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的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案 制定特点 制定内容 制定形式
教案,即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书面成果,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书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制定声乐教案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重视它并付诸实践,各大高校在进行教案评价的时候,往往用与其他学科、专业一样的统一标准来对其内容、形式进行衡量,而忽略声乐课的特殊性。究竟声乐课应该如何备案,才能更加符合声乐课的特点,从而改变目前声乐教案在教师授课时可有可无的局面,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帮手呢?下面我就如何制定高校声乐教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声乐教案的制定应符合声乐课的特点
声乐课与英语、语文等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英语、语文课可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器乐、舞蹈课的课堂内容相对来说也是固定地按照难度级别进行教学设计的,而声乐课的教学进度却是教师无法事先预设好的。声乐课虽然是一门技能课,但这项技能的掌握不仅要靠学生的身体体验,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学生的心理体验。由于在演唱过程中发声的“乐器”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而需要通过依靠歌者的想象来调整自己的发声器官,使之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人声的“乐器”。著名声乐教育家xxxxxx教授在他十年笔耕的声乐论著《歌唱学――xxx唱学体系研究》中,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这种对发声器官及其运动状态的想象称为歌唱的“内视觉”。因此相对于器乐课和舞蹈课,声乐课更加抽象和难以掌握,这也是声乐课不能像器乐课、舞蹈课那样开大班授课而非得口传心授的原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嗓音条件、想象力、内部肌肉调节能力等不同,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天赋”不同,有的学生会超出教师的预料迅速地掌握发声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一个学期也唱不出一首令教师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可能今天掌握了技术,明天却又忘了;而有的学生可能本来一直都在原地徘徊,却在某一天突然开窍,融会贯通……一堂声乐课的成功,需要师生双向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并不是努力过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因此,声乐课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声乐教案的制定应该符合这个特点,才能对教师授课有实质性的帮助,否则只能成为应付检查的一堆废纸,真正到上课需要使用时却束之高阁,毫无用处。
声乐课还具有重复性的特点。首先,声乐课的程序一般来说都是先做几条发声练习,然后再唱一到两首歌曲,这种授课过程存在重复性。其次,教师所采用的发声练习存在阶段性的重复性。虽然发声练习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教师会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样的发声练习曲进行教学,直到学生的演唱技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为止。学生要想在发声中把有意识的肌肉控制逐渐转化成无意识的肌肉控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做到,有时候也可能本来已经掌握了某个技巧,但是后来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生疏。因此,发声练习曲不光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被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运用,还有可能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反复出现,而某些发声练习曲则是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会运用到的。在书写声乐教案的时候,如果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些重复性的作业上是毫无必要的。因此,声乐教案应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课时不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事先规定好而不能改变。我认为有必要在编写的教案上补充随堂笔记: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可由教师预先设定一个或几个课时来完成,随堂笔记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后,教师方可设定下一个教学目标。通过编写教案同时补充随堂笔记的方式,声乐教师就可以避免做一些重复、繁琐却又不一定有效果的工作了。
二、制定高校声乐教案的基本内容
目前各大高校书写声乐教案一般常用的项目和顺序是:
(1)课题。课题即本课时所讲的题目,一般情况下声乐教师应该醒目地把课题写在教案每课时第一页的首行中间。
(2)年级。教学对象的年级。
(3)课时。一节声乐课的课时一般为1课时(45分钟)。
(4)教学方法和手段。声乐教学法可分为: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以及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等。
(5)教具。教具是指上课时需用的各种教学用具,如钢琴、镜子、挂图或音响等。
(6)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落实,也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写得简明扼要,只需列出突出的两三条目的即可。
(7)教学内容。应简明扼要地写出授课内容提要。
(8)教学重点或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演唱作品提出所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这样教师授课的内容就有侧重点,并能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
(9)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应写出各教学步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指出讲述或练习的要点和方法,以及每一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要做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机联系,合理组合。
(10)课后小结。教师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以上这种书写模式的好处在于: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都是事先设定好的,过于死板,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处理突况。我认为在声乐教学中,一个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难点的攻克所需的课时是不可预计的,因此把“课时”更改为“预计课时”更为妥当,并在“教学过程”之后加入一个“随堂记录”的环节。这样做不仅仅能够随时记录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处理新出现的教学难点;甚至更改教学内容(如更换曲目)。因为声乐课一般采取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或小组课式的教学,所以第二项“年级”应改为“授课对象”才更为符合声乐课的授课情况。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十一个项目:(1)课题;(2)授课对象;(3)预计课时;(4)教学方法和手段;(5)教具;(6)教学目的;(7)教学内容;(8)教学重点或难点;(9)教学过程;(10)随堂记录;(11)课后小结。
三、高校声乐课教案的制定形式应多样化
书写声乐教案一方面能够加快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声乐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对年轻教师来说,认真书写教案可以规范其教学,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则在学习和总结中逐渐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对于责任心不太强的教师来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使其逐渐养成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严格遵守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编写和不断修正教案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对于那些工作认真且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如果以恰当的教案形式(如详案、简案、教学片断、教学案例、卡式片、批注式、光盘等)把备课成果记录下来,则更有利于教师思考、总结过去的经验,推陈出新;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教案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是一位声乐教师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体现和凝聚了他的声乐理念与教学精华。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钻研、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不同的声乐教师,因其个性、年龄、教龄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其教案也会因人而异,因此书写声乐教案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才不会沦为形式主义。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声乐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应当备详案。在编写时既可以自己编写普通型详案,也可以借鉴优秀教案的成功之处,将其全文或重点之处抄写在备课本中,然后在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对此教案进行评价,即在教案末尾写上教后评析或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年轻教师在课前没有备好充足而详尽的教案,那就像打仗没有作战计划,表演没有剧本一样,教学效果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严格地按照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来编写详案,并积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优秀教案,年轻的声乐教师才有可能把课上好。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教龄满5年的教师已经有了独立完成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采取一种详案与简案相结合的方式来写。如:有的学校规定此类教师每周备精品教案1课时,其余可备为简案,笔者认为把这种形式用于声乐教学中是同样可行的,因为声乐教学中重复的程序和内容很多,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声乐教师来说这些东西已经烂熟于心了,因此一周内选取和针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一份或几份精品教案,其余的备简案就可以了。
中老年教师可备简案。简案可分为分工与合作型简案、书头简案、借鉴与补充型简案、普通型简案几种,不同教师可视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还可写教学片段、教学案例。
对于一些教学任务特别繁重的单位,还可以采取由教研室备课的形式,教师在上课时或课后写下随堂笔记,及时记录下教学效果、教学心得即可。
总之,声乐教案的制定应根据声乐课灵活多变的特点来进行编写,编写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制定声乐教案应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功效性和创新性的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如何制定更方便、有效和真正适应教学需要的声乐教案,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声乐教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xxx.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5.
[2]xxx.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2003.
声乐课的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声乐课程资源;高师声乐;现状调研
课程资源是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伴随人们对高师声乐新课程的进一步认识,对声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受到高师声乐教师们关注和探索。
声乐课程资源从学校内资源和学校外资源两个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声乐教育人才的资源(教师及学生)、教育环境的资源、教学实践的资源。我以东部的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部的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中部的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为样本,对这些学校的声乐教学现状作以调研。调研的方法主要是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访谈的对象以声乐教师为主,兼顾高师学生。调研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师声乐教师资源的分析
高师声乐教师分为两个层次:3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35以下的青年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学历大都是本科和专科毕业,很多来自于文艺团体,他们的舞台经验丰富、教学态度认真敬业,但是教学手段相对陈旧、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漠、已可发的课程资源很少;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历大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很多是高校的毕业生、教学经验少,教学手段相对多样,但是他们知识结构相对广博、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重视声乐技巧训练忽视声乐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态度相对浮躁功利、声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漠、主动开发的声乐课程资源很少。实际上高师声乐教师是个可开发的资源群体,尤其西部高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声乐教师在民族、喜好、特长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提高教师声乐课程资源的意识,可以通过在学校间开展声乐教师经验交流或采用跨校兼课的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师学生资源的分析
高师学生以美声学习为主,东部学生比中部、西部学生基础好些、素质高些;西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民族资源丰富;高师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普遍淡漠、欠缺;已利用的声乐资源很少。
首先,学生作为个体,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基础及独特的个性喜好。尤其西部地区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群体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许多经验来自他们的生活,来自他们对社区环境、传媒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这些经验与经历,无疑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例如,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我所教的高师声乐学生共16名,其中有汉族、羌族、畲族、彝族四个民族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自己收集自己本民族或者自己喜爱民族的民歌,建立数据库,十六名学生中有一名同学选择畲族、三名同学选择羌族、三名同学选择彝族,其余同学选择汉族。我和本组学生共同完善、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建立了自己的QQ群,从原来搜集的几首民歌不断发展到几十首不等。我们探讨这几个民族歌曲的风格差别、特色,探讨演唱方法。我感觉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培养了学生自我创造、创新的意识,又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节省了时间,有很多工作学生是在课下完成的。这样的方式深受我组学生的喜爱。
所以我认为声乐教师应该创设一切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学习能动性。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获取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并融入新的知识结构。同时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于充分的肯定、推广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保证其充沛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教材资源的挖掘、利用
高师声乐教材普遍选用的是人教版的《高师声乐教程》中外作品各四册。有的东部学校加入了其它五线谱版的声乐教材,他们对简谱版的声乐教材比较排斥。有的西部学校加入了简谱版的声乐教材。通过调研我发现中国高师选用的声乐教材大都在沿袭十几甚至是几十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批准的使用多年的教材,出现的问题是大家使用的教材基本雷同,都缺乏体现本地、本民族、本校特色的声乐教材。建议各地、各级高师学校根据本地区文化传统和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吸收本地区的民族和其它民间音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声乐教材,作为原有正统声乐教材的补充,通过挖掘使用校本教材,可以使我们的声乐教师和学生既有统一的规范又不乏个性发展。
四、声乐教育设备资源的的调研
在笔者调研的学校中,绝大部分学校拥有自己的多功能电教室,拥有自己的简易录音棚和录音、录象设备。问题是这些设备的使用效率很低,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很难使用上述设备,即使是学校的声乐教师也很少有机会碰到以上设备,因为上述设备都是为学校搞活动或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使用的。这些设备的空置率高。实际上能够使用上述设备,师生可以搞一些生动的微格教学,可以观看一些演唱的歌剧、艺术歌曲等,可以开拓师生的视野。
五、民族、民间、地方、传统声乐资源的分析
不同地方历史传统、地域文化、民族习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独有的特色,在调研中发现,高师声乐教学只是延续原有的欧、俄体系的声乐方法和声乐教学素材。对于本地传统的、民族的、地域的资源挖掘、利用的不够,建议把本民族、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优秀曲目带入课堂,演唱方法上大胆尝试,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既锻炼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又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声乐实践场所的调研
声乐是实践的艺术,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在调研中发现,大量高师院校除了声乐课外,声乐实践的机会不多,所以学生普遍反映,除了课堂上外,其他地方声乐演唱效果不佳。我们认为应多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合唱团、重唱小组、戏曲、曲艺小组、到社区等地进行公益演出等等,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演出经验,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
总之,声乐课程资源是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声乐教育有价值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声乐课程资源,是当代音乐文化和声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地开发、完善现有的声乐课程资源,使声乐课程资源符合我国现阶段高师的教育改革的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xxx.和政县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和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20卷 第2期.
[2]xxx 课程改革要“瞻前顾后”[J].中国音乐教育, 2006年第5期总第143期.
[3]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 1期第 29卷总第 127期.
[4]宋曼蕾.音乐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9期.
声乐课的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声乐大课 必要性 可行性
一、声乐大课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声乐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它具有极强的个性,教学中的针对性很强的特点,所以长期以来声乐教学都沿袭了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但高师音乐专业的招生数额不断增大,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大,学校教育成本增加,使高师声乐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模式,既不能很好的体现师范特色,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高师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提高声乐课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学生歌唱能力全面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声乐大课的授课模式无疑为声乐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事实上,目前很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进校时声乐底子都较弱,他们对发声器官的构造、发声的的原理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声乐学习起步较晚声乐基础较差,这为声乐大课教学统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学进度提供了可能,所以这是开设声乐大课得一个很好的条件,加之师范声乐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尖子生和歌唱人才,而是培养掌握声乐正确理念,为以后教育工作服务的人民教师,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正确而有效地采用大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的和完全可能的。
二、如何上好声乐大课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刚进校就开始采用每课时3人的形式,事实上,这只是上课人数的改变,而教师的上课模式依然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每个学生来说还是各上各的课,各用各的教材,结果每个人的时间缩短了,效率降低了。由于时间紧张学生只是囫囵吞枣,教师手忙脚乱,造成教学、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参阅资料,学习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逐渐确定了声乐大课的授课模式,我认为声乐大课一般情况下学生在12人以内比较合适,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水平。那么如何上好声乐大课,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很好的开展理论教学
声乐理论是声乐技能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唱歌和将来从事教学的依据,在声乐理论教学中,一方面加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要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利用实物标本、生理解剖图、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示范不同的用嗓或用气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辨别、理解发声技巧,然后教师当场指点,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有趣、有触摸感,以此激发并推动学生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也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定期选看国内外声乐作品和歌剧等相关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专业修养,提高学音乐素质。
2.声乐大课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教学的个性是强烈的,因此它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规范、严谨、也无法像数理化那样得出一个永恒的公式,编出一套适合同龄同水平的材。声乐大课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能力、生理,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的,全面而科学的安排教学。xxx斯科。蓝佩尔蒂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上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在学唱xxx期,应先建立一个悦耳动听的中声区,不要过早的练最高或最低地音,尤其是女高音和男高音,在中声区还不稳的时候,就超大限度去追求扩大音域,对嗓音是有害的”,因此,声乐教师需要注意训练声区的步骤,声区包括自然声区、中声区、换声区和高声区。同时,声乐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和能力而行,学习由浅入深;方法由易到难;内容由简到繁;技巧由少到多;能力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
3.教师的要求
声乐大课的教学能极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品和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三、具体做法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专业摸底,将程度、方法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由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学风正派、责任心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的教师担任授课,每周上课一次,连续四课时,上课的基本环节是大约用两课时检查学生演唱情况,一课时总结汇课情况并进行新课讲授,一课时用来辅导。
汇课时采取小型演唱会的形式,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参加,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教师在此时不进行辅导,学生进行完整演唱,以增强音乐会的气氛,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的效果,但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分,在统一的点评表上写上简短的评语,指出主要的有缺点,成绩则作为下次布置作业的参考,70分以下的继续此前的曲目,70分以上则布置新的曲目,对平时的这种检查评分总和的平均分在本学期结束时站本学期总分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学生自觉练习,避免了平时不练一学期只会唱一首歌的情况。
作业检查完后,教师要对学生演唱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总结的方式除了教师分析、示范演唱外,更多的是要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结时教师可选出2―3个典型的优缺点,让典型的学生在演唱一遍,全体学生对他们进行讨论,找出优点和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注意的是教师每次总结时尽量不要重复选人。
总结完后就是开始讲授新课,新课的讲授在最xxx前七周都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在此基础上加以实践进行与理论相结合的发声练习,但要注意音域要窄,不能够急功近利,老师应当堂示范,并找勇敢的会唱的学生试唱,针对学生试唱时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指导和讲授。
在声乐大课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声乐进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一定要注意为有潜力的学生准备一些补充歌曲。只有学曲目演唱得很好评分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才能做补充歌曲的演唱。
最后一步则是辅导疑问,这并不是让全体学生都留下,而是教师有选择的为问题较大,要领掌握过慢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以帮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声乐技术
四、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是我们认识到声乐大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它有着声乐小课不能替代的优势。
首先,声乐大课更能体现师范性。在大课的教授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有着很好的交流,同学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观摩教学与交流,。如声乐演唱的观摩、鉴赏水平的提高,由于互相之间能进行有效地探讨,所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则充分利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声乐大课每次汇课总以音乐会的形式出现,这就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强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声乐的实际演唱能力,这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轻松自如的完美的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展现出来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大课引进了一定的竞争机制,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声乐大课在进行中,教师必须同时面对许多学生,这种课堂气氛和小课完全不同,个别课时教师也要认真备课,但由于课堂气氛比较随便,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功底,讲授时也多是有感而发,因此即兴和随意的东西就比较多。而在大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则要做出精准而生动的示范状态,对歌曲要进行严格系统透彻的分析和讲解,因此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对声乐技术的讲解更充分更具逻辑性,这就是学生的声乐学习具有了系统性、深入性。因此讲授大课的优势是小课望尘莫及的。
当然了,由于声乐学习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它具有强烈的个性,所以只依靠大课是不能够满足声乐学习的需求的,我们应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声乐学习,使声乐大课与声乐小课声乐一对一的课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高师声乐教学逐渐成为以声乐大课为基础,兼声乐小课,一对一课这样一种灵活有效的、既有浓厚师范特色、有助于培养高师培养目标,又符合声乐教学特点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xxx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
声乐课的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师资队伍 发展思路
为了顺应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趋势,积极贯彻教育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能和宗旨,充分挖掘、组合我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创造自己特色的精品声乐教学发展之路,立足本地,放眼全国,也为了更好地贯彻我院“促进音乐学院教学科研一体化运作的探索”方案,借他山之石攻我院之玉,现提出我院声乐教学的发展思路。
一、规范教学软硬件,确立教学指导方针
声乐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特殊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规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特别的要求。伟大的革命导师xxx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同样,声乐艺术也如此,只有在正确的观念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有的放矢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才能突出综合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范性、规范性。因此要从观念上改变和提高声乐教师的理论素养。
1.参照教育部有关艺术类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只有规范了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教学时值、教学设备、教改方案、考试制度、教学器材使用规则等指导性的框架结构,我院的声乐教学才能有章可循,有本可依,避免和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规范、修订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提高教学的指导作用和规范化建设,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参照国内相关综合高校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使用教材,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撰相关声乐教材,经常补充和调整时下流行的经典曲目作为学生选唱的新曲目。把教师在中论述的创新性的观点纳入声乐教材,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我院声乐教学的曲目更丰富、更能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参与编撰教材在学生中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无形中增加学生对教师的敬仰和爱戴,同时这种看得见的榜样力量,将会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的兴趣和意志。
2.加强课程建设,以教学为龙头,突出特色教育。为了拓宽声乐学生的视野,在条件成熟时,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在院里开设第二课堂,可以是点式短暂的公开课形式,也可以是与专业课平行的课程。根据赣南地区的音乐特色,引进本地相关音乐的教育教学(福建师范大学的南音、江西师范大学的瓷乐与人声艺术在全国都享有盛誉),配合作曲教研室推出自己的声乐作品,形成该音乐艺术教学和研究的权威和中心。在低年级中开设声乐基础课,普及加强我院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基础知识。
3.加强教学任务和科研目标的相互转化。依据学校主课题的相关规划来确定我院分课题的开设情况,把主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声乐教研组可以选择相应的子课题,以确定自己的科研主题。根据我院的学科特点,立项“声乐教学中的ABC”形式的课题名称等。完成课题的过程就是对教学新目标任务的尝试过程。声乐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子课题,明确教学科研方向,并规划好学期的教研计划,写好年度工作总结。
二、抓骨干带队伍,培养打造自己的名师
目前我国不少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的名师队伍,如“黄河学者”、“长江学者”、“泰山学者”、“井冈名师”等。这既是对自己卓有成就的教师的认可和褒奖,又为其他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划定“名师”评判的尺度和标准,通过抓名师,培养名师梯队力量来抓精品课建设,营造名师生存发展的氛围和条件,实行倾斜政策,引入竞争意识,挖掘培养自己的骨干力量,在全院、全校、全市、全省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这样可以点带面,提升我院声乐教学的知名度,形成良性发展轨道。
打破传统声乐教学“从一而终,以一贯制”的观念和做法,实行双选制,即教师选学生,学生选教师,这样做对师生都是一种挑战。“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只有认真钻研业务,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基本功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专业技术过硬、有竞争力的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青睐,也能很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的宗旨。声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配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效率等,而这种教学机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为“名师”或“准名师”准备了教学对象的自由选择空间,使得学生不再为不适应某位教师方法而苦闷,他们的学习要求可以得到及时满足,学习情绪可以得到及时调整。
三、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策略
“请进来”就是邀请省内、国内知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来我院讲学指导工作,引进高精尖教学人才。聘请省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担任我院特聘教授,特别是省内声乐专家。由于我院地处赣南腹地,交通不甚便利,国内诸多知名专家来此不多,我们充分利用知名学者来江西省,特别是来南昌市讲学之便,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我省声乐教学和实践水平较高的大学建立友谊关系,实行资源共享。
“走出去”则是教研室每年申请一定的专项经费供声乐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参加学术会议,开阔艺术视野,改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如:在江西省或邻近省份举办的国内有影响的专业比赛、研讨会、大师班等。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声乐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举办读书报告会
声乐专业教师普遍看书少,时常为撰写专业论文犯难。我院举办读书报告会,让那些阅读多,并能掌握书中精髓的教师把他对书中的体会、感触、想法介绍、推荐给大家,弥补大家阅读量少、缺乏系统学习的不足,同时该活动也促使教师必须认真阅读相关书籍,而别人介绍的书籍若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浏览书籍,客观上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思想的平台,也营造了一个讲学习、爱学习、好学习的良好氛围。因为同是看一本书,有的人可以发现有很多宝贵的知识点,而有的人则一无所获。教师只有不断借鉴别人阅读书籍的视角、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这既是功夫,又是能力,还能锻炼教师对理论书籍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提高教师的讲课艺术大有裨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多读才能见识广、阅历深、分辨强。教师要立足专业、拓宽思路,注重多学科的结合。既要阅读声乐类的书籍文献,又要看音乐美学、音乐欣赏、音乐史、文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等书籍杂志。把读书笔记作为一个介绍纲要,与同事分享,大家在学习、讨论中发现知识点、兴趣点和可写点。
五、实行教研量化制度
1.定期举办教师公开课。制定相关的评判尺度,聘请相关专家参与对公开课教师的评定,把公开课纳入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使之既当作观摩课,又作为竞技课,参与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为了规范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程序,鼓励其既要个性张扬,又要遵守声乐的教学规律。教师把自己的备课程序、手段等制作成课件,这样可以加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的转化功效,把教案立体化、形象化,有利于积极促进教学、科研目标任务的落实,还可以作为公开课抽样选拔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凭证。
2.规定听课量化标准。为了加强和促进声乐教学中老中青教师彼此间学习、切磋,实行一定的听课制非常必要。可以规定技巧课教师每年要听一定数量的理论课教师课,并邀请理论课教师,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为青年声乐教师和学生举办论文写作课(从选题、材料搜集、切入细分、文献驾驭、归纳总结等方面批讲)。
3.为了培养和提高声乐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学、科研的良性循环,除了将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量化目标任务外,还要把教学笔记(自己上课的教案、学生笔记摘要)、听课笔记(包括声乐专家、本校教师)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落实,每年要检查声乐教师的两本教案(课件教案和笔记教案)。每年通过整理这些随笔和记录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科研方向,再通过分析、汇总、归纳、提炼、选题、组合、撰写等手段把其整理成体系并进行相关信息筛选,积累下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日后科研和教学提供借鉴依据。
4.成立课题攻关小组。由高学历、高职称、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带头人,申请和主持厅、省、部乃至部级课题,带动提高其他声乐教师的科研热情。在申报科研课题时,从全院实际出发,既鼓励强强联合,又加强促进“传帮带”作用,理论老师帮带技巧老师,老教师帮带年轻教师,将其作为一项衡量教师完成科研任务的杠杆和尺度。在科研工作中教师既要学习有关科研知识,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用科研技术转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研工作中得到的宝贵财富,把这种财富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任务落实的过程。
5.视教师每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格和质量进行科研目标任务量化落实。把学术论文与教学挂钩,根据的级别折合成课时或奖金。
六、每年举办青年教师或学生专场音乐会
把青年教师音乐会作为本年度的教学任务来抓。划定一个界限,讲师以下、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年要举办一场音乐会,作为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量。
音乐会可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敢登台、可登台、能登台的展示机会,既可促进和巩固他们对专业技术的驾驭能力,又可为我市大型文艺演出锻炼选拔人才。音乐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某个教师独唱、若干教师联袂演出、师生音乐会等。
每年年底进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拔学生音乐会的入围人员,哪一位教师的学生入围多,也作为教学任务超额完成的量化标准。
七、举办教学科研成果“推广周或月”活动
每年年终或学期结束前,拟定为我院教学科研评比竞赛活动月,声乐教研室与我院其他专业教研室一起在每年特定时段进行教学科研成果推广周或推广月活动,主要通过教学示范、骨干交流、课件展示、课题评价、演出会等形式。通过公开观摩、说课评课等形式,亮出教研观摩课,在活动周或月中,各教研组交流各自的科研情况,校学科带头人就本学科科研情况,进行座谈。这样不仅能促进科研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联结,不断清晰各项目组对总课题的认同,而且能触类旁通,各取所长,对如何调动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促使课题研究的规范化,丰富研究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科研成果推广周或推广月活动后,院里进行全面评估,资料汇编,评选出优秀课题组和优质观摩课。
八、奖励有特别贡献的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