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1篇
【关键词】工科 设计专业 造型基础课程 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进步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理工类院校也纷纷设立了艺术设计学科,为社会培养所需的设计人才,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艺术类相关课程在课程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课题设计、课程组织等方面,仍然是简单的嫁接移植艺术类院校和文科院校的课程,没有体现出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等院校在生源的知识结构基础、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不同,忽视工科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和特殊要求,造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缺少衔接而严重脱节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工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也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要促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全面发展和合格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进行一番课程改革和创新。①
本文针对工科基础开设的设计专业,以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工程与技术(家具与室内设计)专业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初步探讨工科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工科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
首先,工科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复合性,他们具有相对深广的科学基础知识背景,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而艺术以感性思维见长,工科学生学习设计是横跨科学与艺术两个学科,知识领域跨度较大。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如何在各课程间的衔接与起承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是课程内容设置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就高考生源来讲,工科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绘画基础。因而在大学造型基础课程学习中,其造型能力、对美的感知能力几乎从零开始,在学生补习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提高创新能力,这加大了课程的任务量和难度。因此,如何缩短教学训练周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这就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以实现。另外,由于工科专业大多数学生没有绘画基础,受造型、视觉思维方式等视觉习惯的影响很少,这便于直接地启发学生的潜能和想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零基础的特点也造就了其较强的可塑性。
针对以上工科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绘画零基础、可塑性强等特点,笔者认为,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
二、造型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与专业课程间高效衔接转承
造型基础课一般包括素描、装饰图案、构成基础等课程,能够开发创造意识,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潜能,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设计课程体系来讲,造型基础课可以说是塑造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对设计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开设的课程应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直接为专业设计所需要。而目前工科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普遍简单生硬地拼凑师范类或者文科院校的课程,教学缺乏工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封闭的系统,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衔接,课程内容、课题形式及训练手法中“为基础而基础”的现象仍明显存在。②
以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工程与技术(家具与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没有绘画基础,造型基础薄弱,而大学课程学时有限。若局限在提高学生技术技巧的训练上,不仅达不到绘画技法熟练的效果,还会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无从接触专业。要处理好造型基础课与设计课的关系,不能将二者断然分开,而要穿插交互进行,使学生从低年级起就接触专业,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1.素描课程。抛弃耗时较长且需要量的堆积才能提高表现技法的传统素描和明暗素描,采用结构素描的手法直接切入到设计素描,训练学生对物体的结构、角度和比例的明确把握,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而不应过多强调虚实关系、层次变化和风格。同时,结合家具和室内设计相关的题材,让学生尝试家具设计草图的表现,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美的形式法则去鉴赏所描绘家具的造型设计,进行批判性的评价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形体的观察与感受,还能从造型美的角度去接触专业设计,并缩短基本技能的训练周期。
2.装饰图案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实物写生,再经归纳、夸张、变形等变化为装饰图案的方法。③以熟悉中国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作为图案的入门方法,教学内容以主题图案为框架,并与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应用相联系,注重装饰图案在专业设计领域的应用性。比如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以连续图案表现台灯设计、室内壁纸设计,或其他家具的边饰设计等。这类课题内容的切入,可以使学生对家具和室内设计的图案装饰特点和装饰技巧有具体的认识。
3.构成基础课程。要求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最新的家具与室内设计作品和成果,以平面、色彩、立体的构成原理来解析、品评,将专业设计的内容融入各个基本构成训练的环节,建立其与专业课的联系。如在立体构成的面材构成训练中贯穿素描的技能,首先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构思,以设计草图的形式表现,然后通过折曲粘贴等加工手段,以硬卡纸实现初步的家具模型的造型设计,使学生体验到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造型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横向与纵向的穿插,xxx基础课程为专业设计奠定思维基础,同时还便于将来专业设计课程中的学习和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
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高校对数字媒体类专业一窝蜂得建设,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众所周知,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抛开学生本身的因素,需要高校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国内各高校的定位和师资、硬件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校其实在师资、实验室等专业办学软硬件方面还不成熟,出现了有的高校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了,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堆积,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或者有的高校部分艺术类的课程或技术类的课程缺少师资,临时借用别的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或者临时引进急需上课的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已有办学资源,探索一条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每个院校在新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考虑的问题。
一、专业办学背景
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当时国内高校尚没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还不能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调研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院校的相关、相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日前社会热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决定以培养游戏开发为切入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二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办学资源特色给专业建设提供保证。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院校,学院设有新闻、编导、影视文学、摄影、录音、动画、节日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跟数字媒体紧密相关的专业,同时拥有一批高技术的设备及实验室。
游戏的开发流程基本是游戏策划、架构、脚本编程,到游戏角色、道具、场景设计、渲染,再到游戏动画、灯光、音效,最后是游戏程序开发,这是一个循环、反复优化的过程。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3篇
关键词:动漫产业;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安徽省动漫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安徽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动漫产业中心之一和动漫产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并专门设立1亿元的文化强省建设资金,鼓励文化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加快发展。全省目前有33所院校开设文化创意和动漫专业,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
安徽省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动漫产业市场人才需求存在一种怪想象:一方面,动漫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动漫企业也招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安徽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总体呈紧缺状态,省内高校一致看好动漫专业的发展前景,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匆匆开设动漫专业,缺乏科学规划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特色,专业建设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未能实现。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课程设置的严重不合理性造成了动漫专业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困境。
动漫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动漫文化产业具有岗位与技术的细分结构,同时也是知识、劳动、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需要高水平的、能辅导学生创作出有特色的动漫产品的师资,但我国目前动漫专业培养出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动漫专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师只能是用转、并、靠的方式来培养,也就是说教师从计算机专业转到动漫专业,或美术专业转到动漫设计,通过让美术教师或计算机教师去参加短期的培训或者进修。教师边学边教,谈不上任何教学经验,更谈不上任何实践操作能力。有些学校会从动漫企业引进人才,但这种只有实战经验,而没有教学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本不符合专业教学条件。以上种种说明我省高校严重缺乏“双师型”动漫专业教师。
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 当前,很多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多年来并无多大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的衔接性。虽然大部分院校采取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程拼凑在一起,具体选择时仍然遵循原有的方案。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基本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校企合作滞后,重学不重产,难以实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改变动漫教育现状的应对策略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4篇
关键词:植物;干细胞;培养;生长特性
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和药物的主要来源,曾在制药业的发展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其地位日渐衰落,主要是因天然植物生长缓慢、活性成分含量低,致使此类化合物的来源难以保障,难以适应现代制药业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
鉴于天然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潜力和经济价值,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领域的学者为解决其来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较有成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在微生物中表达天然产物的合成途径,采用转基因工程菌发酵方式生产某些活性成分,如紫杉醇等;(2)以容易获得的化工原料或天然前体为基础,半合成某些结构复杂的化合物,例如:青蒿素等;(3)植物组织培养,定向生产目标成分,如紫草素等。然而,由于很多天然产物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和独特,涉及的生物合成途径也非常多,例如紫杉醇(20步反应)、喜树碱(11步反应)、长春新碱(18步反应)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均涉及一系列繁杂的酶促反应,要化学合成需要多达数十步反应。这样的天然产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难以依靠化学合成或者合成途径表达的方法实现原料供应的。而植物培养技术,以生源植物细胞或组织固有的生物合成途径为基础,利用内源的相关酶系统,结合诱导子和生物反应器技术,定向生产目标成分,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有成功工业化的案例(表1)。如日本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采用人工培养紫草细胞方法获得紫草素,实现了该成分的工业化生产。所得的紫草素不仅用以生产抗炎药,制成唇膏,在本国高科技绿色产品的概念推动下,当年销售量达到200万支,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美国Phyton Biotech公司利用红豆杉细胞培养技术,结合大量的诱导子实验,创立了紫杉醇高产的方法,其专利中披露的最高产量达902 mg/L。该公司目前已经获得FDA批准,以此专利技术为施贵宝公司供应紫杉醇。
1.植物培养技术面临的挑战
尽管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植物培养技术在适应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仍要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1)很多活性成分在生源植物中的分布,呈现组织特异性。某些特定的组织培养物(如:茎、根、芽、毛状根等),可以表现出与生源植物类似的代谢产物谱,但脱分化细胞中的二次代谢产物丰度非常低,甚至根本没有。例如:喜树碱在脱分化细胞中含量非常低,或者根本检测不到,但在喜树的根培养物中,其含量则与原植物不相上下。与此类似的是,在黄花蒿的脱分化细胞中,也没能检测到其抗疟成分――青蒿素。虽然,培养特定组织容易获得较高产率,但是,该类培养物在常用的生物反应器中难以生长,甚至不能存活,需要开发定制特殊的反应器,难以适应现阶段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脱分化细胞在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很好的适应商业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脱分化细胞中目标成分的含量及产量,已成为目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热点。现阶段采用的方法有:细胞系优选、培养条件优化、诱导子的使用、前体饲喂、阶段培养、灌注培养、细胞固定化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获得较理想的结果。(2)植物细胞长期培养时,由于细胞不均一、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影响等原因,其生理、生化以及遗传性状逐渐发生变化,成为其商业化的另一大障碍。含量低和易变性作为植物细胞培养商业化的两大阻碍。迄今的研究多集中在前者上,经过多年努力,已建立了一系列xxx成效的实验技术和解决方案。相对而言,控制可变性的研究尚处于较浅水平,鲜有确实可行的方法。近年,在长期培养的细胞系中,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代谢产物含量普遍降低,使研究者日益关注植物细胞培养中可变性的机制以及控制方法。由于植物的种间差异和多样性,使此问题异常复杂,传统的研究方法和角度难以对此问题做出全面解答。由韩国和英国学者开发的植物干细胞培养技术,利用干细胞生长和遗传特性方面的优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2.植物干细胞培养基本方法
2010年11月,韩国Unhwa公司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将以红豆杉干细胞培养为主体的研究成果,以“Cultured cambial meristematic cells as a source of plantnatural products”为题在Nature的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该刊同期还发表了对此成果进行报道评论的综述“Plant natural products from cultured multipotentcells”。以红豆杉体系为代表的植物干细胞培养技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植物干细胞培养技术,是在传统组培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现有方法,以植物干细胞为目标,诱导、分离和培养外植体,建立相应的干细胞培养体系。植物干细胞培养技术,不仅丰富了植物培养技术,而且为天然产物的商业化生产,乃至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契机。
根据目标干细胞的不同,目前较为成功的植物干细胞培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木本植物维管形成层分生(以红豆杉为例):采取野生红豆杉的新生枝条,表面灭菌后切开;将含有形成层、韧皮部、皮质和表皮的组织轻轻地从木质部剥离;将获得的组织在分离培养基上培养30d后,新生的形成层细胞和其他脱分化细胞(愈伤组织)因组织现状的差异自然分离――形成层细胞为均一生长的平板状组织,愈伤组织则为不规则的聚集生长物;将获得形成层细胞转移到生长培养基上培养。目前报道该方法成功的案例仅限于红豆杉属。
草本植物储藏根的维管形成层(以人参为例):取户外培育、平滑无伤口的人参,表面灭菌;将主根削成薄片,再切成长5~7 mm,宽5~7 mm,高2~5 mm,使每片都含有形成层;将制备好的外植体用蔗糖高渗透液处理,使分化的组织――皮层、韧皮部、木质部、髓部等失去活力,仅形成层能保留生命力;将渗透液处理过的的外植体转移到诱导培养基,培养3-7 d后,外植体的形成层变成淡黄色;再过7~14 d后,淡黄色部分有一圈细胞生长出;将外植体继代到生长培养基,培养10-20 d后,即可分离得形成层细胞,所得细胞继续在同样的培养基上培养。目前,仅有人参属确实报道成功建立了该类干细胞培养体系。
静止中心(以水稻为例):将稻谷剥皮,表面灭菌,干燥至水分完全去除;将干种子种入培养基,25℃下培养5 d,使其发芽;种子发芽5-6 d后,收集含有静止中心的根组织,去掉根端的根冠,从切口开始截取1 mm长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放入诱导培养基,30 d后观察到细胞被
诱导出:所得静止中心干细胞为白色,均一,且周围环绕着黏性物质(黏原蛋白),而一般根组织得到的细胞不均一,黄色,无黏性物质,这些差异使干细胞可以和其它细胞自然分离;将分离得到的静止中心干细胞转移到生长培养基。目前,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水稻、玉米等植物的干细胞培养体系。
3.植物干细胞培养体系的特性研究
不同来源的植物干细胞培养体系,有着不同的生长特性(表2),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各自的用途。这些方法由韩国Unhwa公司开发,现已申请了一系列相关专利。
所有的研究中,考察红豆杉干细胞培养体系的生长特性最为深入和全面。在完成了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工作后,研究者首先考察了获得细胞的形态、遗传学特征和基因组学方面的考察,以验证培养的细胞确为维管形成层细胞。另一方面,对培养体系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细胞生长速度、长期培养稳定性(时长22个月)以及对生物反应器的适应性,并与脱分化得到的愈伤组织进行对比。红豆杉干细胞培养体系不仅生长速度快,性状稳定,而且由于细胞具有游离生长、液泡分散的特性,培养体系对各种类型(气升式、搅拌桨式)、各种规格(3L、10L、20L、3吨)的生物反应器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备了商业化生产的基本条件。为开发培养体系的实用价值,研究者诱导了所得培养体系活性成分,使其中紫杉醇含量提高了数十倍,并进一步进行灌注培养,促使更多的紫杉醇分泌到培养基中[含量268 mg/kg(细胞鲜重),分泌率74%]。此外,研究者还系列测试了红豆杉干细胞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在抑制HHC-95肺癌细胞、PC-3前列腺癌等瘤株的实验中,提取物均显示了可与紫杉醇媲美的抗癌效果(该实验所用的培养体系未经诱导,经检测基本不含紫杉醇)。以上工作,从各方面为该技术的商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5篇
一、开发信息课件,形象展示美术作品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出示大量艺术精品,从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到西方的油画,从书法作品到绘画作品,从生活中的艺术设计到建筑中的艺术造型。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并点评其中艺术设计,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更具趣味性。
二、组织专题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避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注重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其_同讨论,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如在《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直观地欣赏中国花鸟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笔者在课堂上投影了不同时期、不同画家及不同特色的中国花鸟画作品,让学生分组研究,从线条、勾勒、色彩、明暗及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相互讨论。笔者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这些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适时点评,帮助学生完善感知、提炼特色与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增强参与效果,打造更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堂。这一点对有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提高学生艺术感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动手参与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既要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知识,又要让学生在操作中激发灵感、培养能力。如在《人类的朋友》一课教学中,笔者除了向学生介绍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小动物的趣味知识外,还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在师生互动观察后,笔者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观察体会,相互探讨比例的关系及线条的变化等,接下来开展创作指导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形象、直观和有效,学生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灵感激发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较大帮助。由此可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拥有更多操作平台,具有更多操作机会,对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帮助。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学生动手参与程度高,整个课堂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家学习讨论热烈,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
四、运用竞赛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以赛促学是许多教师乐此不疲的重要方式,初中生竞争欲较为强烈,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及目标任务设置为竞赛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巩固相关要点。如在《装点生活》教学后,为了让学生了解被广泛应用的装饰图案、装饰风格、艺术特色,创意性地进行设计与运用,笔者组织开展了小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在课外自主设计尝试,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并进行分小组造纸竞赛,对设计作品的图案、色彩及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作品。在这样的竞赛氛围下,每个小组学生的兴趣都被有效激发起来,课后,大家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于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再在班级进行竞赛评比。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五、开展兴趣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6篇
关键词: xxx漫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研”结合启示
一、绪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与人才缺口的现状
近年来动漫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迅速崛起,是“十一五规划”部级开发的主要文化产业,国内20多个省份已把动漫产业列为需要大力扶植的新兴产业,很多城市都创建了各自的享有优惠政策的部级动漫生产基地,各经济发达城市甚至将动漫产业发展水平列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主要目标。2004―2010年,国产动画片生产不仅连续7年保持23%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动画片生产增速最快的国家(目前年产动画片约万分钟),而且在动画片的制作质量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使国产动画片创作逐渐走出国门,成为支撑我国对外电视节目输出的主力军。
随着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相关人才数量与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据有关数据表明,2005―2008年,全国动漫人才的总需求量高达60万以上,其中影视动漫人才总需求量达15万人。自2000年起,中国动漫教育规模随着动漫产业的兴起而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47所高校开设了动漫专业,1230所院校开设有动漫相关专业,学生人数达10万以上。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内专业的动漫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其培养能力和培养规模与这一产业的飞速发展及人才需求不成比例。加之很多院校的设备和师资跟不上、教育周期过短,以及教育与产业脱节等因素,导致大量动漫专业毕业生能力上存在明显缺陷,无法达到行业高速发展所提出的用人标准。高素质、复合型动漫人才的匮乏,逐渐成为动漫人才缺口中的主要矛盾,严重制约我国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无法增强市场竞争力。
因此,如何培养适应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优秀人才,已得到社会、企业和院校更多的共同关注。特别在近几年,国内各职业院校陆续开办动漫专业,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紧跟市场和就业的鲜明特征。而xxx漫专业究竟该如何寻找一条在当前情况下,培养既能符合实际教学资源情况,又能满足行业需要专业人才的可行性道路,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目前xxx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1.专业师资缺乏。
目前各院校动漫专业师资普遍匮乏,大多通过再培训任教,不具备产品的制作经验。而动漫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艺,只有授课的经验和短期的师资培训是难以适应教学要求的。再加之动漫产业资深的从业人员目前也不多,能够提供的师资力量远远不够满足需求。
2.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很多学校却忽视了这一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做到科学配置所开设的课程,而是盲目地根据企业生产流程环节的岗位人才需求调整课程所占比重。这导致课程经常都在变化,知识体系不完整,学生经常摸不着头脑。
3.教学硬件投入不足。
动漫技能无疑是艺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因此对硬件设备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很多高职院校虽已开设了几年动漫专业,但设备仍停留在最初始阶段,教学设备老化且严重不足,主要依托各种专业教学设备展开的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改革也只能成为空谈。当然,很多专业设备价钱昂贵,学校资金有限,无法大量购进,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4.在时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实习实训经验。
缺乏真正的实践场所和真实的项目试验是制约动漫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不少高职院校采用单一“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习环境和场所的机会非常少。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两年或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企业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但是平时教学的实验和实训环节却很少能接触到真正的项目生产,如果单纯地依靠学校自己有限且落后的实训场所,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致用技能的。
三、从国际动漫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中寻找xxx漫人才培养的可行之道
分析上面动漫人才培养主要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动漫人才培养出现严重和社会脱节等弊病,并不能单纯从高校一方来找原因,这需要学校、企业、行业及整个社会来一起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具体实施呢?我们不妨看看国际上动漫产业走在前列的几个国家的做法。一个国家某项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定和背后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息息相关。
1.将学校、市场和政策等三方面有机联合的日本模式。
日本在动漫教育方面拥有将学校、市场和政策等三方面有机联合的较完善模式。首先,日本传统的动漫教育采取“工作室”制度,有些类似于我国传统作坊的“学徒”模式,师傅带徒弟在实践中学习。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外,有着更深层次的教育接触,即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事真正项目的研发和制作。在日本的动漫工作室,特别强调学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其次,院校还在“工作室”层面开展自主的知识产权研发,即鼓励学生和老师原创项目的研发。以主动的项目开发促进整个教学的水平提升,以研发产品创造出的价值提高学校本身的各项硬软件设施的建设,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
2.校企联动,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技术与创意并重的欧美模式。
这里所指的欧美包括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欧洲的英国等国家。这些地区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较为相似,其中以加拿大最有代表性。加拿大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在全球首家培养动漫人才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欧美模式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条路径来实施的。
(1)校企联动,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欧美在制定动漫人才的培养要求时重点考虑和行业标准相一致。也就是说,培养方案必须和行业普遍标准一致。如加拿专门成立了指导学院人才培养的“行业部落委员会”,院校完全根据“行业部落委员会”的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纲要。这样从培养方案的源头上确保了人才的实用性,当然由专门的行业人员和教育专家一起制订培养方案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培养方案盲目跟从行业作调整,影响教学体系形成等问题。
(2)实行工作室制度,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欧美的动漫教学除了课堂教学模拟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布置外,学生在一定的阶段还会被安排进企业的工作室实习或参加实际项目的练习。与日本小作坊式的工作室培养模式相比,北美的动漫教育更具有社会化大生产的气息。加拿大的谢尔丹学院在工作室教育模式中,完全按照好莱坞动漫生产的模式组织教学,连实验室布置都尽力模仿坞动漫工作室的格局、氛围。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欧美工作室培养模式非常重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开发。
(3)技术与创意并重。欧美的动漫教育在长期与企业合作培养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如果学生只注重掌握一两门软件技术,而不去学习基本的文化素养,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的动画师。当然这里所指的文化素养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或者音乐,而是一种更为宽泛的、对学生的审美和思维有着积极启发作用的一系列课程。除了工作室尽量尊重学生的创意进行布置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创意训练课程,引导学生去学习如何发散思维,如何联想,如何去开发自己的创意能力。这和我国在教室里反复抱着几款软件进行枯燥讲解和练习突出技术训练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所有在动画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熟悉掌握一款软件所需要的时间和获得一个良好动画制作创意的时间相比,后者会远远超过前者。
3.“产、教、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对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的启示。
欧美、日本在长期的动漫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式,我们不难找出其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部分。
(1)“工作室制度”。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无一例外地采取“工作室”制度。反观我国目前动漫人才培养,以课堂授课为主,对学生进行的是规模化、xxx的统一培养模式。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实战经验的积累,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被淹没。“工作室”制度,按照特长和喜好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教师只提供技术支持和必要的项目管理。教师在课堂外与学生一起做项目,不但可以与项目组中每位学生充分交流沟通,而且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当然这样的工作室,可以是学院提供教室等资源,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以寝室为单位,这就解决了在学过程中缺乏真实的实践环境的问题,同时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举措。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阻碍因素 培养策略
以生为本一直是素质教育重点强调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课堂教学体会美术的艺术美、观赏价值,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操的xxx、思想境界的提升。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创造潜能巨大的重要时期,在这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积极研究有效的策略提升课堂质量,在高效高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概念及美术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在汉语词典中,创新的概念是“革新”、“创造新的”[2]。具体来说,创新指的是在原有思维基础或者打破传统思维上建立新型的思维模式,并以此为条件采用新的实践方法创造新的事物,即人们常说的发明。在拉丁语中,创新还代表改变,思想、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改变均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创新是整个人类社会得以生存、进步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是个人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教学理念陈旧,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同语文、数学等主科相比,美g课程的重要程度不高,只是用于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心情,培养兴趣的一门学科,因此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陈旧错误的教学理念促使各美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及时发现教学的不足,更不会积极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创新等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且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如在作品创作上习惯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如树叶应该是绿色的,天空应该是蓝色的等,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2.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小学美术课堂以老师展示、讲解为主,既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又没有注意挖掘新颖的美工材料,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效率低且质量不高。大部分教学模式是讲解完课本,留给学生一道绘画任务,待学生完成作业即结束课堂,完全没有理会学生学到什么内容,是否能学以致用,学生自然没有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枯燥,打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不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也没有添加知识扩展环节,只是单纯地照着教材讲解,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容易打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自然不会有创新的动力。
4.评价方式单一,使学生自信心不足。
在教学中,教师仍然存在“偏心”行为,即对智力水平高、知识吸收快、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和耐心,而对智力水平较低、课堂表现不积极、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缺乏耐心。评价学生时仅单纯以作品好坏、成绩为标准,打击某些学生的自信心。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1.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无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内心世界和思维方式同成人相比差异较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始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正确”地绘画、赏析,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发散,还会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对此,教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习惯,在美术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并尊重每位学生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想法。低年级的小学生思想是不成熟的,其内心世界十分单纯、充满想象[3]。把蜻蜓当成飞机,太阳就是一个红红的圆;中高年级学生对客观事物已有了初步的认知,有一定判断能力,因此大部分会在现实基础上展开想象。每个教师都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主动询问孩子的想法。以小学二年级“变化无穷的线条”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学要求是指导学生以棍子、线条、绳子等为材料,以自己的想象和喜好摆出各种造型、图案。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给予学生过多的提示,更不能按照参考书硬性规定学生摆放某种造型或图案,而是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性、造型特点等,如有的学生兴致很高,摆出很多造型,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有的学生觉得不好又重新摆放,有的学生则兴致缺缺。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创作思路、创作意图。
2.采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老师只是向学生简要介绍教材的内容,剩下的时间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而且很多美术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未有正确的认识,认为美术便是绘画,每次课堂任务均是完成相应主题的绘画。这样单调的课堂模式会让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美术枯燥无趣而失去创造的兴趣。对此,教师应该认真总结以往课堂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积极研究丰富的,新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以此作为学生创新的驱动力。第一,可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增加游戏教学,以三年级第一课“魔幻的颜色”这一课教学为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对色彩三原色及其调和变换有更好的认识,增加变色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赛,使用红、蓝、黄三种颜色,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其随意混合搭配,在规定时间内谁搭配出的颜色最多得到红花奖励。也可以由教师展示多种颜色面板,由学生猜每种颜色是由什么颜色混合调配而成的。第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黑板上板书,让学生在绘画册上作画,教学和学习活动均以平面类型用具为主,这种方式极易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对此,教师可以从教学用具入手,采用多媒体、三维模型等辅助教学,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用具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三,善于使用具有创意的美工材料,如学生最为熟悉的绘画,可以不局限于在白色的绘画纸上涂鸦作画,还可在蛋壳、栗子、废弃包装盒、布头、瓶子、瓶盖、木板等材料上进行艺术创作,如可以把栗子当成小动物,为其添上眼睛、嘴巴、鼻子,在鸡蛋上画笑脸,或为鸡蛋画一身衣服等。丰富的美工材料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并不需要每一节课均为学生提供十分复杂、种类繁多的美工材料,而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保证所选材料对学生审美、情志、道德和智力等方面无负面的影响。如应避免使用新鲜鸡蛋或完整的布料为材料,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以“团包手工”这一课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旧报刊、杂志等废纸为材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团包”造型。
3.打造活跃的美术课堂,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传统教学虽然留给“绘画”这一实践环节较为充足的时间,却并未真正达到理论同实际的相结合,反而是一种变相的理论式教学,课堂氛围较沉闷。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打造轻松活跃的美术课堂,为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营造良好氛围。第一,适当调整课堂座位形式,改变传统课堂矩形排列的座位布局方式,根据课堂内容提前对座位布局做出调整。以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水墨游戏”这一课教学为例,该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中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既能清楚地观看到各种材料,相互之间又能进行讨论分享,可将教室座椅围成一个大的半圆,老师讲课则从讲台转到半圆的开口处。这样的座位布局不仅可以使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学,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每一次交流都是各种思维的相互碰撞。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显著活跃课堂氛围,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又如在第二课“重重复复”这一内容教学中,因为教学中会设计一个学生相互分享图形排列感受的环节,因此展开教学之前,可将座位布置成多个小方块,即以小组形式展开教学。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排列图形,同时经过相互分享增加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而多个方块式的座位布局可以更加方便各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有利于活跃课堂讨论氛围。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适当加强课堂互动,包括老师同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第三课“曲曲直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愿为原则,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画直线、画曲线的互动,每次学生画完线条,及时询问全班同学分辨两种线条的特点。当学生能够准确分辨曲线和直线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说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曲线、直线,这时学生会兴致勃勃地讨论,有的说“头发丝、电线、绳子有的时候是直线,有的时候是曲线”、“长方形桌子的边是直线,圆形桌子的边是曲线”、“学校田径跑道一半是直线,一半是曲线”……这样热烈的课堂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如有的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如果是绳子、软尺等可变性的事物,可以随意变换直线、曲线,而不可变形的如硬直尺、铁棍等则一种形态,制作手工艺品时,可以选用可变性的材料制作各种造型。
4.课堂内容善于联系生活,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包含教材中的内容,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而小学美术教材考虑到学生的精力、理解能力,每一节课涉及的内容、素材是相对较少的,若教师仅以教材所给的素材进行讲解,课堂内容会较为乏味。尤其对能够自行阅读并理解教材内容的中高级学生而言,经过自主阅读,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单纯讲解课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此,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积极收集相关课外素材,最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该册教材共有16课,每一课内容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同生活十分贴近,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收集素材。如在第三课“美丽的纹样”这一内容教学中,因为教材版面有限,教材中列举的纹样素材是有限的,这时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纹样图片为素材,如毛衣上的图案、商标图案、陶瓷花纹等,通过各种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是创新的关键要素。当学生欣赏生活常见的各种纹样后,会产生感叹、震撼等多种心理,进而生出“创作”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良好的铺垫。如在下一节课“礼物的外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上一节课所学的纹样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设计各种新颖美丽的包装样式。如在包装盒外形上,有的学生没有沿用传统的方形包装,而是制作成糖果、五角星、花朵、叶子、水果等各种可爱的形状,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喜好特点。在纹样设计上,有的学生使用简单的多边形设计出或简约大方,或纷繁复杂的图案,有的学生以生活中的小动物、建筑物、白云、卡通人物等为图案,还有的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各种图案。艺术是源自于生活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内容,既可以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动力。
5.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8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师 就业 教育技术专业 培养方案
一、前言
教育技术要实现产业化,教育技术人才就必须能被市场所接受,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教育技术人才还是在学校中从事电教方面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既是对教育技术人才的一种浪费,又不利于加快教育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由于国外教育技术开展较早,特别是美国,教育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已开展了半个世纪,教育技术的人才市场已成规模,因此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美国,我们想看看国外学教育技术的都是什么人,毕业后去哪里,干什么。
二、美国教育技术人才的就业方向
我们选择了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进行分析。从职业角度,诸个高校对其学生去向的定位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教学设计师教师;媒体制作人员;多媒体产品开发人员;教育项目协调人;学校/学区的技术专家;其中尤以教学设计师和懂教育技术的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
由于美国的教育技术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学设计生长出来的,即所谓的教学技术,培养的就是能够采用系统化方法或其它教学设计模型;针对教育对象特点和—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开发资源,并有效利用媒体的专业人才。这些教学设计师一是在教育领域中担当教学设计师或教学技术专家;二是既能在教育领域中担当教学设计师,也能在政府、企业和商业领域内作为培训专家和咨询师。美国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说是兼顾了教育领域的需求和企事业单位的培训要求。
国外教育技术培养的另一大类学生为在职教师,同样是以教学设计的理论为核心课程,对这类学生的要求是希望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教学设计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自觉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这类培养方案分为证书班和硕士学位两种。
近几年,教学设计师在欧、美、澳等地区的就业市场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在我国却仍然还未形成一种职业。因此,借鉴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市场的经验,培养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师,打开教育技术人才在我国的就业市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任务。所以我们重点看一下美国就业方向中教学设计师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师的发展
1.教学设计师的定义和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师(Instructional Designer)就是负责组织教学内容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人,为信息设计师 (information designer)、教育设计师(educational designer)。教学设计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和范围,制定教学策略,采用合适的传输媒体,测试最终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修正产品。
教学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艺术技能:把握非线_互产品的实质,了解图形设计原理。
(2)专业技能:掌握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信息图示和流程图分析;具有分析可用性的实践经验,精通数据库和程序设计。
(3)组织技能:具备优秀的组织技能,能够和团队成员协同工作;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美国高校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案
美国是教育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在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对美国高校的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我们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美国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都将教学设计师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之一,主要在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进行培养。我们也相应分别将本科层次的培养对象定位为初级教学设计师,将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对象定位为高级教学设计师。
我们共调查了美国6所高校的初级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案,调查中发现,初级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案中,不同的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差别较大。虽然不同学校课程设置有较大差异,但课程知识点分布方面还是趋于一致的。6所学校都是设计和开发知识点所占比率最高,而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课程知识点设置较少,尤其是管理方面的知识点,平均只有%。这说明初级教学设计师侧重的是技能的培养,其中开发和设计技能又是重中之重。
我们共调查了7所高校高级教学设计师的培养方案,在我们的调查中,不同高校中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的培养课程数目都设置在25门左右,但是在培养方向上有较大差异,有的侧重绩效评估,有的侧重设计开发,从总体趋势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子领域的课程知识点分布较为平均。这说明高校对高级教学设计师侧重的是一种全面、平衡的技能培养。
由于定位不同,高校对初、高级教学设计师的培养必然存在异同点。从整体趋势上看,初级教学设计师侧重基本技能的掌握,例如开发技能,而高级教学设计师则加强了高级技能的培养,如管理和评估技能。无论是高级教学设计师还是初级教学设计师,设计和开发的技能培养知识点都是所占比例最大的,说明了设计和开发仍是教学设计师所需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也是掌握利用、管理和评价技能的基础。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实际中对教学设计师工作的主要需求。
四、对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启示
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社会需求的推动。因此,培养出为社会所需要、认可的教育技术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目前,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还没有规范化,究其原因,是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美国教育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比我们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现在美国。教学设计师是教育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向之一,在就业需求上也较大,或许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从而打开中国教育技术人员的就业市场。
1.拓宽学生就业的领域
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发展至今,大部是以师范培养类型为主,这种培养类型也使得教育技术人员大都流向了学校,成为“技术管理人员”而非“教学设计师”。事实上基于教育技术学本身的专业特色的“不可替代性”,在教学方面,它以技术与教学设计结合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的优化;在企业领域,它以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整合到企业管理中,提供咨询以提高企业绩效。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应该从学校拓展到企业及政府等事业机构。
2.根据专业的方向设置灵活、合理的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学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学科。我们可根据教育技术专业的方向和就业的要求设置课程。比如“教育媒体技术”方向,偏重于教育领域中的电视“摄、录、编”或数字电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在原有的电教类课程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设计课程,同时开设一些有关教育电视节目设计、评估方面有针对性的实用课程。再比如,“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不仅学编程、教育理论,也要学习项目管理,也可开设教学信息设计、教学交互设计等方面的课程。这样这些学生不仅可以进行教育软件系统的开发,也能够胜任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可以满足教育软件公司、各省市县教资源中心需要。
3.增设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科课程教育技术学要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拓宽其研究领—域和专业方向。具体地说,我们要更新对教育技术的落后思想观念,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精简、更新,将那陈旧的、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内容加以删减,增加现代的、技术性强的、能体现教育技术学特色的、能反映教育技术
2005年定义的先进课程内容,例如:我们也可以设立教学设计方向,在教学设计相关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应用领域而开设不同的选修课,如针对基础教育的课程整合课程,针对公司培训的绩效分析课程。
4.人才培养的层次性
有些专业可以从本科生开始培养,但有些专业更适合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或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比如博物馆方向的教育技术,可能需要本科学地质、学生物的再来学些教育技术,从而有灵感设计或评估一套展示设计方案;再比如国外大量培养的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硕士班,目的就是要培养教育领域从业者的一些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改进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育技术系专业的设置要根据生源的特点,也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而决定招生的人数,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技术专业持续长久的发展和完善。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9篇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xxx三角 跨学科 监测机制 反馈机制
始建于1997年的_·xxx工学院(简称xxx工学院),以其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和xxx成效的创新实践,正在推动着美国传统高等工程教育乃至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巨大变革。经过短短十五年的发展,xxx工学院已经成为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名校争夺优质生源的强劲对手,在全美最有价值大学中名列前茅[1]。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影响学生成才的关键。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保障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xxx工学院为鉴,对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一、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改革的任务主要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当其冲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而言,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界也曾有争议和改革尝试,其中心问题是,本科工程教育的四年学制能否达到医学和法学教育那样的专业水准。四年学制的本科工程教育质量面临危机,引发两种改革的提议,一种是延长本科工程教育的学制,另一种是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相衔接,但实质上都是试图延长工程师教育的时间。
xxx工学院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将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实习工程师(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标准)或学士工程师(美国工程与测量考试委员会NCEES标准)。xxx工学院坚持不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而是坚信,按照全新开发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能够在四年内培养出合格的实习工程师或学士工程师,而且他们的毕业生将来一定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工程师。
那什么是工程师呢?工程师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她)们能将人、财、物组织起来,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回顾以往和环视周围,我们在制订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常常不能正视高等工程教育这一不容置疑的教育培养目标,常常喜欢含糊其辞,总是说我们的目标是高级科技人才或高级应用型人才,似乎明确表明培养的是工程师,就降低了培养规格,就会减弱高等工程教育的吸引力[2]。
因此,以xxx工学院为鉴,我国的工科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该清晰地定位为实习工程师或者学士工程师。明确地说,高等工程教育就是培养工程师,而非其他。这是培养方案制订和优化中,首先要明确的和不可动摇的。
二、课程体系:xxx三角与跨学科体系
广义的工程不局限于设备、机械、过程和系统等要素本身,而是涵盖从需求到市场产品的全过程,既包括狭义的工程活动,又包括工程前期对社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还包括后期对商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3],如图1所示。广义的工程是一种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相结合、对社会产生长远有益的影响、具有长期社会吸引力的创新活动。基于这样的广义工程概念,xxx工学院把“工程”重新定义为一种创新职业,包含三个方面:(1)考虑人类和社会的需要;(2)对工程系统的创造性设计;(3)通过商业途径或慈善途径实现价值的创造。另外,xxx工学院对“创新”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创新是在创造和发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使具有价值潜力的原创性思想和原创性洞见影响人类的生活,是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吸引力等三方面属性的融合,是创造、发明和创业的融合。
图1 现代广义工程
根据对“工程”与“创新”概念的重新定义,xxx工学院确立了广义工程教育的教育思想,把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的基本理念总结表述为: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将工程与真实世界相联系;(2)工程师能够有效沟通,理解其工作的工程伦理,考虑工作的社会影响;(3)工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必须是有机的结合;(4)在工程的不同领域建立联系。xxx工学院确定了广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9种竞争力: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团队工作、交流沟通、终身学习、理解环境、设计、判断力、机会评估及发展。
xxx工学院正是基于一种广义的工程概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全新设计,将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相统一,体现为xxx三角,如图2所示。
图2 xxx三角
严格的工程教育对应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即设备或系统的创新应服从于自然规律。对应于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就是要求学生深入学的自然科学、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创业教育对应于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即工程产品应具有市场潜力,能够通过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对应于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商业的基本原理及工程的商业背景,培养学生具备从工程师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能力,形成广泛的创业能力和造福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自由艺术教育对应于工程的长期社会吸引力,即工程产品以顾客为中心,对顾客有吸引力,而且,工程师对工程系统和产品的设计要从艺术、人文和社会环境出发,考虑职业伦理和工程社会影响力。对应于课程设计方面,就是要开设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表1给出了xxx三角、工程属性、对应于传统教育形式、课程体系及学分的对应关系。
表1 xxx三角、工程属性、对应于传统教育形式、课程体系及学分的对应关系
xxx工学院不仅从知识领域上将课程模块分成以上四类,而且对组成课程模块的课程分成四个层次: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综合性设计型课程。大学第一年以初级课程为主;第二年以中级课程和部分高级课程为主;大二结束之前,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开始ENGR课程和AHSE课程,直至第三年结束;大学第四年,以终极设计项目(SCOPE)为代表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作为主要内容。xxx工学院设计了跨学科性的课程集群,来保证学生具有很好的知识广度。以牺牲学科深度为代价,来获得知识的基础性、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性。比如:由微积分、差分方程、机电系统和项目训练构成的课程集群,能够有效地解决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课程集群在设计和操作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院系设置的客观壁垒,为此,xxx工学院颠覆了传统大学依据学科设置院系的做法,不设置院系,学生有专业而教师无院系,所有的教师也不属于任何专业。
因此,以xxx工学院为鉴,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抓住工程师的共同特质,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跨学科课程集群,并且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设计一批具有综合性、实战性、创造性的工程项目和创业项目,给师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实践平台。
三、保障条件:竞争力监测机制和教学活动反馈机制
目前,国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由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计划表格组成,而普遍忽视了对保障条件的制定,往往使得本来就不够先进的培养方案在实施中再打折扣。xxx工学院的竞争力监测机制(如图3)和教学活动反馈机制(如图4)值得借鉴[4]。竞争力档案是由校方建立并保持的一份保密档案,主要记录学生的竞争力情况,包括课程的测评结果、雇主信件和其他重要材料。xxx博览会的特色是由校内外专家共同担任评委,每位学生都要提交材料、在博览会上展示宣传自己,接受指导和评估。可以邀请企业通过博览会挑选学生,调动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以课程为基础的竞争力评估
图3 xxx工学院的竞争力监测体系
图4 xxx工学院的教学活动反馈机制
以xxx工学院为鉴,我们在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建立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保障机制,不仅要对教学环节的落实进行有效监控,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竞争力进行监控。从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督促,保证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可以借鉴xxx工学院的竞争力监测体系,特别是搭建博览会这样的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自我,最终实现自我。
四、结语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优化,xxx工学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尽管各个高校的工科专业的基础和服务面向各有不同,但是工程师培养的共同特质和要求不会改变。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就须牢牢把握住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构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跨学科课程集群,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创新平台。建立和强化对学生的竞争力监测机制和教学活动反馈机制,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Nortel,Leveraging it to create an innovative,cooperative,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case study, College of Engineering,2009.
[2]严岱年.工程教育的创新奇葩——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东南大学出版社,.
[3]曾开富,xxx孙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xxx工学院的广义工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高中美术特色方案xxx 第10篇
湟中二中成立于1984年9月,是一所有着32年历史的普通高中,可由于地处偏僻,生源质量比较差,而且生源数量近几年还在不断减少,但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依然很高!于是我校在狠抓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获取的同时,从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一生的幸福出发,充分利用本校近几年来在美术特长生的培养角度出发,一方面要开设艺术欣赏课、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优秀的艺术专业人才来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学校美术特长生担负的双重责任需要学校对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提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来讨论。这种双重担负性主要表现在学校竞赛和学科带头性及应考竞争,是由学校性质和学生自身发展诸因素而产生的历史性使命。从学生角度出发,学校对特长生的培养一方面使美术爱好者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是给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创造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的机会。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方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全社会已逐步形成了重艺术的氛围。就我县而言,地区条件相对较好的小学、初中学生参加艺术特长班学习的比例快速增加,因而办特色教育有良好的生源基础,也可以满足家长让孩子学习一门特长的强烈愿望,这些学生也多了一个上大学的途径。从就业形势看,就业率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要高得多。我校先后赴乐都、兰州、银川等地多所艺术特色学校考察,通过考察发现,上述几所学校在学校教育发展遭遇困境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国家教育改革方案,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艺术特色教育之路,通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在艺术教育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培养出了诸多艺术人才,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知名度,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湟中县自湟中师范撤并后,高中教育层面再无招收过艺术专业人才,加之我县基础教育中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因而出现了全县艺术专业人才断层现象。另外,据我们了解,全国很多艺术学院每年在青招生时,由于青海艺考人数短缺,时有不能录满的尴尬局面发生。全国已经有160多所高校招收书法专业考生,而我省至今没有书法专业考试。
2农村高中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