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优选9篇)

68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电荷

(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称带有电荷的物质为“带电物质”。

(2)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②感应起电

实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二、电路

(1)电流: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4)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5)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

(6)电路由电源、开关、连接导线和用电器四大部分组成。

(7)串联: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 若想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 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 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8)并联: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

特点: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损坏,其他支路不受影响。

三、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描述,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量,简称电流,用I表示。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五、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滑动变阻器

①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②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压、xxx安法测电阻

②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俗称正进负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否则会烧坏电流表)可用试触的方法确定量程。

④因为电流表内阻太小(相当于导线),所以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⑤确认使用的电流表的量程。

⑥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流值。

四、电压

(1)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2)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物理导体与绝缘体

说明1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

说明2 本知识点的难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说明3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两者的区别,知道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说明4 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电流的形成。

说明5 本知识点主要讲述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它是研究电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规则2:导体和绝缘体的用途

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

规则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表示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可见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

规则4:导体和绝缘体的机理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电荷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 初中语文,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相反,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所以导体容易导电。

突破物理“三重门” 期末轻松得高分

对于生来说,作为新增学科,从入门到冲击优秀 初中数学,需要经过三重门。第一重门是声光热。第二重门是力学。第三重门是电学。

第一次入门,是上学期的物理入门。也可以理解为是声光热的入门。在声光热等过程中,同学们的主要是以感性为主。很多时候只要做好感性的认识,略加上一些理性的分析,就可以明白这部分的大体精髓。

第二重门是力学。力学对于同学们来说,区别于声光热的根本特点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同学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状态,转向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学习。如果说在第一重门的时候,同学们的成绩普遍都很高,并且差距比较小。很难体现每个同学的真实实力.那么到了第二重门的时候差距将明显拉大,也将会是同学们快速提升自己脱颖而出的关键时期。

第三重门是电学。电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科。对于孩子的理解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入门的电路分析,对很多同学来说,入门较为困难。电学后期的综合计算也将会是同学们冲刺优秀的拦路虎之一。

由于三重门的本身特点,第一重门声光热入门较容易。所以同学们容易在意识形成物理拿分容易的感觉。而实际上物理的真正入门是在力学及电学。对于同学们来说,三重门的意义各有所在。声光热的入门同学们要务必做好初二上学期的期末,争取。因为等到下学期的四轮将主要针对的是力电部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争取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源于初二下学期的力电部分的难度,需要同学们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3篇

液体的xxx:

1、液体内部产生xxx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xxx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xxx。

3、液体xxx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xxx,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xxx;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xxx都相等;

⑶液体的xxx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xxx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xxx越大。

4、xxx公式:

⑴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xxx:p= F/S=ρgh

⑵液体xxx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 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xxx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xxx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xxx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xxx问题:

一般方法:

㈠首先确定xxxp=ρ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xxx: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4篇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xxx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xxx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xxx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

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xxx平衡。

2、xxx平衡条件:xxx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xxx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1)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2)受非平衡力;

(3)合力不为0;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xxx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

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7、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7篇

电功率知识点一:电能

1、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内能)。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发电厂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能的计量

(1)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x106J。

(2)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电功率知识点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xxx,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2、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公式:P = W/t 推导:W = P t t = W /P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

(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

(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额定功率对应的是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实际功率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和实际电流;一个用电器它的额定电压(功率)是唯一的,而它的实际电压(功率)可以有无数个。

5、电功率的测量P = UI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U I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公式推导:

根据 I=_ P=UI 得:P = UI = U _=U2/R 即P = U2/R

根据 U=I R P=UI 得:P = UI = IRI = I2 R 即P = I2 R

W=Pt= UI t =I2Rt= U2/R t

电功率知识点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与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在三种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⑤实验结论:

当U实.〉U额 时 P实〉P额 发光较亮

当U实.=U额 时 P实=P额 发光正常

当U实.

对于同一小灯泡来说,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其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实际电压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它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电功率知识点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 计算公式:Q = 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 Q=W=Pt=UIt= U2t/R=I2Rt

3、利用电热: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

防止电热: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电动机的翼状散热片

4.电热器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电功率知识点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保险丝的作用

①保险丝是由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作的。

②保险丝保险原理:当电流过大时,它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电功率知识xxx: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灯座、开关、用电器。

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

用试电笔可以判断哪条是火线。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正常情况下,用电器通过火线、零线和供电系统中的电源构成闭合电路。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

4、两种类型的触电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8篇

压力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_F_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_ f _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xxx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_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_。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xxx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_xxx_(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眼睛和眼镜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9篇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_F_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_ f _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 υ>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xxx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_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_。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xxx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_xxx_(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