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
红顶白边的蒙古包,一望无垠的绿草原,这就是著名的希拉穆仁草原。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风,北聆百灵庙的铃声,成了蜚声中外的旅游避暑胜地。今天,我第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那里的草原绿草如茵,深吸一口气,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看着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如同一幅行云流水的画铺展现在天地间,绿得那么纯粹,绿得那么渺远,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远处,羊群漫游在草原上,风吹草动,恰如北朝民歌所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瞧,那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天比别处更蓝,云朵是那么雪白,好似地上的羊群步入了天空。这景象,我只觉得迷醉,既愿久立四望,又想高歌一曲。
汽车深入草原,周遭慢慢安静下来,静到没有一点儿杂声,只听见汽车马达的声响。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了,周遭也喧闹起来了。快了,快到了。车停在了一户蒙古人家旁,伴着一阵动听的草原民歌,蒙古族姑娘端着酒,捧着哈达,迎到了车门前。进入蒙古包,浓浓香味儿蹿入我鼻子。草原的奶茶可是独一无二的,一肌浓浓的奶香伴着茶香,喝上一口,让人回味无空。主人家还给我们做了手抓饭,让人吃得完全停不下来。
夜,来临了,十分的幽静。躺在微微倾斜的山坡上,抬头仰望星空。啊,好美的夜色,高高的天空,繁星满天,眨着可爱的眼睛,仿佛是在欢迎我们。观赏完夜色,便是蒙古族人民带给我们的篝火晚会,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我们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唱跳起来。
这场旅行犹如一个奇妙的梦,让人回味无穷。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
当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作为老师并不能事先一一预设好,一切都要以学生为本,但我真的很期待有机会的话再给学生们上这一堂课,通过课堂来验证我的想法。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我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做桥梁作用的过渡段,认识过渡段的作用,这一步做得很成功.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二: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短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色,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场景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草原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交流感受时,孩子们抓住“满”、“一直铺向”、“没过”等词感受野草的广阔与茂盛;抓住“清亮、一洼洼、映出”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加深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图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放飞想像,感受美景。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还不够,若要亲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发挥想像。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有的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有的说:“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影子”还有的说:“映出了牛羊喝水的倒影……”等。于是,我又让他们将想像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来“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 ),映出( ),还映出了(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运用音乐、动画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两次使用音乐,第一次在导入时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配了一段体现草原美景的动画短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第二次在结尾时,我又一次以蒋大为演唱的这首歌结束了这次“草原之旅”。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对自身课堂教学素质的反思: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得比较到位,但在一些教学环节的时间上还不能合理分配,比如:在感悟第二段时,用的时间太长,分析的过于细致,以至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朗读的太少。另外,在教学细节上还不够精益求精,尤其是教学语言,如:导入语、过渡语、
总结语,在备课中没有重视,而恰恰是这些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用语言创设学习的场景、氛围,自己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多锻炼。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3
我们一家人驾车从太原出发前往蒙古大草原,初入草原,没有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又走了五百多里,渐渐的,远处出现了一条明如玻璃的迂回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忽然,像一阵风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远迎来客。
到了蒙古包,首领热情的招待我们,大家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小孩子在一旁玩游戏,大人们说说笑笑。到午饭时间,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奶茶端上了,奶豆腐也端上了,蒙古人端上美味的手抓羊肉,大家边吃边笑,这时蒙古族会舞蹈的人,开始跳舞,与我们同行的舞者,歌手来伴舞、伴奏,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到了下午,大家在草原上学骑术,打猎,在这没有尽头的绿海里,羊儿们悠然自得地埋头吃草,像朵朵白云漂浮在茫茫绿海上。我和爸爸骑着一匹马,跟随着蒙古人,到了牛羊群聚集的地方,我和爸爸专心致志地端着弓爸爸射了一箭,射中了羊的腿,羊群意识到危险,开始四处逃跑,而那只被射中腿的羊的速度,就像一只蜗牛一样,我用尽全力拉动弓箭,瞎射了一箭,瞎猫碰上死耗子,竟然命中了,回到营地,蒙古人把这只羊的皮用刀割下去,做成了一件羊皮大衣,送给了我们,剩下的剩下的羊肉被烤成了羊肉串,吃着自己获取的食物,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第二天,我们告别了蒙古人,到现在,我还对那次旅行念念不忘,期待着再次与蒙古人相会。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4
近来,城市的雾霾越发地重了,连太阳都变得灰头土脑的,每逢这样的天气,就更让我怀念起暑假在内蒙古草原上所见的美丽奇妙的霞光。
内蒙草原辽阔壮美,极目远眺,满眼都是绿。空气中充满了花草清香,云低低地飘在空中,丝毫没有一点压抑,我恨不能躺在这芳菲的草地上,闭目感受这清新诱人的空气。这么好的天,这么好的地,这么好的空气,甚至冲淡了旅途的劳累。
那天清晨,我早早起床,太阳才刚刚透出一点光亮。地平线还未出现一点太阳的球形,只有几缕金丝般的光芒。云还是看不清,前面河上起了薄雾,在水面上氤氲飘渺,透过这轻纱般的薄雾,方能看清几丝光芒。待太阳出来大半,河上的雾才散去。
云在几十分钟前还是黑的,霞光初现时却变成了金色了,不,不完全是金色的,只是层层的云边被烫了金而已,从云的缝隙透出的霞光,被云淡化成柔和的金丝金线。此时的金云不像黄金那般耀眼,而是醇厚的,颜色润泽而饱满的金色,又带有威严的气象。它象耶和降临世间,威严而慈爱地俯视着从漫漫长夜中苏醒的世间万物。
大家已经起床,但没有看到霞光初现的模样。阳光已不再醇厚柔和,它从云中走出,放出耀眼的光芒,就像年轻气盛的战神马尔斯,向世界展示他的强大!此时的朝霞在战神的注视下傲然地消失在天边。
若说朝霞是初露锋芒的战士,那晚霞就是从容的老者了,草原天黑得晚,要到七点钟太阳才落,晚霞不再光芒刺眼,而是醉成酡红色。在敖包边散步,感受夕阳的无限美好。
草原霞光美不胜收,却又如此奇妙,朝霞与晚霞一如人生轮回,晚霞终归零落山丘,朝霞却映出了新的开始。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5
游历草原,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我眼里,他是百云下的一块碧玉,蕴含着无边无垠的碧绿;他是黄土上的一株参天巨木,展示着坚强不屈的性格;他是天地间的一个奇迹,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不一样的草原,让我对他有不一样的情感。
草原是纯净的化身。站在公路旁,抬头仰望天空,惊奇地发现,草原的天空是那么的蓝,好像被精心地擦拭的蓝宝石;草原的云朵是那样的白,恰似被抛洒了一大捧洁白无瑕的银花。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秋风拂过耳畔时的清凉;轻轻嗅闻,惬意地享受小野花淡淡的芳香。张开双目,极目远眺,一望无垠的草原绵延向远方;俯视细察,那一棵颗绿中带黄的小草,虽被秋日磨去了繁茂,但仍旧着装生长,昂首挺胸地生长。
草原是生活的乐土。捧一把土壤,手上会存有泥土的芬芳;摸一摸成群的牛羊,手心里久久留下绵软的细腻;舀一杯溪水,甘甜会通过舌尖抵达灵魂。风呼呼,雨飘飘,无丝竹之乱耳,有静谧之韵味,心贴近草原,你会情不自禁地放歌!
草原是诗意的故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一句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不由自主地如同灵泉一般涌了出来。你不是诗人,但是胜似诗人。
静静地置身于大草原上,聆听秋风在草叶间穿行的沙沙声,欣赏白云在蓝天下逡巡游弋的姿态,嗅闻泥土在风中盛行弥漫的清香。人,纵情地享受这份舒适与安恬。或跑,或喊,或跳,或思,净土,真正的净土,没有一丝杂质的净土,没有任何喧嚣的净土。
清风裹挟着美好拂过脸颊,辽阔又一次映入眼帘。我醉了,醉在这片不一样的真正的净土。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7
草原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没有天空的宽广优雅;没有大地的慈爱温柔,但它依然让我为之沉醉。
草原色彩是斑斓的。草原之上,是无边无际的瓦蓝瓦蓝天空,放眼望去,碧绿的草原仿佛一大块剔透的绿色水晶,羊群就是缀在这水晶上的珍珠。草原上的草,有嫩绿的,像新生的婴儿,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有水绿的,如一名妙龄少女,清幽淡雅;有灰绿的,似一名老者,别有一番仙风道骨。
草原如此丰茂,怎能少得了河流呢?一条条如银色的绸带,一路哗啦哗啦,是要抒发它心中的欢乐吗?河流的两旁长着株株花儿,粉色温柔,蓝色恬静,紫色淡雅,各有各的气质,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美丽。花丛中还有起舞的蝴蝶,双翅上闪着金粉,勤劳的小蜜蜂不住地唱着颂歌。桂林山水清秀,万里长城雄壮,但辽阔的草原丝毫不比它们逊色!
草原的美是宁静安详的。夜深人静之时,从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伴随着河流的叮咚之声,在如此安静的环境中,显得尤为清晰,也奏响了一首夏夜小曲。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各种音响的喧闹,显得十分神秘。“一层山水一层人”,在草原的尽头,又是怎样的山水怎样人呢?
草原的生活也是热闹非凡的。射手站在起射线上,左手持弓,身体略向前倾,右手一松,正中靶心!骑马的更有趣了,骑手们双手提起绳子,双腿夹紧马肚,“驾”着马儿飞奔起来。喝着奶茶的,唱着牧歌的生活是那么美好!
我们应该像小草一样,哪怕顶着千斤巨石,也要顽强生长。哪怕烈火焚身,当东风掠过之时,仍会激起生命的斗志!在辽阔的草原摇曳出生命的风姿!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8
也许是因为我很喜欢大草原,一直都很向往大草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在设计这课教学时比较投入,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去备课,设计教案,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课堂上我首先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美丽的大草原的景色和生活。在听觉的刺激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进课文学习。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挂图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草原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广阔。而在教“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这句话时,我让学生站起来,用手比一比,想象一下,草原上的草到底有多高,在里面捉迷藏是不是很有趣。指导学生读出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了湖水的清透干净,湖水很多,但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教学反思《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静下心来慢慢回顾这一堂课,感觉到整堂课很成功,课堂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充满着探究的意境,尤其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我让学生先找到描写人和动物动作的词,并问孩子们,你们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我再让学生全体起立,在一曲《赛马》中让学生都跟这感受草原上骑马的快乐,然后一边背诵第四自然段一边把人和动物的动作表演出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本位”。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后,我问学生:“我们即将要离开草原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学生说到:“我想用《敕勒歌》这首诗表达我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我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我想用照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照下来。”……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真挚感受,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是美丽、广阔的,更是充满生机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得比较到位。但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对我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陷入了思考,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感受草原的广阔时,我问:“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很多学生都回答看到了野花、牧民、百灵鸟等,并没有感觉到草原的广阔,之后,我只有再启发学生,那你们在草原上跑着,看到了草原的边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无边无际。现在再来回顾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我是不是换一种方式来启发学生更好。
当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作为老师并不能事先一一预设好,一切都要以学生为本,但我真的很期待有机会的话再给学生们上这一堂课,通过课堂来验证我的想法。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我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做桥梁作用的过渡段,认识过渡段的作用,这一步做得很成功.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么?(板书:美)。
3、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齐读,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70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六、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板书设计:
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人情美—热情好客
民族团结互助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0
一、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么用?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六、作业:
必做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选做阅读《气球》,与同伴交流读书收获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八、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1
【教材简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学《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在全班交流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这种做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采用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求异思维。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从中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入情人境,学习语言;启导点拨,叙谈见解。
【课前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课内外搜集、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查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释疑存疑,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自学,我们对内蒙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吗?
2、CAI课件播放草原风光,欣赏后导说:“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辽阔美丽
(在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力求做到通过由文入图,发散思维,激趣导说。
采用课件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和衔接。)
3、导题:
今天,我们就随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启由读课文,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⑴自主发表见解。
⑵导读: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⑶评读。
2、大家都想读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
以下节选句例的顺序随学生的回答而定:
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点拨:
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试着想一想。
出示画面:
你们想的和画面上画的一样吗?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朗读句子,展现画面,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导: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同时出示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愿意听吗?(师读)我读得怎么样?(生评)相信你读得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试一试好吗?
(该处采用了师读生评的形式,师生合作,学生读的兴致将会大大增强。)
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点拨: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边,面对如此辽阔美丽的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其中了。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满心的愉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想吟诗吗?可以现编,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谁想念给大家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语,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即兴低吟小诗,发表独立见解,并互相补充,臻于完善。)
3、指导朗读、背诵:
⑴引读:
下面,咱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文字内容并配乐。
⑵引背: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师导: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那么这里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课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说词)。
⑵结合学生自主发言,板书:
热情好客
2、小组学习: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组学习的时间,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课件提示自学内容:
1、读读你想读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做简要批注。
3、介绍民族风情。
3、全班交流。
(该环节设计,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和泛谈体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记了太阳已尼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同时出示画面(该画面为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告别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时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心情。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唱吗?
师生齐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
(以师生同虽抒发感情的形式结束,使学生体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四、自选练习
1、画草原风光图。
2、练写(选其一):
⑴写几句话赞美大草原。
⑵仿写一处景:
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欢的词句,并适当写些点评。
五、课外延伸
搜集、阅读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2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二、教学目标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四、教学过程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话来概括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这是怎样的草原?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从小梦想着成为一名驰骋球场的网球运动员,有的人想成为风光无限的歌手,有的人想成为授业解惑的教师,而我却有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梦想。暑假里,这个美好的憧憬越来越强烈了,那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奔驰情景经常浮现在我眼前。这个愿望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心神向往。
在梦里,我梦到的总是那美丽的大草原,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令人向往的“天堂”中,我最渴望见到的就是马儿了,在我的面前突然出现一群奔驰的骏马,那一匹匹马儿都是膘肥体壮的,马儿的毛有多种颜色,有棕色、白色,还有黑色的,健壮有力的马蹄在草原上奔跑着发出嘚嘚的响声,两条后腿使劲蹬,跑得飞快;还有那长长的,蓬松的尾巴,犹如小女孩扎的辫子,在不停的摆动,荡起了秋千那样悠闲自得。
在草原上还有许多汉子骑着马神气的飞奔而过,马轻快的叫了两声,与我远去。我梦见我骑上了一匹骏马,在草原上悠然自得的奔跑着,这些绿油油的野草也随风舞动,显出美丽的舞姿。长毛山羊成群结队的从我身边走过,它们的步伐是多么的整齐有序,它们仪态端庄,无比尊严。奶牛则是悠闲着走着,低头吃草,这时有人跑去给它挤奶,它们把自己最好的东西贡献出来,吃的是草,挤出是奶。
到了傍晚,白色的蒙古包疏朗地点缀着,如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绿毯上。我惬意地躺在草地上,骏马也躺在我身边告诉我:”草原是幸福的,可以无拘无束的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尽情地奔放,我与马儿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看着幸福的雄鹰展翅高飞搏击长空,朝着自己的梦想飞去。虽然这只是一场梦,但我愿沉睡在梦中,久久不愿醒来。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4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到被誉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去玩。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真美!在那儿我认识了一种叫蝗虫的小动物,我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就抓了两只又大又绿的蝗虫,决定对它们进行仔细观察。
这种虫子全身都是翠绿色的,头上长着两条长长的胡须,眼睛是白色的,里面有一颗小黑豆一样的圆点。它的身上有六条腿,左三条,右三条。第一条较长,第二条较短,第三条最长,但都细细的、长长的。翅膀像两把折叠的大刀。我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名字,就叫他们“长腿绿虫”吧!
我把这两只虫子装在一个矿泉水瓶里,为了便于它们呼吸,我在瓶盖上扎了几个小洞。它们刚被关进瓶子的时候,能一下从瓶底跳到瓶口,两个小时过后,它们平静了许多,只是在瓶子里走来走去。
我给它喂了一颗葡萄,白天,它不吃;晚上,它吃了,一下就吃了葡萄的三分之一。第二天,我发现瓶壁上沾着一些小黑点,那是它排的便便。
吃早点时,我给这两只长腿绿虫带了指甲大的一块馍馍。回到宾馆后,我给它们换了新瓶子,把馍馍放进去,看它们如何进食。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它们吃葡萄的时候是用足挖着吃的,它们先把足放在葡萄上,取一点下来,放进嘴里,嘴两边一张一合,那是在咀嚼食物。如果前面的腿取葡萄,那中间的腿和后面的腿就支撑身体,如果中间的腿去取葡萄,前面的腿和后面的腿支撑身体,一样的道理,如果用后面的腿抓葡萄,它们就会用前腿和中间的腿支撑身体。而它们吃馍馍的时候,就直接用嘴去吃,速度还特别快,一会儿一小块馍馍就没了,可见它们更喜欢吃馍馍呀!
中午,我发现它们从尾部拉出一节“丝”,爸爸说:“这是它们在拉便便。”
刚养这两只长腿绿虫时,它们每隔几个小时才叫一声。到了第三天晚上,它们整整叫了一晚上,它们叫的声音像微风吹动银铃,又像小孩子睡觉时均匀的呼吸声。我想:可能是因为空调开着非常凉爽,它们感到非常舒服;也可能是它们想念草原上的亲人和伙伴了,对它们诉说了一夜的思念之情。
伴着它们的叫声我睡着了,梦见了美丽的那拉提草原.在梦里,我找了一块有草地、有树荫的地方想将它们放生,我打开瓶盖,它们愣了好半天才大胆地跳出了瓶子,跳到了草丛中,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它们祝福,谢谢它们几天来的陪伴。
回到家,我上网查到了它们的真实姓名,它们叫蚱蜢,又名蝗虫,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5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去关山牧场玩,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喽!
我们开着车就走,我们的车到了一条山上的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花草树木,非常漂亮,我们到酒店的时候已经中午了。我们到了房间,中午饭了!爸爸说好然后我们又一次出去了。
爸爸开着车,我们沿着山上的小道我们到了一个很热闹的饭店爸爸停好车,我们下来了,我们走进那个饭店,饭店的叔叔问吃什么?妈妈拿起菜单点菜。我们在桌子上等着吃的,上菜了,我一看哦,原来是手抓饼、面条、菜我们吃饭的时候一个声音传过来“咩咩。”我往山上一看哦,是绵羊啊,那些羊看来很可爱,但我还是先吃饭了,我们吃完后,妈说让我再要2份手抓饼,我问叔叔要了2份手抓饼,手抓饼到了以后爸爸说上车吧,我们上了车,在半路上我看到了许多的马就知道哪里可以骑马,那时候姐姐也看到了我们两个异口同声的说:“我要骑马,我要骑马!”妈妈说:“那就骑一次吧!”说着我们就转了一个大弯儿,到了牧场以后,一个叔叔给我们选了两匹马,我和妈妈选了一匹马,姐姐和爸爸选了一匹马,叔叔拎着马到处走,我们还拍了几张照片,到了最后叔叔领着绳子跑马也跟着跑。我们跑到了牧场中间,我们下了马,我对妈妈说我想摸马,妈妈说可以的我轻轻的摸了两匹马的脖子感觉好暖和。我们坐上车到酒店,我们到了房间,我把鞋下,躺在床上吃手抓饼、看电视,到睡觉的时候了我把电视关了,我躺在床上睡着了。
到了第2天,我一起床,发现爸爸、妈妈已经起床了,我才发现今天是第2天要走了我们换上了新的衣服出去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关山牧场。我们坐上车,半路上遇到小雨、大雨、细雨终于到了西安。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旅程!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6
“我还会再回来的!”二年级那天晚上,我在龚火晚会上不禁大声喊道。内蒙草原的美丽,深深印入我的记忆深处。
“我还是回来啦。”我低头悄语,夏令营的那天清晨,再次回到魂牵梦萦的地方。眼前是一片无边的碧绿,露出小脑袋的太阳,散发出温暖的柔光。凉风吹来,传来草原特有的凉爽与野花的芬芳。远处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么美丽。
草原的草,韧如绳,刺如针,绿如玉。草原的花,紫中透着白,与绿草呼应,美得令人陶醉。草原的马,不如其它景点呆板的马儿那样服帖,只要有人骑上来便会撒开四蹄狂奔,若没有主人命令,是不会慢下来的,啊,这狂野适合这大草原!
草原的人民热情好客,没让你喝下三大碗奶茶,他们绝不会罢休。香脆的煎小米与白糖,苦涩清甜的奶茶,喝茶仪式就开始了,大家说说笑笑,几杯奶茶下肚,身子就暖和起来了。有一个好热闹的同学还扬言要喝上一口马奶酒,结果蒙古姑娘还真笑盈盈地端上来,可惜,他好像酒一沾嘴就醉了。只见他脸上泛着红晕,走路左摇右晃,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我用手指沾了点尝尝,一缕红枣香便从舌尖传到味蕾,却丝毫没有酒的苦涩。
更让人发出赞叹的,是自家的奶片和烤全羊。那奶片还能闻出羊奶的醇香,入口便剩下了甜味,仿佛所有的味道都被遗忘,只剩下了甜味,回味无穷。烤全羊的皮酥脆可口,油腻好像都被蒸发了,肉也不柴,很有嚼劲,油都朝里边扩散,才能造就如此美味。
“我还要再回来的……”我自言自语道,美丽的草原,绿色的希望,草原游历刻入我的心中。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7
今天,我和我的冒险成员们一起来到大草原上,草原上会有什么波折等着我们呢?
今天草原上的天气真不错,风景也是特别的美丽。抬头往天上看,大大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照射在草地上。白云也是千变万化的,一会儿变成小绵羊,一会儿变成大象,一会儿又变成小鱼。蓝天一望无际,成群结队的牛羊在低着头安静地吃着青草,快活的马儿在草原上飞奔着。那小溪潺潺流动,里面还有很多小鱼呢。远处好像有一座座小白山,走近一看,原来是蒙古包啊。这里,山多而且风景也特别美丽。
我们继续向前走着,看见了牛羊。牧羊人这时候也发现了我们,以为我们是来抢牛羊的,于是他挥舞着鞭子一边赶着牛羊一边跑,李小米看了立刻追了上去对牧羊人说:“等……等会儿,我们不是来抢您的牛羊的,您误会了,我们是来草原冒险的,不会伤害您的。”牧羊人擦了擦汗说:“最近草原经常出现强盗,我以为你们也是了。”我们跟牧羊人道别之后接着往前走,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吼叫,我们小心翼翼地回过头一看一头雄狮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被吓得面色惨白不敢动弹。狮子不停地冲我们咆哮着,哆啦A梦见状说:“我来解决。”于是哆啦A梦从它的万能口袋里掏出了任意门,狮子冲过来的时候它迅速打开了任意门让狮子冲了进去,我们最终得救了。眼看到了晚上,我们便席地而坐,悠闲地躺在草地上。天空的星星好像在眨着眼睛一闪一闪,时不时会有几只萤火虫飞过,夜晚的星空真美啊!
这次的冒险太好玩了,我们打败了狮子,克服了种种困难,希望下次还能有很多刺激的事情等着我们冒险小分队。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8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抵达了呼海拉尔。下了飞机,乘上汽车,穿过热闹的城市,跑过宁静的小镇, 到达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哇!好大的草原啊,一眼望不到边。因海拉尔已进入秋季,草原上的的草不仅仅是绿色的, 还有褐色的,黄色的,一眼望去,整个草原色彩丰富,很是美丽。除了颜色有变化,草原有许许多多一大捆一大捆垛扎很整齐的草垛子, 导游告诉我,这是牧民们收割草料,贮存起来,准备过冬用的。远远看去,一个个像车轱,挺有意思。当然草原最多是羊、奶牛与马。看,这边成群的绵羊正低头吃着草, 那边的奶牛们也啃得欢,马儿们尾巴一甩一甩的,很悠闲。
汽车带着我继续前行。不久,前方出现了一道如月芽型的湖,湖边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零零星星,如同天上的星星,非常漂亮。沿着湖边一直走,远远得我看到一间帐篷,难道有人是在野餐?走近一看,帐篷外还有许许方方正正的木箱子,导游告诉我:“这些是蜂箱”,原来是有人在养蜂啊。我仔细观察蜂箱,每个箱子里满是密密麻麻的蜜蜂,嘴巴尖尖地,爬来爬去,不停地在工作。导游又说:“这儿在放蜂,那这边肯定有一大片开花的植物。”果真,在我们步行十分钟后,翻过一个小山坡,一眼就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油菜花,和一大块一大块金黄色的麦地,如同一块毯子;风吹过,油菜与麦子随风摇摆,就好像在跳舞,尤其是麦子,掀起了一道道金色的麦浪,好看极了。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清的湖,绿绿的草,金黄的麦田,电脑桌面图画现在正真实的展现在我眼前,真得是太美了。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19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草原》这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好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_导读_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_教学生会念书_,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_以读为本,以读代讲_。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_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_!_。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_预习_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_以读为本,以读代讲_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0
金色的阳光洒在了我的床前,也洒进了我的心里。清晨的一声鸡鸣把我唤醒了。
我睁开眼坐了起来,一片大草原顿时映入我的眼帘:这草原一望无际,广阔得让我感觉自己此刻就坐在草地上似的。我开窗想透透气,一阵微风,伴随着花草的芳香吹拂着我的面颊,又好像把一个念头推进了我的脑海,外面的世界真大呀!
我急急地吃完早饭,便迫不及待地跟着爸爸妈妈离开蒙古包。刚一出蒙古包,一股清新的空气,便一下子钻进了我的肺里,使我的心情更加愉悦、舒畅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瞧,太阳像充满朝气的少年,把阳光洒在了草原的每一个角落;鸟儿在大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把快乐的歌声洒向天空;牛羊们一会儿吃草,一会儿又停下来,也好像被这美好的景色迷住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草原的一切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我在大草原上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着。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美丽的小鸽子,我迈着轻轻的脚步朝它走去。它的身子是那么洁白,就好像是一张天然的棉被。它的翅膀是那么的娇小,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怜惜之情。这时候,它突然回头看了我一眼,然后便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可即便是一眼,我也能从其中读出它对这广阔草原的喜爱,我也仿佛能透过它的眼睛看见整个草原,它是草原的一部分,这草原也融进它的眼睛、它的心里去了。它展翅飞走了,是要向鸟儿们尽情地讲述草原上的一草一木吗?我望着它远去的身影,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鸟儿,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蓝天下无忧无虑地飞翔,感受着草原的美好。
小鸽子早已经飞走了,可我的思绪却还在草原与蓝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美好如同金灿灿的阳光,洒向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1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赤峰,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最喜欢家乡的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蓝蓝的天和绿绿的草,羊群像开在草原上的白色花朵。让我不由得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
草原还是马的天地,大家对马应该不陌生,可是你们见过马群么?那是真的万马奔腾,他们在草原上撒欢、奔跑、自由自在。它们在草原上吃草、繁殖、生生不息。马是牧民的好朋友,马也是牧民的交通工具,在草原上,骑马要比开车还快。牧民每年也会开赛马大会。草原上的牧民很少会把马卖掉,而马也能看懂人的脸色,是不是喜欢它,还是带着恶意。人们的宠爱再加上草原上新鲜的青草,使得草原上的马毛色油光铮亮。你可以想象,那广阔的草原上,绿绿的青草,毛色光亮的高头大马一群群地飞驰而来,多么壮观多么美丽。
草原的物产也非常丰富。有黄花菜、蘑菇等各种野菜。还有数不清的野花,狼毒花、杜鹃花、芍药花、山丹花……
草原上还有各种小动物,地上的野生动物有松鼠、野兔、獾子、孢子、小鹿、黄羊、狼,还有狐狸……草原上的鸟类也很多,有天鹅、大雁、蜂鸟、黄雀、金丝雀、野鸡还有山鸡……
草原上的人们特别热情好客,不管认不认识,他们都会把你请到他们的蒙古包,给你品尝自己家做的奶豆腐、嚼口、奶皮子,还会端上热平平加了炒米(黄油的奶茶。如果你以为这是饭那可就错了,牧民们真正招待客人的正餐会为你杀一只羊,或者煮手把肉,或者是烤全羊。草原上的姑娘们会为你唱祝酒词还会献上洁白的哈达,小伙子们会为你跳舞,表演摔晈和赛马。
这就是我家乡的草原,那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还有热情好客的人们,欢迎你们到我家乡的草原上做客。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2
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由于本文是本组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兴趣。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2揣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等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其次,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方面,我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草原的美景分为三大部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图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由于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于是,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此外,我还出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的句子,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深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相互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进西部,了解西部和热爱西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和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篇课文,多么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师生从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从文章字里行间中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但是始终未能亲身到辽阔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这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感遗憾。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确如此,我个人认为,假如学生和老师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置身其中,相信体会绝对比现在看图片、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3
本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加强了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的确给同学们带来了感官上的饕餮盛筵:草原一碧千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特别是第一二段草原风光的描写十分出色,课堂上做到了句句细品,段段精读,而且趁热打铁,做到了当堂背诵,效果特别好。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也比较到位,课前做到了充分的预习,课上带着浓厚的感情来学习,来品析,草原的景色仿佛就在眼前,充分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而且充满瑰丽的想象和奇妙的比喻,应该在写法上引导学生多借鉴。但是本课只注重了品读,没有细细分析语言到底美在那里,这样学生的写的收获会相对较少。另外草原的风光毕竟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边启发边想象,还应该就着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改换一些比喻。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以加强语言的训练。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4
童年是每个人的回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童年就像一块五颜六色的拼图,记载着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而对于我最深刻的事就是在8岁那年去呼伦贝尔大草原骑马的那一次。
经过了20多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辽阔的大草原,真的是如诗歌中所说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那一望无垠的是蒙古人独有的家,那一座座蒙古包,包含的是他们对客人的热情。来到这里,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曾经在电视上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每天都盼着能骑一次马,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大草原。起初的我,以为轻而易举就能策马奔腾。可事与愿违,马儿一直慢慢踏着步,嘴里还在咀嚼着食物,就像诚心和我作对一样。但由于力量的悬殊对比,我还是放弃了“挣扎”,在它的背上,慢慢地欣赏着草原的美景。一个小时过去了,渐渐地我开始急躁起来,不停地扯动缰绳,双脚不停地摆动,可马还是无动于衷,仿佛在对我说:“你能奈我何?”
这时,一旁的教练向我说道:“小姑娘,骑马可不是随心所欲,马也是有情感的,它知道你欺负它,当然不会顺从。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凭借耐心和智慧去驾奴它。”我明白了教练的话,不再像刚才,而是讲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去做。在我努力下马终于开始跑了,此时的我坐在马背上,我感觉自己已经于大自然融为一体,兴奋与激动如同决堤的洪水,从我的心里倾泻出来。
俗话说:“光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把回忆当做是成长的一部分,让它丰富我的童年时光。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6
《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境。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空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抓住本文的线索,弄清课文的顺序,了解课文描写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达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
品味课文的精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感情也在变化。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写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的语句,,通过品味、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总之,抓住本文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及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中,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初步了解本课的写法对今后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做好引导。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7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8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防火工作的要求,我校进一步加强防火教育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宣传从普及森林防火基础知识入手,根据学生实际,加强自救知识宣传及逃生能力的演练,取得明显效果。
一、加强领导
《森林防火条例》、《国家森林法》,对森林火灾提出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及“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口号,宣传森林防火,提高森林防火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为此,我校成立了“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
二、周密部署
在2月26日的学校班子会上专门研究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由校长牵头布置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消防教育和消防安全检查、消除隐患等系列工作。
三、专题教育
3月6日大会会上,校长就消防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专题教育,对有关工作进行部署,并要求班主任做好本班同学的教育工作。
四、面向学生
3月11日上午的升旗仪式上对全体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森林防火教育。
五、教育升华
写一篇森林防火作文。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知识教育宣传后,均要求学生至少写一篇以“森林防火”为话题的作文。
六、强化教育
3月18日,德育处对初一、初二学生开展专题教育,宣传森林防火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做好《_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给每位学生发一本安全读本,由班级组织学习,一周后进行检查。
七、直观教育
3月20日学校专门展出消防宣传系列图片,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育。出一期森林防火黑板报,利用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八、惠及家长
利用学生星期回家的机会,发放消防安全教育传单,要求学生对家长、亲朋好友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进而提高学生的消防知识的掌握水平,达到妇孺皆知的宣传教育目的。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29
我校森林防火教育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出色地完成了森林防火教育任务。森林是人类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森林,造福子孙、有益当代的千秋大业。然而,森林火灾又是森林最凶恶的敌人。由于天干物燥,就使得冬季成为绿色森林的易燃期。为了保护好宝贵的森林资源,我校开展了森林防火“五个一”活动,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接到上级通知,马上在学校着手策划开展森林防火“五个一”宣传教育活动的,提出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及“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口号,宣传森林防火,提高森林防火意识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
二、加强宣传,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
森森防火既是一项重要的“安林”工程,又是一项重要的“安民”工程,事关生态建设大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政治稳定。我校根据实际,认真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迅速开展了“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积极开展了以“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为主题的“五个一”教育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由少先大队部史存存老师负责把森林防火宣传标语:“森林防火,重于泰山”贴在学校橱窗。并在12月13日安排五二中队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2、由各班主任负责上一堂以“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为主题的森林防火知识班会课,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主题教育,加强学生的意识,并努力通过活动,化成内在品质。记录班会的过程与总结,上交大队部。
3、学校给写一封森林防火信,并以校信通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家长,对家长以及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同时以四、五、六年级学生为主,每人给家长写一封森林防火宣传信,并上交大队部。
4、由各班负责出一期有关森林防火黑板报,做好宣传教育。
5、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实践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写一份以“我是森林防火宣传员”为主题的作文,由少先大队部统一组织评比。
三、督促检查,找问题,抓落实。
学校建立责任制,由班主任做好对学生的森林防火工作,做到常抓不懈有备无患,同时落实责任追究制。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如专室电源线路不规范、有些电器缺乏维修、有些电源安装不规范、用线不合格、有的没有安装线盒容易造成用电不安全甚至引发火灾。检查过程中对有关部门有些容易发生火灾隐患部位工作组都通知有关人员引起重视,不能有侥幸和半点疏忽,否则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终身遗憾。同时将检查结果向校长做了汇报。校长对全部隐患当即责成有关人员加以整改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将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为主、有效扑救”的方针,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保障国家和个人财产不受损。通过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深刻含义,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森林防火知识,还学到了做社会的一分子,有责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名讲文明、懂道德的好少年。
六年级草原总结篇30
夏日的一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坝上草原,全家早早就起床了,乘旅行团的大巴来到了草原正中心看日出。
离日出还差一段时间,我站在小丘上眺望远方,脚下是一片碧绿的草原,绿的那么有生机、有活力。放眼望去,草原似乎无边无际,与天相连。在这草原中,好像什么都是碧绿的,小丘是碧绿的、天是碧绿的、似乎连牛马的嘶鸣声都被染成了碧绿色。
突然,天际的一道红霞打破了这祥和的宁静,像一条红毯似的铺在天边,似乎是为了迎接太阳而出现的。慢慢地,太阳露出了小半个脸庞,好像是一位娇羞的少女一般,晕红了双颊,不敢在众人面前露头。忽的,太阳像被人推了一把,撑着地平线一跃而起。羞涩的少女一下变成了顽皮的孩童,把金色的颜料肆意挥洒,刹时间,天地间的一切像是被镀了一层金似的闪闪发光。而太阳则昂首挺立,像万物主宰一样,带着叫人无法直视的光环,高高挂在天空,散发着光和热,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
我走下小丘想伸手去抚摸这丝丝缕缕的阳光,远处清风拂来,带来了阳光的热量,也顺便拨开了我眼前的长草。我在朦胧间看到远处成群的牛羊在吃草,不禁想到了古代牧民古老的歌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跨越千年,我和古人一样感受到了这草原的苍茫,产生同样的感慨!时间流逝,物是人非,而广袤的草原却依然不变,仍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正在我感受思考的时候,爸爸拍拍我的肩头,示意我该回去了。
将行之时,我再次远眺,碧绿的草原翻着绿色的波涛,像绿油油的海洋一样闪着金光,向远处流淌着、流淌着……日出的晨曦洒在我的脸上,我闭上眼睛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