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古诗绝句志南(热门24篇)

142

古诗绝句志南篇1

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4、闻道春还未素昧平生,走傍寒梅访音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

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10、时有弃甲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1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迟缓。卉木:鹤唳。萋萋:草繁茂的模样。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诗经·小雅·出车》

1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1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4、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1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1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汇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1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2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海曙:海上三竿。梅柳渡江春:梅柳度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味。转绿苹浪:使求鱼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古诗绝句志南篇2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翻译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古诗绝句志南篇3

秋雨叹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古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秋雨中赠元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不堪红叶青苔地,

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

比君校近二毛年.

秋雨夜眠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五排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

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

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

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

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

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

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

相如今老病,归守茂陵园.

立秋雨院中有作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古诗绝句志南篇4

1、《风》

唐·李商隐

撩钗盘孔雀,恼带拂鸳鸯。

罗荐谁教近,斋时锁洞房。

2、《得风难》

宋·文天祥

空中哨响到孤蓬,尽道江河田相公。

神物自来扶正直,中流半夜一帆风。

3、《凉风叹》

唐·白居易

昨夜凉风又飒然,萤飘叶坠卧床前。

逢秋莫叹须知分,已过潘安三十年。

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1、《绝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3、《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4、《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5、《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绝句志南篇5

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7、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古诗绝句志南篇6

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至今思项羽,[2]不肯过江东![3]

注释译文:

译文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②亦:也。③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即会稽郡“吴中起义”,秦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古诗绝句志南篇7

原文

唐代 杜甫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译文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

“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释

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王嗣奭《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无此语,仇兆鳌当另有所据。

“色过”句:言药圃之大。杜甫患多种疾病,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隙地:干裂的土地。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

赏析

这首诗赋药圃。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这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此章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古诗绝句志南篇8

雨过山村

作者: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风雨

作者:佚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登咸阳县楼望雨

作者:韦庄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春雨

作者: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咏雨

作者: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诗绝句志南篇9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及注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lù)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bó)东吴万里船。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赏析

黄鹂俗称黄莺,在中国为夏候鸟。【集解】“莺处处有之。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唐王涯《广宣上人以诗贺发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唐罗隐《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诗:“花迎彩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翠柳:柳树冬枯叶。初春柳叶是嫩黄色的。仲春柳叶是嫩绿色的。季春柳叶绿色变深开始发翠。夏天的柳叶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适合黄鹂,所以黄鹂鸣翠柳的时间就在春末夏初。那么两个黄鹂所鸣也就呼之欲出。新郎官亦是官。民间有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的。莺鸣乃应节趋时,暗示官位升迁。

黄鹂相对白鹭是小鸟,小鸟应节趋时。则大鸟又将如何?

白鹭的脚很长。高脚与高洁在古代是谐音。所以白鹭又暗喻高洁之士。唐刘禹锡《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白鹭:习性喜沿溪滩觅食。受惊扰,会依次起飞;故有一行而上的景象。联想最后一句严武任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使。经严武推荐,杜甫被任命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其中的连带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仿佛在官场中也看见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场景。

这个“上”字非常妙。与天上飞一行白鹭的意境拉开了距离。“上”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这一场景,并有拔高提升的感觉。更可以引发联想到身处荒野的高洁之士被提拔高升了。突出了来船的重要性。杜甫因举荐而要去做官,提拔高升就在眼前。其中的感恩之念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饮水不忘掘井人。一切都是因为来船,这个“船”字突出了这首诗的中心以及重点。更在说明一群高洁之士是被提拔高升的。

窗是房屋的配件,房屋表示有人存在。西岭是山。窗含西岭说明房屋不在山上,在山旁边。山旁有人正是东窗才能含西岭,东窗正是读书的地方。读书的地方能见到雪,便有了寒窗苦读的味道。

再联想到前面所讲“两个黄鹂鸣翠柳”。暮春初夏时节,此时西岭雪未化,足见雪存在之久远。千秋这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却影射了修炼的艰辛,更蕴含了多少失意与落寞。还表示岁月没有荒废,都快修炼成仙了。内中的逻辑是环环相扣并相互印证。表达的是有人在这里寒窗苦读、学成要出山的意象。这里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自己被别人提拔是主要是因为自己修炼的结果。有一种自我的肯定。

门泊“万里之船”言下之意,接自己出山的船已经停泊在家门口了。船:在古代又称“舟”。《易·系辞下》:“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船行于水,水映天。船犹如行于天上。万里船更隐含了学有所成,要去纵横天下的意味导向。

《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上了船也就是人生上了一个台阶,脱离了庶人阶级,进入上层阶级。这又强化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所导向的要出山了的意蕴。更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哪种被提拔高升的味道。

船的象征意义十分浓重。杜甫因严武举荐出来跟着严武做官共事,可以理解为上了严武的船。而三国时期有个同名同姓的东吴严武是著名棋士。其字:子卿。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过该严武,所以有。官场如棋局。杜甫故意把这条船说成是东吴的,显然是在借两严武同名同姓把举荐自己的那个人喻为“棋圣”。

暗示一个政治家是棋士,还是“棋圣”;带有一种崇敬与赞美的意味存在。或许还暗示作者甘愿成为一枚棋子。这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种感恩图报的宣示。行万里更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寓意。而且坐船还意味着有一种要同舟共济的表达。整首诗的旨趣围绕着“船”字。所以这“东吴万里船”意味深长。

“两个黄鹂鸣翠柳”引发了“应节趋时”的话题,又从侧面见证了雪存在的久远、船来泊惊起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又说明了学成要出山的事件。水中有天,人将坐船出行,暗喻将与高洁之士一同纵横天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读”、“修炼得道成仙”又应承了“应节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话题。而东吴之船更点明了全篇的关键,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机地碰撞回荡融合。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时间、事件、地点、情节、故事表述完满。并且互相印证、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感知、感怀、感恩还注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理想。更体现了文化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做人境界。表面看上去写的是优美的景物,实际上则寄托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诗词之妙莫过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

古诗绝句志南篇1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古诗绝句志南篇11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注释:

逾:更加、更多。

欲:好像。

然: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赏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古诗绝句志南篇12

「原文」

杜陵绝句

唐代:李白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注释」

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渭水南岸。

五陵:唐颜师古在《汉书》注文中指出:”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五陵,后来多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也指豪门贵族。

秋水:秋天的河水,这里指渭河水,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流光:流动的光彩或光线。

「译文」

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显得格外明亮,太阳余晖在远山中间慢慢消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天宝二年(743),李白待诏翰林,奉诏侍从游宴,作应制诗(奉皇帝的命令而写作的诗文)多首,与好友游历山水,曾出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局面。但在天宝二年秋,遭到朝中其他人的排挤,并在次年被贬出长安,于是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想法。

鉴赏

这首诗突出了李白创作融情于景的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于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问”把作者从南岸看到的风景刻画出来。两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衬。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的位置,还为下两句所写的事物做了铺垫。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还有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点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字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使动用法,翻译作“使……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写落日的景观,实则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单从句面上看,很难理解这层意思,但若结合作者创造此诗时的背景就不难理解。

此诗作于唐天宝二年秋,此时正是诗人第二次入长安。这次诗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待诏翰林,是政治上最风光的一段时期。这期间,诗人与诸多好友游历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陈酿之中。然而由于诗人性格孤傲,不与朝中奸佞之辈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谗谤。所以,诗中作者虽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灭远山”中“流光”指流动的光。渭水流动,使倒映在水中的El光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自然远处的群山也会随着日光的流动而显得若隐若现。这句同上旬一样,在景物描写背后暗藏了作者回归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遇到排挤,都会产生隐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时受到谗谤,不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所以“远山”在他这首诗中就不只是个普通的景物了。

古诗绝句志南篇13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2、《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相送

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16、《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8、《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9、《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关于雨的古诗

赞美祖国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古诗绝句志南篇14

原文:

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

宋代:洪适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译文: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注释: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泽兰:菊科泽兰属植物。“妇人和油泽头,故云泽兰。”最早之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礼记和楚辞。萱草:黄花菜学名萱草。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政:指国政。淇园修竹:指卫武公辅佐周平王之事。此处借指仁政、德政。淇园,周代卫国的竹园。修竹,长竹,高竹。秦岭老松:《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南部,是秦岭的主峰之一。在民间,对老者的祝福,常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词句,愿老者福寿双全。东海就是指现在的东海与黄海。南山一词,则源于《诗经·小雅·天保》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比照“淇园修竹”,此“秦岭老松”似亦有所指。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赏析:

此诗饱含忧愤,前两句以泽兰和萱草之口吻,互责对方夺其风光;后两句述担忧之事,即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诗中深蕴宏伟抱负不得施展的忧愤之情。

古诗绝句志南篇15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古诗简介

《梅花绝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阴,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组诗共六首。陆游爱梅花,也写过不少梅花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

翻译/译文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注释

⑴闻道:听说。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晓风:(梅花)在晨风中开放。

赏析/鉴赏

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古诗绝句志南篇16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注释

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赏析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古诗绝句志南篇17

一、 《选冠子·雨湿花房

宋代:吕渭老

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檀盘战象,宝局铺棋,筹画未分还懒。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正青钱遮路,绿丝明水,倦寻歌扇。

空记得、小合题名,红笺青制,灯火夜深裁剪。明眸似水,妙语如弦,不觉晓霜鸡唤。闻道近来,筝谱慵看,金铺长掩。瘦一枝梅影,回首江南路远。

二、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元代:张可久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三、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五代:冯延巳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

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

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四、山行

唐代:杜牧

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

五、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五代:孙光宪

窗雨阻佳期,尽日颙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坠。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六、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清代:纳兰性德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七、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八、鹊桥仙·扁舟昨泊

宋代: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九、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清代:蒋春霖

云气压虚栏,青失遥山,雨丝风絮一番番。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

华发已无端,何况花残?飞来蝴蝶又成团。明日朱楼人睡起,莫卷帘看。

十、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近代:王国维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

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

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

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十一、烛影摇红·元夕雨

宋代:吴文英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十二、一枝花·咏喜雨

元代:张养浩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十三、春雨

宋代: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十四、菩萨蛮·春闺

清代:徐灿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十五、细雨

唐代: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十六、太平洋遇雨

近现代:梁启超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十七、晨雨

唐代: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十八、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宋代:陆游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十九、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近现代:王国维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

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二十一、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唐代:李白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二十二、普天乐·雨儿飘

元代:张鸣善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

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

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

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古诗绝句志南篇18

1、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唐·韩偓《夏夜》

2、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唐·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宋·刘攽《雨后池上》

5、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唐·王建《水夫谣》

6、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唐·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

7、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8、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唐·柳宗元《岭南江行》

9、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五代·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10、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五代·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11、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唐·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

12、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宋·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13、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宋·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4、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唐·杜甫《雨不绝》

15、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明·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16、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宋·苏轼《满庭芳·过余》

17、千里云山恋旧游,寒窗凉雨夜悠悠——唐·牟融《客中作》

18、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19、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2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1、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22、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23、精灵灭迹三清剑,风雨腾空一弄琴——唐·吕岩《七言》

24、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宋·苏轼《东坡》

25、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唐·吕洞宾《绝句》

26、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宋·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28、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29、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清·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30、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31、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32、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唐·李商隐《银河吹笙》

33、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宋·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34、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宋·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5、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唐·杜甫《雨》

36、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宋·文同《北斋雨后》

37、斜风细雨作春寒——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38、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亭送别》

39、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

40、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唐·陈陶《竹十一首》

41、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明·杨基《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42、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唐·冯著《短歌行》

43、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4、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45、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宋·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46、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宋·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7、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48、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唐·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

49、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宋·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5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1、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唐·李煜《采桑子·一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

52、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宋·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53、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唐·司空图《重阳四首》

54、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宋·梅尧臣《苏幕遮·草》

55、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56、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清·王士祯《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57、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唐·司空图《重阳》

58、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唐·司空图《早春》

59、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唐·崔道融《秋夕》

60、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61、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唐·朱庆馀《早梅》

62、雨余花落,酒病相续——宋·晁端礼《雨霖铃·槐阴添绿》

63、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唐·杜甫《绝句四首》

64、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唐·李中《江南春·千家事胜游》

65、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唐·崔道融《田上》

66、梅雨过,萍风起——宋·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67、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68、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_甫《寒食二首》

69、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宋·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70、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唐·李正封《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71、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唐·杜甫《雨四首》

72、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宋·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73、风吹雨,草草离人语——清·朱彝尊《一叶落·泪眼注》

74、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宋·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75、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唐·罗隐《梅花》

76、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唐·刘禹锡《早秋雨后寄乐天》

77、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宋·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78、烟雨外,几鱼鸟——宋·辛弃疾《贺新郎·梁》

79、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80、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清·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81、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宋·蒋捷《行香子·舟宿兰湾》

82、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古诗绝句志南篇19

1、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4、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5、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6、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8、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9、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0、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11、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12、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3、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14、一棹碧涛春水路。——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15、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6、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17、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18、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19、蝶懒莺慵春过半。——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1、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高启《春暮西园》

22、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24、绿暗红嫣浑可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25、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26、不知供得几多愁。——石延年《燕归梁·春愁》

27、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2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0、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1、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3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李华《春行寄兴》

33、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李白《春怨》

34、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李白《送友人入蜀》

3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36、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37、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崔涂《春夕》

38、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李贺《天上谣》

3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0、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1、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42、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晏殊《破阵子·春景》

43、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44、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45、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46、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47、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4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9、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葛长庚《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50、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51、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萧衍《东飞伯劳歌》

52、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张九龄《答陆澧》

53、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54、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55、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56、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观书》

57、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58、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59、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60、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春景》

61、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古诗绝句志南篇20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原文

宋代: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译文及注释

两岸舟船各背驰(chí),波痕交涉亦难为。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只余鸥鹭(lù)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自在地在南北之间飞翔。

鸥鹭:鸥鸟和鹭鸟的统称。

译文

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自在的在南北之间飞翔。

赏析

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相接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愿望。

古诗绝句志南篇21

作品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⑴,杖藜扶我过桥东⑵。

沾衣欲湿杏花雨⑶,吹面不寒杨柳风⑷。

作品注释

⑴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⑶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⑷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作品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作品鉴赏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名家评价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引朱熹:“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作者简介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其法号,生平不详。代表诗作有《绝句志南》。

古诗绝句志南篇22

午枕(七言绝句) 宋朝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午枕》译文

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凉如水波欲流,斜阳已照着花枝,将婆娑红影映上我的帘钩。

窥视人的小鸟声声啼鸣,惊起飘忽的梦,它去得悠悠。只看见水那边青山重重叠叠,引惹起心头深隐难言的清愁。

《午枕》注释

午枕:即午睡:

簟(diàn):竹席。

红影:红色的花影。

悠扬:飘忽不定。

供(gōng):引起。宛转:缠绵,难以名状。

《午枕》赏析

这首诗将午睡醒来、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间感受和心理的复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诗的首句写春日午睡时将睡未睡的感觉,“花前”点出是春天季节,又照应下句的“红影”;“簟欲流”既指卧席波浪形的花纹,又指竹席光滑清凉如水,睡意朦胧间,仿佛感到竹席变成了缓缓流动的波浪,十分惬意。次句写睡醒之感,这一觉睡得舒适漫长,醒来时只见花影投射到帘钩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会遮住帘钩,故而可看出此时日光已经西移,“催”字表达出惊讶时光过得飞快的心理感觉,又从侧面形容梦之酣畅。

三、四句写醒来后心理的落差和变化,醒来耳中听得鸟鸣,却怀疑美梦正是被鸟鸣唤醒,寻声望去,似乎鸟儿也在窥望自己,于是主观感情倾向认为是鸟儿有意唤醒自己,心头生起一种惆怅之感,再往远处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帘,于是愁绪变得更无穷无尽了。“青山”在这里可说是现实生活的象征,因为它稳定不变并朝夕与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识到令人迷恋的梦已飘远,思绪猛然回到现实中,定叫作者愁肠宛转。

理想和现实是人类永无休止的矛盾:人类不断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现实总有极大的差距:人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永远不可能到达完美的理想境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尽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历史。无论是美好的“悠扬梦”,还是象征意义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冲突的心境构成了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因符合人类心理深层中的企恋心态,而获得了审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再从艺术上看,“悠扬梦”给人以美的朦胧感,“隔水山”则展示了美的距离感。从审美的欣赏角度看,朦胧感和距离感有助于增强关感。加上句法新颖,对仗工整,声情和语意浑然一体,令人击节叹赏。

当然,此诗的前二句也是相当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红影”,或写出幻觉中的动感,或将太阳拟人化,炼字琢句新鲜独创,雅丽精绝。全诗转折自然,委婉含蓄,体现一种整体的美,令人味之不尽。

《午枕》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一日午睡醒来间春光动人便作此诗。

古诗绝句志南篇23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7、《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8、《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1.《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绝句志南篇24

原文:

三绝句

唐代:杜甫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译文: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花儿芳香的楸树紧靠钓矶生长,树上刚开的花蕊不应很快就凋谢。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不如在我醉眠不醒时让风把它全部吹掉,怎能忍心醒时看着它被雨打得七零八落呢。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无数春笋长满了整个竹林,要紧关柴门以断绝往来人行。诗人借口保护春笋不想再同外界来往。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一定要精心保护头批竹笋成长,客人到来随他怎样嗔怪我都不出迎。

注释:

楸(qiū)树馨香倚钓矶(jī),斩新花蕊未应飞。

楸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小花。倚钓矶:是说楸树紧靠钓台。斩新:崭新。未应飞:大概还未落掉。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可忍:哪忍。

门外鸬(lú)鹚(cí)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鸬鹚:水鸟名。又叫鱼鹰。沙头:岸头。眼相猜:眼生;心怀疑惧。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知人意:知道人无害它之意。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密掩:紧闭。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chēn)不出迎。

会须:定要。上番:轮番。看:看守。从嗔:任客嗔怪。

赏析:

第一首主要是写花,写诗人惜花之情。诗从花香写起。“楸树馨香”四个字,把诗人的喜花、爱花之意透写了出来,为后面写惜花之情先垫写一笔。次句写诗人的惜花之情就应从花香的消歇着笔,但是诗人并没有这样直接写,而是变了一个角度,转了一个弯子,从花开花落立意。从花的飘落来写诗人的惜花情。“斩新花蕊未应飞”七个字,说明他早已看见楸花纷纷飘落了。眼下,他猜想只有那刚开的花,大概还没有飘落。诗人明明早已看见楸花飘落,可是又不直说;明明是写诗人由花落引起的惜花之情,可是诗中又不把它点破。这样写来,情思表达得极为婉转含蓄。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只是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惜花之情,那么诗的后两句便是直抒这样感情:“不如醉里风吹尽,何忍醒时雨打稀。”宁可自己在醉眠中不知不觉时,一阵狂风把花吹落,必然是不忍心又亲眼看着一场暴雨将花打稀。人在落花时节本易伤情,再目睹花落,其情更难堪了。所以这两句中,一个“不如”,一个“何忍”,将诗人在“醉里”与“醒时”对落花的感受进行对比,先退一步,后进一层,把诗人的惜花之情写细了,写深了,写活了。

花落而引人怜惜,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这首诗虽然也是这样的主题,但构思上却有它的特色。诗人本来是由早开的花被风吹雨打尽,而引发出对新开的花蕊前景的担心;再由这种担心,而引发出诗人的惜花之情。但诗中并没有写“先见有谢者”(《读杜心解》),而是从“斩新花蕊”立意,从虚处着笔,暗写落花情景。将诗人的惜花之情,由暗到明,先退后进,写得十分深切。

第二首主要是写鸟,写诗人爱鸟的深情。人世间夫妻、朋友分离,相思情切。常常以梦幻为真实,以假为真。而一旦相见,却又往往以真实为梦幻,将真作假。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词就这样写道:“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杜甫在《羌村三首》里,描写乱离中与亲人相聚也有这样的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首诗写的虽非尽为人世间情事,而是人与鸟的感情,但在构想上却与上举各句颇为相同。

门外沙滩上那鸬鹚走了许久,诗人无比思念。首句“去不来”三字,点出了这一背景,写出了诗人对久去的鸬鹚的思念情怀。也正因为诗人对鸬鹚思念情深,所以,诗的次句写他“沙头忽见”时,又不禁“眼相猜”,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是否看错了。一种去久忽见的惊喜之状跃然纸上,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他的以真疑假,正可见出他平素想念鸬鹚鸟时,以假当真的情景。这一句真可谓将诗人的情写痴了,写传神了。

这时,诗人对鸬鹚的一片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面对去久乍见的鸬鹚,不能让它再次飞去。在诗人的心灵里,又怎能再次承受鸬鹚“去不来”的痛苦。所以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这样叮嘱道:“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从今以后,你应了解我愿意与你为友,很想常常能够见到你的心情,你就天天到这沙滩上来吧。后两句凌空一笔,将诗人对鸬鹚的深情写透了。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诗人在描写物我关系时,常常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给一些无情之物以人的感情。这首诗的后两句正是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诗人的笔下,那大自然中的鸬鹚鸟仿佛会思想,感情似乎可与人通。所以他要对那鸬鹚如此叮嘱,诉说衷情。

这首诗从写诗人对鸬鹚“去不来”的思念,到“沙头忽见”时的“眼相猜”;从去久乍见的惊喜,到担心它日后再“去不来”,而殷勤叮咛“一日须来一百回”,将诗人的爱鸟之心步步写来,十分真切。将诗人由此而展开的种种心理活动写得很深很细。全诗读来,语虽平淡似口头话,却富有韵味,很有情趣。

第三首是写竹,写诗人的爱竹之意。“无数春笋满林生”,诗一开始从春笋满林写起,又是“无数”,又是“满林”,把春笋生长繁茂的情景写了出来,给人们展示出一幅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画图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这自然景象的无比喜悦之情。

诗人知道,眼前这春笋,既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观赏的玩意儿,更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宴席桌上的美味佳肴。因为今日之春笋,正是他日之新竹;今日春笋满林,可知他日新竹万竿。此刻诗人必然是细心看护。所以,诗的次句这样写道:“柴门密掩断人行。”他要把柴门关得紧紧,谢绝一切客人。

写到这里,诗人的护笋之意已明。但是诗人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在诗的后两句中进一步申说:“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诗人一定要将这头批笋子看护好,使它长成新竹。宁可任客人责怪自己,也不对他的到来亲自出迎,诗的上句不仅点出了诗人细心护笋的原因,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多么希望眼下这一根根春笋在不久的将来都能长成新竹。诗的下句“客至从嗔不出迎”,与“柴门密掩断人行”相照应。诗人在这里用“从嗔”二字贯于“不出迎”之前,深一层地写出了他那专心护笋的决心。

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很爱竹,他听说吴中有一家人有好竹,便驱车前往,直到那家院内竹下观赏,“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他也不理睬。当他尽兴而去,主人才将门关上(见《晋书·王羲之传》)。因此,在唐诗中有“(竹何须问主人”的诗句)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杜甫在此却将主客关系颠倒过来,从“主不迎客”着笔,暗中反用了王徽之故事而又不露痕迹。巧妙的用意,写出了诗人对春笋,对新竹的一往情深。

全诗写竹,却从笋写起;写爱竹,却从爱笋着笔。由笋而竹,将诗人的爱竹之意写得不是浮泛,而是深沉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写诗人的爱竹之意,不是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来表白,而是通过“柴门密掩断人行”,“客至从嗔不出迎”等具体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来,诗人的情怀显得格外实在,格外真切,也格外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