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范文网

报社实习体会(精选19篇)

130

报社实习体会篇1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报》实习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大河报西区记者站的主任,是报社人员的老资历了,主要负责绿城新闻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去郑大一附院,采访一个因路况问题摔成重伤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信息,因为写新闻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8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10分钟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上了,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而后来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七夕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一些百货商场转悠了半天,问了几家家珠宝专柜和一些餐饮店,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被采访者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被采访者自己开口说。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报社实习体会篇2

见习一星期了,今天是周六,但我还是得上班,因为的关系总是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包括上班时间的不确定,不过总的来说我还是学到了很多。

一、上班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一样累

像我这样的实习生到报社,平时没事就是坐在位置上看报纸,天整整坐了一天,没事干。当时就郁闷得慌,不会三星期就这样度过吧,那不是太无聊了,还好后来就有出去跟着指导老师采访了。报社报纸最多,而且报纸还算是时间发到每个人的手上,这个是最享受的了。一星期下来,坐在办公桌旁的时间实在很多,想想也轻松的啊。可是等到下班,借着两辆公交车的美魅力回到家,就浑身不想动,就只想睡觉,还有点身心疲惫。看来上班还是累的啊,想想爸妈工作该有多辛苦啊!

二、真到了战场就忘了怎么拿枪

第二天有出去采访,看着老师怎么做,觉得挺有意思,想想也挺容易。因为新闻不算很大,感觉也挺好写的。于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写了一篇,拿去给老师看的时候,却连性质都没对上号,标题写得也不符合新闻的要求,整篇东西都是自己主观的看法,并没有用客观的词和客观的语句去呈现这个新闻事实。于是我拿回去改,改了之后可能稍微好了点,只是导语部分不够好。在写这篇新闻前,在网上找了新闻的定义、写法以及语言的运用,而且还翻看报纸想看看再下手,把学校里所学的都忘了,或者不知该如何去使用所学的,真所谓的到了战场就忘了怎么拿枪。

三、采访累,但是收获

采访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能是日报的关系或者采访涉及的对象不同,这几天下来,我没有感受到那种“辛苦”,应该说还是舒服的。日报政治性东西比较多,而且和政府等组织联系比较密切,所以新闻中有很多都是参加会议啊、做专题采访等,都是在室内。如果是重大的新闻或者政府的新闻,一般都会有专车接送。像星期四、五进行的专版的采访就有,虽然一整天都在外枪跑。小新闻如果要自己跑的话,公交车和出租车也挺方便。

像采访这种实习性比较强的工作,枪给人的考验最多,收获也最多。本人次参与的小小采访,就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企业管理和劳动法的有些内容。而第二次连续采访两天的大采访,不仅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也把我的视野打开了不少。两天里跟着老师和市总工会领导走了七个企事业单位,见的都是那些单位的一把手,这样的场枪平时是没有机会的,这次给我碰上真是好好锻炼了胆量,就算跟他们握手也不紧张。只是当有人说我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我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感觉自己是冒充的。

第二次采访中,有了自己操刀的机会,指导老师没空去,让我跟着总工会的去了。在采访中一直细心记录着有用的内容,幸亏还是有主要人物在一旁滔滔不绝的,要不然我就底都没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又浅又不对头,还是不能完全了解这次采访的精髓,不过自己开口了,还是挺高兴的,毕竟这个机会来得太快了太突然了。

还有很多是有收获的,不仅仅是针对方枪,在做人和做事方面也从那些“大人”里学到了很多。

四、既然是见习,习惯要好

见习啊,又不是正式职工,很多事情都要做得热情一点、努力一点、勤奋一点。比如说上班时间是八点半,指导老师是九点到,那么做为实习生的我八点半之前就一定要到了,就算坐着没事干也要早点到。回到家,天天写着见习日志,希望可以把这个难得的事记录下来,这样既有利于一星期一次的见习报告,也有利于自己总结自己这些天都干了啥。

报社实习体会篇3

这次认识实习主要是去了博大企业集团以及解放日报集团旗下的《XX报》。

我们先是去了博大企业集团,博大企业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投资的公司,包括数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其主营业务为石材,核心公司为金博石材建设有限公司。公司的办公楼从外面看就好像是用一整块大石头雕成的,大门旁边的公司名称“博大集团”也是刻在石头上的,公司里的桌子、墙壁装饰画、垃圾箱等也都是石头做的,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公司的特征。我们先是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开了个会,看了一段介绍公司的视频,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安排。然后由公司的负责人领我们参观了一下公司的各个部门,大体的了解了一下公司。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们被分到不同的部门进行实习。我和其他六个人被分到了上海卡丝通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博大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帮助他们做一些文案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司内部的工作氛围,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都是井井有条,一环扣一环的,感觉紧张有序。

同时也更深入的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以“博大精深,博爱天下”为经营理念,在公司的会议室及办公室的墙上随处可见的“假如我们是羚羊,停下脚步我们就会被狮子吃掉;假如我们是狮子,停下脚步我们就会被饿死”的警示语更是记在每个员工的心里。他们公司的内部报纸《博大报》也是办的非常出色,而且里面特别注重对员工的关怀,每期上面都会有刊有近期过生日的员工名单以及其他员工对他们的祝福。

结束了在博大企业集团的实习后,我们又去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公司负责人领我们参观了解放日报旗下的《XX晨报》。我们先是在楼下参观了他们的排版过程,发现他们排版时使用的也是方正飞腾排版系统,但是排版人员使用的都极其熟练,用的基本上都是快捷键,我们虽然也学过方正飞腾排版系统,但是看他们排版的时候只看到电脑屏幕上的图文速度飞快的变换着,根本就看不清楚他们做了什么,就好像自己完全没有没有学过这软件一样。

报社实习体会篇4

我的实习期很短,短到只有十天,但有的时候我又会觉得我的实习期很长,因为在这十天的时间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有时想想,可以获得一个如此难得的实习机会,还真是荣幸。

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便踏上了我的实习之旅,毕竟这次实习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实习,除了好奇之外,也有些抑制不住的紧张与不安。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跟着小芳姐采访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手心儿里全是汗。不过好在主任和小芳姐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这种新闻该怎么写,那种新闻应该注意什么,渐渐地,我感觉自己似乎摸清了一些“套路”。

但是写新闻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想写出新闻就不能偷懒。还记得之前和另一个一起实习的小伙伴跟着小芳姐参加了一个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毕业实习展,最开始,我以为对待这种新闻写一个短消息即可。但是后小芳姐跟我说,字数太少,需要写得更详尽一些才可以。于是我开始思考,这篇稿子,我忽略了哪些细节,如果我是读者,我更希望看到哪些信息?哪些信息该详写,哪些信息该略写。最后我又比对着小芳姐发的范重新修改了一回。虽然依旧是有些瑕疵,但这次的经历也告诉了我自己一个道理,想写新闻就不能偷懒,多了解一些情况,这样写出的东西才能更加真实。

当然,仅仅有真实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所欠缺的还是经验二字,在这实习的十天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莫过于采访中区图书馆负责人的那一次了,问问题的时候倒也还算顺利,但由于经验不足,很多信息没有问清楚,导致写稿子的时候几乎是漏洞百出,尽管主任和小芳姐多次提醒我这个新闻的写法,但我还是大脑一片空白,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萌生了一种“算了吧,我放弃”的想法,但最后还是被自己的理智压了下去,心里想着,若是这种小挫折都能将自己打倒,想必自己以后也没什么能做好的了。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大连日报实习有什么收获?

我觉得,我收获了一个严谨,认真,而又不放弃的态度。之前副团在例会上总是强调严谨,认真这两个词语,当时的我并不在意,直至实习后,我才渐渐地发现这两个词语的重要性,一次次地核对信息,审核稿,只为了在登报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我相信,这对于我日后的学习,工作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最后,感谢教部,感谢记者团,感谢……

报社实习体会篇5

大学四年,我始终在为记者是什么而抓狂,在报纸上,在老师的教学中,陆陆续续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家人问起,学新闻这个专业具体能干些什么,我有点萌的感觉,说不上来是怎么一回事。我需要去弄清楚,新闻是什么,我为什么喜爱新闻?我为什么有想当记者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是我进入报社实习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看报纸,网络搜索,接听热线电话等方式查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内容,安排采访,做笔录,收集资料并进行写稿,跟随老师跑广告业务,并对内刊的广告刊登进行排版等,采访的内容有了解社区人们的生活的基本形态,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城市中农民工的生活,调查火车退票费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地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为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问题。总之,一切都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实际解决老百姓问题为目的,是记者的基本工作。

《连云港日报》是_连云港市委机关报,以坚持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开放性、立足于开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亚洲大陆桥东桥头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加快报业发展为办报宗旨。1958年创刊,50年来,成长为拥有《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手机报》、《连云港新闻网》《苍梧晚报网》《今日报业》“三报两网一刊”的强势传媒。在市委的领导下,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实履行党报的职责,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团结引导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促进连云港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_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西安晚报》致力于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同步,成为西安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具体新闻事实的反映,来传达社会主流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所以其题材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习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这些都是社会新闻报道的范畴。通过对新闻时间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在连云港实习的一个半月中,共有新闻采写稿件35篇,刊载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独自采写的稿件达10篇以上。采访的内容深入基层,了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其中采访还涉及到工商部门,对于社会上的坑门拐骗,欺诈售假等行为进行深度有效的报道,通过媒体报道以提醒广大受众谨防受骗。除采写稿件之外,还分别在报社的印刷部门,编辑部门以及广告部门分别待了一周,知道了报纸从有新闻线索开始到报纸出刊并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期间还参与到报纸排版,拉广告,拍摄图片。在西安晚报实习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外地来西安打工的老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他们衣着朴素,被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每天行走于各种劳务市场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论薪水多少,他们都愿意干。不像80后的农民工,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被所面临的就业,房子,孩子上学或被留守等问题那种困惑与无助。80后的农民工,强迫自己在大都市里靠给别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来养家,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养家,还为了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在西安这个大都市里,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他们身上的那种自信,那种面对生活的坦然,为成就以后的自己而苦苦挣扎的情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华都市中,他们的未来在那里》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这一场景。此次采访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农民工,时刻关注他们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国家政策解读对其进行的有力报道,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最近廉价房措施的实行不失为对生活在城市中农民工良好的政策。

报社实习体会篇6

在这3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使我逐渐慢慢地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今年暑假,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两位同学就来到了《扬子晚报》(常州分部)实习。

第一天去的时候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社会部是报社里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

由于报到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开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出去采访。

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

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江苏的其它几家报刊。

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出去采访了。

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开始,以后就多了一些,虽然采纳的很少,嘻嘻,也算小有进步吧。

作为报社的一员,特别是社会部的,平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都是我的老师,在这一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检察院、消防局、司法局,“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还是从每个人那儿学到了好多。实习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

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在实习期间,总共写了10多篇,其中有跟合写的,有写完后让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

报社实习体会篇7

哥,许久未见,你已不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这些日子,你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清楚明白。第一次看见你的憔悴模样,我不忍心多问。

你我都逃不过长辈似是而非的关心,凡是有一丁半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可能你我早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不懂事的晚辈”。他们口中流传着我们多么多么地不懂事,呵呵,谁让我们偏偏生在一个这样“恪守规矩”、人丁众多的家庭呢?半年以来,你生活得怎么样?我。……不太相信他们口中的传闻,也讨厌他们矫揉做作的神态讲究着……着实浮夸得很,一句话不知流传到哪儿就变了一大截味儿。

而偏偏身旁多得是这样的人,我不愿通过耳朵去了解什么。我只知道他们口中的你和真正的你是大相径庭的。每年过年你都会回老家走上一遭。每次你回来都要接受几次亲戚们的轮流口水杖。但你还是很开心,宁愿他们在背后说你的不如意。我知道你很累,从小到大,我最羡慕的就是你。无论多么累,都会挤个笑脸给那些外人看。

一直学习成绩优异,优异得出乎天际。今年,你很少回家了,家人们担心你,尤其是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但愿,你过得很开心。

报社实习体会篇8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走上社会的一个转折点,是我们人生发生转变的一个过渡。作为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这次的实习不仅重要,更有其独特性。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通过实习,我们深刻学习和领悟到了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我们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来深化理解知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服务。此外在实习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一定的人际交往经验。总的说来,实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后走上社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将来深入社会作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二、实习内容

在连云港市东众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主要的工作有熟悉工作的业务流程,并积极参与工作的业务销售等。在平时的业务销售工程中,我们主要是以一种跑业务的形式来完成工作的。虽然业务跑起来会比较累,但在跑业务的过程中,我们着实得到了提高。可以说,跑业务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此外,我还负责办公室的一些秘书工作,如:文件的打印,分发,会议的筹备,客人的接待等。总之,虽然工作繁杂了一些,但却充实了我们本次的实习生活。

三、实习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的锻炼我们,让我们更早的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我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在20xx年的2月给我们安排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此次实习,采用的是学校推荐与自我意愿相结合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找到了连云港市东众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我的实习单位,单位的指导老师是年轻漂亮的同事xx。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每天准时上下班,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出勤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竭尽所能,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公司交待的每项工作。在工作之余,我们还向李红等同事等学到了许多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充实的工作,幽雅的环境,再加上领导的细心指导,我圆满的完成了本次的实习。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望与大家共勉!

(二)成绩和教训

在本次的实习中,我个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我了解到了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推销的各种技巧及策略的运用,推销过程中待客的态度,推销中应注意的禁忌等。其次,在处理办公事务中,我了解并掌握了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以及打印机、复印机的使用等。这一点,充分弥补了在校学习的计算机实践知识的不足。再次,在工作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态度的重要性,使我明白了:小心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初步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好待人接物,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团队精神等等。成绩值得肯定,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本次实习也暴露了我自身很多的不足。主要的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是自身的文字功底有所欠缺,不能够完全准确地完成各种文件的编写,修改等工作,这是我今后要加强,弥补的地方。

二是对办公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有些操作程序及使用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也是我今后需不断摸索,钻研的。

三是在人际交往中,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容易紧张,不够落落大方,这是我今后性格中需加以改进的不足之处。

(三)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员,刚开始进去的时候我觉得兴奋,慢慢的,我觉得很无聊。因为工作内容繁杂,似乎每天都有那么点事儿,但就是一天下来,却不知道自己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儿。比如说,在跑业务的过程中,每天都要出去上门苦口婆心的说一大堆话,身体上的疲惫暂且不说了,心理上也常常搞的十分倦怠,可以说是身心俱疲啊!坐办公室,虽然整天忙忙碌碌的,但都是些收发文件、复印传真、来客接待、接听电话等琐事。而且有的时候很长时间都没什么事让你干,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学会尽快进入你所要的角色,带着对这个角色的不懂之处去摸索历练。在摸索中,你要懂得如何去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就是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学习比学到什么东西更重要。当你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你如何走出所谓的盲障区,如何在那里学到你想要的东西,是一门学问。学习,只有学习。你得向这些有经验的老前辈学习,你得去说,跟他们交流,从这些日常的交流中缩短与对方的感情距离,从这些交流中你去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工作的方法,工作的态度等等。要学会主动出击,你不要一味的在那里等待,让他们在那里唱独角戏,这样你会一无所获。

我想我们都是有思想,有追求的年轻人。何为有思想呢?有思想就是一个人对自身不满足,不断的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追求自我圆满的一种体现。经过两个月的实习,认识依然浅薄,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己永远不满足的状态,通过感受公司氛围,不断的找到自己不成熟区域,加以修正和完善,让自己不断成熟和圆满。这次实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抓住了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真诚地向单位的工作人员学习,学习了他们踏实工作、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认真地完成了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为自己的实习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就是我此次实习的基本介绍,望大家多给予指点!

报社实习体会篇9

校对是保证报纸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错别字,一个错误的点号,会大大降低该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所以校对工作,必要且重要。

校对的日子,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每天心无旁骛的校对报纸版样,正常情况下,下午三点左右就可以校对完所有版面,除非版样出得晚,但对于我而言,出得早出得晚都一样,因为我会在等版样的时候看看编校网的文章,便于自己校对更顺利,校对完的版面要与老师校对的版面进行比较,补充自己的不足。

开始的几天,我觉得我校不校对都一样,反正有老师校对,下午看连版的时候除了看自己改的地方是否有改动以外,就不知道其他改动的地方在哪了。思来想去,这不是办法,这样的校对对我没有丝毫帮助,后我每次在看连版之前就把老师改的版样进行比对,对比着老师的版样看看自己没改到的地方,或者自己改了但老师没改到的地方,这时就应该提出疑问,百度或者问刘主任,而且每次将相关资料记录下来,以增强记忆。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校对过程中记录的知识:

1、 尽量保持原稿的内容,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先自行查一下,或者问老师

2、 记录自己改了哪几版,尤其是不在同一天的版面需要特别注意

3、 在校对的间隙可以多看看编校网上的文章,帮助自己提升编校水平

4、 在校对完一个版面的同时可以将校对的版面交于相关老师进行参考(双版梁晶晶老师,单版王晓琳老师)

5、 多个书名号和引号并列时中间不用顿号隔开

6、 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标示数值范围一般用浪纹线

7、 要注意图上不能有任何的水印,

8、 文章有图时须注明图是谁所摄,文章没图时,即使是摘自其他报纸,也应把文字“图”去掉,做到内容与图片相对应

9、 每篇文章都须注明来源,不管是选自其他内容,还是报社自己人写的内容,末尾都须注明来源

10、 注意英文符号和中文符号的区别,全角与半角区别

可能还有很多需注意的校对知识,只是目前我还没有遇到,当然校对知识还应不断学习,至少编校网的文章应该看完,也不枉在校对的日子。

周五所有记者简单的开了一个选题会,刘主任大致讲了一些我们需重点关注的选题,同时让我们梳理一下目前我们手里正在做的选题以及有想法的选题,在外出采访时,年度专题计划也应跟着走,这时我提出了早已计划好的“成都口袋婆婆”靠捡废品支撑起一家四口的选题,刘主任提出说可以写个几百字的活动稿,但我觉得“口袋婆婆”的故事应该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以及她的现状,都是一个关注的点,所以在周天参加“口袋婆婆”生日宴的时候,我问了志愿者负责人,问了活动负责人以及“口袋婆婆”本人,对该信息就了解得相对透彻,还是决定写一篇长稿,陪“口袋婆婆”回家并与她摆龙门阵,她说有人在她不觉得孤独,所以回到自家时已是傍晚六点多,一边整理当天的录音,一边吃外卖,等稿子出来时已是九点多,立即发给徐老师,久久未回,担心徐老师已经休息了,又尝试联系了其他几位编辑老师,也无回应,暂时就搁置了,洗澡的时候听到楼下吵得比较凶,想着这会不会是一个新闻,快速洗完,去楼下看了一下,原来是一位车主把车停在了人家家门口,导致家主人需绕一圈才能进屋,后经居委会协调,决定第二天再解决此事,此事就此作罢,第二天再看看吧。

其实,不管是校对还是找新闻,都需要细心,细心留意身边各种事,细心改正版样中的一丁点错误,这是文字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报社实习体会篇10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报社实习体会篇11

——新闻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为适应报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为双鸭山“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服务,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我们于年初向读者发放了征求意见函,根据读者对办报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精心筹划,于4月初进行了双鸭山日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版。在对日报与《百姓周刊》改版的基础上,专门推出了《经济导刊》和《农民周刊》,形成了双鸭山日报及其子刊《百姓周刊》、《经济导刊》、《农民周刊》“一报三刊”的办报格局。改版后的《双鸭山日报》以追求真正的新闻为办报取向,全面加大信息量,使读者看到更多更好的有用新闻,使党报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导刊》解读经济政策,关注经济热点,传播经济信息,指导经济生活。《百姓周刊》关注百姓生活,反映人间真情,参与社会批判,引领导社会文明。《农村周刊》做农民朋友,当致富向导,帮农民增收,为“三农”服务。

此次改版是双鸭山日报半个多世纪办报史上办报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改版后,出版规模扩大了约三分之一,报纸的质量和品位明显提升,版面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报纸特色更加鲜明,宣传报道更加为群众喜闻乐读,引导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可读性、贴近性都有所增强。从方方面面的反馈情况来看,“一报三刊”已经办成了知识的窗口,信息的平台,生活的指南,投资理财的参谋,交流的桥梁,文化的先锋,社会的哨兵。

结合新闻改革,我们努力加强了宣传报道工作。上半年报社紧紧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招商引资、迎接党代会召开、振兴老工业基地、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利民行动、哈洽会等宣传重点,突出策划、加强组织,采取战役性集中宣传报道与长期策划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1——6月份共刊发重点工作报道稿件1500余篇。开设了“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加快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抢抓机遇调整改造创新思路发展经济”、“迎接党代会召开重点建设项目巡礼”、“一号文件在乡村”、“贯彻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实事便民利民”、“主辅换位建小康”、“备战哈洽”、“聚焦哈洽”、“哈洽回眸”、“追踪哈洽”等等专栏,其中,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报道上,刊发稿件300余篇,拿出12块整版展示了四县四区形象。在《百姓周刊》以整版篇幅推出每周一期的舆论监督栏目“行风热线”,为全市创造优良发展环境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对上报道上,上半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一百余篇,仅哈洽会期间就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60余篇,日前,报社被评为哈洽会报道特殊贡献奖。

——报社的综合改革有序推进

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及报业发展的客观形势的要求,紧密结合双鸭山日报发展的实际。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新的运行体制。通过实行采编分开、事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改革,成立了编辑中心、采访中心、广告经营中心、印务中心、发行中心、财务审计核算中心等;二是初步建立了有利于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解放新闻生产力、增强整体竞争力的新的管理机制,通过严格奖惩,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特别是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办报理念在全社进一步树立起来;三是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整体改革方案。

——改善办公条件及设施工作顺利推进

目前报社办公楼开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谋划局域网平台设备资金正在积极筹划,如年内经营收入正常,工程进展顺利,10月中旬就可以顺利完成搬迁新址。

从上半年经营情况看,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广告、印务、发行三条经营主线脚踏实地、扎实推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各项经营工作。上半年报社全口径收入实现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

广告中心今年分五条战线,每月组织研究策划分析,开辟新用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上半年五条战线都能完成分解指标任务。共完成万元。

发行中心组织发行职工开展社会调查,走访用户,发放4000余张调查问卷,《双鸭山日报》投递准确率达到99%以上,受到了用户的好评。2004年《双鸭山日报》日发行份数11000余份。上半年《双鸭山日报》报款收入实现74万元;

印务中心积极组织活源,上半年印刷报纸收入万元,社会零活完成30万元左右,报纸每日平均印张11070份,半年总印664500份。特别是年初动迁,印务中心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版发行。

——“三项教育”活动扎实有效

一是深学。确定每周五为“三项教育”专题例会学习时间,通过邀请省、市新闻宣传专家来作报告,由社领导授课辅导,对全社近百名新闻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编辑部每半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由编辑、记者座谈学习认识和体会;着力办好《新闻阅评》、《探索与交流》两个内部交流刊物,加大业务工作和“三项教育”的研究力度。此外,我们还通过开展向穆青学习与树立身边典型相结合,对照他们的先进事迹,开展“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大讨论,同时经常组织学习省委宣传部关于违规违纪新闻工作者的典型通报,进行警示教育。上半年,共举办集中培训班达20期之多,交流活动11次,收到心得体会文章100多篇。系统学习了_、吉丙轩等领导同志关于“三项教育”的讲话以及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新协等领导在全省“三项教育”培训班中的辅导材料。社领导先后做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努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等辅导,每人记笔记达10000字以上。另外,我们还结合全市开展的创造优良发展环境的要求,集中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人人是环境”的系统学习教育。

报社实习体会篇12

回顾在报社近一年的工作时光,有哭有笑,有欢喜有伤悲,有做完一件事的成就感,有不想去做事的懒惰,有糊涂做事的不细心、这些,统统都被我记在脑海的一个留给报社的角落、

在这个总结中,我想好好地真真正正的做一次自己,没有顾忌,可以大肆讨论我的优缺点以及你们的不足与能干、希望别介意,这只是我想说的、

对于报社,我想说,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也许每一个爱自己工作的人都会说自己付出之多、我想说在刚来的那半学期,每一次梦中都会出现报社的我认真急切写新闻稿的影子,每一次睡觉都会因为跑新闻太累打鼾而被室友骂,每一次语文英语课上都是我写新闻稿改来改去的急切想早早交稿的心情,但这么拼命这么努力的干,我仅仅只是想证明自己真的可以,我有信心做好你们交代的一切命令、即使有时候懒惰,和累意深深袭击着我,我也会去干、

对于编辑,我努力过,兴奋过,终于可以实现自己刚进报社的小梦想了、也许是学姐考虑周全,也许是自己性格本身的太急躁,太倔强,太执着,太爱狡辩、我没能如愿以偿、但是,我不放弃,未来的路上,我不会放弃、只要你想干,没什么不可以、成功的人拜师学艺的有几个,大多还不是自学成才!我相信,自己可以,有梦又有年轻疯狂的资本,谁人都可以,只要有梦!

对于学姐,你们,比我们早一年接触这个企业式的集体,你们经验丰富,会的知识甚多,你们可爱,强势,爷们、我想说,有一天,我也可以自信的教给下一届学妹学弟说,我有理由来顺服你们,而不是什么也不懂、学长,也许是报社的女强人太多,显得这群真正的爷们都很娘们儿,但我想说,你们真的很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有的孩子气,有的太过成熟,有的爱玩爱闹、每一个都在我内心深处留下深深印象、你们的优点,我吸取学习,缺点我可不可以适当提出,一起来为报社考虑、为报社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改变!

对于和我在一起工作了近一年的同事,我们是朋友,经历了太多;我们是同事,在一起工作中又不缺竞争,居安思危,每个人或许都不时的为自己考虑过,危机感常在、你们不可否认,王宏静工作能力确实强,王佳奇很聪明,吴思曼很优秀,做事干净利落,薛评予心态好,王玉潇洒随性且能忍,温冰蕊有冲劲直率懂事,还有男同事各有各的发光点,都让我学会学习且让自己变得更好、有一句话这样说:当你看到别人的缺点,潜意识里就是自己的缺点、当你看到别人的优点,你就学会了吸取经验与学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扬长避短,你们值得我学习!

对于三会,每天早上的晨会,每周一的例会,每周日晚的交流会,我都会积极参与,只要没有重要任务,我都会去、我喜欢每天早上看到你们,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心态,每晨练一次,这一天就可以精力充沛一整天;喜欢和每个人坐在一起交流心情,喜欢看到每次会议都满满的,各抒己见的样子、喜欢我们一起吃饭聊天采访玩耍你们灿烂的笑容、我喜欢把每天的计划列出来来鼓励自己每一天要有意义的度过,很喜欢很累却很充实的自己!

对于这近一年的采访任务,我认为自己大多数都是很认真很积极的去做去采访,去感受现场带给我的不同感受,去看不同的人,去欣赏他们的才艺,去解读他们的思想,来弥补自己的缺失、每次采访完新闻稿我都积极去写,但有时候敷衍了事,因为我不够静心,不够自信、而后明白了,做一件事,决心要做,就把它做好;不想做,就别碰它!

对于每次的校稿任务,我都很积极去做想急切的看看这期报纸上有没有我的文学稿或新闻稿,那我就有很大的心劲去把它认真看完、也许这样的诱惑一直吸引着我,但我每次都愿意被吸引,我想去看看谁又上报纸了,谁的新闻稿上的多,谁的文学稿又写得好,我想去了解,想去学习、我在努力,在学习,这样的心态一直不会放弃,无论何时何地、

对于报社的整体风气,我认为不仅有我们大一自身的问题,要有大二管理不周的问题、我们有时懒散,太爱玩,太不团结,你们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嬉戏打闹,但这种关系可以在报社以外的场合发生,在报社内部不可以!我认为,报社本来就是一个严肃庄重学习之地,不应嘻嘻哈哈、本想静心看书却被你们的笑声吸去了注意力、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责任,也许是时间久到让我们可以肆意打闹玩笑,但在工作上,我希望可以公事公办!

越来越觉得自己动力不足,不知为何,我的疯狂拼命干事的态度哪去了,自己也很不适应,我一直坚信,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去干,终会有所收获!还未到筋疲力尽之时,还未到退隐山林之时,还未到青春散尽之时,我为何不努力,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加油!我相信自己可以的,相信东方学子报可以的,相信我们都可以的!

报社实习体会篇13

不知不觉,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了,回想实习这一个月,百般滋味在心头。总的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既可以学习到新闻制作专业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社会上的知识。实践出真知,这一个月的收获不是坐在课堂上学习就可以得到的。

在这一个月里,我跟着记者去报道了镇上的大小事情,做得比较多的是采访报道政府的工作,例如是中堂镇2009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会议,省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小组到我真参观检查,市领导及兄弟镇书记到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参观交流,市食品安全考核组到我镇检查,镇政府整治无牌无证收费站等等。还有关于镇上时段性比较热和切合民生的报道,例如是月饼盒回收活动,国庆装饰不下岗情况,消除四害队装老鼠屋,草莓田的种植情况,秋天羊肉的热销,日本锦鲤走俏本地市场,采访正宗的槎窖鱼包,农民割禾晒谷的情况等等。无论是怎样的采访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无论是怎样的一次经历都是我人生中积累下来的一笔财富。

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如何写新闻一点概念也没有,但是经过了这一个月的实习体会,在广电站记者们的悉心教导下,我最终能够比较驾轻就熟地完成新闻的采访和写作。在实习后期写的稿子,例如是《经济回暖,全羊走进寻常百姓家》《日本锦鲤走俏本地市场》和《秋意渐浓正是品尝鱼包的最佳时候》等几篇都得到了记者们的赞扬,而且被东莞电视台、东莞之声或者是阳光网采用了。

在新闻采访方面,我学习到很多。对于新闻采访,我在进入广电站之初,可谓是一窍不通。也是跟住记者们一步一步学习过来。完成一个新闻的采访,首先要自己去寻找新闻,就是结合时节和社会的热点去构思新闻。对于一个镇区的新闻,一般分为两种,政府的新闻和民众的新闻。政府工作的新闻就比较简单,不需要自己去寻找发现,一般都是有政府的通知,如果是行动就是跟住去拍画面,然后讲述行动过程和成果,如果是政府开的会议新闻就更加容易,根据这会议的讲话稿来总结核心内容和会议精神,重点提及出席会议的领导就可以,写多了就会体会出一种写政府新闻稿子的模式出来,正轨而且实用。镇上民众的新闻采访起来就相对政府新闻花心思很多,首先要自己构思,找好的点切入。在空闲的时候,记者就会叫我自己想新闻的题材,想到很多题材因为和镇上的工作呵和政府形象的冲突不能用,所以构思方面操作起来很困难。我第一条自己构思的稿子是《街道装饰不下岗节后仍为城市美化添活力》,这个题材正面而且简单。在做好构思后就要想出稿子的大概的结构,根据着稿子的重点内容去想采访的内容,要心中有底才出去做拍摄采访。采访时要抓住事件的侧重点,也就是发掘它们的新闻价值性其实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就像是我后来写的两篇稿子《经济回暖,全羊走进寻常百姓家》和《日本锦鲤走俏本地市场》都是我和另外一个摄影记者单独行动。摄影记者负责拍摄,我就负责构思稿子和采访。一开始的时候就比较慌张,想到的面比较窄,后来就慢慢摸索出一条思路来,结合经济情况来写这两篇稿子,最后就说明现在经济回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正面思想。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我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在写新闻稿方面,我感受也很深。我第一次写的是写中堂镇月饼盒回收活动的稿子。可以说这次的稿子写得很失败,题目不突出,格式不适合电视播出的模式,活动的重点模糊。这一切,记者们都一一帮我指出,还修改了我的稿子,并教我到东莞市广电上传系统中浏览记者们写的稿子,一边看一边学习。慢慢地,我学会了写广电新闻稿子和报纸通讯稿的不同,写广电新闻的稿子要很有画面感,写的时候要联想到采访时拍摄的画面,主播读到什么字的时候要出什么画面,这一切都要在脑子里出一个大概。然后就是写新闻稿的格式,在稿子每一段的开头都要标上导语,解说,现场或者是采访等的标识。一般像政府工作这样的长稿子就要写上导语,导语就是主播在出新闻画面前说的一小段总结性的话;解说就是在出新闻画面时配上的文字,算是一段小小的解释;现场和采访都是在外出采访时做好的,稿子写的时候只要原话搬上就可以了。而且电视新闻的稿子因为有画面的衬托,所以都不太长,讲求言简意赅,语句精炼。每一次出去采访,我都会争取着机会写稿子,每一次写完后就给记者修改,然后就对比着改正自己的不足。其中,在一次采访中,我犯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我写的稿子中的采访部分和实际上拍回来的采访内容不一样,原因是在于我写稿子的时候没有回放片子如实地记下采访对象说的内容,这次的错误造成了同事们编辑新闻时的很多不便,真的让我觉得很内疚,同时,我也会永远记住这一次错误,提醒自己要做事认真小心。实习来到第三个星期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堂鱼包的稿子,这一次的稿子得到了记者们的一致好评,稿子一个字也不用修改,稿子上传后还被东莞电视台《今日莞事》节目采用,这是我实习中一个重大的飞跃,我会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新闻编辑知识和摄影知识。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一开始的时候,我对于记者这个工作的认识实在是比较片面,只是有一腔热血,但是这次的实习把我的热血和现实来了一个很好的融合,让我的理想更加实际化。同时,我也见识到很多事情,这些事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现在这一切的经历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积累,一种财富。理论中的新闻是真实、客观的,在现实中大原则也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决不夸大事实,不编造虚假新闻,积极反映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做好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的工作。

实习经历告诉我,作为现代的大学生不能仅仅靠啃书本,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积极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我认识到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作好准备。实习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有好多东西来不及去深入学习,好多人都还来不及感谢。我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学生到一名初步了解新闻制作的实习生,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感谢安排这次实习的这次的实习并没有消磨掉我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反而使我更加了解新闻工作,更加热爱新闻工作。现在实习结束了我会带着对新闻更多的了解和热爱,从这里出发,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完成我当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梦想。

报社实习体会篇14

西里尔·康诺利曾经说过:“一位撰稿人的词汇是他的货币,然而它是一种纸币,其价值取决于支撑它的思想和心灵的资源。”思想和心灵的资源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我用了44天的时间在北京努力地寻找着答案,无论是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奔向采访地点,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蜷缩在地铁里独自一人归家。在大大小小40多次采访任务中,我努力地寻找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尽可能类似的例子拼凑并再现原貌进行写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其中经历使我明白了“模仿、模仿、再模仿”假以时日个人风格才能流露的写作格式,“准确、准确、再准确”的严谨客观写作方针是一切新闻之本。毫无疑问,短暂的44天实习生活为我“质变”提供了难得的沉淀。

对于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考试优异这是本分,但学院派理论永远只是纸上谈兵,当你真正拿起相机,握起手中的笔来到新闻现场,直击事件全过程、采访当事人、询问目击者、获取第三方消息来源,经历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叙述反复提炼得出结论确定新闻主题,抓住新闻由头进行写作。整个过程中,精彩的导语可能是意大利超级杯兵败鸟巢后穆里尼奥一句“中国足球水平落后源于中国足球记者采访能力的欠缺”,也可能是通过细节描写“李章洙沧桑的脸上被汗水稀释的防晒霜还清晰可见”来体现天气的炎热与国安训练强度之大。太多的采访技巧,观察方法不仅仅来源于书本,它更得益于时时刻刻对周围细微事物的观察,对事态发展走势的准确预测,对采访对象喜好、背景、目标的全面掌握。如果能发现人所未见之细节,往往一篇独家报道便已成型,就像埃德娜所说:“在报道一起谋杀案时,我希望知道‘他们中枪倒下之前看的是什么电影'’他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口袋里装的是什么‘’炉子上正在做着什么菜‘’唱片机上播放着哪一支歌曲‘’我总是问狗的名字是什么,猫的名字是什么!”

我曾经在写作的技巧问题上陷入了泥潭,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过分追求效果而产生报道的不充分),主观意念的出现产生了引导受众的倾向(中国足球注定裸奔2009年),对现有材料真实性、及时性缺乏质疑精神(凯里森3个月前身价仅有250万欧元,但为帕尔梅拉斯效力期间的43场比赛打入27球并奉献5次助攻的完美表现征服了西班牙人,征服了巴萨。3个月后其身价暴升至1400万欧元。PS:半个赛季3个月的时间,凯里森不可能出场43场,应是6个月时间)评论性文章与新闻稿件之间的界定思路不清(缺少5W1H的基本新闻写作要素),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明白了新闻写作并非只是自说自话的文体,而它需要更多的客观、准确、独到的观点充斥其中使得文章能更加丰满,把新闻事件重新展现在受众面前。

来到北京让我学会了作为记者不仅仅是运动手指敲击键盘,更重要的是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同样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同样的采访对象怎样才能让对方很快对你产生信任给予你需要的新闻线索,这是一个记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面对受访者能否清楚地表达出希望采访的意愿或目的,能否让其成为你的长期线人提供线索,这就是一个好记者与普通记者的区别。面对体育新闻日益国际化的趋势,跨国交流的能力也成为记者获取信息源的重要手段,在“英超亚洲杯”和“意大利超级杯” 两项赛事的采访中,外语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能进行充分交流的我,只能等待别人采访完后的转述或简单描写一些赛事的花边新闻,而这对于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体育新闻记者的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挖掘世界重大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线索,各门外语作为沟通的手段便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也成为我需要努力提高的重要能力之一。

此次北京暑假实习,我一共发表了10片文章、4张照片,看完了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这44天短暂的经历为我以后努力成为一名体育新闻记者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会利用大学时光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报社实习体会篇15

从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华新闻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时政专题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热情,为我倒水,递给我报纸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紧张,让我大胆的想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需要及时的记录,然后跟老师商量是否值得采写,如何采写。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浏览新闻,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四处奔波,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记忆最深的是在山东德州跟老总出差的一次,那次我们要做的新闻基本资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时赶回去,准备写稿。我们副主编对我说:走,出去转转,看看有没有可作的。就这样,我们俩开着车在德州武城县的郊外乱转,没有线索。

老师说,你注意看沟里有没有污水,这样就可以发现隐蔽的化工厂。说也奇怪,还真的让我们俩发现了,一条臭水沟,但是看不到排水口,正当我们站在旁边拍照发愁的时候。两位下地干活回来的老乡把车停在我们旁边,告诉我们排水口的具体位置。就在我们记录现场情况的时候,陆续有老乡过来主动告诉我们化工厂的情况和他们深受其害的感受。这条新闻完全是扫出来,这次经历告诉我:新闻不是没有,只要你肯找,就一定会有的,而且会是很精彩的新闻。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我们老总给我们实习生每人一份人员的名单,包括在外面的记者站的成员,要求我们熟记。其实,当每位老师来报社的时候,你都能很热情很准确的喊对他们的名字,这会很快拉近你们的距离的。

在栏目组,有些工作可能我们不是很懂,但是也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参与进去。来到栏目组当天,张老师告诉我,既然你来学习,那有什么事情,你就多参与一下,希望等到你实习结束的时候,能够觉得学到了点什么,没有白来。

栏目拍摄的时候,我觉得最辛苦的就是主持人和摄像老师。主持人有时候要重复好多遍台词,天气冷也要穿着服装,有时候在户外一站就是一天,还要保持表情和音色,等到拍完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又累又冷了。摄像老师要跟着台上的小朋友跑,摇臂老更是不断要左右动,还要上下动,一遍遍的重复,直到导演说PASS了。

实习期间勤快和积累人脉很重要。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三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还要耐得住寂寞。当时我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三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掌握事情详尽准确的信息,挖掘事情和任务背后的东西,探究事件的内涵和本质。所谓耐得住寂寞,就是要有耐心,细心,决心。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

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愉快的实习生活。

报社实习体会篇16

在学校里原本以为学习理论知识就够了,可是在暑假期间经过十天的报社实习,才发觉了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而且还要知道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否相关,也只有真正在实践中知道所学习的是否实用。

在短暂的十天实习,我唯一的感觉:自己现在做的书本上都没有遇到过的。像我新闻传播专业最适合干报社的工作,这是我当初的观念。但是我进入报社实习的不是去.访,也不是写报道,而是报纸排版。这是一份比较烫手的工作,我刚开始还想以没有学过报纸编辑为.由拒绝实习。可是实习的机会是通过关系层才争取到的,怎么可以放弃呢?再者,不会的事情慢慢学就会了。于是我硬着头皮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

实习的第一天,我满怀好心情去报社。走进编辑室,遇到的是一张张新面孔,我的难题来了:如何和同行相处融洽?幸好在学校期间,人际交往还算,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原则。实习老师叫我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当然,我的实习一天,就在和报纸排版组的人员交谈中结束。我的收获就是,人际关系处理好的话,为我接下来的实习会带来方便。

实习的第二天,熟悉环境后,今天我就要真正进入排版工作。可是,实习老师又拿出一大堆的报纸和有好几本关于排版的书放在我面前,嘱托我半这些资料看了,不要那么心急做排版工作。看来我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我也没有怪老师的.由,于是耐心地看起她所给我的资料。看完那么多的报纸,我才发觉原来排版并不是我想象中简单,这些都是一些排版出错的报纸,应该总结,避免历史性重复错误。关于排版的书我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排版的流程。

实习的第三天,我认为应该可以让实习老师让我操作排版的过程。老师布置我的任务是要我自己了解计算机排版的初步知识。令我可喜的是我业余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终于派上用场了。所以今天任务提前完成,由于我对计算机的操作较熟练,老师非常的的欣赏我就把明天要我做的事情今天也做了。我耐心地看着我的老师和其它的工作组人员在计算机上精心的制作、排版,我如果不用心的话,明天自己上场会出丑的。时光在我看着他们不断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流逝,这天又过了。

实习的第四天,我才真正开始我的主旋律??报纸的排版。我将自己近来几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天的报纸排版中来。老师说我的统筹观念还是比较好,有一定审美情趣,尤其是对一篇文章的.个摆放结构有独特的视角。头版,第二版,第三版,……最后一版的内容报道也没有出现偏差。但是毛病也不少,图片与文字没有处理协调,对新闻稿的主次性没有很清楚。这一天我就在不断的改进中度过的。

实习的第五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一份报纸是通过自己的手出来的,无比的喜悦。今天我的主动性也比昨天强了,在同一工作组的人员们也都特别照顾我,帮助我度过一些难关。今天的工作量明显要比昨天大,因为这是周末版特刊。我的工作不是占主要的,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在一旁向他们讲讲我的意见与建议,而且有写时候计算机操作还需要我的光顾。.天下来,人比较累呀,可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这是对我辛勤耕耘的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重复着类似第四、五天的工作。

短暂的十天实习,让我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会有代沟,怎么样才会让代沟越来越小呢?最好的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报社实习体会篇17

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院里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认识实习。

20xx年2月至6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

第一次到报社去是2月12日,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河南日报社去报到,人事部的周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周主任阅人无数,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他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像我们抓的壮丁啊。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王志昭编辑做新闻编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林玲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王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你的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

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点钟还是漆黑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十分钟。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我和林玲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

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白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自视清高,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

三、与读者交流的畅通渠道

办公室有一部,在实习期间,接听读者的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正是这一部不起眼的电话,让我明白了作为接听员的不易,它同直接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同样重要,是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渠道,而热线接听员的任务,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以便与读者更好地交流。

(一)热线接听员,小工作中有大学问

因为《河南日报》(农村版)的读者大都是农民,学历相对比较低,再加上河南省不同地区那些形形色色的方言,读者在电话中不论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是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经常会语无伦次,说老半天也讲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刚开始接电话的时候还觉得很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开始讨厌电话铃声的响起,即使拿起电话也是敷衍了事再匆匆挂掉。

有一次王老师看我接电话时的样子,专门跟我谈了一次话,她告诉我,即使读者的表达能力有限,作为的接听者,也应该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并作详细的记录。如果是提供新闻线索的热心读者,即使他们提供的线索新闻价值不大,但是既然他们选择给报社打电话,这种热情还是值得鼓励的。再者说,农村版报纸的目标受众就是农民,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也在农村,如果因为我们的没有耐心而错过了好的新闻线索,那么报纸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是向报社反映问题,向媒体寻求帮助的读者,就更要有耐心了。农村基层情况复杂,如果不是受了较大的委屈,一般群众是不会给报社打电话的。已经遇到了不平事,心里已经够不舒服了,如果打电话到报社再碰钉子,则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即使遇到媒体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作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并好言安慰,让群众满意。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惭愧了很久,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竟然如此不理解农民。从那以后,我变得细心了,也热心了,再接听的时候也学会了引导,碰到听不懂的方言就多询问几遍,直到弄清楚为止。

有一次,一位济源市的农民读者打电话到热线部反映自己的问题。他在村里盖了一处养鸡场,因为占用耕地,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他很气愤,那个养鸡场是他所有的财产,如果拆除他的损失会很大,所以他想通过媒体来解决这个事情。我在电话中告诉他,占用耕地是违反政策的,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是合法的,恐怕他只能把养鸡场拆除另建了。可是他还是不理解,委屈地说他们村里占用耕地的不止他一人,为什么不拆别人的房子偏偏只拆他的。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了,就让他留下了联系方式,允诺说等我请教了领导再给他答复。所谓领导,就是电脑,我飞快地登陆河南农业厅的网站,在上面找到了相关政策及解决办法,当我胸有成竹地把政策一条一条的念给他听并作详细解释时,他总算理解了,说既然省里有规定,那就拆吧。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正是通过处理类似的事件,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懂得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是不够的,只有熟悉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才能真正地帮助读者,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摒弃主观感情色彩,认清事实,明辨是非

某些居心不良、有所图谋的人,有可能会借用传达错误信息,这就需要热线接听员具有清醒的头脑以及明辨是非的智慧。在实习期间,我就犯过头脑发晕的错误,回想起来真是惭愧。

二月末的一天,我接到一个,一个女的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哭哭啼啼地说林州市某派出所包庇当地一铁矿的矿主,任由他们非法采矿,接到群众举报后也迟迟不做处理。现在非法采矿者已经把矿井挖到了当地居民的房子底下,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饮用水也遭严重污染。由于怕当地居民向林州市部门反映,当地派出所已经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我听了她的话后对她很是同情,同情弱者战胜邪恶的正义感油然而生,再加上事情发生在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我天真地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解决困难。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又有两个人打来,反映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我满腔义愤,马上向我的实习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强烈要求她派地方记者站的记者前去调查。老师听了我的描述后告诉我,三个人接连打来电话本身就值得怀疑,更何况是口径一致,这绝对不是巧合,有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我当时死活不听,一直在她耳边念叨,还向她描述电话里的哭声有多凄惨。老师无奈,只能答应我派记者前去调查:就当让你长长见识。我飞快地写了一篇新闻线索提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安阳记者站站长,希望他能够为受害者提供帮助。

第二天下午,安阳记者站的秦站长把调查结果告诉了我:当地为发展经济开采铁矿,铁矿手续齐全而且合法,至于给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矿上早就进行了赔偿,只是有几户村民对矿主不满,不断到矿上闹事。至于往报社打电话所谓的反映情况,纯属无事生非,颠倒黑白。我那时口瞪口呆,才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幼稚。

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事实才是第一位的,在新闻事实面前,个人的主观感情只会降低你评判是非的能力。

报社实习体会篇18

20xx年7月12日起,来到《安邦河晚刊》的实习已经过了四周,在这四周的时间里,通过各位同事的指导与帮助,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实习结束时在撰稿及采访编辑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共累计发表各类稿件十余篇。

在了解了《安邦河晚刊》致力于以“关注社会动态服务百姓生活”的宗旨,通过在日常的采访与撰稿中,更能深刻理解和实践其蕴含的理念。

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而在报社的实习中,让我更加深刻的懂得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至高理念。

做记者,就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记得第一次采访是关于中植社区的废品收购站扰民问题,由于来源于群众热线,在调查与配合采访中比较顺利。

因在学校校报工作时也常接触些采访任务,对采访并不是很陌生,但在面对社区群众热情的言语,比校园采访更让人心情激动。“我们相信你们!”“希望能通过你们早日解决问题!”群众们信任的声音到现在仍然让我记忆犹新。而在饶河驻防战士采访军嫂的时候,巧遇的参谋长,热情的军人长官,以及严格守纪的战士们,让我看到了一只铁的队伍。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形形色色,各具特点,既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在培养细节全面的深入的采访实践能力外,而后的整理撰稿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新闻撰写能力,在报社的实习其间,接触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稿件,极大的提高了自己过去在新闻写作上的狭隘面,扩宽的文笔,也增加了对文字的热爱。而作为每日发行的报纸,让我在撰稿的同时也不断的提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锻炼了在撰稿过程中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通过报社为期一个月实习,我更加清楚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实习只有一个月时间,回头看看,一个月来自己的收获与成长,人生不仅需要走出自己的长度,更需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培养自己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习体会篇19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习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