业因人而异,分层设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的作业中家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少了家庭作业,学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在家里无所事事。但是家庭作业布置不当,就成了家长的负担。在当今绩效工资的背景下,老师几乎把宝押在了家庭作业上,现在好多家长抱怨,小学生的作业太多,如像有的一年级的学生,每天晚上要做两套试卷,语文和数学各一套。这样按时间计算,从八点开始计算,不到十二点是做不完的。有人肯定会问,这样有效果吗?小学生能记住那么多的知识吗?在我看来纯粹的劳而无功,甚至可以说是伤情害命。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家庭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要突出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如近义词的积累,就课文里的一些词语搜集整理一下完全能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比如明丽———明艳,期待———等待,欣赏———观赏,赏识———赞赏,琢磨———思索……像这样的词语每天积累三四十个就可以了,没必要一整理就是几大xxx,学生呢一个都没有记住,图了数量完全忽略了质量。所以,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记住了没有,不是靠题海战术提高成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作文的设计要因地制宜,分层训练

老师都知道,学生的作文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根本就写不出自己的作文,往往是抄袭别人的。所以,教师在布置的时候,题目可以是一样的,但是从字数到文采的装饰,却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类型,不同类型的学生写不同层次的作文,是比较科学的。因篇幅的限制,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综上所述,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宏观上调控好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给学生下放一定的作业自主权,学生就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自己喜欢的作业,在作业这条路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30篇

一、基本概念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研究的对象、任务决定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都是对该学科进行研究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也不例外。对它性质的认定,综观六本教材,尽管各自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均给予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由语言科学和教育科学两大门类接缘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应用性是它的基本性质。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不是一门科学,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xxx、xxx、xxx、xxx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学科,而xxx认为它是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xxx认为,这首先要辨清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前者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后者则是这一学科的局部内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其次要认清的是,它有自己的理论主xxx,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畴,它的各个部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初步形成一个认识体系。它吸收了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依据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发展成为独具特征的学科,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在形成之中。xxx的分析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法性质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而独立存在的标志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确立。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xxx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xxx强调,教学大纲中说明语文要教什么,教学法就应该把怎样教的问题加以阐释。xxx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说明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内容和特点,二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法。

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学科研究范围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重点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既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等特殊规律。

(三)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xxx根据中师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提出,学科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xxx提得比较笼统,只是讲,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比较顺利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提得比较高。

笔者认为,在中等师范阶段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基本属于入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知道怎样备课和上课,使之能在小学顶岗上课,如果要使学生成为较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师或者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那应该是专科程度的具体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因此,xxx、xxx、xxx、xxx、xxx都十分强调学习方法,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xxx明确提出理论与实际并重。xxx、xxx和xxx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如何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笔者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方法,这是为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学习方法上,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教材体系比较

纵观六本教材的体系,其共同点在于:教材结构的前后组织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操作的顺序。教材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学科的性质、研究的对象、教学任务、学习方法,然的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识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作专题叙述。在理论揭示的基础上阐述具体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已初步形成,其学科独立性日益增强。

六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教材基本线索的差别。有的教材各章节之间有明显的线索,以贯穿各章,统领全书。如xxx、xxx注重以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指导,除了列专章(第一章)论述,还将教学大纲精神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xxx直接援引大纲的有关论述,就达27处之多。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大纲的内容,还附录了大纲全文。xxx最后一章(第十一章)用一节的篇幅从六个方面阐述教学大纲的主要精神。xxx、xxx也注重渗透大纲的精神,但未能像xxx、xxx那样安排专章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师范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各项具体内容之前,先学习教学大纲这一章,可以了解大纲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是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大纲应成为教材的主心骨。xxx则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其他教材缺乏明确的线索。第二,教材的篇章构成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五个方面的内容。xxx、xxx、xxx、xxx、xxx分若干章进行阐述。而xxx则把上述内容纳入两章来阐述,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二)列出。xxx作这样安排,主要后面有“语文课外活动”一章。第三,文章内容的构建方式不同。xxx、xxx、xxx、xxx采用比较自由的编排方式,xxx、xxx、xxx皆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构建。如xxx体现得比较显著,语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按照“教学意义要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逻辑顺序编排,这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受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制约,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探索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理论中最根本的、最为基础的有三个:一是对小学语文性质的阐述,二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三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阐述。因为这三个理论问题对整个小学教学具有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以下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教材理论探讨的状况。

(一)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

综观六本教材,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一是都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二是都能遵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所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规定。所不同的地方表现在:一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详略的程度不一样。xxx、xxx阐述是很详尽,其他几本阐述得比较简单。二是对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看法不一样。有的本子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的则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全部工作都是受它制约、被它决定、为它服务的。

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其共同特点有:一是都强调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二是都能遵循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三是都能从个性(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共性(共同的教学目的)的关系进行分析。

六本教材对小学教学目的的阐述所取的角度不同,xxx认为要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要了解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和根据,着重从新时期对人才的总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小学语文科学具有的教育、教养、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xxx从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特殊任务和共同任务的关系、学生今后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xxx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时,紧扣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中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详尽地分析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突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抓住了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关键。xxx则从培养语文能力、学习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既基于语文科的客观性质,又基于主观要求,小学语文学教学法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要特别强调准确、全面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xxx和xxx体现得比较好。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的阐述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_前,有少数小学语文教学法讲义提到教学原则,但内容比较单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真正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课题,是8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进步。

综观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阐述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学习规律提出教学原则。二是都能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教学原则。三是都能从“结合”上探讨每项教学原则。

对教学原则探讨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思考的角度不同:xxx从普通教育阐明的各个学科应遵循的六个教学原则中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xxx依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提出四个原则: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相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的阶段性相结合。xxx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四个结合。原本未提出教学原则,但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个角度,提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xxx则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功能以及内部关系,提出四个原则:文道统一原则,客观事物观察、思维、语言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双基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

小学语文究竟有哪些教学原则,国内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各有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提法,大体有十多种提法。经过10多年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xxx所提出的四个教学原则有代表性,能放到一定关系上、一定的矛盾上加以探讨,并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

笔者认为,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时,应明确三点:第一,要深刻认识语文教学原则同一般教育学的教学论中讲的一般原则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第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第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应该是语文科所独有的,或者是非语文科所特有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四、应用研究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应用性。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解答和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操作化两方面。

六本教材在应用研究方面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及时吸收、反映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多数教材重点选择介绍了影响较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xxx的“情境教学”实验,xxx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二是都能重视理论的操作化研究。六本教材都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了一些教学实例,并努力将零散的材料加工概括,上升为规律,以便举一反三。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反映教改实验的方式有别。有的教材将改革实践置于教材的不同章节进行介绍(如xxx、xxx、xxx),有的则置于教材后面列专章介绍(如xxx、xxx、xxx)。第二,对教改实验的研究程度不同。多数教材缺乏对引用的教改实验的深入挖掘。而xxx不仅客观地介绍各种教改实验,而且加上主观的评析,对某一项教改实验提出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提出了四个研讨的问题。

五、教材特色比较

不同特色教材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反映学科发展的状况,适应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下面试对教材的时代性、师范性、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作一些比较。教材的时代性。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否站在提高人的素质高度,用全新的教育观点来阐述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xxx、xxx、xxx体现得比较好。尤其是xxx,它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崭新时期编就的,更能体现新的教育观点,如在“小学语文应遵循的原则”一节里,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教材的理论性。六本教材中,xxx、xxx理论性较强,著者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角度对一系列语文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他几本教材虽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但只是一般化的阐述,教材整体的理论性次之。

教材的师范性。综观六本教材,xxx和xxx的师范性体现得比较突出。首先表现在定位确当,教材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基本上xxx范生的实际。还表现在xxx好处地选取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实例加以分析,既可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从教的能力。

教材的可读性。六本教材中,xxx、xxx条分缕析、行文流畅、语言质朴,可读性最强。xxx、xxx、xxx语言精练,层次清楚,可读性较高。xxx重在阐发、论证,逻辑性强,对于师范生可读性较差,但对有一定语文教学经验的读者,如担任这门课的语文教研员,又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启迪性。从编排体例看,xxx在正文前加了“自学提示”,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xxx、xxx、xxx仅附有思考题。相比较而言,xxx、xxx更为规范,适合学生学习。

教材的实用性。xxx、xxx较好地处理了教学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完全摆脱了学究味,从纯理论的圈子里走了出来,着力于面向教学实际,将第一线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入教材,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师范生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六、新世纪教材建设构想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在指导思想上要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即以_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教材新体系。

如何探寻构建教材新体系,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处理好我国传统教学法、现代外国教学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博采从长、综合创新之路。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一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二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

三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教材要充分反映。

四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更新,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应加强下述工作:

一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小学语xxx跨学科的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

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用系统论的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的理论说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三要体现xxx先生语文教学思想。

xxx先生以他的渊博学识、丰富的实践,洞察语文学科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联系,从1919年起就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有卓识的见解,特别是xxx《语文教育论文集》的有关论述,对我们编好教材有许多新的启迪。

(三)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结构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内容顺序的编排上,应按照学科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要体现学科内容的系统、完整。具体编排时,可按逻辑顺序组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侧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这一板块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第二板块着重阐述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话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等,这一板块,既要从理论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学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又要对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第一板块的基本理论和第二板块的实践操作交相辉映,第三板块是前两个板块的扩展延伸。三个板块浑然一体,构造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系统。(四)构筑中师特色鲜明的新型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可建立两种体系:一种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体系。这种教材内容要根据语文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并兼顾长远需要来确定“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构筑具有中师特色的理论知识体系。在具体运作上要明确这样的原则: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讲明为度,要避免大块头的理论分析。另一种是训练从教能力的实践技能体系。这种教材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作相应的确定。具体可分为:模拟实验课教材、教育实习教材、音像教材等,成为一种能力训练的新型教材体系。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31篇

美国心理学家xxx・xxx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智力是使个体能够解决问题或产生符合特定文化背景要求的成果的一个或一组能力。”他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xxx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他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将人类的智能分为八个范畴: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探索智能。xxx教授在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在内容设计上力求能充分体现多元智能的思想

每个模块下的学习内容基本相同但却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智能范畴,体现不同智能下的学习资源特色,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选择擅长的智能板块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认识并加强自己的优势智能。同时,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弱势智能,并通过对相应板块学习来进行练习。教师从中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并将其优势智能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只有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并更合理地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多媒体技术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营造了智能环境。视频、音频、动画、图像、虚拟现实技术等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过多地关注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两方面的智能而忽略其他智能的开发和利用这一局限。对今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三)采用分层教学的思想

根据一、二、三年级与四、五、六年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存在的差异性,设计两个不同界面,前三个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文字掌握有限,所以,学习内容主要以生动活泼的图片、Flas、音视频等形式呈现,界面活泼简单,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三个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文字掌握比较全面,所以,呈现方式图、文、声、像并存,界面清新大方,另加了交流板块,尽力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呈现的学习模块进行学习,选择度更大,学生还可以在交流模块中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32篇

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研究的论文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现实意义

强调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既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需求,也是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在社会就业形势加大和用人单位对人才个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对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反观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有的是教学行为上的,归结为一点,就是忽略了对学生人生价值的塑造与提升,没有将他们内在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出于对小学负责的教育态度,笔者认为,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同时也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校和家庭在孩子学习方面的交流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谐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从内在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能够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起到知识教育所不具有的作用,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的一种补充形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实现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目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人性化的过程中,需要语文科任课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内在情感方面推动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一)教育过程要求教育人性化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课本、学生三个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师通过课本,理性地给学生传播文化知识,讲析人生哲理,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吸收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需营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学会知识又为教师的迅速成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形成,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目的,这就要求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二)教育目标要求教育人性化

xxx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明白自己讲解的内容,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来考虑语文课程的讲解内容及授课方式,这直接关系着语文课程教学人性化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已经走过了十七年之久,在目前我所带的六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叫xxx的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今年10岁,平时寡言寡语,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对学习的认识不明确,行为不积极,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从其他同事那里得知他是一名孤儿,为了帮助这个孩子走出过去经历的阴影,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我决定不仅要做一位称职的语文老师,还要当好他的监护人,给他的生活带来更好的快乐,让他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我不仅及时帮助这位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也会帮助他打理生活。每周末都把他带到我家里给他换洗衣服,定期带他去理发和买衣服,在我的关心和照顾下,他的情绪和态度明显好转,不仅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跟同学和其他人的相处也愈来愈融洽。他马上要小学毕业了,我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帮助他、启迪他,以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监督他、照顾他、爱护他。

(三)学生的客观需要要求教育人性化

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探讨还可以有很多角度,xxx说过:“有教无类。”因为受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该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教育方法怎么改变,教育的观念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在人性化方面,尤其需要更多的探讨。语文知识的庞杂和小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不同需求,多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真实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是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了解语文知识的用处,接着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做一详细的了解,从而采取正确的、适合大多数学习接受状况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学好语文知识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功课,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毕生潜心研究的课题。在教育学生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教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并能联系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改善学习方法,以“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目的,探索出切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研究中求索,在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教师的态度和行动对小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性化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人性化教学手段的执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重要且深远的。

小学语文科研论文范文大全 第33篇

(一)文学教育演化历程及问题归因研究文学教育目前出现的问题与困惑,站在历史的平台上,可以洞察到其本质与真相,凭着主观臆断乱下结论对文学教育发展是很不利的。“基于历史的言说才是有根有本的言说。”xxx的《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填补了全面研究中小学文学教育百年演变史的空白,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文化背景,解析了目前中小学文学教育困境形成的深层原因。通过对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小学文学教育演变过程的梳理,把中小学文学教育分了三个阶段九个时期,一是近代独立:近代独立前的“范文学教育”(先秦~1904)、清末学制的颁行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近代独立(1904~1912)、民初新学制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初步发展(1912~1919);二是现代转型:中小学文学教育现代转型的激进期(1919~1927)、现代转型的沉思期(1927~1936)、现代转型的深化期(1936~1949);三是当展: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短暂繁荣(1949~1963)、“工具论”的产生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长期低迷(1963~xxx0)、“人文论”的倡导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复兴(xxx0至今)。xxx认为对当前文学教育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是“范文学教育”、“工具论”和“人文论”。他论证了文学教育中伴随着的争论与困惑:文学教育的转型困惑与“文白之争”、文学教育的目标游离与“文道之争”、“语言”与“文学”之争同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关系。每一次的论争都呈现出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偏颇与弊端,是对历史的检视、对现实的关照,是一次理论的建构与实践的变革。xxx元《文学教育论》把近现代语言文学教育分为了六个时期:文学设科期(1904~1919)、“国语”“国文”期(1919~1949)、语文定名期(1949~1956)、“汉语”“文学”分科期(1956~1958)、语文波折期(1958~1978)、语新期(1978至今)。他以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梳理每次语言与文学教育相融合的语境下文学教育的演变历程。xxx的文学教育演变历程定位更着眼于文学教育。他在梳理演变历程时,都把时代背景、文学教育历史事件做了系统梳理与特征归纳,便于我们了解文学教育的历史进程,进而对目前的一些文学教育现象与困惑有了历史依据与解释。

(二)关于文学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定位的研究对于文学教育的功能,学者们虽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但基本上都是从文学的功能与作用角度进行演绎推论。面对文学教育目标的盲目与困惑,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和目标,更好地引导其发展方向。xxx元在《文学教育论》中把文学教育的功能分为两大类:审美功能与非审美功能。“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但同时又包含着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等多种非审美教育。”xxx元认为文学教育有审美和求善的功能,审美功能来自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境界的塑造,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健全与自由意志的培养,身心体魄的养护与人文精神的强化充实和思想品德的提高。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结构的完善,使之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文学教育的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在具体教育中融合统一,包括过程和目的方面的融合统一。xxx在《语文教育文化论》中,从六个方面论述文学教育的作用:进行语言教育、继承文化遗产、感受历史生活、xxx品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思维。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含蓄性、隐喻性、模糊性、多义性、多层次、概括性和开放性,而阅读主体又可对内涵进行常读常新的无穷尽阐释。关于文学作品的教学,xxx群教授在访谈录《重新确立教育的终极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精神底子”的说法:读文学作品的唯一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xxx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另一重点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xxx在《中小学文学课程导论》中,通过对文学本质的分析推演出的文学教育目标与此很相近:处于教育情境下的文学,其“目的价值”自然就蕴涵在“文学”之中,因此文学教育首先不是获得知识,而在于情感的xxx、思维和智慧的激活、心灵的沟通与交流、精神世界的拓展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文学教育的本体是文学,审美性目标是文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另外一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著书也都大同小异地提到文学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学者们对文学教育功能与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共同要素:一是知识要素,如文学史常识,作家作品与文学理论的知识等。二是能力要素,如能够分辨不同文体,提升文学鉴赏力,通过文学作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三是情感和价值观要素,如使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对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影响,丰富人生经验,培养对美的情感与对母语文化的认同等。情感和价值观的要素在文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中尤其重要,是重要的目标落脚点。

(三)文学教育的落实方法研究关于文学教育方法的论文相对较多,大部分教学论著中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论述。《文艺学与语文教育》是上海出版社“语文教师必读”丛书中的一本。xxx针对目前教师理论修养偏低,系统阐释了文学教育的解读方法、策略及其理论依据。他论述了文学概念的更新与语文教育的关联,以此更新教师的文学观念与理论。另外还论述了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意义分析、形式分析(叙述者、叙述技巧、文学语言、结构),人物形象分析,对文学风格、体裁和创造方法的把握,文学鉴赏和批评活动等方面的方法与策略。xxx、xxx《2007年中小学文学教育研究反思》综述了xxx、xxx、xxx、xxx等人论文中的文学教育方法。如xxx《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朗读”———xxx语文教育论著重读》提出,“分析”的方法是xxx鉴赏文学作品的根本方法,通过对语汇、字句、篇章、声调等的“阐释”获取“意义”;与夏丏尊、xxx等人所主xxx的“阅”“读”分离、“美读“不同,xxx所主xxx的“吟诵”是以反对音乐化为前提的,目的是通过声音得到文本中的“意义”。xxx《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从学生主体出发,提出文学教育的优势在于更新、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体验,也就没有真正的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体验与自我生活经验进行关联。xxx《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四个有效对接》从课标中对欣赏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出发,对于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通过独特的语言现象来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有效对接。应注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现象,使学生广泛地接触语言,从而提高文学素养。第二,通过情感体验来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有效对接。文学可以突破狭窄的现实生活的范围,可以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里感受和体验生活。第三,通过读写训练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有效对接。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解、品味重点字词和句子,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情”和“理”。在阅读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够培养学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及文学写作能力。第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有效对接。只有在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广阔天地中,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岳乃红《主题阅读和儿童的文学教育》针对目前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主题阅读的课程建构”主xxx,并提出相应的具体策略:一是以儿童的精神发展为“经”。从儿童的精神发展和生命体验出发,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选择适宜的文本。二是以文学体裁的阅读为“纬”,将儿童可以阅读的各种文学体裁进行展现,同时力求科学体现文学体裁与儿童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主题的实施提出要把握几个主要特征:主题阅读是深层次的略读指导;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是整体性、对比性、探究性的;主题阅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与合作。

二、文学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学理论依据不足,“我以为”式随意性大虽然文学教育一直是语文教育讨论中的一个热点,但语文教学范畴中文学教育的文学理论基础依然很薄弱。现在文学理论大部分从国外生搬硬套地引进,同时又忽视本土古代流传下来的文论知识,不能使二者很好地互补与融合。中小学教师本身对文学理论不够重视,文本解读知识陈旧,xxx不变的文学解读方式使文学教育发展缓慢。学者与一线教师对文学教育的文学理论认识普遍存着“我以为”的断章取义式诠释,缺乏严谨性和适切性。

(二)缺乏系统、完整的学科论视角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大多从局部出发,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对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缺乏以历史为平台的寻根研究,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封闭式思维现象。各种文学教育观念、功能、目标、方法的争议,有时是思考角度不同,有时是价值观取向的差异。这些争议有些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整合起来就使文学教育逐渐完善,有些争议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没有必要为求标新立异使文学教育混沌,有些争论并不是二元对立的,究其实质其实是辩证统一的。对于文学教育的研究应该立足其整体,取消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其更加系统与完善。

(三)可操作性与可使用性的建议缺乏对文学教育的研究,以空洞的理论说教居多,缺乏一线教师能运用于教学的操作性建议。空话套话连篇,实际意义相对不大。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学者的研究视角很少定位于实证研究。xxx功近利的心理、科研成果考评体制和研究经费的束缚更使实证研究举步维艰。对于文学理论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立足当下,回顾历史;立足实践,提升理论;立足生本,培训教师,让文学理论自身与中小学的文学教育同步发展,xxx避免理论与实践两xxx皮。

(四)存在低层次或同一层次简单重复从文学教育研究演变史可以看出,对于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始终是新的问题已出现,然后旧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即使解决了却还会出现在学者对现状问题的研究中,为论而论。对文学教育方法的研究更是有很多低层次或同一层次的简单重复,翻来覆去也只是那几种方法。有的想“高明”些,换个说法或名称,依然是换汤不换药,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相应的创新,对文学教育的研究呈表面化、边缘化、xxx、一刀切。另外由于片面地看问题,时常将目的、任务、功能混为一谈,上升不到本体论的研究。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